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对比--关于近代殖民地国家复兴之路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发
867年—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结束了德川 幕府265年的封建统治,改革内容要涉及经济 社会各方面,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自强和发展的 新时期。无论中国的近代维新变法,还是当代 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我们都有很大 的借鉴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发
• 一1867年—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结束了德川幕府265 年的封建统治,也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自强和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日本政府的三个方面的主要 转变。这些转变在有力的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又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了日本 的文化,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对于自身文化的保护和发 展,使日本的民族性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国民素质得到了 显著的提高,从而造就了日本的腾飞。 • 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分别体现为—— • 1、 诸藩割据,地方意识和等级意识到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一统的转变; • 2、 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到开放和学习的转变; • 3、 盲目自大到追求自强的转变。 • 这三个方面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中日两国在近代受西方列强侵略后的复兴之路 的思考。
演讲:郑欣杰 13建筑二班
背景介绍:
人类的历史往往有很多相似性,但在相似的表象下,又存在着差别 ,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去探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结果, 从而了解相对真实的历史或接近历史的真相。 • 中国与日本两国一衣带水、渊源颇深——同处东亚、同为黄种人、 同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化改新开始后,日本更是从政治、经济、文化 等多方面全面的学习中国。但是步入近代,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两 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于19世纪中后期进行明治维新 ,中国于19世纪末进行戊戌变法,两者从发生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 性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可结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两国从 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以明治维新为起点,一跃成为了 世界强国,成为唯一靠独立发展走向强大的亚洲国家、唯一建立过海 外殖民地的非白人国家。因此了解、研究日本的百年复兴之路,对于 我们意义重大。
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日本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 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 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 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 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一)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社会—幕府统治(内忧)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 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 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开始向资产 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 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 已公开化。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 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 装,因此组成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明清时君 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辛酉政变后四十多年,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 手中。晚清时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中 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 建和训练军队。维新派尽管曾得过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 政权。
五、政策措施雷同: 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 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 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不同点:
一、国际环境不同。 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 败北,元气大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 对日本较为放松。 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 夺的“惟一富源”。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 本主义国家。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和“维新变法”,是1898年发生在我 国的一次向西方学习制度,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运动。
1989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被囚,康梁逃往国外。 谭嗣同等6人被杀,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 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 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宣统退位后,1912 年2月13日孙文提 出辞呈,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第二 任临时大总统。至 此,辛亥革命的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 真正意义上的辛亥 革命宣告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二、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 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 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
曲折艰辛复兴之路---中国
• 要想改造一个社会,必须先从人们的思想开始,然后改革 政体,最后发展经济。英国是这样做的,因此,近代英国 发达到了“日不落”! • 但是,在近代中国„„
思想 文艺复兴 政体 资产阶级革 命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 洋务运动 政体 戊戌变法 思想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 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工业 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 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 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甲午中日 战争中, 北洋舰队 全军覆灭, 洋务运动 也随之破 产。
四、列强态度相似:
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 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 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帮助培养人才、训 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 有不小推动作用。英美日驻华使馆,在 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政变 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 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 四、政策措施的实际作用不同: • •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措施:“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改 革封建等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地税改革,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常备军,为攘外安内作 准备;实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政策,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化的进程。 • • 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 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无法实施。而且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软弱和妥协,使得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最具革命性的政治主 张并没有在新政中提出,因此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梦想化为了泡影 。
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 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 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 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 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 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 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 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 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 现的。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发
• 二、在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超越狭隘的地方观念,代之以 统一的国民性和民族心,围绕国家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树立统一 的价值观,树立、保持和发扬中国的整体文化特色,是中国目前发展 问题中的关键所在。 •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依然具有 非常鲜明的借鉴意义。 • 一、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打通地方差异的壁垒,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对统一的国民性 和民族性的认知和建立,强化国民对于国家、集体的责任意识,为国 家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具体涉及有: 完善的物流体系 和交通运输网、 传播媒介、 教育体制、 兵役制度、 宏观调控等。 • 二、 结合国家发展目标,针对国家发展需要,以审视的态度选择合适 的学习对象,以政府为主导,主动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知 识,并迅速将学习成果加以应用。 • 三、 树立国民整体的自强意识。只有自强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自强 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把握。
奠定日本工业化基础,掀起工业革命热潮,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一、历史背景相近:
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 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阶级 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外 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 盾不断上升。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 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 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 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 维新思潮。
德川将军
(二)明治维新之前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外患)
因为佩里舰队 的军舰是黑色 的,船上的蒸 汽机又冒着黑 烟,所以日本 历史上把这一 事件称之为 “黑船事件”。
1853年黑船驶抵浦贺港
(三)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倒幕运动(1867—1868)
1、背景: 内忧外患 2、倒幕力量
1)构成
安政大狱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新) 人民 部分大名 (西南四强藩)
2)主张 ——王政复古
3、经过及结果
1867年 1868年 “大政奉还”—王政复古(初步胜利) 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新政府
二、内容
1、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2、措施
⑴政治:破除旧政治体制
Fra Baidu bibliotek
⑵经济:殖产兴业
①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 和通讯业 ②使节团考察欧美 ③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④扶植私人企业 ⑤培养人才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 三、领导力量不同: • • 日本维新派的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 。如“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久经风浪锻 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讲究斗争策略,选择阻力最小的 路线和做法,善于争取同盟军,打击最主要敌人。而日本维新的“大 旗”—明治天皇,随着天皇制的确立,成了日本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 者,依靠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推行改革大业。 • • 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封建知识分 子,有改革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他们在维新措施和斗 争策略上有些急于求成、不顾实效。如变法伊始便裁撤旧衙门、裁减 绿营,令旗人自谋生计,激起守旧势力群起而攻之,增加了变法的阻 力。同时,又不善于团结和争取同盟军,结果使自己十分孤立。他们 所依赖的光绪帝虽有抱负,富有改革的热情,能积极支持戊戌变法, 但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使他终究跳不出慈禧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