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课《边城》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3边城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3边城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3边城教学目标1、明确故事发生的背景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1、故事线索。

2、内容赏析。

学时难点通过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教学活动(一)、作者作品及背景探寻(二)、沈从文和他的小说1.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2.沈从文的作品有一种忧郁气质,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基调。

沈从文以温和的心境,尽量看取人性的真与善。

沈从文写的是下层社会人的日常生命状况,就是他探寻的是关于人的最为根本意义上的爱、真、美,他的小说才具备了生命力。

他有一句名言,说他的作品是建一个希腊小庙。

通过对淳朴的爱恋的风土人情的描摹,营造一个特殊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与作者所身处的特性空间形成强烈对照,这精神空间就是“希腊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一种充实人性和神性的爱。

一方面是经营希腊小庙,一方面现实却是人欲横流,红尘滚滚,这样就必然产生孤独和悲凉,他的作品又温馨又哀伤是自然而然的。

(三)、简述《边城》的情节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一、教学目标1.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2.体会沈从文笔下湘西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深入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边城》的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边城》中的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掌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体会沈从文笔下湘西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人情风俗,深入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边城》的电影片段或展示湘西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城》的世界,感受小说中描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2.背景介绍: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和《边城》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要素,重点探讨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深入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边城》的主题、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学习。

5.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缩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心理、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6.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例如阅读《边城》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探究《边城》中的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等,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小说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2.互动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学习。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缩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心理、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沈从文描画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言语特征。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兽性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情形融合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委婉的心思描写。

三、课时布置2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进程1、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末尾文学创作,抗战迸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迷信院历史研讨所任务,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服饰的研讨,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终身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以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无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兽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稳固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修建,这庙供奉的是〝兽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作风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意味于一体,言语作风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中央颜色,凸现出乡村兽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整个作品充溢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索,如他那真实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经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方式,赞誉兽性美;后者经过都市生活的蜕化蜕化,提醒都市自然兽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统一互参的总体魄局中取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下流社会〝兽性的歪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取得显现,正是他这种共同的价值尺度和外延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3课 边城》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3课 边城》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设想(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导入新课看一副对联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徐志摩亦无愧为琢璞者,他在自己主持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沈从文的大批小说,并为之四处延誉,还将这位笔极秀极笨的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

胡适也是别具慧眼,求才若渴的大名家,每每能赏识青年,他二话没说,就聘任这位忐忑而羞涩的“山民”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三、《边城》主要情节介绍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三边城教材分析《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

课文节选的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

另一方面,《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考虑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及课外学习的局限性,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在优美风景描写中所表现的纯朴的人性美。

2、能了解翠翠的“情窦初开”跟作者的环境描写、人物的选择和描绘有关。

3、理解边城所展现的表现“人性之美”的“隐喻之美”在小说中的独特表现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课时:1~2课时(看《边城》电影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居住60年的新西兰作家艾黎说:在中国有两个美丽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

在凤凰有这样一条横幅标语欢迎您:为了你的到来中,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

凤凰这座美丽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去欣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有着怎样美丽的生活画卷,一起体验湘西人民曾经有过怎样美丽的爱的故事。

二、字词棕榈lǘ 睨nì 角隅yú 呜喇lā 蘸zhaà 阗tián 憩qì 悖bèi 埋(mán 怨,mái没)擂(léi鼓,lèi台)峒(dòng茶:山洞,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山东)三、简介作者、《边城》(1)作者资料一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高中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 5 第 3 课《边城》教学设计册亨县民族中学黄成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2、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

3、学习从语言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语言入手,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按“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课堂小结”的过程进行;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与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教学难点】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点拨法2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想】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 5《边城》节选的第三至第六部分,在节选中主要展现的是翠翠生活的茶峒的环境;翠翠与傩送的初次见面;翠翠见面后的心理变化;爷爷为翠翠婚事的着急等内容。

我所教学的对象为兴义中学高一( 9)班学生,据了解,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于《边城》这篇经典小说,在第一课时,我从细处着手,以“微”见大,深挖掘,整堂课围绕“微”展开,“以《边城》这部小说为剧本,拍摄一部微电影”,要求学生可从“人物、语言、狗、环境”中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设计,从而达到对人物、语言、环境等的鉴赏与评价。

课堂教学分别从“微叙”、“微评”、“微创”三个环节来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熟悉而新颖的方式愉悦地感知课文、领悟课文,从而喜欢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第二课时,则注重挖掘课文中体现的“三美”,探究小说主旨,学生通过对《边城》全文的了解,感悟作者“哀而不伤”的“悲”与“美”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认识的高度!【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感知湘西风景美)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1、阅读文本,了解并能叙述故事情节。

高中语文3边城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3边城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3边城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感受通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依然很懵懂。

这篇小说是写懵懂的情感,懵懂的人体会懵懂的感情,不言而喻。

重点难点理解边城人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4教学过程导入:黄磊《等等等等》歌曲“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妻子张兆和的信:感受到沈先生对于边城炽热的爱。

沈先生被誉为“乡土文学家”。

一、作者简介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等,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主要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等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他极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二、《边城》故事梗概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它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篇一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高一语文教案《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

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投影、配乐、朗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小说写的就是这户人家的故事,其中的“女孩”名叫翠翠。

她是怎样的姑娘呢,(投影,女生朗读)“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就是翠翠。

小说中天保、傩送这两兄弟都爱上了她,不禁为爱情展开了竞争,按当地习俗,要在大月亮的晚上用歌声向姑娘求爱,阴历十四到了,月亮也快圆了,我们的课文中的故事便是从这儿开始的。

2、整体把握,梳理情节:课前大家已自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两个问题:(投影)(1)课文三节内容有没有一个中心事件,(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三节内容具体写了什么,(同学们讨论发言)明确:a.节选的三节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中心事件是“听歌”。

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总之,这是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 少女,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 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 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 象。
(3)外祖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外祖父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 的老人。他是溪边渡口的摆渡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每 到“十四中寨逢场”,“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 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因此, 即使外孙女几次三番地唤他回去,即使看到她情绪异常,他 也会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但他也不是工作狂,而是 一个深爱着至亲的、心细如发的老人。他观察到外孙女的情 绪反常,明白其原因,他会不失时机地采用符合外祖父身份 的方式,诱导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外孙女怎样正确面对;尽管 他赞赏天保,但只要外孙女不乐意,他决不勉强;翠翠爱听 傩送的情歌,他就天天夜里等候;当傩送在爱神面前犹豫时, 他就焦急、盼望,甚至会为外孙女连唱十首歌曲;他会为自 己将死去而忧心不已。小说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以日常生 活的小事情,传神的勾画出外祖父的性格特征。
[小结]: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少女。她不 满意爷爷相中的“走车路”的天保,可腼腆的性格、少女的 羞涩又让她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她神往为爱情而性格强 硬的母亲,幻想着能像她一样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 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
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 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 盼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这也是一个聪明 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的女孩子。她正当婚姻, 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 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她会把夜晚听 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 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

高二必修五《边城》教案

高二必修五《边城》教案

高二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湘西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特点。

4.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翠翠、傩送、翠翠父亲等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3.领悟小说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相互关系。

2.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层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

二、课堂讲解1.分析翠翠的形象:a.翠翠的性格特点b.翠翠与父亲、傩送的关系c.翠翠的命运与小说主题的关系2.分析傩送的形象:a.傩送的性格特点b.傩送与翠翠、翠翠父亲的关系c.傩送的命运与小说主题的关系3.分析翠翠父亲的形象:a.翠翠父亲的性格特点b.翠翠父亲与翠翠、傩送的关系c.翠翠父亲的命运与小说主题的关系4.理解小说主题思想:a.小说反映了湘西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b.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c.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相互关系。

2.讨论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层内涵。

二、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一、课堂练习1.根据小说内容,分析翠翠、傩送、翠翠父亲等人物形象。

2.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二、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边城》,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第四课时一、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成果,交流读后感。

二、课堂拓展1.介绍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长河》等。

2.分析沈从文作品中的共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五课时一、课堂复习1.复习《边城》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知识点。

2.回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2.强调小说的艺术价值。

三、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边城》,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3课 边城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3课 边城
二、老师简介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沈从文先生生于1902,1988去世,湖南凤凰(今属××自治州)人。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中国显露出的丑陋,这与当时新文学主将在作品中表现的主题完全相反,这种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在他的湘西系列作品中,表现了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同时也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方面显示了翠翠少女害羞的心理和她对突如其来的婚事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翠翠不太乐意这门亲事,她心里一直想的是傩送。
5.爷爷说:“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翠翠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翠翠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
一方面说明翠翠并不爱财,一方面说明翠翠心里还在想着傩送。
6.认真阅读小说的节选部分,总结一下节选部分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边城》的意思就是边远的小城,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三、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
(1)读准字音
茶峒(tóng)蘸酒(zhàn)泅水(qiú)氽水(tǔn)
(1)翠翠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2)爷爷的形象
爷爷是一个忠厚善良,忠于职守的老船工。①他古道热肠,重义轻利.他不收客人一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3课边城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3课边城1.doc

边城教学目标:1.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会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 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体现的人性恙。

3. 进行联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为以下学习再卿)1.引出课题:(多媒体展示课文标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沈从文的《边城》这剖作于 20 世馳年代的小说曾被赞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作者沈从文也曾2•情节介绍 十五岁的山村少女翠翠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终年看守着河边的渡船。

翠翠聪 明能干,美丽善良。

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了她。

为了擬翠翠的爱 情,天保请了媒人上门求亲,翠翠却没有表态;仅仅是因为羞于表达吗?原来,翠翠的心上就 有了一个人。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的端午节说起。

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进城看嘅赛邂 逅了傩送,彼此一见钟情,但这份感情双方都埋藏得很深,并没有表露出来。

时隔年,缆 团总也看上了傩送, 情愿用一座碾坊做 陪嫁把女儿嫁给他, 翠翠对此有所耳闻 但对于傩送不要 碾坊,宁愿作个摆渡人的心意,她却并不知晓。

天保兄弟在爱情面前展开了公平竞争,» 习俗,要在大月亮的晚上用歌声向姑娘表达爱情。

他们商定轮流到渡口边高崖上唱情歌,谁的歌 声有了翠翠的回 应,谁就得到翠翠……(多媒体,教师配合音乐、文字瑚) 阴历十四到了,月也快圆了,我们的很多的评论者都对这部品锥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课文也开始3.交代学习重点:"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眼里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文概念沈从文在说到创作动机时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傩顋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气节选文字以翠翠为核心人物, 主要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憧憬鬻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二.品味赏析:C入”: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麗)1.整体感知:用快速浏览的方式自读课文,找一找在爱情来临时,翠翠是鳩鮒2. 小组讨论:第一二小组讨论第一节;第三小组讨论第二节;第四小组讨论第三节。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精选5篇)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和文本。

教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语文边城教案,欢迎阅读!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边城(节选)》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本单元设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选取了三篇文章,有情节冲突激烈的小说,环境描写出彩的小说,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说。

这些文章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鉴赏和审美价值。

《边城》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2、品味作者朴实而清新,流畅而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化的语言。

3、通过交流和讨论,把握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紧扣课文的有关情节与细节,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

培养分析鉴赏能力,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

2、教学难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体会作者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三元信息教学,围绕教师、学生、媒体展开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人教版必修5《边城》教案

人教版必修5《边城》教案

边城沈从文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3、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

教学难点:剖析纯美的自然环境、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翠竹,丛林,雾霭;白塔、渡船、黄狗;望青山韶秀,看绿水妩媚,何必问是桃花源还是风凰城,只需知这是梦的故乡,是善的家园,是美的殿堂。

让我们走进边城,追随东方赤子沈从文的脚步,发现美的所在,接受美的熏陶。

二、预习检查第三节:边城的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_____节的龙舟竞渡。

第四节: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在大河边看完划船等爷爷,邂逅了二老傩送。

第五节:去年端午,翠翠和爷爷去顺顺家的吊脚楼避雨,初识大老____。

第六节: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持,表现了民风的和老船夫的。

翠翠看到迎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撩拨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思。

三、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80年代后,沈从文作为一代文坛巨星方被世界公认,他的文学作品得以重新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美国的汉学家所编《中国文学史》中,他的排名仅次于鲁迅;曾于1987年、1988年两度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文字是中国文学最美的象征。

他的《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gāng)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2.作品背景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高中语文 3边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3边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
要求同学课外阅读《边城》这部中篇小说,要求同学将这篇课文作
、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需用教具或器
请用一个字
(板书:风景美)
不同意对翠翠的分析。

我觉得翠翠是一个很幼稚、很任性、很不懂
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

注师:翠翠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
师:在作者笔下,爱情、祖孙情、兄弟情、乡亲情,都得到了很好
作业或练习设计
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

生、社会本身的缺憾
学都该是极其美丽的事情。

但是我显然被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学生
所在的那一条人类整体经验的河流中去,。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高中语文《边城》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边城》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决办法】1、加强课前预习,充分熟悉小说内容。

2、补充相关小说情节,让学生对《边城》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要本着以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主,重视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感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点拨法以及探究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预习课文品读重点段落要求:1、勾画出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语句。

2、标出自然段3、找出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说中的淳朴的人性4、勾画出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体会这些民俗的特点以及内涵5、理顺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6、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补充相关的其他情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教学:《边城》这部小说问世不久,湘西的凤凰镇就成为旅游胜地。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相关推荐《边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边城》教案篇1【知识目标】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重点难点】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尔信口开河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边城》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边城》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边城》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人物及环境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富有传奇色彩。

台湾学者金介甫说他“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少年时代顽劣异常,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沈从文语)四处游逛,惹是生非。

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

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

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

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

想上大学。

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

一边苦读,一边写作。

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

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连江青都说,她在青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

还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

他的爱情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解放后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做一般职员:抄卡片,作讲解,为各方面打杂……文学创作从此停止。

“文化大革命”中先后8次抄家,无休止的检查、批斗之余是扫厕所,到农村“劳改”。

但仍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中国的瓷器》等大量学术著作,著名作家转变成著名文物学家。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沈从文热”。

他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

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P20。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
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
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 句。
A、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四、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 破坏、到处充溢着金 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 言的。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友情纯朴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边城》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阅读观 点。
一、导入新课:
齐读:“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 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 炽热的爱。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 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2、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板书:边城沈从文
爱情纯洁
亲情纯真
C、爷爷与乡邻:(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 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 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 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 、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五、通读全文探究: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1、P14、15:军民同乐;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三、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
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 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