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7篇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7篇《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2、用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砝码,能拉动的小车、木板、毛巾。
五、教学过程1、创景激趣引出课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更难拉住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
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如PPT图5、图6)。
先让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少部分页码交错在一起,让这两位同学拉这两本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拉开了。
接下来,再让这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全部页码交错在一起,让两位同学拉。
这个时候,无论这两位同学费了多大的力气也拉不开这两本书。
这时,老师追问: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神秘的力量使这两本书拉不开呢?就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呀。
从一个小游戏,引出摩擦力,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学习概念初步感知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如PPT图7、图8)。
让两位同学把手放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
在让这两位同学把手紧压桌面,移动相同的距离。
让他们比较一下两次手移动距离的难易程度,这两位同学感受到,手紧压桌子运动时,受到了阻碍,移动起来比较困难。
其实,这个时候是产生了摩擦力,所以手移动起来很困难,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这时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教案
滑动摩擦力教案滑动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理解滑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实验装置: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小木块、挂重物的绳子、滑轮。
实验材料:平滑水平桌面、滑轮、木块、挂重物的绳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在物体发生滑动时有没有另外一种摩擦力的存在。
2. 实验观察:将实验装置搭建好,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构成,实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预测实验的结果。
3. 实验操作:让学生按照实验装置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
4. 处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使用实验数据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5. 归纳总结: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计算方法,归纳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6.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滑动摩擦力。
并分析滑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 提问讨论: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四、教学示范:教师进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实例示范,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进行操作。
五、教学反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重要性、计算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
并进行简单的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使用力学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滑动摩擦力的模拟实验,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七、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强调滑动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
(一)新课引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通过刚刚这段视频,大家来思考下同学摔倒的原因,视频中的同学为什么提出要把地板磨得粗糙些.大家提到了摩擦,那究竟什么是摩擦呢?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多媒体投影):6.4探究滑动摩擦力(二)新课教学一、生活中的摩擦力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板书)师:其实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木块在地面滑行,自行车在路面骑行,推不动的水缸,它们都是跟摩擦有关。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感知摩擦,我们来体验一下,把手掌压在桌面上,边压边向前推,感受一下是否有受到阻碍作用?你们终于体会到什么是摩擦力。
师:生活中这样的摩擦非常多,比如像双手之间也有摩擦力,那么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多媒体投影)大家把它的定义朗读一遍,同时把它记到笔记里面(板书)。
师:我们来解读下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字。
看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板书)师:通过定义我们还可以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两类,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而动摩擦力又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板书)师:今天我们先重点探究其中一种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板书)翻到课本第19页,把定义圈画出来,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就是滑动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的相对运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首先我们来探究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我们来看下,在桌面上有一把刷子,现在让刷子相对桌面向右运动,观察刷子刷毛的弯曲方向,大家发现了吗?刷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刷子受到了力的作用,这就是滑动摩擦力,而且刷毛是向左弯曲的,这说明了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哪?向左,换句话说,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们分析下三种模型的摩擦力方向。
水平方向向左推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向哪?竖直向上推动手掌时,手掌受到的摩擦力向哪?在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它受到的摩擦力向哪?师:那知道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那它的作用点呢?其实也很好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就在物体的接触面上,且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探究滑动摩擦力+精品教案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ppt11】
分析实例,我们发现不同情况下,推动物体的难易程度不同。
说明了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同
提问: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ppt12】
实验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滑动。研究表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ppt9】
讲解滑动摩擦力的相关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通过前面的实例分析、以及对概念的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发生相对运动。
【板书】
6.3探究滑动摩擦力
一、生活中的摩擦
【ppt35、36】
组织学生解答例题
通过习题,熟练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熟练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ppt37】
观看视频《如果没有摩擦力》
拓展对摩擦力的认识
【ppt37】进行小结。
【ppt39】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后回答
听讲、思考,记录
动手实验、讨论思考、回答
听讲、记录
听讲、思考,记录
②减小接触面间的压力
举例:运动员做旋转动作时,手握得很松。
③分离接触面
举例: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润滑油。
④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举例: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内外圈之间装着许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轮子转动时带动外圈转动,钢球或钢柱在内外圈之间滚动,摩擦就大大减小了。
【ppt30】
【板书】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教案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
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
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产生,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3.经历探究活动,使学生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2、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准备PPT、小球、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毛巾、表面光滑的木板、砝码四、教学方式讲授法、多媒体演绎法、实验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师:观察课本图6—23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生:相同点都与摩擦力有关,不同点是摩擦力的类型不同师:那么摩擦力有多少种呢?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通过实物演绎解说摩擦力的种类)2、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要来重点学习的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符号:f。
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拿起你的手掌放在桌面上往前推,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有一个力阻碍我的手往前推,而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摩擦力的作用点呢,在哪里?生:就在两个接触面的中点。
师:好了,我们说研究力可以从力的三要素入手,我们已经把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找到了。
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毛巾,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①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②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③推出的砂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学完今天的课我们就会知道原因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生活中的摩擦教师: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事例,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教师归纳总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叫作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探究点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提出问题:教师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
活动1: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
活动2: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提出可能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跟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
教师既要对学生大胆的猜想给予鼓励,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可合并为四个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教案
《滑动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2.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 实验一: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2)分别在木块下面放置不同粗糙程度的纸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二: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2)在木块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5.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研究方法。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不同粗糙程度的纸张、不同重量的物体。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拓展1. 探讨摩擦力的在生活中应用,如汽车刹车、自行车把手等。
沪粤版八年级6.4探究滑动摩擦力导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6.4探究滑动摩擦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四节,主要涉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μN计算,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动摩擦力实验器材,包括木板、滑块、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运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实际问题。
6. 知识拓展:介绍滑动摩擦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汽车、飞机等。
六、板书设计1.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2.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3.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在斜角为30°的斜面上滑动,斜面与滑块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求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为F=μN=0.2×2kg×9.8m/s²×cos30°≈3.92N。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接触面积和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3.学会利用实验方法观察、测量和估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4.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用材料和器材:滑轮、不同材质的滑竿(如木制、金属)、各类物品(如书本、玩具、纸张等)、天平、尺子、实验线等;2.实验室或教室;3.学生课前自学相关知识,如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相关实验方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导入即将学习的内容。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摩擦力吧,你们对摩擦力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阻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讲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外力作用、物体之间相对运动。
3.讲解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接触面积和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45分钟)1.观察实验: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对滑轮和不同材质的滑竿。
固定一个不同的物品于滑竿顶端,通过施加不同的力,感受滑动摩擦力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实验:分组完成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要求学生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用尺子测量接触面积,并总结物体质量和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研究实验: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固定在不同的滑竿上,通过施加恒定的力,用实验线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估算摩擦力与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
四、实验报告(3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2.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滑动摩擦力的知识;。
滑动摩擦力参评课教案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认识摩擦;(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但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没有学到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掌握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会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合理猜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的科学思路、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在探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科学地设置对照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
随堂小测(5min)
1、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的是()
A.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铺一些碎石或稻草
B.高低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
C.往生锈的锁头里滴一些油便于开锁
D.自行车紧急刹车时,要用力捏紧车闸以便尽快停下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利弊说法正确的是()
A.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是有益的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C.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毫无益处
D.人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摩擦是有害的,越小越好
3、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4、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
请你举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实例:。
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情景:。
5、用6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增大为12N 时,此时水平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教学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够灵活地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摩擦力的方向;(4)理解摩擦力的利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过程;(2)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分析摩擦的利与弊的过程中,体会辩证的思想与观点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教学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木块、弹簧秤、多媒体课件、长木板、玻璃板、钩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演示摩擦力的存在。
先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再将木块挂在弹簧秤上,然后拉动弹簧秤,使木块在长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活动: 分析木块的受力状况。
教师活动:在分析完木块的受力状况后,顺势引入木块所受的阻力-- 摩擦力。
新课讲解一、生活中的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若这两个物体已经实际发生了相对滑动,则这时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若这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实际上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教师提问:如图所示,人推箱子,箱子相对于地面滑动。
这时箱子是否受摩擦力?若受摩擦力,则方向怎样?学生活动:同学之间先讨论老师所提的问题,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推箱子且箱子移动时的摩擦力:由于相对于地面箱子是向右运动的,而摩擦力会阻碍箱子与地面间的相对运动,故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左的。
教师活动:展示汽车的图片,设定主动轮和从动轮。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全解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教学重点:
6、小明想验证“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钩的木块A和木块B,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圆柱状铅笔若干,进行实验探究。
请完成以下填空:
N。
、一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附着一磁性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不动。
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保
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
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
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随传送带一起匀
验小组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读数是拉力的大小,间接测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键是要保证木块乙 丙
甲
做运动。
本实验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是:;
)分析比较序号和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
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篇一: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教案】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
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
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产生,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3.经历探究活动,使学生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2、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准备ppt、小球、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毛巾、表面光滑的木板、砝码四、教学方式讲授法、多媒体演绎法、实验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篇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案)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羌●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等科技成果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定拉力f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与物体受到的拉力f相互平衡的力是------- ()且主要是-------摩擦力新课教学一、三种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a.滑动摩擦力:)概念:)大小:3)方向:注意: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受到拉力大小无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2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领会控制变量法与等效法的思想,加深对科学探究基本要素的认识。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摩擦:1、气球提烧杯导入。
2、摩擦可分为三类通过ppt图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摩擦3、滑动摩擦是,滑动摩擦力是 .二、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1、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二力平衡)2、学生体验滑动摩擦力测量,记录数据。
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猜想]1 通过前面滑动摩擦力的测量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 活动:保持粗糙程度相同,使手分别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滑动时,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对于上面两个活动感受,同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1: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猜想2: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制定计划]1 当一个因素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采用法进行探究。
先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关系;然后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利用桌上的器材,拟定实验步骤,对上述猜想进行实验研究。
将数据填入表中:[分析与论证]分析第与次实验可以发现:相同时,摩擦力越大分析第与次实验可以发现:相同时,摩擦力越大可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达标训练】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A、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B、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头与纸的摩擦C、用手握住竖直的瓶颈时,手和瓶颈之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与钢圈之间的摩擦2、说明下列情况是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少摩擦的在结冰的公路上撒沙子:轮胎上刻有花纹:给机器上上润滑油:搬衣柜时在地上撒些水用力搓手让手感觉暖和,皮带松了将皮带勒紧轮轴两圈之间装有滚珠: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探究滑动摩擦力》参考教案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1、教学目标:⑴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⑵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
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展示4幅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然后教材通过“信息浏览”栏目,介绍了“摩擦定律”和“滚动摩擦”的有关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材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先结合生活中的两个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两个环节,教材并没把现成的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详尽地写出来,而是指引思路,通过“金钥匙”教给方法,利用简捷明了的图片提示实验方法步骤,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编写,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又不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有利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
6.4-探究滑动摩擦力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探究滑动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
2、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①汽车停止加速时,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会慢慢停下来;②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③推出的沙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生活中的摩擦观察课本1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1、摩擦力:一个物体阻碍另一个物体前进的力2、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滚动摩擦以及静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教师:你们是否感受到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不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滑动摩擦力。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参与以下的活动。
在活动中,细心体会手或脚的感觉。
①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②改变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动,体会与①有什么不同;③用手在衣服或者头发上滑动,体会看看与在桌面上滑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活动1、△当木块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探究滑动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
2、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①汽车停止加速时,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会慢慢停下来;
②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③推出的沙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摩擦
观察课本18页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1、摩擦力:一个物体阻碍另一个物体前进的力
2、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滚动摩擦以及静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教师:你们是否感受到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
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不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滑动摩擦力。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参与以下的活动。
在活动中,细心体会手或脚的感觉。
①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
②改变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动,体会与①有什么不同;
③用手在衣服或者头发上滑动,体会看看与在桌面上滑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
活动1、△当木块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滑动;
2.在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
(1)问: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强调拉时要用力均匀,物体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强调此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研究方法和步骤:(----控制变量法)
研究多变量的关系,学生不难回答出采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分三步:保持其它量不变,分别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
力越大。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三)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师:生活中摩擦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摩擦都是有害的吗?
学生进行讨论,举出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有益的摩擦,如:鞋底摩擦大可防滑等
教师:可见,生活中存在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我们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谁能提出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都有什么方法。
①轮胎印上花纹,增大摩擦;
②用力握紧瓶子,可以增大手与瓶子间的摩擦;
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
④在自行车轮的轴承中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
总结: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③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剂)
三、课堂小结
摩擦力产生原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