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清照的词看其名节

合集下载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宋词译文及鉴赏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宋词译文及鉴赏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宋词译文及鉴赏《行香子·七夕》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双调小令,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香子·七夕》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七夕》译文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

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行香子·七夕》注释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行香子·七夕》鉴赏这首双调小令,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此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

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篇1: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诗词全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全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篇2: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诗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诗词全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全集:《永遇乐·落日熔金》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全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词: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代: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

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输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注释】淡荡:和舒的样子。

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

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

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赏析】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

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

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由李清照《声声慢》看其豪放性

由李清照《声声慢》看其豪放性

由李清照《声声慢》看其豪放性2019-10-24摘要:《声声慢》描述了词⼈在肃杀的秋⽇黄昏感知到的种种极典型的愁景,表现了词⼈历经国破、家亡、夫逝等众多劫难之后难禁难耐、难堪难诉的不尽愁情。

全词虽书写了个⼈哀愁,但此种哀愁是与国仇联系在⼀起的,字⾥⾏间⽆处不激荡着浓浓的忧国之情,⽽这种浓浓的忧怀恰恰是豪放词很重要的⼀个表现内容。

因⽽作者认为将词简单地分为婉约、豪放两派,这种“⾮此即彼”的⼆分说并不合乎情理。

关键词: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性李清照以其不让须眉的才华和⽓概得到历代⼈的⾼度评价,在其流传⾄今的词作中,⼜以《声声慢》最具代表性。

《声声慢》是她在凄苦的晚境⾥所写的⼀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据南宋张端义《贵⽿集》所云,此词作于⼥词⼈丧夫之后不久,它是李清照晚年⽣活的⼀幅缩影。

⽽李清照的⼀切遭遇是和当时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如没有⾦兵⼊侵、中原沦陷,她就不会家破⼈亡,从这⼀⾓度看,这⾸词是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的。

豪放词之所以被称之为“豪放”,其中很重要的⼀个感情⽀柱是强烈的爱国思想。

纵观南宋、北宋的豪放词作,其作者⽆论⽣活在太平盛世,还是成长于战争年代,都有⼀颗和祖国、⼈民的命运⼀起搏动的⼼。

假如没有深厚的爱感作奠基,只凭⼏句豪⾔壮语,那么⽆论谁的词也豪放不起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这⾸《声声慢》,上⽚是写词⼈清晨⾄傍晚的所感所想,下⽚则侧重写黄昏后⾃⼰孤寂、愁苦、激愤的⼼情。

总之,这⾸词是“写⼀整天,⾮⼀晚的事”(俞平伯语)。

从词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看,词中虽有她个⼈的哀愁苦闷,但是由于这种哀愁和国仇家恨紧紧地联系在⼀起,所以深深的爱国之情应是这⾸词的主导思想。

这种感情看似感伤,实则蕴藏着激愤。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下面为大家带来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永遇乐〔南宋〕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赏析】《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刊第一期对她的生平有过简要的介绍),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

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

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

《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从李清照的《词论》看词别是一家

从李清照的《词论》看词别是一家

[转帖]从李清照的《词论》看词别是一家Post By:2010-3-31 17:05:00李清照的《词论》首先论述的是词的起源问题,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

这里李清照要说明的就是词和音乐的紧密联系。

“从历史上看,诗在《诗经》的阶段也是可以歌唱的,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节),但是到后来诗里面就分成了两支,一是文人诗,二是在民间流传的乐府诗。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

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

所以,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意义的“乐府”区别清楚。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词的产生是和乐府分不开的,“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

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

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沈括《梦溪笔谈》)。

沈括所讲的就是词产生的另外一个要素胡乐的进入所带来的影响。

而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词的产生和民间音乐的关系。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鹧鸪天·桂花》是由李清海藻所创作的,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桂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鹧鸪天·桂花》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鹧鸪天·桂花》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赏析一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闺情宋代: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笺,纸,指信笺、诗笺。

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

宋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鉴赏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双数两句,言面上虽然只写下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毕宿酲尚未天下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心看见明朝海棠花胡,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尝了过量的酒,直至今朝尚有余醉酒。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馈电,也像自言自语:这个贪玩的丫头,你晓得不晓得,园中的海棠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才就是。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疫情入境,借景抒情,耐人寻味。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词论》文言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答案

《词论》文言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答案

《词论》文言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答案《词论》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必须有别于诗,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词论》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词论》宋朝:李清照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典重。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李清照《双调忆王孙?赏荷》宋词译文及鉴赏

李清照《双调忆王孙?赏荷》宋词译文及鉴赏

李清照《双调忆王孙•赏荷》宋词译文及鉴赏《双调忆王孙•赏荷》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双调忆王孙•赏荷》宋代: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赏荷》译文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

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

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双调忆王孙•赏荷》注释双调忆王孙:词牌名。

忆王孙,原为单调三十一字,此扩充为双调。

此词词牌原为“怨王孙”,有误。

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

秋已暮:秋时已尽。

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

汀:水边平地。

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双调忆王孙•赏荷》赏析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

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

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

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

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

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1.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词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它又被称之为秋词·声声慢,是被李清照用于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凉愁苦的心绪,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并且极具艺术感染力。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由北宋女词家李清照创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作,又被称为一剪梅·别愁,通过对花飘零、江水东流来表现出对爱人的不忍离别的深情,是整体格调较为清新,意境优美的佳作。

3.夏日绝句提到夏日绝句大家应该都能背出来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这么一首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的五言绝句是借古讽今,一次来表达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而当时也正值赵构带着衬料仓皇难逃,为了嘲讽南宋王朝和丈夫而创作。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是一首被收录在《漱玉词》,被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作,是李清照早期节奏较为活泼的词作,通篇对宿醉后的花事的描写,委婉的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绿肥红瘦那一句更是备受历代文人的赞赏。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被收录在《漱玉词》中的词作,是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这首词相对其他词来说更加欢快,且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李清照早期的情趣和天真烂漫的心境,整体读起来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由全宋词收录的宋词,由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创作,又被称为醉花阴·重阳、醉花阴·九日,当时他已经结婚,只是两人分隔两地,这首词中通过对重阳节菊花的描写,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还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有收录。

7.题八咏楼这首由李清照创作在南渡后的词作,是一首七言绝句,起哄包含了八咏楼和十四州两个点雇,并且通过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屑与讽刺,并且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渴望,其中的江山留与后人愁更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8.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在南宋时期由李清照创作的宋词,在词中为读词人塑造出了一个在乱世中漂泊无依无靠的才女形象,从一面表现自己的现状,同时也通过上片描绘的暮春景物来表现对故国故人的无限忧思之情。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武陵春·春晚》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武陵春·春晚》译文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武陵春·春晚》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李清照描写七夕的诗词《行香子·七夕》鉴赏

李清照描写七夕的诗词《行香子·七夕》鉴赏

李清照描写七夕的诗词《行香子·七夕》鉴赏《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注释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鉴赏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

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赏析:-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和事件(沉醉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沉醉”二字写出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尽情游玩的状态。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承接上文的沉醉游玩,因为玩得尽兴所以回来得晚。

“误入”则有一种意外之美,把小船划进了荷花深处,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小船在其中穿梭。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连续两个“争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急于从藕花深处划出的心情,而“惊起一滩鸥鹭”则是这种慌乱状态下的结果,画面感极强,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情趣。

赏析:-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简洁地交代了昨夜的天气状况,雨小风急。

这是一种铺垫,为下文的惜花之情埋下伏笔。

- “浓睡不消残酒”,词人因何而醉酒?或许是因为惜花,又或许是暮春时节的感伤。

“浓睡”之后“残酒”未消,可见饮酒之多。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通过主仆的问答来展开情节。

词人关心海棠花的状况,而侍女只是粗略地看一眼就回答“海棠依旧”,这体现出侍女的粗心和词人对花的细腻情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句是全词的精华。

“知否”的重复,强调了词人对侍女回答的不满。

“绿肥红瘦”,用“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绿叶的茂盛和红花的凋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花朵凋零、绿叶繁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出一幅初秋的画面。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渐渐消散,精美的竹席也透出凉意。

“红藕”“玉簟”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香残”“秋”则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词人轻轻解开绫罗裙裳,独自登上小船。

“轻解”“独上”表现出一种孤寂的状态,她为什么独自出行呢?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丈夫。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篇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李清照关于重阳节诗词

李清照关于重阳节诗词

李清照关于重阳节诗词李清照,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李清照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诗词角度,探讨重阳节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李清照的重阳节诗词表达了她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亲情、友情、思乡之情的感受。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词就是《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惜别意,春心才始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何春意对君来?这首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作为诗的背景,通过描述酒、花和春风,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欢快而浪漫的氛围中。

同时,她还通过“红酥手”的描写,表达了思念之情,使诗词更具感染力。

这首词无论是在词调、押韵和意境上都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代表之作。

除了《钗头凤·红酥手》外,李清照还有许多诗词与重阳节有关。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溪亭、藕花为背景,以饮酒、赏景为主线,通过描绘夜色和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之情。

她从日暮、沉醉到晚回舟,更突出了重阳节这个时刻的宁静和美好。

此外,李清照还创作了一首名为《行香子·述怀》的词: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心新岁犹如故,白头宫女在闺怜。

早晚抛人泪满襟,不知领路空回翠。

问云何处才可入,娇鸾凤凤鸾翠钿。

这首词以描绘山野、雨滴和子规声为线索,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感伤而忧愁的氛围。

通过描述白头宫女的思念之情,李清照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思恋之情。

这首词以其唯美的词调和深沉的情感,使人们对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通过分析李清照的重阳节诗词,我们可以看出,她不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更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让读者领略到重阳节所蕴含的美好价值。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一个浪漫之夜,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表达对爱人的爱意。

而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关于七夕节的诗词也相当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如梦令》诗的故事:李清照在某次赏月时,与丈夫赏月相约在某处,但由于一些原因,她到达约定地点时,已经夜深人静,丈夫却未到。

此时,李清照感慨万千,心中满怀爱意,便写下了这首《如梦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首先,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月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明月升起的时候,李清照沉浸在美丽的景色和自己的思绪之中,她举起酒杯,向青天提问,不知道这天上府堂,今晚又是哪一年。

这一句,表达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心,也反映出她逢年过节倍感孤独的心情。

而后面的“我欲乘风归去”则表达了她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能够飞速归还丈夫的身边。

其次,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将一种理想化与现实化的解离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深刻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与此同时,她也深知现实是残酷的、丑陋的。

她在诗中追求一种宛如梦境的事物,同时她也很清楚这种事物只是一种想象,不可得到。

这种美感与理想,被诗人巧妙地融入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深刻而细腻的情感体验。

最后,这首李清照的《如梦令》,本身就是一首高超的艺术品。

诗词结构紧凑,节奏优美,每一句话都具有深意。

李清照通过自己的敏感性和才华,创造出了这样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将她的美好愿望和意境凝结成一种词意,流传至今。

总之,通过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如梦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也能感受到她对困难和磨难的坚韧和对理想的追求。

尤其是在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诗词,更好地表达我们自己对爱情的热切渴望,用心去感受这个特殊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李清照的词看其名节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文化伟人,也曾一度受到“名节”二字的滋扰。

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经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

更有甚者,以“玉壶颁金”之名,诬陷她有通敌之罪。

那么何谓名节呢?《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所以名节就是名誉和节操。

其实,名誉不过是别人给予的一种评价,节操才是自己做人的标准,才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

下面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两个时段浅谈李清照词表现出来的名节。

一、“靖康之难”前“靖康之难”前,李清照生活美满,其词表现了她崇尚自由、不苟名利、追求女性的人格平等。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陈师道等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

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下,李清照能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在少女时代她在文坛就小有名气,写了许多成就不菲的作品。

例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不仅表现了她那傲世的文学才华,而且还生动有趣的表现了她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

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波开朗的性格。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她身上基本上看不到闺范、礼教的枷锁的影子。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

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定金石刻词。

夫妇两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

期间她又创作了许多不菲的作品,如《一剪梅》。

这使她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李清照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

在士大夫极力倡导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没有被驯服。

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冲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枷锁,而且思想活跃、志存远大。

不论对待爱情还是名利,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由此间其爱情态度看其名节李清照深于情、专于情,而且敢于在作品中直率的表露爱情。

待字闺中时,见到少年英俊的客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浣溪沙》),天真活泼,大胆顽皮,其举动虽颇不合当时大家闺秀的标准,但却是一种天真未琢纯美性情的自然流露。

《浣溪纱˙绣面芙蓉》这首词通过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与情人不期而遇时所流露出的不可掩饰的欢愉之情,以及她目送秋波、书信约会等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纯真、聪敏、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可以视为清照内心渴望的外化。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在当时的社会可谓大胆叛逆之至。

在《醉花阴》一词中,她说自己为爱情相思,以致容颜消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像这样热烈而大胆地表露爱情、歌唱爱情在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性中是罕见的。

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规定的伦理教条,客观上获得了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这也正是她前期爱情词的价值所在。

她这种大胆追求独立、追求爱情的进步意识即使在千载以后,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女性、以及当前的女权运动来说,都还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二)、由此间其名利态度看其名节李清照本人崇尚自由,鄙视利禄。

她对追名逐利的社会风尚极为厌恶。

“巨舰只缘利往,扁舟亦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这首《夜发严滩》的七言绝句,作者告诉人们,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人格低下,渺小,不能与正人君子为伍。

李清照认为,社会上的许多纷争,都是起因于名利:“青州从事(美酒)孔方兄(金钱),终日纷纷喜生事”(《感怀》)。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为追逐名利,打击陷害过苏轼等不少好人,李清照曾忿忿地作诗讽刺他:“炙手可热心可寒(《逸句》)。

”李清照希望能摆脱功利的滋扰去过自由、宁静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于实现的,于是,她便驰骋想象,到神话般的梦境中去寻找精神寄托。

《晓梦》一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神奇的生活图画。

在这里,人们摆脱了世俗的纷扰,摈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成为仙人的“翩翩座上客”,与仙人谈笑风声,“意妙语甚佳”。

这正是李清照人生的社会追求,也是李清照清高自传,不与流俗苟同的高尚情操。

二、“靖康之难”后“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不幸连连,其词表现了她亡国之愤恨、爱国志强烈、命运之不屈。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故。

先是国家沦陷,接着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接着又是再嫁风波。

受此重重磨难,李清照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摧残。

(一)、两件直接影响她名誉的事靖康之难后有两件事是直接影响她名誉的。

其一是,被人诬为有通敌之罪。

赵明诚死后,有人诬陷他生前曾把珍贵的玉壶送给了金人,犯了所谓的“玉壶颁金”之罪。

这使李清照诚惶诚恐。

为了表明自己忠于国家忠于皇室的心迹,她不得不将许多珍贵的古铜器献给了朝廷,跟着朝廷颠沛流离。

其二,就是她改嫁给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

但婚后不久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是为了财物和她结婚,而且张本身犯有营私舞弊、贪赃虚报之罪。

这些对于名节高尚的李清照实绝不能容忍的,于是便举官告发了他并坚持离婚。

于是便有了再嫁又离的风波,于是便有了“晚节流荡无依”的名誉之污。

但是李清照她不怕,她坚持高尚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

她宁可被世人唾骂也要打破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束缚改嫁;认清张汝舟之后,又宁可入狱也要离婚,这不正表现了她独特的坚持自我的精神吗?李清照也曾说过“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是啊,只要自己行的端坐的正,有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呢?所以她改嫁包括离婚,不仅不有辱她的名节,反而是她作为封建社会女性所拥有的独特的凛然之气。

(二)、此间其词表现出的气节在跟随大宋王朝难逃的过程中,当她路过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禁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

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哪里像出自一个柔弱女子之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也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把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刻画的淋漓尽致。

这是她那满腔的浩然正气与其“婉约派之宗”的实力的完美结合。

一个“思”字,标示了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致,何等的无畏生死之气。

此词在她温香萦绕、弱吟娇叹的文字中,异笔突运,异军突起,这是她另一种底蕴显露,是她别一种气质光彩,是亡国之悲忿、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

1134年金人再次南侵,李清照有一次流亡到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在双溪畔,她大声吟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

这愁是一条船也载不动的啊!此时她的愁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了,那是忧国忧民的国愁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用语朴素,音节自然,却把词人满腔的愁绪吟咏的催人泪下、动人心弦,引出了她伤世忧时的社会责任感。

女词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在一个“晚节流荡无依”的恶名下悄悄的进入了晚年。

当她茫然的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时,她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衡先生在他的作品《乱世中的美神》中点评这首词。

他说李清照在寻觅三样东西:一、寻觅国家的前途;二、寻觅幸福的爱情;三、寻觅自身的价值。

但我们的女词人伤心啊!一、身为女子,她不能披甲上阵杀敌;二、她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三、她虽有非凡的才华,但一句“才藻非女子事”就否决了她。

所以她只能愁,只好自己咀嚼自己的凄凉。

在这个“愁”字背后,她执着的追求着国家安定的政治情操,追求着非凡超俗的人格魅力。

她清醒的秉持着做人标准,顽强的守着自己的节操。

李清照她以平民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这就是李清照,她以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凝练优美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示着她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展示着她藐视传统封建观念的坚定立场;展示着她作为知识分子特有的伤世忧时的社会责任感。

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参考文献[1]郑振铎.中国文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一月.450页[2]金行尧.陈桥崖海须臾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3]余秋雨.余秋雨历史散文——举例李清照.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4]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李清照一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5]侯健、吕志敏.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