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ppt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ppt

(2)如何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环境与建构环境向学生提供教育经验,以激发所期望的反应。为使经验多样化,教师要建构多方面的情境。 泰勒提出5条原则: ◆ 学习经验必须能提供学习者有机会去实践目标所含的内容 ◆ 使学生由于实践该目标而获得满足感 ◆ 学习经验中所期望的反应,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 同一种学习经验也可能产生数种结果
(三)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 1.课程开发的依据:知识与教育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 反对把教育作为工具,主张教育要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活动。 ◆ 课程目标主要功能是概述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结果,并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
2.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 在如何选择和鉴别知识及活动的内在价值上,斯坦豪斯引用了拉思提出的一套标准。 ◆ 1971年,拉思在《教育领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特定目标的教学” 的论文,在文中,他提出了鉴别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12条标准。
(4)运用发现法应注意: ◆ 最适宜于以严密逻辑为基础的数理等学科和有显著结构的社会科学,而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最难应用。 ◆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 ◆ 应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
知识激增时代如何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作出的回应,描绘了信息时代需要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性培养的理想蓝图。 重视智力却只重视智力,重视学术素养却把学术素养发展推向极端。
3、目标模式存在的局限: (1)忽视了人的自主性。 (2)忽视了教育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 (3)强调教的结果,而不重视内容。 (4)工具性的知识观。 (5)割裂了目的与手段、目标与内容、内容与经验的关联。
地方与学校课程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PPT教学课件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2
3、定义:
广义: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含所有学科、活动 等)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具体: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 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的总和。
1、某一级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
共同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高度概括
性及抽象性,为了落实,需各级各类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目的及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教育目的是各
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培养目标
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
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般与个别或整体与局
部的关系。落实要靠具体的课程
2020/12/10
9
3、课程目标
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 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规定性(1)时限性—某一特定教育阶段;(2)具体性-明确学生 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水平;(3)预测性-不是结果是理想规划;(4) 操作性-明确的可付诸实施。
4、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 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标准。 特征: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变化;灵 活性,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2020/12/10
10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1)现状;(2)个体需要;(3)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需要(领域、问题;需要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对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
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
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
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 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 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 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 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 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 心。
❖ 建模思想: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 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 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 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 决的数学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步骤如下:
观察实际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修改
抽象成数学模型
得到数学结果
检验
不合乎实际
合乎实际 可用结果
40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节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与分数内涵或外延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对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而大小不变规律的发现与总结是学生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在分数知识结构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内容
❖ 一个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三个学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 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件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宽窄,课程教学问题又可以分为“大”问 题和“小”问题。
» 大问题也就是包含了中观和微观问题的宏观问题,它是在一定 时空里,关涉了课程与教学全部或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矛盾 和疑难。如:“当代中国教学改革的状况如何?”“怎样建构
教学艺术?”等等。
小问题就是微观问题,它是在深入而具有普遍性的层面里,聚 焦于课程教学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和关系的矛盾和疑难。 如:“素质教育主要理论命题中存在哪些自我缠绕的 矛盾?”“合作学习方式是否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写 作学业成就?”“整合课程真的比分科课程好吗?”等。
验以促进其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 旨趣与方法
»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所展开的相互作用的 活动。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即教育性认识和教育性实践活 动),是教师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何意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旨趣与方法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一、研究对象 » 1.课程的概念 »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与进度的总和。 » 课程是人们事先精心设计的旨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性经
» 课程与教学问题: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 解决的课程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它产生于课程教学 实践,课程教学实践同理论的对立,一种课程教学理论的 内部对立和两种课程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课 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以及教 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互动和 发展的规律。
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 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的教 育机构、政策和实践中课程与教学的 现象和问题。
02
课程理论
课程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 课程理论 • 教学理论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与实践
01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
01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与 教学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 实践策略。
02
实践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 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教 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推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改革 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教育 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教师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改革
相互影响和制约
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课程 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求,而教学则要根据课程要求 进行。
课程与教学的矛盾与冲突
目标定位差异
课程设计注重整体规划和目标达成, 而教学则更关注具体实施和效果反馈 ,两者目标定位的差异可能导致矛盾 。
内容安排冲突
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可能与实际教学 需求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 中面临选择和取程内 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清晰,形成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本ppt课件
有:“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汉语“课程”出现于唐代,孔颖达在 《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中的“奕奕寝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 时用到:“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治。”,这是我国“课程” 一词的最早出处。宋代朱熹应用课程一词较多,例如“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但很难说是专用术语,只能大致说 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近代,我国就把各级学校的教学科目及其教学顺序、教学时数等的规定, 叫做某级学校的课程,如小学课程。教育学中所说的“课程”,严格地 说是“学校课程”。释义
容。
本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王本陆 男,1967年生,湖南人,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电子邮箱:
学术领域
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认识论,现代教学理论,全资源课程理论 2. 教育伦理学:教育伦理哲学,教学伦理学 3. 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 主讲课程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
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
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
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
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
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
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
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设计第二讲》PPT课件

《课程设计第二讲》PPT课件

国际化:课程设计将更加注 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技术发展:AI、大数据等 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课 程设计
跨界融合:课程设计将更加 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
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学方法改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 目教学等
教学资源更新: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 等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课程评估: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 施
课程设计优化的实践案例
案例二:某企业通过引入项 目式学习,提高员工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包 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包括讲解、 演示、实验等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考试、作业、实验等方式 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一致 设计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确保内容丰富、有趣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地点、方式等 准备教学材料: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教具等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教学效果: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案例三:某学校通过引入混 合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和教学质量
案例一:某高校通过引入翻 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四:某公司通过引入个 性化学习,提高员工的职业
素养和竞争力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学习 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终身学习:强调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PPT课件
(3)教学程序。(4)运用策略(包括方法)。(5)评价体系。 • 2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整体性。(2)中介性。(3)相对性。(4)可操作
性。(5))效益性。
5
第5页/共51页
二、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 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它以联系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这是一种新的思维 方式。
13
第13页/共51页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
•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 物。杜威以“儿童中心”和“做中学”为基础构建 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特点:
•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 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 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五个
10
第10页/共51页
• (三)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
一般称之为“产婆术”。特点:在教学目标上,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把现成的知识 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争辩等方式帮助学生探求什么是接受正确知识的过程。在 教学程序上,主要注重以下步骤:一是苏格拉底讽刺,二是定义,三是助产。他认为教 师的角色和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因而后人把他的教育实际形态称作“产婆术”。
3
第3页/共51页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 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 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 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 构。
4
第4页/共51页
(三)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 1教学模式的结构 • 包括以下基本构成要素(1)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PPT课件

3、表现性目标价值取向 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4、表现性目标价值与局限 价值: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自主性和主体 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 和解放
局限:
难以操作,容易流于形式
三种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行为目标
科技理性(控制)
生成性目标 实践理性(过程)
表现性目标 解放理性(自由)
目标不确定性,教学的开放性对教师和学生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这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无法做到 的。
所以只是看起来很美。
(四)、 表现性目标取向
1、表现性目标涵义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 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 表现
2、表现性目标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在 表现性活动中,教师希望提供一个情境, 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个人意义。
三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 学习者的需要 1、 涵义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
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 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习者需要的确 定 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教师提供的帮 助也不能违背这一宗旨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 程与教学》PPT课件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1 、教育目的 教育的总体方向,它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
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2、教育目标 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 3、课程与教学目标 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
2、生成性目标特点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完整版

加强教师培训
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力量, 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 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施能力。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 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 表现性评价,全面、客观地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加强资源保障
加大对课程改革所需资源的 投入,包括教材、教学设备、 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确 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学生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等方面的发展,对课程目标、内容、 实施和评价都有重要影响。
同时,课程也应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 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教学支持。
社会学基础
01
02
03
04
课程的社会学基础主要探讨课 程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传承 工具,受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基础知识
选择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 法。
前沿动态
引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拓 宽学生视野。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 交叉融合: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培 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纵向组织
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 生认知发展规律组织内容。
横向组织
跨学科整合与课程创新研究
01
跨学科整合的理念与实践
探讨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02
课程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分析课程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
面的创新。
03
跨学科整合与课程创新的案例研究
介绍成功的跨学科整合与课程创新案例,分析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以主题或问题为中心,整 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 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发展趋势
➢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 采取更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模式,走向权力分享; ➢ 重视课程综合化,注重学生灵活和综合运用知
识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其间,随机 析字形、辨字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二:课程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念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层面 三、课程设计的取向 四、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课程设计概念分析
(一)课程设计与课程编制 ➢课程编制是上位概念 ➢课程设计是上位概念 ➢二者各有侧重,体现不同的课程观
讨论:你认为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二)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
的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形成课程计划等的人和运作程序上 时,便是“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探讨的是形成、
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
式和方法,它是一种决定课
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课程开发
显然,其中包括了课程设计 以及设计的背景。
内容
课程开发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 选择与组织
2.着重强调发展个 人的潜力和兴趣
3.从某种程度上排 除了学科割裂的 倾向
❖学习者中心设计的弊端
➢忽视了对教育具有关键意义的社会目标; ➢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逻辑紧密的知识体系
和掌握各种必备的技能; ➢这种设计在实践上不容易实施。
问题中心设计的涵义
•是学科中心设 计和学习者中心 设计的进一步改 进 •重点是关于个 人和社会生存的 问题,既强调内 容又强调学习者 的发展。
习者的内在动机。
•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弊 •容易忽略与生活实际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
内容; •面临师资、教材等方面的困难。
四、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特点
➢ 强调统一性,缺乏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 ➢ 强调学科课程,反映出学术理性主义方式,
缺少综合性; ➢ 课程设计主体以专家为主,缺少教师的参与。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主要指课程方案的拟定。
• 课程设计涉及到目标、内容、经验组织、评价等要素安排,但重点是目标制定与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
•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各类教材的编写。
(三)课程开发与课程编制
“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curriculum making)、“ 课程建设”(curriculum building或curriculum construction)等词发展、
•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新学科使课程变得拥挤不堪。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
学习者中心 设计的发展
儿童中心主义: 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 -福禄培尔 -杜威
学习者中心设 计的基本形式
学习者中心 设计的特点
1.“活动—经验” 设计
2.开放教室设计 3.人本主义设计
1.以学习者的需要 和兴趣为基础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日本文部省和经济合作发 展组织所辖机构“教育研 究革新中心”合作 ,明确
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ຫໍສະໝຸດ 概念及其基本方向二、课程设计的层面
(一)宏观层面: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学校课程的宏观结构——课程计划 (二)中观层面: 具体学科进行设计——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微观层面: 重新组织设计课程材料——教学计划、教学方案
演进而来。
1923年和1924年 1935年
50年代后
1974年3月
开始流行
受到关注
逐步代替
正式使用
美国查特斯和博 比特分别出版了 《课程编制》和 《怎样编制课程》
美国学者卡斯威 尔和坎贝尔合著 的《课程开发》
欧美用curriculum development一词逐步 代替了以前常用的 curriculum making和
“七艺” ---夸美纽斯 ---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布鲁纳
科目设计(subject design)、学科设计 (discipline design)、大范围设计
(broad fields design)。
各课程要素的决策必须保证学生能 够掌握预先安排的学习内容,如学 习的目标、活动、评价
❖ 学科中心设计的利弊
-学生熟知文化遗产要素的最系统、有效地设计形式; -学生也能最有效、最经济地建造自己的知识仓库;
利 -学习过程可以清楚地展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管理;
-容易为社会认可,且便于测量。
•课程的目标范围狭窄;
•倾向于割裂知识,从而割裂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内容没有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出现的问 题、面临的挑战、应对的策略;
师:外面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当我们从外面活动回来,心里有什么感 觉?最想干什么?(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过亲身体验,会有许多话 想说) 生(单个):感到很渴。 生(单个):特别想喝水。 生(单个):想歇一会儿。
课程设计
课程开发是决定、改 进课程的整个活动和 过程,它包括确定课 程目标、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实施课程 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区别
联系
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 的实质性结构、课 程基本要素的性质 ,以及这些要素的 组织形式或安排。
课程设计
当人们的意图是要识别一种存在实体(即课程计划等)的各
种成分时,便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谈及
三、课程设计的取向
问题中
学习者中
心取向
学科中
心取向
心取向
重点是关于个
强调从科学门类 及分科知识体系 出发,以知识为
人和社会生存
关注学生的兴趣、 需要和目的,使 课程适应学习
的问题,既重 内容又重学习
者。
者的发展。
中心设计课程。
(一)学科中心设计
学科中心设计 的发展
学科中心设计 的基本形式
学科中心设计 的特点
问题中心设计的 基本形式
•生活领域设计 •核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的特点
•课程目标虽预先计 划,但同时保持一 定程度的灵活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问 题解决能力、人际 交往能力和社会能 力 •学习活动由师生共 同计划,评价共同 参与
(三)问题中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的利弊
•打破科目间的隔绝状态,实现跨学科的联系; •加强了学习者与社会的联系,使社会目标在课 利 程中直接得到体现; •学生的个体经验和需要得到重视,易于激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