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动物的行为2.1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13页 基础夯实选择题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主 要类型
动物行为的意义 ???
自学思考:
什么是取食行为?意义? 什么是攻击行为?意义? 什么是领域行为?意义? 什么是防御行为?意义? 什么是繁殖行为?意义? 什么是节律行为 ? 意义? 什么是社群行为?意义?
取食行为:动物从外界Fra bibliotek 取食物的行为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 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 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 或争斗
领域行为:
动物生存需要的 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 食、繁殖、抚育后代
防御行为:
保护自己,防 御敌害的行为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 关的行为
节律行为:
动物有许多周 期性的、节律性的行 为
社群行为:
一起生活的动物 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 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 活,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 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教法:观察阅读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迷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家里现在或者曾经养过宠物。不知道大家有内有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地观察过它们。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家的宠物有哪些特别有趣的、让你印象深刻的行为。二、探究活动学生自学,仔细思考,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举例说明2、什么是学习行为?举例说明3、分析实例,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4、对比资料 3 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5、比较资料3 和资料 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6、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三、知识新授1、先天性行为特点: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举例:猫吃老鼠——取食行为乌贼释墨——防御行为鸟类育雏——繁殖行为公鸡斗架——攻击行为2、学习行为特点:由遗传物质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举例:小猫跟母猫学习捕鼠本领大山雀偷喝牛奶3、在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资料1 和 3 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4、5 都是学习行为。4、对比分析资料1 和资料2 可以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来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为高级的一种行为。5、对比资料3 和资料 4 可以知道,先天性和赤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角度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就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6、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 2000 次以上的尝试攻错误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四、课堂小结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学习新的行为,包括条件反射、尝试法和顿悟学习。将一种刺激物与一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就是条件发射;尝试法是动物通过反复的练习,越来越熟练地进行某种行为的学习过程;顿悟学习是不经历尝试阶段,运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学做新的事情或解决一个问题。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板书:1 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作业:1 婴儿吃奶是什么行为?对于他生存有什么意义?2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吗?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 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多种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等)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的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课时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
一二三四五
三、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1.概念: 同种 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 食物 、
配偶 、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
为。
2.特点:
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
3.意义:有利于个体的 生存 和种族的 延续 。
一二三四五
四、领域行为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1.意义: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 取食 、 繁殖 、抚育后代 。 2.举例:动物通常使用 姿态 、 气味 、 鸣叫 等方式来 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1
2
3
5
6
7
1.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关闭
C
答案
2.下列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狮子追捕羚羊 B.母猪哺育小猪 C.乌贼遇敌害释放墨汁 D.秋后大雁南飞
1
2
3
4
5
6
7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3.雄性犀牛总是在它活动地区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这种行为属于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一二三四五
一、动物行为的分类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分类:先天性的 本能行为 和后天 性的 学习行为 。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类: 取食行为 、 攻击行 为 、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和 社群行为。
一二三四五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领域行为 D.取食行为
生物八年级上册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六、节律行为
概念: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又称生物节律。 意义: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
1、潮汐节律:随着海洋涨潮落潮动物产生的节律性的产化 2、日节律:节律周期为24小时,其行为和白昼黑夜的交替相关 3、年节律:节律周期为一年
潮汐节律
牡蛎
日节律
夜行性动物
取食行为
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方式也多种多样 很多动物有诱捕猎物的手段:如鮟鱇鱼 有些动物能利用工具猎取食物:如黑猩猩用草根掏白蚁吃 有些动物有贮食的习性:如蚂蚁,蜣螂滚粪球
二 攻击行为
概念:动物为了保护资源(如食物、配偶、领域等),所表现出 的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特点:是同种动物之间,没有伤害或残杀的意思,只是排 除对手。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取食行为
动 (2)攻击行为
物
行 (3)领域行为
为 的
(4)防御行为
主 (5)繁殖行为
要 类
(6)节律行为
型 (7)社群行为
一 取食行为
概念: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都是动物的取 食行为。 意义:为了保证生存,是最基
领域行为
攻击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 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B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C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昼行性动物
年节律
迁徙
雪兔的换毛
冬眠
七、社群行为
概念: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 活。的现象。 意义:对动物的取食,防御,生殖及对抗恶劣环境都有好处。 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知识要点梳理及概念图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6章动物的行为概念图1、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2、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A.蜜蜂筑巢 B.老马识途 C.孔雀开屏 D.蜘蛛结网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繁殖行为不属于鸟类的是A.筑巢 B.求偶 C.育雏 D.哺乳2、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象树枝。
这种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防御行为D、节律行为、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属于法,这种研究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不施加任何.1、秋去冬来,大雁南飞,这一现象属于大雁的()A、繁殖行为B、防御行为C、节律行为D、社群行为知识要点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气味等。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1、根据动物行为的(或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决定,不依赖于个体的。
通过和进化而来。
以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2)、后天学习行为: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是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它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它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不仅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还要受环境的影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说课稿
精心整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说课稿)说课人:王艳梅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社群行为等,说明动物的大多数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重要性.本节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一)1.2.(二)行分析,题,(三)121,,而2,,对研究五,(一)1.3.5.(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平等互动,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一)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学生预习教材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可分为那些类型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那些类型,每种类型举至少三个事例 四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五教师点评: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1取食行为举例:蟒蛇吞蛋,狮子捕获斑马,黑猩猩用工具挖取白蚁等.意义:对动物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维持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十分有利. 狗撒尿做标记2领域行为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举例:两只雄盘羊的相互攻击行为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举例:两只雄狮为争夺配偶打架4防御行为如:一,连线1,2,3,4,二,A,B,C,D,1A2、下列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A黑龙江B塔里木河C额尔齐斯河D雅鲁藏布江3、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低、大气稠密C多阴雨天气D白昼短4、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A四川盆地B珠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D松嫩平原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限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6AC7AC8A9A10A1、读“长江水系略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城市);B.??????(支流);F.??????(湖泊);G.??????(水利枢纽)。
16、2、1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
3、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
学生展示指导
主持人(三)
三、自学P28动物的攻击行为,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举例说明。
2、动物的攻击行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3、动物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意义?
教师评价
四、小结与板书
1、取食行为
2、领域行为
3、攻击行为
教学后记
学生展示指导
主持人(一)
一、自学p26----27动物的取食行为,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物的取食行为?举例说明。
2、动物的取食行为有什么特点?
3、动物的取食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
学生展示指导
主持人(二)
二、自学:p27动物的领域行为,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物的领域行为?举例说明。
课题
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
作课时间
课型
新课
作课班级
作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及意义。
2、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自学指导
动物行为类型
概念
特点
举例
意义
取食
行为
领域
行为
攻击
行为
预习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动物的行为PPT精品教学课件+习题课件
B
A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涡虫在试管 A 端停留的时间与在试管 B 端停留 的时间差不多,时间几乎相等。
B
A
讲授新课
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用铝箔套遮住试管 B 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 A端和 B 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B
A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涡虫在试管 B 端比在试管 A 端停留的时间长些。
讲授新课
动物的行为
雄蛙鼓起鸣囊发出声音
牛吃草
讲授新课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 的行为。
雷鸟在不同季节羽毛不同,羽毛与周围环境相似
讲授新课
动物行为的分类
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 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 其他物体的下方。为什么?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吗 ?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2.有些动物能利用工具 猎取食物:黑猩猩用草 根掏白蚁吃
讲授新课
3.有些动物能对捕获的 食物进行初步的加工: 如乌鸦吃核桃把它摔碎
4.有些动物有贮食 的习性:如蜣螂滚 粪球
讲授新课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 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斗争,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涡虫喜欢在黑暗环境,这是对自然环境下光照刺激 的反应。
B
A
讲授新课
1.
涡虫实验二 2.
舒展
3.
收缩
4.
将步骤3 重复100次
第101次 只有光
收伸缩 长
收缩
讲授新课
1.
4.
伸长
1.为什么步骤 1 涡虫 在光照下舒展身体? 2.为什么步骤 4 涡虫 在光照下却收缩身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课时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
防御行为 不同种动物个体之间 保护自己,防避敌害
【例题】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解析: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这一行为 往往发生在捕食活动中,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攻击行为是同种 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答案:C
一二三四五
三、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1.概念: 同种 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 食物 、
配偶 、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
为。
2.特点:
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
3.意义:有利于个体的 生存 和种族的 延续 。
一二三四五
四、领域行为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1.意义: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 取食 、 繁殖 、抚育后代 。 2.举例:动物通常使用 姿态 、 气味 、 鸣叫 等方式来 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1.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 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 2.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这一行为往往发 生在取食活动中,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区别:
攻击行为 行为对象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 行为目的 争夺食物、领域、配偶等
一二三四五
五、防御行为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1.概念:不同种动物之间往往存在着 捕食 与 被捕食 的 关系,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 防御 捕食者的捕 食,这些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就属于防御行为。 2.方式:动物的 拟态 、 保护色 、 警戒色 等。 3.意义: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 个体生存 和 种族延续。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精品课件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理解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1)取食行为
动
(2)攻击行为
物
行
(3)领域行为
为
的 主
(4)防御行为
要
类
型
取食行为
1.很多动物有诱捕猎物 的手段:如鮟鱇鱼以头 顶上的鳍刺作为诱饵
2.有些动物能利用工具 猎取食物:黑猩猩用草 根掏白蚁吃
3.有些动物能对捕获的 食物进行初步的加工: 如乌鸦吃核桃把它摔碎
D.繁殖行为
3.人们养蜜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A )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蜣螂滚粪球与哪种行为有关( A)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新课导入
5.孔雀开屏属于什么行为( C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D.节律为
6.狗外出时走的再远也不忘记回家的路,但它走不多远就要撒 尿,撒尿是属于( A )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
A.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新一课只导雌性入盘羊而发生争斗
B.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 C.一只老鹰追赶一只奔跑的野兔 D.龙虾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2.蜥蜴在被捕捉后往往会自断尾巴,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A.领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7.“蜻蜓点水”与下列那•种新行课为导的入结果相同( B)
A.母鸡孵卵 B.鲫鱼产卵 C.海豚戏水 D.大雁迁徙
8.雄蛙在生殖季节鸣囊鼓起,发出声音,此行为属于( C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doc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要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微生物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
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4、我国特产的一级珍惜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爬行动物)5、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6、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要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微生物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取食行为
1、概念: 动物从外界获取食物或者处理储存食物行为。
螳螂捕蝉
猎豹把食物存储在树枝上
(1)获取食物
追捕和诱捕是常见的捕食方式
狮子追捕野牛
安康鱼诱捕小鱼
动物捕捉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
草履虫依靠纤毛捕食 黑猩猩取使白蚁
水螅依靠触手捕食
响尾蛇捕食老鼠
蜥蜴捕食昆虫
蜘蛛捕食
(2)处理加工食物
猩猩砸坚果
乌鸦吃狮螺前把它摔碎
(3)储存食物
有些动物有贮食的习性
蚂蚁储食行为
仓鼠
取食行为有什么意义?
1、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2、在取食者与被取食者的相互选择中,种族得以优化。 3、控制生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二、攻击行为
1、概念: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 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两只雄性盘羊为配偶而争斗 两只狗为食物而争斗
两只虎为领地二争斗
二、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
2、特点: 同种生物 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一方认输,另一方则罢手
3、动物攻击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
占有足够,空有间利和食于物等资源 。
种族进化
三、领域行为
1、概念:动物占领和保护供其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的一定领域的行为,叫做 领域行为。
六、节律行为
动物节律行为的意义: 利于获得食物和繁殖,利于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
七、社群行为
一起生活的动物个体内不同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动物社群行为的意义:
个体间分工合作,更利于获得食物、躲避敌害 、繁殖,更好地适应环境。
课堂练习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一、取食行为
1.意义:保证动物的生存。
2.方式: 诱捕猎物、利用工具猎取食物、对捕获的食物进行初步加工、贮存食物等。
二、攻击行为
1.概念: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2.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三、领域行为
1.概念: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2.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警告周围的动物。
3.意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四、防御行为
1.概念: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2.类型:警戒色、气味、拟态、保护色等。
3.特殊方式:遇到敌害时,乌贼喷出墨汁;金龟子假死;蜥蜴断尾;黄鼬释放臭气等。
探究点:动物行为的不同类型
探究案例:某动物学家在野外观察到一组镜头:一群狼追捕一群鹿。
开始鹿群在吃草,当狼群接近时,有一只鹿突然尾巴停止摆动,然后向水平方向伸出,最后竖起尾巴,露出肛门周围的白色后盾,拔腿就跑,其余的鹿看到白色的肛门后盾,立即竖起尾巴跟着为首的鹿逃跑。
在逃跑的途中,一只跛脚的鹿终于掉队了,狼群嚎叫着抢食猎物,你争我夺,相互厮杀。
合作交流:(1)狼群追捕鹿群是一种什么行为?
答案:取食行为。
(2)鹿发现敌害后,为首的鹿先露出白色的肛门后盾。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
答案:鹿发现敌害后,为首的鹿先露出白色的肛门后盾是防御行为。
有利于鹿躲避狼的捕杀,保护了自己。
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师生互动:狼群为争夺猎物互相厮杀,这种行为是不是攻击行为?为
什么?
答案:是,因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该行为的最大特点是攻击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伤害,争斗一方表示屈服,另一方则停止攻击。
(1)取食行为包括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的活动,发生在不同种动物
之间。
(2)攻击行为是动物发动的用以伤害或吓退同种个体的行为。
(3)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减小自身的伤害,所表现出的行为。
【典例】下列例子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椿象(俗称“打屁虫”)被捉时,会突然喷出有恶臭的液体
B.猫吃垃圾桶里的鱼骨
C.雄山鸡赶走进入自己巢区内的其他雄山鸡
D.食蛋蛇遇敌时盘成塔形,头部作出攻击状
思路分析:椿象被捉时,会突然喷出有恶臭的液体,是动物的防御行为;猫吃鱼骨属于动物的取食行为;食蛋蛇遇敌时盘成塔形,头部作出攻击状是动物的防御行为;雄山鸡赶走进入自己巢区内的其他雄山鸡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的攻击行为。
答案:C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一下吧。
:⎧⎪⎪⎪⎨⎪⎪⎪⎩取食行为:动物从外界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 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领域行为:动物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防御行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1.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相信。
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
小
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B )
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领域行为
2.(2018贵港)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判断,“乌贼喷墨汁”属于( C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领域行为
3.下列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B )
A.一群狼围捕一只羊
B.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
C.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D.竹节虫外形极像竹枝
4.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C )
A.蝗虫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十分相似,有利于隐藏自己
B.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趁机逃脱
C.两只蟋蟀争斗中,一只退却逃走
D.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在盘旋时,立即飞跑逃回洞穴
5.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判断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类型:
(1)两只蝗虫争斗,其中一只咬断了另一只的腿,属于攻击行为。
(2)蛇爬进鸟巢吞食鸟蛋,属于取食行为。
(3)蜥蜴在被捕食者捕捉后往往自断尾巴以逃脱,属于防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