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经济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

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其相对性和绝对性指什么?在经济社会中,生产各种所产品需要的资源数量,如资本、人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都是有限的,资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需要那些由资源所生产的产品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

就同一种商品而言,人们一般总希望它的数量越多越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不仅如此,人们需要的商品种类也是无限的。

然而,可以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却是有限的。

生产一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不可能同时再生产另一种。

这就是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同时,稀缺性又具有普遍性。

任何人、任何经济单位或经济社会在一个既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他们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相对于欲望而言,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美国还非洲,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使得人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会普遍遇到稀缺性问题。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由于资源稀缺性普遍存在,在决定如何使用资源生产各种所需要的产品时,经济单位或经济社会必须就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作出选择,即作出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的决策。

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总结和指导实践的经济学,就是要说明人类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因此,经济学把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作为本身的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遇到把既定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上加以分配,而且还要处理如何增加资源总量本身的问题。

它涉及到社会总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人力资源,即“充分就业”、使用既定资源所生产的产量为什么会出现波动以及长期变动趋势,即“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以及货币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即“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从广义上来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3、简要说明基本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但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学成为了理解世界经济运行和各国经济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国际经济学的著作,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方面。

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各国会进行贸易,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等现象。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效率高,但只要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相对效率存在差异,两个国家就可以通过贸易获益。

这一理论深刻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而要素禀赋理论则强调了各国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比如,一些国家劳动力丰富,就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优势;而一些国家资本丰富,就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也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各国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的征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本国产业,但同时也会给消费者带来负担,并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

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则更加隐蔽和复杂。

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但从长期来看,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效率的损失。

在国际金融方面,汇率问题至关重要。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国际投资和经济增长。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各有优缺点。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但需要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浮动汇率制度则赋予了市场更多的调节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汇率的过度波动和不确定性。

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国际金融中的重要概念。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的健康程度。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整,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国际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并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这一理论强调了贸易的基础并非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进一步拓展了对贸易原因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某些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具有优势。

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的征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和贸易伙伴的报复。

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则以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的方式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

在国际金融领域,汇率的波动对国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它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国际投资和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本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但过度的贬值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易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项目。

经常账户主要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转移;金融账户则涵盖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运行状况。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经典理论,提供了解释贸易模式的重要依据。

2.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

此外,国际贸易政策还包括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

3.外汇市场和汇率:外汇市场是进行国际交易的场所,而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比率。

国际经济学研究了外汇市场的运作机制、汇率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汇率制度对于经济的影响。

4.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和金融交易的场所。

国际经济学研究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跨国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决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

5.外国直接投资(FDI):外国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购买或设立直接在外国境内的生产或经营场所来投资的行为。

国际经济学研究了FDI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FDI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影响。

6.战略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是一种由政府采取的与贸易相关的战略行动,目的是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战略贸易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7.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工合作的现象。

国际经济学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组织方式、价值链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全球价值链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8.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些地理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市场一体化等方式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和南美共同体等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例子。

9.国际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转型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国际贸易1.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分布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跨国、跨时空、多种货币、多种语言、面临政治和文化差异等。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3 支配资源理论由赫克歇尔·欧林、伯特兰德·霍尔切因和其他人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丰富进行专业化生产与贸易,以实现国际分工的效益最大化。

1.2.4 新贸易理论由宓德卡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特定商品由于有垄断优势而呈现出大量内部贸易现象,这种贸易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

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措施等。

1.3.2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各种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让各国由比较优势商品相互交换。

1.3.3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设置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抑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1.3.4 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这些组织主要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规则和服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2.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交换机制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兑换、外汇市场和国际支付等。

2.2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2.2.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货币供应受限制,国际支付通过黄金结算。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笔记第一章、序论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研究等。

P288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P2933、比较利益:英国古典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P2964、国际分工:既世界各国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的规模、形式内容以及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或水平决定的。

理解国际分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的类型有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三种;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内容。

P217(兰)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自考重点

国际经济学自考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识记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商主义。

(二)领会国际经济学的特征,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阶段。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2.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理论多层面发展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4.在国际经济理论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我们特别具有指导意义;5.学习国际经济学应该有良好的方法。

扎实的知识准备、注意问题的论述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都是特别需要的。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重商主义的理论有哪些是合理的?3.重商主义的致命弱点是什么?4.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5.谈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技术差异与相对技术差异1.识记:绝对技术差异,相对技术差异,贸易三角。

2.领会: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内容,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内容。

3.理解: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生产要素禀赋论1.识记:生产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失之谜。

2.领会: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内容。

3.简单应用:生产要素禀赋论与一国的进出口结构。

(三)机会成本变动下的比较利益1.识记:机会成本递增。

2.领会:机会成本变动下的贸易结构。

3.理解:贸易与生产不完全专业化,贸易条件与供求均衡。

1.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2.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优势的基础。

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4.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

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之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5.机会成本的递增使比较利益理论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自考 国际经济学 第一二章学习要点

自考 国际经济学 第一二章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

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

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

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

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

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

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阅读相关的国际经济学著作,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际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探讨了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不如其他国家有效率,但它仍能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一些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则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表现出色。

这种分工合作促进了全球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各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样化和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诸如征收高额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贸易限制措施。

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它不仅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导致贸易战的爆发,还会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相反,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助于促进竞争,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际金融则关注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制度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

汇率的波动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上涨,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可能会对该国的贸易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当货币贬值时,出口可能增加,进口可能减少。

此外,国际资本的流动也会对各国的经济产生冲击。

大量资本的流入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而资本的突然流出则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国际投资也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生产布局,以寻求更低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优质的资源。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

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相对价格: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含义:用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X与Y交换可能得到的数量。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3国际贸易的产生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及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之上。

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一国财富的衡量标准不是其所用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贵重金属所能够买的商品数量。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在定义上,若ax>bx,则A国在X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若ax/ay>bx/by。

则A比较优势。

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2H-O定理: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供给能力不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4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最终打均衡,在这过程中,两国的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

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较小的方向变化,随着同种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必然达到均衡,即国际贸易使两国同质的要素获得相同的收入。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通知生产要素价格也会趋于一致5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四章特定要素和国际贸易1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

用途: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

条件: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9、MRT(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10、MRS(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最完整笔记

国际经济学最完整笔记

1、资源稀缺: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理性人:完全理性:(经济人)各经济主体总是希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选择;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政府:公共福利最大化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将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而放弃的其他用途。

4、?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5、保护价格: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的价格。

(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

)6、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央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国债)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7、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8、通货膨涨::通货膨胀指物价指数(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稳定上涨。

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三个月上涨或者下跌。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1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1、M0,M1和M2: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0=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支票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1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与国际经济环境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经济学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内容分析:国际经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等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原则。

(2)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等,阐述了跨国公司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3)国际货币金融:包括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阐述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演变。

(4)国际经济合作:包括自由贸易区、经济联盟等,阐述了各国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主题思想:国际经济学主题思想是研究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体性”原则,即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4.我的观点:我认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国际经济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汇率制度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5.结论和评分:综上所述,我认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我建议将国际经济学列为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2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一、介绍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贸易活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合作等领域。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

二、讨论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自由贸易主张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2.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3.绝对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贸易顺差。

4.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限制或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对自由贸易造成阻碍,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和限制了贸易的规模。

5.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各国之间确定汇率水平的一套规则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区域性汇率制等。

6.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买卖各国货币的市场,也是国际货币交易的场所。

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涉及各种外汇工具,如现货、远期和期权等。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8.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且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和协调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生产力的全球配置。

9.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者债务投资等形式。

10. 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

这些组织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协调作用。

国际经济学还涉及许多其他的知识点,如国际收支平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汇率波动的原因和影响等。

对于专业学习国际经济学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理论和实践。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2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2

Chapter1 introduction知识点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科学,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

2、研究内容: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3、研究目的:解释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及其内在机制。

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服务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支付问题B.规制国际商品与服务流动及国际支付的政策以上两个方面对一国国民福利的影响5、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三个问题:A.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B.贸易利得(gains from trade )C.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6、当代主要国际经济问题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增多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货币制度安排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地区保护主义FDI和跨国公司的经济影响中国人民币升值Chapter2: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ce比较优势原理一、本章知识结构概要/outline1.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 &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2.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 (about the type of commodities商品)2.2 the mercantilists’ view on trade 重商主义的观点2.3Trade based on absolute advantage: Adam Smith 绝对优势2.4Trad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David Ricardo 比较优势2.4B The gains from trade2.4C exception to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2.5 co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2.6 the basis for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under constant costs2.7 Emipirical Tests of the Ricardian Model 李嘉图模型的经验检验二、对知识点/模型或理论分析2.2重商主义观点:主张出口大于进口,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获得财富收入来实现国家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国际经济学常考题第一章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第二章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转换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第三章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向型增长。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6.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第四章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5.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7.即使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相同。

(×)8.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第五章1.由于穷国中的富人的消费层次与富国中的富人是很相似的,会产生相同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层次,在没有贸易限制时,可以在两国发生贸易。

(√)2.新张伯伦模型主要解释经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

(√)3.产业间贸易理论强调的是由于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形成的贸易。

(×)4.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优势差异决定贸易。

(×)5.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干预为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外生变量。

(×)7.国际贸易扭曲理论的前提和归宿是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特别强调生产的开放状态利于要素流动。

(×)(×)8.G-L指数是目前研究产业内贸易时使用较普遍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变化。

第六章1.李斯特认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保护性而非财政性。

而且有条件、无时间限制的关税制度。

(×)2.李斯特认为,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本国生产力的发展,关税水平应该上升,有利于本国商品占有国内市场,但是农业却不应该予以保护。

(√)3.成本递增的产业只要具有竞争力,也可以成为幼稚产业予以保护。

(×)4.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负担。

(√)5.幼稚产业理论认为应该设置暂时性关税以使新兴产业在磨练中提高效率。

(√)第七章1.国际收支强调居民的概念,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组织以及在飞机上过境的个人、机构应该计入居民范畴。

(×)2.国际收支报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取复式记帐法。

(√)3.资本和金融帐户中的补充信息表格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4.美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属于单方面转移,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的借方。

(√)5.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借贷能力往往是与它的偿还能力成正比的。

(√)6.如果一国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为使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该国贸易赤字状况,应该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第八章1.虚金本位制不属于金本位制。

(×)2.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

(√)3.若英国的实际利率高于美国,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

(×)4.金本位制依靠汇率易变性纠正国际收支赤字。

(×)5.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赤字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降低国内价格水平。

(√)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7.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特别强调国际经济中汇率在各国或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协调作用,因此小国也应该对世界通货膨胀与汇率不稳定负责。

(×)8.美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关键货币后会面临所谓的“特里芬两难”局面。

(√)第九章1.第一代危机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了货币对外价值稳定与否,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爆发、何时爆发。

(√)2.第一代危机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根源在于为了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第十章1.在现实国际经济中,资本很难完全自由地流向具有最高回报的场所,因此不同国家间收益率的差异不能促进资本的跨国流动。

(×)2.进行国际间的直接投资可以绕开贸易壁垒。

(√)3.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一国开放度高、外汇管制松弛时,短期资本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就小。

(×)4.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和获得产品异质差异的优势属于市场内部化问题。

(×)5.新产品缺乏价格可比性属于所有权优势问题。

(×)6.国际投资的软硬件状况属于市场内部化问题。

(×)7.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

(√)8.只要引进外资,就能打破国际因素的恶性循环。

(×)9.一般来说,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普遍较低时,可选择浮动利率贷款,或增加其比重。

(×)第十一章1.具有世界市场的商品如石油出现了严重的短缺,造成价格的上涨,造成巨大冲击力,甚至通过一国的非开放部门影响其国内经济。

(×)2.一国的开放程度主要是指一国的生产、就业、消费参与世界市场的程度。

(√)3.贸易地区结构主要是指贸易额的地区、国别分布。

(√)4.调节资本流动差额是使收入均衡的有效途径。

(√)5.当金融政策放宽,汇率自由波动,外资流入优惠同时也鼓励本国资本外流,则内外失衡不容易传导。

(×)6.技术贸易的前提是技术输入者所获得的技术所能创造的财富超过他所付出的技术转让费。

(√)7.信息既是交易的对象,也是促成其他交易的条件。

(√)8.国际劳动力移民可能会增加国家间的工资差异,降低总的经济效率。

(×)第十二章1.内部均衡指区域经济合作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平衡。

(×)2.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将解决一国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3.货币贬值可以帮助一国解决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4.当经济发生对内、对外不均衡时,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产生自动调节过程。

(√)第十三章1.一般认为,关税同盟理论是经济一体化研究的起点。

(√)2.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约定对非成员国进口产品征收等额关税。

(×)3.共同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资本和劳动在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4.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国开始进口联盟前原本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时,贸易创造随之发生。

(√)5.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目开始从非联盟成员国进口产品时,贸易转移随之发生。

(√)6.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都属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而非静态效应。

(×)7.最优货币区理论为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依据。

(√)8.最优货币区的最优是从宏观目标的内部均衡来衡量的。

(×)9.单一货币的出现实际上为各国货币提供了无成本的、无限制的保值。

(√)第十四章1.福特主义是产业化的产物。

(×)2.丰田模式是企业内部化的产物。

(×)3.温特尔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第1章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是(D)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第2章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第3章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