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f8a2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9.png)
一、背景防洪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防洪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地区的防洪安全情况进行评估。
二、评估内容1. 防洪工程设施(1)防洪工程布局: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为主的防洪体系。
(2)防洪工程标准:防洪工程标准符合国家规定,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3)防洪工程运行:防洪工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防洪监测预警(1)监测网络:某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防洪监测网络,覆盖了主要江河、水库、蓄滞洪区等。
(2)预警发布:预警发布及时,能够有效引导人民群众采取防范措施。
(3)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1)应急预案:某地区制定了完善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
(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防洪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4. 防洪宣传教育(1)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防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2)宣传资料:编制了丰富的防洪宣传资料,广泛发放给群众。
(3)媒体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防洪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评估结论1. 防洪工程设施: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工程标准符合要求,运行良好,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2. 防洪监测预警:监测网络完善,预警发布及时,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演练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
4. 防洪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宣传资料广泛发放,媒体宣传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某地区防洪安全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防洪工程老化,需进行改造升级。
2. 防洪监测预警设备需进一步更新,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防洪宣传教育需加强,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e50d74767f5acfa0c7cd28.png)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1概述1.1项目背景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以及台金高速,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一纵,并通过在建的宁波和温州绕城连接杭州湾大桥、诸永等多条高速公路、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动脉。
公路起于宁波市区南面的潘火互通,经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宁海县;台州市三门县、临海市、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温州市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全线总长375.718公里,于12月31号全线通车。
沈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辽宁沈阳,终于海南海口,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16个主要港口。
在浙江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浙江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
同时由于杭州湾大桥的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这条浙江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已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
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
经研究在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
规划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起点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终点为浙闽交界苍南县,路线长度375.718km。
主要分成三段:1)宁波云龙跨象山港至戴港段,初步设计路线主线长度46.9)》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修订稿》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修编》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1999.8(11)《温瑞塘河瑞安片排涝规划校核分析报告》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平均降雨量1694.8mm,年径流量9.13亿m3。
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km,在吴淞高程5.0m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m3。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87b59b76c66137ef06190d.png)
目录前言 (9)一、概述 (11)1.1项目背景 (11)1.2评价依据 (12)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1.2.2规划文件 (14)1.2.3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4)1.2.4有关设计报告及批复文件 (15)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5)1.3.1技术路线 (15)1.3.2工作内容 (16)二、基本情况及分析计算方法 (18)2.1建设项目概况 (18)2.1.1工程概述 (18)2.1.2管道穿越方式及施工工艺概述 (18)2.2自然地理概况 (34)2.2.1自然地理位置 (34)2.2.2水系概况 (35)2.2.3气候条件 (36)2.2.4地形地貌 (37)2.2.5水文地质条件 (37)2.3.1区域地层 (38)2.3.2区域构造 (40)2.3.3地震 (41)2.4分析计算方法 (41)2.4.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方法 (41)2.4.2河道一般冲刷深度计算方法 (41)2.4.3岸坡(堤)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方法 (45)三、九圩港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53)3.1工程概述 (53)3.1.1穿越位置 (53)3.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53)3.1.3工程地质条件 (55)3.1.4穿越方案选择 (56)3.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57)3.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57)3.1.7河床演变分析 (60)3.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61)3.3河床冲刷计算 (62)3.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62)3.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62)3.4.2小结 (67)3.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67)3.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68)3.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68)3.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68)3.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68)3.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68)3.5.7 施工影响评价 (69)3.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9)3.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69)3.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70)3.7结论和建议 (70)3.7.1结论 (70)3.7.2建议 (71)四、通吕运河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73)4.1工程概述 (73)4.1.1穿越位置 (73)4.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73)4.1.3工程地质条件 (74)4.1.4穿越方案选择 (75)4.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75)4.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78)4.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79)4.3河床冲刷计算 (79)4.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79)4.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79)4.4.2小结 (84)4.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84)4.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84)4.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84)4.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85)4.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85)4.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85)4.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85)4.5.7 施工影响评价 (85)4.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86)4.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86)4.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87)4.7结论和建议 (87)4.7.1结论 (87)4.7.2建议 (88)五、通启运河、团结河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90)5.1工程概述 (90)5.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90)5.1.3工程地质条件 (91)5.1.4穿越方案选择 (93)5.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93)5.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96)5.1.7河床演变分析 (96)5.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96)5.3河床冲刷计算 (97)5.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97)5.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97)5.4.2小结 (102)5.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02)5.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02)5.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03)5.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03)5.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03)5.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03)5.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03)5.5.7 施工影响评价 (104)5.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104)5.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04)5.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05)5.7结论和建议 (105)5.7.1结论 (105)5.7.2建议 (106)六、通甲河等十二条河道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108)6.1工程概述 (108)6.1.1穿越位置 (108)6.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109)6.1.3工程地质条件 (110)6.1.4穿越方案选择 (112)6.1.5顶管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112)6.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116)6.1.7河床演变分析 (116)6.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116)6.3河床冲刷计算 (116)6.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17)6.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17)6.4.2小结 (121)6.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22)6.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22)6.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22)6.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22)6.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23)6.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23)6.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23)6.5.7 施工影响评价 (123)6.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123)6.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23)6.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24)6.7结论和建议 (124)6.7.1结论 (124)6.7.2建议 (126)七、南千一横河等七条河道以及沿线其他等外级河道、沟塘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128)7.1工程概述 (128)7.1.1穿越位置 (128)7.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128)7.1.3工程地质条件 (129)7.1.4穿越方案选择 (129)7.1.5大开挖穿越方案设计 (129)7.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和规划简况 (133)7.1.7河床演变分析 (133)7.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133)7.3河床冲刷计算 (134)7.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35)7.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35)7.4.2小结 (139)7.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39)7.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39)7.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40)7.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40)7.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40)7.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40)7.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41)7.5.7 施工影响评价 (141)7.7结论和建议 (141)7.7.1结论 (141)7.7.2建议 (142)八、结论与建议 (144)8.1结论 (144)8.2建议 (146)前言南通市城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下游城市用气项目之一,是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于02年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05年初步设计获得核准,07年完成了土地的征用和部分管网的建设。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跨越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跨越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2a7a00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7.png)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跨越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正文:----------------------------------------------------------------------------------------------------------------------------------------------------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跨越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2010年12月9日)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报审唐津高速公路跨越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请示》(津高速规划〔2010〕22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既有唐津高速公路自北向南依次穿越蓟运河、西七里海、永定新河、海河、独流减河、团泊洼等河道及蓄滞洪区。
因目前该路通行能力已趋于饱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要,按照道路规划,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在道路两侧各加宽一幅车道。
二、跨蓟运河、独流减河加宽桥的跨度、墩柱直径、梁底高程、桥梁和堤防交叉方式(平交)与原桥一致,且桥墩与原桥对孔布置,顺水流排列。
跨永定新河加宽桥的梁底高程、桥梁和堤防交叉方式(立交)与原桥一致,跨主槽由3跨、圆端型桥墩形式调整内差为7跨、圆墩形式,桥墩与原桥墩对应顺水流排列,跨滩地处新老桥跨度一致,对孔布置。
原跨海河桥为双塔斜拉桥,河道内未设桥墩。
海河加宽桥采用100米+160米+100米的组合形式跨越主槽和左右堤,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河道内布置2组4座圆端型桥墩,梁底高程较原桥有所降低,但满足河道行洪及防汛车辆通行要求。
跨西七里海和团泊洼蓄滞洪区的加宽部分与原桥一致,采用路基和桥梁结合方案,新老桥对孔布置,梁底高程一致。
同意上述新桥布置方案。
三、跨蓟运河大桥0号、15号桥墩分别布置在左右堤堤坡;跨永定新河大桥14号桥墩布置在左堤内坡脚,28号、29号桥墩分别布置在右堤内外坡脚;跨独流减河大桥0号、44号桥墩分别布置在左右堤堤坡,43号桥墩布置在右堤内坡脚。
道路防洪设计评估报告
![道路防洪设计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5f20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1.png)
道路防洪设计评估报告1. 引言道路防洪设计评估报告旨在评估道路设计方案的洪水防御能力,以确保道路在遭遇洪灾时能够保持安全通行的能力。
本报告将依次讨论道路洪水防御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洪水频率分析、水流模拟和防洪设施选址等。
2. 洪水频率分析在进行道路防洪设计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洪水频率分析以确定设计洪水的水位。
常用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等。
根据所在地区的历史洪水数据和气象条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准确的洪水频率分析,我们能够为道路设计提供合理的洪水水位参考。
3. 水流模拟在确定了洪水水位后,我们需要进行水流模拟,以评估洪水对道路的冲击情况。
水流模拟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水流的流速和流量来分析洪水对道路的冲刷和损坏程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洪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例如交通堵塞和道路封闭等。
4. 防洪设施选址为了保护道路免受洪水侵袭,我们需要合理选址和设计防洪设施。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道路的地理条件、水流情况和周边环境等因素。
常见的防洪设施包括护岸、泄洪道和雨水花园等。
合理的防洪设施选址和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道路的影响,提高道路的洪水防御能力。
5. 结论道路防洪设计评估报告综合考虑了洪水频率分析、水流模拟和防洪设施选址等要素,为道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合理的洪水防御设计,我们可以确保道路在遭遇洪灾时能够保持安全通行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洪水频率和水流情况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Smith, J., & Johnson, A. (2017). A study on floo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road design. Journal of Flood Engineering, 10(2), 45-60.•Li, R., & Wang, H. (2019). Evaluation of road flood defense design based on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15(3), 78-92.。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范本模板】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23bd3d84254b35effd341c.png)
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 概述 01.1 项目背景 01.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
4 其它 (5)1。
5 评价范围 (5)1.6 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 (6)2 基本情况 (7)2。
1 建设项目概况 (7)2.2 河道基本情况 (9)2。
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4)2。
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14)3 河道演变 (17)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7)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9)3。
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4)4 防洪评价计算 (26)4。
1 水文分析计算 (26)4。
2 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 (36)4。
3 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 (39)4。
4 冲刷计算 (39)5 防洪综合评价 (45)5。
1 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5)5。
2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5)5.3 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5)5。
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7)5.5 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 475。
6 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7)5。
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47)5.8 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 (48)5。
9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8)6 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49)6。
1 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 (49)6。
2 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 (49)6.3 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50)7 结论与建议 (51)7。
1 结论 (51)7.2 建议 (51)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精选5篇)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dea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e.png)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办理指南1.工作目的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的提出防洪影响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来规避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泄洪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33条规定的建设项目。
3.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4.审批权限《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3条 5.法定依据5.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5.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5.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6.申报材料6.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6.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书;6.3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批复文件; 6.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5建设项目周边近期比例为1:10000-1:2000的地形图;6.6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证书;6.7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
7.办理流程7.1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7.2建设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
7.3建设单位提交相关材料,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7.4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进行现场踏勘。
7.5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召开评审会,并出具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评审意见。
7.6建设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组织有关单位修改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修改完毕后按照原程序申请复审,直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合格。
7.7防洪影响评价工作结束后,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
8、注意事项8.1申报提供材料如为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携带原件以备核实。
第二篇: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一)名称: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二)性质:行政许可二、设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d35c97c5da50e2534d7f0b.png)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改扩建工程跨老王坡滞洪区淤泥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水文水资源局二OO九年六月目录1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概况 (4)1.3 评价依据 (4)1.4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5)1.4.1 河道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6)1.4.2 天然洪水位计算 (6)1.4.3 壅水计算 (7)1.4.4 河道冲刷计算 (8)2 基本概况 (10)2.1 河道基本情况 (10)2.1.1 河道概况 (10)2.1.2 河道地质情况 (11)2.1.3 水文、气候特征 (11)2.1.4 现有防洪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水位 (12)2.2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12)2.3 水利规划及实施计划 (13)2.4 建设项目概况 (13)3 河道演变 (14)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4)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4)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5)4 防洪评价计算 (16)4.1 水文分析计算 (16)4.1.1 基本资料 (16)4.1.2 设计洪水计算 (16)4.2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19)4.3 桥位河段壅水分析计算 (21)4.3.1与河道交叉断面情况 (21)4.3.2壅水高度计算 (22)4.3.3壅水长度计算 (22)4.4冲刷计算 (23)5 防洪综合评价 (24)5.1工程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24)5.2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24)5.3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24)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25)5.5对河道防洪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25)5.6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26)5.7工程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26)5.8建桥对淤泥河水质及通航的影响分析 (26)5.9工程对环境及水文测验影响分析 (27)5.10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27)6 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28)6.1河道及堤防工程的防护措施 (28)6.2大桥施工期影响的补救措施 (28)6.3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的补救措施 (29)7 结论及建议 (30)1 概述1.1 项目背景京港澳高速公路作为我国公路运输的南北大动脉,是中部地区承接外部经济辐射、加强区内经济联系的最主要通道。
浅析老王坡滞洪区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浅析老王坡滞洪区道路施工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d1d1f603d8ce2f01662349.png)
浅析老王坡滞洪区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作者:武猛侯永强谢桂平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8期武猛1 侯永强2 谢桂平3(1.西平县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河南西平 463900;2.西平县洪河管理所,河南西平463900;3.西平县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西平 463900)【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管理办法等。
【关键词】质量控制;保证措施;老王坡滞洪区;道路施工0概述老王坡滞洪区位于西平县东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约800-90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最大降水量为最小降水量的5倍左右,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多年平均径流深240mm,全年无霜期220-230天,最大风力8-9级。
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上游小洪河上的一座重要防洪控制工程,始建于1951年,控制流域面积1555平方公里,设计滞洪水位57.65米,相应滞洪量1.71亿立方米,淹没面积121.3平方公里,耕地16.4万亩,人口5.3万人。
老王坡滞洪区自建成运行63年来,共有25年进洪,累计滞洪46次,滞洪区内防洪配套工程经多年运用,水毁老化严重,有待修复和完善。
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撤退道路工程是国家治理淮河支流工程的重点项目,该项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滞洪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提高滞洪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及促进农业生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工程基本情况老王坡滞洪区道路为C25混凝土路面,下部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水泥碎石基层,路面净宽4.5m,撤退道路总长13230km。
2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本工程是国家治淮重点工程,肩负着防洪、滞洪等重要任务。
因此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证工程质量,公司组建了施工项目管理部,配备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质量控制,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以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2.1 事前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主要从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案及方法编制、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完整版)防洪评价报告
![(完整版)防洪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906de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1.png)
(完整版)防洪评价报告⽬录1 概述 (1)1.1 项⽬背景 (1)1.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 (2)1.4 研究内容 (3)1.5 ⾼程与平⾯控制系统说明 (3)2 基本情况 (3)2.1 建设项⽬概况 (3)2.1.1 ⼯程设计布置原则 (3)2.1.2 ⼯程总体布置⽅案 (4)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系统 (5)2.2 河道基本情况 (5)2.2.1 河道概况 (5)2.2.2 河道地质条件 (6)2.2.3 ⽔⽂、⾏洪 (8)2.2.4⽔⽂泥沙 (14)2.3 现有⽔利⼯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2.3.3 其它情况 (15)3 河床演变分析 (16)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3.2.2 河道冲淤量 (17)4 防洪评价计算 (18)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4.1.1 模型计算控制⽅程 (18)4.1.2 模型⽅程离散和求解 (19)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4.2 数学模型验证 (21)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4.3 计算条件 (22)4.3.1 计算⽅案 (22)4.3.2拟建⼯程概化 (22)4.4 计算成果分析 (22)4.4.1 断⾯缩窄率分析 (22)4.4.2 对⽔位影响分析 (23)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4.5 护堤⼯程稳定性分析计算 (23)5 防洪综合评价 (23)5.1 与有关⽔利规划的关系 (23)5.2 对⾏洪的影响分析 (24)5.3 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4)5.4 对现有防洪⼯程和其它⽔利⼯程设施的影响 (25)5.5 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 (25)6 结论 (25)1 概述1.1 项⽬背景万州地处重庆东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带,上距重庆327公⾥,下距宜昌321公⾥,是重庆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地。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469e75770bf78a652954f4.png)
××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晋科咨证:乙级004号二〇一五年十月××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参加人员: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 基本情况 (5)2.1建设项目概况 (5)2.2河道基本情况 (6)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0)3 河道演变 (12)3.1河道历史演变及近期分析 (12)3.2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2)4 防洪评价计算 (13)4.1防洪标准确定 (13)4.2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3)4.3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35)4.4水面线计算 (35)4.4壅水计算 (39)4.5冲刷分析计算 (42)4.6桥梁底部高程复核计算 (46)4.7河道过流能力分析 (49)5防洪综合评价 (57)5.1建设项目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7)5.2建设项目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分析 (57)5.3建设项目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7)5.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8)5.5建设项目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8)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8)5.7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9)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0)7结论与建议 (61)7.1结论 (61)7.2建议 (61)1 概述1.1 项目背景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4189f8581b6bd97e19ea98.png)
1 概述1。
1 项目背景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以及台金高速,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一纵,并通过在建的宁波和温州绕城连接杭州湾大桥、诸永等多条高速公路、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动脉。
公路起于宁波市区南面的潘火互通,经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宁海县;台州市三门县、临海市、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温州市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全线总长375.718公里,于2003年12月31号全线通车.沈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辽宁沈阳,终于海南海口,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16个主要港口.在浙江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浙江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
同时由于2008年杭州湾大桥的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这条浙江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已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
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在2007年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
规划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起点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终点为浙闽交界苍南县,路线长度375.718km.主要分成三段:1)宁波云龙跨象山港至戴港段,初步设计路线主线长度46。
920km;2)象山戴港跨三门、台州、乐清湾至乐清南塘段,工可路线主线长度192.458km;3)乐清南塘跨瓯江、飞云江至苍南马站段;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为温州乐清至苍南的第一段,起点接甬台温复线宁波至温州乐清段推荐线为终点,终点甬台高速公路(G15)和温州绕城西高速公路。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eaf6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3.png)
防洪评价报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办建管[2004]109号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1 总则1.1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
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4.1概述1.4.2基本情况1.4.3河道演变1.4.4防洪评价计算1.4.5防洪综合评价1.4.6防治与补救措施1.5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京港澳高速水祸调查二
![京港澳高速水祸调查二](https://img.taocdn.com/s3/m/e46fa62ba58da0116d174934.png)
京港澳高速水祸调查二:祸从何来?2021年08月03日 17:14 本文来源于 |标签:“”暴雨中,京港澳高速南岗洼900余米路段积水深达四至六米,170余人一度命在旦夕,最终三人遇难。
水从何来?雨水泵缘何失效?高速应急缘何缺位?2021年7月23日,京港澳高速排水清淤现场。
21日晚的北京暴雨致京港澳高速出京千米处严峻积水,积水路段长900米,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6米,几十辆汽车被淹,三人不幸遇难。
【财新网】(记者谢海涛实习记者胡世龙)7月29日中午,阳光打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京港澳高速)的护坡上。
数十位神情肃穆的人,手执鲜花,低首默哀。
他们下方的公路上,车轮滔滔,忙碌如往昔。
但护坡上水浸的痕迹,破损处堆起的沙包,还在提示着人们,发生在7月21日雨夜的那一场悲剧的确存在。
当夜,暴雨倾盆。
近60年最大的一场暴雨,让那个地址成为一片汪洋,百余车辆于泽国浮沉,170余人站立数辆大巴车顶,命悬一线,最终3人遇难。
政府方面的救援力量,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抵达现场,如假设不是周围工地的工人及时舍命营救,这次事件的死伤人数可能扩大数倍。
这是北京这次大雨中最为凶险的一幕。
京港澳高速出京方向千米处,由此和发生丁志健遇难事件的广渠门一样,成为暴雨中北京居民的心痛之地。
高速缘何成泽国?悲剧何以发生?财新记者踏访了事发觉场周边的村落、河道,试图还原悲剧的根由。
祸水何来?地如其名,从地形上看,位于丰台区东南方向的南岗洼路段,处于两条河流汇合前的三角区,为周围最低洼处。
1990年出土于周围的,一座明代时横跨永定河支流的石桥,说明高速公路所在的位置,古时曾为泄洪通道。
京西南进出京大动脉,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编号为G4的京港澳高速,在离京千米处穿过此处,形似V形弯道。
在一千米范围内,先穿过南岗洼桥,再穿过一两百米外的京广铁路桥,再是京周公路桥,路面顺势下沉,至铁路桥处地形最低,低于两边护坡近六米。
7月21日晚6点半左右,北京五环和六环路之间该路段车道,900余米低洼段,在雨中开始积水。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b09116058fafab069dc0220.png)
1.3.2 工 作 内 容
根 据 江 苏 省 **** 城 市 中 燃 城 市 燃 气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 委 托 方 ) 与 中 水 淮 5
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所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的要求,本项目 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 此 河 段 河 流 概 况 、 河 流 形 态 、 堤 防 、 航 运 及 相 关 水 工 建 筑 物 简 介 ; 2、 河 道 演 变 分 析 ; 3 、 河 道 50 年 一 遇 洪 水 流 量 、 洪 水 位 、 流 速 , 必 要 时 对 河 道 100 年 一 遇情况进行分析; 4、 河 床 在 设 计 洪 水 时 最 大 冲 刷 深 度 的 计 算 ; 5 、评 价 管 道 对 堤 防 安 全 及 河 道 行 洪 的 影 响 ,提 出 管 线 穿 越 堤 防 和 河 道 的要求; 6、 评 价 河 道 行 洪 对 管 线 的 影 响 。
2.1.2 建 设 规 模
管 道 设 计 压 力 为 0.4 Mpa , 属 中 压 A 级 , 管 材 采 用 D159×7 , 20 # 无 缝 钢 管 , 无 缝 钢 管 中 压 管 线 穿 越 沭 河 一 次 , 总 长 585 m 。 工程建设性质为新建工程。 穿 越 工 程 总 投 资 为 44.954 万 元 。
本 报 告 高 程 系 没 有 说 明 的 均 采 用 1985 国 家 高 程 基 准 , 其 他 为 56 黄 海 高程。 高 程 换 算 关 系 : 1985 国 家 高 程 基 准 - 56 黄 海 高 程 = -0.065 m 。
6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本节所述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及工程地质等内容,依据重庆市川东燃 气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院 编 制 的 《 **** 市 天 然 气 利 用 工 程 沭 河 燃 气 管 道 定 向 钻 穿 越》施工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1.1目的及意义 (5)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1.2评价依据 (7)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7)1.2.2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划文件 (7)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8)2 基本情况 (10)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0)2.1.1工程规划 (10)2.1.2涉河建筑物概况 (11)2.1.3主要涉河建筑物施工方案 (13)2.2公路穿越区域基本情况 (13)2.2.1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13)2.2.2水文气象 (14)2.2.3地形、地貌 (15)2.2.3地质情况 (15)2.3河道基本情况 (16)2.3.1河流水系 (16)2.3.2河道概况 (16)2.4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17)2.5有关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20)2.5.1历次规划的基本情况 (20)2.5.2规划实施安排 (21)3 滞洪区运用及洪水风险分析 (22)3.1滞洪区运用条件和应用程序 (22)3.2滞洪区运用情况 (22)3.3洪水风险分析 (26)3.3.1洪水淹没水深 (26)3.3.2洪水淹没时间 (26)3.3.3洪水传播时空分布特点 (27)4 防洪评价 (27)4.1水文分析计算 (27)4.1.1基本资料 (27)4.1.2设计洪水计算 (28)4.1.3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31)4.1.4断面过流能力复核 (33)4.2老王坡蓄滞洪区分析计算 (34)4.2.1公路穿越蓄滞洪区基本情况 (34)4.2.2公路建设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影响分析 (35)5 防洪综合评价 (43)5.1公路建设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3)5.2公路建设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4)5.3公路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及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4)5.4公路建设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45)5.5公路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5)5.6公路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45)6 防治及补救措施 (46)6.1降低行洪影响的措施 (46)6.2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46)6.3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的补救措施 (46)6.4河道及堤防工程的防护措施 (47)7 结论及建议 (48)7.1结论 (48)7.2建议 (48)1 概述1.1项目背景京港澳高速公路作为我国公路运输的南北大动脉,是中部地区承接外部经济辐射、加强区内经济联系的最主要通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港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路段交通量迅速增长。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自2003 年全线贯通以来,随着交通量快速增长,服务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服务质量和通行速度逐年下降,部分路段在高峰时出现拥堵现象,为此河南省交通厅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京珠、连霍国道主干线扩建工程,提高技术标准,完善服务功能”。
目前,为积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大举措之一。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次建设投资的重点之一。
基于上述情况,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 年11 月提出对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进行改扩建,并委托相关单位承担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简称漯驻高速,下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改扩建路段北起于京港澳高速路郑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终点,经漯河市东、西平县东、上蔡县西、遂平县东、汝南县西,于驻马店南站北约1.7Km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高速公路。
路线全长约63.494Km,路线先后穿越漯河、驻马店两个地级市。
漯驻高速沿线穿越黑河、淤泥河、洪河、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汝河等主要河道,并从老王坡蓄滞洪区的中部穿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当就洪水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受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查勘、野外大断面测量等外业工作;收集有关资料、区域情况调查等外围工作,并进行设计洪水等各类分析计算和技术咨询,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改扩建工程跨老王坡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
1.1.1目的及意义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至漯河段,南接驻马店至信阳段,向北直至首都北京,向南至广东沿海地区,是承载国家南北运输的公路大动脉,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为繁忙运输通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基轴”之一。
该段公路作为河南省公路交通的核心部分,北接南洛高速,南接新泌高速,中间通过互通式立交连接S331、S206、S333 等省干线公路,对全省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交通辐射、集散能力。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沿线经过漯河、驻马店2 个省辖地级市,经过“九五”、“十五”的十年建设,该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平均以大于10%的速度增长。
“十五”期间,该区域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0.00%的速度递增,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充分显示了漯驻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区域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除了改进现有的交通运输工具,增加运输工具的数量以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运输线路的通畅。
京港澳高速公路是沿线地市及河南省公路运输最为繁忙的运输通道,承担着沿线大部分公路客、货运输量,在“九五”、“十五”时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建设发展,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高速公路必将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京港澳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河南省境段位于中间段落且与连霍国道主干线在郑州交汇,具有连南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该段公路不仅承担着我国南北大量的过境交通运输,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为繁忙运输通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基轴”之一。
京港澳高速河南省境段东有大广,西有二广两条国家重点高速公路,直接连接郑州西南绕成高速公路,连霍国道主干线,上洛、上武、日南三条国家重点公路以及省内规划的安林、鹤濮、济东、焦郑、许亳、新泌等多条高速公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项目作为京港澳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及运输效益的提高对京港澳高速公路充分发挥主干线、主通道、主骨架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其一次改扩建成八车道高速公路是十分必要的。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3)《河道管理条理》(1998年);(4)《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国发[1988]74号);(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原国家计委、水利部;1.2.2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划文件(1)《防洪标准》(GB50201-94);(2)《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93);(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办建管[2004]109号,水利部);(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8)《水文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1991年10月);(9)《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2009年3月);(10)《小洪河防洪除涝规划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6年)(11)《老王坡改善工程规划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8年)(12)《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淮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13)《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修订报告》(中水淮河公司,2006年7月)(14)《京港澳高速公路路漯河至驻马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1月);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制定防洪评价报告具体技术路线与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滞洪区现状,参照相关资料,根据滞洪区现有成果,对穿越滞洪区现状行洪滞洪能力进行分析;(2)根据穿越滞洪区以及相关河道的设计成果和滞洪区及相关河道现状,评价项目建设对滞洪区及河道的影响;(3)分析滞洪区洪水对建设项目安全的影响,提出工程度汛应采取的措施;(4)复核建设项目对穿过老王坡蓄滞洪区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是否满足滞洪区进、退洪要求;(5)根据滞洪区现有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评价其对滞洪区蓄滞洪水、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施工期对滞洪区防洪、行洪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2 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1工程规划漯驻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本在原路基础上进行加宽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相同。
路线起点位于郑漯高速改扩建终点(原漯驻K3+706),南行至K7+350 处进入老王坡滞洪区,跨淤泥河、洪河后出滞洪区,继续南行至K21+575 处跨西平——上蔡公路设互通式立交一处,路线继续南行跨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至K44+513.024 处跨遂平——上蔡公路,设互通式立交一处,继续南行跨汝河、汝河分洪道、冷水河于K61+600 处设互通式立交一处,南行于雷竹园村西K62+636 处跨驻马店--上蔡公路,在K65+383 处跨驻马店--新蔡地方铁路,K66+103.5 处跨驻马店——新蔡公路,经西王坡村西,结束于K67+200。
路线全长63.494km,其中漯河市境2.694km,西平县境27.574km,上蔡县境1.287km,遂平县境23.182km,汝南县境2.485km,驻马店市境6.272km。
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63.494km,本次改扩建采用在原路基基础上两侧加宽成标准八车道的形式,改扩建后路基宽度4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