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申报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3+2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3+2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研究

3+2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湖北省于2014年开始在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以贯彻落实《纲要》,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拨培养机制,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因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分段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缺失,中高职两方的教学管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合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不少的问题:(1)教学计划管理不完善目前3+2开展时间尚短,教学计划的制定大多是由高职学校单方面参照原有三年制教学计划进行的延长和扩展,缺少中职教师及企业行业专家的共同探讨。

一方面,缺少对中职实际教学条件和中专生源情况的了解,导致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另一方面,缺少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不能保证3+2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2)教学运行管理不规范在3+2教学学计划制定之后,中高职双方基本各自进行独立进行教学,高职学校很少到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和研讨,而中职学校也基本未就教学情况向高职学校作过汇报和反映,彼此间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理念贯彻明显不足。

(3)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不系统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个永恒主题。

教学质量管理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二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

3+2合作办学的中高职学校很少有建立共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实际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督导。

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采取考试的方式,包括两阶段在校期间的期末考试及转段选拔考试。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衔接专业:
牵头申报单位:
联合申报单位:
课题主持人1:
课题主持人2:
课题主持人3:
申请日期:
江苏省教育厅制
填写要求
1.课题名称应简明、准确。

2.课题主持人不超过3人,一般为1名代表后继教育学校、1名代表前段教育学校、1名代表企业。

相关材料需经学校审核,确属真实无误后签署意见,加盖学校公章。

3.研究目标、研究基础、重点与创新、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保障措施的填写,要简明、准确。

4.申请表须用A4纸,小4号字,双面打印。

左侧装订成册。

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5.申请表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一份。

相关证明材料(现有调研报告等)1份(按序装订)。

注:项目主持人不超过3人。

在表格中可以并排填写。

课题申报模板:365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65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⒈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用高等职业教育牵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

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正成为受政府财政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近几年新成立的专业,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中职、高职学校相继开出,但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所开高课程重复,课程标准重叠,衔接不好,更没有开通升学直通车,目前湖北省没有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模式培养方案,为了今后能打通湖北省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模式培养直通桥,为此提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研究。

⒉课题界定: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教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

中职教育历史悠久,高职教育则出现较晚。

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训教学、师资等多方面的衔接。

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直通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依据,也是构建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有利于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衔接的执行上,将充分认识到中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教学条件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曾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做出如下论述,“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只有课程的衔接才是最深入、最灵活的”。

无论是什么培养目标,具体执行实现还需要依靠课程体系。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断层、教学理念不对接、学生素质差异等,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进步。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决、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习内容不匹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3. 提出改进和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4. 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提供思路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各类人才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14-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14-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一、问题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把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明确要求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如何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自身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方式转变的需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以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形式,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更好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已成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的重要研究领域。

当前,国内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大部分集中于从宏观层面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微观层面的具体探讨,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方兴未艾。

(二)课题界定1、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终身性、开放性、融通性的特点。

2、中高本衔接:打破原来职业教育“终结性、断头路”的格局,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推进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之间的融通,建立内外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上,英国有文凭等值衔接模式;德国有通过预备教育 (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衔接模式;美国有教学大纲与内容的衔接模式;台湾有学制一体化衔接模式。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附件: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中餐烹饪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策略研究
衔接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牵头申报单位:
联合申报单位:
课题主持人1:
课题主持人2:
课题主持人3:
申请日期: 2020年1月20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
填写要求
1.课题名称应简明、准确。

3.课题主持人不超过3人,一般为1名代表后继教育学校、1名代表前段教育学校、1名代表企业。

相关材料需经学校审核,确属真实无误后签署意见,加盖学校公章。

4.研究目标、研究基础、重点与创新、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保障措施的填写,要简明、准确。

5.申请表须用A4纸,小4号字,双面打印。

左侧装订成册。

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7.申请表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一式2份。

相关证明材料(现有调研报告等)1式1份(按序装订)。

注:项目主持人不超过3人。

在表格中可以并排填写。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课程衔接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概况,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特点。

接着深入探讨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总结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启示。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和合作,提升教师培训水平等方面。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中高职教育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学生职业发展、应对策略、启示、发展方向、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实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学生在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时,常常面临着课程内容不对接、学习能力不适应等种种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体系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深入研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提升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脉络和发展方向,为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能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价值。

2. 正文2.1 中高职教育体系概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申报范本:3891-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3891-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评价体系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采用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中高职院校比重逐年增加,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现象相当重视,对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2014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文件《湖北省职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等六个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鄂教职成[2014]6号)提出“着力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和重复问题。

”2016年湖北省已有21家高职院校28个专业实施中高职学校衔接, XX市目前只有XX学院一家高等职业院校纳入此项目。

(二)课题界定1.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高考或高职统考,二是参加全省统一技能高考,三是单招考试。

本课题中衔接的模式三种全包括。

2.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也叫“3+2”模式,是由中、高职院校协同合作,建立共同招生、联合培养关系,所招收的学生(通常是初中毕业生)先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并获取相关技能证书,然后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对口升入相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两年,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并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

3.会计专业指《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会计专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法国采用全国统一规范的课程评价标准,广泛应用第三方评价方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课题申报范文:2466-高职院校模具专业3+2招生教学衔接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466-高职院校模具专业3+2招生教学衔接研究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3+2招生教学衔接研究1.1问题的提出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省从2014年开始开展“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同年我省就有65所中等职业院校与有关高职合作,在166个专业展开了试点,招生规模达14120人。

随着“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三年推进,我省各级各类高职院校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如何做好“3+2”招生中高职教学衔接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推进我省中高职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2课题的界定2016年我校×××专业与×××学校合作,开展“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招生计划达80人。

本课题以我校模具专业“3+2”中高职分段培养教学试点为载体,对高职院校“3+2”招生教学衔接工作进行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序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探索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架构模具专业“3+2”中高职分段培养的教学衔接体系。

1.3研究现状述评目前我国对“3+2”中高职教学衔接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

自2010年教育部授权广东省试点“3+2”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以来, 国内各省市陆续组织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联合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中高职教学衔接模式。

各省市研究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大多集中在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体系、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方面。

总体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性研究,侧重于国内外相关衔接理论与模式的介绍;另一类是实践性研究,侧重于个别学校或专业有效性衔接的经验验证。

1.4选题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考统招生源,另一种是中职生源。

中职生源经过了三年职业学习,专业基础较好,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学习能力差,自律性不强。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92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92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 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终生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中职生的升学比例甚至超过30%,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中高职衔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衔接渠道不通,规模较小、招生制度不完善;二是衔接还较多的局限在学制衔接等外延、粗放性衔接上,内涵性衔接还没有充分体现;三是衔接相配套的内容还没完善,还没有大范围开发中高职衔接课程。

由于中、高职课程是各自独立。

因此课程衔接中会出现一些如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专业理论课程重复和实践能力不衔接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衔接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有关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形成了许多观点,其中课程衔接被认为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最重要内容。

②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结构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

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职业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问题。

而这个问题,正是搞好中、高职衔接的根本目的所在。

③本次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5年 1月27日,我校与利川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也是为了在和利川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办学合作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也为其他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合理衔接提供借鉴。

课程体系的衔接能使中职毕业生拥有接收高一层教育的机遇,为高职提供理想生源,从而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信息化背景下的中高职教学内容与方法衔接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信息化背景下的中高职教学内容与方法衔接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高职教学内容与方法衔接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信息化中高职衔接教学内容与方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同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再次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在中高职教育学制分离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被看作是两个不同级别的“终点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高职课程分属两种自足的教育体系,彼此独立而不相观照,两个阶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彼此脱节。

以语文课程为例,中职阶段的语文处于一种“低而全”的封闭状态,即难度低于高职语文,而范围又全面涵盖职教语文的各种模块,自成一体;而高职阶段则普遍感到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同时却又已在中职阶段涉猎过高职语文的内容,造成“低端过剩”的尴尬,加之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种脱节现象与目前中高职一体化的趋势是极不相适应的。

我省“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从2012年起在高职院校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同时在中职学校开展“3+2”模式办学。

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为中高职教学衔接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其互联性、模拟性、开放性、大数据、可持续、超时空等特点使之成为教学衔接的良好介质。

以语文课程为例,信息化教学可以突破中高职语文授课时间、训练空间不足的局限,把课程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工作和生活的各种“现实语境”,提供习得和运用语文能力的丰富触点,有利于多维度、模块化地开发教学资源和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递进性地积累和发展语文素养,形成可持续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中高职教学阶段性与一贯性的统一和衔接。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初中、中职生涯规划课程衔接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初中、中职生涯规划课程衔接的研究
2.2本课题研究的(四项)内容
一是对有意就读职业高中的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
对公安县职教中心学校招生范围内的初中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入校调研,摸清实底,形成相关调研报告。
二是针对对已经入学的一年级中职生开展连续三周的生涯规划课程的衔接教育。
三是对中职生生涯规划精细化指导策略的研究。
(限于篇幅 略)
(3)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
(4)制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
(5)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6)组织相关教师培训;
实施阶段(2020.10—2021.11)
(1)各成员根据方案进行具体运作,做好实践材料的搜集和总结工作;
(2)开展课堂观摩与研讨;
(3)完善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
四是中职生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包括以下内容:开设生涯教育课程有效性的研究;生涯测评软件利用的有效性的研究;开展综合性生涯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教师研修与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
2.3研究的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有二:突破原有中高职衔接现在理论研究和实施机制,突破重理论不重视实践应用单一研究手段现状。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东、杜怡萍,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5月1日)
2.覃岭,范爱民,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基于职业能力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8月1日)
3.武汉城市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金珊,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籍和论文,获取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综述,为本研究奠定基础。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14-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14-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职业教冇中髙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职业教疗中高本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一、问题提出、课题界左、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冇的决左》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冇体系的目标任务,把巩固提髙中等职业教冇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冇和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明确要求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推进中等和髙等职业教冇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如何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自身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方式转变的需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以中髙本人才培养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形式,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更好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已成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的重要研究领域。

当前,国内对于中髙职衔接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层而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大部分集中于从宏观层而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微观层而的具体探讨,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方兴未艾。

(二)课题界定1、职业教冇体系:现代职业教冇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冇需求,形成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

职业教弃、普通教冇、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终身性、开放性、融通性的特点。

2、中高本衔接:打破原来职业教冇“终结性、断头路”的格局,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冇与普通教冇双向沟通的桥梁,推进全日制职业教冇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冇之间的融通,建立内外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髙职人才培养的衔接上,英国有文凭等值衔接模式;徳国有通过预备教冇(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衔接模式;美国有教学大纲与内容的衔接模式;台湾有学制一体化衔接模式。

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申报

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申报

件2:课题编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项目类别:重点课题研究领域:职业教育类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申请人:所在单位:申报日期:文档大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制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年月日填写说明1. 封面上方课题编号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2.项目类别按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填报。

研究领域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评估、教育教学信文档大全息化与教育宣传出版等填报。

3.本表用计算机输入打印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

4. 本表按规定时间一式1份(原件)报送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联系电话:020- 83525410。

文档大全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类主持人姓名行政职务最后学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身份证号码姓名主要参加者预期最终成果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教材.H.文件申请经费(万元) 3 ·0 0 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5 月30 日经费类别自筹二、推荐人意见文档大全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础教育可以是中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意见:推荐人签名:年月日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意见:推荐人签名:年月日三、课题设计论证文档大全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指待研究主要问题的具体化)。

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的背景职业教育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历来重视职业教育。

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附件2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申请立项名称: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项目主持人:申请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联系电话:填报日期:河南省教育厅制附件3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单位(盖章):填表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注:此表以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省直单位或省属学校为单位汇总填写后,提交电子稿,并与《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一并上报书面材料。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有效课堂研究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

1998 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市场调查中,有效性指试图要测量的事物实际上是真正要测量的。

其中实验的有效性指实际的测量正是我们试图要测量的东西。

测量的有效性指的是测量仪器不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约束程度。

“有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2:课题编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项目类别:重点课题研究领域:职业教育类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申请人:所在单位:申报日期:页眉内容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制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年月日填写说明1. 封面上方课题编号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2.项目类别按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填报。

研究领域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评估、教育教学信页眉内容息化与教育宣传出版等填报。

3.本表用计算机输入打印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

4. 本表按规定时间一式1份(原件)报送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联系电话:020- 83525410。

页眉内容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类主持人姓名行政职务最后学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身份证号码姓名主要参加者预期最终成果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教材.H.文件申请经费(万元) 3 ·0 0 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5 月30 日经费类别自筹二、推荐人意见页眉内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础教育可以是中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意见:推荐人签名:年月日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意见:推荐人签名:年月日三、课题设计论证页眉内容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指待研究主要问题的具体化)。

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的背景职业教育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历来重视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规划上已经达至历史的新高,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即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抽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要彰显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中、高职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满足学生对深造的需求,其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主题。

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关键点。

2.国外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了解:当前国际上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企业访问制”、美国的“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瑞士的“学徒制”等,下面就这几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综述。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双元制”也可称为“双轨制”,是基于学徒培训制度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是随着德国的社会背景产生的,基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受教育者在接受职业教育,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同时,又能够定期获得参加企业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通过“双元结合”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任务。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企业与学校在共同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过程中责权清晰。

同时,这种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还在于“德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即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坚持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页眉内容(2)日本的“企业访问制”: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尽管晚于欧洲国家,但成效显著。

与日本的职业学校发展与企业密切结合有关系,众多的职业学校开展了学生深入企业的活动,促使学生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主要业务,并最终确定末来的从业机构和就业岗位。

学生在入学的第二学期后就被派往企业“走访”,通过访问、洽谈等方式,使学生能认定将来的从业构想,如果学生确定了从来构想,就要求学生进一步走访企业,甚至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学生能真正融入到从业机构中。

通过学生对企业的访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责任感,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工作,达到学习与就业的“双赢”。

(3)美国的“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广泛应用与实践。

该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和工商协会等组织和学校协商签订契约,约定企业与学校间各自的责权,实现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二是该模式有3种学习活动:工作本位的学习、学校本位的学习和联合活动。

在美国,这模式的实践效果比较明显。

(4)瑞士的“学徒制”:学徒制的特色和成效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Dr.Ursufa Renold 在《The dual system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it scurrentre form》一文中对瑞士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变化作了研究。

Sandra Bossio Siegfried Hanhart在《Eost sandbene fit sordual apprenticeship: lessons from the swiss system》一文中以瑞士为范本分析了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成本及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从各类文献了解,瑞士的学徒制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它有一个完整且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对管理、经费来源、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目标、考核、师资要求及培养、学徒待遇、继续学习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保障瑞士职业教育的高效优质。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责任分明的管理决策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及有效的职业指导、高效的校企沟通机制是学徒制模式必要保证。

3.国内研究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初始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也非常迷茫和艰难,但我国职业教育办众多的专家一直以来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从80年代未期开始的这近30年的时间里,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日益增加,并且所提出的教育模式也更逐渐适合我国国情,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过检索发现,这一段时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丰富。

页眉内容在对“职业教育模式”内涵及其运用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认识较为丰富,基本上以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多种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期中“订单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城校互动职业教育模式、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台湾的职教模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对于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当前普遍分分两种,即学制衔接模式与非常学制衔接模式。

学制模式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一贯制,即“五年一贯制”;二是段式,即对口招生模式,即当前采用的“3+2”或“3+3”分段模式。

4.研究综述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整体而言,己有研究对“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协同”方面分别作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和分析,呈现出视角不一、重点不同、结论各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已有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但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局限,如已有研究对“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协同”的单独研究较多,而交义综合研究较少,其至存在研究空白。

对“中高职衔接”的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中观层面关注中高职教育体制的衔接,对于微观教育领域,如招生考试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等也有一定涉及,但是对于宏观层面,如中高职教育模式衔接等内奔的关注十分缺乏。

对“职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国内外都基于自己的国情,提出了各种各样经过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的模式。

但是这些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普遍针对某一特定的学段,或者是一种普适性即模糊了学段特点来提炼总结的,而对于中高职衔接阶段这一过渡时期没有明确地提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

5 .选题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虽然也像普通教育一样存在层级之分,尽管政府也在积极倡导中高职相互衔接,但它们之间长期以业存在严重割裂与脱节。

高职院校招生的不是下一级中高学生,而是大部分为下一级普通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中职生涯能上高职院校的比例很小。

因此中职学校为了应对学生升学的劣势,在课程教学实施中不惜降低技能训练成分而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也因为招生缺少技能训练的普通中学学生而降低技能训练的标准以适合专业知识缺少的普通高中学生,专业教学就必然从零开始,严重扭曲了职业教育特色所页眉内容在,使其总体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相互独立,相互脱节等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两层级学校缺少必要的协作和充分的交流,政府也缺少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从而出现了“教”、“考”差距过大等现象,使得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中高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缺乏有效衔接。

这成为了中高职衔接的障碍,直接影响到中、高职协调发展,甚至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为有效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国外中高职衔接的先过做法和经验,开展我国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及保障机制研究,指导开展中高职衔接招生、教学实施的工作。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三元融合、五年贯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研究从协同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校校企协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机制,通过合理进行责任分担,展开“多方联动”,促进教学、产业、利益的统一。

(2)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实施体系保障研究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实现校校联合办学,主要目的是要实现校、校、企协同办学的特色模式,同时要探讨并创新这种模式的保障机制。

2.研究的基本思路本研究的对象为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基本思路为:解读现在中高职教育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构建解决策略、以我院现行实行中高职32分段招生、现代学徒制、三元融合五年贯通中高职衔接为范例探索实施应用。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具体应用概述如下:(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在本研究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研究对国同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起点与研究基础。

二是将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情况和实施情况作为比较研究的成果,作为本研究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