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必做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yì)
A.孙仲.谋(zhòng)舞榭.(xiè)巷陌
..(xiàng mò)金戈.(
B.元嘉.(jiā)狼居胥.( xū)仓.皇( cāng)可堪.(kān)
C.佛.狸祠(bì)拓跋.焘(bá)张浚.(jùn)王玄谟.(mó)
D.韩侂.胄(t uō)烽.火(fēng)仿佛.(fú)气氛.(fēn)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觅:寻找不到。气吞:形容气势很大,气概非凡。
B.风流:繁华景象或英雄业迹。寻常:平常;普通。
C.草草:引申作草率马虎。赢得:落得、剩得。
D.北顾:回头向北望。这里指失败。可堪:可以忍受。
3.比较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指出苏辛风格的异同。
苏轼与辛弃疾两人同为豪放词之大家,自然有相同一面:,。然则苏辛并称,两人的风格却并非完全相同。从两词就可看出:苏词纵横捭阖,思索宇宙
人生的终极意义;辛词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爱国忧国情怀。总的来说,则是:苏
词;辛词。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亦称:“东坡词旷,
稼轩之词豪。”
4. 从修辞看,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倒装句的是哪一项()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气吞万里如虎。
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7.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 “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 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 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以下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9.总结归纳上下两阕内容大意,并把握全词主旨。
10.归纳本词的艺术技巧,并各举例说明。
【选做题】
1.上阕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
么情怀?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3.在词的下阕,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
是什么?
4.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的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有人认为辛弃疾“掉书
袋”,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必做题】
答案
1.A
2.D
3.词风雄浑境界博大清远旷达豪放深沉
4.答:B 点拨:风流是借代,其余为比喻。
5.A A.被动句 B.状语后置句 C倒装句 D倒装句
6.答案:A。结合背景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7.答:C 点拨:“力不从心”不当。
9.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作品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10.①最突出的艺术技巧是用典。
②其次是对比。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
【选做题】
答案:
1.提示: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作者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
帝王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提示:这几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了。“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
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
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敬仰孙权,又为
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爱国之情自显,同时也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
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3.提示:“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
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今昔之感。
“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中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
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
很是热闹。运用这个典故表明如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就安于异族统治,
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现了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这一组鲜明的对比,说
明人们已忘了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4.提示:观点一:有人嫌他“多用事”“掉书袋”,认为是一个缺点。据说岳飞的孙子
岳珂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评这首词题咏的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太多了。用事太多增加了阅读困难,影响了这首词的流布。
观点二:正确地看待用典,是鉴赏辛词的关键。就这首词来说,词的上阕借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