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指南
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委将组织开展2010年度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以下简称“市精品课程”)申报、评选工作,并在已有市级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申报市精品课程的必须是普通高校的本科课程、高职高专课程,且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以学校正式文件为准)。
(一)本科课程本科课程原则上应是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本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
(二)高职高专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申报的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三)申报承诺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市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市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各高等学校。
(四)其他要求1.为了加强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各校申报课程在被评为市精品课程后,除市教委安排的课程建设经费外,各学校应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建设经费,保证市精品课程的维护与共享。
同时应保证课程畅通,在5年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容,同时要求这些课程逐年增加授课录像上网,申请人在申请表中需要填写授课录像上网计划,2至3年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申报市精品课程应参考市精品课程分学科配额表(见渝教高〔2008〕28号),原则上市精品课程不重复设置。
3.我委将定期对市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市精品课程称号。
二、申报限额本年度市精品课程计划遴选建设40门左右,鼓励不同种类课程申报。
参照教育部精品课程限额推荐的做法,实行限额申报(各校推荐名额见附件1)。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吉林省精品课程评审和国家精品课程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吉林省精品课程评审和国家
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吉教高字[2010]3号
【发布部门】吉林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0.02.21
【实施日期】2010.02.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吉林省精品课程评审和国家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吉教高字〔2010〕3号)
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我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我厅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10年度省精品课程评审和国家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高等学校根据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见附件)的要求,严格按其申报条件、申报办法等组织校精品课程评审,并认真组织省和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
省精品课程的评审不再另行制定申报和评审标准,请参照国家标准执行。
二、2003至2009年,已确立为省精品课程但未被确立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可重新参加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其推荐程序同新申报省精品课程采取同样的方式进
行,但不再重新授予省精品课程称号。
三、精品课程分本科、高职和网络教育三类。
此次评审我省只评本科和高职两类课程,不包括网络教育课程。
符合申报网络教育精品课的试点高校和各级电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自行组织申报。
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20 0 1年 , 育 部 出 台 了《 于 加 强 高 等 学 校 本 教 关 科 教学 工作 提高 教学 质量 的若 干 意见 》 4号 文 件 ) ( ,
随着 先进 教 育 思想 的传 播 和教 育 实 践 的深 入 , 作为 评选 精 品 课 程 衡 量 标 准 的 “ 审 指 标 ” 在 逐 评 也
级 精 品课 程 , 中包 括 本 科 类 、 职 高专 类 院 校 课 程 。2 0 也 0 7年 1号 文 件 的 出台 , 志 着 中 央 财 政 将 投 资 2 标 5亿 , 始 启 动 开
指标 由往年 的单 一指 标体 系变 化 为分 别针 对 本科 和 高职 院校 的精 品课程 评 审体 系 。并 且 本科 类 精 品课
《 国家精 品课程 评 审指标体 系》 的变 化 及 趋 势 分 析
、
( ) 评审指标说明》 一 《 稳中有变
历年来 , 品课 程 的评 审 指标 说 明在 内容 上 基 精
一
立 起各 门类 、 专 业 的 校 、 、 家三 级 精 品课 程 体 本 保 持稳定 , 在个 别项 目上 略有 变化 。 各 省 国 但 系 。2 0 03~20 07年 , 有 177门课 程 被 评 为 国家 共 2 是 理论 依据有 所 变化 。 自 20 07年 开始 , 审 评
收 稿 日期 :00一 l一1 21 O 5
作者简介 : 李
彦 (9 4一) 女 , 18 , 河南新 乡人 , 助教 , 士 , 硕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 。
李
彦 : 精 品课 程评审指标体 系》 对《 变化 的分析 与思考
第 6期
7 %和 3 % ; 20 0 0 从 07年 开始 至今 , 两 部 分 的分 值 见 对课 程 建设 的重 要 作用 。 这 比例变 为 了 8 % 和 2 % , 也体 现 了国家 在关 注课 0 0 这 第五 , 为 单 列 出来 的 特 色 指 标 “ 程 特 色 ” 作 课 , 其 内涵基 本 是 在 逐 年 变化 的 。2 0 0 3年 “ 程 特 色 ” 课 程 特色 和政 策支持 的同 时 , 越来 越 重 视教 学 队伍 、 教 申报单 位所 报特 色 ” 而 20 ; 06年就增 学 内容 、 教学 条件 、 学方 法与 手段 以及 教 学效 果 等 的打 分依 据 为“ 教 加 为 “ 报 特 色 ” “ 在 学 校 鼓 励 政 策得 力 ” 个 所 和 所 两 内容 支撑 起来 的、 程 内在 的综 合质 量 。 课 方 面 ;0 7年在 上 一年 的 基 础上 , 20 又增 加 了 “ 程 创 课 第三个 变 化 是 “ 心 指 标 ” 一 内 容 的 取 消 。 核 这 这一 要求 ;08年 , 辐射 共 享 措施 有力 , 来 20 “ 未 仅 2 0 一年 在评 审指 标 中提 出 了“ 0 3年 核心 指标 ”要 新 点 ” , 也成 为 了 该 内涵 的 内容 之 一 。这 些 求“ 国家 精 品课 程 各 核 心 指 标 得 分 均 应 在 C 以上 建 设计 划可 行 ” 变 化都 充分 体 现 了评 审指标 是 将 “ 量评 价 ” “ 定 与 定 ( 含 C) , 不 ” 而从 20 04年 开 始 就 取 消 了该 项 要 求 。 相结 合 的评 价体 系 , 不仅 要建 设有 特 色 的课 这对 高校在 建设 精 品课 程 时必 须从 各方 面下 功 夫 而 性 评价 ” 程, 而且 要用 发展 的眼光 看 问题 , 课程 的价 值发 挥 将 不是 以偏 概全 、 仅重 视某 几 项指 标做 出导 向。 到最 大 、 最好 。 ( ) 审 指标 项略 有变 化 二 评 《 国家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的 一 级 指 标 分 为 教 学 队伍 、 学 内容 、 学条 件 、 学方 法 与 手段 、 学 教 教 教 教 效 果 和课程 特 色 六 大项 , 中前 五 项 是 综 合 评 审 内 其 容 , 分 为 1 0分 , 总 0 最后 一 项 “ 程 特 色 ” 1 0分 。 课 占 0
黄河水院2010年度新增两门国家精品课程
度低 ) 故影 响 了校 正点 的整 体精 度嘲 4个检 核点 的 , ,
表 2 方 案 2检核 点 坐 标 差 ( mm )
Tab e Che ki l 2 c ng i o di t f e e e po nt c or na e di r nc
校正 点组 成 的 四边形 之 内 , 已知 坐 标 的差 值 比较 与 均匀 。较方 案 1而 言 , 标 差 值 减 小 。 当参 与校正 坐
[ 4 ]高 永 甲.新 疆 兵 团坐标 转换 参 数 的 确 定 [.测绘 与 空 间 J ] 地 理 信 息 ,0 9 3 ()2 2 2 4 2 0 ,23:0 — 0 . [】赵 淑 湘.手 持 G S坐 标 转 换 参 数 求 解 方 法及 在 E C L 5 P X E
Ta e Che k ng oi oo di at di e e e bl 3 c i p nt c r n e f r nc
o ln 3 ( f P a mm )
参 考文 献 :
【] 工 业 出版 社 , 化
江 淮 水利 科 技 ,0 9 2 : — 5 20 () 43 . 3
[ 3 ]魏 二 虎.G S测 量操 作 与数 据 处 理【 】 汉 : 汉 大 学 出 P M .武 武
版 社 , 0 4: 9 -1 . 2 0 1 0 91
( ) 方案 2中可 以看 出 , 检核 点 都分 布 在 2从 4个
的点增 多时 , 高程差 值减 小阎 。
() 3 比较 方 案 3和方 案 2可 以看 出 , 然 4个 虽
中的 实现 l.矿 山测 量 ,0 92:0 2 . J 1 20 ()2 — 2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本科、高职)#
国家精品课程一、申报条件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
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案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案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案。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 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对于2003至2018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案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教学内容 组织与安 排
外结合,融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 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 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
10 分
践活动,成效显著。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
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
教 学 条 件
20 分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教材及相 关资料建 设
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 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 材);课件、案例、习题 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 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
8分
评价
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
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
想及创新思维。
专家依据《201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特色、申报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40 分
政策
支 及
持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辐 措施得力。
30 分
射共
享 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 30 分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填写要求
一、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 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 教育部高教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 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对于
belimtdonrha2ysfwk,pcug-.6zvSxLPqBWR3
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评审动态
程 , 制定 本管 理办 法 。 特
一
、
确 定 联 系 人
第一条
教 指 委 确 定 1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推 荐 申报 联 系 人 , 体 负 责 精 品 课 程 推 荐 申报 的 行 政 联 系 、 织 名 具 组
及 材 料 报 送 等 工 作 。 将 联 系 人 个 人 信 息 报 送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 科 相 关 学 科 教 指 委 报 送 高 教 司 理 工 处 , 职 请 本 高 相 关 专 业 教 指 委 报 送 高 教 司 高 职 高 专 处 , 系 人 信 息 如 与 上 年 相 同 无 须 再 报 ) 其 相 关 信 息 将 在 “ 国 高 等 联 , 全
安 全 工 程 学 科 教 学 指 导 委 员会
2 0年 度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推 荐 评 审 动 态 1 0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是 教 育 部 “ 量 工 程 ”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年 来 , 教 育 部 和 安 监 总 局 的 领 导 下 , 安 质 的 近 在 在 全 工 程 学 科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的 积 极 倡 导 下 , 全 工 程 专 业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得 到 了 设 有 安 全 工 程 学 科 高 校 的 积 安 极 响 应 。 0 0 共 有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 东 科 技 大 学 等 7 高 校 向 安 全 工 程 学 科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提 出 参 加 国 家 2 1年 山 所 精 品 课 程 评 选 推 荐 申请 。 2 l 年 教 育 部 分 配 给 安 全 工 程 学 科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推 荐 申报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的 名 额 仍 为 4 , 照 学 00 个 按 教 指 导 委 员 会 推 荐 申 报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管 理 办 法 ( 行 ) 教 指 委 可 以 采 取 会 议 评 审 的 形 式 , 可 以 采 取 通 讯 评 试 , 也 审 的 形 式 从 所 申报 的 课 程 中 遴 选 产 生 最4 9日 , 织 5 专 家 召 开 教 2 l年 月 组 位
国家本科院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本科院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评审指标及内涵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东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
深化模式改革 强化内涵建设 完善保障机制 提高质量效益
东南大学 2010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东南大学
2010 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东南大学深入学习 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围绕“高层次、 复合型、多样性、国际化”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断深入,资源不断优化,质量 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71深化模式改革深化模式改革深化模式改革深化模式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质量效益提高质量效益提高质量效益提高质量效益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01020102010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0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东南大学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围绕高层次复合型多样性国际化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教学工作呈现出改革不断深入资源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0 年度)
东 南 大 学
二○一一年九月
1
目
录
一、立足卓越创新,深化模式改革............................................................................................. 1 1. 全面实施宽口径专业培养和个性化优才优育的培养模式.................................................... 1 2. 大力推行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2 3. 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4 4. 积极探索国际联合培养模式.................................................................................................... 4 二、加强内涵建设,丰富优质资源............................................................................................. 5 1. 师资队伍.................................................................................................................................... 5 2. 教学条件.................................................................................................................................... 6 3. 专业建设.................................................................................................................................... 8 4. 课程建设.................................................................................................................................. 12 5. 教材建设.................................................................................................................................. 13 6. 实践教学.................................................................................................................................. 14 7. 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与创业教育.......................................................................................... 16 8.文化素质教育......................................................................................................................... 17 三、强化过程管理,完善保障体系........................................................................................... 17 1. 开展督导活动,加强教学培养.............................................................................................. 18 2. 完善组织体系,形成管理合力.............................................................................................. 20 3. 完善制度体系,实现长效管理.............................................................................................. 21 4. 开展系统评价,促进质量提升.............................................................................................. 21 四、教改成效显著,质量不断提升........................................................................................... 24 1. 教改成果丰硕.......................................................................................................................... 24 2. 成果受益面广.......................................................................................................................... 24 3. 创新能力突出.......................................................................................................................... 25 4. 学生质量优秀.......................................................................................................................... 26 5. 社会广泛赞誉.......................................................................................................................... 27
模块化课程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
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模块;模块化课程;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82-02
. All R教ig育h教ts学质R量es关e系r到ve人d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 传统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主体为导向”为“以能力为导
能力。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3], 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影响其知识价值的意义。
其模块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来划分成各种能力子模块,
3.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技能能力和认知能力, 培养职业素质
传统教学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
也是衡量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海南自 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让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素质能
由贸易港建设的大背景下, 就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服 力又具备专业能力;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为“线上线下融
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要从人才培养体系着手, 合”式教学手段;改变传统“一言堂”为“角色互换”式教学
解决的能力。
模块化课程建设按照五大指标,即从教学队伍、教学
四、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效果着手。 1.教学队伍 作为模块化课程建设的教学队伍, 重点是课程负责
人和主讲教师要有课程教学的丰富经验, 课程负责人在 课程教学中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教学队伍结构 要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要相对较高,教师要不断开展教学 改革和教学研究。
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方位改革。 这种改革不是形式上的改革,而是深层次改变 〔2007〕1 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体系
夜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评审表
课程名称:
一、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参照教育部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成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的相关文件精神而制定。
2、夜大学课程建设项目主要是建设具有成人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
范性课程。
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成人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学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
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
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课程建设项目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课程建设评审指标
评审日期:评审专家(签名):。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晋教高函[2010]19号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晋教高函[2010]19号)各普通高等院校: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山西省教育发展重点工程有关文件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14号)中有关高等教育强校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四个实施办法》(晋教高[2008]6号)的有关规定,现将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下发你们,希望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建设成果。
请各高校于2010年4月10日起,登录山西教育网主页(http:///),查看本次评选文件及项目,下载有关表格。
申报材料(含电子版)务必于2010年4月23日报送我厅高教处。
附项目:1.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建设项目2.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3.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4.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项目5.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项目6.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二○一○年四月六日项目1: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建设项目一、评选范围我省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含举办本科教育的专科学校)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
已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的教师不再参加评选。
二、表彰名额及奖励办法2010年评选名额为50名左右。
我厅为入选省级教学名师的教师授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荣誉徽章和奖金。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2.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教学组织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遵从网络教育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
作用。
3.本评审指标涉及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等。
针对学生业余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组织和支持服务,强调了学习效果。
课程特色重点关注该课程是否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并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而使教学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4.本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前六项一级指标为综合评审部分。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分值。
二、评审指标内涵。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指标项高职本科网络教育比较课程设置1.定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2.设计: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1.指导思想:远程教育规律、成人业余学习特点、自主学习需要、网上学习支持要求。
1.课程定位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置,完全不同教学队伍1.主讲教师:与企业联系并参与合作项目、教学和科研。
2.教学队伍:“双师“素质、企业经历、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1.课程负责人:科研。
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1.主讲教师2.队伍结构:教学、设计、技术等人员,合理。
3.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学术成果。
1.三者都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师德·2.而高职类更要求教师的企业经历3.网络教育则要求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4.另,网络教育队伍结构要求教学、设计、技术人员的合理配备。
教学内容1.内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要求选取。
2. 组织:据工作任何和过程整合序化内容,教、学、做相结合。
3.教材及资料: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课件·实训实习项目等资料丰富。
1. 内容:理论课,基础性、研究型、新成果引入;实验课,技术性、综合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组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开展实习实践内容:课程目标和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和开发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评价方式。
呈现方式:符合成人学习者特征。
资源丰富。
2.界面、交互设计。
3.媒体形式与传播方式,立体化教材。
教育部: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名单
闫国庆
19
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贸易实务
俞毅
20
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贸易实务
张永安
21
经济学
经济学类
税收筹划
刘蓉
22
经济学
经济学类
区域经济学
王崇举
学 东北财经大 学 江西财经大 学 清华大学 西北政法大 学 宁波大学 西南政法大 学 南京师范大 学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中国人民大 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 学 辽宁大学 华东政法大 学 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 中国人民武 37 法学 公安学类 边境管理学 装警察部队 学院 广东警官学 院 湖北警官学 院 江苏警官学 院 武汉科技大 学 复旦大学 马长泉
112文学艺ຫໍສະໝຸດ 类纤维与软材料造型施慧
113
文学
艺术类
管弦乐配器法
杨立青
114
文学
艺术类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115
文学
艺术类
音乐表演美学
张前
116
文学
艺术类
世界民族音乐
俞人豪
117
文学
艺术类
中国戏剧史
马俊山
118
文学
艺术类
戏曲主修剧目
中国戏曲学 院 中国传媒大 学 北京舞蹈学 院 湖北美术学 院 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 学 北京师范大 学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 学 厦门大学 复旦大学 湘潭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化工大 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扬州大学 南开大学 中南大学 浙江工业大 学 武汉理工大 学
教育学类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
傅宏
58 59
教育学 教育学
精品课程建设讲座 ppt课件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生益能,面力还广培有。养哪些和专职业业学素生养受养益成?起受
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课作程用对,学且生与职前业、能后力和续素课养程
衔接得当。
起到核心作用。
分值:4分
1-2 课程设计
主要观测点:理念与思路 评审标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 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 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分值: 6 分
3-3 教学手段
主要观测点:信息软件技自实术主现开的虚发应拟或用实购训买。第三方 评审标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 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 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率,取得实效。
分值: 6 分
3-4 网络教学环境
主要观测点: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评审标准:
重 对视性地学采生取在工校比立学学如模比交习刘拟如替与红公在、实燕司实任际老完训师成务工室采整驱作理用个动的实的课一、一分 程体项致组教教目性成学学导,。,向有、针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分值: 8分
3-2 教学方法
主要观测点:教学方法的运用 评审标准: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 果。
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 一定影响。
分值: 10 分
4-2 教学队伍结构
教学团队中要有企业专家
主要观测点: “双或师能”工巧结匠构做、兼专职兼教师职并比承例担
2-3 表现形式
1、说明使用的教材,教材的
特色,放教材图片。对课件、
主要观测点:教材及指导相书关等资的料提供学习和共享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
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④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评审指标及内涵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附件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1.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