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合集下载

200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高专)4

200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高专)4

所在学校 山东政法学院 济宁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万杰医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 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负责人 王志华 马乃田 李莉芳 马春 马文采 张旺春 张金宝 丁立新 张纪云 孙志军 王德敬 王苏丽 刘波 刘慧龙 王克志 张洪波 孙晓燕 韩西清 徐红 王岳喜 刘珉 于敏 金龙国 胡杰
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高专)
课程负责人 谭旻雁 王申银 徐锡权 张晓 李英明 孙菁 赵庆双 闫华明 于涛 李传伟 王映华 王亚盛 陈红康 祝瑞花 陈俊华 杜洪香 杨桂洁 张启途 周慧 李勇 朴善钧 王亮德 傅智端 李新
200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高专)
序号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094 095 096 097 098 0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现代汉语 数控加工工艺 人体解剖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房屋建筑学 计算机电路 电厂锅炉原理 临床检验基础 病理学 经络腧穴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 书法 诊断学 会计电算化实务与实训 现代零售管理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NET项目实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 职业规划 自动控制技术 Java Web 应用程序设计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杭教高师[2008]70号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杭教高师[2008]70号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正文:----------------------------------------------------------------------------------------------------------------------------------------------------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杭教高师〔2008〕70号)各市属高校:按照《杭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通知》(杭教高师〔2008〕59号)规定,我局组织专家于2008年12月12日对市属高校推荐的30门课程进行了评审。

在专家组认真细致评审的基础上,经我局审核,确定杭州师范大学外科学等10门课程为杭州市属高校2008年度市级精品课程。

现将结果公布如下:序号课程名称所在单位1外科学杭州师范大学2杭州师范大学3会计学基础杭州师范大学4妇产科学杭州师范大学5新闻编辑评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6软件基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7电器控制与PLC杭州职业技术学院8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9JAVA程序设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0电子技术实践(1)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筹)对上述入选的课程我局将授予“杭州市属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每门课程一次性拨款扶持经费5万元,所在学校要按照我局下拨经费以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

根据我局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要求,各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改善网络平台建设,指导相关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确保精品课程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各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建设团队要再接再厉,努力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确保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我局将对市级精品课程按照《评审指标》和《申报书》中的具体内容实行年度检查制度,检查未通过的课程将取消“杭州市属高校市级精品课程”称号,并限制所在高校下一年度申报数额。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4.02•【字号】鲁教高函[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函[2008]4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2008年我厅将在前几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有关要求,继续在全省高等学校范围内开展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

现就评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申报课程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或高职高专课程(含工学结合课程),且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

所有公安类课程(公安技术和公安学)由公安部组织评审,只能通过公安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申报。

(一)本科课程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报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

2、课程负责人应为本校专职教师,并具有教授职称。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课程师资队伍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

鼓励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

3、教学内容要符合以下四方面要求(1)课程内容设计合理,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2)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能及时把教改研究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3)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和本领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价标准评审指标说明1本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价标准评审指标说明1本

附件1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要求》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等文件精神制定。

2.学校精品课程评审侧重专业核心课程,评审指标主要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制订。

其他课程可参照执行。

公共、基础课程要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对学科课程进行综合、整合、模块化、教师合作教学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3.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4.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

其中综合评审的六项一级指标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5.申报课程负责人要在学校评审会议上进行课堂整体设计介绍说课(不超过20分钟),包括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任课教师条件、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6.学校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8年度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评审会上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说课及答辩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二。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4.0)
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4.0)
在培养学生重点掌握专业领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与学生顺利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衔接
文图水平
(10.0)
(6.0)
文字规范、简练,符合语法规则,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叙述生动
(4.0)
科学水平
(20.0)
(10.0)
能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概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阐述理论,对实践具指导作用
(10.0)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最新知识,把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
教学适用水平
(30.0)
(7.0)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教学的要求,所选理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
小计
小计得分X0.2=
总分=Σ(每项一级指标得分×权重),满分为100分
综合评价
(3.0)
绪、正文、习题、思考题、实验题、索引、参考文献齐全且著录准确
(5.0)
体系结构及内容有别于同类教材,富有特色与创新
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20.0)
(4.0)
教材的开发源于对企业现状、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分析基础之上
(4.0)
有一定数量的企业界人士参与教材编写
(4.0)
能综合反映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其他相关能力(协调、合作、心理素质等)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最佳状态描述
优秀
(1.0)
良好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5
周瑞祥 佘菲菲
蔡琳 方东萍
许乐 程辉 林新华 林东红 林建华 吴强 胡娟 施红 吴符火 杨国豪 高楚兰 曹敏杰 黄志勇 蹇昌槐 杨贵华 李丽娜 杨缅昆 战勇 吴炯圻 黄振杰 饶志明 张欣 侯曙光 黄科安 于浴贤
84 政治经济学
泉州师院
85 乐理与视唱练耳
泉州师院
86 人文地理
泉州师院
87 综合英语
黄黎红 严庆
黄翠兰 熊一新 张旭红 林荫生 黄玉珍 楼雪婕 黄家骅 陈勇 邱凎 凎 陈雪清
池玫 林娟 王庆林 杨维群 王翠玲 董学锋 赵存明 江明光 俞素平 吴小惠 林敏晖
7
24 航海气象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5 数字电路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6 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师院
88 工程经济学
福建工程学院
89 服装结构设计
闽江学院
90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闽江学院
91 广告创意
闽江学院
92 数学分析
莆田学院
93 旅游文化
莆田学院
94 现代汉语
9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96 无机化学及实验
莆田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三明学院
97 微生物学
龙岩学院
43 船舶柴油机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44 国际贸易实务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45 实用文体写作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46 财务会计与实训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47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48 网站开发与学会学习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49 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对比分析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对比分析

师进行精 品课程建设 的指导性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 程建设 的针对性 ,有利于体现不 同类型教育的教育 也为评审和管理精 品课程提供了依据。 《 国家精 品课 程评 审指标 》概 述

规律和指导思想 ,促进各类型教育人才培养 的实现 。
二 、2 0 m2 0 0 3 0 6年 《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 国

流教 学 方 法 、一 流 教 材 、一 流教 学 管 理 等 特 点 的 20 年 的 1 03 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 《
示范性课程 。精 品课程建设是 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 与 质量与教 学改 革工 程精 品课 程建 设 工作 的通 知 》 )
教学 改 革工 程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其水 平 和质 量 是衡 ( 教高 Eo3 2 o ]1号) 下 发 ,这 充 分 说 明 了课 程 在 教 量 高等 学校 办学 水平 和教 学 质量 的重 要 标 志 。所 以 , 学质量提高中的突出地位 。白 20 年教育部启动精 03
2 0 年第 2 08 卷
V 12 2 0 o. .0 8
第3 期
北京劳 动保 障职业 学院学报
N . O3
( 6 期) J U N LO E I GV C TO A O L G FL B U N O I LS C r Y G nr N : 总 2 O R A FB U N O A I N LC L E EO A O RA D S C A E UR r eea O6
当强 调 特 色 化 、实 用 化 。事 实 上 ,大 部 分 一 线 教 师 段为 2 0 —20 年 , 《 07 0 8 指标 》对本科类 和高职高专
对精品课程 的理解还停 留在初浅层 面,对如何进行 类课程进行 区分 ,分别规定相应 的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审指标 ,评审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高职高专课程适用)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评审时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着重考虑:(1)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 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即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

教学大纲除了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3)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4)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实训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辅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保证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5)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注重“双语教学”应用;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方法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附件7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9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摘要]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经历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阶段。

资源共享与职教特色是两个着力点,应通过检视与扬弃、转型与升级、创新与辐射几个必要环节来落实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将高职类精品课程建设推入崭新的转型升级与发展阶段。

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获得的理论来推动课程发展,以研究的成果丰富课程内涵。

因此,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分析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晰转型升级的背景(一)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回顾根据评审指标的改革与发展,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6年。

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普通本科精品课程共用一套评审指标体系,虽另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但高职类精品课程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强,忽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分类定位。

在这一阶段,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占全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比例仅为16%左右。

第二阶段是2007~201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类型”后,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的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制定并实施。

与第一阶段相比,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必需够用为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二是在教学效果上增设“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相关指标;三是强调实践条件和环节,2007年的评审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由二级指标上升为一级指标,2008年修改为对实践条件的评价,体现高职教育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和含有实践环节课程的建设,提倡职业性的改革方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工学结合的特色。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示范性课程的特点,需要具备一流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或编写的教材、教学管理等条件。

为使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鲜明特征,本文提出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融入行业职业标准,指出了融入行业职业标准应把握的关键,给出了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行业职业标准专业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80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唯有在课程建设上做出特色,才能践行“工学结合”的理念,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

1 突出专业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中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实际上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方法问题,它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2007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教育部推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7)”,引导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2008年,教育部又及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现了政策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1.1 专业精品课程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特色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中,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提出专业课程设计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对专业精品课程的评审要求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特色。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李群英【撼要l国家精茹课程译审糖标体系是弹期精品课程的重要谈捂,对精品课稔的建设起导向和规范诈弼。

本文在蟹2006--2008牟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2007书1号文件,提出基于评审指标体系导向下的精茹课程建设展颦和启示。

【关键溺】耪品瀑程译审糖褥精茹潺程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教育部采取切实有效的描施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其中一个鬟要组成部分,宅旨在以现代他的教弯信意技术手段将精晶课程的榴关两骞主霹荠免费辩藏,缓实瑗後质教学资滁共享,遂两搓麓高等教弯教学质擞。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评判申报课稷是否具有精品课程“五个一滚“标准的重要像攮,对穗晶渫程的认识帮建设起导自秘援范{蕈用,嚣魏。

详绷分析}乏较和戮究2006—2008年这三年来的稽品课程评窜指标体系,利于我们全面解读指标内涵,正确把握国家精晶课程政策的变化,及时调蹩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建设路径的范技。

一、2006—2∞8年藿家壤菇瀑程译窜豢拣钵系戆毙较分辑1.基本构成部分有3个地方发生变纯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由评审指标说明和评审指标及内涵构成,纵观这三年评审指标体系的构成。

在总体保持稳定的黼时,在评审掇标说明、指标数曩、诗套方式等量隽嚣发生交纯。

评审指标说明是对评审攒标高度理论概括,在指标说明第三点上.2007年以后的指标均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谍程的整合,科学地指出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一切教学孚段豹疲羯都是麓了燮好逢§羲务手教学。

在据拣数量的设诗上,5个一缀籀拣和1个特色及政策支持数量不变,15个二级指标和15个观测点在2008年相应减为14个。

精品课程计分采用百分制,评审总分由综合评审和特色及放策支持嚣部分缀藏,其中缘含圣孚事由教学酞伍、教学两骞、教学条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栗等5个一级指标缀成。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课程建设
文本材料:申报书、课程标准、课程设计、 单元教案、工作案例库、习题库等 特色栏目:工作案例库 视频 师生互动:答疑
课程评审
申报材料 网络资源 对照评审要求
没有了! 没有了!
谢谢各位! 谢谢各位!
课程理念
08年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要求 年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要求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的任职要求; 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 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课程设计 :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 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 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建设
从“工作目标到课程目标”、“工作内容到教学标 工作目标到课程目标” 工作结果到评价方式” 准”、“工作结果到评价方式”的三个转换为突破 点来开展课程标准建设。 点来开展课程标准建设。 一是根据调查和工作任务与能力的相关性分析演绎 工作目标,按工作角色的能力要求转换课程目标; 工作目标,按工作角色的能力要求转换课程目标; 二是按照工作任务的职责要求分析组合课程内容, 二是按照工作任务的职责要求分析组合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标准确定教学标准; 根据职业标准确定教学标准;三是以工作任务完成 的结果性成果的路径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 再设计。 再设计。 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概念化, 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概念化,课程 标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 标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构建了工作任务 调查与项目资源库建设的课程标准开发模型, 调查与项目资源库建设的课程标准开发模型,解决 了课程与岗位实际工作的匹配和标准问题。 了课程与岗位实际工作的匹配和标准问题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
品教材书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8.09.09
•【文号】教高司函[2008]194号
•【施行日期】2008.09.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书目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8]1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出版社: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促进“十一五”规划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我司对已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进行了评审。

经出版社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292种教材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现将精品教材书目予以公布,供各高等学校选用教材时参考。

附件: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八年九月九日附件:
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2.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教学组织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遵从网络教育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
作用。

3.本评审指标涉及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等。

针对学生业余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组织和支持服务,强调了学习效果。

课程特色重点关注该课程是否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并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而使教学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4.本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前六项一级指标为综合评审部分。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分值。

二、评审指标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上传)PPT课件

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上传)PPT课件
6
建设精品课程的意义
教授主讲课程
就是希望教授主讲的 课程都是精品课程, 可以是不同层次的精 品课程以此实现教授 不仅要上讲台,而且 要讲好课的目标。
使用信息技术
就是希望将教育信息 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 设,改革教学模式, 带动教学现代化。
教学资源免费开放
因为精品课程都拥有 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 ,优秀的教学经验, 可以为多数高校教师 学习借鉴,使更多的 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 优质教育。
32
互动时间
33
谢谢聆听!
34
二、
础。
教学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
内容 2-2内 组织与 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 10
25分 容组 安排 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

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
节设计合理。
教材及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
2-3表 相关资 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 5
实践; • 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
24
精品课程的评审和建设主 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进 行的,而精品课程网站的核 心内容就是通过多媒体和网 络技术所展示的课程资源和 课程教学过程。
25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26
精品课程必须上网的材料 精品课程网站的总体规划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精品课程教学录象课例的制作
价的设计以及课程网站的设计等。 (3)强调信息技术应用 ——如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等。
22
四、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的特点
(4)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中心; ——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高职高专)》、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及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4.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原“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

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关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