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焦云鹏赵海雯许旖旎编2005年7月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1、试验目的①了解烘干法的原理和测定方法②掌握用烘干法测定食品水分2、实验原理常压下测定加热干燥前后样品的重量,根据重量差即可求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3、操作步骤在取样前将称量皿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W0)。

取样,盖上皿盖,称重(W1)。

将取样后的称量皿开盖置于已调节到规定加热温度的烘箱内,常压烘干一定时间,然后取出称量皿,在干燥器内放冷到室温以后再称重,重复此操作,达恒重时(前后两次称量不超过0.5mg),记录数据(W2)。

烘干前后的重量差即为水分含量。

结果计算及其表示方法为:W0为称量皿恒重(g);W1为湿样品及称量皿重(g);W2为干样和称量皿重(g)。

4、思考题测水分含量过程中,干燥前后两次称量差值为多少方可认为是恒重?实验二淀粉的显色和水解1.淀粉的显色和水解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原理(1)淀粉与碘的反应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是由于淀粉与碘作用形成了碘-淀粉的吸附性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是由于淀粉分子的每6个葡萄糖基形成的1个螺旋圈束缚1个碘分子,所以当受热或者淀粉被降解,都可以使淀粉螺旋圈伸展或者解体,失去淀粉对碘的束缚,因而蓝色消失。

(2)淀粉的水解淀粉可以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其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过程如下:(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3.试剂和器材试管夹、量筒、烧杯各一只、白瓷板一块、试管一支。

(1)浴锅(2)粉及0.1%溶液(3)10%NaOH溶液(4)20%H2SO4溶液(5)10%Na2SO4溶液(6)稀碘液(7)班乃德试剂:取无水硫酸铜1.74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Na2SO4100g和600ml水共热,溶解后冷却并加水至850ml,然后将150mlCuSO4溶液倒入混合既成。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姓名:学号:班级:分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关系。

2. 了解水分活动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

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食品的质量减轻;相反,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

不管是蒸发水分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和环境的水分达平衡时为止。

据此原理,我们采用标准水分活度的试剂,形成相应湿度的空气环境,在密封和恒温条件下,观察食品试样在此空气环境中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质量变化,通常使试样分别在Aw较高、中等和较低的标准饱和盐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增加(即在较高A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和减少(即在较低A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的量,计算试样的Aw值,食品试样放在以此为相对湿度的空气中时,既不吸湿也不解吸,即其质量保持不变。

三.实验设备干燥箱(1个),干燥器(8个),称量瓶或培养皿(数个),精密天平(2台),水分活度仪(1)。

四、实验步骤1、水分含量的测定:称量瓶的重量为m1,称量2g左右的样品(记录样品和称量瓶的重质量,m2),放入干燥箱内(温度为103℃±2℃)干燥至恒重(恒重: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2mg),恒重后的总质量为m3,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

计算公式:(m2- m3)×100%/(m2- m1)五、思考题绘制样品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曲线,并讨论两者的关系。

实验二、油脂氧化酸败一.实验目的1.了解油脂酸败的概念及机理。

2.研究影响脂肪酸败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由于化学结构的特点,不饱和脂肪酸和油脂容易氧化降解,这就是所谓的氧化酸败。

这是一类自由基链式反应,从脂肪酸链上脱除一个有反应性的烯丙基上的氢,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化、重组、链的断裂和风味化合物的产生。

脂肪酸败是肉眼看不见的,胡萝卜素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其结构与脂肪酸相似,当氧化发生时能从明亮的橙色变为无色。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指导 (仅供参考)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指导 (仅供参考)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识和掌握罐头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及其不同类别食品罐头的加工技术。

二、实验原理罐藏是把食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添加糖液、盐液或水,通过排气、密封和杀菌,杀灭罐内有害微生物并防止二次污染,使产品得以长期保藏的一种加工技术。

三、材料及用具蜜桔、白砂糖、柠檬酸、盐酸、氢氧化钠、四旋玻璃瓶、不锈钢锅、镊子、天平、称、测糖仪、温度计四、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扦一选果分组一清洗—热烫剥皮—去络、分瓣—酸碱处理一漂洗一整理—分选一装罐一真空封罐,杀菌一冷却一擦罐、人库、贴标(二)制作方法1.原料选择选用肉质致密、色泽鲜艳美观、香味良好、糖分含显高、糖酸比适度、含橙皮苷低的果实。

果实呈扁圆形、原料无、果皮薄.桔大小一致、无损伤果,适于加丁的品种有温州蜜柑、本地早及红桔。

2.原料处理①去皮、分瓣桔子经剔选后在生产罐头前需进行清洗后剥皮、有热剥和冷剥。

热剥是把桔子放在90℃的热水中烫2-3min,烫至易剥皮但果心不热为准。

不热烫者为冷剥,一般这种方法多采用于出口厂家,剥皮稍费功夫,由于预热次数减少对营养、风味保存较好。

皮剥号后即进行分瓣,分瓣要求手轻,以免囊因受挤压而破裂,因此要特别注意,可用小刀帮助分瓣,办要干爽,桔络去净为宜。

另一方面办的大小在分瓣是应分开便于处理。

一般按大、中、小三级分,烂瓣另作处理。

②去囊衣:可分为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

a、全去囊衣:将桔半先行浸酸处理,办与水之比为1:1.5(或2),用0.4%左右的盐酸溶液处理桔办,一般为30min左右,具体使用酸的浓度及桔办的囊衣厚薄,品种等来定浸泡的时间,水温要求在20℃以上随温度上升其作用加速,但要注意温度不易过高,20—25℃为宜,当浸泡到囊衣发软并呈疏松状,水呈乳浊状即可沥干桔瓣,放入流动清水中漂洗至不浑浊止,然后进行碱液处理,使用浓度为0.4%,水温在20-24℃浸泡2-5min,具体软囊衣厚薄而定。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1,实验前准备:
(1)介绍调查对象:该实验对对不同品种的食品残留进行实验,采集需要检测的各项品种;
(2)有关仪器设备准备:微量天平、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分离质谱仪、质谱仪等实验仪器,为食品残留测定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和谱图鉴定。

(3)采样准备:根据实验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文件,进行采样准备;
(4)样品献血:根据样品,从食品中以适当量取样,按国家质量标准准确比例称取;
(5)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明确实验区域的主要污染源,检查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味进行校准;
2,实验步骤及操作:
(1)测定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将待测的食品样品按
指定的比例加入实验管中,加入酸性溶剂进行溶解后,使用色谱仪将样品
分离,然后取样加入测定管中,放入电解极板模拟现场植物生长状况,对
样品进行测定、计算;
(2)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依据所测定的残留物质含量,计算精
确度、准确度、线性、检出限、重现性等指标;
(3)实验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合相关理论,如果实验结果符合
要求,则实验结果为有效,否则实验结果无效,或再重复实验1次;
(4)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测定原理和实验步骤,编写实验报告,把实验结果写入报告;
3,实验结果分析:
(1)结果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对所测定的残留物质含量,定量和定
性评价;
(2)质量控制:及时修改实验程序,建立完善的实验质量控制体系,
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充分挖掘实验数据的丰富性。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06年3月实验一淀粉α-化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α-淀粉酶的作用,观察淀粉制品α-化度的差别,理解生淀粉、老化淀粉和糊化淀粉的酶解速度差异,从而了解糊化淀粉对于食品加工和人体消化吸收的意义。

理解糖的还原性质和淀粉及酶解产物与碘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淀粉食品在含充足水条件下加热到糊化温度以上发生糊化。

糊化后快速脱水可以固定在α-状态,缓慢降温则可能发生老化。

淀粉糊化度的高低可以用α-化度来表示,而α-化度高,则容易为淀粉酶所水解,因此α-化度也是衡量淀粉消化难易程度的一个指标。

用碘量法测定淀粉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的含量,可以反映出淀粉的α-化度。

淀粉与碘形成包合物从而呈现颜色,其颜色深浅与淀粉的糖链长度和分子状态有关。

碘量法测定中淀粉作为指示剂。

CHO COOH(CHOH)4 +I2 + 2NaOH (CHOH)4 + 2NaI + H2OCH2OH CH2OHI2(过量部分)+ 2NaOH NaIO + NaI + H2ONaIO +NaI +H2SO4Na2SO4 +I2+H2OI2 + 2Na2S2O32NaI + Na2S4O6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生玉米淀粉、速食绿豆粥、膨化食品、老化的粉丝、老化的米饭等。

2、试剂:a. 5mg/ml淀粉酶(活力单位3000~5000)溶液:临用前直接用水配制,过滤。

b. pH5.6柠檬酸缓冲液:A柠檬酸20.01g,水配制并定容1000ml;B柠檬酸三钠29.41g 水配制并定容1000ml,1:2体积混合即可);c. 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13g Na2S2O3·5H2O,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

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使用前用基准重铬酸钾标定。

d. 0.1mol/L碘-碘化钾标准溶液:称取碘13g和碘化钾35g,先将碘化钾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碘,使其全部溶解后,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溶至刻度,摇匀,置避光处待用。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实验二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实验三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实验四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实验五绿色果蔬分离叶绿素及其含量测定实验一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一、原理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美拉德反应开始,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还原力逐渐增强,溶液变成黄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糖醛(HMF),以及发生健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甘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长为285nm处的紫外消光值。

HMF的测定方法是根据HMF与对-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

此反应常温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长的550nm的紫红色。

因不受糖的影响,所以可直接测定。

这种呈色物对光、氧气不稳定,操作时要注意。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一)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试管等。

(二)实验试剂:1.巴比妥酸溶液:称取巴比妥酸500mg,加约70ml水,在水浴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2.对-氨基甲苯溶液:称取对-氨基甲苯10.0g,加50ml异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后用异丙醇定容。

溶液置于暗处保存24小时后使用。

保存4-5天后,如呈色度增加,应重新配制。

3.1mol/L葡萄糖溶液。

4.0.1mol/L甘氨酸溶液。

三、操作步骤(一)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1.0 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赖氨酸溶液,编号为A1、A2、A3、A4、A5。

A2、A4调pH 到9.0,A5加亚硫酸钠溶液。

5支试管置于90℃水浴锅内并记时,反应1h,取A1、A2、A5管,冷却后测定它们的258nm紫外吸收和HNF 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实验二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直接测定法)实验三食品水分活度(a w)的测定(水分活度仪测定法)实验四粗灰分的测定(干式灰化法)实验五总酸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七淀粉含量的测定实验八淀粉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实验九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实验十果胶的提取和果酱的制备实验十一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实验十二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的老化(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价)实验十三粗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实验十四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十五大豆中油脂和蛋白质的分离实验十六蛋白质的盐析和透析实验十七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实验十八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实验十九粗蛋白质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二十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实验二十一茚三酮法测定氨基酸总量实验二十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实验二十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紫外快速测定法)实验二十四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荧光法)实验二十五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实验二十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HPLC法)实验二十七类黄酮含量的测定(HPLC法)实验二十八绿色果蔬分离叶绿素及其含量测定实验二十九水果皮颜色和淀粉白度的测量(测色色差计的使用)实验三十食品感官质量评价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一、原理常用的果蔬新鲜原料含水量的测定, 是将称重后的果蔬置于烘箱中烘去水分, 其失重为水分重量。

在烘干过程中, 果蔬中的结合水, 在100℃以下不易烘干, 若在105℃以上, 样品中一些有机物质(如脂肪)是易氧化使干重增加, 而果蔬中的糖分, 在100℃上下则易分解, 也可使测定产生误差, 故烘干温度先为60-70℃, 至接近全干时再改用100-105℃干燥。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 苹果、梨、黄瓜、番茄等。

(二)仪器: 烘箱或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果胶的提取和果冻的制备一、引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干橘皮约含10-15%,苹果(以湿品计)中含量为0.7-1.5%,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7-17%。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甙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以金属离子桥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

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

酯化度在70%以上。

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来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柑橘皮、苹果皮等,市售果胶。

0.25%HCL,95%乙醇、蔗糖、柠檬酸。

天平、烘箱、抽滤机、电炉、玻璃器皿。

三、实验步骤1.果胶的提取(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10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120毫升,加热至90℃保持5-10分钟,使酶失去活力。

用水冲洗后切成3-5毫米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2)酸水解萃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为0.1%的盐酸溶液60毫升,以浸没果皮为宜,pH调节至2.0-2.5之间,加热至90℃煮20分钟趁热用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于80℃加热10分钟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g硅藻土作为助滤剂。

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4)沉淀:待萃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节pH3-4。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1.3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5)用尼龙布过滤、洗涤、再次过滤、60℃烘干、包装即为产品。

滤液可用蒸馏法收回乙醇。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综合性实验-终版.jsp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综合性实验-终版.jsp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实验指导实验一罗非鱼在冰藏中鲜度变化的检测一、实验目的运用在课堂上所学过的食品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查阅有关文献,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鱼体在冰藏中鲜度变化的感官检测方法;2、掌握鱼体在冰藏中鲜度变化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及盐溶性蛋白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2.1鱼新鲜度的感官鉴别冰鲜鱼类鲜度的感官鉴别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冰鲜鱼类鲜度的感官鉴别指标续表1.冰鲜鱼类鲜度的感官鉴别指标根据上表鱼体鲜度变化的指标,记录冰藏了一段时间的罗非鱼的鲜度变化,并与新鲜鱼对比。

2.2盐溶性蛋白的测定(一)实验原理鱼肉中的蛋白质按照是否溶于水以及高离子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分为两种:盐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

前者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而水溶性蛋白有肌浆蛋白等。

盐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都溶解于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中,而水溶性蛋白同时又溶解于低离子强度的盐溶液中。

因此,高盐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去低盐溶液的蛋白质含量即为盐溶性蛋白质含量。

(二)实验原料与仪器1、实验原料及试剂1.1 新鲜罗非鱼及冰藏罗非鱼(约4天)1.2 高离子磷酸缓冲液(0.5M KCl-0.01M NaH2PO4-0.03M Na2HPO4)1.3 低离子磷酸缓冲液(0.025M NaH2PO4-0.025M Na2HPO4)1.4 15%三氯醋酸(TCA)1.5 1N NaOH1.6 双缩脲试剂:混合1.50gCuSO4.5H2O和6.00g酒石酸钾钠,加入500ml蒸馏水,置于烧杯中搅拌,搅拌时加入300ml10%NaOH,转移入1升的容量瓶,定容至1升,转移入塑料瓶保存。

2、实验仪器天平(1台)、100ml烧杯(8个)、研钵(2个)、高速离心机(共2台),离心管(50ml,每组8根),100ml容量瓶(2个)、25ml容量瓶(4个)、752紫外分光光度计(共2台),移液管(1ml、2ml、5ml各2根),100ml量筒(1个)、滤纸(2包/班)、漏斗(2个),10ml试管(10根)。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精品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精品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精品08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1. 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许进入实验室。

每大组实验人数20-24人,4人一小组。

2. 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

具体过程如下:(1)每大组只配制自己大组所用试剂,不得多配、浪费;(2)每小组派一人,一大组共选出5-6人来共同完成试剂配制工作。

其他学生在自己组的台面准备其他试验工作,如领用器皿,滴定管的与准备等工作;(3)各小组成员轮换派人配制试剂,即做一次实验换一次人,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历了配制试剂的过程。

(4)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 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08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1.淀粉的显色和水解(3学时)2.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3学时)3.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3学时)4.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5.氨基酸的分离鉴定(3学时)6.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3学时)实验总课时:16学时实验一淀粉的显色和水解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如何验证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的条件和产物。

二、实验原理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

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

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食品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食品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器材1. 常用仪器:天平、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蒸发皿、漏斗、滤纸等。

2.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碘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紫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蛋白质。

2. 实验二:食品中脂肪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脂肪。

3. 实验三:食品中糖类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若变蓝,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糖类。

(3)向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标准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葡萄糖。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绿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维生素。

5. 实验五: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重金属。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2. 称量药品时,使用天平,确保准确。

食品化学与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与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

%100c %⨯⨯⨯=V N 折算系数)总酸度(实验一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 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即用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

反应式:RCOOH+NaOH →RCOONa+H 2O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猕猴桃果汁2.仪器:碱式滴定管(25ml )、三角瓶、烧杯、移液管、吸耳球3.试剂:1%酚酞指示剂,0.05mol/L NaOH 标准溶液,煮沸的无CO 2水 0.05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三、实验步骤准确吸取20mL 果汁于锥形瓶中,加入1%酚酞指示剂2滴,用0.05 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明显改变且30 s 不褪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计算c —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 —NaOH 标准溶液摩尔浓度;V —取样液体积;五、注意事项1.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不能含有CO 22.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围,一般要求消耗NaOH 溶液体积不少于5mL,一般在15~20mL六、思考题1.为什么以酚酞作为滴定的指示剂?食品中的酸是多种有机酸的混合物,用强碱滴定测其含量时滴定突跃不明显,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PH8.2左右,故可选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2.什么是总酸度?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实验二 食品中有效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即pH 值)有直接关系:000.059lg[]0.059(25)E E H E pH C +=+=-︒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度计(FE20)2. pH 为4.00的标准缓冲溶液(20 ℃)三、实验步骤1.pH 计校正2.样品测定 将样品溶液置于100 mL 烧杯中,将电极浸入试液中进行测定,同时摇动烧杯,直接从表头读取PH 值。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2. 学习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品的化学变化等。

3. 食品保存的方法:低温保存、高温杀菌、干燥保存、腌制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牛奶、面包、水果、蔬菜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水果等。

(2) 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2. 实验二: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鸡蛋、牛奶等。

(2)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三: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肉类、植物油等。

(2) 采用酸价法或皂化法测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水果、蔬菜等。

(2) 采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五: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牛奶等。

(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矿物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3. 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六、实验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1. 实验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限量标准。

学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2. 实验原理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

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需掌握其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
8
三、试剂与仪器: (一) 试剂: 1、蛋白质溶液:5%卵清蛋白溶液或鲜鸡蛋清加九倍水搅匀。2、
pH4.7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2、饱和硫酸铵溶液。4、硫酸铵结晶粉末。5、95%乙醇。6、5%
三氯乙酸溶液。7、3%硝酸银溶液。 3、0.1mol/L 盐酸溶液。9、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0.05mol/L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多种,其中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含量,可以间接算出叶绿素含量。 2、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密度, 然后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叶绿素含量数据。此法快速、简便。其原理如 下: 叶绿素 a、叶绿素 b 对 645nm 和 663nm 波长的光有吸收高峰,且 两吸收曲线相交于 652nm 处。因此,测定提取液在 645nm、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光密度,并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可分别得到叶绿素含 量数据。
(ml)
1
1
1
0
1
0
0
1
1
0
10
摇匀后,观察各管变化。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水 8ml,然后在 第 2,3 号管中各加 1 滴甲基红,分别用乙酸溶液及 0.05mol/L 碳酸 钠溶液中和。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和沉淀生成情况。每管再加 0.1mol/L 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溶解情况。解释各管每步试验现象。
将上步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直至不再溶解为 止。此时析出沉淀即清蛋白。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蒸馏水,观察 沉淀是否溶解,并解释。
说明:盐析时,盐的浓度不同,析出的蛋白质也不同。球蛋白可 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需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 出。生产实践中可利用这种分步盐析法分离得到多种蛋白质。
大豆,石油醚(60-90℃),1M NaOH, 1M HCl。 三、实验步骤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1.1 目录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 (1)实验二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2)实验三酪蛋白的制备及测定 (4)实验四维生素C 在食品加工中保存率的影响因素 (5)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一、果胶的制备(一)目的要求了解果胶的基本结构、果胶的分类及提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物质可分为三类,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其基本结构是不同程度甲酯化和被钠、钾子中和的α-半乳糖醛酸以1,4-苷键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高达200000 左右。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出生细胞壁中,在一定温度经稀酸长时加热条件下,果皮层细胞壁的原果胶发生水解,由于结构甲酯化程度降低及部分苷键断裂而转变成水溶性果胶。

水溶性果胶经脱水干制有利于保藏和运输,果胶干制有直接干燥法和沉淀脱水两种方法。

直接干燥通常是把浓缩的果胶水溶液通过喷雾干燥获得。

沉淀脱水则是根据果胶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特性,采用乙醇沉淀提取。

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控制酒精浓度极为关键,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是不利的,浓度过高等于水分减少,水溶性的非胶物质没有机会溶解在水中,会随果胶一起沉淀出来,使果胶纯度降低;反之如果乙醇浓度太低,水分含量过高,果胶淀不完全,因此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乙醇用量最好为55%—60%左右。

果胶溶液中存在有微量电解质时,加入乙醇果胶将以海绵絮状沉淀析出,反之不易聚集析出。

柑橘类果皮是提取果胶的优良原料,新鲜果皮含果胶约1.5%—3%,干果皮则含9%-18%,柠檬皮果胶含量更多,新鲜果皮内含2.5%—5.5%,干果皮内含量高达30%—40%。

(三)试剂及材料1、0.5%HCl 溶液量取12mL 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2、1mol/LNaOH 溶液称取40g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95%乙醇。

4、柑桔皮和柚子皮。

(四)操作方法1、称取50—100g 果皮,分切,把果皮放入沸水中煮沸3 分钟,而后用清水漂洗,以除去色素、苦味等非胶物质,并把多余水分除去。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汇总版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汇总版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主撰人:刘剑虹、王宏审核人:胡志和天津商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商品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等相关专业的的专业基础课,是从化学角度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

评定食品的品质和研究其在贮藏和加工中的变化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研究者能综合运用其在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中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对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的综合分析、设计合理的分析测定方法,并对实验结果给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以指导商品的生产、贮藏和运输。

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化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期望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食品中的相关成分可能发生的关乎食品质量的化学变化,以及了解和掌握评价和控制食品质量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⒉适用专业年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商品学、食品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课程编号0741512040、0741513010。

⒊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标准实验室 1 间,配备投影仪 1 台,屏幕 1 块。

⒍实验总体要求对食品商品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开设四个实验,其中3个为综合性试验。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评价食品贮藏稳定性的指标水分活度的方法;掌握加工食品美拉德褐变基本过程及控制方法;了解和掌握评价油脂质量的方法和如何在贮藏中控制油脂的酸败;以及谷物类食品淀粉老化的结果及评价方法;并从中学习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及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

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

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

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

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

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

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

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

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一、引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对食品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主要包括有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等。

本实验以卵蛋白、大豆蛋白为代表,通过一些定性试验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蛋清蛋白;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g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液;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分离大豆蛋白粉;1M盐酸;1M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酒石酸;硫酸铵;氯化钠;δ—葡萄糖酸内酯;氯化钙饱和溶液;水溶性红色素;明胶。

三、实验步骤(一)蛋白质的水溶性(1)在50ml的小烧杯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

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的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2)在四个试管中各加入0.1-0.2g大豆分离蛋白粉,分别加入5ml水,5ml饱和食盐水,5ml 1M 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1M的盐酸溶液,摇匀,在温水浴中温热片刻,观察大豆蛋白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

在第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3ml,析出大豆球蛋白沉淀。

第三、四支试管中分别用1M盐酸及1M氢氧化钠中和至pH 4-4.5,观察沉淀的生成,解释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以及pH值对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二)蛋白质的乳化性(1)取5g卵黄蛋白加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95ml水,0.5g氯化钠,用电动搅拌器搅匀后,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植物油10ml,滴加完后,强烈搅拌5分钟使其分散成均匀的乳状液,静置10分钟,待泡沫大部分消除后,取出10ml,加入少量水溶性红色素染色,不断搅拌直至染色均匀,取一滴乳状液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被染色部分为水相,未被染色部分为油相,根据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到的染料分布,确定该乳状液是属于水包油型还是油包水型。

(2)配制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100ml,加0.5g氯化钠,在水浴上温热搅拌均匀,同上法加10ml植物油进行乳化。

静止10分钟后,观察其乳状液的稳定性,同样在显微镜下观察乳状液的类型。

(三)蛋白质的起泡性(1)在三个250ml的烧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ml,一份用电动搅拌器连续搅拌1-2分钟;一份用玻棒不断搅打1-2分钟;另一份用玻管不断鼓入空气泡1-2分钟,观察泡沫的生成,估计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时间的长短。

评价不同的搅打方式对蛋白质起泡性的影响。

(2)取二个250ml的烧杯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ml,一份放入冷水或冰箱中冷至10℃,一份保持常温(30-35℃),同时以相同的方式搅打1-2分钟,观察泡沫产生的数量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3)取三个250ml烧杯各加入2%蛋清蛋白溶液50ml,其中一份加入酒石酸0.5g,一份加入氯化钠0.1g,以相同的方式搅拌1-2分钟,观察泡沫产生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用2%的大豆蛋白溶液进行以上的同样实验,比较蛋清蛋白与大豆蛋白的起泡性。

(四)蛋白质的凝胶作用(1)在试管中取1ml蛋清蛋白,加1ml水和几滴饱和食盐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浴中,加热片刻观察凝胶的形成。

(2)在100ml烧杯中加入2g大豆分离蛋白粉,40ml水,在沸水浴中加热不断搅拌均匀,稍冷,将其分成二份,一份加入5滴饱和氯化钙,另一份加入0.1-0.2g δ—葡萄糖酸内酯,放置温水浴中数分钟,观察凝胶的生成。

(3)在试管中加入0.5g明胶,5ml水,水浴中温热溶解形成粘稠溶液,冷后,观察凝胶的生成。

解释在不同情况下凝胶形成的原因。

实验二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一、原理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美拉德起始反应,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且还原力增强。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溶液变成黄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糠醛(HMF),以及发生健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赖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长为285nm处的紫外消光值(吸光度)。

HMF的测定方法是根据与对—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

此反应常温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长550nm的紫红色。

因不受糖的影响,所以可直接测定。

这种呈色物对光、氧气不稳定,操作时要注意。

二、仪器与试剂(一)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试管、碱性pH试纸(测pH9.0的样品)等。

(二)试剂1.巴比妥酸溶液:称取巴比妥酸500mg,加约70ml水,在水浴上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2.对—氨基甲苯(又名:对甲苯胺)溶液:称取对—氨基甲苯10.0g,加50ml异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后用异丙醇定容。

溶液置于暗处保存24小时后使用。

保存4-5天后,如呈色度增加,应重新配制。

3.1mol/L葡萄糖溶液。

4.0.1mol/L赖氨酸溶液。

5.2mol/L 亚硫酸钠溶液三、操作步骤(一)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赖氨酸溶液,编号为A1,A2,A3,A4,A5。

A2、A4调pH到9.0(0.1mol/LNaOH调节pH),A5加亚硫酸钠溶液2ml。

5支试管置于90℃水浴锅内并记时,反应1h,取A1,A2,A5管,冷却后测定它们的285nm紫外吸收(以现配的未加热葡萄糖赖氨酸溶液为对照)和HMF值。

(二)HMF的测定:A1,A2,A5各取2.0ml于三支试管中,加对一氨基甲苯溶液5ml。

然后分别加入巴比妥酸溶液1ml,另取一支试管加A1液2ml和5ml对一氨基甲苯溶液,但不加巴比妥酸液而加1ml蒸馏水,将试管充分振摇。

试剂的添加要连续进行,在1-2min内加完,以加水的试管为对照,测定在550nm处消光度值,通过消光度比较A1,A2,A5中HMF的含量可看出麦拉德反应与(三)A3,A4两试管继续加热反应,直到看出有深颜色为止,记下出现颜色的时间。

四、注意事项HMF显色后会很快褪色,比色时一定要快实验三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一、原理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ROOH,因此通过测定脂肪中氢过氧化物的量,可以评价脂肪的氧化程度。

同时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ROOH可进一步分解,产生小分子的醛、酮、酸等,因此酸价也是评价脂肪变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油脂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并定期测定其过氧化值和酸价,了解影响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与空白和添加抗氧化剂的油样品进行比较,观察抗氧化剂的性能。

实验中过氧化值的测定采用碘量法,即在酸性条件下,脂肪中的过氧化值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I2,用Na2S2O3滴定生成的I2,求出每千克油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称为脂肪的过氧化值(POV)。

酸价的测定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出脂肪中游离酸的含量。

油脂的酸价以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酸所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油脂。

(二)仪器:小广口瓶,应保证规格一致,并干燥。

恒温箱(控温60℃)。

(三)试剂:1.丁基羟基甲苯(BHT)。

2.0.01mol/L Na2S2O3:用标定的0.1mol/L Na2S2O3稀释而成,棕色瓶中贮存。

3.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ml加冰乙酸60ml,混匀。

4.饱和碘化钾溶液(最好现用现配):取碘化钾10g,加水5ml,,必要时可以微热溶解,然后贮于棕色瓶中,如发现溶液变黄,应重新配制。

5.0.5%淀粉指示剂:500mg淀粉加少量冷水调匀,再加一定量沸水(最后体积约为100ml),或者稍微加热溶解,放置于冰箱中保存。

6.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7.中性乙醚—95%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

8.1%酚酞乙醇溶液。

三、操作步骤(一)油脂的氧化:在干燥的小烧杯中,将120g油分为二等分,向其中一份中加入0.012g BHT,两份油脂作同样程度的搅拌至加入的BHT完全溶解。

向三个广口瓶中各装入20g未添加BHT的油脂,另三个中各装入20g已添加BHT的油脂,按下表所列编号存放,一星期后测定过氧化值和酸价。

室温光照1未添加BHT的油脂2添加BHT的油脂60℃3未添加BHT的油脂4添加BHT的油脂(二)过氧化值的测定:称取2g(准至0.01g)油脂置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底部,加入20ml 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轻轻摇动使油溶解,加入1ml饱和碘化钾溶液,摇匀,加塞,置暗处放置5min。

取出立即加水50ml,充分摇匀,用0.01mol/L Na2S2O3滴定至水层呈淡黄,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体积V。

(三)酸价的测定:称取油脂4g(准确至0.01g)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50ml,小心旋转摇动烧瓶使试样溶解,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碱液毫升数(V)。

四、计算(一)过氧化值(POV)N×V×1000POV=——————(mmol/kg油)2W式中:N——Na2S2O3溶液摩尔浓度(mol/L)V——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ml)W——称取油脂重量(g)(二)酸价N×V×56.1酸价(mg KOH/g 油)= ————————W式中:N——氢氧化钾的摩尔浓度V——消耗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ml)56.1——氢氧化钾的毫摩尔W——称取油脂重量(g)五、注意事项(一)本实验需在两个单元时间进行,第一次做操作步骤之一,并熟悉过氧化值、酸价测定方法,测定实验油脂的起始过氧化值和酸价。

(二)气温低时,第二次的实验可在油脂贮放两星期后进行。

(三)滴定过氧化值时,应充分摇匀溶液,以保证I2被萃取至水相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