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依法执教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习惯化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集中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儿童观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广义的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前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育行政复议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名词解释题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二、填空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普遍、最熟悉、最真切的现象,但也是最复杂、最深奥、最难以捉摸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认知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情感过程。
8.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称为个性。
三、选择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知和个性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四、判断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N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N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N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N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N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Y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3.学习(广义的理解):学习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就是伏努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仙湖影响。
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6.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
关键期: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即为新生儿期,是儿童从胎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动觉强化:是指用一种运动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来强化这种运动与无关刺激物的联系的学习方式。
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进行的交往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物体知觉:指对物体自身的空间属性的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注意:它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构成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形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感觉好”偏好现象:就是选择性反应的一种表现,是指婴儿对某些感觉信息比较喜好,注意它们的时间较长,但这是无意识、被动的。
习惯化: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延迟模仿:它不是指直接模仿眼前事物(原型),而是指在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
客体永久性观念: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为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幼儿期健忘:回忆幼年事物之能力的现象就是幼儿期健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接本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幼儿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学前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学前教育学心理学题库简介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学前教育的心理学原理,可以有效指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题目与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题目一:什么是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为什么自我意识对学前教育重要?答: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指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想法和需要,并能够将这些表达出来。
自我意识对学前教育重要,因为它是儿童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互动的基础。
有了健康的自我意识,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题目二:学前教育中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请列举至少三种方法。
答:学前教育中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包括:1.提供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玩具和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认知发展。
2.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色彩、声音、形状等多种感知刺激,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更全面的认知模式。
3.鼓励儿童参与各类互动和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沟通能力,促进认知发展。
题目三:学前教育中如何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请提出至少两种方法。
答:在学前教育中,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1.建立积极的情绪氛围,例如通过鼓励和赞扬,让儿童感受到支持和认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处理情绪问题。
2.教授情绪管理技能,例如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教导儿童如何分析自己的情绪、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培养他们的情绪智力。
结语通过以上题目及解答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学前教育学心理学是极为重要的。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内容,更深入地了解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用相同的游戏材料和方法与儿童玩游戏,但不干预儿童之间的交往。
3.研究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6.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是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作比较的评价。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有指示教导和指点引导两种含义。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是教师通过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来指导幼儿认识自我。
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是对研究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展每个儿童的潜力和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是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不干预儿童之间的交往。
19.自我导向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20.内在动机是产生于个人或活动本身的参与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39.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XXX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内在联系或关系,调动学生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概念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4.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5.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6.情境言语:是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形式;7.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8.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9.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10.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11.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12.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1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1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15.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 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16.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17.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18.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19.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62.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20.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21.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22.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叫“开窍”;23.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24.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25.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26.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27.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 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28.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指出个体不仅应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应保持心理健康;29.“提前开始”计划: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HeadStartProgram,就是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30.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1.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32.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33.完整儿童: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问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34.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35.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36.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37.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
英国的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
调和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斯特恩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认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和学习。
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他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苏联的社瓦龙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 1~3 1~3 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 0~4 0~4 0~4 岁,掌握数概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是念的关键年龄是 5 5 5 岁左右,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岁左右,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
发展的内因。
` `4、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到了幼儿中期,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而到了幼儿晚期,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已萌芽。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为幼儿(通常指3-6岁儿童)提供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它是在儿童从家庭开始脱离主要依赖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之前的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涵盖了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心理学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通过针对幼儿特点的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幼儿教育注重儿童的游戏与自主学习,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情境,培养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幼儿教育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专业名词需要解释。
比如,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机构,通常由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
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进行自由探索和学习,从而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它研究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特点,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中,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解释。
首先是儿童发展理论,它描述了儿童在身体、智力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过程。
著名的儿童发展理论家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伯纳德·齐格菲尔德等。
其次是儿童行为问题,它指儿童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困难或异常行为。
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结:学前教育是为3-6岁儿童提供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其中幼儿教育是核心内容,通过游戏和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各个方面能力。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这些专业名词的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内涵。
(字数:40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学前儿童心理学3.观察法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客观性原则是研究儿童心理最重要的原则。
5.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7、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8、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
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9.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三、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开始的。
A.17世纪后半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后半期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4、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C.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能采用除笔记外的其他任何辅助手段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6、实验室试验法的缺点在于()。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02
CHAPTER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
感知觉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注意
幼儿对特定刺激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记忆
记忆
幼儿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对于幼儿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言语发展
言语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以及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语发展是幼儿认知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单词句、电报句逐渐发展到完整 句,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01
02
03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 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稳定化。
亲子关系与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包括血缘关 系和非血缘关系。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绪论
幼儿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定义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 幼儿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为0-6岁儿童提供教育和照顾的教育阶段。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具有深远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到一系列特定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指的是旨在提供给0-6岁儿童的教育,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并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的阶段。
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智力、语言、社交、情感、身体、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2. 幼儿园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机构,为3-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和照顾的服务。
幼儿园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托儿所托儿所是为0-3岁儿童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
托儿所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安全的照顾环境,关心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提供适当的游戏和早期启蒙教育。
4.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活动和教学设计。
5.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儿童心理问题的学科。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6.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对0-3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
早期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适宜的刺激和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7.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体验和创造,同时培养社交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8. 幼教课程幼教课程是指针对幼儿开展的学习活动和教育内容。
幼教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
9. 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中的作用】:
幼儿教育活动情景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概括教育目标和内容设置的教育活动情景。
作用:一、建构教育活动情境:就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情境的创设问题。
只有在一种开
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中,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发展健康的体能,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二、监控教育活动情境:1.以物质情境及媒介。
2.以幼儿群体为媒介,利用幼儿之
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目标。
3.以教师自身为媒介,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幼儿。
4.实行教师角色转换。
三、调节教育活动情境:1.调整物质情境。
2.调节教育活动情境气氛。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现象的科学。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
目加以考察,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 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三.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
育意义的课题,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学习有何特点,】
1. 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势和方法。
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的参与。
4.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 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
2. 动作日益丰富和精通起来,言语也逐渐发展起来。
3. 象征性游戏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4. 幼儿游戏中,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
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研究方法。
2. 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
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3. 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
料的收集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 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有关资料的数据资料并加
以分析,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简述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
1. 水平较低,认识肤浅,概括力差。
2. 缺乏道德认识的一致性。
3. 道德评价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4. 道德认识发展是个长期教育的过程。
1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它分为哪两类,】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
景。
分为:1.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
2.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
【结合实际阐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
1.“以儿童教育儿童”,是对独生子女进行狼嚎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儿童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儿童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获得社会交往技能,走出自我中心,满足归属需要,完善自我认识。
2.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本能,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高尚的情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碎了”,溺爱之风,几乎家家可见。
3.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不要一个严,一个松,这个爱、那个护,意见分歧,各搞一套,这样不仅会使教育影响相互抵销,还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是非不分。
内心产生矛盾与冲突,所以家长之间一致的教育要求,一直的教育态度、方法,将
使孩子感到家长的态度是坚决的、有力的,非服从不可的,这对确保独生子女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式与健康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练习】:有目的的多次进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
【角色扮演】:是承担一定角色的幼儿,表现出该角色在履行职责遵守规范时表现出来的一
系列行为,即角色行为。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
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 主观评定法:托兰斯1977年幼儿创造倾向的行为指征简表。
2. 作品分析法: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
水平的方法。
3. 测验法:通过心理测验的形式对幼儿创造性进行测量,分为:投射性测验金额
非投射性测验。
【自由游戏】: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主,伙
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移情】: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只是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
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里品质。
【师幼互动】: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发生在托儿所的技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
互动。
【什么是发展性教学】:1.是根据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使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身心
发展的教育主张。
2.三种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主要观点:?.完全对立、互不依赖的过
程。
?.完全等同。
?.采用以上两种观点相结合的办法。
3.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 将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类,又一类以前一类为基础。
2. 主张只有先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
2
会自发性的继续成长,从而臻于自我实现的完美境界。
【幼儿社会性学习有何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
2.长期性和反复性。
3.实践性。
【什么是幼儿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主导的“教”和以幼儿为主体的“学”
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简述教师“职业压力症”的表现】:
1. 幼儿园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燥、
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幼儿。
2. 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 工作中,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
4. 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
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 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结合实际分析独生子女不良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特征:1.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
2.自我中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3.办事缺乏恒心,坚持性不强。
4.撒娇任性、固执。
5.自私、嫉妒性强,有较强的占有欲。
6.胆怯、不善交往。
7.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爱撒娇。
原因: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
2.家长过度溺爱。
3.家庭教育不一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