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研究进展
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治疗
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治疗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矫正方法。
方法:将前唇整块上移延长鼻小柱,双侧外侧唇颊瓣向中线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同时矫正鼻尖低平、鼻孔宽大、重建人中嵴。
结果:临床治疗7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0天~24个月,唇、鼻畸形明显改善。
结论:利用前唇上移和双侧外侧唇颊瓣推进是解决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deformities of lip and nose. MethodsThe whole prolabium was advanced upward to lengthen the columella,then the bilateral lip and check tissues were push toward midline.In the meantime,alar base was reposited and the nostrils was reshaped,nasal tip was elevated by using silica gel prothesis,the continuity of the bilateral orbicular muscle of mouth were reconstructed and the philtrum ridge was repaired in one stage.Results 7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 days to 12 months,all of them showed one-stage healing and obvious improvement in appearance of their lips and noses.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ing the prolabium upward and bilateral lip and cheek tissues toward midli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formities of lip and nose.Key words:bilateral cleft lip;lip;nose;deformity双侧唇裂经过Ⅰ期修复仍存在很多继发畸形[1-4]。
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
2 3 3采用绷带缠头对下颌制动 , .. 而后采用 鼻饲 流质饮食或 代金 氏管喂食, 术后 5 天拆除缝线。术后断蒂前应对 患者 ~7
行 断蒂 前 的 阻断 训 练 ( 良 A b 改 b e瓣 由于 只 保 留 了血 管 , 不 可
进行此 断蒂 训练) ,用橡皮筋或 4号缝线问歇性阻断转移瓣 蒂部动脉血供 , 当组织无水肿, 无静脉瘀滞 , 已建立 良好的侧 支循环 时, 在局麻下断蒂, 完成术式 。对 于断蒂的时间, 国内 外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 , 从最早的 5 t 到术后 2 天I, 目 ~3周, 均 有成功 的案例,但考虑到成活率,大部分医生都采用术后 2
别 ,原 术 式 在 分 解 下 唇 动 脉 时 保 留其 唇 红 侧 的粘 膜 组 织 , 而
在 改 良术式 中, 则需把 下唇动脉做一 个完全 的游 离, 断开周 围的粘 膜组织 , 只保 留血管本身 , 良的 目的是 为了增加下 改
唇 组 织 瓣 的 活动 度 。
学上 的完美 。
解 决。
[ 参考 文献]
[] u so T Max i Aneee to b . h eq ietn r 1H et nJ , x oaR. t d ns f i c Ab e T essucneay
成 Ab b e瓣手 术的另一种改 良方法 , 即在 I 期手术时 , 直接 将 下唇 的唇动脉解剖游离至 同侧 口角 , 然后在 同侧上唇切开 唇粘膜 到肌层 , 将下唇游离 出的下唇动脉深埋于上唇所做 的
周 断蒂 。 此 为传 统 的 A b 瓣 方法 ,但 也 有 部分 学 者 提 出 I 完 be 期
Ab e b b 瓣是在临床治疗中, 用于修复双侧 唇裂术后畸形 的一种极 为有效的手术 方法 , 只要我们对 其善加 使用 , 一般 会 取得 良好 的临床效 果, 其应用 中的一些 问题也有待进 一步
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疗效观察
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疗效观察作者:张亘公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正颌手术联合手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与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病患者60例。
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
单侧唇腭裂患者31例,双侧唇腭裂患者29例。
随机分为普通组与联合组。
普通组患者单独进行正颌手术;联合组进行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对唇腭裂术后导致的牙颌面畸形进行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手术后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与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手术后相关指标变化联合组明显优于普通组(P【关键词】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术;唇腭裂手术;牙颌面畸形;疗效与影响【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01-01唇腭裂是口腔科及整形外科常见疾病,腭裂可单独发作,也可与唇裂同时发作。
一般来说,本病不仅可以单独表现为软组织畸形,还可同时出现骨组织缺损与畸形。
本病患者一般可见面部中部塌陷、蝶形脸以及咬颌错乱。
除外观畸形外,患者在语言、进食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障碍,如发音吐字组织语言功能障碍,无法进食等,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本病主要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主要与胎儿在母体中时营养失衡,内分泌失调或由于感染它病及病毒、服用药物有关。
对于本病患者来说,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包括治疗手术与整复手术[1]。
一般来说,单独进行正颌手术或正畸矫治术不能完全对患者外形与功能达到良好效果且有复发可能,因此目前临床一般采取两种手术联合进行的方式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治疗。
本次实验为研究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术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疗效与价值,特选取6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实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整形外科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60例。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过 多唇 部组 织 , 往 往 因组织缺 损 导致 明显术 后 畸形 .
常表 现 为 上 唇 过 紧 、 过短、 唇 红 凹 陷 明显 甚 至部 分
缺如( 图3 ) 。
( 二) 双侧 唇 裂术 后 继发 畸 形 的分 类
双侧唇裂在所有唇裂类型的整复 中难度最大.
不易得到满意效果 , 术 后 畸形 的发 生率 、 畸 形 的程
对 美观 影响 不 大 . 可待 患者 成年 后 进行 二 期整 复 治 疗; 如组 织移 位 明显 , 严 重 影 响 患者 容 貌 美观 , 可在
对 组织切 除较少 . 二 期手 术整 复 时组 织较充 裕 . 整复
同样 依 据 导致 术 后 继发 畸形 的 原 因和 矫 治 难 易程 度 ( 由简 到难 ) 分 为 三 类。
1 .以组 织 移 位 为 主 的继 发 畸 形 : 本 类 畸 形 共
相 对 较 容 易且 整 复 效 果 常较 理 想 这 类 畸 形 常 表 现为患侧鼻翼塌陷、 鼻孔宽大、 扁平 、 鼻 小柱 歪斜 , 唇红缘不齐 、 双 侧 红唇 不 对 称 ( 图1 ) 、 红 唇 肥 厚 或
同行探 讨 。
一
术 后瘢 痕 颜 色 与周 围组 织 基本 一致 . 瘢 痕 宽 大 但较
平整. 主 要 因为瘢 痕 随 上唇 肌 肉长 期 牵拉 运 动 而 变
宽, 可 导致 一期手 术 时对位 良好 的组 织亦发 生 移位 如 患者 一 期手 术 后创 口感 染 则 瘢痕 多宽 大 高起 . 瘢
期手 术效 果 良好 。部 分 患者 术 后反 应 较 大 . 即使 无 明显感 染 亦在 术 后远 期 表 现 为手 术 创 口瘢 痕 宽 大 .
先天性双侧不完全唇裂治疗体会
为2 mm- mm。通过点 6 3 与点 6 在侧唇红唇和黏膜
的游离缘上 标定 点 8与点 8 。 在点 2至点 3和点 2 至 点 3 连线 的上 l/ 3处标 定 点 7和 点 7 。 222手术反法 如 图 1 .. 分别连接 1 2 - 、4 - 、2 3 _
【 中图分 类号 】 R8. 1 722
【 文献标 识码 】 A
目前 ,双 侧不完全唇裂修 复的术式很 多 ,但缺
乏 使 用一 种 方 法 可修 复 成功 所 有 病 例 的 报告 。 我 院 自20 0 4年 7月至 2 0 09年 1 , 月 采用石冰 的双 侧不完全 唇裂 修 复 术式 【-修 复双 侧不 完 全唇 裂 患 儿 21例 , t,
体见图 1,定点及连接划线基本 同石冰双侧不完全
唇裂 术式【 。 在 前唇 下缘 中点 定点 1 ,两 侧唇峰 定点 2和 2 ,
经随访获得 了较好 的外形 效果 ,现 报告如下 。
使1 2 至 的距离加 l 2 的距离等于 4 至 mm,于鼻 小 柱外侧 定点 3和 3 ,使 2 =2 ,点 3至点 3 —3 —3 的宽度略小于点 2至点 2 的距离。在侧唇的红唇 最厚处定点 5 与点 5 ,再在此点前上方 2r 3m m- m a 处确 定 人 中切迹 点 ,即点 6与 点 6 。使 点 5与点 5
23 手术效果 2 例患儿术后均恢复 , . l 呖 切口 刑 I 期愈合 , 疤痕不明显。经 6个月至 1 年半的随访, 前 唇部丰满 、对称、平坦 ,唇峰、人 中切迹清晰,唇珠
管理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 内全身麻醉 。 22 手术步骤 22 1 . . . 定点设计 定点设计具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研究进展
采用 波长 ( 6 6 0 n m士 5 n m) 红光和( 4 1 5 7 n m士5 n m) 蓝 光 治疗 仪
给身 心带来 严 重 伤 害 。护 士 在 护理 过 程 中, 应 结 合 该 病 的 特 交替 治疗 , 激 活痤疮 丙 酸杆 菌代 谢 的 卟 啉 , 通过 光 毒性 反 应 , 诱 导 细 美 观 , 胞死 亡 以及刺 激 巨噬细 胞释 放 细 胞 因子 , 促 进 皮 损 自 愈 来 达 到 治 疗 征 , 给 患者讲 解适 合 的治疗 方法 及 疗效 , 树 立 其 治疗 疾病 的信 心 , 掌
2 . 1 红 蓝 光 治 疗
治疗 和康 复期 间指 导患 者 忌食 辛辣 刺 激食 物 , 控 制 脂肪 和糖 类
食品, 多 吃新 鲜蔬 菜 、 水果 和 富含 维 生素 的食 物 。注 意生 活有 规律 , 保 持情 绪稳 定和 睡眠充 足 , 纠正便 秘 , 减 少 电脑 辐射刺 激 。 6 结语 寻 常痤疮 患 者 , 由于面部 丘疹 、 脓疮 、 结节 等皮损 反复 出现 , 影 响
O1 0. 2 1 9 — 2 22 . 5 —6次 , 超到促 进 角栓 排 出 , 保持 毛孔 通 畅 , 促 进 皮 肤新 陈代 谢 的 作 2 用0 ] 。对 于炎性 皮损 和非 炎性 皮损 具有 不 同程度 的疗 效 。 [ 2 ] 项蓄 红. 第五期 医疗 美容技 术 研修 班 讲 义[ Z ] . 北京 : 中国人 民
3 心 理 护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放 军 空军总 医院激 光整 形 美容 中心 , 2 0 1 1 .
患 者大 多 较年 轻 , 且皮 损 多 发生 于 面部 及胸 背 部 , 影 响美 观 , 加 [ 3 ] 高娟 , 吴 国华. 化 妆 品 痤疮 患者 的临床 分析 及护 理 干预 [ J ] .中 之 治疗 时间长 或 延误 治疗 导致色 素沉 着及 瘢痕 等后遗 症 , 因此 , 患 者 国 美 容 医 学 , 2 0 1 3 , 2 2 ( 3 ) : 3 9 9 —4 0 0 . 发 病期 间常 表现 出焦 虑 、 恐惧、 不 安 的心理 。护理 人员 首先 要排 除 患
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解剖学重建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http://www.源自山东医药 2 0 0 8年 第 4 8卷 第 8期
改 良皮 肤切 口及 口轮 匝肌 解 剖 学 重建 在 先 天性 双侧 唇裂 修 复术 中 的应 用
张 彬 , 克义 , 李 牛怀 恩 , 克 利 。 东润 , 辛 李 张巍峰
( 城 市人 民 医院 , 东聊 城 2 2 0 ) 聊 山 500
A s at Obet e T bev ei r e cs nd s nadaa mc cnt c o b uaio snrpi bt c : jc v oosret o di io ei n t iar os ut f ri r t a- r i h mp v n i g n o le r o c si i e l
大镜对 口轮匝肌进行 解剖学 重建 。结果 静态 、 动态外形满意 。结论 4 例 术后 切 口均 I 5 期愈合 , 口轮 匝肌运动时上唇各 部分协 调一致 , 唇鼻 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 中, 采用 改 良皮 肤切及 口轮匝肌解剖学 重建 术可使患者 获得
满意 的鼻唇外形及 功能效果 。 [ 关键词 ] 双 侧唇裂 ; 圆术 ; 会 口轮 匝肌 ; 肌膜 ; 解剖学 ; 修复 [ 中图分类号 ] R 8 . 7 2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6 X(0 8 0 - 2 -3 022 6 20 )80 70 0
86例唇裂功能性修复术临床观察报道
点, 切开皮肤后解 口轮匝肌 , 患侧至鼻唇沟 , 健侧至人 中嵴。剪断
口轮匝肌在患侧鼻翼基底和鼻小柱基底 的异 常附着 ,肌肉瓣 形 成后转移至水平方 向对位缝合 ,鼻翼基底 和鼻小柱基底 的肌 肉
残断与重建后 的口轮匝肌上缘缝合 2~ 3针。
维在超微结构 上有 明显 的区别 。笔者从 临床二期修 复病 例中亦 发现无论是单 侧还 是双 侧唇裂传统手术术后均无正 常形 态的 口 轮匝肌形成 , 部分单侧不完全唇裂皮肤虽未裂开 , 口轮匝肌环 但
亦未形成。我们知道一定 的解剖结构 总是对应着一定 的生理功
能, 只有重建 口轮 匝肌的正常结构才能恢复其功能 。
半 年进行 , 同时观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_
第1 次评价 : 3 优 8例 , 4 . 良 4 例 , 4 . 优 良合 占 42 %, 1 占 77 %,
计7 9例 , 9 ,%, 7例 , 81 占 1 9 差 占 .%。术后半年随访 患者 3 例 , 2 第 2次评价 , 1 优 8例 , 5 .%, 1 例 , 3 .%, 良合计 2 占 62 良 1 占 44 优 9 例 , 9 .%, 3例 , .%。 占 0 6 差 占94
得 良好的唇部形态及功能特征 , 有助于防止术后裂开 , 在双侧唇裂及其术后畸形的修 复更有优势。
[ 关键词]唇裂 ; 唇裂术后畸形 ; 功能性修复
【 中图 分 类 号] R 8 . 72 [ 2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7 — 7 12 0 )4 4 — 2 文 6 3 9 0 (0 7 1— 4 0
得丰满的唇珠 , 前唇厚度更 自然 。缺点是手术时间延长 , 创伤较 大, 皮下瘢痕可能影响 口轮匝肌的精细活动。双侧唇裂术后有不
唇腭裂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研究的进展
而 自 17 8 9年 近 代 实 验 心 理 学 的 开 创 者 冯 特 在 莱 比 形成 了一种 典 型 的 行 为 方 式 , 未 出现 心 理 问 题 。 但 锡 大 学 创 立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心 理 实 验 室 , 心 理 学 从 有相 当多 的患 儿 (0 ~4 % ) 内倾 和/ 外倾 问题 , 使 3% 0 在 或
o F CLE FT P N D LI A PALA T E PA TI EN TS
刘 民 喜 , 马 莲
中 图 分 类 号 :R 8 7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9 9 2 0 )30 3 —2 0 54 7 ( 0 2 0 —2 3 0
心理学应用领域 的医学 心理学 则是 在 2 0世 纪 5 0年 分 显 示 有 较 强 的社 会 行 为 抑 制 性 。并 发 现 不 论 何 种
代后 逐 渐 形 成 的 一 门新 兴 学 科 , 包 括 病 理 心 理 学 、 性 别 , 它 内隐 得 分 临 床 界 限 的 患 儿 中 , 6 的外 显 得 分 5% 】l 临 床 心 理学 、 理 心 理 学 、 士 心理 学 、 理 健 康 咨 询 也达 标 了 。 这 种 矛 盾 表 现 被 学 者 们 3解 释 为 一 种 药 护 心 学 、 理治疗学等分支学科l 。 心 4 J 11 9 7年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开 设 了 心 理 课 , 建 立 并 “ 挫 一 过 激 ” 精 神 状 态 。而 Ri m n也 支 持 了 这 受 型 c a h
究 也 得 到 了 相 应 发 展 6。 J
助感 , 些 孩 子 仍 试 图 以攻 击 性 反 应 达 到其 目的 ; 这
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整复的探讨
1 . 3 鼻 部 畸 形 的 治 疗
1 . 3 . 1 单 侧唇 裂 常伴有 上 颌骨 发育 不足 以梨 状孔 区 最为 明显 , 骨量 不足 则被 认 为是继 发 鼻翼 基部 凹陷 的主要 原 因. 此类 患 者有 的可 通 过 鼻
底软 组织 抬 高而 获得满 意 的术 后效 果 , 而有 些患 者却需 要 联合 鼻 底位 置 的 自体 骨或 假体 充 填 、 牙槽 突
需要 进 行鼻 孔基 底重 建 , 一 般 从鼻 孔基 底原 切 口进 入 , 分 离 两 侧 口轮 匝肌 , 切断 I Z l 轮 匝肌 在 鼻前 棘 和 犁状孔 边 缘 的异常 附着 , 同时将 患侧 鼻翼 软骨 外侧 与犁 状孔 边缘 的 附着或 联 系切 断. 将 外侧 口轮 匝肌 向中线 鼻前 棘方 向悬 吊 , 重叠缝 合 口轮 匝肌 , 使 患侧 鼻翼 基底 和其 下方 白唇 整体 向中线推 进 , 内收鼻 翼 , 如 此可 以调 整鼻 孔大 小 , 改善 鼻 面角. 为防 止纵形 瘢 痕 的挛 缩 破坏 鼻 孔基 底 的连续 性 , 通 过 局 部 改形 将 纵 向瘢 痕改 变成 横 向或斜 向 , 这样 可 同 时延 长患 侧 白唇 和 鼻 小柱 的 长度 . 横 向多 余 的皮 肤 可 以 去 除表
次 手术 的技 术不 完善 , 往 往不 能保 证完 全 的解剖 复 位 .有 证 据表 明唇 裂 患者 , 不仅 局部 肌纤 维数 量 T 正常 , 并 且从 病 理学 角度 发现 肌纤 维 内线粒 体数 量 也 少 于正 常 L 1 , 即使 在 手 术 关 闭裂 隙 后 , 患 侧 组 扪 生 长 发育也 落 后于健 侧 .唇 裂伴 有 的骨 、 软骨 发育 畸 形 随着 年 龄增 长 而 不 断 显 现. 所 以, 唇裂 一 期 修 蔓 手 术 后继 发鼻 唇 畸形仍 然不 可避 免 , 往往 需要 进行 二期 修 复手 术. 目前 , 二期 修 复术 尚无标 准 方法 , 于 史 就唇 裂术 后继 发鼻 唇 畸形 二期修 复 的时 机 、 方法作 一 综述 .
19例唇腭裂患者继发牙颌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经验
宋 应 亮 2 铸 造 玻 璃 陶 瓷 在 口 腔 修 复 中 应 用 现 状 /312 国 外 医 学% 口腔医学分册 !0445 !*+ &0 ’(*52 孙凤 ! 魏克立 ! 钱端申 ! 等 2 !"# $%&’()) * 全瓷冠 桥 初 步 临 床 研 究 /312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666 !0- &5 ’(+447
牙长轴 ! 尤其是裂隙两侧倾斜的牙 ! 使牙正确地排列 至牙槽嵴顶 !有良好的牙弓弧度 $ 对于代偿性舌倾的 下 前 牙 ! 应 予 术 前 矫 正 ! 去 除 代 偿 ! 并 平 整 ?A// 曲 线 !保持正颌术后颌关系的稳定 ! 也是预防术后复发 的重要措施 $ 张震康PHQ在正颌外科的特点中指出 ! 术 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正畸治疗 ! 以减少因个别牙的 错位而影响术后骨块移动和牙合平衡的建立 $ 本文中患者术前!?&N 约 O"5! 接近正常值 ! 而 术后 !?&N OK5! 小于正常值 ! 这是因为唇腭裂患者 由于腭部严重的软组织瘢痕 PKQ!CR:: 以上较大距离 上颌骨前移会引起前移骨块的缺血坏死 ! 腭咽闭合 不全 ! 畸形复发率亦随上颌前移距离增大而增加 PDQ$ 因此对于唇腭裂术后上颌严重发育不良 ! 伴下颌真 性或假性前突的患者 ! 通常采取双颌手术 ! 即上颌
IHale Waihona Puke 30 J 型截骨前移术或加双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
退术 $ 术中上颌骨采用坚固内固定 $ "K%术后牙合板固位 D!L 周!术后 C 月&G 月&C) 复查$
!"$
术后评价 根据 C" 例患者治疗前及术后 C) 头颅侧位定位
B/ I530 J 型截骨前移术加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
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扩弓前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扩弓前后的临床疗效分析黄晓红;许亮;林珊【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弓前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相关数据,观察扩弓治疗对患者牙颌系统的影响。
方法选择11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弓,扩弓前后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由软件生成侧位片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制取石膏模型并测量其变化。
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显示扩弓后上切牙轴倾度减小,上下第一磨牙垂直向压低,牙弓宽度和牙槽骨宽度增加,与扩弓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角扩弓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扩弓前后牙颌系统改变主要在横向上,矢状向和垂直向上改变较小。
生长发育期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辅助扩弓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skeletal and dental changes after 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by cephalometric and mod-el analysis . 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1 adolescents with 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 They all underwent 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 Expansion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cephalograms derived from CBCT images and model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expansion . Paired t-test was perform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 Resu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pretreatment to completion of expansion :inclination of upper incisor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upper first molar and lower first molar were significantly intruded ;both the width of dental arch and alveola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 .05);the maxillary plane andmandibular plane had no significant rotation (P>0 .05) . ConcIus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ansverse dimension ,not in the sagittal and vertical . 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in adolesc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can produc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384-386,394)【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辅助上颌扩弓;头影测量;模型分析【作者】黄晓红;许亮;林珊【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福州 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41;R782.21;R782.22;R783.5在传统的唇腭裂快速扩弓治疗中,存在着骨性扩展较少、颊侧骨皮质开窗、牙根吸收、腭部组织坏死、过大的扩弓力导致颌面部疼痛等不足[1-2]。
双侧唇裂前唇双三角瓣和自体软骨移植二期矫正鼻畸形(附30例报告)
1 1 一 般 资 料
~
本组 共 3 O例 , 2 男 1例 , 9例 。 年 龄 5 女
内放置橡 皮 引 流条 加压 包扎 。
1 6岁 , 中 5 8岁 l 其 ~ 2例 。 全部 病 例 均 在 鼻 唇 无 急 慢
12 4 鼻翼 软 骨复 位及 鼻 小柱 内植 入 软骨 ..
将 两侧 鼻 翼
性 炎 症情 况 下 , 用局 麻 或全 麻 加 局麻 下施 术 。 采
12 手 术方 法 .
软骨 相互 缝 合 固定 , 耳 甲软骨 修 整后 鼻小 柱基 部 窄 略 成 取 长方 形 , 尖部 成锥 形 。注 意 不 要 过宽 , 防术 后 鼻 小 柱 鼻 以
1 2 1 切 口设计 ..
付 新 国 , 霜 印 , 云壮 刘 任
( 放 军 第 1 9医 院 口腔 科 , 南 驻 马 店 解 5 河
43 0 ) 6 0 8
摘要 : 目的
利 用前 唇 双三 角瓣 和 自体 软骨 移植 、 二期 矫正 双 侧 唇裂 术 后 畸形 。方 法 在 前唇 形 成 两 个 三 角 瓣 , 双 侧 将
正 , 传 统方 法 整 复 , 后 鼻小 柱 常 显 得 过 宽 , 易 回缩 , 用 术 且 我 们 近年来 采 用唇 裂 修 复 时 , 在前 唇设 计 “ 双三 角瓣 ” 存 贮 于 鼻底 … , 过 突 前颌 骨 后 退 , 使 上颌 牙 弓达 到稳 定情 况 下 ,
瓣 , 全显 露两 侧鼻 翼 软 骨 , 完 在软 骨膜 下分 离 鼻翼 软 骨 , 直
1 2 2 松 解两 侧 鼻翼 软 骨 ..
内插人适 量 大小 硅 胶管 , 后 取 出 , 洗创 面后 再放 入 , 3d 清
唇腭裂术后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
李 颂
刘 光 萍
因 此 , 类 正 畸治 疗更 应 以个 别 正 常殆为 治疗 标 准 。 这
同 时 , 据 患者 情 况 尽 量 保 持 上 颌 牙 弓 的长 度 与 宽 根 度 。对 于牙 齿 缺失 者 , 考 虑 向两侧 集 中间 隙 , 后 应 然 结合 修 复治 疗 , 以重 点 恢 复 前 牙 的美 观 与 后 牙 的 功
经 矫 治 1 半 , 下 颌牙 齿排 列 基本 整 齐 , 立 年 上 建
在牙 槽 裂 隙 附 近 的 牙 齿 常 有 严 重 的 转 位 与 复 合 错
位 , 近 裂 隙的牙 槽 骨 量 小 , 质 疏 松 , 靠 骨 牙槽 突不 连 续 且 牙齿 邻 接关 系 差 , 些 都 可造 成 被 矫 治 牙 的动 这 度增 加及 错骀 复 发 。所 以 , 要考 虑 到过 度 纠 正 的 问 题 , 复发 的可能 性 降 至最低 。此外 , 牙 弓长度 的 使 对 控制 尤 为重 要 。在矫 治 器上 要设 计 有保 持 或增 加牙 弓长 度 的装 置 , 有 防 止 后 牙 前 倾 和 前 移 的作 用 。 具 弓丝 要根 据 可用 间 隙 的大 小 , 理 变 弯 成 形 。 由于 合 这 类 牙颌 畸 形 主 要 发 生 在 上 颌 , NA 角 和 S S NB角
双反L 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前唇过短畸形
双反L 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前唇过短畸形摘要】目的先天性唇裂的修复,由于受唇裂本身所形成的组织发育异常、Ⅰ期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组织结构不均衡发育、瘢痕挛缩等因素影响,唇裂修复术后遗留畸形约占84%,而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程度更严重。
大部分都需要行多次整复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方法术者详细介绍了双反L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过短畸形的手术方法,并论述了该术式的优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结论认为此法为修复前唇过短畸形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双反L瓣前唇过短畸形【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pair of the congenital cleft lips , because of being subjected to the organization growth abnormality that the cleft lips become, the Ⅰperiod surgical operation method, technique and organize the structure unbalance growth after operation, the scar formationcrispation etc. the factor influence, the cleft lips repair leaves behind abnormal after operation to have 84% about, but congenital double the sides cleft lipses after operation the abnormal degree is more serious. Greatly part of all need to go many times whole reply and then can acquiresatisfied result. Methods The surgical operation introduced a double the anti- L petal method repair double the side cleft lips in detail to lead after operation short abnormal of surgical operation method, anddiscussed the advantage of[with]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method andoperate a regulation. Conclusion Think this method for repair the ideal method that the ex- lips leads short abnormal.【key words】 Double anti- L petal The lips led ago short Abnormal先天性双侧唇裂的手术修复远较单侧唇裂修补复杂、困难。
改良Black术式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畸形
改良Black术式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畸形发表时间:2016-02-26T14:04:01.16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郑东风1马骥2谭谦2通讯作者吴杰1周宏礽1许澎1[导读]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整形外科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整形外科实际上集中体现在前颌骨前突畸形的影响上,前突畸形较轻的病例手术相对容易。
郑东风1马骥2谭谦2通讯作者吴杰1周宏礽1许澎1王淑琴1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整形外科江苏南京210008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编号YKK05092) 作者简介:郑东风,男,47岁,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烧伤治疗及基础研究、整形修复、美容外科.【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ack术式对于双侧唇裂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选择30例病例,采用改良Black术式.手术切口的设计以Black术式为基础,在前唇设计2个“C”瓣,在两侧唇的唇峰及人中凹正中点设计矩形瓣.术前、术后一年检查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对比前颅底平面与上齿槽座点之交角(SNA 角),以判定上颌前突畸形及外观纠正情况.软组织测量鼻唇角术前及术后一年角度.结果:术前、术后一年检查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对比SNA 角,可见SNA 角缩小明显,软组织测量鼻唇角明显变大,双侧唇裂患者外观纠正满意.结论:改良Black术式对于双侧唇裂前颌骨前突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作用. 【关键词】双侧唇裂; 前颌骨; 前突畸形【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5-02前颌骨前突畸形对于双侧唇裂的治疗是一难点[1,2],笔者采用改良Black 术式[3]纠正双侧唇裂前颌骨前突畸形,并进行分析、随访,前颌骨前突畸形纠正满意,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使得外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17岁,男13例,女13例.双侧完全性唇裂18例,双侧混合型唇裂12例,均伴有双侧腭裂.双侧鼻翼均有不同程度畸形,鼻孔较同龄患儿明显增宽.鼻小柱明显短小者22例,发音尚可者8例.鼻尖均有不同程度塌陷.上唇长度均不同程度较同龄患儿短小,裂开后红唇发育尚可6例,发育欠佳24例,前颌骨前突处软组织发育均十分薄弱,唇龈沟均很浅.判定上颌前突程度摄头颅正侧位片测量SNA 角,术前角度最小82.5°,最大100°,平均92°,本组病例术后一年均复查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对比SNA 角,以判定上颌前突畸形纠正情况.鼻唇角术前最小50°,最大85°,平均55°,术后一年复查鼻唇角判断上唇后缩程度. 2手术方法手术切口的设计以Black术式为基础,在前唇设计2个“C”瓣,在两侧唇的唇峰及人中凹正中点设计矩形瓣. 手术要点:(1)加深唇颊沟:前唇部位在分离成两个“C”瓣、含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前唇瓣及含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的前唇粘膜瓣后;将前唇粘膜瓣向上行180°翻转,覆盖裸露的前颌骨,形成前颌骨的龈部.从而达到了加深前唇部位唇颊沟的目的.(2)重建口轮匝肌环:将移位的口轮匝肌从鼻翼外角处切断、游离下来. 然后沿鼻孔内对应切口切开将鼻翼完全游离.最后沿唇颊沟打开口腔粘膜及松解口轮匝肌,形成可以松弛达到前唇中线的侧唇粘膜瓣及口轮匝肌瓣,便于直接拉拢缝合两侧侧唇的口腔粘膜及口轮匝肌,而无需通过前唇组织间接缝合两侧侧唇.从而达到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目的.(3)修复鼻底及加长前唇的“白唇”皮肤高度、再造唇珠:将前唇的两个“C” 瓣分离出来后分别外旋修复鼻底,与两侧的游离鼻翼缝合,以达到鼻底的立体饱满度.矩形瓣在前唇瓣的底面相互及与前唇瓣底面缝合,从而使得前唇的“白唇”皮肤高度增加.最后将两侧唇的红唇在中线处直接缝合,以再造唇珠.4讨论双侧唇裂作为一种较复杂的唇裂畸形,手术矫正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①前颌骨前突畸形使得切口张力较大②前颌骨前突处软组织发育十分薄弱, 使得上唇正中处的丰满度难以保证③前颌骨前突处前唇瓣发育普遍偏短,鼻小柱偏短,唇珠显现困难[4].实际上集中体现在前颌骨前突畸形的影响上,前突畸形较轻的病例手术相对容易,但前突畸形较重的病例则手术难度明显加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修复双侧唇裂的手术方式,要么手术分次进行,要么斜行凿断前颌骨前突处使之后退后再进行双侧唇裂的修复[5],要么将双侧离断的口轮匝肌勉强缝至前颌骨发音十分薄弱的软组织边缘,以使张力减小.这些手术方式多存在缺点[6]:手术如果分次完成,解剖复位肯定不准确;斜行凿断前颌骨前突,破坏了上颌骨的生发中心,日后患儿上颌骨的发育必然受到影响.如果将双侧离断的口轮匝肌勉强缝至前颌骨前突处发育十分薄弱的软组织边缘[7],现代研究证明唇口轮匝肌纤维从口角向内上走行,并止于鼻窦基底,犁状孔外缘骨膜及附近的皮肤内,分为深浅两层,深层肌下缘外翻上翘与红唇结合,在矢状面呈L形,浅层纤维交织成网状,红唇区无粘膜下层,与口轮匝肌深层边缘外翻部结合紧密,而前唇在完全性双侧唇裂病人则无肌纤维存在口轮匝肌未达到解剖复位[8],口唇必然出现上唇正中空虚、薄弱、外观不佳, 而且口唇前颌骨前突处后退程度十分有限. 本组30例病例经过术后随访均证实了这一点,这样好的后退效果均是通过再造的完整的口轮匝肌环所致.有研究证实,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使术后患者前唇在最大前突时有较高的肌电幅,说明其良好的收缩性能及较好的弹性.而且吞咽时不需大力收缩唇部肌关闭上下唇,因此理论上讲对面部的发育影响相对较轻[9,10]参考文献[1] 张颖,郑.双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评价及术后畸形原因分析[J].Journal[ ofOralScienceResearch,2014,30(5).2] Song,T.,YinNFau- Li,H.,LiHFau- Zhao,Z.,etc.BilobedmuGcosalflapforcorrectionofsecondarylipdeformitiesfollowingcleftlipsurgery[J].Journalof plastic,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20110412DCOM-20110616,(1878-0539(Electronic)).3] BlackPwFau - Scheflan,M.,Scheflan,M.Bilateralcleftliprepair:"puttingitalltogether"[J].Annalsofplasticsurgery,19840328DCOM-[ 19840328,(0148-7043(Print)).4] Mulliken,J.B.,WuJkFau- Padwa,B.L.,Padwa,B.L.RepairofbiGlateralcleftlip:review,revisions,andreflections[J].20030922DCOM[ -20031119,(1049-2275(Print)).5] Cutting,C.B.,Kamdar,M.R.Primarybilateralcleftnasalrepair[J].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20080903DCOM-20080919,(1529[ -4242(Electronic)). [6] 王炜.整形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J].1999,662-669.7] Gende,G.Atechniqueofaone-stagerepairofsofttissuesinseverebiGlateralcleftlipwithoutpresurgicalorthodonticsorlipadhesion[J].PapuaandNewGuineamedicaljournal,20141023DCOM-20141117,(0031-[ 1480(Print)).8] 李克义,张.杰.张.先天性双侧唇裂口轮匝肌解剖学修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4):272-275. [9] Bardach,J.Theinfluenceofcleftliprepaironfacialgrowth[J].TheCleftpalatejournal,19900323DCOM-19900323,1990,27 (1):76[ -78.10] 郑培惠,魏.郑.宋.张.双侧完全性唇裂唇肌功能整复术后的肌电活动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临床分类特点、影响因素及术后唇鼻畸形的ⅱ期修复现状。
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如何预防及治疗双侧唇裂术后畸形展开的深入研究及取得的相应的进展。
结果: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根据畸形部位可分为鼻畸形,唇畸形及颌畸形,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原发畸形的严重程度、ⅰ期手术方式本身尚存的缺点、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及人为因素。
目前认为唇裂两侧的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红唇部重建完整的肌环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本文拟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特点分类,影响因素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结论: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种类较繁杂,为了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在治疗中应把握好每例患者的畸形特点,术前认真设计,综合考虑,手术中精准有效的对畸形部位进行可靠的解剖重建,通过不断提高整复技术与更新理论知识,加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开展基础研究,更有效的推动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疗效提升。
【关键词】双侧唇裂;畸形;进展【中图分类号】r7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57-04唇裂(cleft lip)可分为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常与腭裂伴发,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唇腭裂患病率大约为1:1000,双侧唇裂约占唇裂发生率的14%[1]。
唇裂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及妇女孕期营养、药物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外科手术是修复唇裂的最有效手段,经唇裂修复术后,往往会有遗留或继发于手术操作和生长发育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畸形,即唇裂术后畸形(secondary cleft lip deformities)。
唇裂术后畸形较原发性唇裂的畸形特点更加复杂,由此而设计的修复方法也较唇裂修复更加灵活多变[2]。
双侧唇裂患者由于唇部裂隙较宽,前唇组织发育不良,前颌骨突出以及牙槽嵴裂等,致使i期手术难度较单侧唇裂大,且术后往往会出现继发畸形。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点。
本文拟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特点分类,影响因素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分类特点根据畸形部位可分为:鼻畸形,唇畸形及颌畸形[3]。
1.1 鼻畸形:鼻畸形按照特点可分为:鼻小柱过短;鼻尖低平;鼻翼塌陷;鼻翼基部错位;鼻底凹陷[4]。
内地学者郭家妍[5]在виссарионовва分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鼻畸形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程度:轻度,仅有鼻尖扁平;中度,鼻尖扁平、鼻翼畸形、鼻小柱无短小偏斜或轻度短小偏斜、鼻中隔正常或偏曲;重度,鼻尖扁平、鼻翼畸形、鼻翼基底移位或塌陷、鼻小柱短小偏斜、鼻中隔与前鼻棘不相连、偏斜,鼻背弯曲或塌陷畸形,骨组织移位或发育异常。
1.2 唇畸形:唇畸形具体可表现为以下类型。
①术后瘢痕,两侧白唇瘢痕[6]。
②红唇口哨畸形,口哨畸形使上唇无唇珠及唇峰和人中嵴及人中凹,往往伴有上前牙牙冠及牙龈外露。
翦新春等因此提出根据牙冠及牙龈外露的情况将口哨畸形分iv级:i级:双侧中切牙牙冠显露1/2;ii级:双侧中切牙牙冠全显露,或双侧中切牙牙冠全显露伴双侧侧切牙显露近中纵行牙冠1/2-2/3;iii级:双侧中切牙牙冠全显露和附丽牙龈显露1/2,或双侧侧切牙牙冠显露2/3以上;iv 级:双侧中切牙牙冠及相对应牙龈全显露伴双侧侧切牙近中牙冠纵显露2/3以上[7]。
目前该分类法已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在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此外,国外学者emeka nkenke等再自己的研究中依据红唇缺损的比率将口哨畸形分为轻中重三度,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患者照片,测量出双侧口角距离为a,红唇最大缺损宽度为b,上唇唇红高度为c,红唇最大缺损高度为d,水平缺损比率为x=b/a×100,垂直缺损比率为y=d/c×100,最终缺损计分为s=x×y,若s1400则为重度[8]。
③唇弓形态不明显:前唇唇红组织的丰满度不足且与侧唇唇红组织在色泽上存有差异;唇弓不连续;唇峰不对称人中切迹消失致唇弓形态不良[6]。
④前唇过短;前唇高与侧唇高的不协调,前唇高往往变短[6]。
⑤前唇过宽。
⑥上唇过紧。
1.3 颌骨畸形:颌骨畸形可有以下表现形式:1.3.1 牙合畸形:双侧唇裂术后除继发鼻唇畸形外,也常存在上颌后缩、上颌牙弓狭窄、咬合关系紊乱、前牙或整个牙列反颌等牙合畸形,这使鼻唇畸形更加明显[9-10]。
1.3.2 齿槽突裂:双侧唇裂伴双侧齿槽突裂患儿前颌骨与两侧颌骨骨段的落差(前后向距)普遍较大,常伴有前颌骨扭转,术后会因缝合的张力原因而易出现两侧白唇瘢痕组织明显等症状[6]。
2 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原因及解剖特点2.1 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原因:组织的记忆性和疤痕形成,鼻底裂隙边缘及上颌骨上异常附着的口轮匝肌[11]。
鼻畸形解剖特点:患侧口轮匝肌鼻束和唇束纤维附着于患侧鼻翼外侧,患侧上颌骨相对后移使鼻肌翼部和横部肌束张力增大,患侧鼻翼向下外侧移位,从而出现了患侧鼻翼塌陷,外展畸形;鼻小柱受到来自健侧的口轮匝肌浅层上下肌束纤维的牵拉,使鼻中隔及患侧鼻翼软骨受力异常,鼻中隔软骨从犁骨沟中脱出,偏向健侧。
同时患侧鼻孔基底部的纤维组织中断,鼻小柱部缺如,鼻肌翼部发育不良,破坏了鼻翼软骨环的正常结构,表现为鼻大翼软骨内侧脚短小,内侧脚于中间脚的夹角变小,中间脚与外侧脚的夹角增大,从而引起外侧脚下移,鼻尖低垂,鼻翼扁平[12]。
sykes 等[13]指出,唇裂鼻畸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鼻翼基底缺少骨性支撑,致使下外侧软骨移位;同时,牙槽突裂的存在,使犁状孔处骨量严重不足[5]。
2.2 常见的唇部畸形(瘢痕、口哨畸形、唇形态异常)的原因:上唇中间部分位置被固定在前突的前颌骨上;不熟练的手术操作或裂隙本身的病理解剖结构;肌肉的连续性中断和继发性纤维化使上唇凹陷畸形表现为固定的上缩的上唇,且唇颊沟较浅[14];前唇组织本身的缺陷以及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丧失,双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不当附着使侧唇段突起[15-18]。
另外,双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往往伴发双侧齿槽突裂,前颌骨与两侧上颌骨分离前突,位于犁骨前方,鼻小柱与前唇附丽于前颌骨的前上方,鼻小柱短小,前唇组织发育不良,前唇组织中没有口轮匝肌纤维[4]。
3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影响因素3.1 客观原因3.1.1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与原发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上唇组织生长发育不足,面积差异,厚度差异,解剖标志不清,上颌骨错位明显均会对i期手术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刘春翔[19]等通过对110例双侧唇裂患者做临床统计分析发现:双侧完全性唇裂由于组织缺损多、组织移位严重,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其术后畸形发生率均较高,此为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产生的客观原因。
该研究同时指出在各种双侧唇裂中不完全性双侧唇裂、一侧完全性唇裂、另一侧不完全性唇裂及双侧隐裂术后畸形相对轻,其中以双侧隐裂术后畸形最轻。
3.1.2 ⅰ期手术方式本身尚存的缺点:马莲等[20]对115例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照片观察总结了唇裂一期手术使用原长法及加长法造成唇裂术后畸形的特点,并提出了两种方法应用的观点。
①原长法:真性原长法(直线缝合法):上唇长度下降不足,易发生口哨畸形,红唇平整性较差,但是由于原有解剖结构得以保留,ⅱ期整复的可能性大;前唇皮肤原长法(叉形瓣储备法):没有利用前唇两唇峰之间的唇红缘,新形成的唇红缘存在瘢痕,不具自然特点。
②加长法:运用两侧矩形瓣在前唇下方相对缝合增加上唇高度,容易出现红唇过紧、白唇过长、无唇红缘自然形态。
因此该研究认为手术方法的使用对于术后效果的影响应该是首位。
3.1.3 术前术后辅助治疗:①术前正畸:石冰等应用grayson的方法开展术前正畸治疗发现:双侧唇裂正畸治疗前后畸形特点对比变化较单侧唇裂更明显,且疗效稳定。
正畸后喂养效率提高;鼻小柱高度增加、前唇变平,面积增加;前颌骨位置变得居中,凸度减少;正畸治疗对保证患儿初期手术时间、减轻术中缝合张力以及鼻小柱形态重建都有一定意义[6]。
在国内学者邓利琴的研究中[21],一般在出生后2周内让患儿使用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发现上颌-鼻软骨矫治器的确可以引导上颌骨的生长,从而达到减少裂隙宽度、降低手术难度的目的。
在一项针对50例双侧唇裂患者的研究中,随机抽出30例使用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治疗,另外20例患者未行术前正畸治疗,发现使用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的患儿上唇及牙槽突裂隙较未行术前正畸治疗者明显减小而未经正畸治疗组患儿的牙槽裂隙却随患儿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宽。
唇腭裂患儿存在颌面部组织缺损,因此上颌骨的连续性中断,口颌系统的肌肉平衡被打破,患儿进食时将舌体放在上腭裂隙处形成口内负压,以完成吞咽动作,这样很快导致面中部多处组织移位,使裂隙增大[22]。
上颌-鼻软骨矫治器的腭护板封闭了上颌骨的裂隙,使口腔、鼻腔完全分隔开,去除了舌体对上腭部裂隙的压力,减少了组织移位。
以上因素都使上颌骨朝有利的方向生长发育,使其在外科手术前达到尽可能正常的生理位置。
该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正畸是婴儿双侧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对患儿作早期上颌-鼻软骨矫治器的治疗,可以减少组织移位,引导上颌生长,有效减少上唇及上颌骨牙槽突的裂隙宽度,同时刺激鼻软骨生长,改善鼻外观,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21]。
hyeran choo等[23]在传统的双侧唇腭裂患者术前矫治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制作出更加简单有效地术前正畸矫治器。
该矫治器通过同时使用支撑鼻孔的鼻支架,紧贴并限制上唇的弹性唇带及正中带有正畸扩弓螺钉的腭板来获取空间的稳定性,同时不会限制上颌骨正常的生长发育。
该研究中8例双侧唇裂患儿佩戴改良后的矫治器均能在8周内完成正畸治疗,有效的矫正了前颌骨的前突畸形,并在佩戴矫治器后3-4个月便接受了ⅰ期唇裂修复术。
②术后鼻模佩戴:matsuo等[24]认为,婴儿早期鼻软骨可塑性大,对其进行鼻小柱、鼻翼软骨刺激性整形,对软骨塑形有一定帮助。
出生3个月后的唇腭裂患儿,由于其鼻翼软骨已变硬,因此可塑性下降。
只有在新生儿期,鼻模才对鼻软骨有塑型的作用。
而vincentk.l.yeow等认为鼻模不仅仅适用于新生儿期,唇裂术后畸形的发生与鼻翼软骨对错位畸形的记忆及瘢痕挛缩有关。
佩戴合适的鼻模可以保持已修复的鼻部外形,不会使鼻底塌陷,成功的克服了由于下侧鼻软骨潜在的错位畸形记忆所引起的鼻畸形复发,防止了在重建的鼻外型稳定之前疤痕挛缩引起的继发畸形。
使用鼻模虽然不能将一个较差的手术效果转变成好的效果,但它可以维持已有的效果,防止复发,因此建议术后6个月内佩戴鼻模以维持术后效果[11]。
③术后瘢痕的治疗:唇裂修复术后,患儿哭闹进食使唇部创缘张力较大,术后护理欠佳,创口感染、外伤等均较易产生瘢痕,均可导致术后鼻唇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