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双侧唇裂修复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例双侧唇裂修复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18T08:56:32.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郭琦

[导读] 此二点的位设计时应个体化分析,在双侧完全和不完全或混合型唇裂时应注意调整其位置使缝合后两侧鼻底宽度基本一致。郭琦(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52例双侧唇裂修复治疗方法,探讨双侧唇裂修复的美容效果。方法在双侧唇裂原长法修复法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并行唇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粘膜修复唇红及唇珠。结果52例患者(年龄6个月~35岁),术后远期唇部外形满意,动态效果好,皮肤瘢痕不明显,唇红丰满。结论采用以双侧唇裂原长法为基础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方案修复双侧唇裂,可使唇外形美观,红唇丰满,远期动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双侧唇裂口轮匝肌功能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30-01 双侧唇裂患者,由于组织缺损较多,畸形复杂,治疗较单侧唇裂要困难得多,修复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笔者自2006~2012年以来采用改良后的双侧唇裂原长修复法,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6年1月~2012年10月间,在安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全部52名双侧唇裂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35岁。完全性32例,不完全性15例,混合性5例(不包括一侧为隐性裂患者)。

1.2手术方法

1.2.1定点:参考原长修复法,前唇唇红最凹处皮肤定点1,为唇红凹点。自此点向两侧沿皮肤粘膜交界约2-3mm处定点2及2',为前唇唇峰点。在前唇鼻小柱基底定点3及3',鼻小柱基底的两点宽通常比两唇峰点距离窄1~2mm,使人中呈一个类正梯形。侧唇唇峰点4及4'为侧唇唇红最凸处粘膜皮肤交界稍偏皮肤处。鼻翼基底处定点5及5'。此二点的位设计时应个体化分析,在双侧完全和不完全或混合型唇裂时应注意调整其位置使缝合后两侧鼻底宽度基本一致。

1.2.2切开:按上述设计切开前唇皮肤和皮下组织,裂隙边缘粘膜翻转以备封闭口腔粘膜侧裂隙,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自骨膜浅面分离至鼻小柱基底处。再将侧唇全层切开,注意红唇处不切开,且将上方切开的部分红唇保留到下方待修复红唇时用。双侧完全性唇裂需将鼻底用侧唇粘膜瓣或下鼻甲瓣及鼻翼外角的皮肤组织封闭鼻底。缝合张力大者需要在两侧前庭沟做松弛切口。在鼻翼基底的下方,将异常附着于梨状孔边缘的鼻唇束肌肉离断,然后沿鼻翼外缘转向外上并切断止于鼻翼外侧脚及深部骨膜的鼻束肌肉,将附着端向近中方向水平旋转、复位,然后沿着皮下和粘膜下将侧唇内口轮匝肌向两侧脱套分离至肌肉在侧唇中的一半以上,能松弛向前移动且对位在前唇皮肤下,对位缝合后侧唇中外侧皮肤粘膜处没有明显牵拉凹陷。

1.2.3缝合:先缝合口腔粘膜,再将解剖出的两侧肌肉束在中线无张力缝合。口轮匝肌对位缝合之前,将前唇上保留的粘膜向上反折,可使前庭附着点上移并缝合固定于较高位置,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前庭沟,若前唇粘膜不足可由侧唇中的多余粘膜移行修复。最后将前唇瓣复位,将两侧创缘与侧唇皮肤创缘对位分别缝合皮下及皮肤。红唇的整复是将切开之侧唇留下组织的皮肤部分修剪掉,将侧唇的干唇粘膜在中线对位,以此恢复红唇唇珠的干唇部分,同时与前唇皮肤相当于唇弓处缝合,以形成唇弓的皮肤粘膜交界。湿唇部分将两边的湿唇粘膜应用“Z”字瓣调整,交叉缝合形成丰满的唇珠,可避免只重视红唇厚度的重建而忽略干湿粘膜的正常分布,并可消除湿唇外露,常结干痂等不良后果。

2.结果

52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鼻底宽度、丰满度均较满意,唇弓形态好,无口哨畸形,无侧唇皱折畸形。上唇静态及动态外形均协调。随访3个月~6年,15例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均有较好的鼻尖及鼻孔形态;32例完全性唇裂患儿有一定的鼻尖低平及鼻小柱短小。混合性唇裂患者1例唇高不对称,总的唇部外形和动态功能均达到满意的效果。

3.讨论

3.1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传统的双侧唇裂修复往往只注重上唇皮肤及红唇部形态的修复,而忽略对口轮匝肌的复位重建,患者常出现术后上唇低平、切口两侧存在运动性球状突起、鼻小柱短小、鼻底过宽以及人中形态不佳等畸形。近年来经学者[1.2]研究发现,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分无肌纤维,双侧不完全性唇裂的前唇及桥虽部有少量的肌纤维,但其超微结构有变异;用直线缝合法修复后的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虽有从侧唇增生的肌纤维,但较稀少,而且其超微结构亦有变异。正确恢复和重建口轮匝肌的解剖形态是取得良好动态唇部形态的基础。功能性修复手术可恢复上唇肌肉的连续性,获得功能良好的口轮匝肌环,使前唇部显得更加丰满、对称。在唇部运动时整体协调一致。

3.2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的个体化原则及注意修复注意事项:①完全性双侧唇裂患者的前唇、前颌骨与上颌骨分离和移位,手术复杂性高且手术效果不确定。不完全性双侧唇裂,两侧鼻翼略被拉向外侧,鼻孔轻度变形,手术可以较好的矫正。混合性双侧唇裂,两边鼻翼外角高度不一样,唇高也有明显的差别,且鼻中隔常偏向裂隙小侧,手术时需要结合个性化特征,采用不同的皮肤切口设计,才能使外形保持良好的对称性[3]。②双侧完全性唇裂,要求同时行双侧鼻底封闭消除口鼻瘘,可利用侧唇的“L”形粘膜肌瓣,对于裂隙较宽者配合下鼻甲瓣才能更好的封闭鼻底。③红唇的整复采用两侧唇粘膜肌肉瓣。术中适当修剪侧唇红唇组织,去除皮肤及部分粘膜,保留适当的干唇使其与人中凹形态相宜,缝合后充分保留干唇厚度及丰满度,湿唇处利用“Z”字粘膜瓣交叉缝合令唇珠突出。④唇颊沟的加深:石冰[1]强调利用前唇粘膜修复加深唇颊沟,本组病例证实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前唇的形态形和整个上唇的协调运动,也为日后配戴义齿或正畸矫正创造可能。

总之,对于双侧唇裂患者遵循功能性修复及个体化原则,可取得良好近远期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治熙,张奎启,韩辉,等.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1):4l-43.

[2]郑培惠,赵华强,郑家伟,等.双侧唇裂的唇部解剖结构研究[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1):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