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 哈姆莱特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6《哈姆莱特(节选)》朗读精讲+知识点
知识清单1、《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
2、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3、《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4、《哈姆雷特》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5、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6、《哈姆雷特》是悲剧的集大成者。
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索。
7、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而著称。
8、除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语言运用的适当与精美,《哈姆雷特》的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它情节的丰富与生动。
9、《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克劳狄斯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哈姆莱特》(节选),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
3. 品味精彩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发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理解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品味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其悲剧命运。
2. 分析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3. 学会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鉴赏戏剧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重要片段进行深入解读,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内容1.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哈姆莱特》(节选)剧情简介,主要人物关系和冲突分析。
3. 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其悲剧命运探讨。
4. 作品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形象分析,如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
5. 品味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哈姆莱特》(节选)剧本,理解剧情,把握人物关系和冲突。
3.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哈姆莱特等人物的矛盾性格和形象特点。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根源。
5. 鉴赏方法:教授学生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背景知识,阅读剧本。
2. 第二课时:分析哈姆莱特矛盾性格及其悲剧命运,讨论作品主题思想。
《哈姆莱特》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1.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1.1.3 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剧情介绍: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展开的故事。
1.2.2 人物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
1.2.3 主题探讨: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道德的困境等。
1.2.4 文学鉴赏:分析剧本的语言、结构、戏剧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1.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1.3 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性格。
2.2.2 分析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2.2.3 对剧本进行深度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剧情、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
3.1.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片段,深入解读剧本。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剧本原文、图片、视频等。
3.2.2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增强体验感。
3.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拓展。
第四章:教学进程与安排4.1 第一课时4.1.1 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4.1.2 概述剧情,介绍主要人物关系。
4.1.3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4.2 第二课时4.2.1 分析奥菲莉亚和克劳狄斯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4.2.2 探讨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4.2.3 解读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4.3 第三课时4.3.1 分析经典片段,深入解读剧本。
4.3.2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课件
• 5.在奥斯里克来传达命令之前的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对话有什么作 用?
• 这里通过哈姆莱特与好友之间的推心置腹的交谈,一是间接地介绍了 剧情,使剧情的发展有了铺垫和基础;二是让哈姆莱特的内心世界展露 了出来,从而使剧情发展自然,结构完整。通过对话来延展剧情,比角 色一个人的大段直白要灵动一些,可以说这既是舞台的要求,又是塑造 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内在要求。
• 9.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 发展的。
• 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 雷欧提斯。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 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 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 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 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乔特鲁德、雷 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课堂互动
• (一)学习第一部分 • 第一部分 (开头至“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 :写从英国 逃回来的哈姆莱特向朋友霍拉旭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 • 1.哈姆莱特为什么觉得他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
• 这是哈姆莱特形容他前去英国途中的处境和心情。当时克劳狄斯派了 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同行,实际上是监视哈姆莱特。吉尔登斯吞和 罗森格兰兹本来是哈姆莱特的儿时好友,被克劳狄斯收买。
《哈姆莱特(节选)》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问题1: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问题2:
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矛盾冲突
克劳狄斯
雷欧提斯
实现复仇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哈姆雷特
实行毒计
活动三:探究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冲突: 人与人的冲突 人与非人(他者)的冲突 人与自我的冲突表现手段: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戏剧语言:动作化、个性化
矛盾冲突
有关戏剧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活动的思想体系,倡导以人为本,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遍及欧洲各国。 反对神权,反对王权,反对愚昧落后。 要人权,要民主,要个性解放,要进步自由。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
主题归纳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表现奥菲利娅与哈 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冲突, 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问题的 矛盾。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幕的奥菲利娅 的伤心与悲痛,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 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 揭示了他的矛盾与痛苦。从表面看来,冲突 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 人生的思索。
《哈姆莱特》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 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 悲哀,母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 亲的鬼魂却来对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 恶,并要他复仇。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 人性的腐化和现实的黑暗使其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 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斗争的艰巨在于哈姆莱特是 这场谋杀的唯一知情者,复仇重任只能由他一人承担,加上忧郁、 优柔的性情,这使他在装疯努力复仇的同时,又陷入迟疑、自责 和拖延。哈姆莱特借“戏中戏”确认了克劳狄斯是凶手,却在克 劳狄斯私下祈祷时放弃了复仇机会;当他认为复仇时机成熟时, 却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而使自己陷 入被动。最终哈姆莱特除去罪恶的克劳狄斯,但是他也为此付出 了生命的代价。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是新 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 点思想,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 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 本思想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 是巨大的,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 为中心,使人觉醒,使人把关重视点由来世转到 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 科学的精神。
1.结合文本赏析本文台词的语言特点。
06《哈姆莱特(节选)》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06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
2.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内心冲突,探讨人物心理与行为如何推动戏剧情节发展。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一、知人论世1.了解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莎士比亚的悲喜剧①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剧本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语言,其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莱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②四大喜剧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代表了其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一课。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篇,内容主要包括:《哈姆莱特》的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剧情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等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哈姆莱特》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哈姆莱特》的背景。
3. 剧情梗概:概述《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 人物形象分析:详细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等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5. 主题思想:探讨《哈姆莱特》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 艺术特色:讲解《哈姆莱特》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对话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哈姆莱特》主题思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2. 内容:作者:莎士比亚作品背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人物:哈姆莱特、奥菲莉亚主题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艺术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
《哈姆莱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 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个性化的语言
作品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 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 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 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 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 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 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 可企及的典范。《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 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一共有五幕。全剧 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一段复仇的故事。
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排演戏中戏,确认凶手 误杀波洛涅斯,规劝母亲 大难不死,逃回丹麦 奥菲利亚溺水而死,雷欧提斯复仇 叔叔毒计密谋 哈、雷二人相约比剑 母亲误饮毒酒,哈、雷二人中毒剑 哈姆雷特杀死叔叔 大臣以军礼安葬哈姆雷特
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 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 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动作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语言
动作化的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 出在说话,而且表现出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 情,它是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 动着剧情的发展。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Hale Waihona Puke 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 得勇气。)
《哈姆莱特》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第二单元《哈姆莱特》(节选) 知识点清单6 *哈姆莱特(节选)一、重点剖析1. 在奥菲利娅的独白中,哈姆莱特过去是怎样的形象?莎士比亚为什么借奥菲利娅之口极力赞美哈姆莱特?答案:哈姆莱特过去的形象:高贵、理智、青春貌美。
莎士比亚一连用“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等七个短语,借奥菲利娅之口从不同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说他近乎完人。
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它。
原因: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化身,他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对邪恶的封建集团的挑战。
2. 在和奥菲利娅的对话中,哈姆莱特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娅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答案:哈姆莱特认为,如果奥菲利娅对爱情是忠贞的,那么她出家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那么她出家可以避免“生一群罪人出来”。
一方面,这是哈姆莱特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奥菲利娅,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中很难保全自我,不如趁早避开。
但奥菲利娅对此不能理解,对哈姆莱特其他的话也不能理解,她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甚至认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希望天上的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
这段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的冲突。
3. 课文中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怎样的处境和精神状态?答案:(1)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个是生与死的问题,一个是思想与行动的问题。
(2)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4.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形成他复杂性格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哈姆莱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 内心的秘密。哈姆莱特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 也只能装疯卖傻。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作者通过写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 姆莱特高贵形象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 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 的中心”。
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途经墓地时,就赶上奥菲利 亚的葬礼。看见情人的尸体,内心的悲愤一下子暴发出 来,他失去了控制,冲过去跳进墓穴,与雷欧提斯在墓 穴里打了起来。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雷
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在第一回合中
,他击中对方一剑,奸王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贺 。王子急于进行比赛,就把酒放在一旁。第二回合 中王子又获得了胜利。王后十分高兴地替王子饮下 了这杯毒酒。雷欧提斯深知他手中毒剑的厉害,一 直不肯轻易往王子身上刺。他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 ,一剑刺中哈姆雷特。同时哈姆雷特手中的也刺伤 了雷欧提斯。 就在这时,王后大叫着倒在地上,
一个戏班到宫中献艺。哈姆雷特趁机安排他们上演《
贡扎古之死》,加了几段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 台上,国王的侄子把毒药灌入国王的耳朵谋害了他,夺走 了王后。台下,做贼心虚的克劳狄斯大惊失色,起身就走 ,哈姆雷特证实了鬼魂的话。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 母亲的途中,突窥见了克劳狄斯正在祈祷祝寿。他想趁机 杀了他,但因为他怕在他祈祷时杀了他,会使他的灵魂升 上了天堂,而没有下手。哈姆雷特来到母亲的卧室,母亲 劝他不要再疯狂下去了。哈姆雷特怒火中烧,他猛地拿起 镜子,要母亲照照自己的灵魂。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 来,哈姆雷特以为那偷听者是奸王,一剑刺过去倒在地上 的却是波洛涅斯。他痛诉母亲失去了理智,当了情欲的奴 隶,违背了同父亲的誓言,玷污了贞节,亵渎了爱情。此 时鬼魂又出现了,他一面鼓励王子坚定复仇的决心,一面 让王子安慰他正在内心冲突中惊惶失措的母后。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矛盾;(3)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哈姆莱特与其它角色的性格特点;(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对现实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莎士比亚作品的文学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理解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情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去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矛盾;(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哈姆莱特复杂心理活动的理解;(2)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对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有个初步的认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矛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冲突和悬念。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深入剖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5. 比较分析:让学生联系其他角色,分析哈姆莱特与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体会作品人物的丰富性。
6. 联系实际: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困境,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去斗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矛盾;2. 试比较哈姆莱特与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3.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意义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提问、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哈姆莱特》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封建君主的残忍· 阴谋家的阴险· 伪君子和善的虚伪
克劳狄斯
王 后
·一个软弱的女人
·一个愧疚的母亲
奥菲利娅
· 善良 痴情的女人
· 单纯 顺从的女儿
国王等人打听朝臣探听所得
谋划利用奥菲利娅探听虚实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集中对话
国王等人偷听后交换意见
国王、王后、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
与西方戏剧有关的背景知识
西方戏剧诞生 古希腊是西方戏剧文化的发源地,戏剧也对古希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得益于古希腊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古希腊人独特的国民性格;二是古希腊人所信奉的宗教与其日常参与的宗教仪式。
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1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剧院工作,从马夫,到演员、再到导演、剧院股东,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和剧本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典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矛盾懦弱的王子(内心)
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整个悲剧的核心,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冲突。诵读第二部分内容,诵读的同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哈姆莱特怎样看待生死?·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王子考虑到了哪些问题?·在思考与行动的抉择中,哈姆莱特选择了什么?
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高一必修下语文人家 哈姆莱特节选的主要矛盾
高一必修下语文人家哈姆莱特节选的主要矛盾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之一,而节选自高一必修下的《哈姆莱特》主要展现了戏剧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
这一节选主要展现了以下矛盾:
1.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矛盾:哈姆莱特原本是丹麦的王子,但他的父亲却被其叔叔克劳狄斯毒死。
这使得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之间产生了直接的矛盾,哈姆莱特决心为父报仇。
2. 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在剧中,哈姆莱特展现出了对于生死、善恶、人性的深刻思考,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使得他对于周围的人产生了怀疑,包括自己的母亲和情人奥菲莉娅。
3. 其他人物与哈姆莱特的矛盾:剧中的其他人物,如奥菲莉娅、波洛涅斯等,与哈姆莱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来自于他们与哈姆莱特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冲突。
总的来说,这一节选主要展现了人性、权力、复仇、爱情等多个主题,并通过这些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 他属于所有的世纪! 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 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 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 用人性反对神权 ·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 用人性反对神权 ·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 人生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
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 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 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 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 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 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 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 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 剧。
克劳狄斯 王 后: 乔特鲁德
哈姆雷特母亲
结构
两人 密谈
受害始末 报仇计划
哈姆莱特 受命 奥斯里克
宣
比剑 (第五幕第二场)
贵族
命
母后误饮毒药 两人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 (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 (杀父“害”妹之仇)
尖锐的矛盾冲突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To be or not to be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忧郁的王子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 “ 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 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哈姆莱特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 个哈姆莱特,描述一下 你心中的哈姆莱特
艺术特色
《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多情节、 多线索的结构特征。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 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 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 联系,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 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 莱特与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 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 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 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从修辞角度看:
语言,有效地突
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出了人物的性格 特征,揭示了人
从语感来看:
物的内心世界和
富丽华美、文采斐然
感情的变化。这 些语言就极富抒
从表现手段上看:
情性和形象性。 例子很多,请同
含蓄、诗化
学们在阅读欣赏 中找一找,并注
意品味。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 典型。
犹豫的王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elt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A、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 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 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 剧。
B、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 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 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 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 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To be or not to be
从修辞角度看: 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从语感来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 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从语感来看: 富丽华美、文采斐然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 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从语感来看: 富丽华美、文采斐然
从表现手段上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莎士比亚还 善于运用比喻、
隐喻等形象化的
克劳狄斯 —— 哈姆雷特 —— 雷欧提斯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 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 (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爱子心切
比 剑
不
左
共 悲剧 右
戴 天
为 难
利用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 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 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 狄斯的圈套。
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霍拉旭: 哈姆莱特的朋友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奥菲莉亚:波洛涅斯女儿
哈姆莱特心上人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的儿子 国 王: 哈姆莱特叔叔,
“时代的灵魂”
——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1564年生于英国一个商人 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 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 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 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 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 用人性反对神权
· 用人性反对神权 ·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字词
脚镣 liào 枭 xiāo 国玺 棕榈 lǘ
阿谀 ē 闷热 mēn 篡夺 cuàn
嗣位 蟊贼
sì 戕害 máo 淆乱
qiāng xiáo 山鹬 yù
• 繁文缛节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
繁琐多余的事项。
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 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节 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高、思想深刻,相信 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 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 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 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 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
思想发展过程
A、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 B、深入思考、寻找出路 C、在思考中行动(进入行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