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排查练一化学计量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5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5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2.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反应间的关系(1)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2)与电极反应的关系:①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②电解池: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1.常见氧化剂(1)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一般被还原为Cl-。

(2)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SO2。

(3)过氧化物:如H2O2,一般被还原为H2O。

2.常见还原剂(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Zn2+。

(2)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2,一般被氧化为H2O。

(3)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CO2。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用单线箭头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

如MnO2与浓盐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2)双线桥法用双线箭头按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分别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并注明得失及电子数目。

如Cl 2和NaOH 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3)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非金属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 )(5)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6)浓H 2SO 4具有强氧化性,SO 2具有还原性,故浓H 2SO 4不能干燥SO 2( )【答案】 (1)× (2)× (3)√ (4)× (5)× (6)×2.反应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生成1 mol Cl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015高考化学(苏教浙江)一轮文档:排查落实练一 化学计量中常考易错的选项集中练

2015高考化学(苏教浙江)一轮文档:排查落实练一 化学计量中常考易错的选项集中练

排查落实练一化学计量中常考易错的选项集中练一、常考易错选择题选项排查练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正误判断(1)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与6。

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2)0.5 mol氢原子的质量为0.5 g(√)(3)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5)同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总是相同的(×)(6)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8)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摩尔(√)(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碳所含的原子个数(×)(10)若气体摩尔体积为22。

4 L·mol-1,则所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2.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考点归纳——判断正误并纠错(1)常温常压下,22。

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纠错<2N A(2)常温常压下,3。

2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 A(√)(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 A(√)(4)标准状况下,2。

24 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

1N A (√)(5)标准状况下,2。

24 L 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纠错0.1N A(6)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

1N A(×)纠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7)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N A(×)纠错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8)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纠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9)7。

精品: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课件: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精品: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课件: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1 胶头滴管 12 玻璃棒 、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 、□ 药匙等。
2.溶液的配制步骤 以配制 500 mL、1.00 mol· L-1 NaOH 溶液为例。 13 20.0 g。 (1)计算:需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14 托盘天平 称量 NaOH 固体。 (2)称量:用□ (3)溶解:将称好的 NaOH 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 水溶解。 (4)冷却:将烧杯中的液体冷却至室温。
【典例 1】 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g)溶于 1 000 g 水 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 b g· 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 A. mol· L 1 224 ab - B. mol· L 1 22 400 ab - C. mol· L 1 22 400+36.5a 1 000ab - D. mol· L 1 22 400+36.5a

Vm 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L· mol 1;N 为粒子个数;NA 为

助学微博
阿伏加德罗常数;Q 为物质在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 位为 J 或 kJ;ΔH 为反应热,单位为 kJ· mol-1;c 为物质的量 浓度,单位为 mol· 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 L;x 为饱 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 g;S 为溶解度,单位为 g。
核心考点
引领通关
考点分类 点点击破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1.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体积为 V L,密度为 ρ g· cm 3 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 M

g· mol-1 的溶质 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则物质的量浓度 c 与质量分数 w 的关系是: m n M m 1 000ρwV 1 000ρw c=V= V =MV= MV = M cM w= 1 000ρ

精品: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课件:讲座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一)

精品: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课件:讲座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一)

NaCl

HCl

1 Cl 2 2

HCl

1 H .05 mol, 则 V(H2)=0.05 mol×22.4 L· mol 1=1.12 L。

【答案】
1.12 升
主题三
极值法
1.极值法的含义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 巧。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 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 结果。故也称为极端假设法。
【例 1 】 PCl5(g)
白色固体 PCl5 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
PCl3(g)+Cl2(g)。现将 5.84 g PCl5 装入 2.05 L 真空
密闭容器中, 在 277 ℃达到平衡, 容器内压强为 1.01×105 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求 平衡时 PCl5 的分解率。
0.022 mol PCl5 的分解率= ×100%≈78.6%。 0.028 mol
【答案】 78.6%
主题二
关系式法
多步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多个反应连续发 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 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 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主题四
整体思维法(终态法)
整体思维法抛开事物之间复杂的变化关系,从整体上认 识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律,具有化繁为简,快速解题的功 效,能较好的锻炼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因此高考无 论在选择还是综合性题目中经常有意设置。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答案 不恰当。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铝不论是与 酸反应还是与碱反应,都是失去 3e-,化合价升高为 +3 价,均是还原剂,因而铝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知识梳理
(3)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剂是什么?
- 失 3e 3+ 答案 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都是:Al ——→Al , - + 得2e 2H ——→H ,只不过碱中的 H+来源于水的电离。氧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3
题组二
解析
4
5
2.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 描述中正确的是
( C ) A.铝的导电性比铜、银更强, 铝的导电性比铜、银的弱,A 错; 所以常用以制造电线、电缆 镁能跟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 B.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 酸、强碱反应 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二氧 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D.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 铁的混合物
0
2
化剂分别为酸和水。 (4)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可能有哪些:
MgO、Mg3N2、C 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3
题组二
4
5
递进题组
题组一
题组一
1
2
3
题组二
解析
4
5
对比掌握铝、镁的性质
1. 镁、 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为 主,但也存在某些重大差异性, 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 较大差异性的是 ①CO2 液 A.①④ C.①③ ②盐酸 ④水 B.②③ D.②③④ ( ) ③NaOH 溶
知识梳理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课件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课件

探究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梳理
I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概念
1.用分类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反应中有无 电子 转移或元素 化合价 是否发 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 氧化还原 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 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有无元素化合价的
升降 。
知识梳理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 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 ( × ) (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 ( × ) (5)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 也可能被还原 ( √ )
知识梳理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 和还原产物一定不同吗? 答案 不一定,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
2 4 2 2 4 2 2
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 是氧化产物 B.H2C2O4 在反应中被氧化 C.H2C2O4 的氧化性强于 ClO2 的氧化性 D.ClO2 作水处理剂时,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
)
题组训练
1 2
解析 H2C2O4为还原剂,被氧化,氧化产物为 CO2,选项A、B正确,C错误;选项D,ClO2 的强氧化性能杀灭水中的细菌等,正确。
2
3
⑨H2SO4+2NaOH===Na2SO4+2H2O ⑩NaH+H2O===NaOH+H2↑ ⑪IBr+H2O===HIO+HBr
答案
①③④⑥⑧⑩
⑦⑧
⑤⑥
①④
⑨⑪
知识梳理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 (2)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一种元素被还原 原剂 ( × ) ( × )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30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30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干馏(3)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方程式:C(s)+H 2O(g)=====高温CO(g)+H 2(g)。

(4)煤的液化①直接液化:煤+氢气―→液体燃料。

②间接液化:煤+H 2O ―→水煤气―→甲醇等。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主要成分是CH 4,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2)合成NH 3和CH 3OH 。

3.石油的综合利用4.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2)加聚反应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其中CH2===CH2为单体,—CH2—CH2—为链节,n为聚合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环境污染(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化工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2.绿色化学(1)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原子经济性: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1.请将下列物质的转化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方法)。

并指出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①溶解②裂解③分馏④裂化⑤干馏⑥蒸馏⑦电解⑧过滤⑨萃取(1)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________。

(2)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____。

(3)将重油转化为汽油________。

(4)将海水淡化________。

(5)从海水中得到的无水MgCl2中提取金属镁________。

【答案】(1)⑤,化学变化(2)③,物理变化(3)④,化学变化(4)⑥,物理变化(5)⑦,化学变化2.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2015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排查落实练 15份 Word版含解析

2015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排查落实练 15份 Word版含解析

排查落实练一化学计量(教师用书独具,学生用书本部分需单独订购。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考点归纳——判断正误并纠错1.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答案:×。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氯气为双原子分子,而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

2. 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答案:√3. 1 mo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

1 mo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4. 相同条件下,1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0.5 L O2。

()答案:√。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CO和H2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则二者无论以什么比例混合,1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均消耗0.5 L O2。

5. 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分子数为N A。

()答案:×。

NO与O2反应后生成NO2,一部分NO2会转化为N2O4,故气体分子数目小于N A。

6. 在标准状况下,2.8 g N2和2.8 g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 A。

()答案:√7. 在常温常压下,2.24 L S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 A。

答案:×。

常温常压下,2.24 L SO2与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少于0.1 mol,所含氧原子数也少于0.2N A。

8. 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 A。

()答案:√9. 标准状况下,11.2 L臭氧中含N A个氧原子。

()答案:×。

臭氧分子是三原子分子,0.5 mol臭氧中含有1.5N A个氧原子。

10. 常温下含有N 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温至标准状况,其体积小于22.4 L。

()答案:√。

2NO 2(g)N2O4(g)ΔH<0,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即小于1 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小于22.4 L。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

性 ②与酸 只与氢氟酸反应: SiO2+ 质 反应 4HF===SiF4↑+2H2O
不反应
化学 性质
CO2 少量:CO2+2NaOH=== Na2SiO3+H2O (盛 Na2CO3+H2O 碱反 、 CO2 过量: 碱液的试剂瓶用 CO2+NaOH===NaHCO3 应 橡胶 塞) ③与 如与 Na2SiO3 反应:Na2SiO3+ ④与 如与 Na2CO3 反应: H2O + CO2( 不 足 )===H2SiO3↓ 高温 +Na CO 2 3 SiO + Na CO ===== 盐反 或 Na2SiO3+ 2H2O 2 2 3 应
③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
深度思考
1.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看,碳和硅均为ⅣA 族元素,自然 界中有碳的多种单质存在, 自然界中有硅的单质吗?为 什么?
答案 没有,因为硅有很强的亲氧性,在地壳形成时硅与 氧易结合,难分离,因而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 酸盐形式存在。
2.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可采取的 方法:
制饮料、 制碳酸盐
4.硅酸和硅酸钠 (1)硅酸 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硅酸 不能 或“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填“能”
△ ①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SiO3=====SiO2+H2O 。
②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如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H2SiO3+2NaOH===Na2SiO3+2H2O 。 ③硅酸在水中易聚合形成胶体。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常 用作干燥剂。
无定形硅
两大类。
(2)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 碳 结构 硅
金刚石: 空间网状 结构 晶体硅:与金刚石类似 石墨:层状结构 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 的空间网状结构 晶体硅为灰黑色固体, 熔点 高 晶体硅用作 半导体 材 料、硅芯片和硅太阳能 电池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4.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9.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 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熔点:低于100 ℃;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 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O 2、Cl 2、H 2O 、H +等Na +1(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点燃: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

3. 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 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最近经典文档(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二章_第1讲_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导学案

最近经典文档(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二章_第1讲_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导学案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②Mg③Al④Fe⑤Cu⑥C⑦Si⑧O⑨S⑩N?P?Cl?H?He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2)?(3)⑥⑧⑨⑩?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答案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 ) (√ ) (× ) (× )
(5)Na 转化为 Na 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6)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7)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 件下的 ΔH 不同 ( × )
热能
、光能、电能等。通常
热效应

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 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 慢氧化。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 质的电离;③Ba(OH)2· 8H2O 与 NH4Cl 反应;④碳和 水蒸气、C 和 CO2 的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 ΔH= E1- E2<0, 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解析
3
4
2.(2011· 海南, 11 改编)某反应的 ΔH= +100 kJ· mol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1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 kJ· mol-1 B. 逆 反 应 活 化 能 一 定 小 于 100 kJ· 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 kJ· 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 100 kJ· mol-1
题组一
1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19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19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限度(1)建立过程(以N2+3H22NH3为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使其反应。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③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建立过程的v­t为:(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状态的特征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影响2.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3)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5)只要v(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正和v逆一定改变,同理v正、v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答案】(1)×(2)×(3)×(4)√(5)×(6)×(7)×(8)×(9)×(10)√2.对于可逆反应M+2N Q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排查练四氧化还原反应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排查练四氧化还原反应

排查落实练四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2.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4.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 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 6.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7.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一种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反应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8.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有强氧化性,如FeO2-4;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S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 (√) 9.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时,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10.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11.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12.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3.含氧酸的价态越高,氧化性一定越强(×) 14.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15.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1.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 (×) 2.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2OH-===SO2-4+Cl-+H2O (√) 3.铁与稀HNO3反应:Fe+2H+===Fe2++H2↑(×) 4.2MnO-4+H2O2+6H+===2Mn2++3O2↑+4H2O (×)5. 3MnO 2-4+4H +===2MnO -4+MnO 2↓+2H 2O(√) 6. 少量Cl 2通入KI 溶液中:Cl 2+2I -===2Cl -+I 2(√) 7. 向Fe(OH)2中加入足量的稀HNO 3:Fe(OH)2+2H +===Fe 2++2H 2O (×) 8.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 +===Fe 3++3H 2O (×) 9. FeS 溶于稀HNO 3中:FeS +2H +===Fe 2++H 2S ↑(×) 10.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稀HNO 3: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11.将FeCl 2溶液与稀HNO 3混合:Fe 2++4H ++NO -3===Fe 3++NO ↑+2H 2O(×)12.用稀H 2SO 4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 13.向FeBr 2溶液中通入等量Cl 2: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14.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 +6H ++3NO -3===Fe 3++3NO 2↑+3H 2O(×)三、推导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 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制备KMnO 4,方法如下:软锰矿和过量的固体KOH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 2MnO 4)和KCl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 2MnO 4转变为MnO 2和KMnO 4;滤去MnO 2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 4。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09章(解析版).pdf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09章(解析版).pdf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井中的瓦斯气和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可简化为CH C.利用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乙烯和乙烷 D.苯与乙烯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只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Cl2CH3Cl+HCl D.CH2===CH2+HCl→CH3CH2Cl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除去苯中少量乙醇,加浓硫酸、乙酸加热,通过发生酯化反应而除去乙醇 C.变质的油脂有特殊难闻的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D.高分子材料、盐酸、水煤气、沼气、石油等是混合物,而C5H12一定是纯净物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 C.植物油与乙醇可以混溶 D.医用75%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原理是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6.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甲苯 B.乙醇 C.丙烯 D.乙烯 7.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8.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草莓、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同学从成熟的香蕉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该酯在酸性条件 下进行水解实验,得到分子式为C2H4O2和C4H10O的两种物质。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分离出的酯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4O3 B.水解得到的两种物质,C2H4O2可以与金属钠作用产生氢气,而C4H10O不可以 C.C4H10O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其中属于醇类的只有4种 D.水解得到的物质C2H4O2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9.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下列有机化合物不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④和⑥ D.⑤和⑥ 10.在甲酸甲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组成的混合酯中,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 A.10% B.15% C.20% D.无法确定 的质量分数比应为6:1。C与H的总含量为1-30%=70%,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0%=10%。答案选A。 11.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R—CH===CH—COOH,式中的R为烷基,关于这种化合物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镁反应能放出氢气 B.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3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3

第二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1)化合物的分类(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用“===”号连接;弱电解质(或弱酸酸式酸根)用“”号连接。

(2)多元弱酸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出。

如:H2S:H2S H++HS-,HS-H++S2-。

Cu(OH)2:Cu(OH)2Cu2++2OH-。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的电离Al3++3OH-Al(OH)3H++AlO-2+H2O(4)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不同。

如NaHSO4溶液中:NaHSO4===Na++H++SO2-4;NaHCO3溶液中:NaHCO3===Na++HCO-3,HCO-3H++CO2-3。

4.酸、碱的定义(1)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以CuSO4和NaOH反应为例)(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H++OH-===H2O可以表示盐酸与NaOH反应,也可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H2O的一类反应。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H 3、S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SO 2均属于电解质( )(2)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3)Fe 、Cu 、Ag 熔化能导电,故Fe 、Cu 、Ag 为电解质( )(4)NaHCO 3是强电解质,故NaHCO 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H ++CO 2-3( )(5)铜和食盐水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BaSO 4、CaCO 3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6)H ++OH -===H 2O 可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7)NaHSO 4能电离出H +,故NaHSO 4属于酸( )【答案】 (1)× (2)× (3)× (4)× (5)× (6)× (7)×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排查落实练五钠、铝及其化合物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排查落实练五钠、铝及其化合物

排查落实练五 钠、铝及其化合物一、重要方程式的书写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①Na 和H 2O 的反应2Na +2H 2O===2Na ++2OH -+H 2↑②Na 在空气中燃烧2Na +O 2=====△Na 2O 2③Na 2O 2和H 2O 的反应2Na 2O 2+2H 2O===4Na ++4OH -+O 2↑④Na 2O 2和CO 2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⑤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OH -+CO 2===HCO -3⑥将Na 2CO 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CO 2-3+Ca(OH)2===CaCO 3↓+2OH - ⑦向Na 2CO 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3+CO 2+H 2O===2HCO -3 ⑧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2Na ++CO 2-3+CO 2+H 2O===2NaHCO 3↓ ⑨将NaHCO 3溶液和NaOH 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HCO -3+OH -===CO 2-3+H 2O ⑩将NaHCO 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HCO -3+Ca 2++OH -===CaCO 3↓+H 2O ⑪将NaHCO 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 -3+Ca 2++2OH -===CaCO 3↓+CO 2-3+2H 2O[ ⑫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电解,Cl2↑+H2↑+2OH-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l和NaOH溶液的反应2Al+2OH-+2H2O===2AlO-2+3H2↑②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Al(OH)3+OH-===AlO-2+2H2O③Al(OH)3和盐酸的反应Al(OH)3+3H+===Al3++3H2O④Al2O3和NaOH的反应Al2O3+2OH-===2AlO-2+H2O⑤Al2O3和盐酸的反应Al2O3+6H+===2Al3++3H2O⑥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AlO-2+4H+===Al3++2H2O⑦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⑧将NaAlO2与NaHCO3混合AlO-2+HCO-3+H2O===Al(OH)3↓+CO2-3⑨将NaAlO2与AlCl3溶液混合3AlO-2+Al3++6H2O===4Al(OH)3↓⑩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4OH-===AlO-2+2H2O⑪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⑫将Al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二、值得强化记忆的实验现象1.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答案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熔化成光亮的小球,最后小球完全消失,滴入酚酞试液,立即变红。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知识梳理+基础验收+明确考向)第一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知识梳理+基础验收+明确考向)第一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有关计算。

(中频)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

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高频)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1.主要仪器介绍(1)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2)容量瓶:容积精确的容器。

a.主要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b.特点(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以配制500 mL 1.5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计算式为0.5 L×1.50 mol/L×40 g/mo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30.0 g。

(3)溶解: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500_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等。

2.配制过程(以配制200 g 20%的NaOH溶液为例)(1)计算:需NaOH的质量为40.0 g,需水的体积为160 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40.0 g,用量筒量取160 mL水。

(3)溶解:将称量的NaOH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水160 mL加入并用玻璃棒搅拌,即得所得溶液。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1 mol/L的NaCl溶液表示的是1 L溶剂中溶解0.1 mol NaCl的溶液( )(2)将0.1 mol氧化钠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3)将1 mol NaOH溶于500 g水中,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4%( )(4)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通入水中并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5)从100 mL 0.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为0.01 mol/L,含NaCl 0.001 mol( )(6)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取出多的水( )【答案】(1)×(2)×(3)√(4)√(5)×(6)×2.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 mol/L的Na2CO3溶液500 mL。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17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17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是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定义式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出的热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收的热量。

(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表示在25 ℃、101 kPa条件下,2_mol_H2(g)和1_mol_O2(g)生成2_mol_H2O(l)时放出571.6_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数增大1倍则反应热也增大1倍。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3)C(石墨,s)===C(金刚石,s)Δ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4)2H2O(l)===2H2(g)+O2(g)的焓变ΔH>0()(5)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6)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发生反应()(7)H2(g)+12O2(g)===H2O(l)ΔH1和2H2(g)+O2(g)===2H2O(l)ΔH2中的ΔH1=ΔH2()(8)H2(g)+12O2(g)===H2O(g)ΔH1和H2O(g)===H2(g)+12O2(g)ΔH2中的ΔH1=ΔH2()【答案】(1)×(2)×(3)√(4)√(5)×(6)×(7)×(8)×2.(1)1 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查落实练一化学计量一、常考易错选择题选项排查练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正误判断(1)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2)0.5 mol氢原子的质量为0.5 g(√)(3)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5)同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总是相同的(×)(6)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8)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摩尔(√)(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碳所含的原子个数(×)(10)若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所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2.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考点归纳——判断正误并纠错(1)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纠错<2N A(2)常温常压下,3.2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 A(√)(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 A(√)(4)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N A(5)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纠错0.1N A(6)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 A(×)纠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7)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N A(×)纠错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8)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纠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9)7.8 g 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纠错0.1N A(10)3.4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 A(×)纠错0.1N A(11)2.4 g Mg无论与O2还是与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0.2N A (√)(12)5.6 g Fe与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纠错0.3N A(13)6.4 g 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纠错0.1N A(14)1 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数为1.5N A(×)纠错6N A(15)12 g金刚石中含C—C键数为4N A(×)纠错2N A(16)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1N A个SiO2分子纠错0.4N A(17)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 A个O原子(√)(18)1 L 1 mol·L-1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CH3COOH的总数为N A(√)(19)1 L 1 mol·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体粒子数为N A个(×) 纠错<N A(20)1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 A(×)纠错还要考虑水所含的氢原子,应为1.2N A(21)1 mol CH+3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22)2 g NO2和44 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 A(√)(23)25 ℃ 1 mL H2O中所含OH-数为10-10N A(√)(24)T℃ 1 L pH=6的纯水中含10-6N A个OH-(√)(25)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纠错9N A(26)过量的Fe粉加入稀硝酸中,当溶解5.6 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纠错0.2N A3.2012年各地高考化学计量正误判断(1)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2)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3)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纠错<2N A(5)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6)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纠错3N A(7)1 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O-3(×)纠错<0.1N A(8)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纠错<2N A(9)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纠错<0.1N A(10)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11)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纠错CH3CH2OH为液体(12)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纠错<0.1N A(13)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纠错HF为液体(14)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纠错<0.46N A(15)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纠错<0.6N A二、仪器规格、单位、有效数字的规范使用1.进行某实验需要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约480 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2008·山东理综,32(2)改编]实验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是500_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10.0_g。

(3)取0.5 mol·L-1的NaOH溶液100 mL,所含的Na+的数目为0.05N A。

2.(1)已知某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组成为80.0% CH4,15.0% C2H4和5.0% C2H6。

请计算0.500 mo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1)。

(2)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正极PbO2+4H++SO2-4+2e-===PbSO4+2H2O负极Pb+SO2-4-2e-===PbSO4今若制得Cl2 0.050 mol,这时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__________。

答案(1)9.25 g0.826 g·L-1(2)0.10 mol解析(1)本题所涉及的数字均为三个有效数字,所以所求得答案也应为三个有效数字。

M(混合气体)=0.500 mol×80.0%×16 g·mol-1+0.500 mol×15.0%×28 g·mol-1+0.500 mol×5.0%×30 g·mol-1=9.25 gρ(混合气体)=9.25 g22.4 L·mol-1×0.500 mol=0.826 g·L-1。

三、常考的实验操作再规范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规范操作(1)实验室需要0.50 mol·L-1的NaOH溶液470 mL,配制时应称量10.0g NaOH,称量时需要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填仪器名称)。

当某学生将托盘天平的砝码和游码调整好之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固体,这时指针不停地晃动,且偏向右边,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右手持药匙,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腕,让掉下来的少量NaOH加到左盘使天平平衡。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倒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3)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在用玻璃棒转移液体时应注意什么?答案搅拌、引流在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且不能触及瓶口,如右图所示:(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的操作是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1~2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气体体积的测定科学研究发现,三种金属或两种金属可以组成准晶体。

现有铁、铜和铝组成的准晶体样品M。

]实验目标探究准晶体M的成分。

提出假设猜想1M的成分是铁和铜;猜想2M的成分是铁和铝;猜想3M的成分是铜和铝;猜想4M的成分是铜、铁和铝。

设计实验取两份质量均为m g的M样品,按实验1(如图1所示)和实验2(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后都是常温、常压,待样品M完全溶解,按图1、图2实验方案都能顺利完成实验并测得气体体积分别为V1 mL和V2 mL(标准状况下)。

(1)写出实验1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写出实验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Fe+H2SO4===FeSO4+H2↑。

(2)实验1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液封,避免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控制加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调节化学反应速率;节省药品,实验2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

(3)对于实验1,在读数前需要上下移动量筒调平B与C的液面,其理由是无法直接测量B内的气体压强,调平B、C装置液面,使B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对于实验2,读数前调平B、C装置液面的方法是上下缓慢移动量气管C,其目的是使B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4)实验1进行实验前,B瓶中水没有装满,使测得气体体积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拆去实验2中导管a,使测得气体体积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若V1≠0,则推测上述猜想1(填“1”、“2”、“3”或“4”)一定不成立。

若猜想3成立,则V1=V2(填“>”、“<”或“=”)。

(6)若V2>V1≠0,则M中一定含有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