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塑料袋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的塑料袋栽培技术

摘要从平菇的生长条件以及塑料袋栽培和采收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平菇的塑料袋栽培技术,对提高平菇塑料袋栽培效益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平菇;塑料袋;栽培技术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平菇适应性强,人工栽培时效益高,用棉帽子皮、稻草、玉米芯等原料栽培,500 kg原料可产鲜菇250~750 kg,获利500~2 000元。

1平菇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1.1营养

平菇是异养型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复杂有机大分子的能力特别强,生物转化率很高,因此。棉籽皮、废棉、稻草等都可以栽培平菇。平菇可利用的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氮,也可以利用无机氮如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尿素等,发菌阶段碳氮比为20∶1,出菇阶段碳氮比为30~40∶1。

1.2温度

品种不同,温度要求也不同,凤尾菇出菇时20~25 ℃,榆黄蘑24~28 ℃,白平菇18~22 ℃,灰平菇15~20 ℃。菌丝生长阶段差异不大,一般为24~26 ℃;实际生产中室内温度最好低于料温2~5 ℃,因为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物热,堆叠发菌时培养基温度大大超出危险温度,所以要特别重视[1]。

1.3湿度

栽培中培养料的湿度为60%~65%,高于70%或低于30%对菌丝生长都不利,一般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在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低于80%平菇生长缓慢,高于95%子实体菌盖易变色腐烂。

1.4空气

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如果透气不良,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如果出菇阶段缺少氧气,原基不能分化或分化不良,会产生畸形菇,菇柄细长,菌盖薄小还会出现二次分化的现象。因此,在菌丝培养和出菇阶段,菇房应保持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清新[2]。

1.5光线

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积累养分;当菌丝发育成熟后,必须有光线刺激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比较不同菌种,凤尾菇对光照要求较低,白平菇居中,灰平菇要求最高。子实体生长阶段,如果光照不足,灰平菇菌盖发白,菌柄变长,长成畸形子实体。

1.6酸碱度

平菇对培养基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3~9之间都能正常生长,其中5.0~6.5之间最为适宜,在生产时培养料要调到7.0~8.5之间。

2塑料袋栽培的方法和步骤

2.1配制棉籽皮培养基

将冲好的棉籽皮45 kg和麸皮5 kg混合,把石灰0.5 kg均匀撒在料上,加水75 kg混合均匀,人工拌料时,必须反复翻拌4~6遍,才能使干料吸足水,培养料混好后闷1 h,使水分充分渗透到培养料内,装袋前将菌种掰成小块,放在无菌的容器中备用,注意在掰菌种前,必须先用高锰酸钾或来苏水洗手消毒,装袋时限装入1小把菌种,而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边装边压实,装袋至袋的1/2处时,再加入1小把菌种,然后继续装料,最后在料表面撒1层菌种,用绳子捆好袋口即可。在扎袋口时,绳子不能扎得过松或过紧,过松时杂菌容易侵入袋中造成感染,过紧容易造成缺氧,使菌丝生长缓慢。注意装袋时上下松紧要一致,不要留有空隙,用力不要过大,以免栽培袋破裂,搬运时要轻拿轻放[3]。

2.2培养菌丝体

培养菌丝体的菇房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透气,有利于菌丝迅速生长。堆积前对菇房进行消毒,1 m3空间用10 mL甲醛熏蒸消毒,并密闭48 h,以彻底杀死杂菌和害虫。菇房清扫和消毒后,移入栽培袋,接种起堆后翻堆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每隔5~7 d翻堆1次,使堆内外菌袋温度均匀,发菌整齐,出菇一致。翻堆时轻拿轻放,整齐排列,层层堆叠,在第1次翻堆时,用粗针在接种层部位扎小通气孔,横向每隔2~6 cm扎1针,针深2~5 cm,有利于通风换气。高温季节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 min,保持新鲜空气,培养20~30 d菌袋长满后,进入出菇管理。

2.3出菇管理

栽培袋发满菌丝后移入菇棚内,为了提高菇棚的利用面积,可以设置多层床架,简易的床架用石灰柱和竹竿做成,用塑料绳将竹竿固定在石灰柱上,绑架宽40~50 cm,适合于菌袋两侧出菇,长度以菇棚长度而定,床架层距为50 cm,可放置5~6层菌袋,床架底层离地面15 cm,床架之间的距离为70 cm,床架四周不能靠墙,留55 cm通道,以便管理[4]。

当袋两端有黄水、扎眼处有菌蕾时,在袋两端喷pH值为8.5~9.0的石灰水1

次,此时管理要点是:降温、加大温差培养。袋两端有菌蕾出现时,应立即解开袋口出菇。解袋的方法有2种,第1种是直接将袋解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有利于保持袋内水分,减慢水分的蒸发;第2种是沿袋口用刀片将袋膜轻轻划开,注意用力不要过大,以免伤害菌丝,此时管理的重点是: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 ℃以下、12 ℃以上,出菇的适宜温度为13~18 ℃。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 min,保持新鲜空气,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至子实体需5~10 d。当平菇边缘内卷,会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收,采收时,用一只手按住基部培养料,另一只手捏住菇柄轻轻扭下。正确采收平菇,不仅保证收获质量,也有利于下茬菇的发生和管理。

2.4采收后的管理

采收后要去掉袋料两端的菇脚和老菌丝,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应补足到65%左右,空气湿度适宜,一般10 d左右出现第2茬菇蕾,平菇出2茬菇后培养料的营养有些不足,为促进多出菇,可以结合喷水来补足营养,营养液主要有:1%的糖液、菇脚煮水、0.2%~0.4%的尿素溶液、饼类煮液等。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可收3~5茬,每50 kg棉籽皮可收菇40~75 kg。

3参考文献

[1] 居如生.平菇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 郭映凤,李如华.平菇温室熟料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0-31.

[3] 王迪轩,何咏梅,徐放平.平菇塑料袋立体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12):35-36.

[4] 么智贵.塑料大棚夏季栽培平菇技术[J].食用菌,1994,16(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