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东老师《课例研究与学校教研文化的变革》讲座学习心得
杨玉翠报告的读后感
杨玉翠报告的读后感
这几年听的报告也挺多,每次都是说起来激动、想起来感动、实际当中不大见行动。
今天聆听了杨玉翠老师的报告觉得挺特别,杨老师朴实、幽默的语言让在场地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第一印象她是一个踏实的人,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一个平凡却能创造出不平凡的园丁。
杨老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思想变化过程;第二部分:我这样思考教材;第三部分:课堂是我的主阵地;第四部分:我这样管理学生。
整个演讲过程中让我们笑声不断,不仅是杨老师那幽默的语言、语气,甚至偶尔抛出富有幽默感的眼神,带给大家轻松。
杨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也为年轻教师做出了表率,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只要用心去做教育,教育就会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你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从中体验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与杨老师接触的半天时间里,感慨于她深厚的数学素养和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忧患意识。
而这一切,不仅仅源自一个教师的责任感,更源自一个优秀教师的内在品质!一个好老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好家长。
教师自身水平和眼界的高低决定着她带出的学生能走多远。
教师学无止境,学生才能学无止境……杨老师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她的行为和追求远远超越了学科本身、职业本身,她的勤奋好学,她的积累反思,她的教育境界,值得我一再回味。
00课例研究的价值在哪里(课例研究之二)
3、视频课例组织资源的类型
A型:环绕一个教学主题组织资源 例如,《勾股定理能够被学生探究出来吗》
B型:用课题研究组织多个教学主题
例如,《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C型:基于关键事件组织一个课例
例如,《关注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
A型-环绕一个教学主题组织
课堂视频片断
案例纪实资料
主题
课堂观察数据
课堂前后访谈
(教研活动如何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
问题: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 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 如何获取学习效果“以学论教”?
4、共识导向深入(有积淀) ——梳理教研活动讨论如何展开?
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
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 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
结论:“如何让学生获得概念性理解”
很多看似 “粗心”的错误,是没有获得概念性理解所致
概念性理解在教学上可以分阶段而获得,与教师的分阶段
呈现方式或处理策略相关
在概念性理解的教学中,要把握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的、 哪些是容易误解的
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在知识的前后连贯中容易获得,用学科 中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前后连贯的概念性理解
仅是知道,而我们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行动,正是行动,造成了人和人的差别!
结束语
听过易忘、看过易记、做过才会
任何部分
滚动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和充实
2、视频课例的优势
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有利于呈现内隐知识和提供多元表征 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有利于统整教师进修课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使教学、研究、培训相互融合
问题:这些优势针对的是什么?做出视频课例本身
教师读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以课堂为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活动,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课例研究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课例研究,我明白了教学反思并非仅仅是课后总结,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课例研究让我体会到了同伴互助的必要性。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同伴互助的氛围让我深感温暖,也让我意识到,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与同事们交流,共同进步。
再者,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了专业引领的巨大作用。
在课例研究中,专业研究人员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专业引领让我深感受益,也让我明白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我还尝试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 一人同课多轮:选取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进行多轮教学,然后集体研讨,分析各轮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同课异构: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然后集体研讨,分析各教学设计的优劣,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以上两种研讨形式,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两点:1.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需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和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例研究让我受益匪浅。
杨向东课堂评价心得体会
杨向东课堂评价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
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
课例研究心得(最新10篇)
课例研究心得(最新10篇)课例研究心得篇一在华师大学习的第二周,又陆续领略了几位“名师”的风采,其中15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玉东教授向我们主讲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上午三个小时的讲解,使我对课例研究有了重新的认识。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课例”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平时把它当成一个负担,更谈不上在管理中指导教师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就参与教师来说,可以聚焦课堂、聚焦学科,促进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发展,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课例加以传递;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回到学校,我要“学以致用”,要开展课例研究的探索,首先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设计方案:要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大多数教师的实际需求,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然后据此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和形式。
入口要小,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
然后观察课堂、研究课例。
课例研究需要先进的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理论底蕴,在自我反思、课堂观察、课例研讨等环节,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善于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致使课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理论学习是课例研究走向深度的关键。
围绕主题学习理论,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效对接。
最后行为跟进、持续研究。
在课例研究活动的最后阶段,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要对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加以比较和甄别,从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和有效策略,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自主选择。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学习“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体会辛美翠在上海学习的一周,陆续领略了几位“名师”的风采,其中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玉东教授向我们主讲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两天的讲解,使我对课例研究有了重新的认识。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课例”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平时把它当成一个负担,更谈不上在管理中指导教师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就参与教师来说,可以聚焦课堂、聚焦学科,促进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发展,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课例加以传递;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回到学校,我要“学以致用”,要开展课例研究的探索,首先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设计方案:要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大多数教师的实际需求,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然后据此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和形式。
入口要小,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
然后观察课堂、研究课例。
课例研究需要先进的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理论底蕴,在自我反思、课堂观察、课例研讨等环节,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善于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致使课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理论学习是课例研究走向深度的关键。
围绕主题学习理论,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效对接。
最后行为跟进、持续研究。
在课例研究活动的最后阶段,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要对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加以比较和甄别,从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和有效策略,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自主选择。
杨玉东课例研究讲座有感
杨玉东课例研究讲座有感杨玉东课例研究讲座有感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杨玉东老师的课例研究讲座,这场讲座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次讲座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杨玉东老师的课例研究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介绍了如何精心挑选经典课例,如何对课例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这让我对课例研究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寻找优秀教学的要素。
其次,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优秀教学的要领和技巧。
通过观摩杨玉东老师精彩的课例和听他的解读,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创造富有学习氛围的教学环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这让我深感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智慧是多么重要。
此外,在讲座中,杨玉东老师也分享了他多年教学的心得体会。
他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追求教学的卓越。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最后,这次讲座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和崇高。
在杨玉东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
教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通过优秀的教育和教学,我们能够助力每个学生发掘潜力、实现梦想。
只有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才能够真正改变社会的面貌,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和富裕。
总之,杨玉东老师的课例研究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优秀教学的要领和技巧,也深知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努力,追求教学的卓越,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例研究实心得体会7篇
课例研究实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课例研究实心得体会7篇只有认真思考后,我们写出的心得体会内容才有条理性,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收获之后一定要及时写好适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课例研究实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精选5篇)课例研究篇1通过《课例研修》专题的学习,我对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开展课例研修的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课例研修是一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师训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
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
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由此反思我们的师训教研工作,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什么?根据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宜采取“六结合”的方式:1、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教学观摩与评课议课相结合;3、教法探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4、微格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5、教学实践与研讨反思相结合;6、专题教学与团队辅导相结合。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课例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和分析,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例研究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课例研究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例研究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传统教学方法之外的高效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他们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我也发现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课例研究让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通过观察和分析课堂教学活动,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困难,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
例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于是我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题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还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于是我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我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此外,课例研究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在课例研究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
通过借鉴和运用这些教学资源,我能够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某个课程中,我遇到了一个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于是我参考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例分析,将知识点具体化,抽象概括,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经过此次课例研究,我认识到了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作用,以后我会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和运用。
名师讲座系列4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杨玉东)
教育案例(如班主任如何处理学 生考试作弊)
课堂教学案例(专称为课例)
2.课例研究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相关文章链接: (1)不要把课例研究看得太复杂 (2)不要让课例研究的选题绊住了手脚 (3)也议课例研究是先“选题”还是先“选 课”
可参见:嘉沪高级研修班导师组的博客
//userlog8/94606/index.shtml
但上述分析仅仅是我们教研组老师基于经验的分析,为了让 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我们觉得有必要把经验分析建立在调查的 事实基础之上。为此,我们在学校五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三 角形面积内容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35份,回收435份,有效 卷435份,其中五年级220份,六年级215份。
100%
62
经常或擅长做的是什么?”有意思的是,我们试图问的是“最擅长和经常做
的是什么”,但统计图中展示给我们最明显的却是:教师自以为“不擅长或
不经常做”的是“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
需求: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有专家参与的研讨
94.76
集体研讨 个人钻研
91.18
有专家的 研讨
只和同伴 的研讨
“要求学生组装滑轮时,老师一定要铺垫好,指导语要明 确,尤其是动滑轮,因为学生这方面的概念很差,以前老师 演示一遍,学生跟着做,还有学生不能掌握的。”
“建立杠杆和滑轮间的关系,可能自制一个的教具,将杠 杆的五个要素放大,会效果好的。我以前做过的。”……
(4)教案不能复制效果,还需行为跟进
又过了一天,我们全体观摩了谭老师的课。谭老师在 正式上课之前,给我们发了份她的教案。谭老师的教案思 路清晰,而且环环紧扣,吸收了教研组其他老师的一些建 议,也有好多自己的想法。但是,课似乎并不象教案那样 的清晰,有亮色。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教学实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实例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探究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课例研究学习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课例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通过对他人的优秀教学实例的观察和分析,我可以了解到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学习到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比如,在观察一个优秀的教学实例时,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也开始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对课例的分析,我也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
其次,课例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对教学实例的观察和分析,我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一步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比如,在观察一个教学实例时,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概念理解有困难,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通过课例研究,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课例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课例研究学习中,我可以与其他教师一起观察和分析教学实例,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
同时,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我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最后,课例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课例研究学习中,我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教学实例,培养他们对教学实践的思考能力。
比如,在观察一个教学实例时,我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观点,然后一起讨论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课例研究,我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之袁州冬雪创作杨村乡中心小学杨斯栋我校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导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原本单调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讲授更是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讲堂的艺术.教研的活动学习,是对教导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导讲授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导讲授过程中的一些缺乏,也找到了许多处理问题的法子.一、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迷信的教导观.教员不但是照亮他人的“烛炬”,更是不竭充电的“长明灯”.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操纵现代教导资源,摆正了新课程布景下的教员形象,教员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辟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处理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脚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员要给学生一碗水,不克不及知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员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员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员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汗青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杰出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杰出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二、对自己的讲授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教研学习,真正体会到讲堂讲授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员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夸姣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讲授水平间隔名优教员还有很大不同.我虽然教过分歧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懂得,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操纵所学实际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讲堂讲授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讲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纳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员不竭学习,更新教导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讲授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讲授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员,让自己的讲授生涯也因此而更出色.三、重新认识到语文讲授应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尤其对讲堂导人这一方面加强尽力.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远程网络教导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员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坚苦和挫折是在所不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坚苦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发生的原因,尽量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员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历,消除不良知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四、学习“今天教员的学习状态,就是今天学生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提高到政治的角度说,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放低到教员的专业发展层面,教员需要在不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讲授水平.小学新课程的全面推行,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只有不竭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性和重要性,才干在不竭的学习中成就自己.学习,不但仅关涉着教员专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员所面临的是不竭成长中的学生,面临的是渴求学习的学习者,他们不竭成长的心态,不竭变更的学习环境.教员不克不及一本黄历翻到老,更新自己的讲授观念,革新自己的讲授方法、方式,才干谈得上为了中华平易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五、反思也许众多的教员认为,这节课我已经讲完了,我的讲授任务完成了,我大可放心地去休息了.但是,我们的教员有没有想过,你的讲授中还存不存在问题,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哪些细节问题还没有处理好,哪些知识还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哪些地方做的还不敷好?当这些问题摆在教员们眼前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教员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有没有需要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讲授方针出发,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抑或是从知识与懂得、技能与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讲授方针的达成;从学生是人、是需要学习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对学生成长的帮忙是否足够,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从教员自身专业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讲授资源是否合理地开辟和操纵;等等.反思,是教员成长的助推器.六、测验测验当教员学习到了足够或者还缺乏够的新课程讲授理念与方法的时候,当教员满怀信心走出教员培训的教室的时候,当教员面临着自己的学习者的时候,是教员需要将自己学习到的讲授实际运用于讲授实践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教员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担心因自己运用这样的新的讲授方法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担心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下滑,害怕在实施新的讲授方法出现失败……也许正是这些担心,让我们的教员心坎充满了抵触,踌躇观望,日益失去了在讲授中停止测验测验的信心,也就失去了讲授创新的精力.何必呢?测验测验,哪怕是在你的日常讲授中测验测验一点点,哪怕你失败了,不妨,在反思中去停止讲授设计,再去测验测验,总有你成功的一次,总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测验测验,不是拿着你的学生当作你的试验品,而是你在讲授中帮忙学生学会学习的殊途同归.在你反复的测验测验中,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渐点燃.创新型教导是充满爱的教导.爱,不但是教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是生射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气.创造性正是诱发儿童创造的潜能.这种爱,在教导上也应是一种“活”的教导,应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力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学生也就可以插上奋飞的翅膀,纵情遨游.通过这些教研活动,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与同行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交流中,新课程的气息如一股寒流,冲击着教员心头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猜疑和疑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阳光残暴的春天……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但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导事业的信念,“教员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员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宏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尽力提高自己的教导讲授水平,力争成为一名教导的成功者!善于捕获教导的机会,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贯通教员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员的懂得、期待、鼓励内化为尽力学习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讲授活动中呵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讲堂更出色!。
伊君------雾里看花第一季
雾里看花
-----聆听杨玉东老师讲座有感我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一线默默耕耘了十几个春秋,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感,感受到了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问题困扰着我,常常令我难以释怀。
我在以往的课例研讨活动中就是简单的上课——听课——评课,评课只是凭经验,凭感觉,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盲目性,缺乏深度和广度。
今天,聆听了杨玉东老师《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报告,我对课例研讨有了新的认识。
我知道了什么是课例,课例的要素,课例研究的类型、特征,如何写出课例等。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
)它是以学科内容为载体,有一个研究主题。
课例具备的要素有背景与主题、情境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好的课例研究要做到主体明确、线索清楚、具有关键性事件、过程资料翔实、有结论和反思。
课例具有真实、开放等特征。
通过学习,我增长了见识,感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学习了新的方法、新的策略,坚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会了课例研讨的系列内容,为校本研修活动提供了依据。
今后,我还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做到知识更加系统化。
回到学校以后,我会积极尝试课例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更新,不断提高自己,向名师境界靠拢。
伊君。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杨玉东教授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杨玉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1-01-05 15:20:47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
然而,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了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使大家对于课例与案例、课例与教案、课例与课堂实录、课例与经验论文之间的区别不加思考而混用。
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认识,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为广大教育实践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课例“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
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原来授课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含在其中。
而且,课堂实录的文本量比较大,一般而言,45分钟的课堂需要大约1万字以上才可能真实地记录和刻画。
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课例和案例的混用最为常见,也反映了从案例到课例的认识的清晰化经历了一个过程。
案例在教育以外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出现三个新的动向:第一,开始注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二,研究人员开始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研究教学问题;第三,培训过程与研究过程逐渐合为一体。
在这个背景下,案例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玉东老师《课例研究与学校教研文化的变革》讲座
学习心得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业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开展有效的教研和变革学校教研活动。
3月31日下午,唐中福校长带领学校教务处相关人员、教研组长和课题组主研老师在线参加了由杨玉东教授《课例研究与学校教研文化的变革》专题研修讲座。
杨玉东教授是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员,世界课例研究学会奠基性会员。
他在近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中,分享了“课例研究的国际背景与比较”、“基于磨课传统的中式课例研究实质”、“开展中式课例研究的核心要素”、“用中式课例研究塑造新型教研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他讲述“数学任务设计中的情境一以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为例”给参会教师极大的启迪。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校志趣相投、互动合作、心理相容的语文教研共同体已经结成,构建了以课例研究为基本特质的语文教研文化。
基于教学现场的初中语文课例研究,研究小组形成的共识与结论如下。
一、研课旨趣:从就课论课到专业诊断
在传统的语文教研活动中,语文教师观课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观众的位置,只看热闹,而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反思,更缺乏语文课例研究的思考。
一方面,在传统的评课中,执教者如遇同伴的直言不讳,往往会反唇相讥,结果是只增嫌怨,徒生隔膜。
长此以往,评课者往往碍于情面,说些无关痛痒的活、流行的话、应景的话、“我以为”
的话,甚至是虚假的恭维。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观课中,教师往往毫无准备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观察。
由于听课缺乏目的性,进而在接下来的评课环节就仅凭直觉感受,要么没有明确的主题,要么主题泛化,“你说、我说、大家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甚至一味盲从,很难跳出感触式的经验怪圈,而美其名曰的“抛砖引玉”也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由于评课没有中心观点或主题,加之缺乏理性的专业诊断和具体可行的改进意见,也就不利于其他教师从一节课感悟到一类课的道理,不能让教师对一类课的教学有所启发。
这种听听、看看、说说的观课活动,由于缺乏深度,总是评论(非专业性说教)有余而行动改进不足,其结果往往是专业性的教研活动充斥着越来越不专业的内容,以至于课堂的改进收效甚微。
语文课例研究是学术化的观课评教,评课旨趣在于专业诊断,即以专业的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教学水平的稳步
提高。
课例研究开展以来,教师习惯于在对当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有目的地走进课堂。
在接下来的研课活动中,教师也不再是经验主义至上,不再是就课论课,评课者已经能够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从学理上切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部,做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分析、阐释和研究”,评课时多了理性的专业诊断,也有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使评课起到有效促进和发展的功能。
这样的评课活动,从孰优孰劣的评价区分向教学问题的理性诊断发生转向,评课活动也就增加了研究的含量和专业判断的力度。
二、课例诊断:从止于评论到聚焦课堂教学
行为的改进与优化
在传统的语文研课活动中,教师往往站在评课者的个人立场对课例加以评判,而且这样的评判往往习惯于只讲“三点”,即优点、缺点和亮点。
这种评判只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就算达到了目的,疏于知行合一,其间的隔离或鸿沟长期存在,换言之,传统的研课活动是就课论课、止于评论。
这种研课活动不仅缺乏专业的判断和充分的归因分析(仅有的分析也多为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而且每一次的研课活动总是缺少如何作进一步改进这类问题应给予的中恳而明确的答案,甚至每一次的意见和建议也只是停留于口头或书面的记录,更遑论落实在随后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
“课例研究表面上研究的是一节课的改进,背后关注的却是解决一类课的问题。
”因此,课例研究将试图克服传统语文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不但要增加语文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的研究含量,更要透过课堂观察不断进行行为跟进。
作为一种基于课堂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方式,课例研究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课例的过程,即以一节课的研究为例,试图围绕一个主题探讨一类课的改进。
所以,课例诊断应在问题驱动下聚焦课堂,开展研讨。
一要明确三个问题,即课堂教学遇到了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做出新的教学决策,这样决策的理由是什么;二要回答一个问题,即通过这节课或这个主题的研究,使自己对此类课有什么认识和启发;三要适时跟进磨课活动,即在研课环节之后,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几
次反复的施教,而且每一次的施教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所关注问题的深入认识和改进。
可见,课例研究要紧扣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研究持续性明显,并且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后续的研究还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结论和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研课活动已不再习惯于坐而论道、止于评论,也不再满足于见仁见智的各执一词,而更多的是仁者、智者相互之间关于观点主张的沟通与交流,对话切磋的经验分享,专业诊断后的行动跟进。
在沟通与交流中,我们坚持专题性原则,不面面俱到;坚持针对性原则,不泛泛而论;坚持欣赏性原则,不求全责备。
如果评课这样的行动研究,有了解决问题的处方和对照处方进行的教学实践的二次或多次改进,就能最终直抵改进课堂教学实践这一终极目标。
课堂诊断与行动改进的行动研究表明,从确定研究专题(如怎样教学鲁迅作品)到选择执教内容(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鲁迅的《藤野先生》),从带着目的走进教学现场观课到基于专业化的诊断,从开出实践改进的处方到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活动,就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而又行之有效的课例研究基本操作流程。
三、课例研究取向重心的转移:
从单看教师的教到兼顾学生的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人们所熟见的评课其实就是为了得出某教师的课是“好”还是“欠好”,是“妙”还是“欠妙”之类的结论,且诸如此类的“鉴定”和“表彰”往往习惯于只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表现。
比如,有教师就是对照传统的课堂教
学评价表,通过检查诸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七年级教学目标要求、是否兼顾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能力培养等、是否让使学生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作者描写景物前呼后应的结构方法和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等表现来评价教师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观察常常与评价教师有关,而较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关注。
新课程已经在目标设计方面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这样的课堂观察囿于教学的视野,“目中无人(学生)”,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生的发展与表现。
随着语文教学课例研究的深入,加之舆论层面的倡导、行为层面的扶持和推广层面的指导,不少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已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评课活动中有了对于学生经验的研究与评判,有了对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的关注,他们已经认识到课例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已开始从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彼此的互动方面收集证据。
比如,看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否被点燃,学习氛围是否浓厚;看师生交往是否融洽,是否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看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听讲,如果不专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当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也从自己的行为方面收集证据,如提问、板书、被提问的学生数。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方面的证据与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紧密相连,很有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教师不仅观课活动常忽略学生,就连评教活动也往往拒绝学生参与。
传统的评课活动往往是以教师、教研员为主体,评课成了他们的活动专场,而作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
生却向来无缘加入。
这样的课堂观察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背离了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
“教学是一段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共同演绎的旅程”,如果评课活动仅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待或诠释发生在受教育者结成的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而不去倾听来自学生方面的声音,甚至拒绝来自学生对课堂上教学情景的真实诠释与解读,这样的教研活动终将因仅有单一的专业视角而使得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和问题诊断的准确性发生误差,从而使课堂实践改进处方的针对性发生偏离。
课例研究表明,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让一些异质人员(学生代表)参与进来,让他们从未成年人的世界与眼光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能让课堂诊断活动多一个研讨视角,使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大大提高。
因为有了师生同台把脉,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评价也因此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由此提出的教学改进策略就会更具指导意义。
由此看来,课例研究取向的重心应适时转移,即从单看教师的教到兼顾学生的学。
课例研究取向重心的转移,无疑能使研课活动赋予一节课的教学研究结果以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让观课者对于一类课的认识和启发更具学理上的意义,从而让我们研课后做出的教学决策更科学,改善课堂教学的行动更务实,教学改进背后的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