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花之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并学会朗读课文;2.了解“比喻”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3.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爱美爱花的良好习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周围的景物,写出简短的描写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培养爱美爱花的良好习惯;2.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概念,掌握比喻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课文朗读10分钟课文解读20分钟比喻的概念及举例20分钟课本练习15分钟小组合作练习30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1. 课文朗读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再加强一些语音、语调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文解读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要着重解读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比喻表达方式。

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适当讲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热爱,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朵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及其他美好的感受。

3. 比喻的概念及举例首先,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比喻的概念,并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的表达方式。

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更多关于比喻的知识,如比喻的作用、比喻的分类等。

学生们需要自己思考一些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并且在解释和举例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4. 课本练习在本小节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自带的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比喻表达方式。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填比喻”、“找比喻”等,可以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或交流的形式来完成答题。

5. 小组合作练习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并自由发挥创造力,以花为主题,进行交流、描述和观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之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诗歌以花的口吻,讲述了大自然的话语,一曲清新美妙的花之歌展现在我们眼前,诗歌从花的生命周期、花生长在绿地中、花的生长过程、花的贡献和花的追求五个方面展现了奇特的想象,借物喻人,表达了对花以及像花一样积极乐观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基本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揣摩文章表情达意的能力,但在重点词语以及写作手法的处理和理解上还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三)感受并交流课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我”是花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交流对花的认识。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2)借助“/”符号,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3)理解“亮晶晶的眼睛”“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是星星和太阳,初步感受想象奇特。

(二)走进课文,理解“我”是花1.朗读课文,学生找出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花,画上波浪线,并做批注。

2.交流指导,形成板书。

3.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仔细看板书,读一读花瓣上的关键词,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

(板书:由花的特点想开去)(三)研读课文,感受奇特想象1.默读1-4自然段,画出花有哪些别名,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赋予花这样的别名?(1)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4课《花之歌》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4课《花之歌》导学案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兴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自己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

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示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浪之歌(纪伯伦)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的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她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花之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花之歌》教案

4《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3.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这首散文诗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

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以课文前的导读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语”,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纪伯伦的及介绍资料,作者的及介绍资料。

2.课件:不同情境中花的。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花的其他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生1:花会唱什么歌?生2:这里的“花”是什么花?生3:作者是谁?2.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

纪伯伦的散文诗轻柔、凝练、隽秀、清新,“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

他的作品以散文诗为主,通过奇特大胆的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根据这段文字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学习课文。

预设:生1:我想通过课文前的提示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想象。

生2:我想通过多读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生3:我想了解诗里有没有蕴含什么哲理。

生4:我想把它背下来,感受纪伯伦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怎样学习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就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自学课文1.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词。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花之歌》一、教材分析《花之歌》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前三篇是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这篇《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三、设计思路《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散文诗在小学阶段鲜有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三年级,同样是关于“花”的主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花的学校》。

纪伯伦和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花之歌》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这篇短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写景的文章我们读过很多,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会了联想,在阅读时度进来、想出去,和作者一起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导学案【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

3.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能够用自己的话将花朵的重要性和美丽表达出来。

5.在写作中运用形容词描述事物的方法。

二、导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拿一朵鲜花来到讲台前,让学生观察这朵花,感受它的美丽和芳香。

通过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花”的主题。

2.阅读并感受诗歌《花之歌》让学生先自读诗歌,然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朗读给同桌听,并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3.合作探究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总结出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在小组分享并讨论。

然后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找出诗歌中的词句,思考为什么选用这些词句,它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4.理解《花之歌》的意义学生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中,谈谈自己认为《花之歌》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把自己的理解写成一个小段落,然后进行展示。

5.小组合作,表演诗歌《花之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对《花之歌》的理解和感受,设计一段简短的表演或朗诵,通过表演将自己对《花之歌》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全班。

6.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喜欢的花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喜欢的一朵花,要求使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绘花的美丽和特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的完整性。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提示。

三、导学案设计说明本导学案是针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花之歌》的学习设计。

通过诗歌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味,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通过合作探究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写作中,引导学生使用形容词进行描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取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

一、说教材
《花之歌》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充满 哲理的散文诗。本课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显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 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 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寻思,充满着对 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仰望星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总之,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 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 认识。
八、教学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显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 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 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 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
学生对花儿及花朵营造的氛围与环境可谓熟悉至极。生活中处处花 草茂盛,学生容易熟视无睹,忽视对周边环境的视察,周而复始的学业 安排容易让孩子丧失感悟生活、热爱自然的意识,无暇顾及化从何处来 又归到何处去,更不大可能静下心来思考自然生活的奥秘和志趣,经历 、年龄受限,感受有限。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5.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行,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美丽的鲜花吧,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美丽的花 朵。旅游景点盛开的花朵,上学路上路边的小花,节日场所的鲜花布置 等等。每种花都有它的花语,例如我们熟悉的梅兰竹菊,它们都有各自 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花之语》。(揭示课题)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欣赏花的世界,你能想到什么?2.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3.泰戈尔散文《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师: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4.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阅读提示:课题是“花之歌”,但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默读并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2.自主学习,在能体现“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的批注。

(2)梳理课文,概括段落。

(3)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让学生交流,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3.全班交流(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4.再读课文,梳理课文:第1-4自然段写了“我”是什么;第5-7自然段写了“我”的世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联接经验,感受想象的奇特1.引导汇报。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②相机指导: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2.由花的特点想开去:(1)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作者简介: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是谁?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字词。

(1)读写下列字词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字词释义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新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霞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花之歌》课文详解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解析】这里是比喻句,用“是”做比喻词,属于暗喻的类型。

把花儿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是指花儿开放了;“收回去”是指花儿凋谢了;“又说一遍”是指第二年、第三年……花儿在每一年都开放的过程。

这段写花开花谢都是在为大自然说话,也是为大自然而沉默。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解析】比喻句,把花儿比作“星星”,“坠落在绿茵中”描绘了草丛之中花儿星星点点、竞相开放的景象。

这段写花儿像星星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绿茵里。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解析】这里说“诸元素”,“诸”是指多的意思,这里说的是很多元素。

我是很多元素的女儿,是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花,无论春夏秋冬,花儿始终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冬天我是种子,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枯萎。

这段介绍了花的生长过程。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解析】这一句用“我是”……连接了3个分句,是排比句式。

礼品、冠冕、祭献,这些都是在写花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之歌》是一篇描写花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花卉的美感和爱好。

2.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全诗,感受整首诗歌的抒情之美。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诗歌,培养个体情感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内心力量和自信心。

4.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韵律,通过学习花之歌,体验韵律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理解和学习课文,感受抒情之美。

2.学习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1.了解韵律的作用。

2.运用学到的技巧朗读这首诗歌。

三、教学方法1.朗读回忆法。

2.归纳总结法。

3.合作探究法。

4.分组比赛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课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请学生观察周围的花卉,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钟爱的花种,让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让学生想象一下花开时的场景,引导学生联想到花朵的美好形态和优美的姿态,培养对花卉的爱好及审美情趣。

第二环节:学习诗歌1.教师朗读全诗,让学生反复听写,感受其中的韵律和音感。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分析整首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每一组朗读自己分配的内文。

3.教师对诗歌的主题和感受进行解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整首诗的内涵和表达,有助于深入了解花的意义和美感。

4.学生请家长告诉他们自己钟爱的花种,并了解他们的启发和思路。

第三环节:韵律学习1.教师为学生详细介绍什么是韵律,韵律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师示范教学如何运用韵律读朗诵。

提醒学生注意描叙词语之间的韵律对押,了解其如何体现节奏和节制。

3.学生诵读韵律口诀,自由演顾打通韵律微调的欢动之密。

第四环节:诗歌朗诵比赛1.按照自己感性理解朗诵全首《花之歌》。

2.老师选2-3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此次诗歌朗诵比赛。

3.进行线上比赛,评选和颁发奖项。

五、课后作业1.探讨和了解不同种类花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尝试运用线型和色彩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3.搜集一些列表中出现过的描写花的形象,结合自己的创造力,进行简单的互联写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导学案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导学案

4*《花之歌》导学案关于花的诗歌集锦阅读《杨柳与水莲》,感受画面1.学生朗读《杨柳与水莲》,思考: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积极、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2.文中杨柳对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请在你认为想象奇特的地方作批注。

预设:“夜的幕上有繁星……碧夜的幕中!”由“夜”想开去,都想到了什么?3.教师小结:想象让文章更具画面感,内容更丰富。

[教学板书]4* 花之歌“我”是什么“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独特想象力→积极向上向往光明[教学反思]本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自读自悟,从而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由花的形象想开去,对比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

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其实是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上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篇一:八月桂花酿秋香桂花,八月的秋风第一个阅读了你的娇羞。

一页一页的浓香, 让星星看瘦了月亮。

多少相思的人,在一滴露水里哭红了脸。

桂花啊!你是秋天的一个主语,多少话题在蝴蝶的翅膀上传过花开的风声,就连千里之外的那一丝叹息,也荡起一枚圆月酒杯里的浓香。

八月桂花开了,只为在汗水里酿一滴醇香。

秋天醉了,在一路摇摇晃晃的秋风里:枫叶红了、高粱红了、千树万树的叶子都站不直了,就连山坡上,那个牧羊的小阿哥,也倒在了爷爷收割的镰刀声里。

早晨醒来的太阳,还在回忆昨日黄昏的秋香……篇二:桃花春天与你有约。

你总是先期来到,春寒还是料峭,你却不畏寒风苦扰,绽放出笑容。

那是你迷人的俏。

你俏在争春,焕发出春天的妩媚。

你俏在夺绿,大地顷刻不在苍老。

是你给春天增添了多情的色彩,春天才变得美丽妖娆。

你用暖色的情调,吸引着多情的男女,来到花前,去打情骂俏。

你用满脸的笑容,潇潇洒洒绽满整个枝头。

俨然与多情的情侣,携手投入春天的怀抱。

你的来到,笑灿了人间,人们以你为骄傲。

新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花之歌》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霞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花之歌》课文详解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解析】这里是比喻句,用“是”做比喻词,属于暗喻的类型。

把花儿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是指花儿开放了;“收回去”是指花儿凋谢了;“又说一遍”是指第二年、第三年……花儿在每一年都开放的过程。

这段写花开花谢都是在为大自然说话,也是为大自然而沉默。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解析】比喻句,把花儿比作“星星”,“坠落在绿茵中”描绘了草丛之中花儿星星点点、竞相开放的景象。

这段写花儿像星星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绿茵里。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解析】这里说“诸元素”,“诸”是指多的意思,这里说的是很多元素。

我是很多元素的女儿,是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花,无论春夏秋冬,花儿始终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冬天我是种子,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枯萎。

这段介绍了花的生长过程。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解析】这一句用“我是”……连接了3个分句,是排比句式。

礼品、冠冕、祭献,这些都是在写花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题引领、尝试自学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章前四句歌颂了花的什么?
3.文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讨论交流、合作互学
1.《花之歌》中描绘的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也是“礼品”“冠冕”“祭献”。结合原文,联系生活,说说你眼中的“花”又是怎样的形象。
结学
拓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花之歌
成长芬芳凋谢
积极乐观
( 语文 )学科导学案课题4源自花之歌定学导

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象征手法。
3.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4.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2.想一想,最后两段表现了花的怎样的精神特质?
四、启发引导、多媒体助学
播放音乐纪伯伦的《花之歌》,在音乐声中读散文,体会作者寄予诗歌的特殊情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全班汇报,展示评价




练习:
本诗开篇连用四个比喻“我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请你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花之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