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国家基准高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5国家基准高程

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是中国大陆地区基准面上的标准高程,是测量高度的基准。该高程选取中国大陆地区的20个地面基准点,经过多次测量与校正之后,最终形成了国家基准高程。

该基准高程的选定以及具体的测量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其背景是中国正值恢复与建设时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测量工作。然而,由于地震、冰川变化、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原先的基准高程逐渐失去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建立新的国家基准高程成为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定国家基准高程的20个基准点时,需要满足多项要求,例如该点的地理位置需要稳定、光线通透、离控制点近等等。测量过程则采用了多种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电子水准仪、GPS定位等现代化技术和传统的水准望远镜和测距仪等手段。

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的确定,对于中国的工程测量和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它为中国的各种地下工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了准确

的高程基准。而在测绘、土地管理、灾害防治等领域,基准高程也是极其重要的点位。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地球物理变化等原因,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也逐渐失去了精度。为此,中国在2008年推出了新的国家基准高程,即2000年国家基准高程。这一高程的建立同样采用了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和多种测量手段,选定了21个地面基准点。与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相比,2000年国家基准高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更适合现代化工程建设和测量需求。

总之,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是我国工程测量领域中的经典标杆,它的建立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新的高程基准不断出现,为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高程基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