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日趋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其特征。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分析的核心环节,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病史询问是诊断的首要步骤,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史、接触史以及既往病史等,以便进行初步判断。

体格检查则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查找是否存在感染性病灶。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定位。

影像学检查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定性和定位,如X光、CT扫描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征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短,有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

2.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感冒、肝炎等。

病毒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

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常见的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肺曲菌病等。

真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皮肤瘙痒、白斑等症状。

诊断真菌感染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镜检。

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是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的,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

支持性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如控制发热、补液、营养支持等。

四、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包括感冒、肺炎、流感等。

及早的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对病情进行体检来初步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

例如,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常见于感冒和流感。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例如,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流感病毒的存在。

3. 影像学检查有些感染性疾病在诊断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例如,肺炎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对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染,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2. 密切观察与隔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是重要的。

对于某些高传染性的疾病,如流感,患者需要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 改善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有助于抵抗感染性疾病。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感染的程度和频率。

4. 预防措施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经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接种疫苗等。

总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药物治疗、观察与隔离、免疫力改善以及预防措施都是有效的方法来对抗感染性疾病。

重要的是要及早确诊,早期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所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警惕性和预防意识。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1.尽快送检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二、 检验方法
查病原体:形态与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和鉴定
检测病原体成分(抗原和核酸)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代谢产物 (生化试验)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SARS冠状病毒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按疾病特征分类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
一般占人群的90%或以上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为临床感染
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及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①菌血症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培养在McCoy细胞的沙眼衣原体 吉姆萨染 色的McCoy细胞,含大衣原体包涵体,使 部分细胞核不清楚。(吉姆萨染色,放大
1000倍)
狂犬病毒可于细胞浆中 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新生隐球菌 墨汁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革兰染色
2.不染色标本
1) 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 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征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感染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及时发现 、报告和追踪疫情。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系统,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疫情 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
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 理,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
分子生物学诊断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DNA或RNA) 的存在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原 体。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或 蛋白质,实现快速、高通量的诊断。
对病原体核酸进行测序,以确定病原 体的种类和基因型。
诊断和救治能力。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并实施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 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 风险。
强化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设 施、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 毒,防止交叉感染。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传播,如皮肤感染、消化
道感染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艾滋病 、乙肝等。
母婴传播
通过母婴之间的胎盘或哺乳传 播,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等。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畏寒、寒战等

咳嗽、咳痰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REPORT

性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应用

性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应用

梅毒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流程
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
不能开展暗视野、IgM
能开展暗视野、IgM
阴 性
连续2次阴性
采静脉血、RPR定量
每3个月RPR
定量,观察 症状
预治疗




滴度﹤母亲 4倍,无症

滴度﹤母亲 4倍,有症

治疗、随 访
6月后RPR未阴, 滴度低水平
RPR滴度不下降
或上升,结合症 状
硬下疳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源自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同上
同上
暗视野检查阳性; 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 原血清试验阳性;
分期/ 病例分类 类
二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三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病史
性接触史, 或性伴感染 史 同上
EIA+:confirm with TPPA or TPHA。 • 2个试验不一致:免疫印迹。 • VDRL/RPR滴度1:16、IgM阳性为梅毒活动的标志之一。 • 治疗当天滴度为判断疗效的最佳依据。 • 梅毒早期VDRL/RPR 滴度可能较低。
二、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淋病诊断要点: 淋病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淋
1:8习 惯?
第2 次收 费?
原血清
试验 (TPPA)
阳 性
阴 性 报告:RPR
阴性 阴 性
?前带、早 期
报告:RPR阴性 滴度
TPPA阳性
报告:RPR阳性 TPPA阴性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7-感染性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1、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正确的判断是()
A、患慢性乙型肝炎
B、患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
C、患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患慢性活动性肝炎
2、常用于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是()
A、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
B、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C、乙肝病毒培养
D、乙肝核酸定量检测[正确答案]
E、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3、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S
B、ASTALTALPGGT[正确答案]
C、AMYLDHGGTα-HBD
D、ACPASTLDHCK
E、TnIASTACPALP
4、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骨肿瘤
B、肝实质疾病
C、肝癌
D、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临床分析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临床分析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临床分析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对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威胁。

本文将针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临床经验。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准确、快速地诊断感染性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和病史分析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观察其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呕吐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例如,高热、寒战和剧烈头痛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而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痛则提示有可能是肺炎。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原体,评估炎症程度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胸部X光片可以用于评估肺炎的范围和程度,腹部B超可以发现腹腔感染的存在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首先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敏感性测试,以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该测试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抗菌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需要考虑病原体的种类、敏感性以及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史等因素。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3. 对症治疗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例如,对于发热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控制;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可以进行液体补充等。

4. 预防并发症感染性疾病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因此,及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5. 患者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在感染科中,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感染科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手段。

以下是感染性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线索,通常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体液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等。

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尿常规可以排除尿路感染。

体液培养是检测细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PCR等技术快速诊断病毒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腔感染等,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或静脉给药。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降低体温、控制咳嗽、补液等。

三、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

,,,—升高等【治疗原则】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

流质,半流质饮食。

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

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

这类疾病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其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简要介绍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 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首先会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曾经暴露于何种环境或病原体,是否有近期旅行史等。

同时,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呕吐等,以便进行初步的判断。

2. 实验室检查:一旦怀疑感染性疾病,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

这些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查、病理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疾病。

3. 影像学检查:有些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导致器官损伤或异常,如肺炎或肝炎。

为了了解病情进展和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X射线、CT扫描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 抗生素治疗:对于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患者。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在用药结束后继续观察病情。

2. 抗病毒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症状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但是,由于病毒的易变性,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情调整方案。

3. 抗真菌治疗:如果感染由真菌引起,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的机制,可以清除真菌感染并防止其复发。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期间,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防止药物副作用。

4. 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寄生虫感染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原虫的种类和感染的部位而定。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进行随访,以确保疗效。

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防控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病毒感染的试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别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临床医师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推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相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泌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别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一)尽早实行在发病初期(急性期)实行,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部位相宜由感染部位实行,如呼吸道感染实行鼻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实行粪便;脑内感染实行脑脊液;皮肤感染实行病灶组织;有病毒血症时实行血液。

(三)冷藏速送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

若距离试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检。

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

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别。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实行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马上实行,其次份在发病后2~3周实行。

血清标本放4℃-20℃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

无菌性脑炎患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lgM。

表80-1 病毒检材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实行标本的时期检查病毒及其成分测定抗体埋伏期及前驱期刚发病或急性期恢复期及康复期较难查见最多查见很难查见未增多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明显增多(常超过4倍)表80-2 供病毒分别的检材临床表现常见病毒关心诊断有用的检材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合胞病毒咽试、肛拭咽试或含漱液、尿液咽拭或含漱液咽拭含漱液咽拭、粪便或肛拭咽拭或含漱液、鼻咽洗液出疹疾病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粪便或肛拭、咽拭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粪便或肛拭、咽拭咽拭或含漱液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咽拭或含漱液、尿液咽洗液、鼻咽拭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脑炎虫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血液、脑脊液脑活检、脑脊液、疱疹棉拭或吸取液脑脊液、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无菌性脑膜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脑脊髓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髓液、口颊粘膜棉拭失天或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尿液、咽拭或含漱液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回拭眼部感染腺病毒结膜棉拭、咽拭、肛拭结膜棉拭、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其它感染巨细胞包涵体疾病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心包炎、心肌炎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尿液、咽拭尿液、咽拭咽拭或洗液心包液、粪便、咽拭心包液、粪便、咽拭二、病毒的分别与鉴定(一)病毒的分别病毒分别的一般程序见表80-3。

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常见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

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及时及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表现、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咳嗽、腹泻等症状,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判断。

其次,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旅行史、接触史等,以帮助确定感染的可能性。

再次,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血液培养、呼吸道标本、尿液分析等可以帮助鉴定病原体的存在及其抗药性。

最后,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等可以协助判断感染的部位和程度。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目的是消灭病原体、控制感染以及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抗生素是常用的药物,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可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因此支持性治疗如补液、退热、保护呼吸道通畅等是常用的治疗措施。

辅助治疗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支持性措施,以加速患者康复。

例如,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免疫力的提升和疾病的抵抗力非常重要。

此外,休息、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措施除了诊断与治疗,预防感染性疾病同样重要。

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保持勤洗手、咳嗽时遮住口鼻、定期接种疫苗等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措施。

此外,公众教育也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正确的健康常识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抵抗力。

结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

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和诊断患者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17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 副本 - 副本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17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 副本 - 副本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16-感染性疾病实验
室诊断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详见医搜题
(一)溶组织阿米巴实验室诊断技术
1、关于溶组织阿米巴发病机理,以下哪项是阿米巴原虫的致病因子()
A、阿米巴原虫的侵袭力
B、阿米巴原虫的毒力[正确答案]
C、细菌的作用
D、宿主的防御机能
2、我国阿米巴病流行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多见于南方[正确答案]
B、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
C、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发病率成年高于儿童
3、关于阿米巴病原学诊断粪检标本,滋养体的伪足活动在便后()内可见到
A、5min
B、8min
C、10min[正确答案]
D、15min
4、阿米巴病原学诊断注意事项中,原虫与白细胞和脓细胞鉴别的方法是加一滴()冰乙酸后加盖玻片镜检
A、1%[正确答案]
B、2%
C、3%
D、4%
5、在阿米巴病原学诊断粪检标本取样后,标本在4度时不宜超过()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重症感染诊断标准

重症感染诊断标准

重症感染诊断标准重症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重症感染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症感染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持续体温>38℃或低体温<36℃;2. 心率增快,心率>90次/分;3.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0次/分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4.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80%。

二、实验室指标。

1. C-反应蛋白(CRP),>10mg/L;2. 血清乳酸水平,>2mmol/L;3. 血培养,阳性结果;4. 心肺复苏后血乳酸水平,>4mmol/L。

三、感染部位。

1. 呼吸系统感染,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2. 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3. 腹部感染,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4. 血液感染,败血症、菌血症等症状;5. 皮肤软组织感染,红肿、热痛、局部脓肿等症状。

四、影像学检查。

1. X线、CT、MRI等检查显示感染部位异常改变;2. 超声、内窥镜等检查发现感染病灶。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2.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异常。

综上所述,重症感染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感染部位、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重症感染,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本文所述的重症感染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重症感染的诊断水平,减少病患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介绍实验室检查可直接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如:肉眼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在培养基上生长)或者间接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如抗体检测)。

一般的检测手段包括·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培养(培养)·免疫学试验(凝集反应试验如乳胶凝集试验、酶免疫测定、蛋白质印迹、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试验·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 以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非核酸鉴定方法( 以非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培养通常是明确微生物的金标准,但是结果可能要在数天或数周后才能得到,并且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因此可以选择其他有参考价值的试验。

当一种病原体得到培养及鉴定后,实验室就可以评估其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

有时也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特定的耐药基因。

一些试验(如革兰染色,常规的需氧培养)可以检出多种病原体,并且通常在许多可疑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被使用。

然而由于通过这些试验可能使得一些病原体被遗漏,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知道对每种可疑病原体检测所用的每个试验的局限性。

当出现可能被遗漏的情况时,医生需要对怀疑的病原体进行特异性的检测(如特异染色或特异培养基)或建议实验室选择更多有针对性的试验进行检测。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速度快,但是准确性有赖于检测者的经验以及检测设备的质量。

除标准的实验室外,由于质控方面的不足常常限制了医生选择显微镜检查作为确诊的方法。

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可能需要区分病原微生物来自于侵袭性疾病或仅仅为表面定植-这种区分往往难以由培养来判别。

虽然有一些不能被染色的标本要通过水分固定来检出真菌、寄生虫(包括蠕虫的卵和幼虫)、阴道来源细胞和能动的微生物(如毛滴虫属)、梅毒螺旋体(通过暗视野显微镜),但是大多数标本用染剂处理后都能使病原体带有颜色,让它们在背景中突显出来。

为了提高真菌的可分辨度,可用10%氢氧化钾(KOH)溶解周围的组织和非真菌病原体。

虽然不被染色也是100%具有特异度的,但是临床医生还是以推测可能的病原体来要求所选用的染剂。

大多数样本用革兰染剂染色,如果怀疑是分枝杆菌则要选用抗酸染剂。

然而有一些病原体使用这些染剂则不能被轻易观察到;如果怀疑是此类病原体,需要使用不同的染剂或采用其他可以进行鉴定的方法。

因为显微镜检查时通常要求标本中微生物的浓度达到1 ×104-5/mL,所以许多体液标本(如CSF,尿液)在进行检查前需进行浓缩处理(如离心法)。

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是通过细菌能保留紫色晶体染剂(革兰阳性——蓝色)或不能保留(革兰阴性——红色)以及细胞的形态学(如杆菌或球菌)和细胞的排列(如:丛状、链状、二倍体)来将细菌分类。

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最终确定抗生素治疗方案。

用革兰染色后的形态及染色特征来发现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可鉴定出多种细菌感染。

革兰染色是将标本通过热固定于载玻片上,相继用革兰紫色晶体、碘、脱色剂和复染剂(具有代表性的是番红精)处理。

抗酸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这些染色法用于鉴定“抗酸”微生物(分枝杆菌类)和“中等抗酸”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类)。

除了用于一些寄生虫的囊合子(如隐孢子虫)外,它们也用于红线菌属以及和其有关菌属的染色。

分枝杆菌在痰液中的含量达到10 000个/ml就能被检测出,但是因为它常常在标本中以更低的浓度水平存在,检测的灵敏度因此受限。

通常几毫升的痰液在氢氧化钠去污染后经过离心浓缩才被用于抗酸染色。

尽管一些中等抗酸的微生物很难从分枝杆菌中区分出来,但是这种方法的特异度仍较可信。

荧光染色这些方法可用于更低浓度的标本(<1×104细胞数/mL)的检测。

具体例子包括吖啶氮蒽橙色荧光(细菌和真菌),金胺-玫瑰红和金胺O荧光(分枝杆菌),白色含钙荧光(真菌,尤其是皮肤癣菌)。

病原菌抗体和荧光剂偶联(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理论上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然而由于这些试验结果的解读和解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商业上仅极少数方法有利用价值而常规使用(如肺孢菌和军团杆菌属直接荧光抗体试验)。

印度墨汁(胶态碳)染色这种方法用于检测那些有细胞悬浮的体液(如CSF沉淀物)中主要含有新型隐球菌和其他具有包囊的真菌标本。

该方法主要是使背景视野被染色而不是微生物本身被染色,染色后使微生物的荚膜呈晕轮状而易被观察到。

在CSF中其灵敏度不如隐球菌抗原检测。

特异度也受到限制:白细胞也可能呈现包囊状。

Warthin-Starry银染法和Dieterle 染色这些银染色用于显现如螺旋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微孢子虫和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henselae)(猫抓病的病原)等细菌。

赖特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这两种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寄生虫,吞噬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的荚膜组织胞浆菌,细胞内由病毒和衣原体所形成的包涵体,耶氏肺孢菌的滋养体,以及一些细胞内细菌。

三色染色(果莫里-Wheatley染色)和铁苏木精染色这些染色方法用于检测肠道内的原虫。

果莫里-Wheatley染色用于检测微孢子虫。

它可能遗漏蠕虫卵和幼虫,并且用于检测隐孢子虫也不可靠。

真菌和人的细胞会被染色。

铁苏木精染色可以鉴别染色的细胞、细胞包含物和细胞核。

当用于对蠕虫卵进行染色时,应避免染得太深而难以检测。

培养培养是指微生物在一种有营养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面或里面生长,使得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从而更利于鉴定。

培养也可以更加容易进行抗微生物制剂敏感性试验。

临床和实验室进行交流是必要的。

虽然大多数标本都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如血或巧克力琼脂),但是一些病原菌的培养需要包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和抑制剂或者需要其他特殊的条件(分离常见细菌所选用的培养基);如果怀疑是这些病原菌中的一种或者患者已经接受抗微生物制剂的治疗,应该将这些情况告知实验室。

告知实验室标本的来源有利于实验室根据特殊部位常见的菌群区分病原菌。

标本的采集非常重要。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在感染部位采集标本是主要原则。

应该在病变前缘,而不是中心,进行采样。

拭子的使用令人气馁。

然而,如果需要使用一个拭子,植绒拭子应该被优先选,因为它可以获取更多的标本。

用于分子学检测方法的拭子(以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必须同其将被使用的特定检测方法相匹配。

选择错误类型的拭子可产生假阴性。

木柄拭子不利于某些病毒生存;棉签拭子对于一些细菌和衣原体是有毒的。

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需要对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如聚维酮碘药签消毒、干燥,再用70%的乙醇脱碘)。

常常需要从多个不同的部位留取多份样本,如果可能应该在发热达到高峰时留取标本。

仅仅在一份血样本中有皮肤和黏膜常见菌群生长说明是污染造成的。

如果一份血液样本是从深部留置管获得,那么也应该再留取一份外周血管血液标本,这样有助于区分是全身性的菌血症还是导管相关性感染。

来自感染导管中的标本培养结果与同时来自外周血管的血标本培养结果相比较,通常阳性结果出现较快,并且包含有较多种微生物。

部分真菌,特别是霉菌(如曲霉类),通常不能通过血培养获得。

为了尽量限制可能造成污染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样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

为了精准确定病原体的数量,应尽量防止其他病原体的生长;应该立即将样本运送至实验室,若可能耽误接种,则可先将样本进行冷冻(在多数情况下)。

某些病原培养需要特殊的条件。

厌氧菌不应该从正常菌群的部位留取样本进行培养,因为不可能做到从正常菌群中区分出病原菌。

样本必须隔绝空气,做到该点颇为困难。

对于用拭子采集的样本,可以利用厌氧培养基运送。

然而,对于厌氧菌的培养,液体标本(如脓肿内容物)优于拭子标本。

液体标本应该用排空空气的注射器收集(以尽可能减少标本与氧气的接触),装在注射器(去除针头并盖好针帽)或转移至厌氧菌瓶中送到实验室。

分枝杆菌属培养有相当困难。

含有正常菌群的样本必须首先进行去污和浓缩。

结核分枝杆菌和一些其他的分枝杆菌生长缓慢。

通常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快于在固体培养基中。

常规使用的采用液体培养基的自动系统能够在2周内得到结果,而使用固体培养基如Lowenstein-Jensen琼脂的则需要≥4周的时间。

此外,在样本中可能只含有极微量的微生物。

同一部位留取多份样本有助于最大限度获得阳性结果。

在将标本丢弃前应该给予8周时间进行培养。

若怀疑为非常见的分枝杆菌,事先应该告知实验室。

病毒通常将来自拭子和组织的标本接种于含有抗细菌和抗真菌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组织培养物上,该培养物支持可疑的病毒生长而抑制所有其他微生物生长。

病毒(如水痘带状疱疹)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应该在采集后1小时内接种于组织培养物上。

标准的组织培养是最敏感的。

瓶内病毒培养可能更快地提供结果。

通过常规的培养方法不能检出某些病毒,需要选择其他的方法加以明确(如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EB病毒、乙肝和戊肝病毒、HIV、人T-淋巴细胞病毒;用血清学试验检测甲肝和丁肝病毒;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检测HIV)。

EIA=酶联免疫测;EM=电子显微镜检;IEM=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IFA=免疫荧光测定法。

必须将真菌样本接种于含有抗细菌物质的培养基上。

在标本被丢弃前,应该给予其3到4周的培养时间。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通过将一种微生物浓缩后使其与特定的经过浓缩的抗微生物药物接触,以确定该抗微生物制剂针对该种微生物的易损性。

药敏试验可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

对于一些微生物来说,通过对一种药物所获得的结果可以预测与其类似药物的试验结果。

因此,无需对所有的现存药物都进行试验。

药敏试验在体外进行,因此在体内可能影响治疗成功与否的因素没被考虑在内(如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定部位的药物浓度、宿主的免疫状态、特定部位宿主的自我防御机制)。

因此,药敏试验的结果不是总能预测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可以通过定性法、半定性法或者用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进行。

试验也能测定不同的抗微生物制剂组合后的疗效(增效试验)。

定性法定性法的准确性较定量法差。

结果通常被报告为:·敏感·中介·耐药一些尚未建立耐药标准的菌株可能仅被报告为敏感或不敏感。

建立起表示S,I和R的具体药物浓度基于多种因素,特别是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和微生物学数据。

对于生长速度快的微生物,通常适合使用圆盘扩散法(也被称为Kirby-Bauer试验)进行试验。

该方法是将浸透有抗生素的圆盘放置于已经接种了待检测微生物的琼脂平板上。

接种后(标准的为16~18小时后),测量每一个圆盘周围因抑制微生物生长而产生区带的直径大小。

根据每一微生物-抗生素组合所显示的直径大小而分别表示为S、I或R。

其他的一些不需要进行牢固黏附的试验方法可用于单一微生物对单一药物耐药、或对一类药物耐药、或对特定的抗微生物复合制剂耐药(如甲氧西林耐药并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的快速筛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