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1).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课件
2
知识讲解:品读诗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见)
难点突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 然山河依旧,可是满目凄凉, 一片荒凉的破败之景,让诗人 产生了忧国之情。
知识讲解:写作背 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 安危投奔而去,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 至长安,这时的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 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
难点感突)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花儿落泪; 伤心离别,听到鸟鸣害 怕。
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 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触景生情 移情于物
抒发感时、恨别之思。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思)
难点突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月→表示数月,时间长。 一封薄薄的家书
万两黄金 思亲之情,煎断肝肠。
课堂练习:品味诗 情
朗读要求: ➢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 注意重读的词语; ➢ 注意感情的把握。
12
小结【课堂小结】
安史狼烟起, 国破不长安。 感时泪四溅, 亲人何日还?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忧)
难点突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能够承受
知识讲解:品读诗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见)
难点突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 然山河依旧,可是满目凄凉, 一片荒凉的破败之景,让诗人 产生了忧国之情。
知识讲解:写作背 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 安危投奔而去,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 至长安,这时的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 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
难点感突)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花儿落泪; 伤心离别,听到鸟鸣害 怕。
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 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触景生情 移情于物
抒发感时、恨别之思。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思)
难点突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月→表示数月,时间长。 一封薄薄的家书
万两黄金 思亲之情,煎断肝肠。
课堂练习:品味诗 情
朗读要求: ➢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 注意重读的词语; ➢ 注意感情的把握。
12
小结【课堂小结】
安史狼烟起, 国破不长安。 感时泪四溅, 亲人何日还?
知识讲解:感悟诗境(所忧)
难点突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能够承受
25《春望》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学习诗歌
全诗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
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3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 尾联: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9
赏读诗歌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 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 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 住魂悸心惊。
10
赏读诗歌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的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 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 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 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 贵啊!
4
朗读诗歌
1. 欣 赏 情 境 课 文 , 注 意 字 音和诗歌节奏。
2.自由读,体会诗歌情感。
5
疏通诗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第
诗六 词单 五元 首第 春 望课
1
25
·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 元明清历代诗歌到现代诗歌,诗歌传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诗 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诗人……会产 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学习诗歌
全诗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
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3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 尾联: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9
赏读诗歌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 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 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 住魂悸心惊。
10
赏读诗歌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的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 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 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 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 贵啊!
4
朗读诗歌
1. 欣 赏 情 境 课 文 , 注 意 字 音和诗歌节奏。
2.自由读,体会诗歌情感。
5
疏通诗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第
诗六 词单 五元 首第 春 望课
1
25
·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 元明清历代诗歌到现代诗歌,诗歌传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诗 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诗人……会产 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 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 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 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 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与鸟这两种具有 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伤。情 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了充分的 表达。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 添一层悲愁。
小结
{ 望中 国破山河在,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 见中 感时花溅泪,
所感 恨别鸟惊心。
交 融
{ 思念 烽火连三月,
亲人 家书抵万金。
{ 夸张 白头搔更短,
写愁 浑欲不胜簪。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 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用“深”好。“深”写出了春天到 来草木疯长,荒草蔞萋,掩住了战乱后 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而“生” 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 境不符。
合作探究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 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 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 声,心里却阵阵惊悸。
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 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 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 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 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 是有名的《春望》诗。
朗读停顿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 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 期盼(想:希望、盼望)。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 伤世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歌翻译
国都 陷落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 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 鸟而惊心。
诗歌翻译
借指战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26课《春望》(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复数,时间很长,战乱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薄薄的家书
=
万两黄金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 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夸张
战火不断时 家信的珍贵
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望之思绪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忧国
愁
伤时
思家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缩在头顶上, 用一根簪别住。
望之历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 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 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 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 样的生活。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春望
望之成诵
人教版/语文课件 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春望》
感谢您的观看
想:盛 世 唐 朝 长 安 街 应 是 怎 样 一 番 景 象?
望之景象
如 今,这 些 景 象 有 什 么 样 的 特 点 ? 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沦陷,城池残破的 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写出乱 草丛生,一片荒芜的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望之感受
除了看到丛生的杂草,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望之延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喜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归
情 和平年代,
感 作为学生的我
PPT《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详解(含解词翻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 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 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国 愁 家 忧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 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 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 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 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 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 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 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 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 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 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 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
以
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乐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景
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
写
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哀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
情
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 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 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 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 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 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 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 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 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 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 愁 家 忧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 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 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 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 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 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 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 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 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 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 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 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
以
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乐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景
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
写
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哀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
情
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 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 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 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 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 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 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 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 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 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情 烘托愁苦之情。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代诗圣”杜甫
读书和壮游时期(33岁以前) 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 18岁:到处游山玩水,快意人生。 23岁:参加科举考试落选。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 加科考。 30岁前后:父亲去世。开元盛世结束,大唐王朝即将迎来 巨大危机。 32岁:杜甫见到了自己的偶像——43岁的李白。
对 雪①
[唐]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至德元载(756)冬,稍早于《春望》。 ②〔绿〕以酒的绿色来指代酒。 ③〔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春望》
《对雪》
感情深挚
都很能体现杜诗 “写实”的风格, 《春望》“事 实”,《月夜》 “情实”,都带 着时代的烙印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 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 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 之中,甚至让花、鸟都 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全诗均用虚写,即 借助想象,抒写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 实际也写出自己对 妻子的思念
相同点
不同点
城郭破败
乱草残木
春花飞鸟
白发稀疏
深入探究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
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在古诗词中,“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 乐”是常见的手法。而“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虽不如前者常见,却可将哀乐之情 烘托渲染得加倍强烈,正如王夫之在《姜斋 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忧民的情怀和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始终是其诗歌的主 题。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 彩。 •他的诗篇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听范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 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伟 大现实主义诗人,被誉称为“诗圣”, 青年时代漫 游各地,33岁时遇“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 宋之地。与李白并称“李杜”。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之乱后,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 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 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入蜀 后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 写诗240余首。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飘泊于荆、湘 ,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国都残破,花也溅 泪,亲人离别,鸟亦惊心。 两说解释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一个沉溺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不 起什么作用。”
——法国哲学家库申
品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思)
“连三月”是指
。
战火蔓延至春深三月
以“万金”给“家书”作价,
小组讨论
国都残破,山河犹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春望 课件
背景资料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 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 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 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 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 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写作背景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 者安顿好妻儿后,独自投奔皇帝, 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押往长安。 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 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 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 在。他感时忧国,写下了本诗。
三1读. 诗诗歌题,为知“人春论望世”悟,情感作者望见了什么?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草木萋萋,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局、时事
信
抵得上,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读诗歌,借注释知内容 诗歌大意
•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 草木茂盛。
• 仿佛花儿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 战火连绵,三个月仍未停,这时候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 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抓越短,稀疏的白发简直插不上簪。
主旨归纳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 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念 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春望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曾任工部校检员外郎,人称杜工部。他是唐 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 盛转衰的年代,后人尊称杜甫为“诗圣”, 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 杜”,诗歌风格为沉郁顿挫。
第13课《唐诗五首—春望》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
初读诗歌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
放声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ɡāo xǐ
dú
东皋
徙倚
驱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3
感悟品析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4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 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 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 意情绪。
15
“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 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 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
“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 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 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16
“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 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 士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
赏读古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
赏读古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
赏读古诗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8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遂以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读诗歌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
放声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ɡāo xǐ
dú
东皋
徙倚
驱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3
感悟品析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4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 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 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 意情绪。
15
“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 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 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
“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 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 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16
“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 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 士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
赏读古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
赏读古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
赏读古诗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8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遂以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诗词五首精品PPT1-PPT精美课件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
直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诗歌赏析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比,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 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 诗,15岁扬名。 20岁以 后可分 4个时期:
漫游时期
流亡时期
长安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 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三吏三别 《新安吏》
流亡时期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造成的苍老之态。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1、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诗词诵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值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
直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诗歌赏析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比,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 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 诗,15岁扬名。 20岁以 后可分 4个时期:
漫游时期
流亡时期
长安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 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三吏三别 《新安吏》
流亡时期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造成的苍老之态。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1、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诗词诵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值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PPT课件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降临沦陷破败的长安城,诗人借此表达了
A
念家悲己的情感。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写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
时伤世的情感。
C.颈联中,“连三月”表明战乱之久,“抵万金”形容
家书珍贵。
D.本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言简意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 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 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 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 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 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 9.45岁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国都沦丧,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正如: 10.《春望》用乐景反衬诗人悲情的句子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在哪( ) A.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 对妻儿的思念。 B.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简意赅,而又热情奔放,充分 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 高尚情感。 C.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寄景于情写法, 借助于花鸟来表达内心的忧伤痛苦之情。 D.尾联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 象。这一细节描写,直接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春望》ppt课件
知人论世
“望”中见人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7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岁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5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36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3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4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9岁
悟读反思,“望”中见己
春望
仲春凭阑槛,晓园寻芳踪。 繁花自妍艳,空城寂柳樱。 抗疫逾三月,逆行抵万金。 山河当无恙,风月复清明。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试分析“破”和“深”两字的表达作用。
“破”字有“残破,破败”之意,它写出国都长安沦陷, 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 目惊心。
“深”是“茂盛”的意思,到处杂草丛生,它写出因战 乱而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诗歌的方法
诵读涵咏 炼字品析
角色代入 知人论诗
课堂练习
(1)《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 对国事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2)《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属难觅的千 古诗句是: (3)杜甫《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以致华 发稀疏的句子是: (4)杜甫《春望》中,写望中所见,表现长安春 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炼字品析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 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 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 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 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 别”之悲。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当堂练习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 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 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 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国都残破败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 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 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 亲的形象。
当堂练习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 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 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 感时伤别、见明艳之景诱发内心伤感 (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准字音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轻刮,抓挠 浑(hún) —— 简直 胜(shēng)—— 能够承受
簪( 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饮
酒 渊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 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两句逼真地 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表达了诗 人对亲“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联运用了什么描写 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细节描写。搔更短的结果,不 胜簪的细节,诗句描写了头发的变化, 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 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 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 不堪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
部编教材语文春望ppt上课课件1
春望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国河破在山,河城在春,草城木春深草。木深。 感时花感溅时泪花,溅恨泪别,鸟恨惊别心鸟。惊心。 烽火连烽三火月连,三家月书,抵家万书金抵。万金。 白头搔白更头短搔,更浑短欲,不浑胜欲簪不。胜簪。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多读
——读出诗韵
春望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国河破在山,河城在春,草城木春深草。木深。 感时花感溅时泪花,溅恨泪别,鸟恨惊别心鸟。惊心。 烽火连烽三火月连,三家月书,抵家万书金抵。万金。 白头搔白更头短搔,更浑短欲,不浑胜欲簪不。胜簪。
国都破败,虽然山河还是原来的山河,可 是杂草丛生,使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
__沉__痛___悲__苦___ 的心情。
“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 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 “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 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 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垂老别》《无家别》)等
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岁时在 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后 再未相会;33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 终得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颠 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极为困顿。 曾在朋友的帮助下暂居四川,后流落 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杜甫死于长 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划节奏:
春望
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 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胜 簪。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惊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
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 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 辞手法,使诗句对仗工整。
什么是对偶?
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 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 修辞方式。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 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着整齐醒目,听着 铿锵悦耳,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 人们喜闻乐见。
近看:城池残破,花鸟仿佛也
在感伤
远望: 满城荒草丛生,荒凉一 片
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 人黯然神伤
“望”中所寓之情 不同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洋溢着盛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
唐的浪漫精神
对国家的忧虑,深沉抑郁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 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 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神奇,给人以振奋 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 戚愁苦。
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 气概;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 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并无本质区别。
第一种: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这样的景象 让诗人内心极度忧愁,看到花鸟,触景生情,抒 发感时、恨别之思,自然过渡。
第二种: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时,诗人移 情于景,以花鸟也感时伤乱来衬托自己忧愁之深 重。并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更体现诗人“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功力。
杜甫诗的特色
•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感情 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语不 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 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 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 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而 本篇就是杜甫在感受战火下的百姓惨痛而自己无法可施,音 讯难传,有感而作,所以能传千古。
整体感知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jiàn) —— 抵( dǐ ) —— 搔(sāo) —— 浑(hún) —— 胜(shèng)—— 簪( zān) ——
溅落 值得 用指甲挠 简直 能够承受、禁得起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春春望望
杜杜甫甫 国破山国河破在山,河在城,春城草春木草深木深。。
•对偶: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押韵:
• 深-心,金-簪 •主旨:
•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长安凄惨残破的景象,抒 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表达了 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美好情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 烟火。这里借指
战事。
值,相当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
拓展延伸 试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望岳春望Βιβλιοθήκη “望”的对象不同 “望”的视角不同 “望”中所感不同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远望: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
无尽无了
近看: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层 云,决眦目送归鸟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 豪情满怀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和 遍地荒草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
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 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 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 “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 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 情感,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眷念亲人 的美好情操。
3.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4.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 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 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感时花感溅时泪花,溅泪恨,别恨鸟别惊鸟心惊心。。 烽火连烽三火月连,三月家,书家抵书万抵金万金。。 白头搔白更头短搔,更短浑,欲浑不欲胜不簪胜簪。。
释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 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 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 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 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 “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贵。这一句写诗人因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 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 还是和平年代,这句话都可以表达游子的共同心声,是中华儿 女的共同心理倾向。
sāo,用手指抓
能够承受、 禁得起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稀少
简直
“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
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心理状况。“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 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 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目前的长安唯有山河 存在,这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 只剩山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这里的“草木深” 写出了长安城内杂草丛生之景。因此,这一句是用 “山河在”“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 象。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 誉为“诗史”。
《春望》
杜甫
学习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
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
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翻译,
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着跟同学描述出来。
精读文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指京城, 当时在长安
指长安城,当时 被叛军占领。
本句诗写出了“春望”所见,一个“ 春 ”字表明了 季节时令,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 景,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
版)。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叛军攻下唐都 长安。八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 便把一家老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城外的羌 村,然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 安。因他官卑职微,所以未被囚禁。《春望》写于 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怎么理解?
一种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 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乱,都 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 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 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所以离 乱伤痛。
PPT内容若有不全,系转换问题。内 容完整,请放心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