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语言的音乐性
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而音韵与韵律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关系到语言的准确传达,还反映了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特点。
首先,音韵是语言中的音料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音素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区别音义的音位。
比如汉语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音韵规律决定了词语的发音和构词方式,不同的音韵特点也体现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比如,德语中有所谓的“浊化规律”,即辅音在词中间变浊;而英语中的一些元音变音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
其次,韵律是语言中的节奏和语调,它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韵律包括语速、音量、重音和语调等方面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特点。
比如汉语的韵律特点是轻重音的交替,平仄的变化和声调的起伏。
这种韵律特点使得汉语具有灵活多变的音乐性。
而英语的韵律则强调重音的力度和长度,表达出英语的干练、节奏感和节奏感。
音韵和韵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声音体系。
音韵可以影响韵律,而韵律也能够改变语言的音韵特点。
比如音节的长度、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词语的重音和节奏。
同时,韵律的变化也会导致音韵的改变。
比如,快速的语速可能会造成某些音素的省略,使得词语的发音变得模糊。
此外,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因此拥有独特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比如,中文以平仄、轻重音的变化为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平衡的美学理念。
而日语则强调音节的平均节奏和柔和的语调,反映了日本文化中注重细腻与温和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语言的基础,又是语言的灵魂。
不同语言的音韵和韵律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其音韵特点,还要注意其韵律特点,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要欣赏和尊重其他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之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讲究语言的音乐性
讲究语言的音乐性语言是通过音符组成的,它同时也是一种声音。
因为说话是为了给人听的,如果别人不爱听,就丧失了语言的交际意义。
要想在交际中使人爱听你表达的语言,除了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外,还必须讲究语言的悦耳、动听,要讲求语言的音乐美。
如同有人评价某人,“讲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像唱歌一样”的评语正是指语言的音乐性。
其中要求语言要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讲究抑扬顿挫,力避单调、呆板,注意音节的划分,重音的突出。
一些人说话不注意节奏,开口就是一长串,词连词,句连句,不给听者一个喘息、消化、回味的机会,那样会使对方感到紧张、疲劳,失去了继续听下去的兴趣。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难以说是美的,而且也难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还有的人说话就一个调子,同是高八度,一放到底,像是在喊叫;也有的单调呆板,或是音节之间若断若续,或是声音拖得老长,拖泥带水,含混不清;还有的爱带口头禅,常会使听者不断发笑,大大削弱了说话应有的效果。
凡此种种,都属于缺乏语言音乐性的问题。
尤其广大女性,在讲话时要多注意词语的平仄声调,长短交错,排比对称,使之有抑有扬、有弱有强、有节奏、有韵味,悦耳动听,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鲁迅先生的演说是很有感染力的,比如他说:“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
”这段文字表明,除了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力量外,更多地使我们感到其中节奏的明快,语句的对称,对比的鲜明,从而形成了语言音乐美,所以会有很强的感人力量。
要讲究语言的正确、简练、生动尽管正确、简练、生动已是讲语言用法的最基本要求了,但是,女性在塑造自己整体形象时,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否则,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都不能很好表达出来。
正确是指用词恰如其分,即通过妥善的形式正确地表达内容。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字,有的书上写成“望”字。
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
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
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
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
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汉语韵律之美
汉语韵律之美语言是有节奏的,人们说话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都有自己的节奏。
汉语声调的抑扬顿挫赋予音节优美旋律,读起来会产生美的感受。
鲁迅先生曾说,汉语“(字)音美以感耳”。
汉语之美美在韵律,所以古往今来,无论诗文创作,还是给孩子起名,人们不仅会注意内涵意蕴的美好与吉祥,而且还要求读(听)起来声调和谐、字音响亮,因为汉语的字音具有强烈的音乐美。
1.声韵调的音乐美汉语的字音包含声、韵、调三个部分。
汉语拼音字母的元音都是乐音,每一个音节中都少不了元音,所以单个字音就具有音乐美,而两个音节构成双声、叠韵关系,更具有音乐美。
古人作诗联对常常利用汉语的双声或叠韵作为修辞手段,如杭州梅竹亭有一联“雪里梅花红烂漫,霜间竹叶碧玲珑”中的“烂漫”与“玲珑”。
双声、叠韵运用于诗文,会增强诗的音乐性,以达到美的艺术效果。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而叠音词、拟声词的音乐性更强。
古典诗词中准确地运用叠音词、拟声词,不仅增强诗之音乐美,还增强诗词之抒情效果,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萧萧、滚滚”,使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汉语有四个声调。
古四声分为平、上、去、入,文人将其作“二元”分类,谓之“平仄”。
平声归入“平”,上、去、入读起来不平,统统归入“仄”。
声调的变化会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语言学家谓之“韵律”。
国人讲求韵律有着悠久的传统,无论是创作诗、赋、骈文、词、曲还是散文,都很讲究韵律,因为韵律是汉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把诗歌比作“七色板”和“积木”。
他说:“把汉语一个字一个字拼接起来,就成了诗的句子,‘积木’的背景是有颜色的,摆的时候照着颜色块的变化来。
由单字拼合成诗句,它也有个‘颜色’的问题,就是声调的变化,诗歌特别重视平仄、高矮,高矮相间,如同颜色的斑斓,这样拼成的诗句才好听,才优美。
所以要谈汉语构成,先得说汉字,先得说汉字的声调。
汉语文本体音乐美及教学策略研究
在某 刊物 上记 载 过这 样 的一 个 故 事 , 有一 说
群 中 国留学生 在美 国 , 有一 个 美 国学 者 用 一 群美 国学 生与 这群 中 国 留学 生 做 对 比实验 , 两组 学 生
一
、
汉 语 文 本 体 音 乐 美 的 主 要 特 征
同时 由同一个 老师 用 同样 的 方法教 他们 学 唱同一 首歌 曲, 果美 国学 者惊 讶地 发现 : 结 中国 留学 生 唱
阻碍 , 声音 比较 响亮 。所 以 , 任何一个 汉字从 其声 韵构 成 的角度 看 , 果不 同 的汉 字 可 以有 规律 的 如 出现韵 母相 同的字 , 们 就会 从声 音 上 感觉 到 一 人
种循环 往复 的美 。这样 的情况 在汉字音 节 中非 常
常 见 。 比如 :
魅力 会不 时振动着 我们 的耳膜 。这种有 规律 的乐
一
所谓 汉语 文本 体 的音 乐 美 , 指 作 为汉 语 文 是 本体 的汉 语 言文字 在声音 特 色上 因为极 具音 乐性
而 比较 符 合 审 美 主 体 认 识 客 观 事 物 的认 知 规 律 ,
般 指辅 音声母 , 主要 发 音 特 征 是气 流 在 通 过 其
咽喉、 口腔 时会 受到 相关发 音 器官 的阻碍 ; 谓 韵 所
会 的速度 是美 国学 生 的好 几倍 。这 位美 国学 者研 究来 研究 去 , 后得 出结 论 , 因为 中国人通 常所 最 是
( ) 语 文 本 体 的音 韵 美 一 汉
在音 乐 的世 界 里 , 一个 乐 音 都 有 固定 的音 每 高 , 作乐 曲时 的组 合 也 是 按 照一 定 的规 律来 组 创
be u y o he Ch ne e l ng ge a t ft i s a ua . Ke r s:t i s u e o y wo d he Ch ne e no m n n; m usc lbe u y;be t hy e; b a t fr t m ; b a y ia a t au y ofr m e u y o hy h e ut o eo fm l dy
中 国语言的语音特点有哪些
中国语言的语音特点有哪些中国语言,也就是汉语,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语音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语的魅力和复杂性,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和文化传承。
首先,汉语的声调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声调的不同不仅改变了字音,还影响着词义。
比如“妈”“麻”“马”“骂”,仅仅因为声调的变化,就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种声调的存在使得汉语在发音上具有更多的变化和表现力,也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通常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则是音节中除声母以外的部分。
例如,“好”这个字,“h”是声母,“ao”是韵母。
这种简单而规整的音节结构,使得汉语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学习者掌握。
在元音和辅音的运用上,汉语也有其特点。
汉语中的元音占比较大,元音发音响亮、清晰,使得汉语听起来较为响亮、悦耳。
辅音则在发音时起到辅助和区分的作用。
另外,汉语的语音具有连读和变调的现象。
在连读时,相邻的音节会相互影响,产生音变。
比如“两个”,在实际发音中往往会读成“liǎ ge”,而不是“liǎng gè”。
变调则常见于上声相连的情况,比如“领导”,第一个“领”字由上声变为阳平。
汉语还有轻声的特点。
轻声是一种在语流中读得又轻又短的声调。
它的存在常常改变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比如“东西”,“西”读轻声时表示物品,“西”读原声时则表示方向。
汉语的语音韵律也很丰富。
韵律包括押韵、平仄等。
押韵使得诗歌、歌曲等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平仄则通过声调的高低起伏,增强语言的抑扬顿挫。
汉语的语音还受到方言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在声调、声母、韵母的发音上都有所不同。
比如粤语的声调就比普通话更为复杂。
汉语语音的语速和节奏也有特点。
一般来说,汉语的语速适中,注重字正腔圆,每个音节都较为清晰地发音。
语言的音乐与韵律
语言的音乐与韵律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并不只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美感,也就是语言的音乐与韵律。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音乐与韵律对于交流的影响以及其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一、语言的音乐之美语言的音乐之美指的是语言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不同语言在语音、声调和重音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语言的音乐性。
比如,中文的语调起伏多变,给人一种流畅而抑扬顿挫的感觉;而英语则以韵律明快、轻快为特点,给人愉悦的感觉。
语言的音乐之美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在文学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形式,既通过词汇和意象传递信息,同时也注重音节的韵律感。
例如,五言绝句的古诗就以平仄押韵的形式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二、语言的韵律之美语言的韵律之美指的是词汇和句子的排列有节奏感和优美的音韵效果。
在交流中,一句话的音节和音调的变化会影响信息的表达和接收。
一句话如果有合适的音韵效果,会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住。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语言的韵律之美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对仗是汉语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同一句子中的词语音韵的相似性或谐音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而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等,来使句子更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三、语言的音乐与韵律对交流的影响语言的音乐与韵律对于交流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带有音乐与韵律的语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忆。
一个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句子会让人们印象深刻,记忆更加深刻。
其次,音乐与韵律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个朗朗上口的句子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音乐与韵律也可以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人们喜欢听有节奏感的故事,更容易被吸引和参与。
四、语言的音乐与韵律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语言的音乐与韵律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诗歌是最能体现语言音乐与韵律的文学形式之一。
汉语言的表现特征
汉语言的表现特征汉语言,又称汉语、中文,是一种由汉族人和他们的祖先创造、使用和发展的语言。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特征。
首先,汉语言是象形文字,具有图画性。
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与事物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来表达意义,如“日”字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形状。
这种象形文字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其次,汉语言注重语境和语感。
不同于英语等语言,汉语的语序和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更加强调上下文的语境和语言的韵律感。
在表达上,汉语常常通过暗示和联想来传递信息,听者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
比如,“你去哪里?”这句话不一定是询问地点,也可能表示对对方的关心或下一步安排的思考。
再者,汉语言富有韵律和音乐性。
汉语的声调多变,加上不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可以组合出丰富的音节和音韵。
这种音韵美使得汉语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人们在说话时往往会运用这种韵律来传达情感和强调重点。
例如,古诗词中就有严格的韵律和押韵要求,人们在朗读时能感受到其音韵之美。
此外,汉语言具有简练和含蓄的特点。
汉语表达往往言简意赅,通过几个字或词就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需要读者去思考和揣摩其中的深意。
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就包含了时间和耐心的考验之意。
同时,汉语言也强调省略和跳跃,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连接话语的各个部分,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汉语更加简洁和凝练。
另外,汉语言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白话文,汉语言始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汉语言始终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很多现代作品中,人们仍然能看到古代诗词、成语、典故等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得汉语言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后,汉语言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自身的词汇库和表达手段。
感悟汉语音韵之美
感悟汉语音韵之美摘要: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本文从汉语的乐音、抑扬顿挫和双声叠韵等方面探讨汉语语音美的特质,让学生认识汉语之美。
这对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之美乐音之美顿挫之美双声叠韵之美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载体,它拥有世界最多的使用者,是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言。
当今时代,全球“汉语热”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近8000万,汉语成为他们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然而,当“汉语热”热遍全球时,在汉语的故乡却被忽视。
当说外语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当我们的后代都以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为荣的时候,当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都铺天盖地的充斥着英文单词的时候,当一些高校在教学中抛弃我们自己的母语,以使用英语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当看到上海六大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认为英语比汉语更重要的时候,当看到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的时候,这不能不使我们深感痛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我们的母语之美,汉语之美,使青少年学生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汉语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是每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师最光荣而崇高的使命。
汉语具有不同于外语的特点。
外语语种很多,这里只把现代汉语和印欧语略加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1汉语乐音之美汉语普通话是一种优美动听的语言,普通话的语音之美,首先是元音占多数,而元音是乐音,因而具有乐音之美。
浅析“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作用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73浅析“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作用张磊(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 成都 610200)摘要:歌曲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又区别于生活语言,它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修饰、美化、夸张等手段而得来的。
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语言和说话不一样,要求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中,在通畅优美的歌声中把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效果既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特点,也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
通过人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有别于其他音乐艺术。
作曲家利用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圆、顿和节奏的变化,使歌词的思想感情更为丰富、更优美、更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语言;情感;感染力;演唱一、歌曲的语言一首歌曲,我们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语言,歌曲的语言包括了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音符、力度术语、感情术语等。
一首歌曲缺少不了这些语言,如果歌曲中只有旋律,那么这首歌曲就变成了乐曲,如果只有歌词,那么这首歌曲还不如说是诗歌。
歌词与旋律相辅相成构成了歌曲,缺一不可。
二、“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歌词和旋律是内容和形式的两个载体,其辩证关系应当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歌唱中的语言在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歌唱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又区别于生活语言,它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修饰、美化、夸张等手段而得来的。
歌唱语言不能无目的的重复,歌唱者需有优美动听的音色,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音量的控制能力要随不同的歌曲作不同的变化,对歌词咬字吐字的把握,肢体语言的搭配。
(一)“语言”对旋律的重要性在一首歌曲中,旋律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
它的走向,它的音响效果都直接的影响整首歌的思想感情。
在演唱的过程中,细腻的把握每个音符以及各个术语都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的产生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音乐本身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规律性,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独立的形式。
论汉语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下)——新诗音律研究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
的整齐来了。谁听得出一句话扯在两行诗里呢?竟是“ 左右
为难” 。当然也有把一句话分成几行来写的, 如闻一多所称
也救 出 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
誉的“ 时代的鼓手” 田间的诗。然而那是内容的需要, 那是鼓
点一般的急促节奏的需要。而且也不会这样写: 只记住了我今天的话, 留心那
前面我们曾从闻一多的观点中归纳出四条( 详见第三 节) 。第一条我已经谈过。还剩三条: 一是“ 字数的整齐可以 证明诗的内在精神——节奏的存在与否” ; 一是“ 句法整齐不
但于音节没有妨碍, 而且可以促成音节的调和” ; 一是“ 整齐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 你怕不怕?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七
诗 歌 之 形 式 美 的非 空 间性
青松和大海, 鸦背驮着夕阳, 上文第三节中曾经谈到, 闻一多所理解的“ 建筑的美” 就
是“ 节的匀称” 和“ 句的均齐” 。 先来看“ 节的匀称” 。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 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 中招展, 自 从鹅黄到古铜 色的菊花。
能说勉强过得去, 也还有不大“ 调和” 的地方。
这种在“ 音尺” 上的受损, 不能说与他对“ 建筑美” 的偏爱
没有关系吧?我们从上面他强调的那三点来看, 所谓“ 句的
我觉得按照闻一多的“ 音尺” 标准, 《 死水》 集中只有这四 首是成功的试验, 这就是《 死水》 、 《 黄昏》 、 《 夜歌》 、 《 罪过》 。 这还不过是按他的标准来看罢了, 而且一味追求字句的整齐,
齐, 我说他是错 了。行数的长短、 字句的整齐或不整
现代大学汉语 语音的音乐性
• 创造记录 胜利闭幕 • 意气用事 爱护备至 • 变幻莫测 废物利用
同声顺序: 吞云吐雾 花团锦簇 雕虫小技 深谋远虑 同声逆序: 背井离乡 智勇双全 暮鼓晨钟 妙手回春
四声交错: 百炼成钢 满园春色 浮光掠影 光彩照人
4、词汇里双音节化和四字格的 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叠 音的形式等。 如:双声词:秋千 流连 玲珑 斟酌 犹豫 叠韵词: 橄榄 葫芦 怂恿 徜徉 蜻蜓
汉语语音的音乐性 1、音节中元音占优势,语言里 乐音特别多; 2、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形成 了分明的音节,使语言富有节 奏性;
3、声调的变化,使语言具有抑 扬高低的音乐色彩 如:同调相连: 春天花开 江山多娇 珍惜光阴 居安思危 息息相关 卑躬屈膝
• 牛羊成群 人民和平 • 和平繁荣 • 永远友好 • 稳妥处理
• • • • • • • •
更有趣者,有些叠音词可以变调: 媛媛 果果 强强 毛毛 璐璐—— 后一个音节变轻声 顶顶 晶晶(“静静”就不同) 诗诗 珊珊——后一个音节不变 珍珍 聪聪 莎莎——可变可不变 远远地望着——远远儿地望着 绿油油(二声、一声)的麦田 教室里明晃晃(三声、一声)的
• 音强:轻声、重音 • 我读着海,从浅海读到深海, 从海面读到海底——我神往的世 界。但我困惑了,在我的视线未 能穿透的海底,伟大书籍最深的 层次,有我读不懂的大深奥。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 雨。……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 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 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 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 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这座城市, 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 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 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如孩时 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 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江 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 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 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论语文中的音乐性
的是 , 上联最后 一字须是 仄声 , 下联 最后
一
字 须 是 平声 ,这 样 一 是 因 为平 仄 相 对 ,
地 , 一个脉脉含 情的女 子 , 像 临近你 的身
旁。 你 可 以偷 偷 地 听见 她 的 呼吸 , 的 心 她
二是 因为平声放在最后 , 语调呈平延或上 扬之势 , 便于拖长声音 , 表达感情 ; 而仄声
滴 小水珠 , 那么 , 若干 字词合起来 就变
学习语 文 , 首先要学 习语词 , 因为词 是代表一定意义的 、 能独立运用 的最小的 语言单位 。它一般具有固定 的语 言形 式 ,
每 个 词 有 固 定 的声 母 、 母 和 声 调 , 母 韵 声
成 了“ 水流” 。因此 , 我们将一句若干意思 相关联并且连接在一起 的话语称为语流。
汉语 语 流 的音 乐 性 是 由于 语 音 、 意 和节 语
奏 三者共 同构成 的 ,其 中语意是 内容基
础 , 音 与 节 奏是 形 式 基 础 。 段 文 章 , 语 一 必
韵母本身就有音乐感 , 而用 阴平 、 阳平 、 上
声、 去声 四种声 调说 出来 时 , 更 富有音 便
乐性 。而用普通话 来说 时 , 词的音乐性就 比一般方言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 , 因为普
二 、 流 的 音 乐性 语
定 的音 乐性 。其 中尤 以语 文课本 中作
品的音乐 性最 为突出 ,它所 表现 出的优
美 性 、 动 性 , 分 展 示 出汉 语 言 的迷 人 生 充
魅力 。
一
仄仄 平平仄仄 平 ”颔联 、 , 颈联 、 尾联 多是
“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平 平 仄 仄平 ” 每 平 ,
论语文中的音乐性
论语文中的音乐性作者:咸高军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09期【关键词】语文音乐性研究【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7-02在汉语言的日常应用中,只要稍加留神,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还是广告、公文、启事等应用文以及我们的日常说话,其语言都有着一定的音乐性。
其中尤以语文课本中作品的音乐性最为突出,它所表现出的优美性、生动性,充分展示出汉语言的迷人魅力。
一、语词的音乐性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习语词,因为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每个词有固定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韵母本身就有音乐感,而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说出来时,便更富有音乐性。
而用普通话来说时,词的音乐性就比一般方言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因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读得最完整、圆润,且声调清晰,极富音乐的美感。
语词音乐性在古诗词中有典型表现。
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押韵,如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二、四句押韵,就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但为什么不四句都押韵,就是为了避免单调的旋律。
当然古代诗歌也有连续押韵的,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韵到底,韵脚分别是凉、霜、翔、肠、乡、房、忘、裳、商、长、床、央、望、梁。
然而除了散曲唱词等,为什么这种连续多句押韵的诗没有被后人广泛效仿呢?笔者以为,就是因为人们觉得它单调,缺少变化,仿佛音乐都是单一的旋律,机械呆板,缺少美感。
所以大凡诗歌,多隔句押韵,或隔几句押一个韵,显得自然而和谐;而完全不押韵,就减弱了音乐性;而减弱了音乐性,即减弱了艺术性。
语词音乐性的另一个显著表现形式是四声和平仄,它使语言抑扬顿挫,造成高低起伏的音乐效果,富有美感。
比如七言律诗,首联声调多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颔联、颈联、尾联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句里平仄相错,每一联里平仄相对,声调有上扬,有下降,读起来富有音乐的效果。
论汉语语音的音乐性-最新文档资料
论汉语语音的音乐性、引 言内展现了它惊人的魅力。
汉语的文化内涵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认 同,中国文化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 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 个国家建立了 282所孔子学院和 272 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 23 万多人。
开放的中国强烈的吸引着国外的学子来华求学深造, 随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 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 汉语语音 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语音教学是难 点,特别是语音训练对留学生而言非常艰难, 探索汉语语音的音 乐性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有助于把音乐语言作为通向汉语语音 学习的桥梁。
二、汉语语音与音乐诸要素关于语言的论述观点很多, 也曾有学者在中西语言对比研究 中谈到: “西方语言理论认为, 词语在句中的组合有语法上的选 择和词汇上的选择, 通过这两种选择才是合格的组合。
但汉语在 这两种选择之外,还要求音韵协调平稳……为此, 汉语的语法组织需随语气的顺畅与否而异其措施。
汉语的词语单位则须有一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语言和文化在世界范围据国家汉办统计,现在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 000 万。
自中国已在 88 程度的弹性以适应语言组合中音韵的要求。
”的确, 汉语在语言的运用中对自身语音层面非常关注,有时为了追求语音上的音乐性,不顾语法、词性和词义,这一事实在汉语语言实践过程中相当普遍。
而汉语之所以对其语音层面特别关注,与汉语语音本身具有良好的成乐性有直接的关系。
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是有声调的语言,音高本身具有语义性,在语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汉语语音本身也具备诸音乐要素,例如:音色、节奏、音高、旋律、速度等。
南这些要素形成的各种发展因素,通过规律性运行组合,形成了汉语语音的音乐性。
(一)汉语语音的内在声调系统与音乐曲调汉语发音在世界各语系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就是它独有的声调系统。
这种声调的表现形式将汉语语音纳入一个相对抽象的声音结构中,也可以说是某种抽象的音乐结构中。
学习文字的韵律与音乐性
指文字中的音调和音色等元素所 产生的音乐效果,包括音调的高 低、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的明暗 、清浊等变化。
02
CATALOGUE
文字的韵律
韵脚与押韵
韵脚
韵脚是诗词歌赋中,句末押韵的字的 音韵。在押韵的句子中,韵脚相同或 相近,使诗词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押韵
押韵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句子的相应位 置上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脚,从而产 生音韵上的回环和美感。押韵是诗歌 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够增强诗歌的节 奏感和音乐性。
深入了解文化传统
促进跨学科学习
韵律和音乐性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 ,也广泛涉及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 ,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跨学科的学习 和拓展。
通过探究文字的韵律和音乐性,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
韵律与音乐性的定义
韵律
指文字中的声韵和节律,包括押 韵、平仄、节奏等元素,是诗歌 、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 分。
融合创新
随着文学和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文 字的韵律和音乐性的融合创新也在不 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作家和音乐家开 始尝试将文字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出 富有独特魅力和表现力的作品。这种 融合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学和音乐艺术 的表现形式,也为读者和听众带来了 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05
CATALOGUE
学习文字的韵律与音乐性的方 法
尝试写诗或歌词
通过写诗或歌词,可以锻炼对韵律和音乐性 的把握能力,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
运用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排比等,来增强文本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注重节奏和押韵
在写作时,可以注重句子的节奏和押韵,通 过不同的节奏和押韵方式来表现文本的韵律 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印欧语系语言比较,现代应用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
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
除hm(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A.读准汉语多音字的五条规律B.汉语拼音名词解释:调值、调型、调类、调号C.汉语的定义及汉语简介D.我与汉语拼音E.汉语注音符号详细介绍F.语读音音变字词训练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音,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你,对现代汉语又了解多少呢?下面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介绍一下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有:(1)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语语言的音乐性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王进(《才智》 2012年22期)
汉语与音乐密切相关。
汉语有着独特而强大的发音系统,这种发音系统在语言的声音层面上更易实现音乐性的表达。
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在《语言音乐学初探》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他指出,汉语具有音乐性的特征,尤其是汉语音韵和句逗对音乐起着重要的影响。
汉语的发音系统是汉语语言实现音乐性的前提基础。
首先,要澄清这样一种理解的误区。
从汉语(文字)的构造方式来讲,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西方语言(拉丁语系)是一种表音文字。
如果单纯从语言的符号——文字来看,西方语言比汉语具有更为突出而鲜明的听觉表现力。
以至于,曾有一段时间在讨论汉语优劣的时候,认为汉语是一种低级的语言,而西方语言是一种高级的语言,甚至有些学者还要废弃表意的汉字而全面推广表音的字母文字。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殊不知,较之西方文字不同的汉语文字,虽然在构造方式上更注重象形和表意,而在发音系统上则较为重视声音的美感。
说到底,汉语和汉字是两码事,如果具体来讲,汉语是听觉艺术,汉字则是视觉艺术。
我们不能拿视觉的文字的特征来等同于汉语的特征,考察汉语的音乐性,还是要回归到汉语的发音系统来具体论述。
对于汉语来说,真正的第一语言则是口说词的语言的声音。
语言学家对此有着比较清楚地认识,所以,从文字来谈语言的优劣和特征是研究对象的错位。
如果将汉语的发音系统与西方语言的发音系统加以比较,我们将会认识到汉语发音系统的强大。
从总体上来看,西方语言在语音上最为突出的则是重音、元音、清辅音、浊辅音,在句子中则体现为音部、头韵、尾韵、音步、升降调等,汉语文字不仅具有西方文字的语音特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尤为凸显语言的平仄、声调和语调。
正是因为平仄与声调,语流更易在声音中形成一种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而语调则更易通过声音来牵动听众的情感,从而在心头形成一种音乐的氛围。
萨丕尔在比较汉语和拉丁语时就指出这一特征:“拉丁和希腊诗依靠音量对比的原则;汉语诗依靠数目、响应和声调对比的原则。
”
首先,汉语中元音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元音是所有发音系统中最为嘹亮清脆的声音,因此也被称为乐音。
在构成汉语的声母、韵母、调值三要素中,元音处于韵母之中,不论韵母是单元音韵母、二合韵母还是三合韵母,元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元音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汉语就是通过元音音高和音长的变化以及与辅音的交错组合,从而在语音层面实现音乐美。
对于汉语众多的元音词,维柯在《新科学》中指出:“中国土俗语只有三百个发音的元音词,它们在音高和音长上有各种不同变化,来配上他们一万二千个象形文字,因此他们是用歌唱来说话。
”
其次,说声调。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直到现代,作为官方语言的普通话也依然保存着这种四声调发音系统。
如果将各地方言也作为考察对象,汉语的声调就不止具有了四个声调,例如,湘方言有5 个声调,客家方言有6 个声调,吴、闽、赣等地方言有7 个声调,粤语甚至有9 个声调,部分地区的方言更是多达13 个声调。
如此众多的声调高低错落交织在一起,语言就像一首歌曲。
现代学者也充分认识到了汉语声调与音乐存在着浑然天成的渊源,不同声调的方言地区在音乐的曲调和歌唱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如北方的民歌和音乐曲调的整体风格是粗犷豪放的,而南方的民歌和音乐曲调的整体风格是柔和舒缓的,这自然和日常语言发音的调值有很大关系。
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声调大多是四个
调值,调值的起伏较大,所以,曲调的跳进较多,曲调的力度较强;南方方言由于声调大多多余四个调值,如粤语甚至是北方方言声调的两倍还多,调值的起伏自然很小,于是音乐的曲调的级进多,更适宜风格纤细的柔声细语。
西方语言大多没有声调,自然在音乐性上会大打折扣。
再次,看平仄。
这是汉语发音系统的专利。
自永明体“四声八病”开始,汉语讲究尤为注重发音的平仄关系。
沈约作为倡导者,提出从字词声韵的视角来实现文学语言的抑扬之美:“若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从汉语的吟诵实践来看,“平声字一般读得低一点、长一点、仄声字一般读得高一点、短一点。
这样,首句吟诵起来,‘平平——仄仄——平平—仄’,高音的‘低低—高高—低低- 高’,音长的‘长长——短短—长长- 短’,如此很有节奏地交替出现,就自然地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
”并且,“‘平长仄短’是形成吟诵音乐节奏特征的重要因素。
”例如,毛泽东在观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听到杨子荣的唱词“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时,特别指出,要修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这样一改,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因为考虑平仄关系,讲究沈约所说的“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从而实现了音乐美。
汉语的语言要素所构成的发音系统是实现音乐性表达的基础,而各种修辞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汉语的音乐性变成现实。
总之,这是汉语的独特性所赋予汉语的宝贵财富。
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在比较中西语言时指出:“西方语言理论认为,词语在句中的组合有语法上的选择和词汇上的选择,通过这两种选择才是合格的组合。
但汉语在这两种选择之外,还要求音韵上的协调平稳……为此,汉语的语法组织需随语气的顺畅与否而异其措施。
汉语的词语单位则需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以适应语言组合中音韵的要求。
”申小龙在此道明了汉语语言运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汉语尤为重视语言的语音层面,即有时为了达到语音上的美感,破坏语法、改变词性、打乱句序,是合乎汉语运用习惯的。
参考文献:
[1] 杨荫浏等著:《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年版,第1 页。
[2] 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47 页。
[3] 孙丽娟、江燕:《论汉语语音的音乐性》,《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