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学案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
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
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
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
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师生欣赏。
教师讲解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感受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写。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到云南去,同学们想不想去?既然这样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感受云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板书课题师: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本课。
(多媒体展示)(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指名朗读。
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师:示范朗读1—2段学生推荐学生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集体朗读)2、朗读评价(师生评价指导:学习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和用词)3、多媒体展示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引经据典、滚瓜烂熟、别开生面等成语进行造句,全体学生对每个字词读三遍)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了解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中蕴含的浓郁民族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云南歌会中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民族风情。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云南的歌会》学案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四、教学方法
遵循本校“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拓展提高”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以读讲、合作、探讨和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歌唱来传授知识。这和同学们在电视或广播中接触过的演唱会、音乐会大不相同,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呢?我们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
龙吟凤哕()招lái顾客()合zhé押韵()
2、填空。
《云南的歌会》是从《》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名篇有《》等。
(四)拓展提升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堂课之前,首先探讨了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沈老本身是苗族人,所以他对云南以及云南民歌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积淀下写成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亲切感人。沈老想借这篇文章表达对云南民歌的热爱和赞赏,从而歌颂云南人民的乐观淳朴的民风。基于这一点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欣赏品味文章质朴生动的语言特色。
板书课题:第16课《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段,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2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朗读和背诵。
2. 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云南歌会中各种民族文化的内涵。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云南歌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参考资料:关于云南歌会的研究论文、报道等。
3. 课文:《云南的歌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云南歌会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云南歌会是怎样的场景?(2)全班交流:讨论各组的研究成果,分享感悟。
4.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云南歌会的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重要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收集有关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8.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云南歌会现场,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2. 简介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特点,如唱腔、服饰、民俗等。
3. 介绍文章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4. 提问:为什么说《云南的歌会》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有哪些独特之处?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本解析,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感知文本内容。
2. 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讨论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引导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
第四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云南歌会的认识和体验。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教学步骤:1. 安排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3)掌握一定的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3)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交流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内容介绍。
2. 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3. 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云南的歌会》。
(2)掌握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2. 教学难点:(1)云南方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云南歌会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的深度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云南的歌会》。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师对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进行深度讲解。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2)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进行审美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云南的歌会》的课后练习题。
2. 收集有关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阅读拓展。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略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较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作者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认真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示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探究文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及发问1.要学生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初中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本
初中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本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本一课前预习一、通过工具书、网络等查找作者沈从文有关资料(生平简历、作品、文化成就及本文写作背景等)。
二、字词预习。
1、给下面从课文中选出的字注音。
(自己还有不清楚读音的字也一并查出并写下来)迤蹲踞譬柞木熹微龙吟凤哕忌讳当行出色2、本文几处用到“和”字,“和”是多音字,请查工具书整理其读音并组成词或短语。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生面别开一本册熹微穷目力扶摇龙吟凤哕酬和唱和忌讳当行出色认真通读课文两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学习新课介绍作者沈从文。
看课件介绍。
检查预习找学生回答预习第三题: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对调子”“赶马女孩子唱山歌”“金满斗会”三个场面或者说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没有反映出本文中所写的唱歌场面,原因略;第一段是总说感受,领起下文,后面分三大块具体说明) 初读探民俗民俗就是民间习俗文化。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在精神方面的活化石,也是文化审美的一个重要对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云南的歌会》,为我们介绍了在七彩云南曾经长期存在过的一种风俗——以歌唱活动为主的土风土俗。
在课前的预习安排中,要求大家认真通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在初读的基(chu)础上,探究一下本文所介绍的歌会民俗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请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自己初读课文后对歌会的了解。
◇歌会是怎么一回事?◇对歌有哪些特点?◇山路漫歌是不是一种民俗?文章标题能周延全文吗?◇金满斗会是怎样的活动?“十年难逢金满斗”是“盛会难逢”的意思吗?再读赏人物请大家把文章中写人的地方再仔细读一遍,我们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人物。
《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共3篇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共3篇《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1《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美丽的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云南的歌会。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要探究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同时还要通过一些音乐作品来了解云南歌会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表现。
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一、云南歌会的历史云南歌会是一种传统的云南文化形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涉及的音乐样式包括云南民歌、各种地方戏曲、梆子等。
云南歌会享有“云南第一民间文化”和“云南古老音乐传统”等美誉。
尤其是现代谣曲《露骨花》、《金山上的玫瑰》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名。
二、云南歌会的特点云南歌会的特点是多样性,因为云南是一个民族比较多的地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表现方式,这些文化和艺术这个通过歌曲来表达。
因此,云南歌会所运用的歌曲种类繁多,歌曲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三、云南歌会的意义云南歌会是云南省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开发价值。
一方面,通过云南歌会,我们可以了解云南省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云南歌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可以促进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
四、音乐作品分析1.《定好亲》《定好亲》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云南民歌,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歌曲的歌词简单明了,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唱腔悠扬动感。
歌曲是代表了云南歌会的典型特征。
2.《悲欢泪》《悲欢泪》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文化的云南歌曲,在歌词和旋律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它传达了云南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歌曲的编曲也很有特色,充满了云南民族音乐的特征。
以上是我的关于《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的文章,在了解了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之后,我们深入分析了两首典型的云南歌曲。
相信这一次课程对同学们了解云南省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有所帮助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深入了解了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了解了云南省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云南的歌会》 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校里开展相关教学也成为一个热点。
而乡土文化则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着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本文将以《云南的歌会》为例,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要求,讲述如何开展乡土文化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哈尼族歌会的文化内涵,认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通过歌曲欣赏、理解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3.播种学生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种子,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云南哈尼族的地理位置、风俗、历史等相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哈尼族的基本情况。
2.学习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歌会”的基本情况:“歌会”是哈尼族乡村晚会的一种,包括唱歌、跳舞、演戏等多项文艺活动。
然后,播放《杀猪踩山歌》,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意境,学习其中的经典片段。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理解和表演训练,即通过重复唱片段、模仿舞蹈和表情等形式,深入理解歌曲词意并表达出来。
3.练习环节在理解歌曲后,教师组织学生安排结合歌曲特点、歌词、舞蹈等元素的文艺表演。
要求学生参考作品特点,通过编排舞蹈、谱写乐曲、制作道具等形式,展示想象力和文艺才华,同时注重团队协作和个人表现。
4.反思环节通过观摩、分享,老师和学生相互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反思表演的内容、形式和效果,并结合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多角度分析。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哈尼族乡土文化有了深入理解和认识,能够欣赏和理解哈尼族歌曲、表演形式和文化背景,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歌曲交响、歌词对话、舞蹈表现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的音乐、舞蹈、表演等能力有了提高。
综上,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文艺、审美和表演才华。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6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刘三姐》片段。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
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
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
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沈从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可以在哪种场合欣赏到歌会?〕3、假设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加哪一种歌会?为什么?〔结合语段相关内容答复〕〔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完成目标1、3,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三、精读“山路漫歌〞,学习语言描写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第4段,圈点勾画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例如:3、3、本段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完成目标2,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会相互交流表达,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并积累优美词句,学会阅读〕四、借鉴运用,仿写句子。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3)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欣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云南的歌会》;(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云南的歌会》;(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3)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的解读;(2)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3)将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 比较教学法:将《云南的歌会》与其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云南的歌会》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2. 学生准备:预习《云南的歌会》,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表达方式;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会的氛围;(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云南的歌会》,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发掘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2、了解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写作手法。
3、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浓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情趣,增长语文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对“云南的歌会”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2、了解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课文。
播放《五朵金花》,畅谈对云南的感觉二、整体感知:1、的作者是谁?2、云南是什么的家乡?3、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4、不同形式或内容的演唱分别在什么场合进行?5、写了谁在唱歌呢?年轻女人、赶马女孩、老人、有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除人外,还有戴胜鸟、云雀唱歌6、在哪唱歌?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山路、村寨7、读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略)三、深入赏析:感受环境美、人情美、场面美1、自由朗读,感受环境美、人情美、场面美。
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场景?(1)山野对歌:人情美地点很特别:“年轻的妇女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人很淳朴:与年轻妇女对唱的对手,虽然败了,但心服口服活动有趣:从妇女动作上看,是轻松愉快的(2)山路漫歌:环境美天蓝花美——衬托歌美人美悦耳的鸟鸣自然环境——烘托歌的纯朴本色戴胜鸟也是具有灵性云雀群在蓝空和碧草之间载歌载舞,其乐融融(3)村寨传歌:场面美热闹壮观歌声和谐老年人活力四射:燃烧的是激情,传递的是智慧和热情。
这种智慧和热情不会老去,它永远具有生命的活力参加“金满斗会”有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而且一连三天才散场,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在一起唱歌,是多么的和谐啊!忙里偷闲,能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从物质的世界里暂时解脱出来。
这一刻,他们完全属于自己,他们的生命是张弛有度的。
正所谓“一张一弛,方显生命本色”。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云南的歌会》一文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如“山歌”、“对歌”等。
2. 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云南的歌会》一文,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云南的歌会》一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亮点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展示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云南山歌,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南的歌会》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看法,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云南歌会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现状和历史的渊源。
2、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特色。
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通过云南的美食或者其他方面先引出云南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多元和多彩的文化。
2、核心环节(25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老师通过PPT展示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老师从云南的人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老师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和想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设想自己的歌会,并设计相应的方案。
3、结合环节(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设想和方案,针对每个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清晰、深入的认知。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评。
2、评价标准:(1)参与度。
(2)设计能力和创新性。
(3)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作品质量和创意度。
3、评价结果: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同时,通过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针对云南的歌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课件讲解、视频体验、自己设计的歌会方案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云南的歌会》
预习前置作业:1、(所有学生全做)注音释义:
蹲踞():酬和():
熹微():譬喻():
淳朴():迤.西()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2、(A必做BC选做)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选自(),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B必做AC选做)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朗读。
(AB必做C选做)
(1、)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①
②
③
2、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课中作业:1.(全做)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用诗词应答。
()
②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
③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
④形容阳光不强。
()
2.(A必做BC选做)填空: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3、(BC必做A选做)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__________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4、(AB必做,C选做)按照提示填空,欣赏歌会的美:
山野对歌,美在,因
为而令人赞美;
山路漫歌,美在,因为
而令人赞美;
村寨传歌,美在,因为
而令人赞美。
5、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全做)
(1)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
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6、(AB必做,C选做)(1)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提问:作者笔下的云南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人物的特征的?
(2)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这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选做一个)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民歌民谣并分类(资料补充)锦上添花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
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界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
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课后作业(1题全做2、3题选做一题)
1、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
2、课外选读沈从文的其他散文。
3、学唱二三首民歌,并在同学面前表演。
肖像描写的要求:仿照文中第三段的写法,认真书写在下面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