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课堂更具魅力[论文]
搭生活之桥成就魅力数学课堂的探索
搭生活之桥成就魅力数学课堂的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搭建生活之桥,实现数学课堂的魅力。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旨及重要性。
在搭建生活之桥的探索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数学概念更加具体易懂。
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魅力数学课堂的探索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讨论、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结论部分将总结探索的效果和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搭建生活之桥实现数学课堂的魅力,将为学生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搭建生活之桥、魅力数学课堂的探索、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写的内容:搭建生活之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几何学时,可以通过户外实地勘测建筑物的高度和角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游戏、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魅力数学课堂的探索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利用数学软件和多媒体资源展示数学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采用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论通过搭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信在教育者的努力下,数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2. 正文2.1 搭建生活之桥搭建生活之桥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数学教学生活化文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摘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即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创设具有活动性的情境;依托生活经验,探究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立足书本数学,联系生活数学。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意识《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是的,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中不可或缺。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努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1。
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在教学“不等式”中,提出问题:很多人童年时都做过跷跷板游戏,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同时坐上等臂长的跷跷板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2.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具有活动性的情境。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觉得不仅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通过设计安排与实践情境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活动中使用和应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依托生活经验,探究数学知识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的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数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对数学课堂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
数学并不应该被局限在枯燥的公式和算术之中,它实际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生活味”,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食物、交通、购物等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比例时,可以通过模拟烹饪过程来让学生计算原料的比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的知识。
在引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活动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拼图比赛、数学算术比赛、数学趣味运算等活动,通过竞赛、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可以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渊源和应用,加深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定理的发现历程以及数学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种枯燥的知识,而是一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科。
通过讲解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生活化教学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理念。
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的优势及具体实施方案,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面临着新知识和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挑战。
如何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
一、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弥补了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了数学思维的训练,重视了学生的数学创新学习素质,促进了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作教学的优势1.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思维学习。
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
数学课堂因走向生活而精彩论文
数学课堂因走向生活而精彩(摘要)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目标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导入、活化、经验、内容、应用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将创设生活故事导入,用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阔思维,模拟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导入课堂生活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巧妙的导入语,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更易被他们所接受。
在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口渴了,于是分吃一不西瓜,悟空说,每人吃,八戒想多吃一点……导入时从学生喜爱的形象,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活化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
教学活动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论文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是所有数学老师的梦想。
而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尤其要重视这点,让数学和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亲近数学走进生活充分融合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学科,因此,众多老师都想方设法去思考如何改变着陈旧的课堂,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动化的课堂走进了数学教学中,随之也渐渐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数学课堂,就这样,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此,我就几个片段谈谈生活化数学的精彩之处。
一、充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如何让学生走进课堂,亲近数学呢?教师就要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因此,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由为重要的。
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亲近,所以喜欢,由此为学生上好整节课打下了基础。
因此,课前去准备一些学生比较亲近的素材,来创设一个合理的生活情景,会让你的数学课取得意外的收获。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这节课中,有关千克和克的知识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执教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我们一个来做个游戏,同桌两个人相互背一背。
说一说在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背完以后,学生这样回答:她很轻。
一背就背起来了;他很重,我背也背不动……)对啊,人有重有轻,物体也有重有轻,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物体重量有关的数学知识。
片段二: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她是以这样的情景导入的:师:中秋刚过,在中秋节的那天,小朋友们,你们都吃什么?生:月饼。
师:吴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妈妈有4个这样的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妈妈有2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妈妈有1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片段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上课前,老师安排了抢红旗的游戏,把三面红旗贴在黑板的最高处,让班里个子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同学上去抢。
建构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建构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摘要:要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应做到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为依托,把新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84-001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凭借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数学1.捕捉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两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教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发给小东和小兰。
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东和小兰,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联系生活,进行尝试探索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可应用到生活中去。
基于这个理念,在教《小兔安家》时,我创设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情境:美丽的春天,小白兔们(12只)相约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森林景区游玩。
小兔们被这里迷人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决定在这里的森林酒店住几天,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景。
然后让同学们想想:“假如自己是酒店的客房部经理,将怎样安排小兔们的住宿呢?”伴随老师亲切的话语,缩短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摘要: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应用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为此,笔者认为: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教学“认位置”这节课时,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仅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为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数学”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在做综合练习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认为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致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敬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在实施新课程中,笔者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课堂”,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提供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可以与生活紧密联系,使知识融汇贯通。
在课堂上,教师可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将生活中一些题材,编成有创意的题目,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袋米37元,一桶油25元,一包糖8元,一包面条2元,王叔叔想买一袋米,一桶油和一包糖,他带了65元钱够吗?请你帮他算算。
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十分认真地计算,最后算出三样东西要70元,王叔叔的钱不够。
然后我进一步问:“请大家为王叔叔出个主意,他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回家拿钱……”,有的说:“与商家讨价还价,卖便宜点……”,还有一位学生说:“可先买两样,另一样东西下次再买。
”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达到了学习目的,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位朋友在星期天到火山地质公园游玩,准备买些水果带去,(同时出示一些水果的价钱:梨每斤2.00元;苹果每斤4.00元;……)你能帮老师筹备吗?”听了老师的话,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买6斤苹果,花去4×6=24(元)”;有的说:“买3斤梨,花去2×3=6(元)”;有的说:“梨和苹果各买3斤,花去2×3+4×3=18(元)”;有的补充回答:“也可以这样计算:(2+4)×3=18(元)”……还有一位学生给老师提建议:“除了买些水果,其它食物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梨、面包、苹果各买3份,花去2×3+1×3+4×3=21(元)或(2+1+4)×3=21(元)”看,学生已经自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
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农村小学生走出课堂,彻底破除教材知识的框架和局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生活之中。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出示一副色彩鲜艳的正方方形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喜欢,踩不动。
”老师又把正方形换成椭圆形,你喜欢吗?学生答,不喜欢,因为骑上它在路上会很颠。
老师再把椭圆形换成圆形,学生这时才满意。
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几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概括,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让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益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探索与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我在上课时穿插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哪怕只有一点,决大部分的学生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就发现班上有的同学戴着手表,于是我就问:“你为什么要戴手表呀?”有孩子说戴手表可以知道时间,上学就不会迟到。
接着,我又问:“手表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可以让我们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可以让我们按时上下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所学课题“认识钟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在情境中引入数学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的图示、画面和语句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如猜数游戏、套圈游戏;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数学,如“高矮”、“长短”、“轻重”;有生动描绘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的“整理书包”、“整理房间”、“乘车”、跳绳“等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观察生活,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而且符合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置学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情趣化策略论文
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情趣化的策略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作为应用性课程,数学教学应该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学习数学学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养成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能力。
数学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促进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情趣化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同样的数学教材,同样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的数学教师会教出不同的数学教学效果。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这般的差异,恐怕其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的差异性。
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小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数学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是根本不能胜任的。
有鉴于此,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问同学:“你们过年的压岁钱放哪儿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放存钱罐里。
”老师可以继续问:“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的答案固然很多。
这时,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储蓄比较安全。
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会竞相发言。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例引进 课堂 ,就能 使学 生亲 身体验 到 “ 学 ”就在 自己身 边 、身边 到处 存在 数 着数 学问题 。因此 ,在教 学 中我 从 学生 已有 的生活 经验 出发 ,让 数学 与生 活 联袂 ,注意从 生活 的源头 汲取 活水 ,从而 有效地 唤起 学生 的求知 欲 望 ,并培 养学 生灵活 运用 知识解 答实 际问题 的 能力 ,真 正让 生活 化的数 学课 堂显 现其
的 ,从而 引 出了简单 的条 形统 计图 。在教 学 中出现的 所有 统计 图都 是来 自于 日常 生活 中 ,如学 生开 运动 会 的统 计图 ,学 生为 灾 区捐款 、捐 物 的统 计 图,
4 走进 “ 活世界 ” 生 ,让 学生 欣 赏数学
生活 中处处 有数 学 ,教 师要培 养学 生带着 问题 观察生 活 习惯 ,同时 ,引
学 以致用是数 学教 学的一 个基本 原则 。 数学 课程 标准》 中也明确指 出 : “ 师应 该充 分利 用 学生 已有 的生 活经 验 ,引导 学生 把所 学 的数 学知 识应用 老 到 现实 中 去 ,以体会 数 学在现 实 生活 中 的应用 价值 。 ”把 所学 的知 识运 用到 生 活 中去 是学 习数 学的终 极 目标 ,这 也是 学 习 “ 价值 ”数 学的 生动 体现 。 有 因此 ,在数 学生 活化 的学 习过程 中 ,教 师要注 重 引导学生 领悟数 学 “ 源于生
独 有 的 魅力 。
活 ,又 用于 生活 ”的道理 ,把 有些数 学知 识在 生活 实践 中感知 ,学会从 生活
实践 解 决 数学 问 题 。
教师 在教 学 中要 联 系 生活 实 际 ,引进 与现 代 生活 、科 技 等密 切相 关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若能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使静态的感受变为动态的亲身体验,从而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校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他们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
只要把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乔迁”到课堂,学生就会产生数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真实感。
如学校操场的周长是多少,教室的面积有多大等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家中物品的形状、每块地砖的面积、每天的支出情况、每月电表上的数字,然后算一算一个月、一年的电费是多少。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是个大课堂,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数学资源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从电视、网络、书籍上了解到,还可以从小伙伴之间的游戏中获取……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
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身边许多熟悉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所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组车轮子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车的比赛画面,赛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哪辆车能获胜?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意见,然后比赛开始,证实学生们的猜测。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还可以设计其它形状轮子的小车吗,比赛的结果会怎样?最后教师提问:看到不同形状车轮做成的小汽车,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提出: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圆形与什么有关?圆一圈的长度叫什么等等,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虽然本节课无法完全解决,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出来的。
在教学《认识周长》时,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周长,开课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火车在轨道上运行,人
沿水池边跑步,霓虹灯沿心形牌匾绕一周,沿菜地修一圈栅栏、沿照片做相框等,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找到了这些生活现象的共性:它们都是图形,它们都是围一圈,为深入学习周长的概念做了充分的铺垫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
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中,克和千克学生知道是表示质量的单位,克的认识就困难些,1克究竟有多重?学生心中还是模糊不清,通过我们集体在天平上称出一个二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学生亲身体验,对1克的重量有了表象的理解。
积累物品的重量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感受。
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1克的抽象感、陌生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概念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地联系紧密。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除法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从家里步行到学生平均每分钟要走多少路程,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选取家中一件玩具,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箱……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感受生活化的价值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时刻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应满怀热情正确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数学情感之目的。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如同在教学中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所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的引导孩子们一道走进数学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师以及“兴趣”这一老师的引
导下,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又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2、缪蓉蓉:让数学课堂更有生活味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0(2)
3、马保林: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辽宁教育杂志社,2007(3)
作者简介:王艳(1964 —),女,辽宁盘锦人,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盘锦市辽河油田欢喜岭二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