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同步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D.赵匡胤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B.明C.汉D.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C.杨坚 D.赵匡胤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A.唐末以来潘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2.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先后出现在()8.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9.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A.唐太宗——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B.鉴真——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C.唐玄宗——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D.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10.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披在小华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想发动政变吗?”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那一幕吗?()A.大泽乡起义B.陈桥兵变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11.“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两则典故的主角都是()A.杨坚B.杨广C.安禄山D.赵匡胤12.清朝赵翼有诗云“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
这首诗描写的是()A.西汉建立B.唐朝建立C.玄武门之变D.陈桥兵变13.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宋祖”指的是()A.杨坚B.杨广C.赵匡胤D.赵构14.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杯酒释兵权”的事反映了北宋建()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 知州B. 通判C. 转运使D. 宰相4.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A. 禁军B. 节度使C. 通判D. 转运使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6.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 实行行省制度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9.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A. 分化事权B. 减少数量C. 限制自由D. 使用亲信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11.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描述错误的是()A.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B.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C.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D.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
这里的“他”是()A.赵光义B.赵匡胤C.赵普D.石守信3. 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A.父死子继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C.发动兵变D.发动宫廷政变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A.李渊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
这说明宋代()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8.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9.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10.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1.下列有关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B.北宋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C.北宋以开封为都城D.北宋最终实现了对全国的再次统一2.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临安C.大都D.东京3.历史上“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A.赵匡胤B.李隆基C.李世民D.朱温4.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农民起义夺权B.大将发动兵变C.外戚夺取政权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5.《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A.隋朝建立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北宋建立6.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宋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后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A.西周分封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8.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B.解决了藩镇割据C.抑制了土地兼并D.削弱了君主专制9.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10.北宋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这一举措()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12.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1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中央及京师的财政供给B.为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筹措经费C.为议和筹措充足“岁币”D.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基础14.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D.防止了分裂割据15.右图反映了唐、宋两朝时期人们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第,6课,《6 北宋的政治》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的继续和扩大。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3.960年,后周大将在开封东北的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 ,他就是。
4. 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有名的“”。
5.1069年,任用主持变法。
新法遭到、的强烈反对。
1086年出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二、单项选择题1.五代开始于( )A. 875年B.884年C.907年D.960年2.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的条件的是( )A.王安石变法B.后周世宗的改革C.杯酒释兵权D.陈桥兵变3.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 )A.洛阳B.杭州C.开封D.西安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A.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B.使农民手中拥有更多土地C.富国强兵D.增加收入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广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B.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能力素质提高】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的是( )A.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赋税B.惩治贪官污吏C.整顿军队,扩展疆土D.杯酒释兵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B.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C.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司马光出任宰相,使变法内容大部分保留下来3.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有( )A.稍夺其权、制其钱谷B.惩治贪官、安顿流民C.收其精兵D.整顿军队二、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三、问答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和宋太宗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2.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目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失败原因。
【渗透拓展创新】材料题一、列举北宋初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2. 在我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方式很多。
北宋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的(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3.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B.西南和西北 C.全国D.中原和南方4.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5.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D.设置转运使6.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提高武将的地位和待遇C.轻视武备乃至军队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B.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C.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D.提高进士地位8.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9.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澶渊之盟10.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都是皇帝的股肱之臣。
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宰相的权力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加大宰相军班、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1.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4、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5、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武将专权制D、宰相制度6、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7、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8、北宋的建立者是()A 、杨坚B、朱温C、赵匡胤D、赵构9、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10、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二非选择题1、简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2、讨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ACAB CACBA二非选择题1.(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及答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秦始皇B.李渊C.赵匡胤D.隋文帝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始置诸州通判”4.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这一举措有利于()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5.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宋朝()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重文轻武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针对赵普所说的“权”“钱”“兵”问题,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朝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朝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朝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是“赵”姓。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当时赵姓人口多B. 赵姓起源很早C. 编者姓赵D. 宋朝皇帝姓赵2.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B.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C. 朱温建立后梁D. 太祖杯酒释兵权3. 北宋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关于北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B. 北宋定都洛阳C.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4.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B. 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C. 黄巢起义D. 隋炀帝的暴政5. 右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
这位皇帝是( )A. 赵匡胤B. 李世民C. 刘彻D. 嬴政6.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部编人教版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 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7.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8. 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
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毛泽东诗词中提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其中的“宋祖”是指()A.杨坚B.赵匡胤C.曹操D.李世民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A.西南和西北地区B.北方C.中原和南方地区D.全国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设置转运使③削弱相权④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D.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5.秦汉时期,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宰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
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A.宰相权力逐渐变大B.皇权逐步加强C.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裂缝D.封建制度衰落6.下图所示现象的发生朝代及背后的原因是()A.汉朝、“推恩令”B.唐朝、安史之乱C.宋朝、重文轻武D.明朝、废丞相7.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A.重农抑商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休养生息8.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9.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科教兴国10.“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
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 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将“赵”姓排在第一, 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西周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北宋的都城是()A. 中京B. 兴庆C. 开封D. 长安4.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是()①陈桥兵变②杯酒释兵权③削弱相权④重文轻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A. 陈桥兵变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 杯酒释兵权D. 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6.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是()A. 削弱相权B. 夺其兵权C. 收其财权D. 文臣统兵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 减少宰相人数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8.“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官职是()A. 北宋通判B. 北宋转运使C. 秦朝御史大夫D. 唐朝节度使9.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北宋在地方设置通判,这一职务()A. 管理地方财政收入B. 分割知州行政权C. 监管地方司法事务D. 分割地方军事权10.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指()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铁木真2.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A.石守信B.赵匡胤C.赵构D.阿骨打3.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戚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4.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
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96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A.北宋建立B.元昊建立西夏C.元灭南宋D.金灭北宋5.“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A.父死子继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C.发动兵变D.发动宫廷政变8.七年级(1)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
”你知道赵涛所指某朝是指()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假如你想在《资治通鉴》中查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查到的是()A.秦始皇统一全国B.陈桥兵变C.玄武门之变D.三顾茅庐10.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二、填空题11.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12. 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A.宋高宗赵构B.宋真宗赵恒C.宋徽宗赵佶D.宋太祖赵匡胤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
”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重文轻武局面②加强中央对军权的控制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④阻碍科举制和文化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
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防止农民起义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4.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5.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6.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
”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7.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8.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9.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将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任知州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无答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题一、选择题1.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A。
906年 B。
960年 C。
916年 D。
987年2.下列和___有关的事件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 ②“杯酒释兵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___采取的措施是()。
A。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
设置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4.宋朝时期很多人不愿做武将的原因是()。
A。
不愿参军打仗B。
崇武抑文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
重文轻武5.___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
科举考试 B。
皇亲国戚 C。
开国功臣 D。
地方推荐6.“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7.“黄袍加身”俄历史典故和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
杨坚 B。
赵匡胤 C。
岳飞 D。
赵构8.下列对重文轻武政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9.“秦皇汉武”“___”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___”是()。
A。
刘备 B。
元昊 C。
忽必烈 D。
赵匡胤10.下列措施中属于___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A。
减少宰相人数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__的第二年,大臣___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___《东轩笔录》材料三: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超过历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单项选择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着说:“这是黄袍加身!”请你判断这与哪一典故有关(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2.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 B.北宋 C.南宋 D.金
3.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加强禁军
B.防止武将专权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提高文人地位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重武轻文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6.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
A.藩镇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7.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初的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组合列举
9.宋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宋太祖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解除大将的兵权,加强皇权。
(2)在地方,宋朝政府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3)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___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1)材料一中“宋太祖”是谁?“内患”主要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驻”。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4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
1.B
2.B [解析]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故答案为B。
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以至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
故答案为B。
4.A
5.A [解析] 题干中的“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北宋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更多了”体现的是相权的削弱,反映的是皇权的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A。
6.C [解析] 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答案为C。
7.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宋时期,文人受到重用,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担任要职;设立进士科是隋朝时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8.B
9.(1)杯酒释兵权
(2)通判
(3)文臣
10.(1)赵匡胤。
武将专横跋扈。
(2)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宋初统治者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特点: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政策:重文轻武。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