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梦回繁华1_6-10

合集下载

PPT《梦回繁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PPT《梦回繁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例如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
孔道”一句中的“当时”,表 时间限制,可使语言表达得更 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 确性。
准 确 性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整个 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 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 下无尽的回味”一句,将《清明上河图》 三个部分——汴京近郊、汴河两岸和汴 京市区的街道不同的繁华景象比作音乐 不同的节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 上河图》三个部分不同的内容及不同的 社会风貌。
12.第4段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画作主题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按照画面开卷、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画卷所 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京市区的街道 三个部分。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依次介绍,既符合观赏者 的观赏习惯,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13.第3、4段在语言表达上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准 确性和生动性的?分别举一例加以说明。
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 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 个生活场景。
摹 状 貌
8.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作简要的分析。
张择端画的《清明 上河图》,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 528.7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 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 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 部乐章,由慢板、柔板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转而进入尾声,留下 无尽的回味。
中段是汴河两岸 的繁华景象
后段描写汴梁市 区的街道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好处: 1.可以清晰地展现画面,使读者思路清晰; 2.能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
国画的骄傲的原因交代清楚。
5.结合具体内容,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梦回繁华》PPT课件

《梦回繁华》PPT课件

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 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 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 幅。举《清明上河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绘画的题材从唐代以描绘重大 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
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 “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
“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不相符。 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
说明方法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 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 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 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部分 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 构严谨。
说明方法
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 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节假日亲自到博物馆看一看。
课堂作业
1.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重在介绍画作 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能,你是怎样理解这样 的安排的?
2.这篇文章题为“梦回繁华”,而不是叫 “《清明上河图》介绍”之类,你是如何理解 这个题目的?
成果展示
本文为什么介绍《清明上河图》重在介绍画作的
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能?
这样选取重点是为了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标题“梦回繁华” 概括了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要通过这幅画作展示北宋时期都 城汴梁的繁华,描画当时的社会现实。读者通过文章的细致介绍, 自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
善于( shàn )
考订( dìng )
田畴( chóu )
岔道( chà )
簇拥( cù )
踏青( tà )
行旅( xíng )
宏敞( chǎng ) 摄取( shè )
遒劲( qiú jìng )
春寒料峭( qiào )
长途跋涉( bá )
摩肩接踵( zhǒng )
川流不息( luò yì )
整体感知
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转而进入尾声。
成果展示
摹状貌,描摹画面开卷处的热 闹景象,概括地说明了画作的主要 内容。
画面开卷处描画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内涵
详细说明画作本身
内容
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价值
成果展示
说明画作主体内容采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重要课文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重要课文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重要课文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二、相关资料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理解词义1.拓展:开拓扩展。

2.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4.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6.田畴: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8.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9.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10.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归纳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024年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

2024年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

在《梦回繁华》中,作者通过对汴京城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 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城市建筑、交通、商业等方面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 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化进程。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描绘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 借鉴和启示。
2024/3/23
25
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01
从历史角度看,《梦回繁华》所描绘的汴京城是北宋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其繁华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同时,汴京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一,其布局和建筑 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
2024/3/23
02 03
从地理角度看,汴京城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交通 便利且地势平坦开阔。这种地理位置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梦回繁华》中对汴京城周边自 然环境的描绘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 系。
详略得当
文章先总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 景、作者及历史价值,然后分述画面 的不同部分,最后再总结全画的艺术 特点和历史意义。
对于画面的重要部分,如汴河两岸的 繁华景象,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而对于次要部分,则简略叙述,使文 章重点突出。
生动的描绘
作者运用大量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等,将画面描绘得栩栩如 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宋代都 市之中。
2024/3/23
8
描绘繁华景象手法及技巧
运用色彩
作者通过描绘丰富的色彩,如“ 青绿”、“朱红”、“金黄”等 ,表现出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多彩

2024/3/23
采用对比
通过对比城乡、贫富、动静等方面 的差异,突出都市的繁华和活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课堂笔记本课讲的是文章《梦回繁华》,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家乡皖南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家乡逝去辉煌的怀念之情。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讲述了小时候家乡的繁华景象,如街头巷尾的店铺、聚集的人群、各种各样的人物和风景等等。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乡曾经的繁华景象。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玩的跳房子和陀螺,以及家乡的市集。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旧时生活的形态和美好的氛围,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财富。

第三部分,作者感叹家乡的变化,感觉家乡繁华早已消失不见,发出了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描述儿时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家乡逝去辉煌的无尽惋惜,最后以梦回繁华来结束文章。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感受到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感受到了生活与时代的变迁。

回忆往事,我们常常不能免俗地感觉遗憾和失落,这便是时光流逝所带来的不可改变。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怀旧,更在于激发我们反思。

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思家乡和家乡所处的社会环境。

想象家乡的繁华一定不只是表面,它背后必有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等等,我们不妨多看看历史,多追寻一下自己家乡背后的文化底蕴。

总之,本课所讲述的故事,让我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历史进程、文化背景等等众多问题,认识到了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点滴,都有可能孕育出珍贵的财富。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珍贵财富,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珍贵的财富中,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心灵和历史记忆的结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

历史和文化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历史凝结在文化中,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历史。

回过头来看本课的文章,文章中通过作者的回忆,我们能看到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家乡曾经有着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底蕴,这些独特的东西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文化财富。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就无从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就不能真正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梦回繁华》进行教学设计。

该文是晋江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毅在自己的知名公众号上连载的一篇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女孩在追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主人公温婧妍的经历,强调了追梦人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导思想:本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勤思考、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理解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进行创作和想象。

三、说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分组阅读法:把班级分为小组,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通过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3.活动探究法: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梦的过程,引出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探究为何要追梦以及什么样的心态是追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第二部分:阅读和理解环节(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阅读小说一段,然后口头表述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班级其他同学就表述内容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学习和探究环节(50分钟)1.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活动。

2024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1]

2024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 课件
2024/1/25
1
目 录
2024/1/25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重点字词、句子理解与运用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 • 知识拓展与跨学科融合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5
3
《梦回繁华》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 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达到了巅峰,
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背景。
2024/1/25
文化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 就,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 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为作品的创作 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经历
作者毛宁生活在北宋时期的繁华都 市中,亲身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 荣景象,因此创作了这篇描绘城市 繁华景象的文章。
17
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024/1/25
引导学生理解民族自豪感的重要 性,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
现这种自豪感。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发 展,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
责任感。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
2024/1/25
19
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梦回繁华》中运用
4
毛宁生平及代表作品
毛宁简介
毛宁,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擅长诗词、散文和书画创作,被誉为 “文坛巨匠”。
代表作品
《梦回繁华》、《江雪》、《渔家傲·秋 思》等,其中《梦回繁华》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宋都市 的繁华景象。
2024/1/25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八年级语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知识点复习一、学习目标1.明确本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2.仔细品读语句,体会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拓展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横525,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三、生词识记汴(biàn)梁徽(huī)宗料峭(qià) 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枢(shū)纽无暇(xiá)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 yì)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工:善于(画)。

料峭:微寒。

遒劲: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不断。

四、整体感知1.本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课《梦回繁华》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课《梦回繁华》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自出心栽
内忧外患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 B、田畴(chóu) 覆灭(fǔ) 摩肩接踵(zǒng)
第一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相应的例句。 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 活的各个方面。
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 第四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市区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 各业及行人。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Hale Waihona Puke 《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亲画,宋徽宗亲笔题名的作 品,之所以取名为《清明上河图》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因 为画的场景是自己治下的汴京清明节那天。第二是为了颂 扬当时的政治清明和太平盛世。实际上是宋徽宗隐晦的自 我表扬。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 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 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 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 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 史上的无价之宝,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它究竟 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 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第三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二、相关资料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理解词义1.拓展:开拓扩展。

2.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4.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6.田畴: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8.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9.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10.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归纳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自然。这告诉我,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技巧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仍然有些模糊。这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借鉴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热情,发展个性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通过例句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是学生的一大挑战。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给予学生反馈和修改建议。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炊烟袅袅”一词时,可以引用课文中“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最美的画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象美。
-在分析“那时候,日子过得像梦一样”这句话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昔的时光形容得如梦似幻,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梦回繁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并理解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024版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PPT课件

2024版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PPT课件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互动与思考题•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绘画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宋王朝的兴盛画家对现实的关注传承与创新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作品在传承古代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030201《梦回繁华》创作背景毛宁,当代作家,以散文创作为主,注重表现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

毛宁生平除《梦回繁华》外,毛宁还创作了《风雨故园》、《青灯有味》等多篇优秀散文。

主要作品毛宁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通过描绘景物和细节来抒发情感。

写作特点作者毛宁简介及主要作品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风貌政治与经济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文化与艺术文化艺术得到极大发展,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社会风俗北宋时期的社会风俗丰富多彩,市民生活充满活力和趣味。

文化背景: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壁画,再到唐宋时期的宫廷画、文人画等,古代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北宋绘画艺术的成就北宋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与传承古代绘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

同时,古代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不断为后人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梦回繁华》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全文共XX个自然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介绍创作背景及意义,中间部分详细描绘繁华景象,结尾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写作特点采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繁华景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八上语文新人教第5单元 22《梦回繁华》

八上语文新人教第5单元 22《梦回繁华》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
拥挤。踵,脚后跟。
画中的场景是清明时节的场景,“上河”有 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汴河”的意思,第二 个是清明时节,各地的商贩来到汴河两岸赶 集的意思。“上河”是个动词,类似于我们 现在所说的“赶集”“赶圩”等。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第 二自然段介绍了画的作者——张择端,引出本文说 明的对象——《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画作背 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宋朝的盛世假象。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
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及创作背 景,为下文做铺垫。
分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清明上河 第二部分(3-5)
图》。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
的内容?
画卷 作者
基本 信息
历史 价值
创作 背景
主题 内容
2.这幅图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上河” 什么意思呢?
7.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 1.构思缜密,脉络清晰
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 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介绍画作本身, 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简介—内 容—价值”的思路展开。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主 体 内 容 时 , 文章主要采用 了空间顺序。按照画面开 卷 、 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 依次进行说明。构思缜密, 思路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