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进展及指南解读【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心脑肺复苏》课件
通过按压胸部,维持血液 流动,确保氧气供应到大 脑。
3 降低后遗症风险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减 少患者复苏后的神经系统 损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
求救和叫急
2
立即向急救人员求助和叫急,确保得到
专业的帮助。
3
检查安全
确保自身和患者周围的安全,迅速判断 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
开始按压
在重点区域进行胸外按压,保持合理的 速度和力度,并配合人工呼吸。
急诊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原则
分析心电图
仔细分析心电图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律。
判断分析有效性
确认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干扰和误判。
处理异常心电图
根据异常结果采取适当的处理和干预,确保患 者的安全。
记录和报告
将心电图结果记录并及时报告,方便后续医疗 决策。
临床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状况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 为心脏骤停,采取相应措施。
心脑肺复苏的实践操作演示
演示环境准备
确保演示环境安全并具备进 行实践操作的条件。
示范正确操作
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示范, 包括按压、人工呼吸等。
学员跟随练习
让学员进行跟随练习,加深 对心脑肺复苏操作的理解。
进行心肺复苏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维持血 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应用除颤器
如果情况适用,使用除颤器对心 脏进行电击。
转运至重症监护室
及时转运患者至重症监护室,继 续治疗和观察。
突发性死亡的处理
1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立即开始心
肺复苏操作。
3
等待进一步治疗
4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更进一步的治 疗和转运。
3 降低后遗症风险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减 少患者复苏后的神经系统 损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
求救和叫急
2
立即向急救人员求助和叫急,确保得到
专业的帮助。
3
检查安全
确保自身和患者周围的安全,迅速判断 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
开始按压
在重点区域进行胸外按压,保持合理的 速度和力度,并配合人工呼吸。
急诊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原则
分析心电图
仔细分析心电图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律。
判断分析有效性
确认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干扰和误判。
处理异常心电图
根据异常结果采取适当的处理和干预,确保患 者的安全。
记录和报告
将心电图结果记录并及时报告,方便后续医疗 决策。
临床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状况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 为心脏骤停,采取相应措施。
心脑肺复苏的实践操作演示
演示环境准备
确保演示环境安全并具备进 行实践操作的条件。
示范正确操作
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示范, 包括按压、人工呼吸等。
学员跟随练习
让学员进行跟随练习,加深 对心脑肺复苏操作的理解。
进行心肺复苏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维持血 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应用除颤器
如果情况适用,使用除颤器对心 脏进行电击。
转运至重症监护室
及时转运患者至重症监护室,继 续治疗和观察。
突发性死亡的处理
1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立即开始心
肺复苏操作。
3
等待进一步治疗
4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更进一步的治 疗和转运。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课件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需要使用呼吸机,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同时需要监测血气 分析、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脑复苏的液体治疗
总结词
脑复苏的液体治疗可以维持良好的循 环和脑灌注,促进脑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液体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 的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需要严格控 制输液量,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 并发症。
培训质量提升
通过改进培训方法、制定更科学的培训计划 和教材,心肺脑复苏的培训质量将得到显著 提高,受训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脑复苏
的技能和知识。
心肺脑复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要点一
科研成果转化
要点二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加强心肺脑复苏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为心肺脑复苏的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指导。
总结词
早期低温治疗是脑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降低脑代谢,减少缺血缺氧造成 的脑组织损伤。
详细描述
早期低温治疗需要在心跳骤停后立即开始,一般将体温降至32°C-34°C,并维 持1-2天。低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避免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通气及呼吸支持是心肺脑复苏的重要环节,可以保证患 者通气和氧合,促进自主呼吸恢复。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心肺脑复苏领域专家 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推动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心肺脑复苏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手段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肺脑复苏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 创新,如智能化、便携化和微创化等,提高心肺脑复苏 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学科融合发展
开放气道,捏住患者鼻 子,口对口吹气,吹气 时要看到患者胸部起伏 。
机械通气需要使用呼吸机,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同时需要监测血气 分析、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脑复苏的液体治疗
总结词
脑复苏的液体治疗可以维持良好的循 环和脑灌注,促进脑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液体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 的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需要严格控 制输液量,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 并发症。
培训质量提升
通过改进培训方法、制定更科学的培训计划 和教材,心肺脑复苏的培训质量将得到显著 提高,受训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脑复苏
的技能和知识。
心肺脑复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要点一
科研成果转化
要点二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加强心肺脑复苏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为心肺脑复苏的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指导。
总结词
早期低温治疗是脑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降低脑代谢,减少缺血缺氧造成 的脑组织损伤。
详细描述
早期低温治疗需要在心跳骤停后立即开始,一般将体温降至32°C-34°C,并维 持1-2天。低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避免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通气及呼吸支持是心肺脑复苏的重要环节,可以保证患 者通气和氧合,促进自主呼吸恢复。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心肺脑复苏领域专家 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推动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心肺脑复苏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手段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肺脑复苏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 创新,如智能化、便携化和微创化等,提高心肺脑复苏 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学科融合发展
开放气道,捏住患者鼻 子,口对口吹气,吹气 时要看到患者胸部起伏 。
心肺脑复苏基础与新进展幻灯片PPT
第一节 根本概念
• 二、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
• 〔一〕心跳骤停:是指原来并无严重器质 性病变的心脏因一过性的、急性原因而突 然中止搏血,导致的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 床死亡状态。
• 〔二〕骤停原因:如溺水、触电、药物过 敏或心脏介入术导管刺激心内膜所引起室 颤(VF)、急性高钾血症等引起的心脏骤停。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去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 托起下颌,确保呼吸 道通畅(A、airway),
〔一〕初期复苏步骤:
第四步:口对口〔鼻〕人工 呼吸
⑴一只手捏紧鼻孔,同时用 另一只手将病人下颌向下 施力使口张开。
⑵ 深 吸气后,用自己的嘴盖 住病人的嘴,务求严密不 漏气。
⑶然后用力呼气,并同时观 察病人的胸廓有无扩张隆 起
第一节 根本概念
• 三 、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 • ①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 • ②摸不到大动脉搏动; • ③呼吸停顿或呈叹息样呼吸; • 上述三个条件即可诊断呼吸循环骤停。
• 进一步诊断: • ④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心电图呈直线或心室颤抖
波; • ⑤手术创面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顿; • ⑥瞳孔散大,对光反响消失。应注意脑挫伤、颅骨骨折、
第二节根底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或称初期复苏
一 、初期复苏:主要任务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 血液灌流和供氧。
主要步骤和任务包括三点: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进展有效的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一〕初期复苏步骤:
• 1、确定心脏按压位置: • ⑶把原定位用的手移放于
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手指 联锁在一起压着胸骨下段。
《心肺脑复苏讲义》课件
救治能力。
模拟训练与实战演练
03
通过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和救治水平。
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优化急救流程
简化急救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创新药物与治疗手段
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与临床研究
加强数据分析与临床研究,为心肺脑复苏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技能考核
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心肺脑复 苏技能。
反馈调查
对学员进行反馈调查,了解培训过 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为后 续培训提供参考。
06
心肺脑复苏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AI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
减少损伤
在心脏骤停后,脑部和其他器官会迅 速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及时进行 心肺脑复苏可以减少这种损伤,降低 后遗症的风险。
心肺脑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心肺脑复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 开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 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等
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 脑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如新型除颤设备、复苏药物等
05
心肺脑复苏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学员对心肺脑复苏的认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迅速地实施心肺脑复苏,挽救生 命。
培训内容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以及心肺脑复苏过程中的心理支持、急救药 物的合理使用等。
培训方法与技巧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使用AED前需要先确认患者是否需要 除颤,然后按照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
03 脑复苏技术
CHAPTER
低温治疗
总结词
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组织损伤
总结词
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详细描述
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缓脑细胞代谢速度, 减少脑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需求,从而降低脑组 织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 损伤。
心肺复苏的步骤
01
02
03
C(胸外按压)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立 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 血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 的供血。
A(开放气道)
在心脏骤停时,患者可能 会出现气道梗阻,因此需 要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通 畅。
B(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为了维持患者 的氧气供应,通过口对口 或口对鼻的方式将氧气吹 入患者肺部。
03 总结词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04
详细描述
脑复苏过程中,由于患者长时间 卧床和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容 易形成血栓。抗凝治疗可以预防 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流灌注,减 轻脑组织损伤。常用的抗凝药物 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
高压氧治改善脑组织 缺氧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分 压,增加组织氧储备,改善 脑组织缺氧状态,从而减轻 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研究 表明,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 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减少 后遗症的发生。
模拟演练
利用模拟人等教具进行实际操 作演练,让学员亲身体验心肺 脑复苏的过程,提高操作熟练 度。
视频教学
通过观看心肺脑复苏操作的教 学视频,使学员更直观地了解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互动讨论
鼓励学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操作经验,
提高培训效果。
最新心脑肺复苏新进展PPT课件
➢控制性过度换气
CPCR时要保持2-4小时或更多时间控制 性 过 度 换 气 使 PaCO2 在 2 5 - 3 5 mmHg, PaO2≥100mmHg,血PH 在7.35-7.45, 保持PaCO2在一定低限值,可使脑内受 损害较轻的部位血管收缩,较重部位无 反应,这就使血流由较轻部位流向较重 部位,改善局部供血,使脑血流分布更 合理。
,一般不超过3-5天。
➢钙拮抗剂
❖ 由于心脏停止后,细胞内Ca++超载 ❖ 再灌注时Ca++增加 ❖ 使细胞破坏,因此有人主张在脑复苏早
期使用钙拮抗剂,并认为是十分紧迫的 措施,也是脑复苏的关键之一。临床常 用尼莫地平。 ❖ 用法:尼莫地平10mg加入10%GS或 NS250ml,ivd,
➢清除氧自由基
➢系统脱水
❖ 20%甘露醇:利用其高渗性,促进正常 脑组织内水分回流血管,减轻脑水肿。
❖ 250ml甘露醇与地塞米松5-10mg,or2550%的GS60-100ml,每6-8H交替使用, 辅以利尿剂,增强脱水疗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
❖ 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防止脑水肿。 ❖ 消除自由基 ❖ 消除溶解体酶。 ❖ 用法:地塞米松1mg/kg,然后0.2mg/kg
❖ 人工气道的建立
❖ 男性用8.0-8.5mm内 径的 导管
❖ 女性用7.5-8.0mm内 径的 导管
➢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 胸外按压5-6分钟后,特别是用药后,仍不复跳 ,不必等ECG证实为室颤,即可胸外电除颤,多 数学者认为心脏骤停的原因绝对大多数为VF主张 “盲目除颤”,即使无室颤电击也无损害。
➢多巴胺: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
❖ 小剂量时:1-2μg/kg体重/min 兴奋多巴 胺受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扩张肾和肠系膜动脉
2024版《心肺复苏术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人工呼吸技巧
口对口吹气、口对鼻吹气、口对口鼻 吹气。
频率控制
每分钟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量约 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
胸外按压正确姿势和力度掌握
正确姿势
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 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力度掌握
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 胸廓完全回弹。
AED通过电极片监测患者心律,自动 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如室颤), 并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指导操作 者进行电击。
AED操作步骤演示
开机 按下AED的开机按钮,启动设备。
01
连接电极片
将电极片的导线插入AED的相应插槽 中。
03
电击
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确保所有人员不接触患者,等待电击完成。
06
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及 人文关怀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1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 该法规定了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的权利和 义务,以及在急救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报告和处 理程序,为急救人员提供了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 依据。
《紧急医疗救援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救援队 伍建设、物资储备和调用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救 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环境因素
极端气候、高海拔地区 等特定环境条件下,心
脏骤停风险增加。
心肺复苏术在急救体系中地位
急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体系中的核心技能 之一,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至关重要。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普及与推广的重要性
由于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和 地点,因此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术对 于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口对口吹气、口对鼻吹气、口对口鼻 吹气。
频率控制
每分钟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量约 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
胸外按压正确姿势和力度掌握
正确姿势
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 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力度掌握
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 胸廓完全回弹。
AED通过电极片监测患者心律,自动 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如室颤), 并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指导操作 者进行电击。
AED操作步骤演示
开机 按下AED的开机按钮,启动设备。
01
连接电极片
将电极片的导线插入AED的相应插槽 中。
03
电击
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确保所有人员不接触患者,等待电击完成。
06
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及 人文关怀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1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 该法规定了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的权利和 义务,以及在急救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报告和处 理程序,为急救人员提供了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 依据。
《紧急医疗救援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救援队 伍建设、物资储备和调用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救 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环境因素
极端气候、高海拔地区 等特定环境条件下,心
脏骤停风险增加。
心肺复苏术在急救体系中地位
急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体系中的核心技能 之一,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至关重要。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普及与推广的重要性
由于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和 地点,因此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术对 于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心肺脑复苏指南PPT课件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 A.保持气道通畅。 • B.人工呼吸。 • C.胸部挤压。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
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他称呼 。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同时 立
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 话
开放气道手法
• 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伤病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 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 指将下颏托起。
B:即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
苏基本技术之一。
• 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 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120或附近医院电话。
•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 •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
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 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 得到氧气供应)
•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
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
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 17%能活。
猝死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心音无、大动脉无; • 心跳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 、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半 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 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及新思路 PPT课件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及 新思路
1
ge
2005年ECC及CPR治疗国际会议
2
胸外按压与通气
• 2000指南:心脏按压频率应为100次/min,无论
单人或双人CPR,按压/通气比例均为15 : 2。
出:
1、在CPR时,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由过去15∶2改为 15∶1或者30∶2,而对婴幼儿则可为15∶2。 原因: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在CPR最初几分 钟仅胸外按压有效,胸外按压中断常与通气(吹气)有关。 目前15∶2即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可导致过度通气, 而过度通气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胸部也不能完全松弛, 对复苏不利。
17
血气分析在复苏时的作用
• 心脏停搏复苏过程中,单独做动脉血气分析并不能反
映组织的酸碱状态。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是反 映心排血量的一项很好检测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O2)并不能够反映静脉血低PO2或组织缺氧,也不 能监测和反映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 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相关性,动脉 血气检测结果并不能反映全身酸碱状态。因此,常规 测定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不能指导心脏骤停复苏 的救治。静脉血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动脉血 气更能反映组织的实际变化。但却与动脉PCO2无相 关性;PETCO2监测可更安全、有效地评价CPR时心 排血量,可作为CPR时ROSC的一项预后指征。
4
胸外按压与通气
2、按压/通气比例定为30 : 2,并认为其优于通气/按压比 例2 : 30的顺序。
原因:
表1 2005会议1 min内不同顺序CPR比较
通气/按压=2:30 2B 30cc 2B 30cc 2B 8s 18s 8s 18s 8s 按压/通气=30:2 30cc 2B 30cc 2B 13cc 18s 8s 18s 8s 8s
1
ge
2005年ECC及CPR治疗国际会议
2
胸外按压与通气
• 2000指南:心脏按压频率应为100次/min,无论
单人或双人CPR,按压/通气比例均为15 : 2。
出:
1、在CPR时,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由过去15∶2改为 15∶1或者30∶2,而对婴幼儿则可为15∶2。 原因: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在CPR最初几分 钟仅胸外按压有效,胸外按压中断常与通气(吹气)有关。 目前15∶2即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可导致过度通气, 而过度通气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胸部也不能完全松弛, 对复苏不利。
17
血气分析在复苏时的作用
• 心脏停搏复苏过程中,单独做动脉血气分析并不能反
映组织的酸碱状态。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是反 映心排血量的一项很好检测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O2)并不能够反映静脉血低PO2或组织缺氧,也不 能监测和反映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 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相关性,动脉 血气检测结果并不能反映全身酸碱状态。因此,常规 测定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不能指导心脏骤停复苏 的救治。静脉血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动脉血 气更能反映组织的实际变化。但却与动脉PCO2无相 关性;PETCO2监测可更安全、有效地评价CPR时心 排血量,可作为CPR时ROSC的一项预后指征。
4
胸外按压与通气
2、按压/通气比例定为30 : 2,并认为其优于通气/按压比 例2 : 30的顺序。
原因:
表1 2005会议1 min内不同顺序CPR比较
通气/按压=2:30 2B 30cc 2B 30cc 2B 8s 18s 8s 18s 8s 按压/通气=30:2 30cc 2B 30cc 2B 13cc 18s 8s 18s 8s 8s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PPT课件
7
pumch liudan
2018/11/6
BLS原则
在判断患者意识之前,必须确认抢救环境 是安全的
8
pumch liudan
2018/11/6
9
pumch liudan
2018/11/6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没有活动或反应
呼叫急救号码 获得AED 或第二个救助者(如果有的话)做以上事情
10
可以除颤 不可以除颤
除颤一次,立即继续 给予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
继续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 每5个周期检查一次心律, 直到专职心肺复苏人员接手 或患者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时间就是生命!
14
pumch liudan
2018/11/6
2005版指南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 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以及开始胸外按压之前 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 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次人工 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除溺水、创伤、药 物中毒外,病人一旦呼吸心跳停止,首先拨打 120求救,有条件时应及早进行除颤(AED)
开始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直到获得AED或除颤 器,专职心肺复苏人员接手,或患者开始有活动 胸外按压要有力和快速(100次/分)并且抬起时完全释放, 在按压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中断
12
pumch liudan 2018/11/6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获得AED或除颤器
检查心律,是否可进行除颤
2018/11/6
心肺脑复苏—CPCR
BLS—基础生命支持
ALS—高级生命支持
pumch liudan 2018/11/6
21
现代CP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 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 继续BLS • D:药物和液体(Drug and Liquid) • E:心电图监测(EKG) • F:除颤治疗(Defibrillation)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三)长程生命支持期即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PRT): 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促进脑功能恢复。
复即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
心肺脑复苏(CPCR) : 心肺复苏 + 脑复苏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 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脏性和非心脏
性两大类;
• 前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 • 后者如窒息、触电、溺水、药物过量和药物
二、心跳骤停的
• 1、室颤(ventricular fibriliation,VF) 心肌纤维失
去协调一致的有力收缩,呈现不规则快速蠕动、但无 排血功能的状态称为室颤。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 颤”,张力强,蠕动幅度大者为“粗颤”。
• 2、心搏完全停止(asystole又称心搏停顿或心室停
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 心脏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 力低,心电图呈等电位。
•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ic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 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及心音均测不到。心电图示宽而畸形、 振幅低的QRS-nosis)
• 1、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多发生于心跳停止30
心肺脑复苏进展及指南解读
心肺复苏(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定义: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 救措施;即胸外按压、电除颤、人工呼吸,努 力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自主呼吸。
在心肺复苏的早期即加强脑保护措施,强调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 肺复苏的重点,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脑的功能,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
• 归纳为ABC三步骤:
A 保持气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 B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 Breathing Support )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Support )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期即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当心跳停止 —— 4秒钟,黑蒙 5-10秒钟,昏厥 15-20秒钟,抽搐、昏迷(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钟,脑电活动消失 45-60秒钟,瞳孔散大并眼球固定
病理生理
生物学死亡(或称分子性死亡): 病人由于缺氧而致的永久性脑死亡,是最终而且不
可逆的 心脏停搏4-6分钟以上,脑细胞死亡,功能永久性停止, 即进入生物学死亡; 复苏成败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极为密切:现场抢救非常 重要
复苏成功的四个基本环节
生存链的概念
Chain of survival , 1991, AHA
四个早期
—— 判断 呼救 启动EMS —— CPR —— 电除颤 —— ACLS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 (一)基础生命支持期(初期复苏) (BLS basic life
support)的任务和步骤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 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窒息、肺栓塞
•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出血、脑疝
• 4)意外或灾难
严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
• 5)疾病终末
脏器功能衰竭、休克、
电介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6)药物中毒或过敏
• 7)手术及麻醉意外
• 8)原因不明猝死
心跳呼吸骤停
心搏骤停不同于病程晚期临终前的心跳停搏, 而是意外发生的非预期死亡。
慢性病病程晚期的心脏停搏预后差,复苏存活 率很低,仅为10~20%
不良反应等。
• 均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冠脉灌注量减少、
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 等机制而致心跳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Causes)
•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意外为主;
• 青壮年:创伤、心肌疾病为主;
• 老年人:冠心病、脑卒中为主;
• 1)心血管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辨膜病、心肌疾病
• 2)呼吸系统疾病
复苏伦理学问题:晚期癌肿,疾病终末期病人 是否予以心肺脑复苏,尚有争论。
心肺脑复苏(CPCR)
• 脑的重量虽仅占体重的2%,但却接受15%的心排血量,
其静息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且脑组织无 后备毛细血管供血,脑组织将较其他脏器更易遭受缺 血缺氧性损害。
• 大脑能耐受循环停止的“安全时限”仅4~6分钟,超过
此时限则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 循环停止的时间是指自病人发生心跳骤停起到开
始实施有效CPR的时间间隔;绝不是指病人发生心跳骤 停到自主心跳恢复的时间,此二概念不能混淆。
成功的关键是时间: 循环停止后4-6min,否则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4~6分钟即开始死亡)。
只有心肺功能复苏而没有脑功能的恢复,复苏没有意义。 心肺脑复苏重点是:维持脑组织的灌流;
秒内)抽搐(多发生于心跳停止20秒内)
• 2、大动脉(颈、股动脉)博动消失 •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多发生于心跳停止30秒内)
自主呼吸停止
• 4、瞳孔散大(多于心跳停止45秒,1~2分钟固定) • 5、心电图证实为停搏或室颤
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跳骤停的发生 ;
①瞳孔散大虽是心跳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且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②在全麻和肌松条件下,神志消失和呼吸停止已非心跳骤停的指征;
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
CPR是抢救CPCR重要措施,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变幻。
因此,CPR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化”-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
病理生理
临床死亡: 病人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猝死即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 是有可能逆转的,应考虑为接近或表面上的死亡;
如心跳先停,呼吸可能维持20-30秒钟 如呼吸先停,生理性心跳(年轻创伤病员)可能维持10分钟;
• 继续BLS • D:药物和液体(Drug and Liquid) • E:心电图监测(EKG) • F:除颤治疗(Defibrillation)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三)长程生命支持期即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PRT): 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促进脑功能恢复。
复即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
心肺脑复苏(CPCR) : 心肺复苏 + 脑复苏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 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脏性和非心脏
性两大类;
• 前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 • 后者如窒息、触电、溺水、药物过量和药物
二、心跳骤停的
• 1、室颤(ventricular fibriliation,VF) 心肌纤维失
去协调一致的有力收缩,呈现不规则快速蠕动、但无 排血功能的状态称为室颤。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 颤”,张力强,蠕动幅度大者为“粗颤”。
• 2、心搏完全停止(asystole又称心搏停顿或心室停
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 心脏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 力低,心电图呈等电位。
•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ic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 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及心音均测不到。心电图示宽而畸形、 振幅低的QRS-nosis)
• 1、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多发生于心跳停止30
心肺脑复苏进展及指南解读
心肺复苏(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定义: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 救措施;即胸外按压、电除颤、人工呼吸,努 力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自主呼吸。
在心肺复苏的早期即加强脑保护措施,强调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 肺复苏的重点,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脑的功能,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
• 归纳为ABC三步骤:
A 保持气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 B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 Breathing Support )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Support )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期即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当心跳停止 —— 4秒钟,黑蒙 5-10秒钟,昏厥 15-20秒钟,抽搐、昏迷(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钟,脑电活动消失 45-60秒钟,瞳孔散大并眼球固定
病理生理
生物学死亡(或称分子性死亡): 病人由于缺氧而致的永久性脑死亡,是最终而且不
可逆的 心脏停搏4-6分钟以上,脑细胞死亡,功能永久性停止, 即进入生物学死亡; 复苏成败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极为密切:现场抢救非常 重要
复苏成功的四个基本环节
生存链的概念
Chain of survival , 1991, AHA
四个早期
—— 判断 呼救 启动EMS —— CPR —— 电除颤 —— ACLS
抢救方法:三期九步法
• (一)基础生命支持期(初期复苏) (BLS basic life
support)的任务和步骤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 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窒息、肺栓塞
•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出血、脑疝
• 4)意外或灾难
严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
• 5)疾病终末
脏器功能衰竭、休克、
电介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6)药物中毒或过敏
• 7)手术及麻醉意外
• 8)原因不明猝死
心跳呼吸骤停
心搏骤停不同于病程晚期临终前的心跳停搏, 而是意外发生的非预期死亡。
慢性病病程晚期的心脏停搏预后差,复苏存活 率很低,仅为10~20%
不良反应等。
• 均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冠脉灌注量减少、
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 等机制而致心跳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Causes)
•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意外为主;
• 青壮年:创伤、心肌疾病为主;
• 老年人:冠心病、脑卒中为主;
• 1)心血管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辨膜病、心肌疾病
• 2)呼吸系统疾病
复苏伦理学问题:晚期癌肿,疾病终末期病人 是否予以心肺脑复苏,尚有争论。
心肺脑复苏(CPCR)
• 脑的重量虽仅占体重的2%,但却接受15%的心排血量,
其静息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且脑组织无 后备毛细血管供血,脑组织将较其他脏器更易遭受缺 血缺氧性损害。
• 大脑能耐受循环停止的“安全时限”仅4~6分钟,超过
此时限则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 循环停止的时间是指自病人发生心跳骤停起到开
始实施有效CPR的时间间隔;绝不是指病人发生心跳骤 停到自主心跳恢复的时间,此二概念不能混淆。
成功的关键是时间: 循环停止后4-6min,否则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4~6分钟即开始死亡)。
只有心肺功能复苏而没有脑功能的恢复,复苏没有意义。 心肺脑复苏重点是:维持脑组织的灌流;
秒内)抽搐(多发生于心跳停止20秒内)
• 2、大动脉(颈、股动脉)博动消失 •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多发生于心跳停止30秒内)
自主呼吸停止
• 4、瞳孔散大(多于心跳停止45秒,1~2分钟固定) • 5、心电图证实为停搏或室颤
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跳骤停的发生 ;
①瞳孔散大虽是心跳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且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②在全麻和肌松条件下,神志消失和呼吸停止已非心跳骤停的指征;
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
CPR是抢救CPCR重要措施,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变幻。
因此,CPR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化”-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
病理生理
临床死亡: 病人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猝死即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 是有可能逆转的,应考虑为接近或表面上的死亡;
如心跳先停,呼吸可能维持20-30秒钟 如呼吸先停,生理性心跳(年轻创伤病员)可能维持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