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对比
11汉本2班
1117060117
黄文力
【摘要】俄国人梅契尼科夫在经过长年客居欧美的生活后,于1874年来日本教授外语,后来写有《回忆明治维新》。他在书中写到,日本的苦力、女佣、马夫等社会底层人民
也常常拿着书看,尽管那些小册子多是通俗小说,但这样高的识字率还是令他吃惊。和西方
国家的经验相比,他不吝称之为“异常”。现代的教育水平更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反观我
们的教育发展状况,为什么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两国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下面我想通过两国
的教育政策理念和教育目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日;教育;差异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
了历史的证明。日本曾经向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然而同属于一个文化圈的两国现在教育水平确是差异明显。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15%以上,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 %相差25%。相比之下,日本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 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忽略历史的原因造成我们两国差异外,现今,处于和平发展的两国为什么差异还是那么大?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最重视教育,并一再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父母也的确是对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缺乏,由于普通教育制度缺陷,以及迎合我们现在发展大潮急功近利的心态,都忽视了教育本身的最终目的。
一、中日两国教育政策理念的差异。
据估计,全民入学,中国的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大约与日本相差二十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70年左右的水平。再来看与
百姓智力关系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指标:2009年底,中国网民数已接近4亿,一个庞大“E 国”诞生,全中国上网普及率大有提高。日本的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同一时期上网人数达到8500万人,普及率突破70%,几乎所有14~75岁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网。此外,日本的网络更加发达,宽带通信费用低速度快,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 8%,被评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网络速度慢,服务差,宽带网正在普及当中,全国一般地方水平则相当低。中日两国的教育都提倡新意识,都十分重视教育。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占GDP的3。1%,位居发达国家榜首,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也同时提高了中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然而,两国间教育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相比中国教育,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日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要带几个大大小小的包去学校,所有的包都要小孩子自己提。他们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引导孩子渐渐养成独立意识。更有趣的是日本小孩每天上学都要带几套衣服,在教室里穿的休闲服、去操场穿的运动服等,去不同的场所就要换装,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另外,日本相比中国也更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比如一年四季都穿短裤短裙,0岁开始参加运动会,女孩子踢足球等。比较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成仁”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就带有全面发展孩子德智体美劳的目标,虽然平时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礼仪,但是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仍然存在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比如,有很多幼儿园就要求孩子带到学校的包必须由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孩子中午吃的便当由妈妈准备,从而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重视。甚至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他们的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这跟当前中国小学生每天扛着厚重的作业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比中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特别设置家庭课和很多实践课,教学生做便当、种花草、甚至让孩子自己安装笔记本电脑,让孩子们在实践中
学习、感悟。同时日本注重的是课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课堂,比如说学生一起参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生在毕业时都会举行毕业旅行,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培养集体主义意识。而中国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压迫式学习——老师将书本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靠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求得高分。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分重视考试,教育充满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受非常功利的考试,而每一次考试都会被劝戒分数与你的前途与你的命运紧密相联,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讽刺的是,中国教育就像“赌博”,每次考试来临,教师与学生就开始猜题估题了,如此教育教学的直接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远离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条,封闭,走向厌烦,消极,虚浮,不重实际,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钻研以及创新精神,而中国似乎正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另外,日本也很重视防灾抗险教育,这与日本多地震火山有着直接关系。而我们由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才真正重视到防灾抗险的重要性。
二、中日两国的教育目的差异。
众所周知,从社会信用和国民素质看,日本人普遍被认为工作认真、讲求效率,守时、重信用、讲礼节;日本的企业亦以讲究信用、产品质量精良著称于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无论是走到拥挤的地铁,还是人头攒动的商场,大多保持了清洁;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吃零食,更没有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繁华的东京、大阪,还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交警,汽车、人流严格按红绿灯指示行动,一丝不苟。反观“文明古国”的我国,情况如何?如果说,那是因为中国人物质文明还不够,“仓禀实而知礼节”。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强调“客观原因”的民族了。可是,中国人如今的收入水平相当于1990年的日本,文明礼貌却远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好几倍的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更没有盛唐时期的风雅儒爱。日本的教育理念缺少中国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比如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其真正内涵应该只是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有别,并没有从中选拔的意思。中国过去的教育制度虽然看起来是“无类”,贫民也有中举当官的机会,可这个“出人头地”的结果正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