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1-绪论-解剖教案
1-绪论-解剖教案第一章:解剖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掌握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3. 解剖学的应用领域4. 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解剖学参考书籍2. 投影仪或白板3. 解剖学图片或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解剖图或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解剖学的了解。
2. 讲解:讲解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通过示例或案例来说明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互动:分组讨论解剖学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举例说明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解剖学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讲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解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举例说明,学生能够理解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2. 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3. 学习人体的解剖学姿势和术语。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 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3. 人体的解剖学姿势和术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功能的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解剖学参考书籍2. 投影仪或白板3. 人体的器官系统图或模型五、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理解。
解剖学基础课件第1章绪论
现代解剖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解剖学逐 渐与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学科 相互渗透,形成了现代医学的基
础。
解剖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01
02
03
疾病诊断基础
医生通过解剖学知识,了 解正常人体结构,从而识 别异常病变,为疾病诊断 提供依据。
手术操作指导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 了解相关部位的解剖结构, 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 准确。
03
常用解剖术语及方位描述
解剖姿势与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 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 心向前。
方位术语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靠身 体腹面者为前,靠身体背面者为 后;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正中 线者为外侧。
器官位置描述方法
胸腹腔器官位置描述
以横膈为界,横膈以上为胸腔,横膈以下为腹腔。胸腔内的器官称为胸腔器官, 腹腔内的器官称为腹腔器官。
消化和吸收功能。
04
观察和记录方法介绍
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法
通过肉眼或借助简单工具 (如放大镜、显微镜)直 接观察解剖结构。
间接观察法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 CT、MRI)观察内部解剖 结构。
对比观察法
对比正常与异常、不同物 种或不同个体间的解剖结 构差异。
记录方法
文字描述法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解剖结 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
绘图表示法
通过绘制示意图、模式图或解剖图 来表示解剖结构。
摄影记录法
利用摄影技术拍摄解剖标本或医学 影像资料,以便后续分析和展示。
注意事项
01
02
03
观察前应充分了解相关 背景知识,明确观察目 的和要求。
解剖学基础-绪论
垂直轴 2、轴 矢状轴 冠状轴
冠状面 3、面 矢状面 水平面
4、方位术语
前—腹侧 后—背侧 上—颅侧 下—尾侧 内侧 外侧 内 外 浅 深
近侧 远侧 尺侧 桡侧
胫侧 腓侧
二、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形态与功能统一 局部与整体统一 1.具备的观点 进化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2.具体的方法: 三结合:教科书—图谱—标本 三勤: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 二及时:及时预习和复习 此外如绘简图;记口诀等。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一)人体的组成
1. 细胞: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组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 结合在一起 构成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4.系统: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连线 的生理功 能的结构
解 剖 学基础
绪
论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
• 定义:解剖学基础(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 形态结构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阐明 器官与组织的形态、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功 能之间的关系。 • 地位:不仅是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也是临床 课的基础。医学中的名词有1/5~1/4来源于解 剖学基础。
内脏:消化、呼吸、泌尿及生殖系统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 内,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想通。
• 前面:胸、腹、盆部和会阴 后面:背、腰 四肢: 上肢:肩、臂、前臂、手 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1、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 平视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 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绪论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1、该学科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2、该学科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 3、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4、组织学分为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泌物的性质分为粘液性腺,浆液性腺和混 合性腺。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2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发生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 该组织包括七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骨组织
网状组织
血液
脂肪组织
• 该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性,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 内质网。 • 具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2)巨噬细胞 • 细胞呈圆形,椭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胞质
嗜酸性,有较多的溶酶体,吞饮小泡和吞噬 体等。 • 具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功能,有吞噬和分 泌作用,参与免疫反映。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 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 • 细胞为梭形,星形,胞核椭圆形,胞质嗜碱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研究必备欢迎下载教师备课笔记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学科解剖学基础姓名年级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研究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二)人体剖解学开展简史(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2)面:程度面、矢状面、冠状面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五)研究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进修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第1、二章细胞、根本组织(一)上皮组织【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2、了解细胞的形状、腺上皮和腺的特性、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第2—3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旧课二、授课(一)细胞1、细胞的形状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给,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经由过程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2)被覆上皮的分类a、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特地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首要身分所构成自力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1. 教学目标:a. 理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掌握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c. 熟悉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解剖学的发展历程c. 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d. 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解剖图和解剖学相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
b. 讲解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解剖学的定义,解释其研究对象为人体和人体的各个层次结构。
c. 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历程:讲解解剖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以及重要的解剖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d. 强调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解释解剖学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的关键作用,举例说明解剖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e. 教授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物、绘制图表、进行解剖实验等。
f.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互动复习。
4. 教学评价:a.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b.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c. 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如绘制人体解剖图等。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1. 教学目标:a.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b. 掌握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
c. 熟悉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
2. 教学内容:a.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b. 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解释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增殖等。
c. 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介绍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讲解其特点和功能。
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细胞和组织的图像,引发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兴趣。
b. 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展示相关图像。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 细胞和基本组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知识精讲【学习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及结构特点和功能4.骨组织及其和种细胞结构的光、电镜结构5.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6.骨骼肌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7.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8.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知识网络结构】一、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可分内、中、外三层。
这三层膜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称为单位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同时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等代谢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其中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DNA 分子的双螺旋全部旋紧、变粗、变短,成为一条条粗棒状,即为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3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是细胞新陈代谢与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涵物。
细胞液是细胞中无定型的胶状物质,又称为细胞基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主要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结构网架、包括微管、微丝等。
包涵物是细胞质中一些有形的代谢产物或储备的营养物质。
二、上皮组织由大量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构成。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即向体表或腔面的一端称游离面,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为基底面。
游离面有时可见一些特化结构。
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基膜。
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但上皮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和形态结构,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明确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熟悉基本组织的类型和功能,理解组织在人体构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基础概念: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支及应用领域。
2.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概念、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分裂、细胞器及其功能。
3. 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神经末梢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剖学基础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基本组织类型。
2. 直观教学法:展示细胞与组织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解剖学基础教材。
2. 教具:细胞与组织图片、模型等。
3.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解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解剖学基础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基本组织类型。
3. 互动:提问解答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观察细胞与组织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 考试成绩:通过书面考试或实践操作考试,评估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解剖学实验室,观察实物标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解剖学书籍和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解剖学基础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收缩
上皮变厚
细胞层数变多
扩张
上皮变薄
细胞层数变少
二、腺和腺上皮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器官。
内分泌腺:无导管,直 接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甲状腺、肾上腺等)
外分泌腺:有导管,经 导管排至体腔或体外。 (汗腺、唾液腺等)
3、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 形态:呈 柱 状 , 核 椭 圆 形 , 靠 近 基 底 部 。 其中夹有杯状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 分布:消化道的中部(胃、肠、胆囊)和 子宫、输卵管等器官的腔面。
➢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
杯状细胞:散在分布在肠道的单
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形似高脚酒 杯,底部狭窄,核呈三角形或扁圆 形、着色较深,位于细胞基底部, 顶部膨大,充满了分泌颗粒。
功能 • 粗面: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 滑面:与糖、脂类、固醇类激素的合成有关
高尔基复合体
形态结构
• 光镜下:网状 • 电镜下:重叠的扁平囊、大泡和小泡 • 由单位膜围成
功能 •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 • 形成分泌颗粒或溶酶体
溶酶体
形态结构 • 由单位膜围成球泡状结构
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功能
• 消化分解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和细胞所吞噬的异物
外分泌腺
未角化上皮: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浅层细胞有核,表 面湿润,含角蛋白少) 角化上皮:皮肤(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 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 功能:耐摩擦,阻止异物进入,损伤后再修复
6、变移上皮(移行上皮)
➢ 形态:细胞的形态、层次随容积而变化。表层细胞可复盖中 间层的几个细胞,称盖细胞,中层呈多边形,基底呈立方形 或矮柱状。
解剖学教案详解
解剖学基础及人体正常结构教案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项目、任务)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一般以2节课为宜,最多不超过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项目、任务)。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手段和媒介。
方式和手段指讲授、讨论、实验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8、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解剖学总学时数144 理论学时67实践学时77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专业班级:护理 1305班共1 班授课时间201 –201 学年度第学期选用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解剖学基础》主编:王怀生、李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解剖学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编:王怀生、李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总体教学目标要求素质目标:(l)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品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意识。
(3)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体现人文关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4)通过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特殊性和艰苦性熏陶,养成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周解剖学基础教案授课课题:绪论、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二、三节授课时间:月日至日第周授课班级:授课类型:专业理论教学目标、要求:掌握:1、解剖学术语2、血液熟悉: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2、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3、固有结缔组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常用解剖学术语2、被覆上皮、固有结缔组织、血液教学难点:不同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组成及颁布,血液的成分。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教时安排: 8节课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板书设计:绪论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四、常用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1、细胞的形态2、细胞的结构第二节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特点:2、上皮组织的分类3、被覆上皮的分类4、腺上皮和腺5、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第三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特点●结缔组织的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2、软骨组织与软骨3、骨组织与骨4、血液教学过程:第一、二节课1、引言:人体是神秘的,人体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的机器。
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历史、发展前景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教学过程绪论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规律的科学。
包括了局部解剖学、影象应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五门学科。
本教材主要介绍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三门学科。
(分别介绍各学问)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1、祖国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2、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1、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分别介绍)四、常用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的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和面(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
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五、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教学反思:第三、四节课1、引言:通过绪论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
如果将人体比喻成高楼大厦,细胞就是其中的一砖一瓦,组织就是由砖瓦形成的墙壁和房顶。
要全面深入了解人体构造,就必须从其微观结构---细胞和基本组织开始。
2、教学过程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形态千差万别。
二、细胞的结构:光镜下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包含基质,细胞器,内含物)细胞核。
(画图和举例介绍,强调细胞核里的染色体)电镜下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第二节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一、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分类: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和假复层纤毛柱状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和变移三种。
A:单层扁平上皮:薄而表面光滑,表面观呈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
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覆盖在胸腹腔、心包腔及某些器官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B:单层立方上皮: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呈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于肾小管等处。
C:单层柱状上皮: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呈柱状;核椭圆、位居细胞基底部。
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的内表面等部位。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形态不同、大小不一的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以纤毛柱状细胞最多,杂以杯状、梭形、锥状细胞。
并非所有细胞的顶端都达上皮的游离面,细胞核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部座落在基膜上,故显微镜下很像复层,实则单层。
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内表面。
E:复层扁平上皮:是最厚的一类上皮,其表层细胞呈扁平形,其基底部与结缔组织的界面呈波浪形。
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很厚,表层细胞角化,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的表皮;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表层细胞不角化,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口腔和食管的表面上皮。
这类上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修复。
F:变称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多分布在泌尿道的内表面,细胞的层数和形状可随其所在器官的机能状态不同而变化。
如膀胱在空虚时细胞层数变多,表层细胞变大,呈椭圆形,游离端增厚而成壳层;充盈时细胞层数变少,表层细胞变扁。
4、腺上皮和腺5、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在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上有若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特殊结构,如游离面上的微绒毛、纤毛,侧面上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和桥粒,基底面上的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教学反思:第五、六节课1、引言: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2、教学过程第三节结缔组织一、结缔组织的特点: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无极性,不与外界接触,有充填作用;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功能。
二、结缔组织的分类: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一)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包括细胞、纤维和基质。
细胞又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纤维成分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细胞①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
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从而生成三种纤维。
还可合成分泌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
在创伤修复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并分泌形成新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成分,使伤口愈合。
②浆细胞:浆细胞呈卵圆形。
核圆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块状沿核膜内呈放射排列。
胞质呈嗜碱性。
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
③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又称组织细胞,其形态多样,功能活跃时常伸出伪足故形状不规则。
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引起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④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分布很广,常沿小血管分布,形态圆形或卵圆形。
胞核小,多位中央。
胞质中充满粗大的异染性嗜碱性颗粒,内含组胺、白三烯、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白三烯能使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还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肝素有抗凝血的作用。
组胺、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贮存于颗粒内,故释放速度快。
白三烯则不贮存颗粒内,故释放速度较慢。
▲细胞间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①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纤维成分,新鲜时呈白色,HE染色呈红色。
胶原纤维韧性很大,抗拉力强。
②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含量较胶原纤维少。
新鲜时呈黄色,易被醛复红或依地红染成紫色或褐色。
弹性纤维富于弹性。
③网状纤维:网状纤维较细,分支多,亦交织成网。
故用银染法染成黑色,又称嗜银纤维。
网状纤维在基膜的网板,肾小管和细血管周围,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中较多,构成微细的支架。
④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中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和淋巴。
组织液且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
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组织液的含量可增多或减少,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2、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是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且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包括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肌腱和健膜;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等处;弹性组织则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项韧带等。
3、脂肪组织4、网状组织:网状组织是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的基本成分。
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网状细胞可产生网状纤维。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1、软骨组织由软骨基质和软骨细胞构成2、软骨:软骨是由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三)骨组织1,骨组织的一般结构2,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结构特点(骨松质: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面。
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并相互连接成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红骨髓。
骨密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的外侧面,其骨板排列很规则,按骨板的排列方式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教学反思:第七、八节课1、引言:血液在人体中不断的循环流动,不停地给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人体代谢产物带出体外,这么重要的组织,让我们今天来学一下她的有成分。
2、教学过程(四)血液:★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液态组织。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介绍血细胞的种类)1、血浆:为一种淡黄色液体,是血液的细胞间质,占全血的55%,主要成份为水,约占90%。
血清:为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黄色液体。
2、血细胞:占全血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①红细胞:为血液中最多的一种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正常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②白细胞:正常值:为(4.0~10)×109/L,可分为有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种)和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1)中性粒细胞:为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
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主要能吞噬细菌,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其明显增多。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进入组织,变成巨噬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5)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白细胞临床意义: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
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