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1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 C .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2 .下列对图中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夏天小草上的露珠是水凝固而成的C.冬天早晨叶片上的霜是露珠凝固而成的D.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存在钢罐内3 .为了保护航天发射台的安全,发射台的下部往往有一个大水池。

“神州”五号发射时,我们从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了大量“白气”,你认为这“白气” 主要是( )A.水受热汽化化成大量水蒸气B.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C.水被气流冲起的大量水花 D,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大量小冰晶4 .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甲固态酒精熔化图像 乙酒精沸腾图像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区在-117C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7 .在室温为25°C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8 .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

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9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刚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壳上出现水珠5 .烧杯中放有固体碘,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 而碘蒸气遇冷会升华成固态碘 而碘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碘 6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JSLS∕∙c⑴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填“铁圈力”“铁夹M或“铁圈r w)的位置。

专题03 物态变化-物理专项训练试卷(原卷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物理专项训练试卷(原卷版)

专题03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江苏无锡)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

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2.(2022·江苏苏州)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C.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3.(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4.(2021·江苏镇江)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5.(2021·江苏宿迁)下列图示现象或应用中的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的是()A.用冰袋降温B.花瓣上的露珠C.美丽的雾D.白雪和冰凌6.(2021·江苏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的示数是99°C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7.(2021·江苏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冬天河水结冰B.铁丝网上的霜C.冰袋给病人降温D.冒出的“白气”8.(2021·江苏苏州)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9.(2021·江苏扬州)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凝华D.液化10.(2021·江苏扬州)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11.(2020·江苏徐州)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12.(2020·江苏常州)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内能逐渐变小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13.(2020·江苏宿迁)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晶莹的露B.坚硬的冰C.缥缈的雾D.雪白的霜14.(2020·江苏淮安)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15.(2020·江苏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A.湿手烘干B.深秋凝霜C.清晨结露D.冰雪消融16.(2020·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2020·江苏盐城)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18.(2019•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19.(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清晨的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的树叶上出现露珠B.夏天,放在碗里的冰棍化成了水C.秋天,太阳出来后大雾消散D.冬天,清晨的窗户上出现了“冰花”2.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A.熔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C.熔化和凝华D.熔化和汽化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4.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5.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他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如图所示,水烧开了,而纸盒却没有烧着。

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7.《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B.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C.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D.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8.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在0-35mi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物态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装热水的暖壶口上方的白气——汽化B.冬天眼镜上的白雾——熔化C.冻肉解冻时冻肉表面的水——凝固D.冬天室外的雪人变小——升华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3.正在考试的小浩,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 次的时间约是0.1sB.开考铃响,监考老师走进考场,步行速度约为10m/sC.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教室的温度大概是50℃4.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如图,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雾凇”的形成B.“窗花”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冰柱”的形成5.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A.令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D.冬天,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80℃6.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正确的是()A.春天,留仙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熔化——放热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汽化——吸热C.秋天,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六角形的雪花漫天飞舞——凝华——放热7.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放热B.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液化,吸热8.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目的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热值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10.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A.能够熔化一部分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请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下列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冰、水银、铅笔芯、玻璃、酒精、牛奶其中一类是.依据为其中另一类是.依据为12.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10.小枫用煤油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包含刻度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B.瓶体若灌满水,该温度计也可以准确反映 的温度变化
C.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
D.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 的B处和 的A处,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B.M0min至25min时间内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9.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 in时是固态
C.该物质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该物质的熔点为80 ℃
四、实验题
17.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状态;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乙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
(1)1℃等于多少华氏度?
(2)新余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多少华氏度?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D
8.B
9.D
10.B
11.1.30 -4
12.熔化凝华
13.运动放热
14.压缩体积表面积乙固液共存
15.0 100
16.
17.使得试管里的冰受热均匀固液共存低于不能降低
18.B需要乙水蒸气低于水的质量少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2.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B.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C.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D.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3.“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0月23日开始的半个月是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属于()A.凝华B.液化C.凝固D.汽化4.如图所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采用的滴灌技术,它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水的利用率可达95%,主要原因是滴灌时()A.水的温度低B.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小C.水和植物的接触面积大D.水的流速大5.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A.水能灭火,所以纸锅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6.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6.5℃和37.5℃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6.5℃,37.5℃B.36.5℃,36.9℃C.36.9℃,37.5℃D.36.9℃,36.9℃7.图是某物质凝固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8min时处于固态8.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早晨,大雾弥漫B.中午,云开雾散C.傍晚,露珠凝结D.深夜,鸦雀无声2.如图所示,温度计三次测得液体A、B、C温度分别是32℃、33℃和37℃,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A.34℃B.32℃C.37℃D.33℃3.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53℃,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与“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有雾的形成B.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C.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D.开水形成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4.我们的家乡临沂,地处中纬度的温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美丽如画。

下列风光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大雪纷纷5.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6.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做如下实验: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只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温度计示数相等B.乙温度计示数没变C.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增加D.内盆中,冰与水的比例不变7.某学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该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中A、B所示,则水沸腾前后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A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B.B图是水沸腾后的情况C.A图是水沸腾后的情况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正确8.下列对自然界中的霜、雪、雾、露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C.“风摇松叶赤城秀,雾吐中岩仙路迷”,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9.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7min时是固液共存态B.甲在ab段停止吸热C.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0.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二、填空题11.0℃的水和0℃的冰(选填“一样”或“不一样”)热;在我们日常所用的摄氏温标中,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水到100℃就沸腾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杯中水位高度将保持不变B.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D.杯中水的温度降逐渐升高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5.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如图是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为了缓解旱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要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升华现象B.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汽化现象C.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6.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7.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D.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8.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分子间存在引力C.灰尘在空中飞舞﹣﹣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9.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草木上的露珠B.夏天,池塘水变干C.秋天,地面上霜D.冬天,冰凉衣服变干1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8 mC.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kgD.在青藏高原上用普通的锅烧开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11.下列知识结构错误的是()A.B.C.D.12.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二、填空题13.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2018·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4.(2018·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5.(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6.(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曾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7.(2018•梧州)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A.B.C.D.4.《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5.现根据需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能测萘溶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6.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中国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惊艳了全世界。

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的是()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B.冬至时节玻璃上的“冰花”C.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D.大雪时节雪花飘飘7.在0℃的温度下,把-5℃的冰放入0℃的水中,则()A.水凝成冰,可能所有的水都会结为冰B.冰化成水,且水的温度始终为0℃C.如果放入得冰多,水就凝固,如果水多,冰就化D.冰、水的多少都不变8.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来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罐。
参考答案
1.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B. 凝华现象C. 汽化现象D. 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8.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10.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故选C。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专题5 物态变化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5  物态变化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5 物态变化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1.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内,盛有一些0℃的水,如果将容器内的空气迅速抽去,那么发生的现象是()A.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均为0℃B.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不变C.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减小D.容器内只有0℃以下的冰,水全部被抽走【答案】A。

【解答】解: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的空气,造成容器内气压下降,凝固点升高,水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即表面的水从内部的水吸热,造成内部的0℃水放热而凝固为0℃的冰,但水的快速蒸发造成液面上气压变大,快速蒸发不再继续,因而容器内有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的温度均为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某同学在做萘的熔解[熔化]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如果记录和作图没有错误,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A.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B.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D.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答案】A。

【解答】解:A、这个图显示的应该是萘从固液混合态慢慢冷却之后又加热的过程。

所以“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的前半句是错误的。

B、0到t1是萘正在结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液态的萘不断变成固态的萘,但因为是晶体而不会有温度变化,但熔化过程肯定是放热的,当然是不需要加热的。

所以“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是正确的;D、t1到t2的时间段里,萘已经全部是固体了,但由于温度还比常温高,所以仍在放热冷却,所以“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正确。

故选:A。

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正确的是B(填“A”或“B”或“C”).此时的示数为48℃。

专题04《物态变化》压轴培优题型训练

专题04《物态变化》压轴培优题型训练

专题04 《物态变化》压轴培优题型训练【十三大题型】【题型1 摄氏温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题型3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5)【题型4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 (8)【题型5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2)【题型6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题型7 沸腾及沸腾条件】 (16)【题型8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7)【题型9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1)【题型10 蒸发及其现象】 (25)【题型1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8)【题型12 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 (31)【题型13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 (33)【题型1 摄氏温度】1.(2022秋•惠阳区校级月考)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

示数为96℃,在测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

则示数是()A.0℃B.13.2℃C.4℃D.6℃【答案】C【分析】首先分析真正的温度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100℃减去热水的真实温度50℃为50℃,而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温度差为96℃减去50℃为46℃,假设温度计的一小格表示1℃,则为46格,也就是一小格表示℃,这是第一点。

其次要分析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100℃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的温度差为100℃,而每一小格表示℃,则需要100℃÷℃=92格,这是第二点。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1.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1) 春天, 冰雪融化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A. (1) (2)B. (1) (4)C. (2) (3)D. (2) (4)()2.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l所示。

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B.湿裤子C.冬天窗玻璃上D.钢水浇铸得出“白气”晾干有冰花到钢件()6.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D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9.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DIV.MyFav_1213255007402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1{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2{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STYLE:italic; FONT-FAMILY: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
气进行消毒处理。

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

上联: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
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
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
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
B.18.1℃
C.19℃
D.20℃
16.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剧烈
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如图2-3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18.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23.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
物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

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

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27.如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

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