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沪教版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与乳化1.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⑵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KMnO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u2+溶液蓝色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溶解]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2.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3.氯化钠(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6.2 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液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S越大,值越大2.溶液配制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⑵仪器: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⑶操作注意①称固体时,注意遵循左物右码。
[若颠倒,实际称量=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②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量取量多,俯视量取量少] ③溶解不可用量筒 3.溶液稀释含义:向溶液中加水,使浓溶液变成稀溶液 ⑴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计算方法:①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加入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⑵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6.3 溶解性一.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溶质的性质。
初三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复习课件沪教版
••
•一、溶液的概念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夜。
•溶液的• 宏观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
(3) 透明性
•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不溶)
••
•3、溶解度曲线
•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 提纯的方法; •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
•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互算关系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强调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
•知识回顾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记准
• •
•升温、加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
)
•B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7.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 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 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 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
••
•知识回顾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复习提纲
溶解现象复习提纲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 、CaO 、浓H 2SO 4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NH 4NO 3、KNO 3 ;还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 4溶液紫红色、CuSO 4溶液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Cl 3溶液黄色。
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5、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6、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7、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透明、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水是常用的溶剂。
酒精、汽油也是溶剂,通常量多的为溶剂3.盐酸溶质是:氯化氢(HCl ) 溶剂是水氨水溶质是:氨气(NH 3) 溶剂是水碘酒溶质是:碘(I 2) 溶剂是酒精4.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别是分散的物质分别是固体和液体,相同是均不溶于水。
悬浊液如泥沙水、乳浊液如:食用油溶于水5.洗涤剂(洗衣粉、肥皂)通过乳化作用去油污,形成乳浊液。
洗涤剂称为乳化剂。
6.溶于水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钠(NaOH )、浓硫酸(H 2SO 4)溶于水温度降低有:硝酸铵(NH 4NO 3)氯化铵(NH 4Cl )7.少量固体溶于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8.溶液导电是因为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9.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反之越稀10.用固体与水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仪器:药匙、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NaCl 固体多少克,量取多少毫升水。
NaCl 的质量:m=5%×50g=2.5g需水的体积:m lg g g /15.250-=47.5ml 11.用浓溶液加水配成稀溶液:步骤:计算、量取、溶解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用37%浓盐酸、密度为1.18g/cm 3配成400g20%的稀盐酸、需浓盐酸多少毫升,加水多少毫升?浓盐酸的体积=%37/18.1%204003⋅⨯cm g g =182ml水的体积=33/1/18.1182400cmg cm g ml g ⨯-=185ml 12.例题: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求稀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完全反应需H 2SO 4的质量为xZn + H 2SO 4 = ZnSO 4 + H 2↑xg 981365= x=19.6g 答:略 65 9813g x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gg 1006.19×100%=19.6% 13.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1.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
KMnO4溶液是紫红色CuSO4 CuCl2溶液是蓝色FeCl2 FeSO4 溶液是浅绿色FeCl3溶液是黄色均一性:溶液各处浓度和性质(物理和化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久置后不会沉淀或者分层。
2.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比如:豆浆、血液、泥浆、果粒橙饮料。
3.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比如:油分散到水中;牛奶等。
4.洗洁精能去油污是乳化作用,洗洁精做的是乳化剂;汽油能去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NaOH能去油污,是因为NaOH和油发生了化学反应。
5.物质溶于水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的有:NaOH、Na2CO3、浓硫酸物质溶于水吸放热不明显,温度基本不变的有:NaCl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的有:KNO3NH4Cl NH4NO3 注:CaO放入水中温度明显升高,NaOH放入水中温度明显升高,原理不同。
CaO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OH)2,放出热量。
NaOH能溶解在水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6.金属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自有移动的电子,溶液能导电是溶液中存在自有移动的离子(带电粒子)。
蔗糖溶液、酒精不导电,是因为这些物质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没有形成自有移动的离子。
蒸馏水也不导电,水是分子构成的,也没有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7.稀溶液的沸腾温度比水的沸腾温度高。
应用:高山上煮不熟鸡蛋,在水中加盐。
稀溶液的凝固温度比水的凝固温度低。
应用:积雪撒盐除冰;冬天醋不会结冰;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醚等。
8.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密度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稀盐酸中的溶质是HCl气体。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备课组长__________【知识梳理】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稀释与浓缩的相关计算:不变三、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的定义:(1)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②③(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 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b: 判断方法c: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 ( )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含义: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② ③注: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气体性质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⑶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克,则该温度下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
T ℃时,某物质(该物质不含结晶水)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溶解度曲线①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②P 点的的含义 。
③N 点对应的溶液为 溶液,可通过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④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⑤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宜用 的方法。
⑥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
⑦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⑧除去A 中的泥沙用 ;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
4.混合物的分离①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②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 的物质,如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 的物质,如【当堂训练】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搅拌后可以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B .面粉C .氯化钠D .硫酸铜2、将含有少量泥砂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梳理素材 沪教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知识梳理一、实验及基本概念实验:在1~5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食用油。
振荡后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概念4: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概念5: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二、物质溶解的现象(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 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3+,高锰酸钾(紫红色)、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二、水溶液的性质:1、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为什么建筑工地向水泥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以防冻?※沸腾的汤的温度为什么比沸腾的水温度高?三、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分子间有间隙;2、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氨气的水溶液,氨水();液体做溶质:稀硫酸,酒精的水溶液;固体做溶质:碘酒、食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讲学稿:《溶解现象》溶液组成的表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讲学稿:《溶解现象》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液的组成一切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其中被溶解度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溶剂。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汽水〕。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普通没有特别说明时,所说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
2、溶质、溶剂的判别方法1〕按形状分配a.固体溶于液体,普通固体为溶质〔食盐溶液〕b.气体溶于液体,普通气体为溶质〔汽水〕c.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普通把量少的作为溶质〔硫酸溶液〕2〕按溶液的称号,普通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酒精水溶液。
3〕假定溶液中有水,无论多少,都是溶剂。
3、溶液的读法:普通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溶剂为水可以省略。
如碘溶于酒精构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构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
4、溶液与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数学表达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置稳固练习1.以下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盐酸B.大批的粉笔灰参与水中C.大批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D.大批锌粉溶于稀硫酸中2.以下选项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称量—计算—溶解—转液贴签B.计算—称量—溶解—转液贴签C.计算—称量—转液贴签—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转液贴签3.在20℃时,从200g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比拟,以下有关量中没有变化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以下几种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A.水、酒精的水溶液B.生石灰、石灰水C.氯化氢、盐酸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5.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加水A.980g B.882g C.880g D.98g6.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那么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3% B.46% C.55% D.72%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别技术。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
教版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你将发现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2、将紫色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碘能溶解在酒精里。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组成。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映,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映,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咱们适应上都把水当做溶剂,其它为溶质。)
五、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
六、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慢慢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烧的猛烈的氧化反映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固体溶解度:在必然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数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数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整理与归纳》_2
第六单元 溶解现象 (学案)知识点归纳: 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性。
【注意】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③溶质能够是固体,也能够是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能够作溶剂。
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乳化作用是指加入乳化剂(如洗涤剂)后,乳浊液(如油跟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有,大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的过程。
【特别提醒】除污的方法和原理3.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_______________。
(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质溶解的______________。
(3)搅拌:搅拌能够________溶解的速率。
4.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吸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_放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如___________吸放热不明显:多数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如___________【特别提醒】氧化钙加入水中后溶液温度升高,但它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放出热量。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属于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属于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一般情况)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溶质、_________溶剂或_________温度_________溶剂或_________温度饱和溶液【注意】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将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优品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你将发现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2、将紫色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碘消失,得到暗黄(橙色或棕色)的液体。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碘能溶解在酒精里。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组成。
(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
教版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你将发现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2、将紫色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碘能溶解在酒精里。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组成。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