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诊断实用标准
血吸虫免疫学诊断方法
血吸虫免疫学诊断方法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
血吸虫的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贫血、脏器损害和智力障碍等。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这种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目前诊断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利用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来检测感染血吸虫的存在。
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诊断血吸虫病。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2. 抗原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尿液或粪便样品中的血吸虫抗原来诊断血吸虫病。
这种方法比血清学检测更为准确,但也存在一定误诊率。
3. 细胞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骨髓或淋巴结等样品中的寄生虫形态来诊断血吸虫病。
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但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血吸虫免疫学诊断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建议遵循当地的诊断指南。
同时,对于那些疑似感染血吸虫但免疫学诊断结果不确定的患者,采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是非常必要的。
- 1 -。
血吸虫病检测标准
血吸虫病检测标准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
该疾病主要
存在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广泛分布于农村和沿海地区。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血吸虫病检测标准是十分关键的。
一、检测方法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血吸虫。
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判断标准是OD值
≥0.1为阳性。
2. 粪便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卵来判断是否感
染了血吸虫。
常用的方法是KATO-KATZ法,其标准是每克粪便中血
吸虫卵数量≥100个为阳性。
二、判断标准
血清学检测和粪便检测两者结合使用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
染了血吸虫。
在实际应用中,若仅通过血清学检测,为避免假阳性结果,需进行复检。
若仅通过粪便检测,需连续检测三天才能判断是否
感染血吸虫。
同时,血清学检测和粪便检测在治疗后的跟踪评估中也
十分重要,可了解治疗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检测时间:血吸虫病检测一般在发病后4-6周进行,若检测时机过早,则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2. 收集样本:对于血清学检测样本,需严格遵守规定,采集15ml左
右的静脉血;对于粪便检测样本,需收集新鲜粪便,或在24小时内保存在4℃下,避免样本的泛化和干燥。
3. 仪器设备:检测时需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避免影响检
测结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血吸虫病检测标准,早期发现感染者,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同时,对于长期在疫区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定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身体健康。
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诊断: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
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
1.病原学诊断:从粪便内检查血吸虫虫卵和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称病原学检查, 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
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改良加藤法、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塑料杯顶管孵化法等。
2.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包括检测患者血清中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
鉴别诊断: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病毒感染, 其他肠道疾病鉴别。
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 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
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
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
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 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
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 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 肝表面高低不平。
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 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 不易摸到表面结节, 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 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 肺吸虫病鉴别。
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
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
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 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
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 后尾蚴逸出螺体。
血吸虫病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血吸虫病诊断张家阴2022-12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患者粪便中含有活卵,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和接触感染水。
(3)易感性:人和脊椎动物通常易感染日本血吸虫。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尾蚴通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丘疹和瘙痒。
这是一种快速且延迟的过敏反应。
当儿童蠕虫穿过宿主时,经过的器官(尤其是肺)会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和破裂,导致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当大量儿童蠕虫通过人体时,患者可能会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由局部炎症和昆虫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中形成,阻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
这种病变主要见于卵子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脏和结肠。
在肝脏,卵肉芽肿位于门静脉分支和前窦静脉的末端,因此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在严重感染的患者中,门静脉周围会发生广泛的纤维化。
在肝脏切片上,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脏,称为管道纤维化。
它是晚期血吸虫病的特征性病变。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二、临床表现(1)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如下:1发热: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症状。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7—19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7—199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急性血吸虫病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血吸虫病诊断实用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
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
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
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4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ws 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 261-206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 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是卫生部颁布的关于血吸虫病诊断的国家标准。
以下其主要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疑似血吸虫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原则:血吸虫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诊断标准:血吸虫病的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三个等级。
疑似病例:有疫区生活史或与疫区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症状,并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的患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的基础上,粪便或直肠棉拭子检查发现血吸虫卵或毛蚴,或血清学试验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弓|起的肝肿:大和肠道炎症病变。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经过病原学检查(如肠系膜淋巴结穿刺、腹腔镜检查等)或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证实存在血吸虫感染。
鉴别诊断:血吸虫病应与疟疾、伤寒、败血症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同时,对于有肝脏肿大和肠道炎症病变的患者,还应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相鉴别。
以上是WS 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制定:审核:批准:。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规范
25μl于第3孔(纵向),同上混匀使血清成1:20稀释。后吸出25μl于第4 孔纵向),同上混匀使血清成1:40稀释,后吸出25μl弃去,自动卸去吸头。 同上操作进行第2~n号样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倍比稀释。倍比稀释 一个样本一个吸头。
9) 在第1孔吸出25μl于第2孔(纵向),同上混匀使血清成1:10稀释。后吸出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皱褶。
6 注意事项
1) 结果观察时不能移动反应板,如条件限制则要非常小心慢移,切勿摇动反应板,以免凝集分 散,影响结果判断。结果观察时下垫白纸。 2) 血凝板以96孔“V”型底角应为90度有机玻璃板为适宜,确保所用器材清洁,血凝板清洗不能 用毛刷、移液吸头不能触碰反应孔,以避免损坏反应孔,造成假阳性。 3) 待测血清或血浆不能混有红细胞或被细菌污染。标本不能及时检测可在内4℃度保存2 ~3 天。长时间保存应放冰箱冻存。 4) 结果判断的时间与温度有关,应根据作业指导书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条件下判断。 5) 使用加样器加样,每测1个样本要更换滴头,在倍比稀释待检血清中,混匀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混匀吸打都在第一档进行)而影响吸量准确性。 6) 试剂盒于2~8℃避光保存。自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醛化红细胞能耐60℃加热,并可 反复冻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个月,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从冰箱取出使用时先要 放室湿平衡一定时间。
4 实验操作步骤
1) 样本编号,从左到右按1~n号排列。 2) 取一块96孔“V”型反应板横向平放纵向使用。 血凝反应板编号:1)横 向(行)从左到右编号:1、2、3、……、阴、阳; 2) 纵向(列)从上 到下编号:1:5、1:10、1:20、1:40。 3) 稀释对照品: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品各加100μl蒸馏水稀释溶解,加盖混 匀后放回原处备用。 4) 配置致敏红细胞悬液:启开安瓶,以每支冻干致敏红细胞加1ml致敏红细 胞稀释液(蒸馏水、红瓶)稀释混匀备用。 5) 启开标本稀释液(生理盐水、兰瓶)安瓶。 6) 调节移液器为100μl。血凝反应板的第1行(横向)第1孔各加标本稀释液 100μl。
血吸虫病诊断金标准
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患者体内不同的器官组织,能够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成虫,这是诊断血吸虫病的金标准。
在患者的粪便、肠道黏膜可以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慢性期在肝脏也可以找到血吸虫。
同时如果血吸虫存在异位器官寄生的可能,比如寄生在肺、肾脏、神经系统,通过穿刺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之一;
2、可以采取血吸虫针对性的抗体检查,考虑诊断血吸虫病;
3、在器官或者是体液当中,找到了血吸虫感染的核酸,也是诊断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要进行穿刺操作,从而取得机体组织诊断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急性血吸虫病知识一、疑似病例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胀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二、临床诊断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免疫反应阳性。
三、确诊病例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
四、急血登记排查要求1、病人信息登记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家庭住址、就诊时间、疫水接触史(有?无?接触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血吸虫病患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报告人姓名。
2、对不明原因发热、发烧、腹泻病人(两天以上)登记完整后,抽取指血,密封后妥善保管,6小时内送血防站检验室。
3、对已登记、未出具排查结果又需转院的病人,村卫生站上报公卫所、公卫所向血防院报告,其它医疗机构直接向血防院报告。
五、暴发疫情标准1、在原无疫情或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新感染病人和病牛、或急性感染病例。
2、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市、区)2周内连续发生2批血吸虫病急性病例,每批5人以上;或在一处感染场所连续发生急性感染3人以上;或一个流行村钉螺感染率高于1%。
3、在血吸虫病控制县(市、区)1个月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以上;或在一个流行村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3例以上;或一个流行村钉螺感染率高于1%。
4、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了解动态,达到暴发疫情标准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省疾病控制中心,由当地政府启动预案。
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院二O一二年六月六日。
血吸虫 检验标准
血吸虫检验标准血吸虫检验标准是用来检测和诊断血吸虫感染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
这些标准通常由权威机构或专业组织制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血吸虫检验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样本采集1.采集时间:通常在早晨或空腹时采集样本,以减少干扰因素。
2.采集部位:采集静脉血液样本,通常从肘静脉或手背静脉采集。
3.采集量: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所需的样本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约为5-10毫升。
二、检测方法1.显微镜检查:将血液样本进行涂片或离心,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血吸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
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试验(IFT)等血清学方法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体。
3.DNA检测: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液中的血吸虫DNA片段。
三、诊断标准1.阳性结果:在显微镜检查中发现血吸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血清学检测呈阳性;DNA检测呈阳性。
2.阴性结果:在显微镜检查中未发现血吸虫;血清学检测和DNA检测均呈阴性。
3.疑似结果:显微镜检查发现不明原因的病理成分,但无法确定是否为血吸虫;血清学检测和DNA检测结果不一致。
四、注意事项1.样本采集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样本应妥善保存并及时送检,以避免污染和变质。
3.检测结果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报告,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对于阳性结果,应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
5.对于疑似结果,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诊断。
6.在进行血清学检测和DNA检测时,应注意试剂的质量和方法的灵敏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在进行显微镜检查时,应注意样本的制备和染色等方法,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
8.在诊断和治疗血吸虫感染时,应注意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9.在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和水源管理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10.在开展血吸虫检验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血吸虫病原学检查》
三、病原学方法查出的日本血吸虫 虫卵及毛蚴图片欣赏
精选ppt
精选ppt
日本血吸虫虫卵
精选ppt
日本血吸虫虫卵
精选ppt
经茚三酮染色后毛蚴
! 谢
谢
听
精选ppt
讲
精选ppt
1.粪 检
定性检查:
A 直接涂片镜检法 B 集卵镜检法 C 孵化法
自然沉淀法 尼龙袋集卵法
精选ppt
1.粪 检
定量检查: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精选ppt
2.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用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观察直肠粘膜的病变;急性期 以肠粘膜充血、水肿为主,慢性期时肠粘膜苍白、肥厚及 瘫痕形成。各期均可见典型的小斑点或小结节。将夹取疑 有虫卵结节的米粒大小粘膜组织,压于两载玻片之间镜检。 本法检出血吸虫卵的阳性率很高。对未经治疗的病人,检 出的虫卵不论死、活卵均有确定诊断价值;对经特效药物 治疗过的病人,则只有检出活卵或近期变性卵才有诊断、 治疗意义。活检时要细心操作,以防发生肠大出血或肠穿 孔,尤其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更应小心操作。
精选ppt
毛蚴孵化法
注意事项:
a.粪便必须新鲜,不能混有尿液。气温超过26℃时, 粪便搁置24小时后,毛蚴孵出率大减,48小时后则不能孵 出毛蚴。因此,若粪便不能及时孵化,可加生理盐水,调 成混悬液,置4℃冰箱内1〜2天,不影响孵出率。
b.毛蚴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28℃,10℃以下或30℃ 以上毛蚴不易孵出。
壁迅速拐弯),即可能是毛蚴。且应特别注意与水中其他原生动物(如草履
虫)相鉴别。若肉眼观察鉴别困难,可用吸管吸出运动的小白点,置于载玻
片上,用低倍镜进行鉴别,其基本形态特征是:梨形,体表有纤毛。如未发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C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C治疗(参考件)C1 急性血吸虫病C1.1 支持和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可先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退热改善症状后开始病原治疗。
C1.2 病原治疗可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的6天疗法,其中二分之一剂量在第1及第2日分服完,其余二分之一在第3~6日内服完。
每日剂量3次分服。
C2 慢性血吸虫病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
亦可采用成人总剂量50~60mg/kg(儿童体重小于30kg者按总剂量70mg/kg计),2日疗法,每日量分2~3次在饭后或餐间服,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算剂量。
治疗可由医务人员送药上门,或定点发药,年老、体弱,伴发其他疾病者应在当地血防组或卫生院住院服药,服药期间及服药结束后3~5天内应适当注意休息,减轻体力劳动,避免高空和水上作业。
C3 晚期血吸虫病C3.1 病原治疗:对大多数肝脏功能代偿良好的晚期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l日或2日疗法。
对年老、体弱、肝功能较差或有夹杂症的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3日疗法或90mg/kg6日疗法。
每日剂量3次分服。
C3.2 对症治疗C3.2.1 巨脾:凡脾脏肿大达Ⅲ级,或脾肿大达Ⅱ级,并伴明显脾机能亢进者,或脾肿大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均为脾脏手术的.适应症。
手术治疗有单纯脾切除术、脾切除加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加门奇静脉血流阻断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等。
C3.2.2 腹水:治疗原则与一般肝硬化腹水相同。
内科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西医治疗包括支持疗法、限制钠盐与水分摄入、营养与支持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利尿剂等。
中医则辩证论治。
C3.2.3 上消化道出血:应先内科处理。
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止血剂的合理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与三腔管气囊填压止血,必要时也可考虑内窥镜注射硬化剂止血,或去甲肾上腺素冰水溶液洗胃。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首先,通过患者的病史了解其生活、工作环境和接触史,尤其是是否有饮用过受污染的水源。
其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肝脏肿大、腹水、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可能与血吸虫病有关。
再者,实验室检查是血吸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尿液检查等。
血液检查可以发现寄生虫引起的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可以发现血吸虫卵,尿液检查可以发现血尿和蛋白尿等。
最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可以帮助观察肝脏和肠道的病变情况,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除了以上的金标准,还有一些新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如免疫学
诊断方法、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和纳米技术诊断方法等,这些新的诊断方法可能会成为未来血吸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但无论如何,对血吸虫病的诊断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总之,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血吸虫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血吸虫诊断的方法会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人体5种血吸虫生活史比较
虫类
成虫寄生部位 虫卵分布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下静脉 肠壁、肝
痔上静脉、门静脉
虫卵排出 寄生宿主
中间宿主 地理分布
粪
牛、羊、
钉螺
中国、菲律宾、
猪犬、猫及啮齿
日本、印度尼
类等7个目40余种
西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曼氏血吸虫 肠系膜下静脉 肠壁、肝 粪 痔静脉丛、肠系膜 上静脉
猴、狒狒、啮齿 双脐螺 类等7个目约40 余种
在考虑诊断血吸虫病是应与下列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1.伤寒: 近年来伤寒亦发生变异,临床表现不典型,稽留 热、相对缓脉已趋少见,肥达氏反应抗体不高,甚至完全 阴性者可达10%-30%。现主张用酶标法检查血清抗原或检 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与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急性血 吸虫病重型可出现类似伤寒的中毒症状,肥达氏反应也可以 增高,但嗜酸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增高,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别于 伤寒。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合并伤寒者,病情迁延,治疗 效果不佳,有研究发现伤寒杆菌也钻入血吸虫成虫体内, 使抗菌药无效,当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下降或消失时,细 菌离开血吸虫成虫而进入血液,再次造成对人体致病。近 有主张进行一次杀虫治疗,可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在生物的演化过程中,比较复杂的生物与生
物之间的关系,从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分为共栖 关系、共生关系和寄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此称寄生关系。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中一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
地生长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
并使对方受到损害,将寄生的一方叫寄生物,被寄生
有的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 动物,并可能随时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看, 这些动物就成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
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
一、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后尾蚴逸出螺体,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二、血吸虫病的检查项目1.血液检查:急性血吸虫病绝大多数病人有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一般在(10~30)×109/L,,亦有超过50×109/L者。
嗜酸粒细胞一般在15%~50%间,偶尔可达90%。
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
其诊断是预防和治疗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基础。
血清学诊断方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感染血吸虫病的个体。
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血清沉淀试验–原理:通过检测病人的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吸虫病特异性抗体的沉淀反应来确定感染情况。
–步骤:将病人的血清与抗原交互作用,如果存在抗原抗体结合则会产生沉淀。
–优势:操作简单、结果明确。
–缺点:对早期感染的敏感性较低。
2.血清免疫荧光试验–原理:将病人的血清与血吸虫病抗原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并观察荧光是否出现。
–步骤:将标记荧光的抗人免疫球蛋白加入样品中,如果存在抗原抗体结合,则可观察到荧光信号。
–优势:敏感性高、结果可靠。
–缺点: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设备。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利用血吸虫病特异性抗原与病人血清中的抗体结合,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检测结果。
–步骤:将样品与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观察酶活性是否出现变化。
–优势: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缺点: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并需注意质量控制。
4.免疫电泳–原理:将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沿电场迁移,通过特定抗原与抗体结合来检测抗原抗体反应。
–步骤:将血清样品置于凝胶中,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和检测。
–优势:结果清晰可见,并可进行进一步定性和定量分析。
–缺点:操作复杂,需要特殊仪器。
5.抗原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血液或粪便样本中的血吸虫病抗原来确定感染情况。
–步骤:将样品加入抗原检测试剂盒中,观察结果是否呈阳性。
–优势: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对感染早期的敏感性较低。
结论血清学诊断方法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不同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应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在血吸虫病的早期筛查、疫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敏锐地检测出血清里有没有血吸虫抗体哦!比如说,当我们怀疑一个人可能感染血吸虫时,就靠它来寻找蛛丝马迹呢。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嘿,这可是个厉害的小助手呀!就好比一个便捷的检测神器,快速又直观呢!看,在检测现场就能马上得出结果啦。
3. 间接血凝试验,哇塞,这可是个很靠谱的方法呢!就像一个精准的瞄准器,能准确地发现血吸虫抗体的存在!举个例子呀,在大规模筛查中它可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4.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哎呀呀,这个可方便啦!如同一个小巧玲珑的检测仪,随时可以出马检测呢!比如在一些基层医疗点,它就是大功臣呀。
5. 免疫印迹法,嘿,这可是个能深挖真相的高手呀!好比一层一层剥开迷雾,找到最关键的抗体证据!你想想看,一些复杂的病例是不是就靠它来揭开谜底呀。
6. 环卵沉淀试验,哇哦,这是个很特别的方法呢!就像寻找宝藏一样,能把和血吸虫相关的东西给挖出来!比如说一些长期感染的情况,它就能派上大用场啦。
7.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哎呀,这个可神了!像一束亮光,照亮那些隐藏的血吸虫抗体!你说厉不厉害?比如在一些鉴定工作中,它可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8. 乳胶凝集试验,嘿嘿,这个也很不错哟!如同一个灵敏的小喇叭,一旦有抗体就会发出信号呢!想想看,它是不是能快速给我们提示呀。
我觉得这些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呀,真的能为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很有力的支持呢!。
血吸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2.有症状者 以腹泻、腹痛为多见,日 1~2次,便稀、偶带血,重者有脓血便, 伴里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早期以肝肿 大为主,尤以左叶为主。随着病情进展, 脾渐增大,一般在肋下2~3cm,无脾功 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征象。但随病变进展, 每有乏力、消瘦、劳动力减退、进而发展 为肝纤维化。 • 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很少见,多在 手术或胃镜检查活检发现虫卵而确诊。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1.发热 急性患者都有发热。热度高低、 热型、热程及全身反应视感染轻重而异。 体温多数在38~40℃间,热型以间歇型为 多见、次为弛张型,午后升高,伴畏寒, 午夜汗出热退。无明显毒血症症状。但重 度感染者,高热持续不退,可有精神萎靡、 意识淡漠、重听、腹胀等,可有相对缓脉, 易误诊为伤寒。发热期限短者2周,重症患 者可长达数月,伴贫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A. 长期反复疫水接触史,可有治疗史。 B. 门脉高压,侏儒,结肠肉芽肿等。 C.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毛蚴,直检查出虫 卵。 D. 血清学检查阳性。 疑似病例:A+B; 确诊病例:A+B+C; 临床诊断:A+B+D;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视病期、感染度、虫卵沉 积部位以及人体免疫应答的不 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 和晚期三种类型以及异位损害。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6.肾脏损害 少数患者有蛋白尿、 管型和细胞则不多见。动物实验提 示血吸虫病性肾炎与免疫复合物有 关。 • 急性血吸虫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 月,经杀虫治疗后,患者常迅速痊 愈。如不治疗,则可发展为慢性甚 或晚期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二)慢性血吸虫病
流行区居民自 幼与疫水接触,小量反复感染绝大多 数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患者 不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亦可演变为慢 性甚或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 1.无症状患者 无任何症状或体征, 常于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 现。
血吸虫的检测方案
血吸虫的检测方案1. 引言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它影响着全球范围内超过两亿人口的健康,并且被认为是人类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因此,有效和准确地检测和诊断血吸虫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可行的血吸虫检测方案,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新兴的分子诊断方法。
2. 常规检测方法2.1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最常用的血吸虫感染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样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寄生虫的卵子、幼虫、成虫或寄生虫排泄的代谢产物,可以确定感染的存在。
具体的血液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检测:将患者血涂片中的血吸虫卵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检测;•间接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感染的存在;•血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吸虫寄生虫的DNA或RNA 来进行检测。
2.2 粪便检测粪便检测是另一种常用的血吸虫感染检测方法。
由于血吸虫寄生虫的成虫和幼虫通常会在宿主的肠道中产卵,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可以确定感染是否存在。
具体的粪便检测方法包括:•压片法:将患者粪便样本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检测血吸虫卵子的存在;•离心浮渣法:通过离心和浮渣技术来分离和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血吸虫卵子;•漂浮法:将患者粪便样本置于浮渣中,利用浮力将血吸虫卵子从水中分离并进行观察和检测。
3. 分子诊断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方法用于血吸虫感染的检测。
这些方法基于血吸虫寄生虫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敏感的结果。
目前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患者血液或粪便样本中的血吸虫寄生虫DNA,然后通过电泳或其他方法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LAMP(等温扩增法):与PCR类似,但LAMP方法采用等温条件进行DNA扩增,更适用于一般实验室条件下的血吸虫感染检测;•Loopamp:一种新兴的分子检测方法,利用RNA逆转录为DNA,然后采用Loopamp方法进行DNA扩增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1 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由于人在短期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
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
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
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4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5.1急性血吸虫病5.1.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3.1.1和3.2.1。
5.1.2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3.1或3.4。
5.1.3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3.2。
5.2慢性血吸虫病5.2.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2和3.3.1。
5.2.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2和3.3.2或3.3.3。
5.3晚期血吸虫病5.3.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3和3.3.1(既往确诊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
5.3.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3和3.3.2或3.3.3。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6.1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与急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2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3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应注意结节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疟疾、结核性腹膜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与晚期血吸虫病有相似临床症状疾病的鉴别。
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A.1流行病学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在、、、、、、、、广西、、、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流行区最东为市南汇区,东经121°51′;最南为广西的市,北纬22°20′;最西为省云龙县,东经99°04′;最北为省宝应县,北纬33°15′。
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人和40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血吸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了疫水后感染血吸虫。
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如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
社会因素是指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
A.2临床表现A2.1急性血吸虫病对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在接触疫水后1d~2d,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部分病人感到痒。
突出症状是发热,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
感染较重者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脏肿大。
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可导致死亡。
A2.2慢性血吸虫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偶有轻度肝脏或脾脏仗大,多数肝功能正常。
但可因重复感染而出现明显的症状与体征。
常见的症状有间歇性慢性腹泻、慢性痢疾。
腹泻、粘液血便常于劳累后加重。
有的可表现明显的肝脏肿大,以左叶显著,且部分人有脾脏肿大。
嗜酸粒细胞多数增高。
A2.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常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或大便不规则、纳差、食后上腹部饱胀感等症状。
时有低热、消瘦、乏力,导致劳动力减退。
常伴有性功能减退。
肝脏肿大,质硬,无压痛。
脾脏肿大明显,可达脐下。
腹壁静脉曲。
进一步发展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甚至出现肝昏迷。
患者可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病毒性肝炎而明显加重病情。
晚期血吸虫病分为4种类型:①巨脾型:指脾脏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
②腹水型:患者常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过度劳累或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后诱发,腹水可时消时现,病程从数年到10年以上。
③结肠增厚型:亦称结肠肉芽肿型或结肠增殖型。
常表现有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或索条状物,有轻度压痛。
④侏儒型:系儿童时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又未及时治疗所致,患者发育迟缓,身体矮小。
实验室检查多见贫血、肝功能异常,严重病例(如腹水)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血清学检查B.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B.1.1抗原:为用葡聚糖凝胶G100初步纯化的SEA致敏的绵羊红细胞。
所用绵羊红细胞先经2.5%戊二醛化及1:5000鞣酸溶液鞣化后再行致敏。
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10%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的PH7.2PBS配5%悬液,分装安瓿低压冻干封存。
每批致敏红细胞作效价测定,滴度达1:1280~1:2560为合格。
抗原也可采用SEA和AUA的混合抗原;血球也可采用人“O”型红细胞。
B.1.2操作方法B.1.2.1启开安瓿,每支以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
B.1.2.2用微量滴管加4滴(0.025ml/滴)生理盐水于微量血凝反应板第一排第二孔,第三孔空白,第四孔加1滴。
B.1.2.3第一孔储存待检血清,并从中吸取血清1滴加入第二孔,充分混匀后,吸出两滴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各加1滴。
在第四孔混匀后弃去1滴使第三孔、第四孔血清稀释度为1:5,1:10。
B.1.2.4用定量吸管吸取致敏红细胞悬液,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各加1滴,立即旋转震摇2min,室温下静置1h左右,观察结果。
B.1.2.5每次试验均应有阳性血清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B.1.3结果判断B.1.3.1阴性反应为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肉眼见一边缘光滑,致密的小圆点。
B.1.3.2阳性反应:++++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皱褶。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者小。
+红细胞大部分沉集于孔底,形成一圆点,周围有少量凝集的红细胞,肉眼见周边模糊(或中间出现较为明显的空白点)。
B.1.4反应标准:以血清1:10稀释出现凝集反应可判为阳性。
B.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2.1抗原或抗体:常用SEA包被载体检测抗体,亦可用单克隆抗体包被载体以检测抗原。
B.2.2操作方法B.2.2.1于微量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的凹孔中加入100μl以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的SEA或单克隆抗体,置4℃过夜。
B.2.2.2次日倾去抗原,用含有0.05%吐温-20的磷酸缓冲盐水(PBS-T PH7.4,0.01mol/L)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3于凹孔中加入以PBS-T作1:100或1:200稀释的受检者血清及参考血清(每批设1个阴性对照和1个阳性对照)100μl,37℃,1h。
B.2.2.4倾去血清,以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5加入以PBS-T作1:1000或1:4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结合物100μl,37℃,1h。
B.2.2.6倾去酶标记结合物,以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7加入100μl已加H2O2的邻苯二胺(OPD)或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溶液,37℃,30min。
B.2.2.8在各凹孔中加入2mol/L硫酸(H2SO4)50μl以终止反应。
B.2.2.9在酶标专用比色计上读取492nm(OPD为底物)或450 nm (TMB为底物)光密度(OD)值,以P/N≥2.1倍判为阳性。
B.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DDIA)B.3.1抗原:胶体染料标记的血吸虫SEA。
B.3.2操作方法B.3.2.1轻轻混匀抗原贮存管中胶体染料标记的抗原液。
B.3.2.2加50μl标记液至PVC小杯中,再入10μl待检血清,缓缓混匀1min。
B.3.2.3取试纸条插入小杯中,约10min左右,待对照带区出现紫蓝色反应带,即可判断结果。
B.3.3结果判断以检测带区和对照带区均出现紫蓝色反应带为阳性;以对照带出现紫蓝色反应带,而检测带区无反应为阴性。
B.4环卵沉淀试验(COPT)B.4.1虫卵:热处理超声干燥虫卵粉。
以重感染兔血清(接种尾蚴1500~2000条,42 d的兔血清)测试环沉率>30%为合格。
B.4.2操作方法:先用熔化的石蜡在洁净的载玻片两端分别划两条相距20mm的蜡线,在蜡线之间加受检者血清2滴(0.05 ml~0.10 ml),然后用针头挑取干卵约100个~150个,加入血清中,混匀,覆以24mm×24mm盖玻片,四周用石蜡密封后,置于37℃温箱中,经48h~72h后用低倍(80×~100×)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疑似者应在高倍(400×)显微镜下加以识别。
为简化操作亦可选用预制的有双圆孔的双面胶纸条,只需在圆孔中加入干卵和50μl血清,覆以盖玻片,置37℃孵箱中48h,观察结果。
或选用预制干卵PVC膜片,只需加入血清,置湿盒中37℃保温经24h取出,倾去血清,加少量盐水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B.4.3反应标准:典型的阳性反应虫卵周围有泡状、指状或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边缘较整齐,有明显的折光。
其中泡状沉淀物须大于10μm(约相当于两个红细胞大小),才能定为阳性。
阳性反应的标本片,应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其沉淀率;阴性者必须看完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