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西医传染病学 - 日本血吸虫
2、有症状型:肉芽肿性结肠炎和肝病。
3、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甚为少见(手术、胃 镜、活检发现)
40
临床表现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损害 较重,病程多在5~15年以上,发展成肝硬化, 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儿童 常有生长发育障碍。分4型: 巨脾型:脾进行性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腹水型: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 结肠肉芽肿型: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粘膜苍白,增厚
7
概述
困难: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大,水位难 以控制,尚无根治良策,人口流动增加, 重复感染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回升,因而 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仍需持久而深入 地开展。
8
病原学
9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 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 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 如牛、猪、羊、狗、猫等以及各种野生 动物如鼠等,共40多种,均可成为它的 终宿主。
30
发病机制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即 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 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无损于体内的 成虫。血吸虫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由于其 抗原伪装,可逃避机体免疫的攻击而长期寄 生。
31
病理改变
结肠: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横结肠右侧 结肠与兰尾次之。
急性期病变: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肠
日本血吸虫病
南京市第二医院 成骢
1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
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 虫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处理(2022优秀文档)
治疗
②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
40~60mg/kg,2d疗法,每日剂量分2~3 次服用。(120mg/kg,6d服)
③பைடு நூலகம்期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mg/kg (儿童
140mg/kg),4~6d疗法,每日剂量分2~3 次服用。年老、体弱有并发症病例采用 总量60mg/kg,3d分次服用;感染重者 病例采用总量90mg/kg,6d分次服用。 (60mg/kg,1~2d,3~6次)
肺部病变经特效药物治疗后3—6个月 内逐渐吸收消失;并不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异位损害
2.脑血吸虫病 急性型: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脑膜刺激征、意
识障碍、瘫痪、抽搐,腱反射亢进,锥 体束征等。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白细胞 轻度增多。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尤以局限性癫 痫为多。
实验室诊断
(一)血象 ▪ 急性血吸虫白细胞总数多,嗜酸粒
细胞显著增多。 ▪ 晚期则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与血
小板减少;并有不同程度贫血。
实验室诊断
(二)寄生虫学检查
1.粪检查虫卵 A.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
实验室诊断
B.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适于急性期(分度)。
2. 直肠粘膜活检 阳性率高。晚期病 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 中不易查获虫卵。
3.免疫诊断 查抗原;查抗体
潜伏期长短不一(23—73d)。但以 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较急。
临床表现
l.发热 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间歇型最常见,
弛张热及不规则低热次之;稽留热者,均为 重型,但少见;
患者一般无显著毒血症症状;重型患者 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等.相对缓脉亦多 见、故易误诊为伤寒。
最新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概
述
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虫卵沉积在肝和结肠内形成虫卵 肉芽肿所致。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是在 肉芽肿的基础上产生的。
急性期: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
慢性期和晚期: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日内, 尾蚴----侵入皮肤----尾蚴性皮炎 童虫----移行经肺----肺组织点状出血 1~2周内自行消失
接触疫水后1个月左右急起发病,出现发热、 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孵出毛蚴是确诊的直接依 据。 3.免疫学检查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4.肝功能检查
5.B超检查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四)心理-社会状况
1. 病人有在流行地区、感染高峰季节、无 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皮肤或黏膜接触疫水史, 或曾长期生活在血吸虫流行区。
护理评估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2.流行病学资料
(2)传播途径 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 的存在、孳生,以及接触疫水是导致疾病传 播必备的三个条件。人或动物主要通过皮肤 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急性血吸虫病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3.2 慢性血吸虫病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3.3 晚期血吸虫病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3.3.2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简介日本血吸虫病
•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
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 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 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 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 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行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为症状,仅粪 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超检 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 病和结肠炎。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 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 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 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 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 多在5~15年以上。儿童长有生长发育障碍。根据患者受累脏器官病 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 要表现。 1、巨脾型 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地硬,可有压痛,经常 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2、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腹水可长期停留 在中等量以下,但大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胀,下肢高度浮 肿,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和巨脾。每因上消化道出血,促 使肝衰竭,肝昏迷或感染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可 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 4、侏儒型 极少见。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 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日本血吸虫病--同济医院感染科
Epidemiology
亚、非、拉及我国12省、市有血吸虫病流行 拉及我国12省 12
Before control
After control (1996)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史
马王堆女尸和江陵古尸:距今2000多年, 马王堆女尸和江陵古尸:距今2000多年,体内 2000多年 发现血吸虫卵。 发现血吸虫卵。 赤壁之战与血吸虫病:曹操兵败赤壁:火烧论? 赤壁之战与血吸虫病:曹操兵败赤壁:火烧论? 瘟疫论? 瘟疫论?
宣
Treatment
病原学治疗:吡喹酮
急性血吸虫病:总量:120mg/Kg,tid,4-6天。 急性血吸虫病:总量:120mg/Kg,tid, 儿童:140mg/Kg,tid,4-6天。 儿童:140mg/Kg,tid, 慢性血吸虫病:总量:60mg/Kg,tid,2天。 慢性血吸虫病:总量:60mg/Kg,tid, 儿童:7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 晚期血吸虫病:总量:40~60mg/Kg,tid, 晚期血吸虫病:总量:40~6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
绿水青山枉自多,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纸船明烛照天烧。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 ponica)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系皮肤与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结肠和肝脏等组织,引起虫卵肉芽肿。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肝肿大及压痛、腹痛、腹泻和痢疾样便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
晚期主要与肝硬化有关,临床表现有巨脾与腹水等。
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但大多数地区已消灭或基本消灭此病。
近年来疫情有所回升,成为四大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值得引起重视。
预防措施包括:1.早期治疗病人、病牛;2.管水,管粪,消灭钉螺;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触疫水时的必要防护和预防性用药,可使用蒿甲醚,每次6mg/kg,每半月一次,共4次,可以预防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与异位损伤。
(一)急性血吸虫病多有明显的近期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发生于夏秋季,以7-9月常见,潜伏期1个月左右(23-73日)。
临床表现主要有:1.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或不规则低热。
高热时以间歇热型或弛张热型多见。
重型患者也可见稽留热型。
发热时伴有畏寒,热退大汗,一般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但重症患者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和相对缓脉等中毒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可有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少数患者可有脓血便和腹水。
3.肝、脾肿大90%以上的患者有肝脏肿大,压痛;半数病人脾脏轻度肿大。
4.过敏反应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
5.呼吸系统表现大多数病人有轻微咳嗽、咳痰,重型患者可气促,咳血痰。
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散在点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中下肺为多见。
(二)慢性血吸虫病多无症状,或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表现。
大便每日2--3次,稀便,偶尔带血。
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及护理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教育,提 高民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注 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水;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水源;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筛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2
日本血吸虫病的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吡喹酮:用于 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较好的疗 效
01
氯喹:对血吸 虫病有较好的 疗效,但需注 意副作用
03
பைடு நூலகம்02
青蒿素:具有 抗血吸虫病的 作用,可作为 辅助治疗药物
04
抗血吸虫病疫苗: 可预防血吸虫病 的发生,但目前 尚在研究阶段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 除病变组织,
减轻症状
02
手术方法:开 腹手术,切除
病变部位
03
术后护理:注 意伤口愈合,
预防感染
04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术
后并发症等
辅助治疗
02
食物选择:多 摄取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物质
03
避免刺激性食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食
物
04
饮食卫生:注 意饮食卫生, 避免病从口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洗澡、换洗衣物。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
避免接触疫水,如河流、湖泊、 池塘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01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2
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0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4
家庭护理:家人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的门静脉系统所致的疾病。
传染源为病人和含虫宿主,钉螺为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位于结肠与肝脏。
临床以发热、痢疾样症状、肝脾大和肝硬化为特征。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病前有流行区居住及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30〜60d,平均40d,病程可分4期。
(1)侵袭期:与疫水接触后数小时至2〜3d内,尾蝌侵入皮肤处出现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奇痒,3〜5d自行消退,称尾蝌性皮炎。
皮炎出现后1周,常有咳嗽及咯血丝痰或有低热、尊麻疹。
(2)急性期:多见于初次或重新感染者,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柔韧感,似结核性腹膜炎。
有畏寒、发热、午后自行退热并有夜间盗汗,重者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每日3〜5次,肝右叶肿大并压痛,脾亦可肿大。
重症患者可出现精神差、意识淡漠、相对缓脉,易误诊为伤寒。
发热时间2周至数月,亦可有肾损害。
(3)慢性期:发病半年以上,亦可无急性病史。
乏力、纳差、轻度腹泻或黏液脓血便,腹泻可长期反复发作,大便中可找到虫卵。
下腹部可扪及包块,肝脾明显肿大,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4)晚期:感染后数年,或10〜20年,可有巨脾、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腹水、肝脏缩小、消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部分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5)部分病例因血吸虫侵袭脑、肺而致异位血吸虫病。
3.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晚期全血细胞减少。
粪便沉淀孵化试验,急性期阳性率较高,慢性和晚期阳性率降低。
直肠黏膜活检可见虫卵。
【防治措施】1.病原治疗通常用叱喳酮。
(1)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140mg∕kg,6d分次服完,其中50%必须在前两天服完。
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IOmg∕kg,3次∕d,连续4d。
(2)慢性血吸虫病:成人剂量60mg∕kg,2d疗法,分2〜3次口服。
日本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 者,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病程可长达10-20年甚至更长。临床 表现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轻度感染者大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在体检时、 因其他疾病就医而被发现肝大,超声检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理分布相一致。造成传播必须具有3个条件:①带虫卵的粪便入水; ②钉螺的存在;③易感者接触疫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 以南13个省、市、自治区。以10〜20岁感染率最高。感染季节多为夏 秋季。病人以农民、渔民为多。
发病机制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各个时期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感染初期,尾蝴侵入皮肤 引起局部皮炎。童虫移行于肺时,弓I起肺点状出血和细胞浸润,出现发热、咳嗽、 尊麻疹及血中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此与虫体及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 应有关。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由虫卵引起。含毛蝴的虫卵释放的抗原物质称为 虫卵可溶性抗原,此种抗原可诱发肉芽肿形成。成虫 主要寄生在肝内门脉系统分 支,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与痔静脉内产卵,其虫卵沉着于肠壁黏膜下层,并可顺门 静脉血流至肝内门脉小分支,故病变以肝脏和结肠最为显著。严重感染时,童虫可 达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成熟产卵,产生肉芽肿性异位损害。
五.结肠镜及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六.影像学检查可行肝脏B超及CT扫描,判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区居住、疫水接触史;急性期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脾大;慢性期痢疾样症状、肝脾大或门静脉高 压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蝴,或结肠镜及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出活虫卵是确定诊断的依据,免疫学检查有助于 本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
(2)急性血吸虫病——成人砒喹酮总剂量 120mg/Kg (儿童140mg/Kg ),4~6天疗法, 每日剂量2~3次服用。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 10mg/Kg,每日3次,连续4天。 (2)晚期血吸虫病——由于药物在肝内首次通 过效应差,而且药物由门静脉侧支直接进入体 循环,故血浓度较高,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 故以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疗程为宜,否则有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
危害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
危害严重。国内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地 区12个省、市和自治区。
简史
1977年7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 的肝、肠组织中查到血吸虫卵,证明早在2200 多年前我国就有血吸虫病。
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在一起,与其他血吸虫雌雄同体不同; 均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中,存活时间平均4~5年,长者达10~20年 或更长。 虫卵:随粪便入水,在适宜温度(25~30℃)下孵出毛蚴。 毛蚴:在水面下作直线活动,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 体内发育成胞蚴。 胞蚴:经过母胞蚴和子胞蚴二代发育繁殖,约7~8周后即变成 尾蚴。 尾蚴:尾蚴从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变成童虫随血流经心肺达肝 脏门静脉内,发育15~16天后,开始雌雄合抱,约一个月左右 发育为成虫,再从肝脏门静脉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静脉或直肠 静脉内寄生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肠道并发症: (1)阑尾炎、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 (2)不完全性肠梗阻 (3)结肠癌
血吸虫病的临床分型及其并发症
接触疫水(尾蚴侵入体内) 肺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异位损害
脑血吸虫病
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肠肉芽肿 慢性血吸虫病 无症状型 肝脾型 胃十二指肠型 巨脾型
完全性肠梗阻
晚期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 流行区居民有腹水、巨脾或侏儒症者,也应 考虑有晚期血吸虫的可能。
鉴别诊断
急性血吸虫病 败血症、伤寒、 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急性 粟粒性肺结核等鉴别。
慢性血吸虫病 慢性菌痢、阿米 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 直肠癌等鉴别。
发病机理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纤维化
病理(肠)
• 肠道病变 自盲肠至直肠均受累,但以 乙状结肠及直肠最重。
临床表现
分四期: • 侵袭期 • 急性期 • 慢性期 • 晚期
侵袭期
• 尾蚴性皮炎:尾蚴侵入处出现粟粒 大的红色丘疹,发痒,数目多少不 定,经3~5天自行消失。
• 幼虫通过肺部,重者出现出血性炎 症变化,引起咳嗽及血丝痰。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性肝硬变及 其他所致的肝硬变鉴别。
治疗
(一)杀虫疗法
吡喹酮(praziquantel,embay 8440)本药为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疗程1 ~ 9天。 吡喹酮的副作用一般轻微而短暂,停药可自 行消失。常见的副反应有头昏、头痛、乏力、 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多汗、关节酸痛、 皮疹、发热、胸闷、心悸、早搏、心电图T波 改变、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精神异常等。 多数病人可有一种或数种反应;有严重副反 应者应及时给予处理。
• 成虫引起急性血吸虫病如发热、荨麻 疹、肝脾肿大、腹泻、腹痛、恶心、 呕吐、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毒血症 表现。
•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与直肠上静 脉中产卵。虫卵沉着于肝、肠及门 脉系统所属其他脏器的组织,其周 围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形成虫卵 肉芽肿(虫卵结节)。
• 肉芽肿有助于破坏与清除虫卵,也 可破坏宿主正常的肝肠组织,造成 肝硬化切除等。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一、形态特点: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血吸虫除外),具口、腹吸盘,多数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生殖系统发达,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
二、生活史特点: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增殖: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均为淡水螺。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的重要虫种有6种:日本血吸虫(流行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马来血吸虫。
一、形态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异体,♂: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
(其中,毛蚴到尾蚴通过钉螺传播,尾蚴到成虫通过人传播,也可先变童虫再变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
2、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
3、感染阶段:尾蚴。
4、感染方式:⑴人与疫水接触⑵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
5、虫卵的去路:⑴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
⑶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
四、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
2、童虫:肺部炎症。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虫卵(主要):⑴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
⑵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
⑶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5、异位寄生:肺、脑部。
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
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
3、直肠镜组织活检。
4、免疫学诊断。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病理特点
结肠病变: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
• 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下层虫卵堆 积,溃疡。
• 慢性期:肠壁组织增生,息肉,结肠狭 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 结成团,也可发生肠梗阻。
病理特点
• 肝脏病变: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窦前 静脉,故肝小叶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 响。
• 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 为虫卵结节。
亢进,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贫血“三 少”,出血倾向。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
能失代偿的表现。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 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的水钠潴流有 关。腹胀、浮肿和尿少。
临床表现
(三)晚期血吸虫病 3.结肠肉芽肿型:腹痛、腹泻、便秘交
替出现,左下腹可及包块,压痛,结肠表 现息肉、溃疡,肠狭窄,较易癌变。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童虫
皮肤
尾蚴
成虫
门静脉系统
虫卵
肠粘膜
毛蚴
钉螺
子胞蚴 母胞蚴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人和动物(人兽共患) • 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粪便入水 2、钉螺孳生 3、接触疫水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中间宿主钉螺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 发病机制
• 尾蚴 →皮肤(尾蚴性皮炎)→童虫→小静 脉或淋巴管 →右心 →肺(呼吸道症状和变 态反应) →肺泡小血管 →左心 →全身 → 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静脉→ 门静脉 →成虫(不致病)→逆行→肠系膜 下静脉→虫卵→虫卵肉芽肿、血管纤维化 (肠道症状和肝脏损伤)
(二)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虫卵和浮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 的直接依据。
慢性和晚期检出率不高,可用改良加藤 厚涂片或虫卵透明法增加检出率。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
这些症状通常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晚期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引发肝脾肿大、腹水及肠道症 状等。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死亡。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长期影响
血吸虫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生育能力。
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尤为显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通过国际合作与科技进步,有望在未来消除血吸 虫病。
持续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是关键。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保持卫生
避免在不明水源中游泳或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清理。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育宣传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疫区。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环境治理
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防止寄生虫滋生。
政府应加强对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的管理和保护。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来确认感染。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和美克洛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治疗周期。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随访检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完全清除。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2.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3.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4.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5. 血吸虫病全球现状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定义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传 染病。
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等为特征 , 它也是人畜共患病 。目 前本病分布于中国
南方 1 2省 份 , 本病 对人 、 牛均 可 引起 不 同程 度 的 损 害 和死 亡 , 是 湖 区水 牛 、 黄 牛 主要 寄 生 虫 之 一 , 对 养 牛业危 害极 大 。笔 者根 据 临床经 验 , 针 对本 病诊 断 及 防治作 以下分 析 , 希望 对 同行及 养 殖户 有所 帮助 。
急性感染 2 0天后 发 生 腹 泻 , 转下痢 , 粪便夹杂有血 液 和 黏 液 团块 。严 重 贫 血 、 消瘦 、 虚 弱无 力 , 起 卧 困
难, 最 后或 因进 一 步恶 化 而死亡 或转 为慢 性 型 。
慢 性 型本 型 较 多见 。症 状 多不 明显 ,吃 草不 正
常, 时好时差 , 精神不振 , 有 的病牛腹泻 , 粪便带血有 腥臭味 , 排便 时里急后重 , 甚 至发生脱肛 , 肝硬化 , 腹
体, 减少 粪 便 虫卵 对 环境 的污 染 , 是 阻 断血 吸虫 病 的 有效 途径 之一 。家 畜是我 国血吸 虫最 重要 的传染 源 , 要争 取做 到人 畜 同步查 、 治。 钉 螺是 控制 血 吸 虫病 的重 要 环节 。常 用 的灭 螺 药 物有 五氯 酚钠 、 氯硝 柳胺 等 。 由于 灭螺药 对水 生生
1 流 行 病 学
带虫 的哺 乳 动物 和 人 是本 病 的传 染 源 ,血 吸 虫 可通 过 皮 肤 、 口腔 黏膜 、 胎 盘 等 途径 侵 入 宿 主 。 中问
大, 门静脉血管肥厚 , 在其 内肠系膜静脉内能找到虫 体 。心 、 肾、 胰、 脾、 胃等器 官有时 也可发 现虫卵 结节 。
一
效高 、 疗程短 、 副反应低 等优点 , 是 目前治疗该 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病情。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通过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测可以诊断血吸 虫病。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服 用抗寄生虫药物。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一些地区流行。 日本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之一。
血吸虫病的影响
日本血吸虫病的科普知 识
目录 简介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症状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诊断和治疗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结
简介
简介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在日本等地区流行。 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 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该病。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的影响
血吸虫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流行地区。 通过加强宣传、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
总结
了解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使用防护措施 ,及时检查和治疗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 键。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血吸虫通过淡水螺蝸寄生孵化,并通过 被污染的水源传播。 接触被感染虫蝗的水源或经常接触污染 的水,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的症状
初期感染症状轻微,可能呈现皮肤瘙痒 、发热、腹痛等。 长期感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脏和 肠道受损。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被血吸虫感染的水源,如 河流、湖泊等。 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防护措施,如穿长袖 衣物和长裤,使用虫媒防护剂。
日本血吸虫介绍
3.毛蚴
•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 99×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 动器官。 •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 腺,均开口于顶突
4 胞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 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二、生活史
• 1. 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 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保虫宿 主以水牛最常见。 • 3.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4.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 6.成虫寿命:20-30年
• • • • • • •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 尿中排出 •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 虫卵无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一、形态
1.成虫 似线虫,镰 刀状,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在虫体 前端。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简介
• • • •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六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3.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人体内半消化食物
扁卷螺
茭白 菱角
荸荠
生食水生植物:菱角、茭白
三、致病
病因:
夺取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
腹痛和腹泻,消化功能紊乱,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偶有肠梗阻.
临床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营养不良。
四、实验诊断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成虫
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 活体为肉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 长20-75mm, 宽8-20mm。 口吸盘近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
吸盘,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 子宫盘曲,卵巢分支状。
虫虫卵卵粪便毛毛蚴蚴母胞蚴蚴子胞蚴蚴尾尾蚴蚴出螺入水成虫经皮入人体童虫童虫成虫成虫中间宿主无性增殖终宿主有性生殖肠系膜下静脉入水钉螺血淋巴二生活史要点1
日本裂体吸虫
(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Brief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 •
•
• • •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 虫卵无卵盖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尾蚴为感染期, 经皮肤感染,其尾部分叉。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成虫寄生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可从粪便 中排出虫卵。(※原因)
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指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静脉系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以发热、变态反应、腹痛、腹泻、肝脾肿大为特点。
(1)血常规检查:急性期白细胞(WBC)总数显著升高,嗜酸性粒细胞(E)也显著增高,达(4~10)×109/升以上,而慢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在10%以内;晚期因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与血红蛋白(Hb)不同程度的减少,此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就不明显了。
(2)血清蛋白测定:白蛋白(A)明显下降,而球蛋白(G),尤其是γ-球蛋白(γ-G)显著增高,A/G比倒置。
(3)粪便直接涂片及沉淀孵化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法虫卵检出率较低,而沉淀集卵可提高阳性率;沉淀孵化法检查毛蚴,阳性率约为80%。
(4)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可为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检查项:1. 白细胞(WBC或LEU)2. 白细胞分类(DC)3. 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4. 红细胞(RBC或BLC)5. 血清白蛋白(ALB或A)6. 血清球蛋白(GLB或G)7.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8. 血吸虫抗体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 结 可粘 连成 团 块
,
,
。
。
肝 脏病就 以左叶病变 更为明显
, ,
,
。
急性期 虫卵栓 塞 门静脉 小
, ,
J
枝 引起静脉 周 围炎及 急性 虫 卵结 节 造成 肝 内间质性炎变 肝实 质细胞 受损不重 肝 功损 害常
不 明 显 随着 门静分 枝 及血管 周 围炎性纤维 组织 的增 生 门静脉 系统可 出现 窦前 幽沮塞 晚期
,
卵
重者 有血 便 伴里 急后 重 类似 慢 性菌痢 腹部主 要体 征 为肝脾 大 肝 肿大 以 左 叶为著 可 因病变 的肠 系膜
, , ,
。
多 数病 例表 现 为慢 性腹泻 腹 痛 大便 稀或带粘液 偶 而带血 每 日 2 一 3 次
、 、
。
,
,
,
,
,
大 网 膜 及淋 巴 结等的粘连缠 结 下腹部可扣及寮 块
。
临 床 表现
血 吸虫 病 的临床 表现 十 分复 杂 根据感染轻 重 病期早晚 以 及 人体 免 疫反应 而不 同 一 般
,
、
。
按病情 发 展及主要表 现 可分 为 四 期 3 1 侵袭 期 又 称潜伏 期 约 1 个月左右 即从尾 坳入侵 经童虫 移行至 发育 为成虫 患者 接
.
:
,
。
,
。
触 疫水后 数小 时或长 达
2 4
.
%
。
,
,
。
,
别 急性 感染病 人屡有发 生 疫 区 病牛 是血 吸虫病 流行的主要 传染源 人 畜不能 同步 防治构 成恶
,
。
循环
。
洞 庭湖 长江 流域等湖泊 河 流 由于泥 沙淤积 外滩增 长快 这是 构成钉螺 面积增 长的重
,
、
、
,
要原 因 之 一
2
。
发病机理 和病理
、
宿主对血 吸虫尾勤 童虫 成 虫 主要 对虫 卵所引起 的复杂的免疫病 理反 应 是产 生血 吸虫 基本 病变 的主 要原 因 沉积 在肝 肠 等组 织 中的成虫 卵 可从卵壳 微孔 不断分泌 可溶性 虫卵抗
寄生 于 人体
,
的血 吸虫 主要 有 日本 血 吸 虫 病 曼 索血 吸虫病 埃及血 吸虫 病 间 插 血 吸 虫病 渭公 血 吸 虫病
、
等 我 国 只有 日本血 吸虫 一种 系 1 9 0 4 年在 日本首先 发 现而得 名 它 寄生 于病 人 门静 脉 系统 由皮肤接触 有尾 勤 的疫水感染 病 变 为虫卵所引起的 肉芽肿 主 要位 于肝 脏及 结 肠 急性 期有
,
、
5
天 皮肤 出现 红色 丘疹 有搔痒 皮疹持续 2 ~
, ,
,
3
天
。
此 由于 尾拗入 侵
皮肤 局部 小 血管 充血 水肿 炎症 细胞浸润 引起 尾勤皮 炎 继 则 因童虫 移行对组 织的机 械性刺 激及 异体 蛋 白反应 可有发 热 咳嗽 尊麻疹 及血 嗜酸粒细胞增 高等表 现 3 2 急性 期 又 称 急性血 吸虫病 约发 生于初 次大量感染 或再 次严重 感染 后
,
、
、
。
.
通常 由于皮 肤或粘膜接 触含 有尾 坳的 疫水 饮 用水 甚至 露水 而受 染 造成 传
,
、
、
播 必 须 具备 下述
3
) 2 个条 件 (l 带 卵 的粪便通过 各种 方式进入水 中 ; ( ) 钉螺的存在
:
,
,
。
钉 螺为血
,
吸虫 的唯一中 间宿 主 水陆两 栖 生 在潮 湿荫蔽 的 近水岸 边 夏秋 活 动频繁 易受 毛 拗侵袭 一
, ,
。
、
、
,
原 (包 括 酶 蛋 白质 糖类等 ) 激 活宿 主免 疫系统 引起 局 部变 态反 应 早期病变 时 虫 卵周 围出
、 、
,
,
。
,
现 以 嗜酸性 粒 细胞 为 主 的细 胞 浸润 及放射状 嗜酸性物 质沉积 形成 急性 虫 卵结节 (嗜酸性肉芽
,
肿 ) 随 着 虫 卵的变 性 坏死 与钙化 虫 卵结节 内渗 出性反应逐 渐 转变 为增殖性 反应 虫卵周 围
,
肠 粘膜 下 的 虫卵结节导 致急性肠 炎的 临床症状
, ,
。 。
,
半数 以 上 病例早 期即有
重症 患者 可 有腹膜 刺 激症
, ,
腹痛 和 腹 泻 大便 3 一 5 次 少数 呈痢疾样大 便 可伴有 恶心 与 呕 吐
状 腹部饱 胀 感 及柔 韧 感
,
3
0 肝 脾 肿大 由于大 部分 虫 卵集中在 肝脏 因 此 9 % 以 上 的病 人 肝 脏肿 大 伴 有 压 痛 以 左 叶 为 显著 半数 以 上 可有轻度 脾肿大
,
、
,
,
为类 上 皮 细胞 异物 巨 细 胞 单 核细 胞和 纤 维 母细 胞 所包绕 形 成 慢性 虫 卵结 节 (假结 核结节 )
、 、
,
,
最后 为纤维 疤痕组织 所 取代
, ,
。
近年 研 究认为 虫卵 结节的形 成与 演变 受 细胞免 疫 的体液 免疫
, ,
因 素的调控 以 细胞 免疫反 应 为主导 其 中也有体液 免疫参与
附表
项
目
<
三种 腹水类型 的临床特 点
l
度
80
u
度 个月
>
n
度
9 0
腹围 ( m )
e
<
l
8 0~ 9 0
)
3
腹水 存在 时 间 自发性利尿 反 应
利 尿剂效应 低 蛋 白 血 症 (< 低钠 血 症 功能 性 肾功 能衰 竭
,
。
2
周
至
3
.
1
2
.
月左 右
2
个别可 以 达 数 月 以上 以 致 出现 消瘦 贫血 浮肿 和 恶病质等
,
、
、
、
。
过敏 反 应
,
3 有 尊麻疹 血管 神经性水 肿 淋 巴 结肿大等 约 1 / 病例 出现尊麻 疹 大 多
, , ,
。
、
见于 发热早期 位 于 四 肢 和 躯 干 时发时愈
3
.
2 3
.
腹 部 症状
、
壁 静脉 怒张
少数 患者 于 脐周 可 听到 连续性血管 杂音 一 克 鲍综 合 征
、 、
。
常有下肢水 肿
。
可 因并
,
发 上 消化 道 出血 肝性 脑症 恶病 质或 感染 而死 亡 度 腹水 为 多见 见附 表
,
。
根据腹水类 型 程 度 一般 可分为三度 以
I
、
金国梁 :
明迹 吸虫病 的诊 断与治疗
. 2
6
。
。
0 0 血嗜酸 性粒 细胞 显 著增 高 一 般占细胞 的 2 % ~ 4 % 或 更高 为诊断 急性血 吸 虫病 的
, ,
。
重要 依据
3
.
3
本期 病程 一般不 超过半年 慢 性 期 由急性期未经 治疗或 治疗 不彻 底发 展起来 或在 流 行 区 小 量 多次 感染后 形 成
,
,
。
流 行 区绝 大 多数病 人 为慢性血 吸虫 病 部分 呈无 症状 型 仅 于普 查 时 粪便或肠 活检 中发 现 虫
,
.
、
。
、
、
。
。
l
个月左右 即
,
成虫大量排卵期
。
临床症 状 以 发热等全身反 应为主
。
3
.
2
。
.
1
发热
。
病 人 均有 发 热
,
,
38 ℃ ~ 0
,
0 4 ℃ 间 热型 以 间歇 热型 弛张 型 为多 见 不规 则 热次
,
、
,
之 少数重雍 者可有 稽 留热 表情淡漠 听力减 退 相 又 梅琳 等症状酷似伤寒 发 热期 限在
余万
,
。
建国 以来 经积极 开
,
展 防 治结合工作 全 国 已有 广 东 福建 广西 江 苏 浙 江 和 上海市
,
8 个 省市 和 2 7 个县 达 到 了
,
“
消灭血 吸 虫病 的标 准 据
”
19 9 4
统 计 慢性病 人从
,
1989
3 9 年的 1 7 万例 减少 到 1 0 万例 急性
.
本 文 为 9 7 年 浙 江 血吸 虫 病 防 治 管 理培训 率 专 题讲 座
,
。
3
.
4
晚期
.
即晚期 血 吸虫 病 患者 系处 于多次 反复或重 度感染 后 期 形成 血 吸虫病 性 肝 硬 化
,
。
。
。
临床症 状 以 门静脉 高压 表现 为 主 根 据受累主要脏器 的病变程度 可 分 下列 临床类 型
,
。
3
.
4
1
巨 脾型
,
脾 脏 下缘 超过 脐平 线 或 向内侧肿大超越 正 中线 质 地 坚硬 常扣及 切 迹 伴
、 、
。
建 国初期 已 查 明血 吸虫病 流 行还有江苏 浙
、
、 、
江 江西 安 徽 福建 上 海 广 东 广 西 湖南 湖 北 云 南 四 川 十二 个 省 自治 区 和 直辖 市 的
7 3 3 个 流行 县 (市 区 )
、
。
8 全 国钉 螺面积累计有 1 4 亿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