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

合集下载

腹部的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1. 腰淋巴结排列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收纳髂总淋巴结和腹腔成对脏器(肾、肾上腺、卵巢、睾丸等处)的淋巴,其输出管汇成左、右腰干,注入乳糜池。

[图示]2. 腹腔淋巴结位于腹腔干的周围,收纳腹腔干分布区的淋巴,其输出管参与肠干的组成。

[图示]3. 肠系膜上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收纳其同名动脉分布区的淋巴,其输出管参与组成肠干。

[图示]4. 肠系膜下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周围,收纳同名动脉分布区的淋巴,其输出管参与肠干的组成。

[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常见,影像学检查在判断腹部淋巴结状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脏器众多,解剖及淋巴引流较复杂,掌握消化系统常见肿瘤淋巴引流、转移的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影像学方法在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时的判断标准、准确性、不足之处、影像学方面最新进展等,有助于正确进行影像学和临床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立的,当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

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

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

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

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目前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完整版)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完整版)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胃大弯区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腹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

腹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
后淋巴结。
转移途径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主要通过 淋巴管进行,可进一步转移到
肝、肺等远处器官。
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以 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
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案例三:肝癌淋巴结转移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52岁,因右 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就 诊,CT检查发现肝右叶
占位性病变。
淋巴结分布
肝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 肝门淋巴结、腹腔淋巴 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
中医治疗
结合中医理论和方法,采用中药、针灸等手段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和改善生活质量。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胃癌淋巴结转移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55岁,因上腹部疼 痛、食欲不振就诊,胃镜检查
发现胃窦部溃疡型肿物。
淋巴结分布
胃癌易通过淋巴结转移,常见的转 移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结、胃左动脉 淋巴结和腹腔神经丛淋巴结。
转移途径
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通过腹腔 淋巴结进行,可进一步转移到 胸导管、胸腹腔等处。
治疗方案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以手术 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案例二: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48岁,因大便习 惯改变、便血就诊,肠镜检查
发现直肠癌。
淋巴结分布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肠 周淋巴结、系膜淋巴结和腹膜
淋巴结转移规律
近端转移
肿瘤首先转移到邻近的淋巴结。
跳跃式转移
肿瘤细胞可以不经过中间淋巴结,直接转移到远 端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胃肠道肿瘤常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肿瘤类型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德州 2 30 ; . 5 0 0 2胸外科 ) (. 1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c T室 , 山东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 C T影像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 10 1 例经病理及影像随
诊证 实胸段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位 置、 大小 、 目、 数 形态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 。淋 巴结根据美 国胸科协会( ) A 的纵隔淋 巴结分组 标 准及颈腹部淋巴结分组标准分为 1 组 , 5 设定淋 巴结直径 大于 1 为转移 淋巴结 。 结果 .c 0m 10 1 例胸段食管癌 中 , 共观察到 21 3
3 Ls于 5 ~ 0 进行扫描。 .m / 0 , 06 S
1 临床资料 . 1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日期 :0 1 1- 0 21— 11; 2 1— 1 3
作者简介 : 邵元伟 (91 )男 , 18一 , 山东省禹城市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主治 医师 , 从事医学影像诊 断工作。
范围 自 舌骨下至 胃 底层面 , 部分扫描至 L 椎体层面。 3 螺旋扫描模式 , 层厚 6 m, .m 准直 5 m, 0 .m 螺距 1 。 0 . 5 扫描前 2 i 0m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 ,之后 口服 6%泛影葡胺 10m 。1 例增强扫描经右肘静 脉 0 0 L 8 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8~ 0 L 0 10 ,注射速率 2 ~ m . 5
枚 转移性淋 巴结 。 胸段食管癌淋 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 、 主肺动脉窗组 、 隆突下组最多 , 为右上气管旁组 、 其次 右锁骨上组、 左 动 胃 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 中上段食管癌注意观察右上气管旁组及右锁骨上组 , 中下段食管癌 注意观察 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结

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常见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常见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 究超声检查方 法在腹 部常见淋 巴结病变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 , 为临床 实践 中腹 部淋 巴结病 变诊 断方法 的选择提供 依据 。方法 应 用超 声检 测方 法对 4 7例表 现为腹部淋 巴结肿大的 患者进行检 测 , 获取其超声二 维图像 , 图像 中肿 大的淋 巴结所具有 的特征 并结合病 史及其他 检测手段 多获取 的周 围脏器 分析 相 关病变对淋 巴结异常的原 因及病 变性质进行详 细分析。结果 本组研 究中发现 腹部淋 巴瘤 (6 ) 声检查发 现肿 大的淋 巴结 多由大小相似 、 5例 超 回声均 匀的结节 聚 集而成 , 肿大淋 巴结可单发 , 巴结 多为分叶状 , 圆形 , 淋 椭 多数表 面覆盖有 完整 的包膜 , 查 中未见原发性病 灶。转移性淋 巴结(4 ) 多发 , 在分布 , 大淋 检 7例 常 散 肿 巴结 内部回声 多不均匀 , 多个淋 巴结 聚集成 团重叠为形状 不规则的 团块 , 并存在相 互挤 压 , 结节表面所覆 包膜 多不完整 , 部分淋 巴结 中可见有癌 肿病灶 ; 炎症 性淋 巴结(0倒) 7 常单发 , 呈类 圆形 , 完整 , 包膜 内部结构回声 均匀, 多数 患者体 内存在原发 感染病灶 。结论 超声诊断在腹 部淋巴结常见病 变的诊 断 以及淋 巴结病 变与 周 围组织器官病 变之间的关 系的诊 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 适合在 临床 实践 中推 广应用。 【 关键词 】 超声诊断 淋 巴结病 变 腹部 目前 , 于临床的辅 助检查 方法 很多 , 中常用 于腹 部病 变 检查 的有 内 3 讨 论 应用 其 镜、 x线以及超声 等… 。其 中对 于腹 部淋 巴结 常见 病变 的诊 断 中, 各种影 像 学 腹部 淋巴结病变患 者在病 变早期多没有 明显 的临床症 状, 者就诊 时淋 巴 患 检查方 法均有气优势 , 同时存在 着不 同 的弊端 。研 究 表 明, 声诊 断 在腹 部 结一般 较大 , 变多较重 。因此多数 患者会表 现为腹 胀 、 欲不振 、 瘦 、 但 超 病 食 消 纳差 、 淋 巴结 常见 病变 的诊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 其临 近器官病 变的诊 断 中已具有 一 贫血等 在 2。而对于一些恶性 病变患者而 言早期 诊 断对患者 的预 后有着 及重要 定意义 。为探究临床实践 中超声诊断在 腹部淋 巴结诊 断中 的应用价 值 , 本组 研 的影 响。 究本 由 21 00年 1 月至 21 年 6月间就诊 于我院并接受腹 部超声检查 的患者 中 0 1 超声 诊断在腹部淋 巴结病 变的诊断 中具 有 良好 的应用 价值 , 本组研 究 中超 随机抽取 20例并对该部分 患者的超声二维 图像 进行详细分析 , 0 具体如 下。 声诊断发 现显示淋 巴瘤 由大小相 似 、 回声 均匀 的结节 聚集 而成 , 大淋 巴结可 肿 1 材 料和方法 单发 , 淋巴结多为 分叶状 , 圆形 , 数表 面覆盖 有完 整的 包膜 , 椭 多 检查 中未见原 11 一般资料 : . 本组研究 中共有 20例患者 彩玉研 究 , 0 所有 患者均 于 20 发性病灶 。转移性淋 巴结 ( 常 多发 , 09 例) 散在 分布 , 大淋 巴结 内部 回声 多不均 肿 年1 月至 21 年 6月间 因腹部 淋巴结肿大就诊 于我院并接受 超声诊断 , 中男 匀 , 01 其 多个淋 巴结 聚集成 团重叠为形状不 规则的 团块 , 存在相 互挤压 , 节表 面 并 结 性 患者 13 , 0 例 女性患者 9 ; 7例 年龄 3 3—8 , 4岁 平均 年龄 5 5岁 。经病 理 学 所覆包膜 多不完 整 , 淋巴结 中可见 有癌肿病 灶 ; 6± 部分 炎症性 淋巴结常 单发 , 呈类 检查或其他影像 学检查方法 检查后诊断为淋 巴瘤 者 5 例 , 为转移性淋 巴结 圆形 , 3 诊断 包膜完整 , 内部结构 回声 均匀 , 患者体 内存在原 发感染 病灶 。而有些 多数 者7 O例 , 艾滋病 淋巴肿大 4例 , 诊断为 癌肿 手术后淋 巴结转 移者 l 2例。 淋巴结可 因发生部位不 同表现 为不同的临床 症状 , 患者 临床症状 的严重 程度及 I2 方法 : . 本组 研究 中 所 有患者 均采用 日立 E B一 2 U 40型超 声诊 断仪进 发生早晚 与淋巴结所在部位及肿 大程度及性质均有关 系l l | _。本组研 究发现 , 超 行 超声诊断检查 , 所用探 头频率为 35 z2。要 求患者 在检 查前保 持空 腹状 声诊断在腹部淋 巴结病变的诊 断中具有较 高的诊断 率 , 不同性 质的淋 巴结特 .MH -J  ̄ 对 态 , 中需要对淋 巴结所在部位 以及 有无原 发病灶 进行 确认 。观 察并记 录淋 征及与周 围组织 病变之间 的关系 均有较 好 的体现 , 检查 且该 方法 操作 简单 , 用方 应 巴结的形态 、 大小 、 目、 数 分布状态 、 边界 、 内部 回声结构 以及 与周 围组织粘 连状 便 , 为无创 性检查方法 , 不会给患 者到来带来 明显痛苦 。更易被患者接受 。 况 , 尚需注意肿 大 的淋 巴结 是 否对 邻 近 脏 器产 生 压 迫、 叠 以及 浸 润 等 另外 重 综上所述超声 诊断在腹部淋 巴结常见病 变的诊断 中具有较 好 的应 用价 值 , 影 响。 适合在临床 实践 中推广应用 。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导读: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胆道感染、肝炎常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淋巴结肿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系膜上淋巴结肿大,阑尾炎引起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由于其固有的淋巴分布,超声可在相应的位置查寻,以上各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数量少,体积小,无明显膨胀感,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淋巴结门部髓质增宽,皮质变薄,中央见髓质的线条状强回声,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间质回声无增多, CDF I示血供不明显。

转移性及恶性淋巴瘤的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与癌细胞浸润生物学行为相关性: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特点:较早时期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少、体积小,也无明显膨胀感,与炎性淋巴结在图像上很难说出与炎性淋巴结的明显区别点。

转移性继续增大的淋巴结特点:体积增大饱满,回声增强,呈非对称性,宽径增大更明显,这与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其结构改变有关; 淋巴结边缘分界清晰不规则,包膜增厚不完整,这与肿大淋巴结同周围组织的阻抗差增大有关,淋巴结向周围组织浸润有关; 淋巴结门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癌组织浸润门部导致淋巴结门被破坏变形消失。

淋巴结周围的间质组织明显增多, CDF I 示间质内血供丰富,这与淋巴结增大相应的营养供给有关。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大淋巴结生长部位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的相关性:胰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上腹部脏器,如胃、食道、肝、胰腺、胆囊内的原发癌灶; 髂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下腹部,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的原发灶。

本组这种病例很少,所以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1) 在肝门区,右侧腹、脐周、右下腹发现淋巴结肿大,数量不多,体积不大,结合病史,一般可追踪随访,可指导临床医生免去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2) 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患者该做仔细检查,查找原发病灶的来源、性质、部位; (3) 已知原发灶,可了解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上最有用的观察肿瘤转移的指标; (4) 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5) 决定治疗方案:让临床医生了解腹腔及腹膜后的情况,给医生提供决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的依据; (6) 定期复查,判定原发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

腹膜后淋巴结的影像学和可视人体观察

腹膜后淋巴结的影像学和可视人体观察

腹膜后淋巴结的影像学和可视人体观察巫北海第三军医大学一院放射科400038一、传统非活体解剖学观察(一)相互沟通虽然腹腔的淋巴结可以人为地划分成许多组,但实际上各组、各淋巴结间是相互沟通的,而且,总的淋巴流向是从前向后、从下到上,即腹腔脏器的淋巴向腹腔大血管根部淋巴结集中,然后汇入壁侧(后腹膜)淋巴结。

下肢、盆腔的淋巴也流入后腹膜淋巴结。

(二)腹膜后淋巴结的分组腹部壁侧淋巴结群,也称做腹膜后淋巴结,根据尸体解剖研究,腹膜后每侧约有25-30个淋巴结,分布在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周围,自横膈延伸至主动脉分叉处,分为主动脉旁及下腔静脉旁组。

自主动脉分叉向下延续为髂总、髂内及髂外组,分布在相应的动脉周围。

此外,肾动脉旁为肾组淋巴结;腹腔动脉旁为腹腔淋巴结;胰动脉旁为胰组淋巴结;脾静脉旁为脾门淋巴结;肠系膜根部开始,沿肠系膜血管分布为肠系膜淋巴结。

换言之,腹膜后淋巴结甚为丰富,从腹股沟韧带到横膈,形成淋巴结链。

许多淋巴结和淋巴管成群地围绕着脏器的大血管干周围,连结着来自于下肢、盆腔、腹部和纵隔的淋巴结链。

它也可分为两群:①髂淋巴结,成群地围绕着髂外血管、髂总血管,收集几乎所有盆腔内容、腹股沟区、腹股沟下引流的下肢的淋巴;②腰-主动脉淋巴结,可再分为前组与后组,围绕着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收集肠和肠系膜的淋巴,汇入乳糜池。

二、主动脉外侧淋巴结的非活体观察(一)最小值与最大值主动脉外侧淋巴结引流内脏和其它结构主动脉外侧支和背侧支供应者,收集来自于大的伴随于髂动脉的边远群。

它们构成了末梢群,为肾上腺、肾、输尿管、睾丸、卵巢、盆腔脏器(部分为肠)和后腹壁。

主动脉外侧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的左侧,故也称主动脉左侧淋巴结,在标本上观察共有2-14个淋巴结,平均6-7个,有淋巴管相连形成纵行的淋巴结链,其下端在腹主动脉分叉处,与左侧髂总淋巴结连续,上端可达膈的主动脉裂孔。

从淋巴结的数目统计可说明一个问题,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范围相当大,因为是标本观察的统计,无从了解标本生前患病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最小值者为正常健康人的可能性较大。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分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分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分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以根据其位置和解剖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位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以分为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腹主动脉分叉淋巴结。

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干和肝动脉之间,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干和肾动脉之间,而腹主动脉分叉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干的分叉处。

根据解剖特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以进一步分为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后方,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的侧面。

这些分类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些分类也有助于深入了解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生理和病理特征,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进步。

淋巴常识 2

淋巴常识 2

淋巴结在人体中有成百上千,它的功用与“烽火台”差不多。

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平时是“风平浪静”的。

但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它异常时,表明所属区域器官有病变发生。

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灭细菌。

“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还有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

癌症经淋巴转移时,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

因此,肿大的淋巴结是人体的烽火台,是一个报警装置。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

呈豆形,位于淋巴管行进途中,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

淋巴结的一侧隆凸,连接数条输入淋巴管,另一侧凹陷,称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神经、血管出进。

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

被膜下为皮质区。

淋巴结的中心及门部为髓质区。

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

髓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简称髓窦)。

淋巴窦的窦腔内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从输入淋巴管流来的淋巴液先进入皮窦再流向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表示其属区X围内的器官有炎症或其他病变。

因此按淋巴结分布规律检查淋巴结的情况,对诊断和了解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结对病毒的过滤效果不佳。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

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

当淋巴结肿大时,可摸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

如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

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16层CT在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6层CT在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动脉 根部 5例 , 十二 指肠 韧带 上 1例 , 腔 静脉 和 肝 下
射流率 为 35mls . / 。开始 注射 后于 2 —3 为 动脉 8 0S
期 ,5 0S 5 —6 为静脉期 ,2 10S为平衡 期 , 三期 扫描 , 行 扫描 完成后将 数据传输 到 G E工 作站 , 对每 个病 例进 行 1 2 l层厚 的横断 面重组 , . 5mi l 并结 合后 处理 冠 状 、 矢状 及 曲面重 组等 , 图像 进行观察 分析 。 对
中 5例 淋 巴结融 合 。转移 淋 巴结 的密 度均匀 2 4例 ,
不 均匀 8例 , 中有 水 样 密度 4例 。无 强 化 1 其 4例 ,
50ml胃疾 病 患者 服 水 8 0 0 0ml扫 描前 再 服 0 , 0 一10 , 水 50 80ml 0 - 0 。患 者取 仰 卧位 , 先 获 得 扫描 定 位 首 像, 两前臂 上举 , 扫描 时 嘱患 者深 吸气后 屏 气 一次 性 螺旋 扫描 , 扫层 厚 1 5mm。增 强 扫描 应用 非 离子 平 . 型对 比剂 10ml用 高压 注 射器 经 手背 静脉 注 射 , 0 , 注
按 肝 十二 指肠 韧带 、 胃韧 带 、 门、 网膜 、 系膜 肝 脾 大 肠
和腹 主 动脉旁 各 2例 , 十二指 肠 韧带上 1例 , 肝 门脉
轻 度均 匀 强化 9例 , 不均 匀 强化 9例 。
2 4 结肠 癌 . 腹部 淋 巴结转 移 1 例 , 中 2例 术前 2 其 C T仅 提 示 淋 巴结 肿 大 , 诊 断 淋 巴结 转 移 。转 移 未
淋 巴结 大 小 在 1 4c — m。 肝 门 区 4例 , 系 膜 上 、 肠 下
卢 贺峰 , 吴仁 昌

淋巴结(头颈胸分区整理)图示

淋巴结(头颈胸分区整理)图示

全身淋巴结的分布与分组一、头颈部淋巴结:全身淋巴结约有800个左右,其中200-300个分布在头颈部,主要存在于颈部。

临床上通过体检来判断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颈部淋巴结均小又软, 大多在0.5cm 以下.颌下区由于口腔及咽部经常有外界感染,淋巴结较肿大,可在2cm 左右。

颈内静脉淋巴结, 副神经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这三组淋巴结彼此有淋巴管沟通,形成头颈部主要汇流区。

颈淋巴结廓清手术也主要切除这三组淋巴结。

双锁骨上淋巴结为全身淋巴系统的最后汇流处。

这一位置的淋巴结转移对头颈部肿瘤来说为区域转移;对全身肿瘤来说, 即为全身转移,预后恶劣。

通常转移至右侧者,大多为横膈以上器官原发,转移至左锁骨上者, 因胸导管汇流, 大多为胸腔及腹腔、盆腔 、下肢等原发。

鼻旁窦淋巴丛耳前淋巴结乳突淋巴结鼻咽淋巴结咽后淋巴结硬腭淋巴丛腮腺淋巴结颈内静脉淋巴结上段前舌淋巴结软腭淋巴结扁桃体淋巴结颏下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舌根淋巴结副神经区淋巴结声门上淋巴结梨状窝淋巴结下咽后壁和咽后淋巴结喉前淋巴结声门区淋巴结环状软骨后淋巴丛声门下淋巴系统颈气管前淋巴结左颈气管旁淋巴结食管周围淋巴结颈段 左颈气管旁淋巴结二、RTOG颈淋巴结分区界定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Ⅰa颏舌骨肌,下颌骨基缘切面舌骨体切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舌骨体二腹肌前腹的内侧缘不存在Ⅰb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上缘舌骨中心平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下颌下腺后缘下颌骨基底缘/内侧缘,颈阔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Ⅱa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下颌下腺后缘,颈内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缘颈内静脉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Ⅱb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颈内静脉后缘胸锁乳突肌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Ⅲ舌骨体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舌骨肌后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斜角肌)Ⅳ环状软骨下缘胸锁关节上两公分胸锁乳突肌前内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斜角肌)Ⅴ舌骨体上缘CT上出现颈部横向血管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外侧界颈阔肌,皮肤脊柱旁肌(肩胛肌,头夹肌)Ⅵ甲状软骨体下缘胸骨柄皮肤,颈阔肌气管食管间隙甲状腺内缘,皮肤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缘不存在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锁骨上淋巴结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头长肌与颈长肌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Ⅱa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下颌下腺后缘,颈内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缘颈内静脉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Ⅱb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颈内静脉后缘胸锁乳突肌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头长肌与颈长肌胸锁乳突肌颈长肌头长肌二腹肌后腹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Ⅰb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上缘舌骨中心平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下颌下腺后缘下颌骨基底缘/内侧缘,颈阔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Ⅱa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下颌下腺后缘,颈内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缘颈内静脉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Ⅱb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颈内静脉后缘胸锁乳突肌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Ⅰa颏舌骨肌,下颌骨基缘切面舌骨体切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舌骨体二腹肌前腹的内侧缘不存在Ⅰb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上缘舌骨中心平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下颌下腺后缘下颌骨基底缘/内侧缘,颈阔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Ⅱa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下颌下腺后缘,颈内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缘颈内静脉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二腹肌后腹下颌舌骨肌颌下腺胸锁乳突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肩胛提肌二腹肌前腹肩胛提肌Ⅱb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颈内静脉后缘胸锁乳突肌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咽后淋巴结颅底舌骨体上缘咽部粘膜下筋膜椎前肌(颈长肌、头长肌)颈内动脉内侧缘体中线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Ⅰb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上缘舌骨中心平面下颌骨联合,颈阔肌下颌下腺后缘下颌骨基底缘/内侧缘,颈阔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Ⅱa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下颌下腺后缘,颈内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缘颈内静脉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Ⅱb颈1椎体横突下缘舌骨体下缘颈内静脉后缘胸锁乳突肌后界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肩胛提肌)Ⅴ舌骨体上缘CT上出现颈部横向血管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外侧界颈阔肌,皮肤脊柱旁肌(肩胛肌,头夹肌)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Ⅲ舌骨体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舌骨肌后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斜角肌)Ⅴ舌骨体上缘CT上出现颈部横向血管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外侧界颈阔肌,皮肤脊柱旁肌(肩胛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斜方肌胸骨舌骨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Ⅲ舌骨体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舌骨肌后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斜角肌)Ⅴ舌骨体上缘CT上出现颈部横向血管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外侧界颈阔肌,皮肤脊柱旁肌(肩胛肌,头夹肌)Ⅵ甲状软骨体下缘胸骨柄皮肤,颈阔肌气管食管间隙甲状腺内缘,皮肤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缘不存在分区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外侧界内侧界Ⅳ环状软骨下缘胸锁关节上两公分胸锁乳突肌前内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内动脉内侧缘,脊柱旁肌(斜角肌)Ⅵ甲状软骨体下缘胸骨柄皮肤,颈阔肌气管食管间隙甲状腺内缘,皮肤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缘不存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三、胸部淋巴结胸部淋巴结的分组对肺癌的分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腹部淋巴结CT诊断

腹部淋巴结CT诊断

VS
详细描述
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与免疫系 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非感染、非肿瘤 因素有关。这些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表 现多样,边缘和形态可能有所不同。CT 图像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密度和强化特征 ,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
05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 位旋转并采集多个层面的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三维图像。
X线束穿透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 强度不同,从而形成灰度不同的图像。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腹部脏器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形态,有助于医生对腹部疾病进 行诊断和评估。
腹部淋巴结CT诊断
目录
• 腹部淋巴结概述 • CT诊断技术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 病例分析
01
腹部淋巴结概述
淋巴结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过滤淋巴液
淋巴结作为淋巴系统的一 部分,具有过滤淋巴液的 功能,能够清除病原体和 细胞碎片。
密度不均
腹部淋巴结密度不均,部分淋巴结 内部可能出现钙化或脂肪浸润。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感染
腹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由 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肿瘤
腹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肿 瘤转移或原发性肿瘤的表 现,如淋巴瘤、胃癌转移 等。
其他疾病
腹部淋巴结肿大还可能与 一些其他疾病相关,如自 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 疾病等。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1、食管癌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

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责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部位依次为纵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2、结肠癌淋巴转移直肠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分上、中、下三组方向。

向上沿直肠后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经髂总血管旁淋巴结或系膜根部淋巴结达腹主动脉淋巴结。

中组,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经侧韧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淋巴结而后上行。

下组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向上达骼内淋巴结,向下穿越括约肌、肛门皮肤至腹股沟淋巴结。

一般距肛缘8公分以上的直肠淋巴引流大部向上、中方向行走,但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时也可向下引流。

距肛缘8公分以下的直肠淋巴引流则大部分向下,故该段直肠的癌肿的切除应连同肛门及其周围脂肪一并清除。

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机会较结肠癌多,且越向下端机率越高。

3、肺癌淋巴转移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

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

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肝癌淋巴道转移肝门、肝周、胰腺周围以及腹膜后淋巴结常被累及,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可见。

5、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约占全身淋巴结的1/3。

鼻咽腔的淋巴管又非常丰富,故颈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和部位,而且转移出现早、发生率高。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较高,其远处转移部位可以是单处也可以是多处。

常见远处的转移的部位为骨、肺、肝。

而骨转移中又以脊柱、骨盆、四肢为多见,亦可发生胸腔、腹腔、纵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部位转移,远处转移是血行转移的结果,头颈部血液循环丰富,凡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瘤细胞侵入大静脉的机会就多,很容易发生血行转移,这也可能是鼻咽癌发展快、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162
文 章 编 号 :1007~4287(2018)01—0162—04
Chin J Lab Diagn,January,2018。Vo1 22。No.1
宫 颈 癌 腹 主动 脉 旁 淋 巴结 转 移 的诊 断
曲 虹 达 ,王 铁 君 (吉 林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放 疗 科 ,吉 林 长 春 130041)
Morice等[3]一 项 前 瞻 性 研 究 分 析 了 421例 接 受 根 治性手 术联 合 预 防 性 放 疗 的宫 颈 癌 患 者 ,发 现 淋 巴结 无转 移者 、盆腔 淋 巴结 转 移 者 和 腹 主动 脉 旁 淋 巴结转 移者 的 5年生存 率 (OS)分别 是 89 、62 和 34 。GOG 于 1984年 通 过 分 析 621例 宫 颈 癌 患者 发 现 IB,IIB和 IIIB期 (FIGO)的 PALN 转 移 率 分别 为 5O ,17 ,和 25 l4]。另一项 研究 _5 分 析 了 649例 宫颈 癌 IB至 II期 (FIGO)的患 者 ,均 接受 了全 子宫 切除 术及 盆腔 、主 动脉 旁淋 巴结切 除术 ,盆 腔淋 巴结 转移 率 为 36 ,IB 和 II期 患 者 的 PAI N
早 期宫 颈癌 (FIGO IA—IB1)行 根 治 术后 生 存 率 可 以达 到 8O 以上 ,然 而 ,随着 肿 瘤 最 大径 的增 加 , 间质浸 润深 度 的增加 及 出现转 移淋 巴结 都有 较高 的 复 发率口]。而伴有 腹 主动 脉旁 淋 巴结 转 移 的患者 预 后 将进 一步 明 显 下 降 。有 研 究 报道 ,宫 颈癌 PALN 转 移 患者 的 5年 生存 率仅 为 4O 一20 9/6,而 且其预 后 与 PALN 侵犯 的范 围 明显 相 关 ]。

(完整版)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完整版)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一)头部的淋巴结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由后向前依次有就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颔下淋巴结和额下淋巴结等,收纳头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1. 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s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表面,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2.乳突淋巴结mastoid lymph nodes位于耳后、胸锁乳突肌上端表面,也称耳后淋巴结,收纳颅顶及耳廓后面的浅淋巴管。

3.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分浅、深两组,分别位于腮腺表面和腮腺实质内,收纳额、颞区、耳廓和外耳道、颊部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4.下颔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面部、鼻部和口腔器官的淋巴管。

5.颏下淋巴结submental lpoph nodes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唇内侧部和否尖部的淋巴管。

(二)颈部的淋巴结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l.颈前淋巴结anterior cervical lytllPh nodesl分浅、深两群,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淋巴结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包括沿浅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浅淋巴结及沿深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颈部浅层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deep lateral cervical lpoph nodes:数目多达10~15个,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少数淋巴结位于副神经周围,在颈根部的淋巴结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

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

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

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胆囊癌;淋巴结;转移;CT;MR胆囊癌属于常见的肿瘤疾病,因该病早期缺乏典型征象,许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出现淋巴结转移。

本文重点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析特征的CT、MR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现作下述报道: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62.2±2.1)岁。

1.2方法CT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CT设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

指导患者仰卧,设置为130kV、120mA、3~5mm层厚及1.15螺距,对患者实施平扫,且重点扫描胆囊部位及相关病灶。

后准备100ml碘海醇造影剂,由高压注射器注入,约1min左右对设置为8mm层、1.6~8mm螺距再次进行扫描。

MR使用MAGNETOM Essena 1.5T磁共振成像仪,检测时指导患者屏气,行TIWI序列、T2WI序列及DWI序列。

设置为3~4mm层厚、3.0mm间距进行增强扫描。

2结果2.1CT及MR影像学诊断结果经影像学诊断结果提示,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

出现淋巴结中心坏死患者共24例、出现淋巴结融合患者共6例。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一)头部的淋巴结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由后向前依次有就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颔下淋巴结和额下淋巴结等,收纳头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1. 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s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表面,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2.乳突淋巴结mastoid lymph nodes位于耳后、胸锁乳突肌上端表面,也称耳后淋巴结,收纳颅顶及耳廓后面的浅淋巴管。

3.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分浅、深两组,分别位于腮腺表面和腮腺实质内,收纳额、颞区、耳廓和外耳道、颊部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4.下颔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面部、鼻部和口腔器官的淋巴管。

5.颏下淋巴结submental lpoph nodes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唇内侧部和否尖部的淋巴管。

(二)颈部的淋巴结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l.颈前淋巴结anterior cervical lytllPh nodesl分浅、深两群,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淋巴结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包括沿浅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浅淋巴结及沿深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颈部浅层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deep lateral cervical lpoph nodes:数目多达10~15个,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少数淋巴结位于副神经周围,在颈根部的淋巴结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 结直肠癌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淋巴结的命名原则:
– 淋巴引流(淋巴结)相伴随的血管(动静脉 – 与局部器官的直接关系
• 目前普遍认可的腹部淋巴结正常大小为短 径在5mm和10mm之间
• 淋巴结大小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存在很 多争议
– 恶性淋巴结大小可以位于正常值范围
– 增大的淋巴结未必是肿瘤性的
• 淋巴结与肿瘤播散路径的邻近程度,及其 影像学特征(例如PET/CT或者增强MRI), 对鉴别恶性淋巴结还是反应性增大的价值 更大
腹部淋巴结
•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有关于腹部器官 正常淋巴引流的详尽描述,在影像诊断报 告工作中,了解腹部常见淋巴结引流的位 置及其描述术语是非常必要的
• 本幻灯片主要介绍淋巴结位置,大多数常 见腹部肿瘤的局部淋巴结位置及其命名
• 识别淋巴结位置,了解可能的播散位置, 对于评价一个淋巴结是否为转移瘤是非常 必要的
肠系膜下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回结肠后淋巴结 回结肠前淋巴结
• 结直肠癌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髂总内侧淋巴结
髂总外侧淋巴结
盲肠前淋巴结 盲肠后淋巴结
髂总外侧淋巴结
骶岬前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 结直肠癌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肾细胞癌
• 肾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 •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常常发生于40岁到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下腔静脉旁淋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肝细胞癌
中结肠淋巴结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 腔静脉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11 肝动脉淋巴结
胃大弯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 肝细胞癌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 腔静脉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胰前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结直肠癌
• 结直肠腺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杀手。50 岁以上的比例占90%以上。大多数病变起自于腺瘤样息肉。 与个人或者家族性的结直肠癌、息肉、炎性肠病有相关性。 其它的危险因素有低纤维、高脂、高动物蛋白饮食、肥胖、 石棉工人、社会经济状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常常进 行术前放化疗。预后取决于病变分期。Ⅰ期五年生存率可 以达到90%,Ⅳ期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则为零。
• 大部分为导管腺癌(95%起自于外分泌导管上皮)。如果 不是胰腺癌靠近胆管导致胆管梗阻,早期一般没有症状。 三分之二的病例位于胰头,约30%的病例与吸烟有关,20 %的病例与高脂饮食有关。如果病人存在肥胖、慢性胰腺 炎、胃手术史、糖尿病、肝硬化,或者辐射、化学毒物曝 露史时,胰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具有临床表现时,只有 近10%的病例具有手术机会。局部肿瘤的可切除性取决于 大血管受累情况(注意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及大静脉受累或者阻塞长度(注意事肠系膜上静脉)。评 估淋巴结情况比较困难,无论是CT还是MRI,准确性均有 限。不治疗时,生存期约为5月,手术结合化疗病例,生 存期约8-14月。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肝动脉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胃大弯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 结直肠癌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肝细胞癌
• 最常见的实质脏器原发性恶性肿瘤 • 男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5:1 • 就诊年龄多在60-70岁 • 起自于肝细胞,具有脂性和纤维性成分 •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肝硬化(酒精性、乙
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 • 平均生存期为10月。对于早期病变进行积
• 肾细胞癌
– 肾门淋巴结 – 腔静脉旁淋巴结 –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 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 腹膜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肾门淋巴结
肾细胞癌
• 肾门淋巴结 • 腔静脉旁淋巴结 •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 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 腹膜后淋巴结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肝动脉
胃食管移行部









胃左
大 网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食管旁淋 巴结
膈淋巴结
腹腔干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胃左淋 巴结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腹腔
干淋
胃左淋
巴结
巴结
肝动脉 淋巴结
胃十二指 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 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 巴结 中结肠淋 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结肠旁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肝动脉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极治疗,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
肝细胞癌淋巴结分期
• 肝细胞癌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 肝细胞癌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 腔静脉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 肝细胞癌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 腔静脉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吸烟,亚硝酸盐类、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绒 毛状息肉
• 治疗性手术切除
– 五年生存率为30~50%(Ⅱ期) – Ⅲ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25% – 病人需要进行联合治疗。
胃癌
• 淋巴结分期: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 N1 1-6区淋巴结转移 – N2 7-15区淋巴结转移 – N3 淋巴结转移大于15个区
巴结17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胰腺癌
• 第二大胃肠道恶性肿瘤,第五大肿瘤杀手。
肠系膜下淋 巴结
乙状结肠淋 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胃癌
• 第三大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 • 第六大常见肿瘤死亡原因 • 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腺癌(95%) • 最常见于胃小弯:60% • 相关的危险因素
回盲肠淋巴结
• 结直肠癌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 回结肠淋巴结 – 升结肠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图7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21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图2
胃右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结直肠癌
中结肠淋巴结
– 结肠周围淋巴结、直肠周围 淋巴结
主动脉前淋巴结
– 横结肠淋巴结
– 降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痔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