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合集下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
这些可能是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何时寻求帮助? 情绪问题
如感到持续的焦虑或抑郁,需咨询心理医生 。
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何时寻求帮助? 药物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联系医生。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主要是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红细胞生成过多。
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其他相关指标。
如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帮助减少血栓风险。
如何进行护理?
饮食调理
建议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增加水分摄入。
保持水分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
如何进行护理?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帮助?
何时寻求帮助? 症状加重
若出现严重头痛、胸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 就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如何进行护理? 4. 何时寻求帮助? 5. 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定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系统疾病,特征是 红细胞数量增多。
通常与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关,可能导致血液粘稠 度增加。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1.概念: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原因未明的一种红系增生的骨髓增生性
疾病。

$lesson$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红细胞数增多[(7.0~10.0)×1012/L],血红蛋白增高(180g~240g/L),红细胞比容增高(0.54~0.80),网织
红细胞百分率不增多。

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轻度大小不均,嗜多色和
嗜碱点彩红细胞增多,偶见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数增高(12~15)×109
/L,少数患者可达5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嗜酸
及嗜碱性粒细胞稍多,血片可见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

血小板增高,
可达(400~50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

(2)骨髓象:偶有“干抽”现象,髓液为深红色,有核细胞增生明
显活跃,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为显著。

巨核细胞增多,可成堆出现。

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

骨髓铁减少或消失。

3.其他检查:全血容量增加(为正常的150%~300%),红细胞容量
增加(>32ml/kg),血液比重增加(1.075~1.080),全血粘度增加(比正
常高5~6倍)。

血清维生素B12增高(>900μg/ml),血沉减慢,动脉血
氧饱和度正常,血清铁正常或减低,未饱和铁结合力正常或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第一节概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nia Vera,PV)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紊乱的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这种克隆性的紊乱,导致了形态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其祖细胞在缺乏特异性刺激因素的条件下的异常累积。

本病归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的范畴。

PV常伴以造血细胞一系以上的异常,其红细胞生成素减低或正常,伴内源性红细胞系集落不依赖红细胞生成素。

临床特点为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红细胞明显增多、全血容量增多,常伴以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增多,皮肤及黏膜红紫色,脾肿大、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

一、发展史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

1892年Vaquez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并说明此病并非是心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其从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暂时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区分开来。

1908年,Osler系统地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特征,并将其命名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然而,Osler在当时只提出了红细胞增多、紫绀和脾大,忽略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

直到1971年,国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组(PVSG)才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标准。

随后的研究和发现使人们对真红的认识不断加深。

WHO(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分类中,仍将其归入骨髓增生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1、发病率PV的发病率并不高,但也非罕见性疾病,占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22%。

虽然,经过几十年比较细致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仍然不清楚。

根据1999~2000年度欧洲标准人口统计(ESP)和世界标准人口统计(WSP)公布的所有人群PV 的标准发病率分别为1.08/10万和0.74/10万。

总体来看,发病率似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以欧美白色人种、犹太人发病率为高,非洲和亚洲人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资料,比较日本人群的发病情况,估计我国汉族人群的发病率约0.2~1.0/10万左右。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护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护理
患者满意度。
THANK YOU
制作人:刀客特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护理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概述 02. 护理措施 03. 护理风险与预防 04. 护理效果评价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概述
疾病定义
0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骨髓增生性 疾病,表现为红细 胞数量异常增多。
02
病因:骨髓造血干 细胞异常增殖,导 致红细胞生成过多。
03
04
临床表现:皮肤黏 膜发红、头痛、头 晕、乏力、心悸等。
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01 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 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02 饮食指导: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03 运动指导: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 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04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 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减轻心理压力。
护理效果:患 者病情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01
02
护理质量评价指 标:患者满意度、 护理操作规范性、 护理人员素质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 进方法:定期进 行护理质量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改

03
护理质量持续改 进目标:提高患 者满意度,降低 护理差错率,提 高护理人员素质
04
护理质量持续改 进措施:加强护 理人员培训,提 高护理操作规范 性,加强患者沟 通与关怀,提高

3
头痛、头晕:血液粘稠度增 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
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4
皮肤瘙痒:血液粘稠度增加, 导致皮肤供血不足,出现皮
肤瘙痒等症状
护理措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健康监测。
如何预防?
了解病史
了解自身及家族的健康史,有助于早期识别风险 。
主动与医生沟通,获取专业建议。
谢谢观看
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定期体检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红细 胞水平。
及早发现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就医?
家族病史
如家族中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咨询医生 进行评估。
家族病史可能增加个体发病风险。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放血疗法
对于部分患者,定期放血可帮助降低红细胞 数量。
吸烟者和慢性肺病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
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患者。
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谁。
环境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当出现头痛、眩晕、疲劳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 就医。
此方法通常用于缓解症状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可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药物以改善血 液流动性。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如何治疗?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 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 发病风险。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骨 髓增生性疾病相关。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皮肤红紫,脾脏肿大以及血管与神经性症状。

发病缓慢,自然病程可超过10~15年。

血液学特点主要是红细胞量及全血总量绝对值增多,常伴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6~1.6/10万,无明显地区及国家间差异。

发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偶见于青年人,儿童发病较罕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3∶1或2∶1。

迄今为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未见明显上升趋势,仍属血液系统的少见病。

真红属于中医学的“血证”、“癞积”、“眩晕”等范畴。

其基本病理是气滞血瘀、血热肝火。

治以行气化瘀、清泄肝火、凉血止血为基本法则。

【病因病理】一、西医真红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但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假说:1.自主性红细胞调节 本病红细胞生成过多,并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和红细胞寿命的延长,而是自主性的生成调节异常所导致的。

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中是不相同的。

如红细胞增多阶段,患者的血浆和尿液中的红细胞生成素不但不见增加,反而减少或甚至缺无。

亦有研究结果表明,真红红细胞的生命比正常红细胞的生命还稍短。

2.异常刺激因子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真红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异常的尚不清楚的刺激因子(研究认为是一种糖蛋白,称骨髓刺激因子),可以刺激红细胞生长,刺激血红素合成。

此因子能促进小鼠干细胞池生长、增生,并加速干细胞至定向干细胞的形成,使定向干细胞对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更敏感。

3.干细胞的内在缺陷 外周血显示全血细胞增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却只含A型G6PD同工酶;骨髓中的三子细胞增生证明真红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性疾病。

红细胞增多很可能是造血干细胞有内在缺陷所致,染色体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说。

有研究表明,真红骨髓不但有正常造血干细胞集落,亦有不受生理性体液调节因素影响的突变造血干细胞集落,并且随病变的加重;其增生也就逐渐显示出优势。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1.调理气血:中医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气血虚弱有关,因此需要调理气血,增强体内的营养供给和免疫力。

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措施:-益气补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调理剂进行蒸汽吸入。

-食疗调理:适当增加营养摄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2.祛湿化痰:中医认为湿邪是造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祛湿化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药物治疗:常用的清湿药物有半夏、茯苓、泽泻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温泉浴进行湿气排泄。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和油腻食物,多食用薏仁、山药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3.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瘀血有关,因此需要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川芎、红花、郁金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外敷膏药进行局部按摩。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或艾灸的方式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此外,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精神紧张等,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知识摘要本文件旨在提供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的全面知识,涵盖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本文件适合医学生和患者阅读,提供了详细的解释、例子和案例,以便于读者理解。

目录1.简介2.临床表现及特征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全过程5.病因6.发病机制7.类型及其概念8.并发症及其概念9.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10.鉴别诊断11.治疗12.预防13.例子和案例14.总结1.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PV属于一类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的疾病。

2. 临床表现及特征P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症状和体征:•红细胞增多症:由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脸颊和红色皮肤。

•疲劳: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组织氧供不佳,患者常感到疲劳和虚弱。

•头痛和眩晕:血液流动不畅可导致头痛和眩晕。

•瘙痒:尤其是热水浴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瘙痒。

•脾大:由于脾脏在过滤异常增多的红细胞时工作负担增加,导致脾脏肿大。

•血栓形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可导致血栓的形成,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3. 常用术语解释•红细胞增多症(Erythrocytosis):指红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一类由骨髓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血栓(Thrombosis):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固形成的血块。

4. 病理全过程PV的病理过程涉及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增生,特别是红细胞的过度生产。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详解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英文名:senile p olycythaemia vera缩写:别名: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senile polycythemia vera疾病代码:ICD:D45概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 olycythaemia vera)是一种以红细胞显著增多为特征的病因未知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其特点是总红细胞数量及总血容量明显的增加,通常伴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液黏滞性增高;骨髓增生,晚期常有骨髓纤维化及髓外造血;脾脏肿大、皮肤和黏膜呈独特的红紫色以及各种各样的血管与神经系统症状。

1.真性红细胞增多征(PV) 目前认为是慢性克隆性骨髓性增殖性疾病。

PV 虽是红细胞绝对值增多的疾病,但患者血清中EPO 水平并不高,甚至低于正常。

2.PV 的诊断标准尚未明确迄今仍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是排除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征(SP)。

有学者建议用 EPO 的血清水平来鉴别PV 与 SP。

PV 患者血清中EPO 水平是减低甚至缺如,而SP 患者正常或升高。

EPO 的水平测定有学者认为应作为PV 的诊断标准之一。

3.PV 为一种克隆性疾病,大系列的研究表明,约 40%的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异常。

初诊时有 del(20)(8.11),+8、+9。

随着隐性疾病期的进展还可能有del(1)P(11),del(3)。

对PV 患者的克隆性检测证实,其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为单克隆性,而T、B 淋巴细胞则为多克隆性,而SP 为多克隆性造血,因此存在克隆性标志应例为PV 的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Vaquez 于1892 年首先描述,并将本症与相对一过性的红细胞增多症区分开。

Osler(1903)和Rurk(1904)分别对本病的临床表现作了补充和详尽的阐述。

我国学者于1957 年首先报道。

真性红细胞增多在高加索人中较多见,尤以犹太人中常见。

国外资料统计本病发病率为0.4/10 万~1.6/10 万人口。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科普知 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3. 如何进行诊断? 4. 如何治疗和管理? 5.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定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特征是红细 胞数量异常增多。
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血液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红细胞计数和 血红蛋白水平测试。
还可能需要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确认。
如何进行诊断?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
包括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如何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波或CT扫描以 排除其他病因。
例如,肿瘤或脏器肿大等。
如何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通常由骨髓异常增生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其 他疾病相关。
例如,慢性缺氧或某些肿瘤等。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健康风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 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年龄越大,检查频率应越高。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 液健康。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保持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
如快走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问题。
如何治疗和管理? 治疗方法

真红细胞增多症标准

真红细胞增多症标准

真红细胞增多症标准
通常情况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男性大于185g/L,女性大于165g/L。

具体内容如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有多血症表现,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会明显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

一般血红蛋白是男性大于185g/L,女性大于165g/L。

如果患者通过骨髓活检检测到不符合当前年龄的全髓细胞增高,可能包含明显的粒系增生,成熟巨核细胞增殖时,可以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也可以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如果患者怀疑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尽快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可以通过血常规、骨髓活检、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病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咀嚼片、巯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出现熬夜、过度劳累的情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病情监测、饮 食调整、避免诱发因素等。
遵循治疗方案
教育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定期回诊复查。
0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案 例分析
病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症状表现
诊断过程
治疗方案
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
面色红润、头痛、眩晕 等。
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 等。
药物治疗、放血疗法等 。
病例二:特殊病例讨论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症状表现
与其他疾病混淆的症状表现。
诊断过程
特殊的诊断方法或技巧。
治疗方案
特殊的治疗方案或药物。
病例三:治疗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红细胞数量、症状改善等。
评估方法
对比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
评估结果
治疗效果的优劣及原因分析。
临床试验与成果
临床试验概况
目前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这些试验 旨在探索不同治疗方法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成果
近年来,随着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 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些成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 的治疗前景。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进 行遗传咨询和筛查,了解 患病风险。
护理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作息。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

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

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

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

病理上病变主要累及骨髓、脾及肝。

骨髓中红细胞系明显增多,晚期脾、肝常并有髓样化生,部分患者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症状体征本病起病隐匿,常有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常在血常规检查时被发现。

有的病例在出现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后才明确诊断。

很多症状和体征与血容量和血液黏滞度增高有关。

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有关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改变有特征性。

表现为皮肤变红,特别是颜面、颈部和肢端部位。

黏膜充血,呈淡蓝色。

Osler描述其症状为“夏日如玫瑰红,冬日如靛青蓝”。

常见毛细血管扩张,齿龈出血和鼻衄。

也见皮肤发绀、紫癜、瘀点、含铁血黄素沉积,酒渣和匙形甲。

50%患者患有水源性瘙痒。

可由沐浴或淋浴促发引起瘙痒,灼热或刺痒感。

通常持续30~60min,与水温无关。

也可发生与水无关的瘙痒。

血中和皮肤中组胺增高。

2.神经系统头痛最为常见,50%病人均有此表现,可伴头昏、眩晕和耳鸣、疲乏、健忘、肢体麻木、多汗等。

严重者可出现盲点、复视和视力模糊等视觉异常。

也可有心绞痛和间歇性跛行。

少数患者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表现就诊。

该组症状主要是因红细胞数增加、全血容量增多和血黏度增高而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淤滞和组织缺氧引起的。

3.出血发生率<10%,主要是由于血管充血、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等,血小板功能紊乱及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上的淤点和淤斑。

也可表现消化道出血,拔牙后出血、月经量多等。

4.组胺增高的表现本症伴颗粒细胞增加,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后者富含组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 计划。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了解病情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教育自己及家人,及时识别异常症状。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健康生活习惯
建立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应对压力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该病通常是由于骨髓的异常造血功能引起的,可 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JAK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病因。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
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中1-2人。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中老年人、男性、家族有相关病史的人士, 均属于高风险人群。
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也可能面临更高风险 。
谁会受到影响? 相关疾病
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血管 疾病和血栓形成。
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红细胞增多而增模糊等症状 ,及早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红细胞增多导致的血液循环 问题。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与评估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高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是关键指标。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咨询血液科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
医生会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如何治疗与管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一:
(高血钠处理)
• • • • • • • • • • 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分析。 了解高血钠的原因 观察有无脱水的征兆,如:出汗减少,尿量减少,皮肤弹性降低 观察有无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心搏过速或者体位性低血压 观察有无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和体征:昏睡,疲惫,抽搐。 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CVP、MAP、监测体重变化。 遵医嘱经静脉、消化道补液,避免快速矫正高血钠。 避免使用含钠高的药物,如:SB,高渗性生理盐水等。 限制钠盐,避免含钠丰富的食物及药物,如:罐头等 保持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 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剌激皮肤有明显瘙痒。
临床表现
• 5.高尿酸血症
• 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 6.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
• 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称为Gaisbock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 1.血象
护理措施四:预防出血和血栓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为避免血栓脱落,不要对患 肢施加压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密切观察患者突然出 现烦躁、呼吸频率快、发绀、胸痛等症状应考虑为肺栓塞,置患者 于患侧卧位,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抢救,床边备抢救物品。防止皮肤 破溃及褥疮的发生,应保持皮肤清洁,被褥平整、干燥,定时给病 人更换体位等。 5、保持身心休息: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以防再次出血,被血液 污染的衣物、地面应迅速处理,避免病人受惊吓。并嘱病人静心养 病、积极配合治疗。
• 此病发病多见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年轻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二 三十岁的年轻人患病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疾病概述
• 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通常经历以下两个进展阶段: • ①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 常有红细胞增多; • ②红细胞增多后期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肝脾肿大、 脾亢和骨髓纤维化。 • 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 • 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 • 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 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
实验室检查:
• 3.动脉血氧饱和度
• 正常(≥92%),血清维生素B12增高(>666pmol/L)
诊断:
• 1.临床有多血症表现。 • 2.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 3.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 4.无感染及其他原因而多次WBC>11.0×10^12/L。
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良好,梅毒病史,2年前,曾以长 效青霉素治疗。2年前在浦江县人民医院行右侧腹股沟斜 疝手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无外伤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并长期居住于浦江,小学学历,无饮酒吸 烟习惯,无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中无类似病人,父母体健。
入院体检
治疗方法:
• 5.对症治疗 • (1)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 服别嘌呤醇、消炎痛治疗。 • (2)瘙痒 口服赛庚啶、息斯敏或西米替丁。 • (3)缺血表现 对伴有肢端或脑缺血表现者,可短期应用抗血小 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高血钠 • 自理缺陷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治疗 外周血高红细胞减除术2次 金奥康针静滴 水化碱化1500ml 立普妥片QN口服 阿司匹林(拜耳)口服 羟基脲、别嘌醇片口服
疾病概述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简称真红,是一种原 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 • 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 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
护理措施二:
• 适时翻身,更换体位。 • 正确摆放体位,正确翻身和移动患者,避免拖拉等动作。 • 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整洁。 • 正确选择保护性敷料,干燥皮肤使用润肤乳液。 • 保持尽可能低的抬高床头角度,<30度,半卧位或者坐位时间每 次在半小时之内。 • 改善营养状态。
护理措施三:
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自理缺陷时,协助患者,满足患者基本需求。 鼓励患者自己穿衣、洗脸、吃饭、修饰等。 如厕时提供安全隐秘的环境,给予充足的时间。 吃饭时创造愉快的用餐氛围。 一些生活必需品放在患者易拿到的地方。
• 神志清,精神软,酒醉貌,球结膜充血,皮 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 骨压痛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 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 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 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 查阴性。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2017-5-26 血气分析:乳酸2.1,血红蛋白总量253,一氧化碳血红蛋白2.2, 血细胞压积77, • 2017-5-26 WBC19.5×10E9/L,N79.1%,L11.5%,Hb245g/l,红细胞压积 73, PLT373×10E9/L,钠147mmol/L,叶酸测定:5.57 • 总蛋白:62g/l,球蛋白17.3g/l,乳酸脱氢酶308U/L。 • 2017-5-27 WBC13.7×10E9/L,N76.3%,L13.1%,RBC6.88,Hb195 g/l, 红 细胞压积60.7 PLT307×10E9/L ,钠146mmol/L, • 2017-5-30 WBC12.3×10E9/L,N80.8%,L12%,RBC5.79,Hb163 g/l, 红细 胞压积51 .2 PLT333×10E9/L
诊断:
• 5.多次PLT>300×10^12/L。 • 6.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与巨核细胞系均增生,尤以红 系细胞为显著。 • 7.能除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别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肾、 肝、小脑及妇科肿瘤等所致者。
治疗:
•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治疗方法:
• 1.静脉放血 •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 会。 • 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 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 • 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 铁的倾向,宜加注意。 • 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 隔期可稍延长。 • 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 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护理措施四:预防出血和血栓
• 1、病情观察:定时测血压、心率,注意意识状态。观察皮肤黏 膜有无破损,出血,出血部位、出血范围、出血量及有关检查结 果。 • 2、患者在住院期间曾出现头痛、头晕、眼花、乏力,准确及时 执行治疗方案,如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望,绝对卧床休息,使 患者症状减轻。 • 3、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软食,以避 免口腔黏膜擦伤。 餐前后可用冷的苏打漱口水含漱。
分类:
• 原发性:无明显其他原因引起的由患者本身的造血系统异常引起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 继发性:可由严重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肾上 腺样瘤、肝癌、肾癌等)、囊肿和血管异常引起,或者居位于高 原地区、有无嗜烟癖、有无遗传疾病。
临床表现
• 1.血管与神经系统症状
• 因血容量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 织缺血。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皮肤红紫(以口唇、面 颊、眼结膜、耳廓及肢端为多)、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 症症状。重者复视、视力模糊。
• 2.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
• 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 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出现瘫 痪症状。
临床表现
• 3.出血倾向
• 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 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最常见于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有时 可见创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 血红蛋白≥180g/L(男),≥170g/L(女); • 红细胞计数≥6.5×10^12/L(男),≥6.0×10^12/L(女)。 •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实验室检查:
• 2.骨髓象
• 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 • 红细胞容量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 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55%,女性≥50%。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无发热及感染)。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城站血2-4
案例分析
• 姓名:胡*荣 性别:男 • 住院号:60252982 年龄:52岁 • 出生日期:1965.3.25 入院时间2017.5.26 • 联系地址:出生并长期居于浙江省浦江县虞 宅乡马岭脚村91号 • 主诉:头晕伴口齿不清1周。
现病史
• 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口齿不清,无 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6天前当地医院 就诊,查血色素高(具体不详),当地医院行头颅 MRI检查提示有脑梗塞,予以对症处理后,稍有好 转。现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本院。我院查 WBC19.7×10E9/L,Hb239g/l, PLT378×10E9/L , 现为进一步治疗收治我院。
治疗方法:
• 3.α干扰素治疗
• 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
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缓解率可达80%。 • 4.放射性核素治疗 • 32P的β射线能抑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约6周后红细胞 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 患者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 达2~3年。32P有使病患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 用。
治疗方法:
• 2.化疗 • (1)羟基脲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 应。如白细胞数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 (2)烷化剂 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 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 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 引起白血病的危险,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 • (3)三尖杉酯碱 国内报告应用本品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 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 缓解时间平均为60天,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