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ICD—M99500/1)。
(二)诊断依据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
》(2008),《Response criteria for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olycythemia vera: result of a European LeukemiaNet consensus conference》(Blood,2009;113:4829-4833)1。
主要标准:(1)男性Hb>18。
5g/L,女性Hb>16。
5g/L,或其他红细胞容积增高的证据(血红蛋白或HCT大于按年龄、性别和居住海拔高度测定方法特异参考范围百分度的第99位,或如果Hb比在无缺铁情况下基础值确定持续增高至少20g/L 的前提下男性Hb>17g/L,女性Hb>15g/L)。
(2) 有JAK2V617F突变或其他功能相似的突变如JAK2第12外显子突变.2。
次要标准:(1)骨髓活检示按患者年龄来说为高度增生,三系生长(全髓造血)以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增生为主.(2)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水平。
(3)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有内源性红细胞集落形成。
符合2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或第1条主要标准和2条次要标准则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三)标准住院日为10天内。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M99500/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护理措施一:
(高血钠处理)
• • • • • • • • • • 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分析。 了解高血钠的原因 观察有无脱水的征兆,如:出汗减少,尿量减少,皮肤弹性降低 观察有无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心搏过速或者体位性低血压 观察有无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和体征:昏睡,疲惫,抽搐。 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CVP、MAP、监测体重变化。 遵医嘱经静脉、消化道补液,避免快速矫正高血钠。 避免使用含钠高的药物,如:SB,高渗性生理盐水等。 限制钠盐,避免含钠丰富的食物及药物,如:罐头等 保持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 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剌激皮肤有明显瘙痒。
临床表现
• 5.高尿酸血症
• 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 6.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
• 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称为Gaisbock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 1.血象
护理措施四:预防出血和血栓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为避免血栓脱落,不要对患 肢施加压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密切观察患者突然出 现烦躁、呼吸频率快、发绀、胸痛等症状应考虑为肺栓塞,置患者 于患侧卧位,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抢救,床边备抢救物品。防止皮肤 破溃及褥疮的发生,应保持皮肤清洁,被褥平整、干燥,定时给病 人更换体位等。 5、保持身心休息: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以防再次出血,被血液 污染的衣物、地面应迅速处理,避免病人受惊吓。并嘱病人静心养 病、积极配合治疗。
• 此病发病多见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年轻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二 三十岁的年轻人患病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疾病概述
• 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通常经历以下两个进展阶段: • ①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 常有红细胞增多; • ②红细胞增多后期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肝脾肿大、 脾亢和骨髓纤维化。 • 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 • 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 • 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 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近十年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诊治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给我国血液科医师提供规范化的临床实践指导,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结合我国现况,反复多次修改,从PV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最终达成本共识。
一、诊断程序1.病史采集: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年龄,有无血管栓塞病史,有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无疲劳、早饱感、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和骨痛,以及活动力、注意力、此前1年内体重下降情况,有无不能解释的发热或重度盗汗及其持续时间,家族有无类似患者,有无长期高原生活史等。
建议在患者初诊时及治疗过程中评估疗效时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1]进行症状负荷评估。
2.实验室检查:以下实验室检查为疑诊PV患者的必检项目[2,3,4,5]:①外周血细胞计数;②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③骨髓活检切片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测定;⑤JAK2 V617F和JAK2第12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
有家族病史者建议筛查EPOR、VHL、EGLN1/PHD2、EPAS1/HIF2α、HGBB、HGBA和BPGM 等基因突变;⑥肝脏、脾脏超声或CT检查。
有条件单位可行骨髓细胞体外BFU-E(±EPO)和CFU-E(±EPO)培养确认是否有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
二、诊断标准1.PV诊断标准:建议采用WHO(2008)标准。
主要标准:①男性HGB>185 g/L,女性HGB>165 g/L,或其他红细胞容积增高的证据[HGB或红细胞比容(HCT)大于按年龄、性别和居住地海拔高度测定方法特异参考范围百分度的第99位,或如果血红蛋白比在无缺铁情况下的基础值肯定且持续增高至少20 g/L的前提下男性HGB>170 g/L,女性HGB>150 g/L];②有JAK2 V617F突变或其他功能相似的突变(如JAK2第12外显子突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用诊断标准比较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用诊断标准比较张旻昱;胡延平;陈芳;张男;王韫秀;崔丽芬;张振忠;姜若腾;李月明;张继红【摘要】目的:本文描述了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方法:通过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
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
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诊断标准会造成敏感性降低,需要WHO诊断标准作为补充。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WHO;BCSH【中图分类号】R555.1[Abstract]Objective:Three set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olycythaemia vera (PV): the Na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the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BCSH) criteria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 criteria(2008) have been described.We compared the ability of each set of criteria to accurately diagnose PV and differentiate it from secondary erythrocytosi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base was drawn from erythrocytosis patients currently attending the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time of diagnosis for each patient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each set of criteria.Result:Sufficient data was available on 45 patients: 35 PV and 10 secondary erythrocytosi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he Na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 classified only 18 of 35 patients(51.43%) as PV because of its rigidity.The WHO criteria had a sensitivity of 85.71% for classifying PV,while the BCSH criteria had an acceptable level of 91.43%. For secondary erythrocytosi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Na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WHO criteria and the BCSH criteria are 100%,70% and 90% respectively.Conclusion:We concluded that the Janus kinase 2 (JAK2)V617F mutation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diagnosis of PV,and two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s should be taken on the basis of JAK2V617F mutation.The BCSH criteria were the most accurat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V in the negative cases,yet the WHO criteria was a complementary to the BCSH criteria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PV and other erythrocytoses when the JAK2V617F was positiv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PV)被描述为无明确刺激因素作用下的骨髓红、粒及巨核谱系细胞克隆性增殖异常,其中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1]。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指南
腹部超声 所有绝对性红细胞增多患者均应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以除
外肝、肾疾患。 无肝脏疾病患者, 触诊脾大为 PV 的可靠体征, 为 PV 主要诊断标准之一。 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 可发现三分 之二 PV 患者存在脾大, 超声检查最为简便。 对不可触及的脾 肿大扫描检测不同观察者间存在较大误差, 有人建议应将其列 为次要诊断标准 (表 2)。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平滑肌瘤, 后者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少见原因之一。
指标, 采用脉冲血氧仪非常容易获得。但在一氧化碳中毒、存在 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三种导致缺 氧性红细胞增多情况下, SaO 2 测定结果可能有误导性。大多数 仪器均可测定碳氧血红蛋白 (CO H b) 含量, 应扣除该值, 得到 SaO 2 的正确值。吸烟者 CO H b 水平一般较高, 但单纯因吸烟导 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并不常见。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和先天性 2, 32二磷酸甘油酸降低的患者尽管存在组织缺氧, 但 SaO 2 正 常, 因此 p 50 测定对于排除这些罕见疾病尤为重要。 SaO 2 < 92% 提示缺氧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 因仰卧位气道过早关闭所致的低通气患者, 白天 SaO 2 可能正 常, 应注意这种情况, 并询问是否存在夜间乏氧相关的症状, 如 打鼾、睡眠不安和白天瞌睡。夜间 SaO 2 降低通常但并非仅见于 肥胖者, 10%~ 20% 的患者可能被划归入特发性红细胞增多。 严重打鼾、白天瞌睡 (Epw o th 积分> 10 24) 和明显超重 (体重 指数> 30kg m 2) 的所有类型红细胞增多患者均应请胸科医师 或睡眠科医师进行检查评估 (评价是否需要呼吸睡眠监测)。胸 部 X 光检查, 以排除肺部疾患。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导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以头痛头晕、困倦乏力、眼花耳鸣、血栓、出血、皮肤淤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起病后皮肤红紫、眼睛结合膜充血、肝大,后期若不治疗,可导致肝硬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哪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以头痛头晕、困倦乏力、眼花耳鸣、血栓、出血、皮肤淤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起病后皮肤红紫、眼睛结合膜充血、肝大,后期若不治疗,可导致肝硬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哪些?*一、静脉放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症状较为明显,出现症状后为控制病情,应静脉放血使血容量降至正常,减少血栓形成机会。
放血量为200-400,放血次数根据个人病情而定。
静脉放血操作方法简单,轻者可自行单独放血治疗,重者应到医院做检查,并反复放血。
如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放血时需注意放血量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自身健康。
放血时同时静脉补液,有利于身体恢复。
*二、化疗1.羟基脲系能抑制真性红细胞增多,不会引起白血病,用量为15-20mg/kg,可长期应用。
2.烷化剂能缓解症状,副作用较少,但疗程较长,为半年左右。
用药后,如出现不适,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因此此药具有引起白血病的副反应。
3.三尖杉酯碱和葡萄糖液联合使用药效佳,每日一次,用药时间为60天,严重者要持续用药超过18个月。
*三、干扰素治疗干扰素能抑制细胞增殖,用法为皮下注射。
注射后,肝脾会缩小,疾病会有所好转。
*四、放射性核素治疗经放射性核素治疗后,细胞分裂被抑制,细胞数明显减少。
6周后症状减轻,3-4个月周病情好转。
若3-4个月后,病情未见好转,应再次用药。
*五、对症治疗并发风湿性关节炎,应根据医生指导服用消炎药治疗;若出现瘙痒症状,可口服西米替丁;若伴有脑缺血表现,可用阿司匹林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告知患者答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研究报告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血液科病症体征:发绀,瘙痒,头痛,消化性溃疡,眩晕疾病介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症状体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什么症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
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红细胞)总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
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
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
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
在血管性症状方面,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
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
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
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脑及冠状血管。
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瘫痪等脑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炎、颈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
眼结合膜显著充血。
化验检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做什么检查?外周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容量和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压积男性>60%,女性>55%的患者常为红细胞容量绝对值增高,因此,这些患者可以不做红细胞容量检查。
约50%的患者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
早期患者红细胞常表现为缺铁的形态特征,为小细胞低色素,晚期常为骨髓纤维化特征,可有9-著的大、小不均和泪滴状红细胞。
遗传红细胞球形增多症检验方法
遗传红细胞球形增多症检验方法遗传红细胞球形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球形增多、溶血和黄疸等症状。
为了确诊HS,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方法。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计算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等指标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红细胞球形增多的情况。
在HS患者中,红细胞平均体积通常较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二、溶血试验溶血试验是诊断HS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溶血试验包括渗透脆性试验、酸性甘油酯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其中,渗透脆性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渗透压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在HS患者中,红细胞脆性明显增加,易于在低渗透压溶液中溶解。
三、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检测血红蛋白类型和数量的方法,可以帮助确定HS的诊断。
在HS患者中,血红蛋白电泳结果通常显示出高浓度的血红蛋白A2和F,而血红蛋白A的浓度较低。
四、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是最可靠的HS诊断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遗传物质DNA来确定是否存在HS相关基因突变。
目前,常用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PCR扩增和DNA测序等。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溶血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遗传学检测是诊断HS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H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对于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HS。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症状,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早期症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什么表现?得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会怎样?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并发病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出血倾向、鼻衄、红细胞增多、复视*一、症状本病起病隐匿,常有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常在血常规检查时被发现。
有的病例在出现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后才明确诊断。
很多症状和体征与血容量和血液黏滞度增高有关。
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有关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改变有特征性。
表现为皮肤变红,特别是颜面、颈部和肢端部位。
黏膜充血,呈淡蓝色。
Osler描述其症状为“夏日如玫瑰红,冬日如靛青蓝”。
常见毛细血管扩张,齿龈出血和鼻衄。
也见皮肤发绀、紫癜、瘀点、含铁血黄素沉积,酒渣和匙形甲。
50%患者患有水源性瘙痒。
可由沐浴或淋浴促发引起瘙痒,灼热或刺痒感。
通常持续30~60min,与水温无关。
也可发生与水无关的瘙痒。
血中和皮肤中组胺增高。
2.神经系统头痛最为常见,50%病人均有此表现,可伴头昏、眩晕和耳鸣、疲乏、健忘、肢体麻木、多汗等。
严重者可出现盲点、复视和视力模糊等视觉异常。
也可有心绞痛和间歇性跛行。
少数患者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表现就诊。
该组症状主要是因红细胞数增加、全血容量增多和血黏度增高而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淤滞和组织缺氧引起的。
3.出血发生率10%,主要是由于血管充血、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等,血小板功能紊乱及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上的淤点和淤斑。
也可表现消化道出血,拔牙后出血、月经量多等。
4.组胺增高的表现本症伴颗粒细胞增加,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后者富含组胺。
组胺释放增加可致消化性溃疡,故本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0%~16%,较正常人高4~5倍,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多见,可威胁生命。
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一种早期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
主要引起造血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中红细胞或合并血小板、粒细胞减少,骨髓中病态造血。
临床上以贫血、出血、病变进展快速和易转变为白血病为特点。
(1)骨髓象检查:白细胞巨幼样变,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原始细胞比例增高;根据骨髓检测,可将MDS分为Ⅰ~Ⅴ型,其中Ⅴ型生成时间最短,Ⅲ~Ⅴ型极易转变为白血病;如若骨髓活检发现未成熟细胞异常定位(ALIP)阳性,则有助于诊断。
(2)血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其中90%为红细胞(RBC)减少、血红蛋白减少,50%为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同时减少;特殊类型的MDS,可有单核细胞(M)增多,大于1×109/升(/L)。
50%的粒细胞功能减退。
80%病人的胎儿血红蛋白(HbF)增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检查项:1. 白细胞(WBC或LEU)2. 红细胞(RBC或BLC)3. 血红蛋白(Hb或HGB)4.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5.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6. 骨髓红细胞系统7. 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M/E)8. 骨髓单核细胞系统9. 骨髓象分析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宣教PPT
为什么会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基 因突变有关。
具体的JAK2基因突变是常见的病理基础。
为什么会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风险因素
老年人、吸烟、高海拔环境等均为主要风险 因素。
了解这些风险有助于早期筛查和预防。
为什么会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合理的医疗干预能有效控制病情。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包括羟基脲等,用于降低红细胞数 量。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放血疗法
对于血细胞数量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放血 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此方法能迅速改善症状。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定期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何时需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越早就医,越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红细胞数量。
体检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何时需要就医?
遵医嘱
如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查或治疗,务必遵从。
远离刺激性物质
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减少环境污染暴露。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血液健康。
谢谢观看
这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视力模糊等。
这些症状与血液流动性降低和组织缺氧有关。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影响
该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可能导致血栓、心脏病等 严重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
做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项目和注意事项?
做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项目和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它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也是医生治疗疾病的依据。
那么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项目和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血常规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主要是检查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体积,红细胞的浓度,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嗜酸性细胞的比例。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确诊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还是过敏原因导致的,或者是寄生虫所引起的,然后医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1、白细胞:白细胞作为人体的免疫细胞,始终奋战在抗感染的第一线,当细菌、病毒企图入侵时,白细胞就会对其进行围剿,相应的,在血常规上就表现为数值的升高。
当体内白细胞的数目小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当白细胞的数目极大升高,可能是白血病。
除了这些病理性的原因,饱食、疼痛、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女性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以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
此外,早晚机体内白细胞也可能会出现波动,下午一般会稍高于早晨。
当白细胞的总数下降时,此时说明机体的免疫能力变得薄弱,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病毒、寄生虫感染;过敏、中毒;如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低增生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白血病等。
白细胞类型变化,常见以下几点:当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当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当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中毒;当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疟疾、伤寒。
2、红细胞:红细胞在人体中主要负责向各个组织运输氧气,从而使人体各个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同时,勤劳工作的红细胞们还兼职了免疫系统中的一些工作比如增强免疫作用、识别携带抗原、促进吞噬作用等,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血液科有一种疾病叫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
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例报告
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例报告陈艳云;何玉英;雎小璐;夏兆飞【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4(050)008【总页数】2页(P78-79)【作者】陈艳云;何玉英;雎小璐;夏兆飞【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9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患犬可能会出现黏膜鲜红、阵发性打喷嚏、多饮、多尿等症状。
实验室检验以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PCV)和血红蛋白浓度(HGB)显著升高为特征,而血清生化检查、动脉血气检查、内分泌检查等一般无明显变化。
因此,全血细胞计数(CBC)是诊断该病的关键。
1 病例介绍杂种犬,7岁,母犬,体重6.8 kg,因近1周以来食欲减退、多饮多尿前来就诊,平时除了有经常打喷嚏的症状外,无其他异常表现。
病史调查发现:该犬于3岁时做过因子宫蓄脓接受过病理性子宫卵巢摘除术,术前CBC检查显示其RBC总数、红细胞压积(Hemocrit,HCT)、HGB均升高(见表1)。
本次就诊时CBC检查发现,其RBC总数、HCT、HGB均显著升高,PLT下降(见表1)。
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异常,而片尾有较多血小板凝集簇。
血清生化检查显示,其所有生化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见表2)。
内分泌检查显示,T4(17.47 μg/L)、fT4(0.59 ng/dL)均在参考范围内,ACTH刺激试验结果也提示患犬的肾上腺功能正常(见表3)。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均在参考范围内D0、D2、D32天的血涂片检查可见片尾血小板凝集成簇注:血细胞计数由NIHON KOHDEN Cellteu E完成检查单位检查结果参考范围项目 4年前0 2 16 32 RBC ×1012/L 8.54 10.4 10.9 10.9 10.4 5.5~8.5 HCT % 62.2 70.1 72.9 73.2 70.2 37~55 HGB g/L 228 237 230 251 245 120~180 WBC ×109/L 9.6 9.4 10.7 10.8 9.3 6~17 NEU ×109/L 6.34 7.99 8.24 9.29 6.60 2.9~11.7 LYM ×109/L 2.30 1.03 1.87 0.97 1.861.0~5.1 MONO ×109/L 0.96 0.94 0.41 0.32 0.46 0.1~1.2 PLT ×109/L —156 151 205 155 200~500表2 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注:血清生化检查由TOSHIBA 40RF完成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参考范围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参考范围T-BIL 2 μmol/L 0~15 TP 70.50 54~78 D-BIL 1 μmol/L 0~5 ALB 35.60 24~38 ALT 33 U/L 4~66 GLO 34.90 23~45 AST 22 U/L 8~38 CREA 102.50 60~110 ALP 32 U/L 0~80 BUN 5.38 1.8~10.4 GGT 4 U/L 0~6.4 GLU 6.00 3.3~6.7 Ca 2.62 1.98~2.97 P 1.290.81~1.87 K+ 5.21 mmol/L 3.8~5.8 TG 0.95 0~1.7 Na+ 149.80 138~156 CHOL 6.23 3.9~7.8 Cl- 115.40 104~116 AMY 648 300~2 000腹部超声检查显示,患犬腹部器官征象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肾上腺大小均在参考范围内。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3. 如何进行诊断? 4. 如何治疗和管理? 5.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定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特征是红细 胞数量异常增多。
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血液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红细胞计数和 血红蛋白水平测试。
还可能需要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确认。
如何进行诊断?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
包括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如何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波或CT扫描以 排除其他病因。
例如,肿瘤或脏器肿大等。
如何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通常由骨髓异常增生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其 他疾病相关。
例如,慢性缺氧或某些肿瘤等。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为什么要关注此病? 健康风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 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年龄越大,检查频率应越高。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 液健康。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如何预防和健康管理? 保持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
如快走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问题。
如何治疗和管理? 治疗方法
真红细胞增多症标准
真红细胞增多症标准
通常情况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男性大于185g/L,女性大于165g/L。
具体内容如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有多血症表现,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会明显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
一般血红蛋白是男性大于185g/L,女性大于165g/L。
如果患者通过骨髓活检检测到不符合当前年龄的全髓细胞增高,可能包含明显的粒系增生,成熟巨核细胞增殖时,可以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也可以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如果患者怀疑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尽快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可以通过血常规、骨髓活检、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病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咀嚼片、巯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出现熬夜、过度劳累的情况。
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
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是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又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骨髓病变引起的红细胞过多症状,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则是由于机体处于低氧状态时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
诊断红细胞增多症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眩晕、乏力、视力模糊、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四肢发麻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心脏负荷增加、脾脏肿大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分数均显著升高。
2.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3.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中红细胞系的增生活跃,骨髓细胞增多。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血氧饱和度,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
2.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升高。
在进行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如肺部疾病、心脏病、肿瘤等。
对于确诊为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
同时,也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疾病,以避免误诊。
总之,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三个方面。
在诊断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1.非特异症状 包括头痛、虚弱、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重者复视、视力模糊。5%~20%的PV 患者可以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2.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 将近4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特别是温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适,主要包括上腹不适, 胃镜提示有胃十二指肠糜烂等,推测可能与血液黏度增高造成胃黏膜供血异常有关。 3.红斑性肢痛病 表现为四肢末端烧灼样疼痛、发白或发绀,但动脉搏动正常。 4.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 与血流显著缓慢有关,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 及冠状血管,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 5.出血倾向
治疗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减少并发症。
1.静脉放血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 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 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 又有加重缺铁的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 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 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01 临床表现
03 诊断
目录
02 检查 04 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通常经 历以下两个进展阶段:①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常有红细胞增多;②红细胞增多后期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 造血、肝脾肿大、脾亢和骨髓纤维化。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谁会受到影响?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潮红或瘙痒。
谁会受到影响?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心脏病或中 风。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时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何时就医?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科 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与管理? 5. 治疗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定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特征是体内 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这种情况通常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可能引 发血栓等并发症。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监测红细胞数量 。
医生可以根据血液指标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何时就医?
随访管理
确诊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 病情。
如何预防与管理?
如何预防与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主要由骨髓增生性疾病引起,可能与基因突变有 关。
如JAK2基因突变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 。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常伴随其他健康问题。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危人群
红细胞增多症原因和治疗方法
红细胞增加症的原由和治疗方法红细胞增加症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照值高限。
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 >6.0 ×1012/L ,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 >5.5 ×1012/L ,血红蛋白 >160g/L 即以为增加。
红细胞增加症第一能够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增加,后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又能够分为先本性和后天获取性,后者往常即指真性红细胞增加症。
1.相对性增加是指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批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继发性红细胞增加症是血中的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所致, EPO增加能够是先本性的,也能够后天要素造成。
(1)后本性 EPO增加常有下述原由: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添: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惹起。
红细胞增加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添见于胎儿及重生儿、高原地域居民。
病理性增添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堵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本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样血红蛋白病。
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添:红细胞生成素增添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癌、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积水、多囊肾等。
(2)先本性 EPO增加主要因为先本性高亲和力血红蛋白生成以及先本性 EPO自主生成过多惹起3.原发性红细胞增加症(1)先本性原发性红细胞增加症因为 EPO受体基因突变惹起,使红细胞生成增添。
(2)获取性原发性红细胞增加症即真性红细胞增加症是一种红细胞增加为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当前以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 JAK2-V617F突变所致。
诊疗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 >6.0 ×1012/L ,血红蛋白 >170g/L ,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 >5.5 ×1012/L ,血红蛋白 >160g/L 即以为切合红细胞增加症,可是,进一步明确红细胞增加症的病因和分型才是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以红细胞系统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以皮肤、黏膜呈红紫色、酒醉面容为特点,尤以颈、颊、唇、耳、鼻、四肢远端为甚,还有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等。
(1)红细胞(RBC)指标测定:红细胞增多,达(7~10)×1012/升,红细胞比容大于50%,全身红细胞容量增加,达120~200毫升/千克体重(ml/kg)(正常值为65~90毫升/千克体重),网织红细胞(RC)正常或偏高。
血红蛋白(Hb)可达180~240克/升(g/L)。
(2)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测定:白细胞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血小板增高可达(400×1000)×109/升。
(3)骨髓象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与幼红细胞比例下降;铁染色显示,骨髓内贮存铁减少。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测定:无感染时,大多数升高,可超过100。
(5)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可高于0.92(9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3. 红细胞(RBC或BLC)
4. 血红蛋白(Hb或HGB)
5. 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6. 网织红细胞(RC或RET)
7. 血小板(PLT)
8. 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9. 铁染色
10. 骨髓象分析
11. 血氧饱和度(SA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红细胞比容(压积)(HC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网织红细胞(RC或RE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或百分数(%)
【正常值】
成人绝对数为(24~84)X109/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109/升,百分数为0.02~0.06(2%~6%)。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2)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阴性反应,胞浆呈淡红色,无颗粒。
正常人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一般多在80分以下;阳性反应,胞浆呈棕黄色至黑色,根据颗粒大小、多少和染色程度可分为:(+)浅黄色、(++)棕黄色、(+++)棕黑色、(++++)黑色。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其他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化脓性感染等的鉴别诊断。
慢粒时NAP明显减低,甚至消失(积分0);类白血病反应时NAP增高,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此外,妊娠妇女NAP也增高。
铁染色(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阳性反应,胞浆中有蓝色颗粒,根据颗粒多少、大小和染色深浅,用(+)表示阳性强弱。
正常人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幼粒细胞)阳性率为19%~44%,常为1~5个颗粒。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红细胞阳性率为0~30%(粒小、色淡、胞浆内颗粒为1~2个);非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常为++~+++,细胞内铁阳性率为50%~909/6(粒大、色深、胞浆内颗粒数常为30个左右)。
骨髓象分析(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骨髓象分析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细胞比例等项目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
正常骨髓象报告应为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临床意义】
病理性骨髓象分析报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
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0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等;如果这些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2)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者,可以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来区别。
如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值高,考虑为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不是白血病;阳性值低或为阴性,则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
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考虑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而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为溶血性贫血。
(4)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
血氧饱和度(SA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动脉血O.9~1.0(90%~100%),静脉血O.64~0.88(64%~88%)。
【临床意义】
(1)增高: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氧中毒。
(2)降低:缺氧性缺氧血症(如肺气肿、肺淤血等),贫血性缺氧血症(如贫血、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等),停滞性缺氧血症(如心功能不全代偿期),组织中毒性缺氧血症(如酒精中毒、氰化物中毒)。
原文地址:/jibing/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