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以红细胞系统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呈红紫色、酒醉面容为特点,尤以颈、颊、唇、耳、鼻、四肢远端为甚,还有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等。
(1)红细胞(RBC)指标测定:红细胞增多,达(7~10)×1012/升,红细胞比容大于50%,全身红细胞容量增加,达120~200毫升/千克体重(ml/kg)(正常值为65~90毫升/千克体重),网织红细胞(RC)正常或偏高。血红蛋白(Hb)可达180~240克/升(g/L)。
(2)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测定:白细胞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血小板增高可达(400×1000)×109/升。
(3)骨髓象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与幼红细胞比例下降;铁染色显示,骨髓内贮存铁减少。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测定:无感染时,大多数升高,可超过100。
(5)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可高于0.92(9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3. 红细胞(RBC或BLC)
4. 血红蛋白(Hb或HGB)
5. 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6. 网织红细胞(RC或RET)
7. 血小板(PLT)
8. 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9. 铁染色
10. 骨髓象分析
11. 血氧饱和度(SA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红细胞比容(压积)(HC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网织红细胞(RC或RE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或百分数(%)
【正常值】
成人绝对数为(24~84)X109/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109/升,百分数为0.02~0.06(2%~6%)。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2)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阴性反应,胞浆呈淡红色,无颗粒。正常人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一般多在80分以下;阳性反应,胞浆呈棕黄色至黑色,根据颗粒大小、多少和染色程度可分为:(+)浅黄色、(++)棕黄色、(+++)棕黑色、(++++)黑色。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其他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化脓性感染等的鉴别诊断。慢粒时NAP明显减低,甚至消失(积分0);类白血病反应时NAP增高,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可明显增高。此外,妊娠妇女NAP也增高。
铁染色(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阳性反应,胞浆中有蓝色颗粒,根据颗粒多少、大小和染色深浅,用(+)表示阳性强弱。正常人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幼粒细胞)阳性率为19%~44%,常为1~5个颗粒。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红细胞阳性率为0~30%(粒小、色淡、胞浆内颗粒为1~2个);非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常为++~+++,细胞内铁阳性率为50%~909/6(粒大、色深、胞浆内颗粒数常为30个左右)。
骨髓象分析(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骨髓象分析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细胞比例等项目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正常骨髓象报告应为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临床意义】
病理性骨髓象分析报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0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等;如果这些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2)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者,可以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来区别。如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值高,考虑为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不是白血病;阳性值低或为阴性,则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