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合集下载

谷铭三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谷铭三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谷铭三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张天文;谷言芳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3(0)4
【摘要】谷铭三主任中医师,生于1904年,辽宁省复县人。

17岁从师于际飞,20岁悬壶故里。

谷老从事中医临床70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临床以医治疑难顽症见长。

今摘其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二则,以窥一斑。

【例一】王××,男,54岁,司机。

1980年12月15日初诊。

头痛头晕1年。

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头痛头晕、疲乏无力。

就诊于本厂医院,经查红、白细胞均增高,对症抗炎治疗1周无效。

转至市某医院。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疗法;膈下逐瘀汤/治疗应用
【作者】张天文;谷言芳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铁路卫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王云铭辨治男性不育症验案2则 [J], 张登山
2.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六)——辨治妇产科疾病验案 [J], 李今庸
3.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七)——辨治肝胆脾胃疾病验案 [J], 李今庸
4.沈铭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J], 沈良成
5.彭万年教授运用经方治验糖尿病性心脏病验案三则 [J], 陈氏秋云;彭万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传秘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百治百愈水蛭汤

『不传秘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百治百愈水蛭汤

『不传秘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百治百愈水蛭汤秘方:生水蛭12g(装入胶囊后用药汁吞服),红花9g,桃仁12g,穿山甲9g,大黄6g,当归15g,血竭6g,三棱12g,莪术12g,黄芪20g,党参12g,黄精12g,地龙9g,丹参15g,冰片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马某,女,45岁,农民。

三个月前因头晕,头痛,关节肿痛就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g210/L,红细胞8.9X10 12/L,白细胞4.1X10 9/L,血小板150X10 9/L,血红细胞比容65%。

骨髓穿刺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尤以幼红细胞增多症。

即予羟基脲、干扰素、环磷酰胺及静脉放血等治疗月余。

但病情始终未缓解,故转中医治疗。

观其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全身皮肤呈棕红色,多处有紫红色瘀点、瘀斑,口唇紫黑,自觉五心烦热,体温三十八点二度,耳如蝉鸣,四肢麻木,头晕头痛,入夜尤甚,自汗盗汗,常湿衣衫,口渴喜饮,尤喜冷饮,胸腹隐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细。

此为毒邪胶结,淤血内阻为患。

治以:破血散结,扶正培本。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14剂,身热减轻,唯四肢入夜灼热,头痛头晕明显好转,神疲乏力改善,自汗止,但仍有盗汗,汗量减少,二便调,但感腹胀纳差。

效不更方,并于前方加入焦麦芽12g,焦谷芽12g,焦六曲9g,焦山楂12g,炒白术9g。

继服20剂后,面色转为红润,食纳增加,皮肤瘀点、瘀斑颜色变浅或消失,盗汗亦止,头晕头痛仅于用脑或运动后有之,程度亦大为减轻。

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80g/L,红细胞6.6X10 12/L,白细胞4.3X10 9/L,血小板140X10 9/L,血细胞比容50%。

于前方去大黄、焦麦芽、焦谷芽、焦六曲、焦山楂,守方继用30剂,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头晕头痛轻微,其余诸症若失。

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5.8X10 12/L,白细胞4.4X10 9/L,血小板150X10 9/L,血细胞比容42%。

中医医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医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益气养阴治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病案:兰某,男,48岁,1988年4月28日。

主诉:头晕头痛、面色红赤2年。

病史:头晕头痛、手脚发凉、颜面发红已2年,近几个月头晕面赤逐渐加重,并增心悸、失眠、多梦,心前区灼痛。

1986年3月因患甲状腺肿曾做甲状腺次切除术。

查体:体温36.2℃,血压140/100mmHg,双耳及面部呈对称性紫红色,双眼巩膜、结膜充血,口唇发绀,口腔黏膜,上颚及咽部明显充血,舌质红绛、舌苔薄白而干,右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双肺无异常改变,心率58次/分,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Ⅱ级较柔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1厘米,质较软,无触痛,脾大2厘米。

四肢远端呈对称柴红色,手触之发凉,脉沉迟。

化验室检查:红细胞690万/ mm3,血红蛋白23g/100ml,白细胞13800 mm3,多形核细胞78%,淋巴细胞18%,单核细胞2%,血小板340000 mm3,网织细胞0.3%,红细胞形状无异常,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7分。

骨穿结果:早幼红细胞1.4,中幼红细胞26.6,晚幼红细胞13.4,有核细胞数明显增生,红系统增生以中幼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均等,着色深呈缗线状排列,多染性易见,巨核细胞增生,以成熟为主,血小板增多,成堆,形状有畸形偏大。

心电图:电轴左偏-45o,左前半支阻滞,不全性右束支阻滞。

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审机:邪热入营,血脉不畅。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清营汤玄参15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犀角2.5克黄连10克丹参20克银花15克竹叶心 7.5克连翘15克。

一日一剂。

二诊:服药七剂,症无改变,细审脉症,方知病家及久病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血行无力,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因而四肢不温,脉沉而迟;阴虚、虚热内生,热扰神明,故心烦少寐,头晕面赤;所以取益气养阴之法。

生地40克丹皮2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牛膝15克黄芪25克桃仁15克人参15克龟板15克枣仁20克三诊:服药十剂,头晕心悸稍减,皮肤红紫变浅,四肢转温,微汗出,脉转沉缓。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辨证论治方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辨证论治方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辨证论治方法本病可分为气滞血瘀、肝胆实热及热盛迫血三型。

1.气滞血瘀型 面色暗红或黧黑,肌肤甲错,口唇青紫,胁下积块,痛有定处或胸胁胀痛而走窜,女子可见痛经或闭经,经色紫暗有血块。

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此证以病程较长、肝经所过部位疼痛及痞块为辨证要点。

情志失常则令气病,长期情志不遂或外邪内侵,使肝气失于疏泄,气机失于条达,导致肝气郁滞而见胸胁胀痛而走窜;肝气郁滞日久,则血行不畅,造成瘀血内停,并逐渐形成胁下积块、痛有定处、口唇青紫、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等。

气滞导致血瘀,瘀血反碍气机,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舌、脉亦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桃仁、川芎、红花各10g,赤芍、当归、三棱、莪术、夏枯草、乌贼骨各15g,牛膝、生牡蛎各30g,桔梗、甘草各6g。

有出血倾向加仙鹤草、参三七;腹部包块者可加服大黄廑虫丸;脾脏肿大者加用当归龙荟丸;月经不调者与七制香附丸合用。

2.肝胆实热型 面红目赤,头晕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口苦目眩或耳鸣,或黄疸,或衄血、吐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以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目、耳、胁的火热炽盛症状为辨证关键。

肝胆实火循经上冒巅顶,攻击头目,故见面红目赤、头晕胀痛;肝火传胆,胆热上逆则口苦;肝胆火盛,木失条达,故烦躁易怒;胆火内扰,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肝火内炽,肝络失和故胁肋灼痛;火热炽盛,血热妄行可见吐血、衄血等。

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实热之征。

治宜清肝泻火,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木通、生甘草、黄芩各10g,生栀子、生地、泽泻各15g,鸡血藤30g,青黛12g 后下下。

瘀血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出血加仙鹤草、白茅根、藕节、丹皮;热盛加双花、水牛角、地丁;治疗过程中如白细胞高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者则重用白花蛇舌草、连翘、草河车各30g以清热解毒。

3.热盛迫血型 壮热口渴,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则烦热躁扰,神昏谵语,斑疹显露,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女子崩漏。

17.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17.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2016年发布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

1.主要标准(1)男性HGB>165g/L、女性HGB>160g/L,或男性HCT>49%、女性HCT>48%。

(2)骨髓活检示三系高度增生伴多形性巨核细胞。

(3)有JAK2 突变。

2.次要标准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水平。

诊断需符合 3 条主要标准或第 1、2 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二)证候诊断参考《实用中医血液病治疗学》(王启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出版)[2]、《常见血液病中医诊疗范例》(陈信义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3]拟定。

1.热毒血瘀证面色红赤,貌如醉酒,肌似溢血,发热,口苦目眩,咽干舌燥,尿赤便干,心悸不宁,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皮肤瘙痒,或有骨痛,舌质红绛,或伴瘀斑瘀点,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有力。

2.气滞血瘀证面色暗红或紫暗,口唇紫暗,胸胁满闷,心下痞满,肌肤甲错,或呃逆不适,或胁下积块,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

3.阴虚血瘀证颧红耳赤,低热虚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衄血、便血、尿血、呕血,血色鲜红兼见血瘀证候,或有骨痛,舌红或红绛见瘀点瘀斑,脉细或兼数。

4.阳虚血瘀证面目暗红、虚浮,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肢体麻木,或痿废不用,或局部固定刺痛,便溏,阳痿,舌淡胖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热毒血瘀证治法:解毒清肝,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桃仁、红花、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存在 JAK2 V617F 突变或者 JAK2 外显子12的突变。
2.次要诊断指标:血清EPO低于正常值。 主要标准②在以下情况不要求:如果主要标准③和次要标准同时满足,且血红蛋白男性>185g/L, 女性>165g/L,或血细胞压积男性>0.55,女性>0.49。 3. 诊断条件:符合3项主要标准,或前2项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则可诊断。
(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 确认是否有内源性红细胞集落形成。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主要诊断指标 : ①血红蛋白,男性>165g/L,女性>160g/L,或者血细胞压积,男性>0.49, 女性>0.48,或者红细胞容积超过平均正常预测值的25%。
②骨髓活检提示相对于年龄而言的全髓细胞高增生,包括显著的红系、粒系增生 和多形性、大小不等的成熟巨核细胞增殖。
芦可替尼用于对羟基脲无应答或不耐受的病人。
谢谢
三、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耳鸣、眼花、视力障碍、肢端麻木与刺痛等症状。
2.多血质表现 皮肤和黏膜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 四肢末端为甚,眼结膜充血。
三、临床表现
3.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脑、周围血管、冠状动脉、门静脉、肠系膜等; 出血仅见于少数病人。 4.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 5.肝脾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脾大多为中、重度肿大,表面平坦,质硬,引起腹胀、纳差、便秘; 若发生脾梗死,则引起脾区疼痛。 6.其他:高尿酸血症,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病;皮肤瘙痒。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 红细胞计数增高至(6~10)×1012/L,血红蛋白增高至(170~24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由于缺铁),红细胞比容增高至0.6~0.8。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白细胞增多至(10~3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可有血小板增多,可达(300~1000)×109/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思路之一:活血解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思路之一:活血解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思路之一:活血解毒
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领域上,中医也占有一席之地,且针对性的中草药方剂调治介入真红的治疗,是具有明显的效果。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思路之一:活血解毒
方剂: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药子、川芎、元参、紫草、丹皮、黄芩、栀子、黄连、丹参、金银花、连翘、青黛、卷柏。

加减:
血瘀重者桃仁+水蛭
肝阳上亢者加泽泻+珍珠母
热郁血分者加水牛角+竹叶
毒邪壅盛者加金银花+连翘+大黄
医者说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位在骨髓,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血气有余,以血瘀毒邪为多见,所以紧扣血瘀毒邪而致血脉流动不畅的病机,采用活血解毒法,协调肝脾肾三脏功能,调节气血,随证加减。

综上,每位患者情况不同,具体开方以及剂量问题需要通过专业中医大夫来制定。

活血解毒法在治则上照顾了肝不藏血、肝阳独亢的血实证,以大量清热泻火之品而治之,又维护了肾水亏乏、水不济火的肾元虚损证。

在此房基础上考虑到病位在骨髓,故用黄药子一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玄参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玄参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专题笔谈・玄参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李金全 梁翠萍(山西省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036002)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是高发病。

我们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玄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取得良好效果。

现举例介绍如下。

例1:闫某某,男,4岁,2005年12月6日初诊。

发热、咽痛2日。

患儿2日前出现发热、咽痛,纳少,平素大便干结,4~5日一行。

家人诉自去年以来,每隔2~3个月,即发病1次,口服用药效果不佳,每次均须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5~7天方愈。

查体:体温3818℃,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 度肿大,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318×109 L,中性粒细胞0182。

中医诊断:风热感冒。

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处方:玄参15g,柴胡6g,黄芩6g,菊花6g,连翘12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浙贝母4g(打),牛蒡子8g,灯心草3g,决明子4g,通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服3剂后,体温正常,咽痛缓解,大便通畅,继服3剂告愈。

2006年,患者曾3次发作急性扁桃体炎,均以中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玄参治愈。

较往年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例2:赵某某,女,6岁,2006年11月21日初诊。

咳嗽5日,发热2日。

5日前因受风寒而出现咳嗽,白天为重,痰白不畅,昨晚发热,体温3815℃,咽不痛,纳可,大便正常。

查体:体温3812℃,咽部充血,扁桃体 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 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前胡10g,桔梗10g,僵蚕10g,连翘15g,黄芩10g,紫苏子、紫苏梗各6g,白术8g,枳壳8g,玄参15g,清半夏10g,浙贝母6g(打),牛蒡子8g,生甘草4g,薄荷6g(后下),车前子3g(包),赤芍、白芍各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26日二诊:发热已退,咳嗽减轻,咳痰畅,前方去车前子、赤芍、白芍,加神曲15g、板蓝根10g、鱼腥草3g,继服3剂而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
1.调理气血:中医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气血虚弱有关,因此需要调理气血,增强体内的营养供给和免疫力。

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措施:-益气补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调理剂进行蒸汽吸入。

-食疗调理:适当增加营养摄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2.祛湿化痰:中医认为湿邪是造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祛湿化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药物治疗:常用的清湿药物有半夏、茯苓、泽泻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温泉浴进行湿气排泄。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和油腻食物,多食用薏仁、山药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3.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瘀血有关,因此需要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川芎、红花、郁金等,可以配制成汤剂饮用,或者采用中药外敷膏药进行局部按摩。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或艾灸的方式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此外,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精神紧张等,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中西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秘方

中西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秘方

中西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秘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PV),是因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引起的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范畴。

来看看中西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秘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PV),是因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引起的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范畴。

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呈绛红色,尤以两颊、口唇、眼结合膜,手掌等处显著,常伴有晕眩、头胀痛、有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脾肿大、高血压等特点。

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高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亦相应增高,且常伴白细胞、血小板增高,并除外因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休克、烧伤等血液浓缩所致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及排除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特别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肾、肝、小脑及妇科肿瘤等所致者,还应注意有无嗜烟癖、是否居住高原地区、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本病较为少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0万,以老年男性居多。

男女比大约是1.4~2∶
1,诊断时的中位年龄60岁,儿童罕见。

病程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10~20年,但本病易出现出血、栓塞等并发症,且有恶性变倾向,易发展为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等,预后不佳。

研究证明,其红系增生并非缺氧引起,红细胞寿命也正常。

由于红细胞过度增生,全血容量增多和血黏滞度增高,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和血流缓慢,引起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血管栓塞,以静脉血栓较多见。

同时由于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出血。

史哲新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1则

史哲新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1则

P L T 2 7 0×1 0 / L 。 由于本病 始 于肝 失调 达 , 疏 泄失 常, 故以
气机 郁 滞 不 畅 为 先 , 遵 原 方之 意 , 加檀 香 1 0 g以 舒 畅 气机 , 行
气止痛。1 0月 2 3日五诊 : 患者神 志 清 , 精神可, 胸 闷憋 气, 胁痛 , 口干咽干较前 明显好 转 , 偶 有头 晕头痛, 夜 寐安 , 纳食 可, 二便调 。舌红 、 少苔 , 脉 沉细。查血 常规 示 : WB C 7 . 5 2×
医药学 会 血 液 病 专 业 委 员 会 委 员 。从 事 中 西 医结
患者 病 情 基 本 平 稳 , 以平肝 潜 阳, 活血化瘀 为 治疗原 则 , 经
过治疗患者血 象恢复正 常, 但 是患 者病 程较 长 , 继续服 用 中 药以巩 固治疗 。3个月后 , 患者 感觉 良好 , 未有不适 , 血 常规
[ 关键词 ] 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 ; 史哲新 ;5 [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1 6 8 0 8 / j . c n k i . i s s n l 0 0 3—7 7 0 5 . 2 0 1 6 . 1 0 . 0 5 5
1 0。 /L RB C 4 . 6 6×1 0’ / L HGB 1 5 0 g / L、 P L T 2 6 6× 1 0 儿 。


史 哲新 教 授 系 天 津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血 液科 主任 , 硕 士研 究 生 导 师 , 医 学博 士 , 天津 中西 医结合 学会 血液 学 专 业 委员 会 副 主 任委 员 、 中华 中
规示 : W BC 7 . 8 2×1 0 / L, R BC 4 . 6 6× 1 0 / L, HG B 1 6 5 g / 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何中医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何中医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何中医治疗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2020-11-17

高明主治医师
普通内科锦州市中心医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近些年来的多发病,对于血液健康损害严重,给较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带来危害,且会产生头痛以及身体乏力等不适的表现。

如患者的红细胞严重增多,则会产生血液黏度增加的情况,继而加重了病情。

可见该病非常复杂,一经发现可采用下述中医方剂来治疗。

1、血府逐瘀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方剂,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用药后能起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疗效,减轻患者眩晕以及头痛等表现。

本方剂由柴胡、枳壳、郁金、川芎、赤芍等成分组成,所有药物应当加水后进行煎煮,每天服用本方一剂即可。

2、龙胆泻肝汤加减可应用于肝经实火型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规范服用本方能够起到清泻、肝火的疗效。

本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其中包括胆草、青黛、黄芩、柴胡、栀子、生地等,全部药物应当加入到清水中煎煮,患者需遵医嘱服用药物,一日用药一剂。

3、芩连四物汤合十灰散具有清热凉血、引血归经的疗效,也可适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且用药后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牙龈出血以及疲乏等表现。

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多注意休息,避免磕碰的情况发生,特别是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需要摄入一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以上介绍了三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医方剂,该病对于血液健康极为不利,且会诱发眩晕以及乏力等症状出现,大家要关注自身的健康,一旦发病不能延误治疗时间,通过中医方剂慢慢调理可控制病情发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该病本身的危害
性。

针刺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针刺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5月第10期总第160期China 's rural health,May 2019,No.10,Total No.16090针刺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周 勇(五莲县中医医院 262300)【摘要】介绍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经验。

针刺调整五脏功能,中药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二者相得益彰,达到减少干扰素用量,有效控制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

【关键词】针刺;血府逐瘀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5-0090-0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红紫,脾脏肿大,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肢端麻木等,其血栓和出血并发症较高,后期多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1]。

笔者近期以针刺五脏俞加膈俞结合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现将有关临床观察、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1治疗方法中药方剂选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及药量。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牛膝10g,炙甘草5g。

剂型采用中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

针刺取穴组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采用0.25*40mm 一次性针灸针,脾俞、肾俞用补法,其余诸穴平补平泻,每周治疗5次。

2典型病例患者,男,70岁,2018年4月15日初诊。

2013年10月因面红赤、口唇及四肢末梢紫1年余,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等系列检查排除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明确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先后采用多次放血治疗、皮下注射干扰素等治疗,病情控制后,干扰素用量逐步调整至每隔5天肌注300万u,血红蛋白含量得以控制在150g/L 左右,近2个月来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又出现持续缓慢上升,逐渐升至正常值高限,患者本人不想再增加干扰素用量,故来我院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案例分析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案例分析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案例分析*导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患者,男,40岁,在西藏工作。

主因:头痛、眩晕、疲乏、肢端麻木、刺痛、皮肤瘙痒,遂到西医院血液科就诊,查血常规示:RBC7.0×1012L-1、Hb179g/L,同位素测定血容量增多,红细胞容量40mL/kg,血液生化示:尿酸增加,骨髓穿刺示:各系造血细胞都显著增生,脂肪组织减少,巨核细胞增生较明显。

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给予系统治疗,疗效不显著,遂到我院就诊。

现患者头痛、眩晕、疲乏、皮肤瘙痒,面部皮肤暗红,舌紫暗,苔黄腻,脉强涩。

此为气血不足、血脉瘀滞所致。

给予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治法。

组方:当归20g、生地30g、白芍30g、芍药18g、人参10g、川芎25g、紫草30g、连翘20g、丹皮30g、黄芪12g、柴胡12g、牡蛎粉9g(冲服),患者服上方30余剂,诸症皆除,遂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复查血液各项指标均正常,骨髓穿刺示:正常骨髓象。

患者久居高原之地,空气稀薄,致五脏之气不足,气为血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不足,则血生之源不足,血行迟缓,久而则气血虚弱,血脉瘀滞。

本方中人参具有补气作用,当归、生地、白芍、紫草、川芎、丹参、丹皮、牡蛎粉、活血化痰、补益气血。

药量相当,故获良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张大龙采用水蛭等活(破)血逐瘀中药及潘生丁、降压灵联合治疗真红20例。

结果:症状和体征消失者9例,其余均减轻。

其中肝脾均缩小者5例,脾脏缩小者6例;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者13例;15例白细胞增高中,9例有不同程度下降,1例降至正常;血细胞比容检测11例,9例降至正常;血小板亦有不同程度下降;骨髓象治疗后复查10例,均有明显好转。

由此认为活(破)血逐瘀药与潘生丁、降压灵合用可提高真红的治疗效果。

于存惠等报道1例真红患者,首先用白消安治疗至白细胞15×109/L时停药,再加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中药:炙鳖甲、夏枯草、龙胆草、赤芍、红花、生蒲黄、五灵脂、当归、黄芩、茵陈、桂枝等,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20天左右放血1次,每次300ml,共服药50余剂,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随访3年,未见复发。

潘秀珍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例。

中药基本方:当归12g,丹参15g,桃仁、红花各10g,川芎、香附各9g。

辨证加味:气滞血瘀型加柴胡、枳壳、白芍、香附;气虚血瘀型加黄芪、党参、甘草;阴亏血瘀型加枸杞子、沙参、石斛、生地、熟地;脾肿大加鳖甲、三棱、莪术。

每日1剂水煎服,服6日停1日,连用8周。

西药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维脑路通1g/d,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均静滴,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用3个疗程;同时选用藻酸双脂钠0.1g,维生素C0.2g,心脑舒通30mg,均每日3次口服。

大多数患者放血每次200~300ml/周2次,对于年老体弱者最多放1次或不放;有血压升高、心前区疼痛的患者加用心痛定,10mg/d 3次口服。

有其他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结果: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数明显减少)3例,有效4例。

以上临床报道均提示,按中医辨证用药与扩血管药合用,对本病的有效率较高。

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方

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方

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方
红细胞增多症又叫“多血症”,可分两类:一是由红细胞本身引起的,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是在患了某种疾病后作为多血症的一种症状而表现的,叫症状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临床表现为:脸红,特别是嘴唇、鼻子、面颊、耳垂、口腔黏膜、眼结膜及指甲等呈深红色。

也肩。

的可出现头痛、失眠、全身倦怠、胸痛等症状。

此外,还有鼻子及牙龈出血。

约有近半数的患者分别有高血压及脾肿大。

其病情发展缓慢,在此期间可出现心脏与血管障碍,或严重出血而并发感染、白血病等,有的可导致死亡。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血淤”,病因主要有嗜酒和恣食肥甘等。

嗜酒及恣食肥甘,痰湿偏盛,与热搏结,化燥灼津,以致血行不畅,脉络受阻而成淤血。

中医配方及服法:鳖甲、鸡血藤各30克,川芎、香附、丹参各15克,当归、赤芍各12克,三棱、桃仁各10克,红花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症状性红细胞增多症,一般是在连续呕吐与腹泻后致使血液浓缩,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氧化碳等中毒时发生。

一般来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过放射性伺位素、变态反应素等治疗,多可恢复健康;症状性红细胞增
多症,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专方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专方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专方1.降红汤 白花蛇舌草、知母各30g,半边莲、赤芍各25g,川芎、虎杖各20g,丹参、漏芦各50g,黄柏、三棱、莪术、黄药子各15g,雄黄10g,青黛5g 冲服)。

每日 1剂,水煎)每刘大同用此方治愈真红2例,随访2~5年疗效尚好每同时进行药理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黄药子、青黛、半边莲均有抗白血病作用每2.真红缓解汤 卷柏60~80g,紫草9g,可随症加味冲血瘀型加赤芍,川芎各9g,莪术、红花各6g,田七5g;,血热型加丹皮、知母、麦冬、茜草各9g,生石膏24g;中风型加龙胆草、栀子、水蛭各10g,红花8g;气虚体弱加黄芪、党参各12g;头昏脑胀加天麻12g,钩藤9g;不发热情况下,白细胞>12×109/L,加青黛6g。

,日 1剂,水煎分2次),可连续)用3个月每韩继诚用此方治疗真红11例,结果: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4.2个月;11例真红患者经治疗后均明显好转,血红蛋白平均日月下降11.2g/L,血细胞及其比容下降较快,此三项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肝脾肿大11例中基本回缩至正常或明显缩小;曾有1例缓解时间达23年,生存期最长达27年每3.加减清瘟败毒饮 水牛角冲先煎。

、玉泉散各50g,大生地30g,丹皮、人中白、生大黄、黄芩、赤芍、黄柏、知母、紫草、大青叶各10g每日 1剂,文火水煎)每梅九如用此方治疗真红1例而达到缓解每4.龙胆泻肝饮 龙胆草25g,山栀、黄芩、生地黄、泽泻、丹皮、知母、菊花各15g,紫草20g,柴胡10g每日 1剂,水煎)每辽宁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协作组用此方治疗真红22例,完全缓解6例(27%),明显缓解11例(50%),部分缓解5例(23%)每总缓解率为77%,总有效率为100%每5.加减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木通各15g,鸡血藤20g,生甘草10g,青黛12g 冲后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例
中 医研 究
21 0 0年 4月 第 2 3卷 第 4期
T M R sA r 0 0V 12 o4 C e. pi2 1 o.3N . l
・3 ・ 9
比, 差别 有统 计学 意义 ( 0 0 ) 显 示 了 中药在 改 P< . 1 , 善 患 者 主 观 症 状 , 高 生 活 质 量 方 面 的 优 势 。见 提
注 : 本 组 治 疗 前 对 比 ,}¥ P <0 0 ;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对 比 , # 与 .1 与 样
P <0. 。 0l
经, 功专 泻 肝 降 火 , 腑 化痰 为 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龙 胆 草苦 寒 , 通
6. 不 良反 应 3
入厥 阴 肝 经 , 专泻 肝 经 实 火 、 热 之 邪 ; 芩 、 子 、 湿 黄 栀 黄柏 、 知母 、 芙木 苦寒 燥湿 , 肝 泻火 , 萝 清 以增 强 清泻 肝经 湿 热 火邪 之 功 效 , 为 臣 药 。泽 泻 、 防 己 、 共 粉 猪
有2 0例 出现 干 咳 , 2例 皮 疹 , 1例心 悸 , 1例 面 部 潮
红 。所 有患 者均 能够 耐受 , 未做 特殊 处 理 , 影 响试 未 验 观察 , 疗程 结束 停药 后 自行缓 解 。
7 讨 论
中医 学无 高 血 压 的病 名 , 据 古 代 文献 对 该 病 根
的描述 , 归 属 于 “ 晕 ” “ 痛 ” “ 风 ” 畴 。 可 眩 、头 、 肝 范 其病 机颇 为 复杂 , 复 发 的机 会 较 多 。只 有 充 分 发 且
本研 究 表 明 , 降压 宝 蓝 片 对 于 原 发 性 高血 压 患 者 属 于轻危 到 中危 (I~Ⅱ级 ) 中 医辨 证 为肝 火 亢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大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大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大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大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中医学中的“蓄血证”、“瘀证”和“症积“等范畴。

古代也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温疫论补注·蓄血》云:“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敷为紫血。

与现代临床所见颇为相似。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髓活动普遍亢进的血液病。

本世纪初开始确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不经治疗可于1-2年内因血栓形成、出血、心声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致死亡。

部分病人可在晚期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大,有一定的难度。

譬如静脉放血,有些患者往往不愿接受;放射性核素对肝、肾有较严重的损害;造血抑制性药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报道始见于70年代初,但大多数则见于80年代以后。

由于本病发病率不高,国内报道本来就不多,而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则更少。

到1990年上半年为止,临床文章仅22篇,其中有15篇均为个案报道,病例数在2例以上的报道仅7篇,累计病例共67例。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对中良药治愈本病的机理研究尚未得到重视,实验室研究亦不多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他们以活血化瘀作为治疗库则,从微循环变化、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骨髓中异常红系祖细胞、骨髓间细胞的变化等各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做了深入而细致的工作,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病理机制、治疗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病因病机]综合20年来发表的20多篇临床报道来看,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嗜酒和恣食肥甘等。

其主要病机为“血瘀”,而导致血瘀的因素,各家的临床所见、认识也不相一致,但归结起来无外痰热、肝火、热毒诸方面。

痰热嗜酒及恣食肥甘,痰湿偏盛,与热搏结,化燥灼津,以致血行不畅,脉络受阻而成瘀血。

肝火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血受熏灼,凝结瘀塞,津液亏耗不能载血运行;肝郁化火,火灼津液致瘀证,肝热与血瘀互结而成。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

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

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

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

病理上病变主要累及骨髓、脾及肝。

骨髓中红细胞系明显增多,晚期脾、肝常并有髓样化生,部分患者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症状体征本病起病隐匿,常有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常在血常规检查时被发现。

有的病例在出现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后才明确诊断。

很多症状和体征与血容量和血液黏滞度增高有关。

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有关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改变有特征性。

表现为皮肤变红,特别是颜面、颈部和肢端部位。

黏膜充血,呈淡蓝色。

Osler描述其症状为“夏日如玫瑰红,冬日如靛青蓝”。

常见毛细血管扩张,齿龈出血和鼻衄。

也见皮肤发绀、紫癜、瘀点、含铁血黄素沉积,酒渣和匙形甲。

50%患者患有水源性瘙痒。

可由沐浴或淋浴促发引起瘙痒,灼热或刺痒感。

通常持续30~60min,与水温无关。

也可发生与水无关的瘙痒。

血中和皮肤中组胺增高。

2.神经系统头痛最为常见,50%病人均有此表现,可伴头昏、眩晕和耳鸣、疲乏、健忘、肢体麻木、多汗等。

严重者可出现盲点、复视和视力模糊等视觉异常。

也可有心绞痛和间歇性跛行。

少数患者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表现就诊。

该组症状主要是因红细胞数增加、全血容量增多和血黏度增高而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淤滞和组织缺氧引起的。

3.出血发生率<10%,主要是由于血管充血、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等,血小板功能紊乱及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上的淤点和淤斑。

也可表现消化道出血,拔牙后出血、月经量多等。

4.组胺增高的表现本症伴颗粒细胞增加,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后者富含组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治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病案:兰某,男,48岁,1988年4月28日。

主诉:头晕头痛、面色红赤2年。

病史:头晕头痛、手脚发凉、颜面发红已2年,近几个月头晕面赤逐渐加重,并增心悸、失眠、多梦,心前区灼痛。

1986年3月因患甲状腺肿曾做甲状腺次切除术。

查体:体温36.2℃,血压140/100mmHg,双耳及面部呈对称性紫红色,双眼巩膜、
结膜充血,口唇发绀,口腔黏膜,上颚及咽部明显充血,舌质红绛、舌苔薄白而干,右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双肺无异常改变,心率58次/分,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闻
及Ⅱ级较柔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1厘米,质较软,无触痛,脾大2厘米。

四肢
远端呈对称柴红色,手触之发凉,脉沉迟。

化验室检查:红细胞690万/ mm3,血红蛋白23g/100ml,白细胞13800 mm3,多形
核细胞78%,淋巴细胞18%,单核细胞2%,血小板340000 mm3,网织细胞0.3%,红细胞形状无异常,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7分。

骨穿结果:早幼红细胞1.4,中幼红细胞26.6,晚幼红细胞13.4,有核细胞数明显增生,红系统增生以中幼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均等,着色深呈缗线状排列,多染性易见,巨核细胞增生,以成熟为主,血小板增多,成堆,形状有畸形偏大。

心电图:电轴左偏-45o,左前半支阻滞,不全性右束支阻滞。

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审机:邪热入营,血脉不畅。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清营汤
玄参15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犀角2.5克黄连10克丹参20克银花15克
竹叶心 7.5克连翘15克。

一日一剂。

二诊:服药七剂,症无改变,细审脉症,方知病家及久病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血行
无力,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因而四肢不温,脉沉而迟;阴虚、虚热内生,热扰神明,
故心烦少寐,头晕面赤;所以取益气养阴之法。

生地40克丹皮2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牛膝15克黄芪25克
桃仁15克人参15克龟板15克枣仁20克
三诊:服药十剂,头晕心悸稍减,皮肤红紫变浅,四肢转温,微汗出,脉转沉缓。

四诊:在原方基础上化裁
生地40克玄参20克丹皮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牛膝15克白芍15克
黄芪25克桃仁15克人参15克龟板15克枣仁20克
五诊:服上方十五剂,头晕大减,手足冷感基本消失,食欲增加;皮肤、眼结膜、口
腔黏膜色泽明显变浅,脾于左肋下可触及0.5厘米。

6月5日复查血常规:红细胞610万/ mm3,血红蛋白18g/100ml,白细胞8000
/mm3,淋巴细胞30%,血小板120000 mm3,网织细胞1%,分叶核66%,嗜酸细胞3%,出血时间1分,凝血时间7分,胆固醇200mg,守上方继服三十余剂,骨穿结
果恢复正常骨髓象,痊愈出院。

按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造血系统疾病,血液学特点是:骨髓造血功能亢进、红细胞显著增多,血液黏稠度高,临床特点为皮肤红紫,脾肿大。

国内患本病较少见,晚期可转变为白血病,可能是一种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最后以
骨髓纤维化而告终。

本例有明显的皮肤红紫,脾肿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高等
改变及骨髓细胞显著增生,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

中医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症,对此病也无专门记载,更无专方。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以气阴两虚辨证论治收到满
意效果,这充分说明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用药恰当,就能收到较好的
疗效。

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王宜增医案 (P32-33)
清营汤
为清热剂,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
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临床常用于治疗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入营卫者。

歌诀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银花、连翘、元参、黄连、竹叶心、丹参、麦冬。

用量
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
5g,银花9g,连翘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方义
本证多由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所致。

治疗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为主。

邪热传营,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结,故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热扰心神,故神烦
少寐,时有谵语;邪热深入营分,则蒸腾营阴,使血中津液上潮于口,故本应口渴但不渴;若邪热出入营分,气分热邪未尽,灼伤血络,血溢脉外之征。

方中犀角清解营分之热毒,
故为君药。

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清热
养阴,又助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

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
营分之邪外达,此即“透热转气”的应用。

黄连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热
与血结。

以上五味药为佐药。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养阴”,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运用
本方用于热入营分证,临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寸脉大,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若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可与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合用以清心开窍;若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者,可配用紫雪,或酌加
羚羊角、钩藤、地龙以熄风止痉;若兼热痰,可加竹沥、天竺黄、川贝母之属,清热涤痰;营热多系由气分传入,如气分热邪犹盛,可重用银花、连翘、黄连,或更加石膏、知母,
及大青叶、板蓝根、贯众之属,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禁忌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并在该条自注中说:“舌白滑,不惟热重,湿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邪。

附注
附方
清宫汤
组成
元参心、竹叶卷心、犀角(水牛角代替)、连心麦冬、莲子心、连翘心。

用量
元参心9g,莲子心2g,竹叶卷心6g,连翘心6g,犀角(水牛角代)30g,连心麦冬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
温病液伤,邪陷心包证。

发热,神昏谵语。

方义
“宫”乃心之宫城,即心包。

本方证乃温热之邪陷入心营,逆传心包所致,治疗以清心
解毒,养阴生津为主。

故原书用药特点是犀角取尖,余皆用心,意取同类相投,心能入心,即以清心包之热,补肾中之水,且以解毒辟秽。

用于上证,可使心营热清,水火交融,热
毒清解,心神得安。

若与清营汤相较,则本方重在清心包之热,兼以养阴辟秽解毒,清营汤重在清营中之热,兼以透热转气,故所治各有不同。

加减化裁
痰热盛,加竹沥、梨汁各25毫升;咯痰不清,加瓜蒌皮4.5克;热毒盛,加金汁、
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9克,荷叶6克,石菖蒲3克。

重要文献摘要
①《温病条辨》卷1:“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

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


②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方中犀角、黄连,皆人心而清火。

犀角有清灵之性,能解夫疫毒;黄连具苦降之质,可燥乎湿邪,二味为治温之正药。

热犯心包,营阴受灼,
故以生地、玄参滋肾水,麦冬养肺金,而以丹参领之入心,皆得遂其增液救焚之助。

连翘、银花、竹叶心三味,皆能内彻于心,外通于表,辛凉清解,自可神安热退,邪自不留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