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炳凡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整理总结.doc

(完整word版)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整理总结.doc

刘炳凡老中医科用及医案整理一【奇用】:鹿角胶、鹿角霜、紫河、骨碎、附片、肉桂、巴戟天、紫石英等以温督脉;菟子、版、胶、阿胶、杜仲、潼疾藜、枸杞子等以滋任脉;桑螵蛸、金子、芡、鹿角霜、山、白等固脉;紫石英、半夏等以冲脉等。

通奇:当、川芎、桃仁、玄胡、香附、益母草、虫、水蛭、桂枝等。

健脾助胃:芪六君子(健脾益气,养血生血)或丹芪六君子(健脾益气活血)加内金、麦芽或山楂(又能养阴生津、活血消)、砂仁(又能醒脾化湿)、澄茄(又能温中消)等;理血方面:当、白芍、丹参等活血养血血;蒲黄、灵脂、元胡等活血行血止痛;蒲黄炭、灵脂炭、芥炭、仙草、(前 3 味被同行誉刘氏三炭)活血行血止血;桃仁、水蛭、虫等攻逐凝瘀,通开。

养阴:女子、旱草或生地、白芍、淮山、皮加减律:遇崩漏、月量多等属于出血性病症,常用刘氏三炭之;若遇痛等病症,常用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等品;若遇、不孕症等病症,又常水蛭、肉桂、土元之属等等。

养阴,一般病症,常先杜仲、淮山、皮之;若遇不孕症,常枸杞、菟子、杜仲、骨脂、鹿角霜等奇之品;若遇性流更增淮山、皮、桑寄生等脾固胎元之品;若遇妊娠腰痛,又减性温之鹿角霜(兼有活血作用)、骨脂等。

再如同是需要安神,一般病症,加酸仁、炙志之;若遇躁常加甘草、小麦、大、百合等品;若遇更年期合症,又常加、小麦、百合等品。

又如乳,常加鹿角霜、腊瓜之;乳房又常加土茯苓、土母、鹿角霜(片)、瓜、橘核、蒲公英等品⋯⋯。

如它病兼月量多,加三炭、仙草之以减少月量;兼痛,加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之以减或消除疼痛;又如兼昏痛,加天麻、白蒺藜、藤之,以熄平止痛;或加白芍、桑叶、菊花之,以柔肝祛止痛;兼口眼歪斜,加全蝎、蜈蚣、桑叶之属以正之;兼腰痛,加杜仲、淮山、皮之以之;兼畏寒怕冷或手足冷或遇冷水小腹疼痛或下增多,加白芍、附片等品以温之;兼心而苔者,加藿香、西砂仁以化之;兼呕吐者,加一入黄少水以之,或加旱半夏生姜等以止之;兼腰酸足而者,加杜仲、五加皮之以消之;兼关痹痛,加常春藤、血藤、青藤、桑枝之以通之⋯素体阴,加女子、旱草等品;素体阳气不足,加附片、桂枝等品;尿多者,常加金肉、芡;常便干者,常加首、当、大云等品;性常急躁者,加百合、地黄、小麦之⋯。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一)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一)
云 :沙参疗 胃痹 心腹痛 。用延 胡索 、 “ ” 白芍 、 脂 、 五灵 蒲
黄、 甘松 , 理气 , 疏肝 活血化瘀 , 不治
怀刘 老 对脾 胃学 说 的 贡献 , 对其 调 理脾 胃二 十八 拟 法进 行简介 , 同道参考 。 供 1 调 和营 卫法 刘 老认为 :脾为 之卫 ”脾 虚 时可导致 免疫 功能 “ ,
期 第 1 卷 第 3 6
Vo .6 11
■ 恃 — ’
中 莲药 导艘
Gu dn o r a fT a iin l h n s dcn a d P ama y ii g J u n l o r dt a C ie e Me iie n h r c o
1 1 : 。 , : ,
“ 胃不 和则 卧 不安 ” “ ,胃宜 降则 和 ”刘 老认 为 , 。 肝胆气 郁 , 多见 胃气上 逆 , 降 胃必 须平 肝 。 故 胃寒不 和则泛 清涎 , 胃热不 和则食 人 即吐 ; 过饱 不 和则宜 消 其食 , 不和 则宜填 其空 。 过饥 和则 纳 , 降则 通 , 肝之 疏 泄利则 气不滞 血不瘀 , 痛止矣 。 而 如刘 老治 范某 , , 女 4岁 , 2 患者精神 不爽 , 胃脘 刺痛连 胁 , 响睡 眠 , 心 影 恶 欲呕 , 思饮食 。 不 经某 医 院用纤维 胃镜检 查 , 为 “ 诊 慢
垣 “ 视 脾 胃虚弱 随 时为 病 , 重 随病 制方 ”则 兼 “ 病 , 治
治人 ” 旨 , 后据 理 以立法 , 法 以尽 变 , 之 然 缘 以达 到治 疗之 目的。 在刘 老诞 辰 1 o 0 周年 、 逝世 1 周 年之际 , O 缅
用沙参 、 淮山易参术者 , 养脾 胃之阴也。 名医别录》 《
性浅表性 胃炎” 曾用 中西药治疗 , 。 疗效不 明显。 察其 数 。 方用 四逆散 、 郁金 、 内金 、 鸡 隔山消疏肝利胆 , 太 子参 、 参 、 沙 女贞 子益 气 养 阴 , 参 、 丹 五灵 脂 、 蒲黄 活 舌质淡红而边紫暗, 白薄 , 苔 其脉弦涩。 此乃肝 胃不

刘炳凡医案(七)

刘炳凡医案(七)

刘炳凡医案(七)十三、健脾利湿、化饮止痛治愈左测胸膜炎及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一例黄某,男,39岁。

初诊∶1989年1月1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左胸疼痛已月余,呼吸时加剧,不咳嗽吐痰,胸膈胀痛,食纳一般,二便正常。

诊查∶1989年1月15日本院B超检查;"左侧胸膜炎及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滑。

辨证∶脾失健运,痰饮阻肺。

治法∶健脾利湿,化饮止痛。

处方∶明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法半夏5g广陈皮5g苡仁15g杏仁10g白蔻3g冬瓜子30g五灵脂10g蒲黄10g淮山药15g杜仲12g木蝴蝶3g,14剂二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

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原方药继服14剂。

三诊∶自感左胸疼痛不明显,经本院B超复查;"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仍原方去淮山药,加隔山消12g、炒瓜萎皮5g、鸡内金3g。

28剂。

四诊∶服上方药后,感觉良好,B超检查∶"左侧胸腔积液已消失。

"予以∶条参12g沙参12g丹参12g茯苓10g炙甘草5g法半夏5g陈皮5g苡仁15g杏仁10g白蔻3g白芍12g川楝子10g麦芽10g鸡内金3g,14剂以之善后。

【按语】本例患者,据其症状当属《金匮要略》四饮中之"悬饮"。

然饮之形成,肺、脾、肾三脏之气化失调为其关键,而脾之健运首当其要。

脾居中焦,贯通上下。

脾失健运,则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乃导致水蓄而成饮。

故本方以六君子汤合淮山健脾益气、振奋脾阳;三仁、冬瓜子以开上、宣中、渗下而化饮;灵脂、蒲黄通络止痛,少佐杜仲、木蝴蝶以养肝肾而纳气;全方重在"健"、"运"二字上,使邪祛而正不伤,此治病治人之一法也。

十四、健脾益肺、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一例周某,男,56岁。

初诊∶1990年8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左侧胸部隐隐作痛,咳嗽吐白黏痰量不多,咯血三个月余;伴低热、汗多,体倦乏力;口干不显,纳食欠佳,失眠多梦;尿黄;大便微干,一日一行。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五)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五)

[ 张 ]
学报, 9 , (: 0 1 92 6 4 9 3 )2
【】韩 晶岩 . 3 中医药解决 微循环障碍 问题 的思路 和方法 [. J 中 】
国 医学 论 坛 报 , 0 ,2 :8 2 2 ( )2 0
心源 性水 肿 的病 机 , 临床 运用 活 血 利水 法取 得 了较
《 血证论》 指出:凡调血 , “ 必先治水 , 治水则以治 滞 , 使水饮从大便而出, 起到一箭双雕之功。
血 , 血 即 以治 水 。心 阳虚衰 , 治 ” 或心 阳痹 阻 , 心功 能 失 常 皆使 血液凝 滞 , 湿 内停 , 水 互结 , 阻心 脉 水 瘀 交 用“ 去菀 陈荃 ”活血利 水之 品 ,瘀 ” “ ” 、 “ 、水 同治 , 血 使 行水 速 利 , 利瘀 速 除 。 活血 与 利水 的关 系 看 , 水 从 一 方 面活血促 进利水 , 另一 方 面利水 益于 活血 。 大黄甘 遂汤、 当归芍 药散 , 仲景 为 因血 而病 水 、 血 兼病 皆 水
1 健脾 温 肾法 2
本法 常用 于哮 喘等症 。 刘老认 为 : 喘为 常见病 哮 之难治症 , 前人 有发 时治肺 、 时治 肾 , 平 治肺 宜 开 、 治
茶 碱及 中药苏 陈 九宝 、 喘 白果 汤 , 而 复发 , 午 定 止 上 稍 轻 , 午加 重 , 下 晚上 更甚 , 喘发作 时 , 言不 能 出 哮 语 声 , 中痰 呜 , 肩上 抬 , 出形 寒 。 诊 : 上述 病 喉 两 汗 初 除 症外 , 纳甚少 , 食 因发 作夜剧 影 响睡眠 , 口虽 干 , 热 喜 饮, 大便带 结而夜 尿多 , 手有 冷感 , 舌质 淡红 有齿 印 ,
苔薄 白而润 , 脉弦小。 此属肺气不肃, 肾气不纳 , 脾失

刘炳凡妇科医案

刘炳凡妇科医案

xx妇科医案医案【月经先期】案:郑某某,48岁。

近半年来,月经常提前8天左右,量多,且淋漓不尽,常延至7天以上。

伴面浮、乏力、口干、乏味,大便1日2次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行血以止血;二至丸、淮山药养阴补阴。

以其面浮(面肿为风)故加桑叶启皮毛,宣肺气而疏风邪,黄芪配茯苓,亦可益气利水消肿,故不再增利水消肿药;以其口干,故另用参须,木蝴蝶泡水代茶饮,益气生津以润燥。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 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西砂仁3克、鸡内金3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3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淮山15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方参须10克、木蝴蝶3克,泡水代茶饮。

先后来诊3次,守方不变,服药40余剂,月经准期,量中,5天尽,余症次第消失而愈。

【经期延长】案:王某某,23岁。

近半年来,经期延长,淋漓不净10余日,呈浓咖啡色。

伴经前轻度不适,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

以健脾理血养阴为治。

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鸡金麦芽,益气养血,健脾助化;三炭、仙鹤草活血止血;二至丸养阴。

处方:北黄芪12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鸡内金5克、麦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共服28剂,月经期、量、色、质均恢复正常。

月经量多】案:郑某某,47岁。

近年来月经量多,每次约用纸2~4包,第2~3天量多如注,后淋漓不尽,迁延10余日以上,且常先期,甚或1月2次,经色黑,夹紫黑凝块。

伴腰痛,手足心热,眠差梦多,神疲气短,肢软无力,食少纳呆,口干喜热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小。

(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证)治从健脾、理血、养阴入手。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二)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二)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二)
刘光宪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16)4
【摘要】4养胃宁心法《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多因情志抑郁,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立养胃宁心法。

此法常用于脏躁证。

如:万某,女,3岁。

出生3个月后,夜啼,烦躁不安,哭无虚夕,服镇静安眠剂,缓解暂时,不能根治。

白天精神不振,食纳一般,口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夜多。

烦躁啼哭时,手足乱动,汗出气急。

经中西医治,已近3岁,【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调治脾胃;研究员;刘炳凡;十八;《金匮要略》;烦躁不安;妇人脏躁;情志抑郁
【作者】刘光宪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八) [J], 刘光宪
2.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七) [J], 刘光宪
3.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三) [J], 刘光宪
4.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九) [J], 刘光宪
5.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四) [J], 刘光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炳凡调理脾胃四十一法(2)

刘炳凡调理脾胃四十一法(2)

刘炳凡调理脾胃四十一法(2)6.养胃舒肝法肝喜条达,性主疏泄,肝气抑郁,气机不畅,血行受阻,而成积聚。

病成则进行性食少、消瘦、肿块增大,胃为脏腑之本,治宜养胃舒肝。

肝脏肿块(晚期肝癌)案例:陈万金,男,67岁,长沙东乡鼎功公社。

因家住农村,何时患肝炎不明,未经治疗。

近年发现右胁肋胀痛,食后腹胀,以夜为甚,面色发黄,消瘦,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而往湖医附一院扫面诊断为:“肝右叶外侧占位性病变,肝癌晚期”扫描号(78585),认为治疗及手术效果不佳,建议回家休养。

患者家属抱最后一线希望求诊于中医。

初诊患者已20天未进硬食,食后腹胀,只能进极少量果汁、冰棒,维持生命,察其面部黄如桔色,恶病质面容,精神萎靡,腹大如箕,腹壁静脉怒张,有腹水,肝区阵发性剧痛,下肢浮肿,小便色如茶褐量少,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

此为肝病晚期,毒瘀内阻,治宜养胃舒肝,活血化瘀,消肿利尿,方以: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丹参15克,紫参(石见穿)15克,水蛭5克,地鳖虫10克,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麦芽20克,甘草5克,鸡金5克。

另以鲜柘木30克煎水代茶。

二诊:服上方15剂,柘木每天煎水代茶,肝区疼痛缓解,小便利,肿消黄渐退,精神好转,而能进食,每餐2两。

舌质淡红而光,苔薄白,此时宜照顾胃气,助其消化,仍上方加减: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丹参5克,紫参15克,灵脂10克,蒲黄10克,麦芽12克,鸡金3克,北山楂10克,西砂3克。

仍柘木30克煎水代茶。

三诊:坚持服此方2月,病情明显好转,肝痛未再发作,每日能进食1斤余,仍有饥饿感,下肢肿消,精神好转,腹水(-),二便正常,病人自觉无不适之感。

4个月后复查肝扫描,较前“病变有明显修复好转”,扫描号(78764)。

舌脉均正常,仍以养肝软坚,活血化瘀治之:太子参15克,沙参10克,丹参15克,紫参15克,瓦楞子12克,白芍12克,川楝10克,延胡索10克,灵脂10克,蒲黄10克,麦芽10克,隔山消12克,柘木20克,甘草5克。

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内科秘验方

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内科秘验方

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内科秘验方刘炳凡,中医专家。

湖南汨罗人。

1928年从师学医,1933年起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湖南分会第一、二届副会长。

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

1.新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芪30g 当归10g 川芎5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5g 水蛭粉3g 肉桂粉1g(将水蛭粉、肉桂粉装胶囊吞服)【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胸部隐痛兼刺痛,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手足麻木,每因劳累而诱发或加剧。

2.归经汤【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10克灵脂炭10克蒲黄炭10克荆芥炭5克【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 毫升,分3次服用。

【功效】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主治] 月经过多,形成崩漏。

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 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统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15克、白芍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15克、仙鹤草15克、白茅根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3克、砂仁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注意】为提高和巩固疗效,月经期间忌冷饮,注意保温:情绪勿激动。

3.七味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0克、白术8克、茯苓10克、炙甘草4克、粉葛10克、藿香5克、广木香3克、生北山楂10克、生谷芽6克、鸡内金3克。

【用法】另用木炭两块烧红淬水煎药。

【主治】小儿腹泻,其中包括中毒性消化不良、中毒性肠炎、中毒性痢疾等危重疾病。

(完整word版)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整理总结

(完整word版)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整理总结

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整理总结一【奇经用药】: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骨碎补、附片、肉桂、巴戟天、紫石英等以温补督脉;菟丝子、龟版、龟胶、阿胶、杜仲、潼疾藜、枸杞子等以滋补任脉;桑螵蛸、金樱子、芡实、鹿角霜、山药、白术等固涩带脉;紫石英、半夏等以镇冲脉等。

通调奇经药:当归、川芎、桃仁、玄胡、香附、益母草、虫、水蛭、桂枝等。

健脾助胃:归芪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养血生血)或丹芪六君子汤(健脾益气活血)加鸡内金、麦芽或山楂(又能养阴生津、活血消积)、砂仁(又能醒脾化湿)、澄茄(又能温中消胀)等;理血方面:当归、白芍、丹参等活血养血补血;蒲黄、灵脂、元胡等活血行血止痛;蒲黄炭、灵脂炭、荆芥炭、仙鹤草、(前3味被同行誉为刘氏三炭)活血行血止血;桃仁、水蛭、虫等攻逐凝瘀,通经开闭。

养阴:女贞子、旱莲草或生地、白芍、淮山药、枣皮加减律:遇崩漏、月经量多等属于出血性病症,常用刘氏三炭之类;若遇痛经等病症,则常用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等品;若遇闭经、不孕症等病症,则又常选水蛭、肉桂、土元之属等等。

养阴补肾,一般病症,常先杜仲、淮山药、枣皮之类;若遇不孕症,则常选枸杞、菟丝子、杜仲、补骨脂、鹿角霜等调补奇经之品;若遇习惯性流产则更增淮山、枣皮、桑寄生等补脾肾固胎元之品;若遇妊娠腰痛,则又减性温之鹿角霜(兼有活血作用)、补骨脂等。

再如同是需要安神,一般病症,习加酸枣仁、炙远志之类;若遇脏躁则常加甘草、小麦、大枣、百合等品;若遇更年期综合症,则又常加龙齿、小麦、百合等品。

又如乳胀,常加鹿角霜、腊瓜之类;乳房肿块则又常加土茯苓、土贝母、鹿角霜(片)、丝瓜络、橘核、蒲公英等品……。

如它病兼月经量多,加三炭、仙鹤草之类以减少月经量;兼痛经,加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之类以减轻或消除疼痛;又如兼见头昏头痛,则加天麻、白蒺藜、钩藤之类,以熄风平晕止痛;或加白芍、桑叶、菊花之类,以柔肝祛风止痛;兼见口眼歪斜,则加全蝎、蜈蚣、桑叶之属以正之;兼见腰痛,则加杜仲、淮山药、枣皮之类以缓之;兼畏寒怕冷或手足冷或遇冷水则小腹疼痛或带下增多,则加白芍、附片等品以温之;兼见恶心而苔腻者,则加藿香、西砂仁以化之;兼见呕吐者,则加锈铁一块烧红入黄连少许水兑药以镇之,或加旱半夏生姜等以止之;兼见腰酸足软而肿者,则加杜仲、五加皮之类以消之;兼见关节痹痛,则加常春藤、鸡血藤、青风藤、桑枝之类以通之…素体阴亏,则加女贞子、旱莲草等品;素体阳气不足,则加附片、桂枝等品;尿频多者,常加金樱肉、芡实;常便干结者,常加首乌、当归、大云等品;性常急躁者,加百合、地黄、小麦之类…。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三)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三)

白1 , 握 煎汤乘热服之, 外用葱 白1 握捣烂炒热布包熨 脐, 按法行之 ,剂即愈。 1 仲师所谓“ 阴阳相得 , 其气乃 行, 大气一转 , 其气乃散” 是也。 《 灵枢 ・ 本输篇》 “ :肺合大肠 ,大肠者 ,传导之 府。刘老认为: ” 大便阻塞不通者 , 古人有开肺气 的治 法, 朱丹溪谓为 “ 肠痹” 叶天 士于《 。 临证指南》 中立 “ 肠痹” 一门 , 遵丹溪治肠痹 , 必开肺气 , 谓表里相应
代诉 : 头部 眩晕重 胀 , 闷不饥 , 心作 呕 , 能进 食 胸 恶 不
启皮毛 , 升提脾肺之气以宣上窍, 所谓“ 欲求南风 , 先
已1 , 周 口苦 不 欲饮 水 , 出汗见 于 上身 , 颈而 还 , 齐 腹 开北牖” 之意也。 时在夏月 , 方用香薷 1 、 0 藿香1 、 g 0 g 胀肢重 , 午后发热, 傍晚神志昏糊 , 大便微溏 , 小便黄 荆芥穗5 苏叶l 、 6g广皮5 、 黄芪1 、 g 5 桔梗5g葱 g 、
重视每一味药物的特殊功效。如他通过实践认识到
芪、 当归 、 干姜 、 附子 、 黑 黄连 、 甘草 等药物 都 “ 可升 可
参 考 文 献
1 1 ] 张元素. 医学启源【 E 人民卫生出版社,9 87 -6 ^ 京: 17 :2 19 某些药物既可升叉可降,在定 向上存在二重性 。 黄 [ 金・ 【 2 】张炎. 谈张元素对药物的研究贡献[. J 长春 中医学院学报 , 】
本例乃阴阳交阻气机逆乱所致之证方用陈香薷苏叶荆芥防风开肺香白蔻仁芳香化浊法夏广皮理气降逆肉苁蓉草决明温润肠道而通便重用蒲公英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利尿而散交阻之结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所则内窍泻是也
期 第 l 卷 第 5 6
Vo .6 11 No 5 .

湖南名中医刘炳凡:自拟益气振肌汤疗肌无力

湖南名中医刘炳凡:自拟益气振肌汤疗肌无力

湖南名中医刘炳凡:自拟益气振肌汤疗肌无力明医小安中医2016-11-24作者:刘炳凡编辑:李邦源益气振肌汤组成:西党参20g,白术10g,苍术15g茯苓12g,炙甘草5g,北黄芪50g当归10g,白芍12g,附片5g水蛭5g,上肉桂1g,蜈蚣2条杜仲15g,补骨脂5g,菟丝子15g升麻8g,西砂仁5g,生鸡内金5g功能: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重症肌无力全身型及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煮,文火煎3次,每次煎取300毫升。

每次服150ml,分上午、下午、晚间,作6次分服。

方解:脾主肌肉又主四肢,“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但“气为血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本方以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健脾胃补气血,以治受病之本;苍术、砂仁、鸡内金助消化促吸收,以增进营养来源;肝主筋,肾主骨,归芍甘草以舒筋;杜仲、补骨脂、菟丝子以坚骨;水蛭、蜈蚣类通络(肉桂同煎以中和水蛭的腥味);附片通行十二经络以为向导;升麻提振气机以发挥参芪的作用。

本方从多层次、多角度,以多向调节获效。

加减:本方最常用的是“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巢氏诸病源候论》云:“若气血虚,则肌腠受风,风客于肤睑之见,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

”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原方不必全用,而以参、芪、苍术、菟丝子、水蛭、升麻为主。

注意事项:勤学苦读要避免视疲劳。

方歌:益气振肌用四君,黄芪苍术芍归蚣。

杜仲固脂菟丝附,蛭桂升砂鸡金同。

典型病例:易某,女,43岁,住岳阳毛田。

因家庭儿女多,负担重,劳累过度,情绪忧郁,突患全身无力,四肢活动受限,逐渐眼肌下垂,右侧为甚,特别是语言不能出声,咽喉吞咽从鼻腔呛出。

有4个月病史,1995年12月29日经岳阳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认为神经肌肉间传导功能阻滞,致使某些横纹肌无力以动,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给予新斯的明治疗。

因疗效不明显,乃转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住院治疗。

刘炳凡经验方三则

刘炳凡经验方三则

刘炳凡经验方三则一、首乌奇良汤组成:生首乌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荆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蝉衣5克、苡仁12克、晚蚕砂12克、土茯苓15克、藿香6克、苦参10克。

剂型:汤剂。

用法:每日一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三次。

第一次煎沸后改文火煎1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第三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

分早、中、晚饭后20分钟至30分钟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适应证:湿疹、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鱼虾、笋子、雄鸡等物。

若初服此方一、二剂痒更甚,继续坚持服则瘙痒渐止而病愈。

随证加减:皮肤干燥加生地15克、黄精15克;舌苔白腻者加白蔻3克、苍术15克;顽固性瘙痒加皂角刺5克。

验案举例:戴某某,男,35岁,患湿疹已10余年,四肢起红色皮疹,下体部尤多,奇痒难忍,搔破后渗水结痂,夜卧加盖被服,瘙痒更甚,虽影响睡眠,但食欲甚旺,舌质带红,舌苔薄白微腻,脉弦稍数。

予上方10剂,嘱忌鱼虾发物,初服2剂,皮肤隐疹发出更多,因交代在先患者不疑,继服8剂,痒疹已消,皮肤开始脱痂,效不更方,再服15剂,愈后未复发。

二、健脾止咳汤组成:明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法半夏5克、广陈皮5克、冬桑叶10克、光杏仁10克、川杜仲10克、补骨脂3克、款冬花5克、怀山药12克、蝉衣3克、木蝴蝶3克。

功能:健脾化痰,润肺止咳,补肾纳气。

主治:咳嗽经久不愈。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三次,每次150毫升,分三次服用。

方解:《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方类聚》云:“治嗽正当养脾,以土生金,而肺病自安矣”;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宜从中治”;李念莪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故治痰先补脾(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

故用六君子汤健脾祛湿,以化其痰。

其中桑叶、杏仁、冬花润肺止咳;久咳伤肾,导致肾气虚弱而出现气促不足以息,故以杜仲、怀山药、补骨脂补肾纳气;木蝴蝶润肺舒肝,蝉衣散风热以宣肺,又可清利咽喉。

名老中医刘炳凡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刘炳凡临床经验
自参加工作以来,历年被评为先进,受到多种嘉奖。主要有:1953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奖
状,1956年获湖南省先进卫生工作者奖章,1959年获卫生部乙等获,1978年所著《脾胃论注释》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参加省组织的劳模观礼团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中央领导接
见。1986年获卫生部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
干。此外,1985年受聘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湖南分校校长,业余为中医培养人才,使两届四年
制1234名学员获得毕业证书,补充了基层医疗网络。在教学中提出“教学、临床、科研是有机
联系的。脱离临床的教学必然是教条式,苍白无力的,脱离科研的教学必然是辑录式,支离破
碎的,教学必须紧扣原文,熔铸实践,联系科研。使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训练中寻找规
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研究出抗衰老新药“古汉养生精”。
在医疗实践中,刘氏坚持理论与临床结合,提出“中医治病,首先治人”。通过调整机体的
功能状态以提高免疫力,发挥自然疗能作用。临床上注重后天之本———脾胃,先天之本———
肾,在处理先后关系上尤重调护脾胃,认为“只有资助后天,才能培养先天”。临证处方“时时考
交藤、银花藤、钩藤、爬壁藤等。因为人的血脉经络是用药的载体,若载体畅通无阻则事半功
倍。此外,虽寻常运用之药品,亦于剂量、炮制、气味和合等特别注意(如水蛭气味腥臭易慝胃
作恶,即伍以少量肉桂,既芳香制秽,亦以性温中和水蛭的咸寒)。至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
有毒之品,则运用更为慎重,若需从权而用,则病退即减,恐其“久而增气”。
“寒热温凉则逆之”,此治病的正治法也;辨析其有关脾胃“升降浮沉”的病机,所谓“升降浮沉则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八)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八)
第 l 卷 第 1 期 6 0
V0 .6 1 n o r a fT a iin l Chn s Me iie a d P ama y iig J u n lo r dt a ie e o d cn n h r c
21 0 0年 l 0月
慢性 盆 腔 炎 患者 : 腹 坠胀 作 痛 , 冷 便 溏 , 属 腰 肢 证
脾 肾虚寒 , 长期 吃 白胡椒 , 合 中医远 脏 器 的刺激 疗 符 法 , 只能 治标 , 能治 本 , 太仆 所谓 :病寒 而 甚 , 但 不 王 “ 热 之不 热是 无火 也 。胡 椒辛 热 而散 , 能暂 开 阴结 , ” 只 不 能 固护元 阳 , 常服 反有 耗 阴损 目之 嫌 , 故患 者视 力 模糊 。 用 附子 理 中汤 以温煦 脾 肾之 阳 , 改 善后 方用 苍 术 者 , 皲 云 :苍术 治 目盲 , 雷 “ 燥脾 去湿 宜 用 。其 实本 ”
浊 乃 化 。 仲 、 片 、 贞 子 、 莲 草 , 阴 阳 双补 , 杜 附 女 旱 肾
l9 。 断 为 “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 就 诊 我 院 。 O/ 诊 L 血 , 初 诊 : 儿 面苍 白 , 疲 气 乏 , 患 神 四肢 无 力 , 减 嗜 睡 , 食 眼 睑 、 、 俱 淡 , 下 肢 散 布 陈 旧和 新 鲜 的 出血 斑 点 唇 舌 双 甚多 , 部少 见 , 纹 淡滞 , 属脾 虚气 弱 、 能统 血 上 指 此 不 的虚 斑 , 宜补 气 统 血 , 用 归脾 汤 加减 : 治 方 党参 1 , 0g 白术5g 茯 苓6g炙 甘 草 5g淮 山药 1 , 芪 1 , , , , 2g黄 2g 龙 眼 肉1 , 枣5 , 角霜 5g 、归5g 黄精 1 , 0g大 枚 鹿 ,, , J 0g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七)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七)
地龙 l 。 剂 ,剂/ , 煎服 。 0g 7 1 d 水
本 例 患者 病情 较 第 一 例更 为 复 杂 , 有外 感 之 既 咳嗽 , 又有 内伤之 肢 体麻 木 。 着 急 则 治标 、 则 治 本 缓 本 的原 则 , 以治疗 咳嗽 为先 。 应 因本 例 咳嗽患 者发 病
于6 月夏 季 , 湿 多热 。 者 舌 苔厚 腻 、 闷 , 多 患 胸 正是 痰
风寒 痛更 甚 , 西 医 院诊 断 为 “ 经 雷诺 病 ”用谷 维 素 、 。
沙 参 、 冬 、 冬花 、 麦 款 紫菀 、 部 ; 痒为 有风邪 , 加 百 喉 故 前胡 、 黄; 麻 由于喘 且大便 干 , 故加 杏仁 、 全瓜 蒌止 咳 而 润肠 ; 加 甘草 既 调 和诸 药 , 有 止 咳之 效 。 中 再 又 其 麦冬 、 款冬 花 可谓一 专多 能 , 既可泄 热 , 可润 燥 。 也 诸
2 温 阳通 络 法 0

地 巴唑 、 烟酸 等 治疗 已6 月 , 进 展 。9 2 1月 , 个 无 17 年 O
步履 困难 , 车就诊 我 院 。 用 初诊 : 面色无 华 , 四肢 末端 青紫 , 冷感 麻 木 , 压 1 06 血 0 /0mmH , g 口不 渴 , 痛 晚 因
( 稿 日期 :01 — 4 2 收 2 0 0—2 编辑: 铁如) 蔡
蛎( 先煎)0 , 2 炙鳖甲( g 先煎)2g赤芍1 , 1 , 2 生甘草 热 。 诊 时 药 已见 效 , 黄加 量 为 进一 步 祛 风止 咳 。 g 二 麻 嗽症状明显减轻 ,下肢有时行走时仍有异常,苔薄
21 0 0年 9月
S p e e .01 e t mb r 2 0
篦 逐 囊 麓
囊嚣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九)

刘炳凡研究员调治脾胃二十八法(九)
2 益气 养 阴法 7
刘老认 为 :诸病 源候论》 “ 《 :诸淋者 , 由肾虚 而 乘 , 则成 淋 … …” 病 例乃 阴虚 热 乘 , 热 此 症见 口渴尿
须兼 顾 气液 , 以滋 水之 化 源 。 火硝 “ 上 升能 解 散 阴 性
中之郁热 ”《 ,本草纲 目》 “ :能化七十二种石” 本病 ,
方。刘老认为内科辨证 , ” 外科亦须辨证 , 清热解毒 ,
多 见于 始传 ; 气托 毒 , 见 于末 传 。 益 多 可谓 点 出 了此 法之 真谛 。 刘 老用 本 法治 1 乳 癌患 者 , 乳房 肿 如 例 右 块 、 痛 溃 烂 ,个 溃 口 , 脓 流 黄 水 , 复 发 作 不 疼 5 化 反
《 科 正宗 》 云 :痈疽 虽 属外 科 ,用 药 即 同 内伤 。 外 “ ” “ 虚病 虚 , 脉 首尾 必 行 补 法 ; 实 里 实 , 时暂 用 攻 表 临
则气不郁 , 养阴利尿 以降其浊 , 则结痛除 , 与运动以
排 石 、 水 以 冲击 , 同 而法 异 也 。 喝 理 如刘 老 治 : 某 安
本 法刘 老 常用 于 中气下 陷之 脘 腹胀 坠 、 内脏 下 垂 、 气脱肛 、 疝 子宫脱 出 、 泻 久痢 、 久 久崩 久 漏 等 。 刘
4 I )血压 偏 高 , 个/ P , { 肾区 叩击 痛 明显 , 舌质 红 , 薄 苔 黄带 干 , 弦数 , 系 阴 虚有 热 , 宜益 气 养 阴 、 脉 此 治 通 络化 石 。 拟 : 黄 芪 1 , 梗 1 , 参 1 , 方 北 5g 桔 5g 条 5g 沙 参 1 , 2 玄参 1 , g 2 天花粉 1 , g 2 金钱草3 , g 0g六一散 1 , 2 g
行 之 。 用 : 芪 头3 、 方 北 0g 白蜜 3 ( 兑 ) 汤 服 , 0g 蒸 作 5

刘炳凡医案(三)

刘炳凡医案(三)

刘炳凡医案(三)五、滋肾养阴、平肝潜阳法治愈重度神经衰弱一例杜某,女,44岁。

主诉及病史∶患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烦躁、失眠、梦多已一年余。

经西医院检查诊断为重度神经衰弱。

吃药打针,无甚改善。

情绪易激动,对声音敏感,甚至彻夜不能入睡。

大便干结,小便夜多;月经紊乱,量少色鲜红,具更年期症征。

诊查∶目惊视,舌质红,无苔而干,脉弦细带数。

辨证∶阴虚阳亢,血热生风。

治法∶滋肾养阴,平肝潜阳。

处方∶生地黄24g制首乌15g白芍15g麦冬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牛膝10g制龟版15g制鳖甲15g生牡蛎15g桑叶10g菊花3g锈铁1块(烧红淬水兑药)1剂,煎3次,上午、下午、晚间分6次温服,晚上必须服此药以助睡眠。

二诊∶服上方药20剂后,夜间已能睡四小时,头晕耳鸣缓解,饮水减少,食纳渐增,对声响已不惊惧。

舌质淡红,仍无苔垢,脉弦不数。

原方去生地黄,加熟地黄15g、枣仁12g、桂圆肉10g、炙甘草5g,又服药20剂,心悸、健忘好转,眠食俱安,恢复工作,仍以原方加减善后。

【按语】本例烦躁失眠,源于"阳亢不能入于阴,阴虚则目不得瞑"、因而出现头昏、耳鸣、心悸、健忘等一系列阴血亏虚的证候,单纯平肝潜阳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滋肾养阴以培根本。

六、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治愈精神分裂症一例刘某,男,16岁。

主诉及病史(代诉)∶患者由于亲人病故、考试不如意等原因于1986年7月某晚,突然踢桌、摔杯,但无昏仆。

经湖南省精神病院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予以西药氯丙嗪、舒必利、氯坦平治疗,无明显疗效。

现狂妄打骂,喜外出,食纳较差,嗜卧,大小便正常。

诊查∶神清,惊视,躁动兴奋,流涎(氯坦平之副作用)。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小。

辨证∶忧郁伤脾,风痰上扰。

治法∶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处方∶条参15g沙参10g丹参15g首乌15g女贞子15g漂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5g法半夏5g生地黄15g白芍药15g炙远志3g枣仁6g淮山药15g炒麦芽10g鸡金3g北山楂10g,14剂并针对其思想意识用语言开导,配合治疗。

疑难杂症宜从脾胃治

疑难杂症宜从脾胃治

疑难杂症宜从脾胃治湖南省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治疗疑难病推崇“调理脾胃治法”,认为“百病不已,宜从中(脾胃)治”,并强调“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首重脾胃”。

我有幸师从刘炳凡先生学习,曾目睹刘老对很多疑难病证的治验,不少都是从调理脾胃入手,且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下面,就从两个病例谈谈我对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疗疑难病证的体会。

病案一冠心病患者70岁,患冠心病十余年,常有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长期西医治疗,但症状仍时有发作,转而想寻求中医治疗。

明确诊断后,我开始对其施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等治法。

用药1个月后,疗效不显,患者心存疑虑,我告诉他:“调理脾胃需要一定疗程,不可操之过急”。

果然,用药2个月后,患者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3个月后,患者感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胸闷等不适已完全消失,对其疗效直呼“不敢相信”。

随访一年得知,患者病情亦稳定。

病例二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为一62岁女性,4年前初次来我处就诊,诉因患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嗽、咯血9年,曾在北京等各大医院求诊,每年都要住院数次。

我根据刘老治疗慢性咳喘病经验,也是从调理脾胃、润肺温肾入手。

服药1个月后,患者诉仍有咳嗽、痰中带血,但精神、体力开始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服药3个月后,患者咳嗽、咯血情况基本消失;随后坚持服药9个月,咯血现象一直未出现,患者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

4年来,患者一直间断服用中药,很少出现痰中带血现象,即使有少量,用药一两天即可消失,更无须住院治疗。

从以上两个病例可以看出,调理脾胃对治疗慢性疑难病的意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正如刘老所言:“脾胃功能,不仅是纳化饮食,如生会营卫、充五脏、实四肢、外关九窍、内养七神、固护卫表等,皆以脾胃之气为本。

”这就是前人“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理论的意义,也是我们治病求本首先要抓住的问题。

实践证明,由金元时代李东垣首倡的“调理脾胃治内伤病“的方法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的一颗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xx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xxxx脾胃治法28则xx整理于2008-10-27晚。

(一)调和营卫法(营卫不和)[/B]xx认为:“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内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

”[/B]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

如刘氏治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B]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

尤在xx:“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

”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附肝气犯胃案)[/B]“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

刘氏认为: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

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过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

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

如治范某某,女,42岁,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

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

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

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

治宜和胃疏肝,调达气血。

方用沙参、茯苓、怀山、炙甘草、法夏、广皮、灵脂、蒲黄、延胡索、白芍、甘松、砂仁。

服上方14剂,胃痛缓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xx认为: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

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怀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

《别录》云:“沙参疗胃痹心腹痛。

”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B]附胆囊炎医案)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

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故立和胃利胆法。

如治谭某某,女,44岁。

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

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为7cm×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1980年5月来院就诊。

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

此乃肝胆郁热,气滞血瘀而痛。

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

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太子参、沙参、丹参、女贞子、灵脂、蒲黄、郁金、金钱草,另加火硝(胶囊装吞)、鸡内金、隔山消。

复诊:服前方30剂,右胁胀痛缓解,停药。

3个月后复查,胆囊缩小,但仍体倦,舌红,脉弦不数。

仍用原方15剂,以善其后。

过1年反映,愈后未复发。

xx认为:胆附于肝,肝胆郁热,气滞血行不畅,故右上腹、胁下阵发性剧痛,呕吐黄水,小便黄,脉弦数。

方用四逆散、郁金、鸡内金、隔山消疏肝利胆,太子参、沙参、女贞子益气养阴,丹参、灵脂、蒲黄活血化瘀。

[/B]即《内经》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也。

(四)养胃宁心法(脏躁案)《金匮》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此多因情志抑郁,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

宜养胃宁心法,此法常用于脏躁证。

如万某,女,3岁。

出生3个月后,夜啼,烦躁不安,哭无虚夕,服镇静安眠剂,缓解暂时,不能根治。

白天精神不振,食纳一般,口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夜多。

烦躁啼哭时,手足乱动,汗出气急。

经中西医治,已近3岁,无明显疗效,其父母轮流守护,疲惫不堪。

因亲友之荐,自贵阳市远道来长沙就诊。

细察体型瘦弱,面白无华,头毛作穗状,目有浮光,对周围事物敏感,性情乖戾,哭声尖锐。

其父母代诉:近因秋燥,更夜不成眠,口干引饮,尿多便结,舌质红,无苔垢,脉细数,断为脏躁证。

拟方:甘草、小麦、大枣、生地、丹参、龙齿、龟板、白蜜(蒸兑)。

察其头热而足冷,嘱每晚用艾叶煎汤洗足,头部枕以凉席,即“上清下温”。

其药甜,儿不拒,以小量多次喂服。

服第1剂后,夜间能入睡两小时,在长沙坚持服10剂,同时使用清上温下的物理疗法,能入睡4~6小时。

复诊:头不热,足不冷,口渴大减而夜尿少,汗出止而大便调。

舌质淡红,有薄白苔,脉数稍缓。

带药回家,一月后来信,坚持服用上方20剂(分1个月服完)已眠食正常。

1988年元月,邮索一方:陈半六君汤加黄芪、丹参、炙远志、枣仁、生地、百合、大枣、麦芽、鸡金。

健脾助化,益气养心,14剂。

1988年4月来信,服善后方疗效巩固。

xx认为:妇女有脏躁证,特别易出现于更年期。

此儿出生几个月就患脏躁证,实匪夷所思。

有些医家认为“子脏”发躁,推之于婴儿又如何解释?陈修园说:“五脏属阴,不必拘于何脏”,此言甚是。

观甘麦大枣汤方后注“亦补脾气”,以脾为生化之源,乃五脏之阴根本所在,可以从中找出答案。

(五)养胃开结法(附食道中下段癌案[/B]噎膈)[/B]噎乃膈之渐,膈乃噎之终。

虽有五膈之名,多属食管痉挛、狭窄、肿块等的临床表现。

病位常见于食管的上、中、下段及贲门。

症见食不得入或食入反出,伴吐涎沫,大便如羊屎。

病因多属忧郁、伤酒、过食咸菜等。

病机属“津枯气结”,瘀血阻滞,治此刘氏常用养胃开结法。

如:刘某某,男,64岁,3个月前进食梗阻,厌油,腹部胀痛,逐渐消瘦,只能食少量糖拌稀饭。

后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作食道镜检,诊断为“食道中下段癌”,患者拒绝手术,遂来我院求治。

就诊时,食之即吐,日进2两流汁,厌油,腹胀,消瘦,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舌淡红,苔润白,脉弦细。

此系阴虚气结,顽痰瘀血阻塞食道,结滞不行,治宜养胃开结,软坚化痰。

方拟:太子参、沙参、丹参、制首乌、法夏、广皮、壁虎、急性子、蜈蚣、瓦楞子、草决明、肉苁蓉、杵头糠、白蜜(饭上蒸一次)兑服。

每服一茶匙,细咽缓吞,1小时进药1次。

复诊:服上方10剂,食道梗阻感明显减轻,大便亦润通,每日能进流汁5~6两,但食道仍有疼痛感,口干,舌脉同前,仍上方,加重丹参为15克、水蛭10克、海藻10克,继续服14剂。

三诊:患者症状继续减轻,胸部痛感缓解,纳食增进,精神好转,口干减,舌淡白,苔薄白,脉弦缓,以养肝肾之阴之药白芍、女贞子佐之。

另用单方鲜菝葜240克、猪肉60克,炖汤服,始终坚持此方,服菝葜共37斤,食道梗阻感完全消失,饮食如常,病者1年后反映情况良好。

xx认为:食道中下段癌系中医的膈食证。

《医述》引《会心录》云:“愚按膈证病在上焦,其源实在下焦……。

而膈证之火,其根实发乎肾,右肾中水亏,不能摄伏阳光。

故虚火上浮,火与痰结搏于食道,致使膈塞不通,食不得下。

”余按“阴虚气结”瘀血阻滞论治外,单方菝葜味虽甘温,配伍瘦肉炖汤,能消肿软坚,润肠通便,始终坚持服药,与所拟复方相辅相成,济上焦之枯,润肠道之燥,因而收效甚良。

加水蛭、海藻者,化瘀软坚以治其局部症结。

(六)清宣温化法([/B]湿温)[/B]xx认为:湿热之气触自口鼻,阻塞气分,不饥不食,便尿不爽,亦三焦同病。

湿则太阴,热则阳明,湿热郁蒸,常致清窍不灵,发热不退。

此湿遏热伏,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宣温化,化其浊,逐其秽。

若湿重于热,肺气失宣,热蒸多汗,头昏头重,胸闷不饥,口渴不饮,便尿不爽,午后发热,状若阴虚。

胸闷呕恶,饮食不入者,与三仁汤加减(《温病条辨·上焦篇》)。

若热重于湿,神识迷糊,尿短黄赤者,与甘露消毒丹加减(《温热经纬·方论》)。

本法曾治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见发热(38.9℃),胸背手足紫癜,新旧相同,散在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

其夫人代诉:头部眩晕重胀,胸闷不饥,恶心作呕,不能进食已一星期,口苦不欲饮水,出汗见于上身齐颈而还,腹胀肢重,午后发热,傍晚神志昏糊,大便微溏,小便黄短,舌质淡胖,苔黄白相兼而腻,脉濡带数。

据脉证分析,属湿重于热的湿温证发斑、发黄。

治宜清宣温化,渗湿除黄,解毒化斑。

处方:白参须、苍术、土茯苓、法夏、广皮、藿香、薏苡仁、白豆蔻、杏仁、绵茵陈、苏丹参、牛角片(先煎一小时)、北山楂、鸡内金。

服2剂体温下降(37.8℃),呕止进食,服7剂热全退,未再出现新的紫癜,黄疸下降至10个单位,汗止尿利,腹胀亦消,神志清醒,语言正常。

xx认为:本例西医诊断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出血紫癜”,中医辨证是“湿重于热的湿温证发斑,发黄。

”按《温病条辨》辨证为“湿遏热伏”,用清宣温化法,不斤斤于治病的现象———紫癜,而是遵《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即抓住病的矛盾主要方面———湿温。

这就是清代温热学家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七)益气宣窍法(提壶法)[/B]xx说:“上窍开则下窍泄”。

xx认为:所谓“导水必自高源”,外窍闭则内窍塞,通便必注意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然而,调节升降又在脾胃中气也。

如治某女,21岁,患大小便秘塞不通,胀痛叫号两昼夜,医用硝黄等药,毫不为动,脉右手洪大,左手弦紧,舌上苔薄白而润,此属气闭,而非形结,故脉洪大而不沉实。

仲景云:“洪则为气”,又其人不躁渴,舌无厚苔,且左脉弦紧,恶寒发热无汗,知病在太阳不在阳明。

治宜散太阳之邪以启皮毛,升提脾肺之气以宣上窍,所谓“欲求南风,先开北牖”之意也。

时在夏月,方用香薷10克、荆芥穗5克、苏叶16克、广皮5克、黄芪15克、桔梗5克、葱白1握,煎汤乘热服之;外用葱白1握捣烂炒热布包熨脐,按法行之,一剂即愈。

此乃仲师所谓“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也。

(八)调中疏导法([/B]肠梗阻案)[/B]《灵枢·本输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

”刘氏认为:大便阻塞不通者,古人有开肺气的治法,朱丹溪谓为“肠痹”。

叶天士于《临证指南》中立“肠痹”一门,遵丹溪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

亦《内经》所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但“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又为肺气宣通之必备条件也。

如治一肠梗阻,患者腹胀如鼓,大小便俱闭,进食则呕逆而吐出。

诊为肠痹,阴阳交阻,气机逆乱。

肺与大肠相表里,治宜调中疏导,先启皮气,后通地道。

时在夏月,处方:陈香薷10克、苏叶15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荆芥5克、白蔻4克、法夏6克、广皮6克、厚朴5克、炙甘草4克、蒲公英30克、砂仁3克、肉苁蓉5克、草决明15克。

当天下午开始服药,初服呕出腐秽的食物残渣,继服一剂,幸纳而未吐,半夜后汗出热退大小便俱通,泻满一瓷盆,患者酣然入睡,取消了手术决定。

次日于香砂六君方中用白参10克善后。

xx认为:粘连性肠梗阻,食入即吐,小便不通,大便闭结,属中医“关格”范畴。

本例患者,乃阴阳交阻,气机逆乱所致之证,方用陈香薷、苏叶、荆芥、防风开肺气以启皮毛;厚朴、砂仁行气宽中和胃以宣痹;藿香、白蔻芳香化浊;法夏、广皮理气降逆;肉苁蓉、草决明温润肠道而通便;重用蒲公英,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利尿而散交阻之结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所谓“观发知受”,表出则里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