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血的中医良方
咳血的中医良方咳血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中。
多因肺热炽盛,或阴虚火旺、灼伤肺络,或久咳损伤肺络,或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多血随咳出,咳而出血。
轻者仅痰中带血或血点滴而出。
重者痰血量多或血多痰少,或痰挟血丝、血块,从口咳出,血色鲜红,甚则可连续吐鲜血数十口,或大咯血不止。
尤以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所见为多。
止血散【组成】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炒三七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服1~3g,用5岁以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
【功效】引火归原,血归其位。
【主治】肺病大咳血或胃病大吐血。
【附记】血止后,即辨证用药以治其本,巩固疗效。
四味白黄散【组成】白及40g,大黄30g,儿茶20g,白矾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每服1g,日服4次。
【功效】化瘀宁络。
【主治】肺结核咳血。
【附记】本方除治疗肺结核咯血外,还可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
皆能收到良好效果。
麻杏果甘汤【组成】白果、麻黄各10~30g,杏仁10g,甘草6~10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宣肺顺气,清热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咳血。
咳血散【组成】白及、血余炭、花蕊石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次服6~9g,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效】祛瘀,止血,生肌。
【主治】各种咳血。
三鲜饮【组成】鲜藕节、鲜小蓟、鲜仙鹤草各30~60g。
【用法】上药取鲜品洗净,各绞汁30~60ml,混匀。
每次服30ml,日服2或3次。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咳血。
止血散【组成】侧柏叶炭、血余炭、百草霜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9g,日服2或3次,用鲜藕汁或白萝卜汁冲服。
【功效】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咳血及吐血。
咳血丸【组成】白及30g,藕节、阿胶、炙枇杷叶各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生地黄煎浓汁为丸(小粒)。
每次服3g,日服3次,含化咽下。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主治】咳血。
咳血散【组成】白及30g,大黄炭15g,赭石12g。
中医关于损伤出血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损伤出血的辨证论治不论何种出血,均为内伤重症。
出血量多时,盈盅盈碗,患者表现面白神呆、口唇爪甲苍白、气弱体倦、脉细数或细微或洪大中空,甚见目合口张、手撒肢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等,此乃气随血脱之危象。
(1)止血:外伤出血,病发骤然,尚无外邪内侵。
此种出血当迅速制止,正如《血证论·创血》所说创伤出血:“无偏阴偏阳之病,故一味止血为要,止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
”这是对急性损伤出血十分正确的认识。
(2)药物止血:主要用于各部内伤出血或作为急救止血法的补充。
①气虚血脱:伤后出血,手撒口张,汗出如油,脉象微弱者,此气将随血脱之象,当急补气以摄血。
方选益气摄血汤或大剂独参汤。
②虚寒出血:伤后出血,四肢厥冷,脉沉细无力,此血虚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当回阳救逆或温经散寒止血。
方选四逆汤、黄土汤。
用于脾肾虚寒和吐血、衄血,便血之阳虚证,以之温阳、散寒、止血。
为加强止血作用可在上述方内酌加仙鹤草、三七、艾叶、百草霜、蒲黄等。
③血热妄行:《血证论·卷七》云:“心为君火,化生血液……火升故血升,火降则血降也。
知血生于火,火主于心,则知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
”又云:“血之为物,热则行,冷则凝,见黑即止,遇寒亦止。
”急性大出血“多属翻天覆地之象”,属热、属实者居多,故血热妄行之出血,当凉血止血。
方选如清热地黄汤,用于上部诸窍出血,以水牛角、生地、牡丹皮凉血止血,赤芍止血兼化瘀,以防寒凉太过,形成宿血;四生丸,鲜荷叶、鲜艾叶、鲜侧柏、鲜生地等,治肺、胃伤后之吐血、咯血;槐花散,槐花、侧柏、荆芥凉血止血,枳壳开理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开则腑气通畅,气调则血调。
故用于肠道出血;小蓟饮子,用于尿路出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④喘息、胸闷。
2.并发症:①慢性呼吸衰竭;②自发性气胸;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诊断:做出COPD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
4.西医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茶碱类。
5.中医辨证论治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1.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
2.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射干麻黄汤。
热哮证——定喘汤。
缓解期: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一)病因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
•六、火
•火邪的致病特点有三:
•1、火为阳邪,发病急骤,变化较多,病势较重 • 表现为热证、实证,且最易耗伤阴津:可见高 •热面赤口渴引饮,烦躁不寐。
•2、火性阳热,易生风动血: 如火热燔灼肝经, 耗伤阴液,使筋脉失养,而致肝风内动,称热极生 风,可见高热,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等症状;火 热太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可引起各种出血证 ,如吐血,衄血,咯血等。
风热
风入经络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 肢体关节游走疼
或无汗,头痛,咳嗽, 痛,或拘急
痰粘或痰黄,鼻流浊涕 不利,项强,口
,咽痛口渴,苔薄,舌 眼歪斜,甚
边尖红,脉浮数
则四肢抽搐,角
弓反张,牙
关紧闭,舌苔薄 白,脉浮弦
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风邪入络,络脉 痹阻
疏风清热
祛风通络
荆防达表汤加减
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善发散 :
• 暑邪致病可致人体阳气亢盛,腠理开泄,而 • 致汗液过渡外泄,津伤气耗。 •2、暑气通心:
• 若暑热内犯心营,心神被扰,可出现高热昏 迷, •3、• 暑不多醒夹人湿事:等症。
• 由盛夏时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蒸腾, • 故常见暑热夹湿的症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舌苔薄白,脉浮紧。
恶寒战栗,肢体冰冷,挛痛面青, 咬牙,神 志迟钝,昏迷僵直,呼吸缓慢,口 鼻气冷, 皮肤隐紫。
舌苔白滑,脉象沉伏。
寒邪伤表,肺卫不宣 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助阳破阴,温里祛寒
麻黄汤加减
四逆汤加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
•三、暑 •暑邪致病特点有三:
中医辩证公式与心法口诀
中医辩证公式与心法口诀治疗步骤:收集情报→辨病→辨证→寻方→化裁→反馈→重复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得神=精神好+双眼有神少神=疲倦+迟钝+萎靡+不爱说话失神=呆滞+郑声+意识模糊假神=久病+突现好转+面色红妆+索食中风=中老年+高血压+突然昏倒痫=半身不遂既往病史+突然倒地+抽搐+双目上视中经络=中老年+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中脏腑=突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表证=恶寒+发热+类感冒象风寒=苔薄白+脉浮+清涕+白痰+病程短+恶寒风热=苔薄黄+脉数+黄痰+稠涕+咽痛伤风=畏风+多汗+头痛亡阳=肢冷+冷汗+神色淡漠+气微+脉微亡阴=身热+油汗+脉疾+烦躁+皮肤瘪阳虚=畏寒+肢冷+舌淡+神疲+长病程+脉沉弱无力阴虚=潮热+盗汗+舌红+苔少+长病程+脉细数无力气虚=神疲+面色少华+乏力+劳后加重+脉虚无力气脱=呼吸节律不规+口张+大汗+瘫软+脉微气滞=胀痛+憋闷+嗳气+受情绪影响大+按之无形+时轻时重气闭=突然昏倒+剧痛+口闭+窒息感血虚=面唇色淡+头晕眼花+月经少+舌淡+脉细血瘀=疼痛或发热固定+针刺样痛+青紫+异常包块血热=出血+舌绛+脉数+紫疹血寒=冷痛+麻木+暖后减轻+面唇淡紫津亏=干+渴+瘦+脉细水停=凹陷性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饮证=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内湿=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倦+稀便气血两虚=气虚+血虚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虚+出血气随血脱=急性大出血+气虚+休克征气不固津=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气虚+失水气随津脱=急性大失水+气虚气滞津停=内湿+气虚津血两亏=干燥+血虚+长病程痰瘀互结=痰证+瘀证+长病程心气虚=心悸+气虚心阳虚=心悸+阳虚+气虚心阳暴脱=亡阳+心阳虚病史+急性发作心血虚=血虚+心悸心阴虚=阴虚+心悸心脉痹阻=心悸+胸闷+血瘀+急性心痛病史痰蒙心窍=呆+闷+郁+痰+昏心火亢盛=神志亢盛+口舌生疮+火热征痰火扰心=狂躁+心火亢盛前兆+气郁病史小肠实热=心火亢盛征病史+尿路刺激征尿路刺激征=淋+漓+涩+痛肺气虚=低声咳嗽+气虚+易感冒肺阴虚=干咳+咯血+阴虚+长病程风燥犯肺=干咳+痰少+痰不易排出+短病程+感冒征寒饮阻肺=久咳+寒水征+喘息痰热壅肺=高烧+喘咳+黄色痰涕大肠湿热=腹痛+脓血+稀便+暴泻+便后肛灼肠热腑实=高烧+口渴+便秘+急性加重+腹胀痛+烦躁肠燥津亏=长病程+便秘+失水病史大肠虚寒=久泻+阳虚+水样便脾胃气虚=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气虚+长病程脾胃阳虚坠=脾胃气虚+长病程+阳虚征脾虚气陷=胀感+内脏下垂+气虚征脾不统血=出血+气虚+慢性加重寒湿困脾=内湿+食欲不振+轻微阳虚征湿热蕴脾=胀闷+口苦+湿热征胃阴虚=胃隐痛+干呕+胃不爽+时轻时重+饥不多食+食后缓解寒凝胃脘=胃剧痛+蜷缩+暖后缓解+受寒史+拒按胃火炽盛=胃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龈痛史食滞胃脘=赴宴史+嗳气酸腐+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胃脘气滞=胃腹胀痛+走窜痛+排气缓解+受情绪影响肝血虚=筋手目失养+血虚+月经少肝阴虚=筋目失养+阴虚+热病后期肝郁气滞=郁+喜怒无常+气滞征+经期不按时久郁化火=肝郁病史+火热征肝火炽盛=头晕+胀痛+急躁+胁痛+火热征肝阳上亢=肝阴虚+眩晕+胀痛+中老年+轻微肝火炽盛象肝阳化风=肝阳上亢病史+肌肉神经症状热极生风=高烧+小儿+抽风样症状阴虚生风=肝阴虚病史+手足震颤血虚生风=肝血虚病史+肌肉震颤+麻木寒凝肝脉=小腹痛+睾丸痛+得暖缓解+脉紧寒凝肝脉=外阴湿热征+口苦厌油+发黄胆郁痰扰=易惊+失眠+眩晕+口苦肾阳虚=腰膝冷痛+性功能下降+阳虚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性功能亢进+阴虚+月经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障碍+性功能下降肾气不固=肾虚征+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滑胎)肾虚水泛=肾阳虚+水停+下身肾不纳气=喘咳+肾虚+长期慢性病史膀胱湿热=淋+漓+涩+痛+湿热心肾不交=肾阴虚+心阴虚+心悸心脾两虚=脾气虚+心血虚心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心肺气虚=心气虚+肺气虚心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肺脾气虚=脾气虚+喘咳无力+长病程肺肾阴虚=肺阴虚+肾阴虚肝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肝火犯肺=肝火炽盛病史+肺热咳喘肝郁乘脾=肝郁病史+脾虚征肝胃不和=气滞+胀痛+胃不适+情绪影响脾肾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
中医辩证理论
虚实
3.阴虚证 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其滋润、濡养、宁静的 功能减退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两颧红赤,咽 干口燥,手足心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 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 由于体内阳气虚衰,其温煦、推动、蒸腾和气
常见症状: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 同,实证的表现亦不一致,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发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胸闷,呼吸气粗, 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 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实证鉴别表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实证 新病
塞流清涕,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咳喘,痰液清稀,加风寒表 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剂】麻黄汤之类。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四)风热袭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黄稠痰而不爽,兼
恶风发热,口渴,咽干而痛,目赤头痛, 鼻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咳嗽,痰黄,加风热表证。 【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桑菊饮之类。
【临床表现】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 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而干,脉滑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 脉滑数。
寒证、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热证 红赤
不温 灼热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或饮
苔白
不多
润
发热 口渴 秘结 短赤 舌红 数
喜冷
苔黄
饮
中医护理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中医护理学练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咳血患者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疗应选用哪种方药( )A、泻白散合参蛤散B、桑杏汤C、龙胆泻肝汤D、百合固金汤加减正确答案:D2、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A、香附B、香橼C、佛手D、青皮正确答案:A3、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A、毛B、发C、唇D、爪正确答案:A4、麻黄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种情况的喘证患者( )A、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B、喘息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C、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D、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正确答案:B5、能消结散肿,适用于阳证肿疡、肛门周围痈疽的膏剂是( )A、金黄膏B、太乙膏C、阳和解凝膏D、黄芩油膏正确答案:A6、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口干秽臭,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属于鼻衄何种证型( )A、血亏虚B、胃热炽盛C、肝火上炎D、热邪犯肺正确答案:B7、某锁肛痔患者,证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夹有粘液,便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内治法可选方( )A、四君子汤和增液汤加减B、托里消毒散加减C、槐角地榆丸加减D、桃花四物汤和失笑散加减正确答案:C8、滋肾育胎丸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哪种证候( )A、血虚B、血瘀C、肾虚D、血热正确答案:C9、小儿病因特点,不常见的是( )A、外感因素、乳食因素B、先天因素、情志因素C、物理因素D、意外因素正确答案:C10、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暑邪B、寒邪C、燥邪D、风邪正确答案:C11、无排卵型功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A、贫血B、子宫不规则出血C、月经周期紊乱D、经期长短不一正确答案:B12、滑数脉多见于( )A、肝气郁结证B、痰热内蕴证C、肝阳上亢证D、阴虚内热证正确答案:B13、1~2周岁正常头围值是( )A、46~48cmB、50~55cmC、56~58cmD、40~42cm正确答案:A14、下列哪项不是黄疸病的主症重要依据( )A、身黄B、爪甲黄C、小便黄D、目黄正确答案:B15、胃痛症见胀痛,痛连两胁,每因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
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56例
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56例丛振日【摘要】支气管扩张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咯血.属中医学“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笔者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日久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2005年至2009年住院患者,均病情反复2年以上.其中男性62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病程长短不一,最短者2年,最长者30余年.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61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3【总页数】1页(P480)【关键词】咳嗽;咯血;支气管扩张;百合固金汤;中医药疗法【作者】丛振日【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116013【正文语种】中文支气管扩张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咯血。
属中医学“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
笔者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日久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2005年至2009年住院患者,均病情反复2年以上。
其中男性62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病程长短不一,最短者2年,最长者30余年。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61例。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内科学》第6版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方百合固金汤化裁,药用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玄参、阿胶(烊化)、党参、生甘草、仙鹤草、藕节、薏苡仁、鱼腥草等。
水煎服,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估疗效。
对照组:头孢三嗪及止血敏静点,云南白药口服。
2 结果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片或肺部CT恢复正常。
中医药辨证治疗肺结核咯血65例
两组均采用国际标准短程方案给与抗结核治疗 。
2 1 对 照 组 .
加 用 西 药 常 规抗 炎 止 血 ( 体 后 叶素 等 ) 方 法 治 疗 。 垂
2 2 治 疗 组 .
肺 结 核 咯 血 常 规 的 止 血 药 物 以 脑 垂 体 后 叶 索 疗 效 最 可 靠 ,但 其 副 反 应 也 非 常 多 见 。 我 们 采 用 中 医 药 白 及 合 剂 为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 7 2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iB 文 章 编 号 :10 0 0 ( 0 8 l 一 0 1 1 00— 7 4 2 0 ) l 0 3 —0
咯 血是 肺 结 核 患者 的 常 见 症 状 ,在 肺 结 核 病 变 的 恶 化 、
肺 、凉 血 止 血 。
尿 病 及 高 血压 病 史 ,伴 低 热 、 盗 汗 等 ,经 胸 片 及 痰 涂 片 检
查 ,诊 断 为 双 上 肺 继 发 性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 时症 咳 嗽 、发 热 、
痰 少 ,咯 血 每 天 约 30 l 0 m ,伴 烦 躁 易 怒 , 口苦 咽 干 ,便 秘 , 舌 绛 红 、苔 干 黄 、脉 弦数 。 辨 证 属 肝 火 犯 肺 ,兼 阴 虚 火 旺 。 治 拟 白及 合 剂 加 泻 白 散 、 百 合 固 金 汤 加 减 : 白及 、 百 合 、
3 治 疗 结 果 两 组 止 血 效 果 比较 ,见 表 1 。
囊 1 两 组 止 血 效 果 比较 ( ) 例
全身 中毒症状 ,甚至失血性休克 、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 ,所
以对 咯 血 的诊 治 应 予 高 度 重 视 。20 年 ~2O 01 O6年 期 间 ,我
们 对 门诊 中等 量 以 下 的 肺 结 核 咯 血 的 患 者 采 用 中 药 辨 证 治 疗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 总结 如 下 。
中医临床经典病例20篇
中医临床经典病例20篇引言中医经典病例是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总结,对于研究中医诊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20个经典的中医临床病例,展示中医的独特治疗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1. 风寒感冒患者表现为发热、寒战、身体疼痛,舌苔白腻。
中医辨证认为其属于风寒侵袭,治疗方法为辛温解表,理气散寒。
2. 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情绪烦躁、易怒,精神不佳,胃口差,舌苔薄白。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肝郁脾虚型失眠,治疗方法为疏肝健脾。
3. 血瘀经闭患者月经不调,经血颜色紫黑,经痛明显,舌质暗有瘀斑。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血瘀经闭,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
4. 脾胃虚寒型腹泻患者腹泻,大便呈黏稠、不成形,腹胀,舌苔白腻。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脾胃虚寒型腹泻,治疗方法为温中调阳。
5. 肝阴不足型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头部胀痛,舌质红少苔。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肝阴不足型头痛,治疗方法为养肝清热。
6. 肺热咳嗽患者咳嗽,咳痰黄稠,胸闷气短,舌质红苔黄。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肺热咳嗽,治疗方法为清肺泄热。
7. 肝气郁结型乳腺增生患者乳房胀痛,结节明显,舌质紫暗。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肝气郁结型乳腺增生,治疗方法为疏肝理气。
8. 脾虚湿困型水肿患者浮肿,四肢沉重,舌苔厚腻。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脾虚湿困型水肿,治疗方法为健脾利湿。
9. 肝阳上亢型失眠患者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舌质红少苔。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肝阳上亢型失眠,治疗方法为降肝阳。
10. 肺脾两虚型哮喘患者喘息气急,乏力,痰多色白,舌苔厚白。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肺脾两虚型哮喘,治疗方法为补肺益脾。
11. 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皮肤黄疸,尿黄,舌苔黄腻。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肝胆湿热型黄疸,治疗方法为清肝疏胆。
12. 脾胃气滞型消化不良患者胃脘胀闷,食欲不佳,舌苔白厚。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脾胃气滞型消化不良,治疗方法为健脾理气。
13. 肾阳虚型阳痿早泄患者阳痿早泄,减退,舌苔薄白。
中医辨证认为其为肾阳虚型阳痿早泄,治疗方法为温肾阳。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
特别关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杨斌 (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省绵阳市 621100)中医将支气管扩张归为“咯血”“肺痈”“咳嗽”等范畴,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复发率,还能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以供参考。
1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中医认为,支气管扩张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所致。
其中,外因有风寒、风热等;内因则是先天不足,或过食辛辣肥甘厚腻,内生痰热。
病机是本虚标实,肺虚、脾虚、肾虚等为本,痰、热、淤是标。
2从病症方面辩治病症表现为咳嗽、咯血,或气喘,且伴有咽燥、胸痛、气急、大便干结、咳痰不利等临床症状时,需从苔薄黄、身热口渴、痰多色黄、脉浮、舌红、脉数等方面辨证。
该类患者需根据凉血止血、宣肺清热的原则进行治疗,中药汤剂可使用咳血方、麻杏石甘汤等。
病症表现为气喘、咳嗽、咯血等症状,且伴有咯脓血痰、气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或者烦躁等临床症状时,需从身热口渴、胸肋痛如针刺、脉数或者脉涩、舌夹瘀斑或舌紫等方面辨证。
该类患者可根据化瘀止血、清肺泻热原则进行治疗,中药汤剂可选择核桃承气汤、麻杏石甘汤加减等进行治疗。
病症表现为气喘、咯吐脓血、咯血等临床症状,且有可能伴有胸中闷塞、咳痰不利、烦躁、胸中烦热、面红目赤、气急、大便干结等临床症状时,需从苔薄黄、身热口渴、咯吐黄痰、脉数、脉滑、舌质红等方面进行辨证。
该类患者可根据化痰排脓、清肺降逆的原则进行治疗,可选择苇茎汤、清气化痰丸等。
病症表现为气喘、咳嗽、咯血等症状,且可能伴有咯吐脓痰、盗汗、潮热、月经不调、身热、大便干结、口干咽燥、遗精等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临床症状时,需从口渴、苔薄黄、干咳少痰、脉数、脉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方面辨证。
该类病人可根据补血止血、滋阴清热的原则进行治疗,可选择百合固金汤、白虎汤等中药汤剂。
病症表现为气喘,或者咳嗽、咯血等,且可能伴有大便干结、倦怠神疲、月经不调、咯吐脓痰、遗精、潮热、盗汗、食欲不佳、大便干结、口干咽燥等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临床症状时,需从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脉数、舌红少苔、倦怠乏力、脉浮等方面进行辨证。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一、概述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
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构造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以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
多起病于儿童及青年时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炎,迁延不愈的支气管肺炎等。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麻疹、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已使本病的发病率大为减少。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属于祖国医学“咳血〞的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病因支气管扩张发生的病因较多,包括支气管肺部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两大类,两者之间存在互相影响,最终导致支气管管壁构造破坏而发生支气管扩张。
〔二〕病史多数患者在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以后常有呼吸道反复发作的感染。
其典型病症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加,一日数百毫升;咯血可反复发生,程度不等,从小量痰血至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时不一致,有些病者因反复咯血,平时无咳嗽、脓痰等呼吸道病症,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慢性重症支气管扩张的肺功能严重障碍时,劳动力明显减退,稍活动即有气急、紫绀、伴有杵状指〔趾〕。
〔三〕体格检查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肺部体征。
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较粗的湿啰音;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肩胛间区,咳嗽时可闻及干湿啰音。
〔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早期轻症患者胸部平片示一侧或两侧下肺纹理部分增多及增粗现象;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中有多个不规那么的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
体层摄片还可发现不张肺内支气管扩张和变形的支气管充气征。
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
根据反复咳痰、咯血的病史和体征,再结合童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一般临床可作出诊断。
支气管造影能确诊,并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以及病变严重的程度,对治疗尤其对于考虑外科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重要参考根据。
中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速记(执业中药师)
沙参麦冬汤
肾阴虚
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滋补肾阴
左归丸
十六、瘾疹
风热犯表
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紧
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桑菊饮
风寒束表
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为重,遇风冷加重,得温则缓,舌淡胖,苔薄白,脉浮紧
补益肾气,固冲调阴
固阴煎
肝经郁热
量多或少,色紫红质稠有块,胸肋少腹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血少
量少淡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细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归肾丸
气滞血瘀
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适,脉弦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发表解暑,除湿和中
藿香正气散
十八、疮疖
热毒蕴结
轻者1-2个,多则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口渴发热,溲赤便秘,苔黄,脉数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暑热侵淫
夏秋季、少儿、孕产妇多发,局部红肿结块,灼热疼痛,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苔薄腻,脉滑数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十九、乳癖
肝郁痰凝
乳房单侧或双侧肿块,月经前增大,并随喜怒消长,乳房胀痛或溢乳,胸闷肋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固本止崩汤
血瘀证
时崩时漏,淋漓不净,或停闭数月,忽然暴下,漏下不断,色紫黑有块,痛拒按,舌质暗,脉涩
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失笑散合四物汤
二十四、带下病
湿热证
带下量多色黄,臭,外阴瘙痒,小腹痛,腰酸乏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肺痨)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肺痨)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X型题1.治疗虚火灼肺型肺痨应首选A.百合固金汤B.月华丸C.保真汤D.补肺汤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肺痨以咳血、咯血为主症者,方选A.白芨枇杷丸B.六味地黄丸C.十灰散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正确答案:A解析:十灰散治火热炽盛血证,归脾汤治脾不统血。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3.肺痨以潮热骨蒸为主症者,方选A.小柴胡汤B.补天大造丸C.月华丸D.参苓白术散E.柴胡清骨散正确答案:E解析:柴胡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均是治疗骨蒸劳热的专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4.肺痨病理性质基本以下列哪项为主A.阴虚B.气阴两虚C.肺肾两虚D.阴阳两虚E.阴虚肺燥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肺痨病久,呈现消瘦,而色萎黄,腹泻纳减,治疗宜用A.培土生金法B.养阴益脾法C.补肾养阴法D.养阴润肺法E.滋阴降火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肺痨虚火灼肺,咳血较著者,在辨证方中宜加入A.当归、三七B.泽兰、红花C.黑山栀D.冬虫夏草、蛤蚧E.术蝴蝶、诃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肺痨出现干咳,咳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治疗宜A.补肺汤B.左归丸C.右归丸D.沙参麦冬汤E.四物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治疗肺痨各型的首选方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阴虚火旺用百合固金汤B.肺阴亏虚用一贯煎C.阴阳两虚用补天大造丸D.气阴耗伤用保真汤E.肺阴亏虚用月华丸正确答案:B解析:一贯煎为治疗肝阴虚胁痛的专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9.患者,男,36岁,面瘦骨立,两颧红赤,时咳,痰如米粥并挟血块和血丝,咳声低怯,胸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盗汗,肌肤燥热,手足心发热,口干不欲饮,腹胀纳呆,腹泻每日4~5次,困倦乏力而卧床不起,舌质红而少津,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数无力。
中医治疗出血证的经验良方
中医治疗出血证的经验良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出血现象,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吐血、便血等,各种各样的出血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里我们就讲述治疗这些出血现象及其常用的经验良方。
一、概述1.出血证及其常见出血部位出血证是指血离经妄行,或亏损不足的病证。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一旦因某种原因造成血离经妄行,或亏损不足,均可引起出血证。
常见的出血有鼻出血(中医称之为鼻衄)、牙龈出血、咯血、呕血、吐血、便血、皮肤出血(中医称之为肌衄)等。
2.出血证的常用治法血行脉中,环周不息,一旦外受六淫侵袭,内为七情所动,或遭跌仆损伤,则血不宁谧,溢于脉外则成出血之证。
血是营养机体的重要物质,若不迅速止血,血液大量丢失,将会造成不良后果。
故出血的常用治法是止血,以止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止血作用的方剂称为止血剂。
止血剂的组成常以止血药或收涩药物,如小蓟、侧柏叶、藕节、棕榈炭、黄土、诃子、乌贼骨等为主,以制止出血。
出血机制大致有五:一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二为阳气不足,血失统摄;三为元气虚损,气不摄血;四为瘀血阻络,血不循经;五为跌打损伤,血络破损。
因此,本类方剂在配伍方面,常遣用清热、温里、补气、活血等消除出血原因的药物。
如热迫血行者,配以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青黛等清热泻火凉血之品;阳虚不统血者,配以干姜、附子等温里助阳之品;气虚不摄血者,伍以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瘀阻血不循经者,配以桃仁、川芎之类;配益阴养血药,如当归、地黄、阿胶之类。
失血之证,必然耗损阴血,故止血剂佐以补血滋阴之品;配活血药,如牡丹皮、川芎之类,大剂凉血止血药的运用也易致血涩不行,故配伍活血药物;配沉降或升提药,血随气而升降,逆而上出者是升多于降,陷而下泻者是降多于升。
故上部出血,宜配沉降之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使血随气下而不上溢;下部出血,宜配升提之荆芥、防风、升麻、黄芪等,使血随气升而不下溢。
血证
方药:归脾汤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4.肾气不固
晕目眩,
尿血
症状:久病尿血,血色淡红;腰酸耳鸣,神疲乏力;头 舌脉: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热甚迫血
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
紫斑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发热口渴,便秘,常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5 明代《医学正传.血证》率先将各种出血病 症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 之名概之。 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 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 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7《景岳全书.血证》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 为“火胜” “气伤”。 8清.唐容川《血证论》提出了止血、消瘀、 宁血、补血的治血四大法则。
(4)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吐血的原因
三、诊断要点
5便血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 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 柏油样; (3)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三、诊断要点
6尿血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 (2)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 红细胞。
三、诊断要点
便血
症状:便血伴大便秽腻不畅;腹痛不适,口粘而苦,纳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脾胃虚寒
冷,纳差便溏神疲懒言;
便血
症状:便血紫黯或黑色;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怯寒肢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中医辨证论治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人参败毒茯苓
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三拗汤..麻.杏 甘草
桑杏汤中香豆豉,沙参梨皮贝梔施 干咳鼻燥兼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阴滞此方珍。
肺痨
心悸
呕吐
胁痛。
中医医案——支气管扩张并咯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润肺降气、调理脾胃法治愈咳血病案:曾某,女,32岁。
初诊:1970年。
主诉及病史:年前行右肾切除,此后即体弱。
国庆节前连日加班,发病当晚便咳呕痰血,即以“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收住内科病房。
至第3日,邀我会诊。
诊查:咳血痰量已数痰盂,淹然而卧,言语低微,倦怠无神,神志清,面色苍黄,每咳则痰中带血或全系鲜血。
切其脉尚缓而有神,舌质红苔黄。
辨证:病因强力劳动,气机逆乱,血不循经,随气上逆。
治法:前人云“其气冲和,则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
血为气之守,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故欲止血必先降其逆上之气,并力戒多动多言。
疏方润肺降气、养血止血。
处方:杏仁12g 紫菀15g 生地30g 白芍15g 阿胶珠15g 麦冬15g 枳实9g 丹皮9g 白茅根30g 茜根炭9g 川贝粉9g(分吞)三七粉12g(分吞)药进2剂,咯血止。
又进2剂,精神转佳,略进饮食,苔黄- 1 -转白。
再疏方以调理脾胃,养血止血。
处方:生地24g 当归9g 白芍9g 焦白术9g 云苓12g 潞党参9g 怀山药15g 扁豆12g 枣仁15g 麦冬15g 炙甘草9g 阿胶12g (蒸兑) 3剂药后咳嗽咯血不复作,食饮正常,已能起床行走,休养数日出院。
按语患者平时体弱,更加强力劳动,损伤肺络,血不循经,气遂而出。
对于大出血的治法,《血证论》言之最详,大致不外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然而咳血必属肺失肃降,气逆不降,则血不得宁。
故当以润肺降气为先导,而达止血之目的。
出血既止,又当调理脾胃,使气血源源而生,身体方可望康复。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34,张孝纯医案。
张孝纯,1910年生。
主任中医师。
湖南省长沙市人。
少年时从叔父学习中医,后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先后在长沙、贵阳等地行医。
1954年起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一贯煎加味治疗肺癌并咯血48例
效果 远 比单 味川 芎注 射液 为好 ,并 没有 副反应 —12)
通过几 年来对 64例 的偏 头痛 的 临床实践 ,说
一 贯 煎加 昧治疗 肺癌 并 咯血 48例
王 向阳 陕西 省 中医 医院(710003)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一贯 煎加 味 对肺癌 所致咯 血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治疗 组采 用一 贯 煎 加 味 (麦 冬、沙参 、生地 榆 、仙 鹤 草、藕 节 、生荷 叶、当归等)治 疗 ,对照 组给 予荷 叶丸 治疗 。结果 :治 疗组 总有 效率为 83.3 ,对照 组总有效 率 为 77.1 ,两组 存 在 显著性 差异 (P<O.o5)。提 示 :本 方 法对本病 具有 滋 阴润肺 、凉血止 血 、标 本兼 治的功 效 。
疗 效标 准 临床 控制 :治疗 后 咯血止 ,随访 2 月 未 复 发 者 ;显 效 :治 疗 后 咯 血 量 较 前 减 少 ≥ 7O ,咳嗽 、气 喘 、咳痰 、乏力等 症 明显减轻 ;有效 : 治疗 后 咯血 量 较前 减 少 ≥ 30% ,临床 自觉症 状 有 所 减 轻 ;无效 :治疗 后 咯血 量 不减 少 或反 增 加 ,临 床 症状 加重甚 则病 情恶 化者 。
肝热犯肺 型 8例 。已行 手术 切 除者 28例 ,已行 放 疗 、化疗者 4O例 ,未 做过任 何治疗 者 6例 。对 照 组 48例 ,在性 别 、年龄 、病程 、病理 分 型 、中 医辨 证 分 型 等 方 面 与 治 疗 组 相 比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 0. 05)。病例排 除标准 :1、年 龄大 于 75岁或重 度衰 竭 患者 ;2、每 日出血量 > 100ml者 ;3、体 温> 38"C且 血象 明显 升高 者 ,或肺 癌并 发结 核等 其 他 呼 吸道 疾 病而致 咯血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咯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咯血是指血由肺系而来,以咯血、咳嗽或痰中花血等为主要表现,多由肺热壅盛,肝火犯肺,阴虚火旺导致肺络受伤,肺气上逆,或气虚不摄,血溢气道所致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支气管扩张、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患,以及三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等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及各种原因继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等以咯血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而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引起的咯血则属温热病的范畴,也可参阅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邪热壅肺外感风、火、燥、热、疫毒之邪,邪热壅肺,或风寒化热,肺失清肃,肺络受损,血随气逆,外溢气道而咯血。
2.情志过极,肝火犯肺多由肺气素虚,复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上逆犯肺,损伤肺络而咯血;或因暴怒气逆致肝气横逆,气有余便是火,血随火动,肝火上逆犯肺而咯血。
3.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由于痨虫侵袭肺系,动热伤阴,或它病日久,耗伤气阴,以致阴虚肺燥,虚火内炽,灼伤肺络而咯血;此外,由于肺肾为金水相生之脏,则先病肺阴亏虚者,日久病及于肾;或先病肾水不足者,亦致肺失滋润,二者均可形成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火灼肺金的咯血。
.4.劳倦内伤,气虚不摄劳倦过度,饮食失节或情志内伤,外邪不解,均可耗伤人体正气,致肺脾气虚,血无所主,气虚摄血无能则血不循经,从肺络溢出而成咯血。
5.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肺气壅遏日久,血行瘀滞,络脉瘀滞,也可因久病肺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或火热伤津,津亏日久不能载血运行,血不循经,以上诸因皆可导致血溢于肺络之外而致咯血,且反复难愈。
二、病机1.发病外感或肝火上逆犯肺咯血,多起病急骤,病程较短。
热伤肺阴或久病体虚所致者,起病多较缓慢,病程较长。
2.病位在肺络,主脏属肺,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3.病性有实、虚及虚实夹杂,以实证、热证多见,虚证次之。
实者以肺热、肝火、痰瘀阻络为主,虚者以阴虚火旺、气虚不摄为主。
4.病势咯血多因火热邪气所致。
火热炎上,或气逆于上。
伤及肺络日久,又常可由肺肝而渐及脾肾。
5.病机转化咯血初期,一般以热壅于肺之实证、热证多见。
至中后期,则可因热邪久羁,伤阴耗气,或气随血耗,而致阴虚肺热、气虚不摄之虚证出现。
同时,由于出血不止,离经之血经久不去,热灼津亏,气虚帅血运行无力而致瘀血阻络,血溢络外之证。
火热灼津为痰,气虚运化不利,津液停着为痰,痰与瘀血阻于肺络,又可加重病情。
至疾病晚期,多阴损及阳,甚至出现气随血脱之危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多宿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肺系病证。
2.所咯之血由肺而来,可一咯即出,或伴咳嗽而出;咯血之前常有胸闷、喉痒等症,咯血可呈鲜红色,或痰血相兼,或痰中带血。
3.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提示感染存在,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痰检找脱落细胞、抗酸杆菌以及胸片、支气管镜、CT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咯血的原发病。
二、鉴别诊断1.吐血参见本节中吐血。
2.肺痈肺痈虽可见咯血,但多脓血相兼,肺痈初期也可见到风热袭于肺卫的证候。
当演变到吐脓血阶段时,多伴壮热烦渴、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吐痰量多,气味腥臭,脓血相兼,可资之与咯血鉴别。
3.口腔出血鼻咽部、齿龈以及口腔其它部位出血,一般无咳嗽,血往往是纯血或随唾液而出,一般出量较少,常有口、鼻咽部病变之症状,与咯血有别。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引起咯血原因不外外感及内伤,两者在起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各不相同,应予鉴别。
一般外感咯血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多有表证。
内伤咳血则起病缓、病程长,一般均有脏腑、阴阳、气血盛衰的表现,如肺肾阴虚,正气亏虚等。
2.辨属火属虚咯血之病机主要为火与虚两方面,因此辨别火之有无及属虚属实十分必要。
由火热熏灼肺络引起咯血者,外感及肝郁之火属实火,阴虚火旺属虚火。
属虚者由内伤所致,常见为阴虚及气虚,阴虚则火灼肺络,气虚则不能摄血而致咯血。
二、治疗原则由火热灼伤肺络之咯血,实证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虚证用滋阴清热,宁络止血。
由气虚不摄而致者,佣益气摄血法。
因离经之血瘀于肺内,止血时应配用活血化瘀之剂。
并结合兼夹之痰热、痰饮、痰湿之证,治疗中配伍清热泻火、豁痰或温化痰饮、痰湿之剂。
此外,当参考应用缪希雍之宜行血而不宜止血,宜补肝而不宜伐肝,宜降气而不宜降火之治血三要法。
三、分证论治1.燥热伤肺证:喉痒咳嗽,痰中带血。
口干鼻燥。
或有身热。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药用桑杏汤加味;桑叶3克杏仁 4.5克沙参6克川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犁皮3克1.若表邪郁闭较重,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者,加薄荷、荆芥以增强疏表发汗之效;2.若咽干而痛者,可加牛蒡子、桔梗以清利咽喉;3.若鼻衄者,加白茅根。
旱莲草以凉血止血;4.皮肤干燥,口渴甚者,加芦根、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5.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6.出血较多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7.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8.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
如燥象不显著,而肺热较甚,表现发、咳嗽、咳血、舌红、苔黄、脉数者,可改用清心凉膈散(连翘12克黄芩3克薄荷3克栀子3克石膏6克川贝3克小蓟3克白茅根5克侧柏叶5克甘草3克1.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2.出血较多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3.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4.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
),去桔梗,加贝母、小蓟、茅根、侧柏叶等,以清解热邪,凉血止血。
如痰热壅肺、肺络伤损,症见发热、面红、咳嗽、咳血、咯痰黄稠,舌红苔黄脉数者,可改用清金化痰汤(黄芩5克山栀子5克甘草3克川贝5克知母5克麦冬8克桑白皮5克橘红5克瓜蒌仁5克茯苓5克大小蓟5克茜草5克侧柏叶5克如热邪较甚,咳血较多者,可加金银花、连翘、黄连、芦根及冲服三七粉。
.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6.出血较多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7.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8.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去桔梗,加大小蓟、茜草、侧柏叶等发清肺化痰、凉血止血。
热邪较甚,咳血较多者,可加金银花、连翘、黄连、芦根及冲服三七粉。
2.肝火犯肺证: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
胁肋用胀痛。
口苦,烦躁易怒。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药用泻白散合黛蛤散1;地骨皮15克炒桑白皮15克炙甘草3克粳米一撮青黛3克蚌粉3克(煅红)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1.咳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
2.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如肝火较甚,加丹皮、黑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肝火犯肺证咯出纯血鲜红,甚则血从口涌出,或咳嗽气逆,痰中带血,痰稠不爽,胸胁疼痛,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常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2加减;青黛6克、黑栀子15克、海蛤粉15克(煅红)、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9克、郁金9克粳米15g甘草5g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1.咳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
2.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如肝火较甚,加丹皮、黑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加减:1. 肝火甚兼头痛、目赤者,可选用龙胆草、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之品;2. 血量较多者,可加仙鹤草、紫珠草、藕节等凉血止血之剂,并可另吞服三七粉。
)临证参考脾胃虚弱者,苦寒之药量不宜重。
若见消化不良证候,可配和胃健运之剂,方中龙胆草可改用苦胆草片,于饭后服。
如肝火犯肺证咳血兼有阴伤,症见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者,可改用化痰丸(天冬5克瓜蒌霜5克连翘5克香附5克黄芩5克海浮石5克青黛3克1.咳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
2.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如肝火较甚,加丹皮、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去桔梗)清肝泻肺化痰。
如咳血较多。
纯血鲜红,为肺络损伤之重证,可改用犀角地黄汤(赤芍12克地黄24克丹皮9克水牛角60克(另包)1.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咯血、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尿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清热凉血止血,并加服三七粉止血。
3.阴虚火旺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
口干咽燥。
潮热,颧红。
盗汗。
舌红,脉细数。
药用百合固金汤;熟地9克生地9克归身9克白芍3克甘草3克贝母4.5克麦冬4.5克天冬9克玄参9克桑白皮9克百合4.5克1.咯血可加白芨、藕节、白茅根、茜草,或合十灰散止血。
2.反复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再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
3.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
4.盗汗,酌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
加减:1. 咯血不止者,可加白及、花蕊石、紫珠草敛肺止血,或加阿胶、旱莲草养血止血;2. 潮热不退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3. 盗汗不止者,加五味子、稽豆衣、龙骨、牡蛎等收敛止汗。
临证参考阴虚肺热证兼见头晕耳鸣,舌上乏津,咽燥夜甚,腰膝酸软,夜尿频短者,多为肾水阴亏兼及于肺,治疗宜肺肾双补,滋阴养血兼清虚热,予八仙长寿丸加沙参、百合、阿胶等治疗。
肺肾气阴双亏者,可加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百合9克、麦冬9克、玉竹9克旱莲草9克仙鹤草9克炙甘草6克十灰散15克1.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
2. 阳虚明显,可加巴戟天、肉苁蓉。
3. 纳差,加神曲、砂仁、谷芽等。
)加百合、麦冬、玉竹等,加旱莲草、仙鹤草、十灰散宁络止血。
气虚轻者,用北沙参、太子参,重者可选用西洋参。
阴虚火旺证【主症】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常用方生地黄汤;生地黄9g,牛膝、丹皮、黑栀子各39,丹参、玄参、麦冬、白芍各4.5g,郁金、三七、荷叶各2.1g【辨证加减】1.方中可酌加藕节、白及、茜草炭、白茅根以增强止血之效。
2.反复咯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龟甲以养血止血。
3.咳嗽重者,加马兜铃、炙枇杷叶润肺止咳;痰多色黄者,为痰热偏甚,去生地黄、白芍,加竹茹、陈胆南星清化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