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贯通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一、设计要求1、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
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6、避难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
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 2.0m,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 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m,每人应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8、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永久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永久避难硐室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施工的巷道为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二、巷道用途永久避难硐室用于下组煤采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突发性事故时的人员生存躲避用。
联络巷用于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作业中的进风、行人、运料、出渣等用途。
三、巷道设计长度设计长度:永久避难硐室全长69.6m,其中配电室3.3m、卫生间3.3m。
联络巷全长21m(平距)四、服务年限:永久避难硐室为永久服务巷道。
联络巷服务期限为3个月。
五、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6月份开工,预计2012年9月份完工。
附:巷道平面布置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井巷设计说明书。
井巷设计说明书由矿生产部编制、公司相关部室批准的巷道开工报告书。
二、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三、其它技术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3、依据煤矿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4、《平沟煤矿本安体系风险管理手册》5、《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6、《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Ⅰ。
表Ⅰ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采区1070水平工程名称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地面标高/m1249井下标高/m+993.159——+998.24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下组煤回风井往东52m处,地面无建筑物及设施。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北为下组煤北部风道、南为下组煤轨道下山、南部风道及下组煤皮带下山、东为0116115运输车场、西为下组煤回风井,但对掘进无影响。
邻近采区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无影响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该工作面布置于14#煤层中、14#煤层属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有分叉现象,厚度为0.47——1.24m。
伪顶以砂质泥岩为主、层理较发育、厚0.43m,老顶为细砂岩厚3.5m、底板为黑灰色泥岩,含植化,厚1.42m。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1、进入避难硐室的条件必须是发生重大灾害时,避难硐室附近人员无法撤退升井的情况下,方可进入避难硐室待救,否则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2、井下人员无法撤退时,根据实际情况从避难硐室两端出入通道进入避难硐室。
3、避难硐室两端的防爆门至密闭门段安装有单向排气阀(位于硐室上部)和单向排水阀(位于硐室底部),不能堵塞。
4、走到避难硐室门外,根据防爆门上的开关指示打开防爆门(外面门),有序进入过渡室。
人员进入过渡室后关闭防爆门,再打开密闭门(里面门),人员进入生存硐室后关闭密闭门。
5、硐室内的备用电源是蓄电池,当外部供电全部断电后,蓄电池供电照明。
6、应急用品柜中存放有二氧化碳吸附剂,打开一袋放在柜上,当吸附剂颜色变浅接近白色时或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时,应更换吸附剂。
7、检查生存硐室内的供水管路阀门是否开启,以便用水。
如果供水施救装置无法正常供水时,关闭供水阀门,使用硐室内部备用矿泉水。
8、在硐室内等待救援时,应每隔2小时观察气压传感器读数,并根据压差数据进行增压或泄压操作。
9、硐室内采用两种装置供氧,压风自救装置供氧正常时,采用压风供氧。
根据硐室内避险人员数量及氧气传感器显示氧气量调节,保持氧气浓度在19%~23%范围内。
如果压风自救系统被破坏,用氧气瓶
供氧。
氧气瓶氧气使用完再用压缩氧自救器。
10、硐室内装有电话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络。
11、避险人员在接到地面指挥中心撤离命令后,必须佩带好自救器,实现有组织有序安全撤离升井。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0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当生存硐室的温度、湿度、CO浓度、C02浓度在安全围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上正确的位置。
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02浓度为18.5%〜23% , CO浓度小于24ppm , C0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 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
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
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井巷的名称、长度、用途、坡度、类别、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1、永久避难硐室2、避难硐室设计长度为86m。
3、避难硐室掘进方位角为170°29′15″。
4、掘进范围内13-2#煤层平均厚度为2.5米。
5、永久避难硐室服务期限为7.1个年。
6、永久避难预计于2013年5月10日开始掘进,2013年5月30日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及批准时间工作面设计名称为《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图》,批准时间为二○一三年四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永久避难硐室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二○一三年四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在距巷道开口6米处安设ZL-11型顶板离层监测仪一个,观察顶板的下沉量,有专人负责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分析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顶板支护。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布置及掘进巷道掘进方法沿煤层见顶见底掘进,掘进长度为86米,掘进高度为2.5米,掘进宽度2.6米,掘进时严禁出现高低不平现象。
二、巷道规格尺寸1、避难硐室设计为矩形断面。
断面尺寸如下巷道断面技术参数表第二节矿压观测一、观测对象:避难硐室二、观测内容:1.锚固端到基岩段顶板离层量。
2.锚杆锚固范围顶板离层量。
三、观测方法(一)顶板离层观测采用顶板离层监测仪观测顶板离层监测仪的施工安装措施1、技术和组织措施(1)顶板离层监测仪的安装位置:距离巷道开口10米处安设一个ZL-11型顶板离层监测仪器。
(2)顶板离层监测仪的孔深为4.5米。
(3)内基点安装位置在孔底,外基点安装位置于锚杆的末端深度相同:其误差不超过10毫米。
(4)安设顶板离层监测仪,必须将顶板离层监测仪固定牢固,必须将读数计采用螺丝固定牢固。
(5)按规定周期设专人进行观测,填写现场牌板,出班后填写记录,当顶板离层量达到120毫米时必须先撤出人员,向值班人员汇报,值班人员向矿调度室反馈。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说明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说明一、永久避难硐室的设施及系统永久避险硐室(主要配套设备及型号:生命保障系统:ZYS0231;避险硐室防爆门:262DT12-00)由过渡室、气瓶室、配电室、卫生间、生存室五部分组成,可容纳100人同时避险。
其中4煤永久避险硐室布置在辅运大巷9#联巷、距1#副斜井底1950m处;4上煤永久避险硐室布置在1#辅运大巷与胶带大巷之间,位于41104运顺联络巷以北30m处。
(一)避难硐室内部结构4煤永久避险硐室主硐室(生存室)长度26m,宽度4m,高度3.1m,断面积10.8m2,使用面积104m2。
4上煤永久避险硐室主硐室(生存室)长度28m,宽度4m,高度3.1m,断面积10.8m2,使用面积112m2。
永久避难硐室次硐室由过渡室、气瓶室、配电室、生存室、卫生间五部分组成,可容纳100人同时避险,满足矿井紧急避险需求。
1.过渡室是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的必经通道,在过渡室内安装有气幕装置及喷淋装置。
2.气瓶室及配电室用于存放制冷剂钢瓶、高压氧气瓶、高压空气瓶及电器设备,为整套系统提供能源,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气瓶室及配电室,在人员需要避险时,避难硐室操作人员接到调度指挥中心的紧急指令后提前进入气瓶室及配电室,开启相关设备、阀门等,保证避险系统正常启用。
3.生存室为避险人员生存场所,可容纳100人,座椅下为储物箱,用于存放二氧化碳吸附剂、一氧化碳吸附剂、矿灯、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等;在生存室内安装有供氧单元、降温除湿单元、压风控制单元、电话、照明灯、摄像仪、环境监测仪表等,为人员紧急避险提供必要生命保障。
(二)避难硐室系统结构避难硐室系统结构共分为八部分:过滤降温除湿系统、供氧系统、压风系统、气幕喷淋系统、通讯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供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附属系统。
1.过滤降温除湿系统:降温除湿净化系统为硐室内部降温及空气净化,包括二氧化碳制冷剂钢瓶350支,过滤降温除湿装置8套,二氧化碳吸附剂450桶,一氧化碳吸附剂5KG,汇排流35根。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1、旋转硐室过渡室门把手,打开过渡室门,气幕系统自动启动,进入过渡室后立即将过渡室门关闭,气幕系统自动关闭。
2、进入过渡室后,打开喷淋开关,空气通过喷淋系统喷出,吹洗避难人员带进过渡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吹洗两分钟或当仪表无报警时即可关闭喷淋开关。
3、吹洗完毕后,旋转生存室门把手,进入生存室,然后从生存室关闭生存门。
4、避难硐室采用专用压风管路供氧,打开过渡室内三级过滤器前的压风总开关,调节管路上的减压阀,使其出口侧的压力不大于0.3MPa。
5、根据生存室的避难人数调节减压阀后侧压风开关的开启程度,听到消音弥散装置发出声音并确认有风吹出则压风系统启动。
6、根据生存室内压力表的显示示数,调整生存室内泄压阀的开启数量和开启程度,并将硐室内仪表的压力值维持在100~500Pa.7、硐室生存室内设置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和湿度仪表,可根据各仪表确认生存室内的生存环境条件。
8、生存室内设计有通讯电话,避难人员可以启动救灾通讯电话,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的汇报遇险人员的数量、健康情况和硐室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事故的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保证和地面救援中心的联系。
9、硐室内外监测仪表,由煤矿现有电源供电,当原有电源出现故障时,仪表自动切换至蓄电池供电。
仪表将监测的环境数据通过监测分站上传至井上指挥室10、过渡室设置用自动打包马桶,使用完毕后踩下马桶下方的踏板,马桶完成自动打包密封,完成打包后关闭马桶,储便盒装满后取出打包好的塑料袋放到过渡室的垃圾桶内。
11、生存室内座椅的下方为储物箱,储物箱内配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自救器等物品。
12、生存室内的独立储物柜内配备有工具箱、担架、急救包等物品。
13、当外界环境允许逃离避难硐室,或生存硐室系统不能保证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时,避难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转移。
注意事项:1、进入过渡室前,先通过防护密闭门上的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在进行洗气,如果有人,则等洗气结束进入生存室并关闭好生存室密闭门后,打开过渡室门进入过渡室进行洗气。
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太义掌煤业安全技术措施编号:2012第(36)号地区:15101运输顺槽措施名称: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签字: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全指挥中心主任:通风区队长:调度室:安全通风科:防治水科:技术科:综掘队:编制人:编制时间: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由于避难硐室在转载巷向西开口掘进,需采取一次串联通风,为保障施工和矿井的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特制定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一、串联通风地点:转载巷、运输大巷东掘、回风大巷东掘二、串联通风方式及次数:一次性串联三、预计串联通风时间:60天四、管理制度1、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设专人管理,风机安装距掘进面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掘进供风严格执行双风机,严格执行风和锁和瓦斯电闭锁,挂牌管理,现场交接,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风机;出风口距迎头煤巷不超过5米,停电停风时,人员必须迅速撤到全负压风流中。
2、瓦斯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工作面及回风流中每班不少于3次检查,出现瓦斯异常情况,串与被串工作面均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制定相应措施。
安设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甲烷传感器位置、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如下: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安装位置:距掘进工作面≤5米,报警值≥1%、断电值≥1.5%、复电值<1%。
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工作面回风巷甲烷传感器安装位置:距掘进工作面出口往里10-15米,报警值≥1%、断电值≥1%、复电值<1%。
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避难硐室口下风侧10-15米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报警值≥0.5%、断电值≥0.5%、复电值<0.5%。
断电范围:避难硐室工作面及被串工作面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被串联巷道局部通风机前瓦斯浓度如果达到或超过0.5%时,必须断电,停止工作采取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避难硐室的设计和讨论

避难硐室设计依据要求基础概论: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占78.08%,氧(O2)占20.95%,稀有气体占0.94%(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以及不久前发现的Uuo7种元素),二氧化碳(C02)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如。
臭氧(O3)、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碳占空气的体积比为0.03%。
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氮气仍占78%左右,氧气下降至16%左右,二氧化碳上升至4%左右,水蒸气含量也大大增加。
休息状态时,每分钟呼出0.25L 二氧化碳。
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80升。
空气是人的生命因子。
那么人每分钟呼吸多少次?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20次。
女性较男性稍快2~3次。
新生儿呼吸频率最快,为每分钟40-~44次,1岁时为30次,4~7岁为22次。
资料显示:人类如果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大约吸进0.5升空气计算(每分钟10L空气),一昼夜我们需要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身高160厘米以上的人,每天需要1300大卡的热量。
1J=1N.m 1kcal=4.187kJ理想气体方程 PV/T=PV/T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与摄氏温度相差273.15.即0摄氏度等于273.15K空压机说明书上要求其排气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40~50℃,而一些专业书上也认为其排气温度应控制在70~ 1 1 0℃。
要求有较高的排气温度,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凝析。
空压机的排气温度80-90度正常。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01.325kPa。
标准的大气压是每平方厘米1.0336公斤,人的表面积大约为1.5平方米,一个成年人的人体总共要受到12-15吨的大气压力。
一般来说,五六个大气压,人是不能承受的,但是战斗机飞行员在做类似俯冲这种直下或者是直上的动作时,身体有很多部位要短时间承受五六个甚至更高的压强,可是他们也都活着回来了,一方面是体质问题,一方面也是长期飞行练出来的。
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矿生产计划安排,我区队将对39五偏避难硐室进行掘进,该硐室是根据矿六大避险工程总体安排,在三九五偏车场以里布置巷道,作为三九采区火灾、瓦斯灾害事故紧急避难硐室,为保证该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方案1、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后完成后作为三九采区火灾、瓦斯灾害事故紧急避难硐室。
2、巷道支护形式和断面:巷道支护采用锚网索与全封闭U钢棚喷浆复合支护,毛断面巷道宽B=4400mm,高H=3500mm,面积为13.32㎡;成巷断面为B=3.4m,H=3.0m,直墙h=1.3m;喷砼强度符合C15要求。
主硐室设计全长为71.9m,其中平巷段为52.9m,-12.5°段19m;现开口已掘20m,主巷剩余长度52m,巷道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喷+全封闭U钢棚复合支护。
3、施工方法:巷道掘进时采用炮掘施工,采取“三八”制组织生产,两掘一喷,循环进尺2.4m;迎头围岩破碎时,采取随掘随支进行施工,确保安全施工,架棚时每班架设2对棚,班进1m。
二、技术要求(一)临时支护巷道掘进时采用前移卡环式前探梁支架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锚杆距迎头不得超过锚杆的间排距,前探梁为4根不小于4m的2寸钢管,一梁三卡固定在前探梁锚杆上,并用板枇或方木与顶板褙实)。
(二)一次支护根据矿井前期及附近岩巷支护形式,支护效果、矿压显现规律及施工经验进行类比,采用如下锚网索喷支护方式能满足安全要求。
1、支护方式: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
2、锚杆采用高强锚杆(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锚杆规格:Φ20³2400mm, 锚杆间排距800³800mm,全断面布置12根锚杆,顶部每根锚杆使用2卷Z2350锚固剂,帮部每根锚杆使用2卷Z2850锚固剂。
3、锚索规格:Φ18.9mm³7300mm,锚索间排距1500³2000mm,每根锚索用3卷Z2350树脂锚固剂锚固,托盘使用400mm长14#槽钢梁、12³100³200mm钢板和50³100³200mm 木垫板配合使用,锚索预应力均不低于100KN(31.5Mpa)。
永久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砌巷道为永久避难硐室工作面。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90万吨/年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生产系统,为新区采掘工作面人员在发生事故时提供避难场所。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硐室设计长度:永久避难硐室:57.2 m;服务年限:4年。
四、预计开工时间项目部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决定:预计本掘砌工作面自2011年8月中旬开工。
五、巷道布臵永久避难硐室:位于二采区下山口(胶带大巷下部),距离胶带大巷约10m处,在二采区轨道下山和胶带下山间布臵一个永久避难硐室。
开口位臵位于胶带下山往下70米处,在胶带下山右侧直墙1米以上拆口,与胶带下山水平角成30度夹角向上变坡26度,斜长掘送10米后水平向前与轨道下山掘送贯通。
施工说明:依图所示,永久避难硐室分为两个断面掘砌完成,硐室中部为1#、2#过渡室及生存室,设计长度31.1米,硐室净宽4.0米,大断面支护;靠两侧为小断面支护,硐室净宽3.0米,设计长度26.1米。
六、巷道断面永久避难硐室采用锚杆网锚索联合支护和半圆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双重支护,硐室断面:①锚杆网锚索联合支护:A、大断面:净宽4.8m、净高3.8m,掘进断面15.71m2。
B、小断面:净宽3.8m、净高3.3m,掘进断面10.95m2。
②砌碹支护:A、大断面:净宽4.0m、净高3.4m,净断面11.84m2,掘进断面15.71m2。
B、小断面:净宽3.0m、净高2.9m,净断面7.73m2,掘进断面11.88m2。
七、支护方式1、临时支护掘砌硐室采用直径不小于14cm的木支柱戴柱帽的方法进行超前临时支护。
掘砌工作面掘进前距工作面煤帮处打一排贴帮柱,间距1m 一柱(不少于2根)进行支护,并对作业地点零皮活块、支护情况进行处理,方可进行操作。
等爆破落煤后处理完顶板、煤帮、瓦斯等安全隐患,由爆破工和班组长根据作业现场情况立即在距巷道两帮1m 处挖柱窝采用木点柱支护,柱要打在实底上,并加戴柱帽打紧,遇顶板破碎时要加密支护,临时点柱柱距1米戴柱帽且不少于4根,柱帽规格:(长×宽×高)500mm×200mm×50mm。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
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
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100.0=10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5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100×1.2÷3.5=34 m;a过=7.0÷3.5=2.0m;a=a生+2a过34+4+4=42 m2、南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6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60.0=6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60×1.2÷3.5=20.57 m;a过=7.0÷3.5=2.0m;a=a生+2a过=20.57+2+4=26.57 m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时,中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2 m;南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1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3即可满足要求。
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一采区回风巷与回风井贯通措施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区回风巷与回风井贯通措施贯通安全技术措施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贵州华贵得金有限公司织金县龙金煤矿一采区轨道回风巷与回风井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矿长:彭焕银总工:任官州编制:高保民编制日期:2017年5月22日规程﹙措施﹚会审记录表一采区轨道回风巷与回风井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表贯彻表一采区轨道回风巷与回风井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一采区轨道回风巷开口掘进2米后,巷道向左拐弯按306°方位掘进,变坡度为平巷+5‰,开工前,掘进钻长5米,打钻1#孔46.7米与风井底打穿,截止5月22日八点班已掘进20m,距离贯通风井底剩余距离26.7m,为确保安全施工,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望相关单位及施工人员遵照执行:二、准备工作1、矿地质测量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标定贯通中腰线,确保巷道贯通准确无误。
2、矿地质测量人员根据实测成果绘制贯通大样图悬挂于调度室,并每班进行上图,严格控制好贯通距离。
3、通风队提前做好调整通风系统及构筑通风设施的准备。
二、安全技术措施1、贯通剩余20m时,开始探眼,探眼设计如下:巷道底板以上1.2米处,在巷道两帮个打一个探眼,方向与掘进方向一致,坡度0°,探眼深度均为5米,探眼打透后,停止作业,当班班组长派人到预透口处,检查巷道支护情况,瓦斯检查员要详细检查掘进头及预透口处的瓦斯情况。
2、掘进队每次放炮前,都必须安排专人与瓦检员一起检查预透点的支护、瓦斯等情况。
只有迎头及预透点支护完好、瓦斯浓度小于0.8%时,方可允许放炮作业。
3、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每次放炮装药前,必须检查一采区轨道回风巷及透口处(回风井底)附近20米范围内瓦斯,只有瓦斯浓度均在0.8%以下,方可进行装药放炮操作,严格执行远距离爆破规定,撤人范围:一采区轨道回风巷及一采区轨道、井底联络巷、回风井底、井底水仓;断电范围:当班电工将工作面及回风流非本安质型电源全部切断至风机配电点处闭锁;每次放炮必须由班组长派专人搜索式撤人,分两路撤人,安排布四人布岗,一路从工作面搜索式撤至主皮带斜井变坡点以上260m处站岗,拉警戒绳挂警戒牌站岗,一人留下站岗,一人返回副斜井避难硐室起爆地点处向班长汇报,另一路从工作面搜索式撤人将回风井底、井底联络巷、井底泵房人员全部撤至副斜井避难硐室内,拉警戒绳挂警戒牌站岗,警戒时,每个警戒点每次安排2人;沿途将警戒点以里人员全部撤到警戒线以外后,1人返回给班组长汇报。
避难硐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一、使用方法1、旋转左侧门把手,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过渡硐室,进入后立即从里把过渡硐室门关闭。
2、当人员进入过渡硐室后,首先打开所有空气钢瓶阀门(注:要把所有钢瓶阀门打开到位),空气由气幕向外喷出进行洗气,洗气过程大约20~30秒。
3、洗气后,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正压状态时空气减压器已经预设气压为0.3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3 MPa时,调整减压器使低压表数值至0.3MPa。
4、打开位于过渡硐室两侧全部压缩O2钢瓶(蓝色)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
5、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正压状态时O2减压器已经预设至0.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 MPa时,调整减压器使低压表数值至0.4 MPa。
6、打开辅助硐室门(在此过程中应佩戴自救器)进入后关闭辅助硐室门。
7、打开全部CO2钢瓶(银色) 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打开CO2气瓶控制阀门。
8、回到过渡硐室后迅速关闭辅助硐室门。
9、旋转通往生存硐室门的把手,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
10、在压风管路完好状态时采用压风供氧,开启压风出口“三滤”装置的阀门,听到消音器发出声音确认有压风吹出即表示此时压风供氧系统已开启。
(硐室内一共有4个压风供氧出口均需打开)11、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正压状态时压风供氧的减压器及流量计均已设置好,请勿随意改动。
12、压风“三滤”装置设置有自动排污口,请勿随意触碰,防止堵塞。
13、在压风管路被破坏的情况下,打开生存硐室O2流量装置的控制阀门。
并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正压状态时表示压力已经设置好,请勿改动。
14、打开生存硐室O2流量装置(逆时针开大,顺时针为关小),将流量计设置为:人数×0.5L/min。
流量计出口有气体喷出时即表示O2已经供给。
15、完全打开液态CO2管路主控阀门(阀门手柄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16、检查并确认液态CO2压力,高压表数值应大于600PSI。
避难硐室通防设计

永久避难硐室通风设计一、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一)掘进巷道期间通风路线:1、新风路线:副井→4#煤一采区轨道大巷→永久避难硐室掘进局部通风机→永久避难硐室掘进工作面。
2、乏风路线:永久避难硐室掘进工作面→4#煤一采区轨道大巷→4#煤一采区八联巷→4#煤一采区回风巷→4#煤一、二采区回风巷→4#煤总回风巷→2号回风立井→地面。
(二)掘进工作面与轨道大巷贯通后通风路线:副井→4#煤一采区轨道大巷→永久避难硐室→4#煤一采区轨道大巷→4#煤一采区八联巷→4#煤一采区回风巷→4#煤一、二采区回风巷→4#煤总回风巷→2号回风立井→地面。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第一节通风系统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施工过程中,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1根据掘进巷道所需最大风量选取局部通风机。
根据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的实际需风量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验算。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 q掘× k掘/(C-C0)=1.64×1.2/0.008 =246m3/min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k掘——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2);C——回风流瓦斯允许浓度,不超过1%;取0.8%;C0——进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5%;取0;(二)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 q掘× k掘/(C-C0)=0.22×1.2/0.015 =17.6m3/min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掘——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2);2C——回风流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不超过1.5%;取1.5%C0——进风流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取0;(三)按炸药量计算(三级煤矿许用炸药)=10×AQ掘=10×11.48=114.8m3/min式中:Q——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掘A ——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取11.48m2断面爆破所用炸药量37kg。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一、工作面概况三采区避难硐室整体位于三采轨道巷的南侧帮三采胶带巷北侧帮,避难硐室的西通道距西侧306运巷风桥18.249米,东通道距东侧三采变电所50.279米;地面位置在郭家山村庄保安煤柱之中。
二、煤(岩)层情况本次所掘的巷道主要在山西组下段顶部的3、4#煤层中掘进。
该区内煤层稳定,结构复杂,含三层左右的黑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矸层。
三、顶底板情况直接顶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中厚层状,半坚硬,节理裂隙发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含泥质较高,遇水易膨胀,局部为砂质泥岩,含少量植物化石。
老底为K3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层状,坚硬,局部节理发育,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附图一:煤岩层柱状图四、地质情况避难硐室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倾向北西,倾角0—9°,平均4°,局部产状微有变化,据周围相邻工作面已揭露的地质资料显示,在该区域内没有发现地质构造存在,但为了保证安全掘进,在施工过程中不得盲目揭露隐伏构造,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如有异常及时向矿调度汇报。
五、水文地质情况本次所掘巷道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3、4#煤层顶板之上的砂岩裂隙水,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承压岩溶水和奥陶系灰岩承压岩溶水,两者的静止水位标高远高于所掘的巷道,且工作面内煤(岩)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区内富水性不明,所以本次掘进受到的水患威胁主要是太灰水和奥灰水。
为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掘进中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并积极探查区内的隐伏构造,另外要派专职人员严密监测迎头和顶底板的水害水情,如有异常及时向矿调度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六、其它地质情况1.最大涌水量1.5m3/min,正常涌水量0.1—0.3m3/min。
2.瓦斯绝对涌出量:4.5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6m3/T。
3.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华胜矿井避难硐室工程。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井下发生事故时用于紧急避险。
三、巷道设计长度:避难硐室设计长度74m第二章地质水文情况根据一水平胶带巷揭露岩石情况,2#煤层厚1.5m,顶板为0.6m 泥岩,底板为1m砂岩。
对本巷道产生事故的主要为2#煤层采空区。
施工时加强对顶板支护。
由于本巷道位于一水平胶带巷与一水平辅运巷中间,顾不产生水害事故。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开拓1、巷道位置:本巷道起始于华胜矿井一水平胶带巷385m处,以90°右转向前施工12.875m,然后以90°左转向前施工54m,在以90°右转与一水平辅运巷贯通,坡度为0°。
2、巷道在贯通、遇断层等掘进施工条件变化时,另行编制专项施工措施。
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躲避硐室1-1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4.0m,净高3.5m,设计为U29钢棚+网片支护,支架间距650㎜,金属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而成,网格为100×100mm,喷浆厚度200mm;2-2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4.0m,净高3.5m,设计为U29钢棚+网片+砼支护,支架间距650mm,金属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而成,网格为100×100mm,砼厚度400mm。
二、巷道断面特征一览表:三、支护方式1、巷道开口时,如不能使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则应采取液压支柱进行临时支护。
2、前探梁所用材料应为:直径89mm钢管,长度应不小于4m。
每组前探梁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布设时,应在巷中布设一根,巷中左右各800~1000mm各一根,还需安设时,应安照800~1000mm的间距继续在巷中左右安设。
在确定前探梁的数量时,要根据巷道断面的不同,每次爆破后揭露的巷道顶板面积不同,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使用方便为原则合理确定。
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技术处提供的《太原市梗阳实业集团麦地掌煤矿21盘区巷道布置图》,(编号S1295-110-01),需在北翼胶带大巷与北翼轨道大巷之间以方位角247°向轨道大巷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与轨道大巷贯通。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特编写本安全技术措施:附图一:永久避难硐室平面位置示意图、局部放大图一、永久避难硐室的位置与掘进规格一、永久避难硐室位置永久避难硐室布置于北翼胶带大巷与北翼轨道大巷之间,开口坐标:X=4179135.835;Y=19611173.382,终点坐标X=4179114.920;Y=19611124.110,方位角247°,长48.101m,坡度1%。
二、永久避难硐室掘进规格永久避难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荒宽4740mm,净宽4000㎜,荒高4070mm,净高3500㎜,掘进断面积17.02m2,净断面积12.28m2,墙高1500㎜,铺底厚200mm,基础深200㎜。
附图二: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断面图二、永久避难硐室支护方式㈠、临时支护1、临时支护形式为吊环前探梁支护,采用木板及木楔构顶。
吊环采用4寸厚壁钢管加工制作,长度80mm,顶部焊接与锚杆配套的高强度螺帽,能用丝扣拧在锚杆上,数量9个,每根前探梁3个。
前探梁用3寸钢管制作,长度为3.5m,数量三根,板梁规格为1200³200³50mm的木板。
2、前探梁支护操作(1)使用前,首先按规定检查吊环有无变形、开焊、丝口损坏等,并检查锚杆的锚固力、扭矩是否达要求。
(2)割完煤(岩)后,首先按规定进行敲帮问顶,采用长杆挑落拱、顶部活矸。
然后将吊环分别安装在工作面回头第一、二、三排锚杆上,要求吊环螺母进入锚杆不小于20mm,同时将工作面顶网用长柄工具撑起和后部钢筋网搭接,随后移前探梁,使网片放在前探梁上,在网与梁之间用木板木楔打紧,然后联网、安装顶部锚杆。
锚杆支护结束后,拆除接顶木板,将第三个吊环移到工作面第一排锚杆上,前移前探梁,以备下一循环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县新民乡龙源煤业龙鑫煤矿
井巷工程贯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巷道名称永久性避难硐室贯通
编制单位开拓队
措施编制戴廷宇
施工队长汪建祥
编制日期 2013年3月3日
掘进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签字表
永久性避难硐室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一、贯通情况:
1、贯通巷道名称:永久性避难硐室
2、施工单位:开拓队
3、施工单位负责人:汪建祥
4、贯通剩余工程量:截止2013年3月3日剩余26米
5、预计贯通时间:2013年3月20日
二、贯通巷道基本情况:
巷道为穿层巷道,所穿岩层岩性为灰岩、泥岩。
支护形式为锚网喷支护,巷道掘进宽度3600mm,高度3100mm。
掘进断面9.78m2。
巷道形状为半圆拱形。
采用爆破法掘进贯通,通风方式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扒斗机出矸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贯通没有影响。
根据工程安排开拓队单向施工贯通。
贯通地点在平硐绕道与避难硐室交叉点
处(见附图1-1)。
贯通后对通风系统没有影响。
三、爆破警戒位置:1在轨道上山下车场变坡点往上70m处、2在轨道上山下车场变电所口处、3在主平硐与轨道上山下车场外交叉点(如示意图)
四、安全技术措施:
1、贯通剩余20米时,生产技术部必须下发贯通通知单,现场标明中、腰线及贯通位置。
通风部门做好调整通风方式的准备。
2、贯通剩余20米时对贯通位置范围内20m电缆、水管进行保护,先挖地沟后把电缆落地埋在地沟里,然后用旧皮带保护好盖上碎渣,水管风管用旧皮带保护好,防止放炮时掉渣砸坏管路。
3、每次放炮前,必须由瓦检员检查避难硐室与轨道上山下部车
场外部贯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含量及通风情况,如一切正常后方可放炮。
放炮时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4、每次放炮时,必须设专人警戒,每次设警戒时各个警戒位置必须有两个人同去,到位后由一人回来报告,一人设警戒。
警戒人员必须在当班班长发出撤除警戒命令后,方可撤离警戒地点,恢复正常工作。
5、剩余5米时,每次打眼前必须用3米长钻杆打探眼,巷道探透时剩余1.5m时,应及时通知调度室组织有关领导现场指挥贯通。
6、贯通剩余20米时,施工单位及调度室、生产技术部必须准确掌握施工进展情况,在施工进展图中标明巷道剩余工程量。
调度室一份,现场一份。
7、当巷道剩余20m时每次放炮前要及时派专人检查避难硐室与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外部贯通处20m内支护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等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放炮施工。
8、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施工,严格按照总办室给定的中心、腰线施工。
9、贯通时间选择在八点班进行贯通。
矿领导有关人员现场指挥贯通。
巷道贯通后,要及时加强贯通地点的支护。
10、贯通后要及时清理贯通地点附近的各种杂物、浮碴清理干净,确保行人畅通,及运输线路畅通。
11、每次放炮前后要及时洒水降尘。
12、其他有关规定按照《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和领导审批意见》执行。
贯彻学习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