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依据
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2、《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晋煤救发[2012]149号);
3、《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
4、同煤经安字【2013】276号文《关于下发集团公司<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验收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6、《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
7、《煤矿安全规程》;
8、矿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1、避难硐室的设计目的: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
2、避难硐室的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按额定避险人数100人,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备用系数20%。避难硐室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避难硐室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避难硐室的安
全防护能力。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避难硐室地面钻孔要求:1#钻孔布置压风、供水管路及供电、通讯电缆;2#钻孔作为回风通道。
三、设计原则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1.位置选择
永久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石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然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根据马口煤矿矿井灾害特点,结合井下采掘现状及开拓巷道布置要求,设计考虑在11#层303盘区轨道巷设置永久避难硐室。303轨道为沿煤层起底掘进的半煤岩巷,为进风巷。避难硐室西通道开口点坐标为(X=4430373.091,Y=528965.976),东通道开口点坐标为
(X=4430373.082,Y=529008.866)
2.服务范围及年限
硐室服务于矿井西翼,服务年限4年。
3.设计额定避险人数
(1)、设计依据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9条、第18条。
(2)、盘区最多队组布置
按照我矿采掘计划,两盘区最多队组时,布置有1个综采队,2个机掘队。
(3)、设计额定避险人数
每个队组每个生产班总人数为:综采队25人,机掘队20人(以上每队均包括安全员、瓦检员各1名,为检修班)。
盘区每班总人数为:25+2×20+15=80人
按照《规定》要求,备用系数为1.2,则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
80×1.2≈96人
本次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100人。
四、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1.硐室构成
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机构,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门以内为生存室。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2m。
隔离门采用密闭门设置,密闭门尺寸规格为1800mm(高)×1500mm (宽)
最外侧隔离门应承受约为0.3Mpa的爆炸压力。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害气体的密闭门。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门墙周边挖槽,深度不小于0.2米,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生存室内设有医疗室、储物室、设备室、卫生间。
为了使硐室与井下完全隔离形成密闭空间,故本次设计采用地面
布置钻孔方式及相关系统。地面共布置两个钻孔,钻孔地面位置距旁边硬化土路10m, 1#钻孔坐标为(X=4430387.340,Y=528965.669,Z=+1372.451)直径为350mm,2#钻孔坐标为(X=4430381.346,
Y=528965.683,Z=+1372.451)直径为200mm。
2.硐室断面及面积
过渡室净面积不小于3.0m2 ,生存室净高不低于2.0m,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不低于1m2的使用面积。
本次设计硐室与通道断面形状均为矩形。通道净宽2.4m,净高2.4m;硐室净宽3.6m,净高2.4m。
过渡室面积:4(长)×2.4(宽) =9.6m2>3m2
生存室面积:40(长)×3.6(宽) = 144m2> 1×100=100m2
均满足规定。
3.支护形式及方式
硐室有两通道,两个通道均与303盘区轨道巷相通。掘进前期均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
因本此设计的硐室布置在煤层中,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17条,为了有效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后期生存室顶板及两帮均采用C20混凝土喷浆支护,两帮厚度为250mm,顶板厚度为200mm;采用C15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为100mm。避难硐室通道中顶板及两帮均采用C20混凝土喷浆支护,两帮厚度200mm,顶板厚度为100mm;采用C15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为100mm。过渡室中顶板及两帮均采用C30混凝土砌碹支护,厚度均为600mm;采用C15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为100mm。
五、硐室内设备技术指标
1、氧气供给系统
(1)基本要求
a、采用矿井压风供氧时,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每人0.3m³/min,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A)。
b、采用自备氧供氧时,供氧量不低于每人0.5L/min,自备氧备用量不低于24h。
c、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内环境中O2浓度在
18.5%-23.0%之间,空气压力始终高于外部环境空气压力
100-1000MPa。
(2)主要方式
a、避难硐室同时配备三套供氧系统,分别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供氧、钻孔供氧、自备氧供氧。避难硐室接入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设有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在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够使用时,由其供给足够的风量;在压风自救系统失效时,启动硐室内配备的自备氧供氧,待地面钻孔救援设施准备就绪时,通过地面供氧。
b、硐室内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以备应急需要。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小时。
c、硐室内配有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120台,额定保护时间45分钟,一边矿工在逃离避难硐室后佩戴。
2、气幕喷淋系统
a、硐室内部采用正压设计,以有效防止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密闭门内侧设空气气幕,减少并阻隔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气墓喷淋系统的开启应与密闭门的开启进行联动控制。硐室内配有压缩空气瓶,以用于万一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受损,压风失去时的环境维持,提供足够的压缩空气,支持人员多次进出避难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