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避难硐室

合集下载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凉水井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凉水井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煤尘具有爆炸倾向,煤层顶底板较好,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井下主要的灾变类型可能有火灾、水灾、瓦斯及煤尘爆炸和冒顶片帮等。

永久避难硐室要坚固可靠,具备防火、防爆、密闭、独立供氧等功能。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单位:套数量:2一、避难硐室相关规范避难硐室建设必须符合以下规范和规程的相关规定: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2月第一版);6.《煤矿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二、永久避难硐室主要系统要求及参数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凉水井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30人,并且有1.2的备用系数,内部系统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防护密闭门临时避难硐室分为过渡室和避险生存室。

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而设立的;避险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和0.3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

(二)空气循环系统和空气幕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高压氧气瓶供氧供气系统或外接矿井空气压缩管路实现的。

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300~4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在永久避难硐室的正上方分别布置1个直径为500mm的施救钻孔,孔内安装426mm的钢套管,钢套管内将供水管、压风管、供电电缆及通信电缆预先安装好,为施救过程中的通信、供水、供电和压风供氧提供条件。

临时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

临时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

临时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一、临时避难硐室(一)临时避难硐室的作用临时避难硐室的作用是指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二)临时避难硐室使用条件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变情况下,当灾害无法控制时,灾变区域人员应以佩戴自身携带的隔绝式自救器循相应的避灾路线尽快撤至地面为最高原则,只有出现以下情况时,才可就近撤至避难硐室,在避难硐室的掩护下成功逃生或等待救援,以保障生命安全。

1、灾变情况下,灾变区域安全出口被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冒顶等封堵,人员无法撤出时,应就近撤至避难硐室,在避难硐室的掩护下成功逃生或等待救援。

2、灾变情况下,灾变区域人员循相应的避灾路线尽快撤至其它安全地点的过程中,其自身携带的隔绝式自救器安全防护时间不足,无法保证能安全撤至其它安全地点时,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更换自救器,然后再循避灾路线尽快撤至其它安全地点。

(三)主要技术参数额定防护人数 15~50 人额定防护时间 h 大于96硐室内温度℃不大于35压缩氧气供氧0.5L/min•人隔绝式自救器数量个不少于15个矿灯数量台不少于15台生存硐室内氧气浓度在18.5%~23%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85%(四)避难硐室操作说明灾变发生后,避险人员应按救灾路线图的指示迅速前往避难硐室,进入避难硐室时,要迅速有序。

进入硐室后打开压风管路阀门,关闭隔离门,及时通过硐室内直通地面安全生产信息中心电话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联系,及时准确地报告遇险人员的数量和健康状况、硐室内条件及事故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等待救援。

二、临时避难硐室内设施操作说明(一)自救器配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所有入井人员佩戴隔绝式自救器。

硐室内配备不少于15个隔绝式自救器,以备现场人员自救器防护时间不足,更换自救逃生。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2)“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 ;(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出口逃生巷道防护密闭门进口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生存室密闭门过度室防护密闭门逃生巷道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应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硐室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1、功能要求避难硐室必需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位置选择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

3、安全出口结构避难硐室安全出口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

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

3201轨道顺槽施工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按照井下安全避险系统设计要求,需在3201轨道顺槽672m—677m处东帮施工临时避难硐室,为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临时避难硐室位置及规格临时避难硐室位置:3201轨道顺槽672m—677m处东帮,为矩形断面,掘宽5m,掘高2.7m,掘深5.1m(净宽4.8m,净高2.5m,净深4m)。

(详见附图1)二、施工方法1、3201轨道顺槽掘进至672m时,开始扩宽东帮,扩宽段长5m,每米扩宽0.5m。

施工时先掘正巷再扩宽,掘出临时避难硐室部分断面,剩余部分再采用炮掘,达到设计规格。

2、放炮作业严格按照放炮说明书和炮眼布置图施工。

采用MQT-120/2.5型气动锚杆钻机进行钻眼。

放炮时,使用煤矿三级许用乳化炸药,选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装药方式采用正向装药。

3、爆破后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顶帮活矸活炭。

爆破后出煤时,由人工转至3201轨道顺槽,再由综掘机转至胶带输送机出煤。

4、出煤后,临时支护采用DW31.5-2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3根)配合木道木进行临时支护,木道木规格:1200×150×150mm。

三、支护方式㈠、采用综掘机扩宽段支护方式:1、顶部支护:扩宽处顶部补加高强锚杆,锚杆型号为:Φ20—2200mm,间距900mm,排距为1000mm,与原锚杆同一排,顶锚距帮间距大于350mm 时补加一根锚杆。

补加锚杆与顶板垂直,每根锚杆使用2支锚固剂,先安装一支K2335型锚固剂,再安装另一支Z2360型锚固剂,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100N·M,锚固力不小于100KN。

2、帮部支护:掘进正巷时,南帮采用两根普通锚杆配合两块1.2m木背板支护,锚杆间距1.5m;扩帮时采用一根普通锚杆配合1.2m木背板支护。

锚杆型号为Φ18—1800mm,每根锚杆使用一支Z2360型锚固剂,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100N·M,锚固力不小于100KN。

在避难硐室避难应注意什么

在避难硐室避难应注意什么

在避难室避难时应注意什么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井下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永久避难室提前建造在井底停车场附近或采煤工作面和爆破机起点附近。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

避难人员尽量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如木料、笆片、风筒布、溜槽、衣服等)严密构筑,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侵入。

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地利用它,往往能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

在避难硐室中避难时应注意:
(1)衣服应留在避难室外、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发现。

(2)避难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到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耗氧量,避免吸入更多有害气体。

(3)室内只剩下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4)间歇性敲击铁管或岩石发出遇险信号。

有条件时,打开矿用自动呼救器(矿井寻人仪)及时给营救人员提供方位和避难地点。

(5)所有寻求庇护者都应该团结起来,相互帮助、坚定信心。

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郑煤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及参考装备明细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相关规定,集团公司制定了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建设管理标准及参考装备明细,请各矿认真执行。

一、基本要求1、有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的突出煤层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的,应在距离工作面300~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其它煤层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1000米的,应在距离工作面300~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

2、硐室总容量,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全部人员避难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但至少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

3、避难硐室及其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保持支护良好,巷道全断面喷浆封闭,提高支护强度,控制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

喷浆前要在巷帮和迎面预埋桩点,以便安装压风自救、吊挂管线、电话、牌板等。

4、避难硐室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门轴设在朝向工作面一侧。

门扇和门框采用钢质结构,门洞尺寸一般为0.7m×1.6m(宽×高)。

门框材质强度不小于14#槽钢,门扇材质强度不小于8mm厚钢板。

门框四周要安装密封条,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5、避难硐室应设置两个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并在室内安装手动阀门。

6、硐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不超过5m,宽度不低于4m。

7、隔离墙可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墙垛厚度不得小于0.8m。

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

墙垛四周要打2排Φ18mm以上的密集钢筋锚杆,打入煤(岩)体的深度不得小于1m,外露长度不得小于0.6m,间排距均为0.3~0.4m,砌墙时将外露锚杆全部砌入墙体内。

工作面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x

工作面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x

工作面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根据《黑皮凹子煤矿安全专篇井下临时避难系统设计》要求,我矿计划在10302工作面两巷(10302进风巷和10302回风巷)各建设1处临时避难硐室,分别满足20人避难需要,担负工作面作业人员及邻近零散作业人员紧急避险。

其中10302进风巷临时避难硐室建于(导线点Y1~Y2)18m范围内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段,施工工艺采用在巷道保留煤柱侧掏硐开口,然后再采用锚喷支护,做出避难硐室毛坯,最后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进一步施工;10302回风巷临时避难硐室建于(导线点H3~H4)13m范围内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段,施工工艺采用在巷道保留煤柱侧掏硐开口,然后再采用锚喷支护,做出避难硐室毛坯,最后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进一步施工。

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并确保避难硐室施工与设计要求相符,特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时间:2014年2月23日~2014年2月28日三、施工组织: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四、临时避难硐室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1、临时避难硐室施工工艺10302工作面两巷都采取掏硐方式做临时避难硐室。

2、10302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2.1、施工方法:(1)技术要求:临时避难硐室毛坯规格为:宽×深×高=5.0m×5.0m×3.2m (2)掏硐范围:现场根据顶板情况决定掏硐开口位置。

2.2、施工工序流程:打锁口锚索→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清煤、风镐支→锚喷永久支护2.2.1打临时避难硐室前,首先在所打临时避难硐室口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打一排锁口锚索,锁口锚索超出避难硐室两帮均不小于1米,锚索间距为1.5米,锚索参数同硐室顶锚索。

其次对煤柱开口断面由外向里进行掏硐。

掏硐采用人工用风镐支和放炮的方式进行,每次掏硐:宽×深×高为5.0m×1.6m×3.2m。

2.2.2 打眼机具:使用MQS-35/1.6型风钻湿式打眼,配备1.5米、2.0米、2.4米长的中空六棱风钻杆或麻花钻杆。

避难硐室简介

避难硐室简介

环境监测 生存室内部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甲烷、 温度、压力监测; 过渡室包括:一氧化碳、氧气监测; 硐室外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监测
照明 我公司采用隔爆兼本安型 LED照明灯,硐室内部 环境明亮。在无电情况 下,利用硐室内部储备 的矿灯为硐室内部提供 照明,减少避险人员恐 惧心理,并保证人员在 环境中正常的生活及设 备的操作。

避难硐室主要分为: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 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 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 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 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 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 于5年。

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 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 基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 道门采用能够抵挡冲击波及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 护密封门。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 第二道门采用能够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1、有效防护时间(h):≥96; 2、生存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ppm):≤24 3、生存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1; 4、生存硐室内甲烷浓度(%):≤1; 5、生存硐室内氧气浓度(%):18.5~23; 6、生存硐室内外的压差(pa):≥200; 7、生存硐室内最高温度(℃):≤35; 8、生存硐室内最高湿度(%):≤85; 9、生存硐室内每人有效使用面积:≥1.0m2. 10、生存硐室内净高:≥2.0m; 11、过渡硐室的净面积:≥3.0m2; 12、硐室地面高出巷道底板:≥0.2m; 13、硐室外门承受不小于0.3MPa的爆炸压力。

运输顺槽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运输顺槽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运输顺槽临时避难硐室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在运输顺槽过程中,临时避难硐室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硐室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设计与安装1.硐室必须经过正规的设计,以确保其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该满足防潮、防尘、防震、保温等要求。

2.硐室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包括防火、防爆、防腐等方面的要求。

3.硐室的施工必须遵守安全施工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4.硐室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应当明确,不得超限使用。

安全实施措施1.牢固固定:硐室必须固定在地面上,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晃动等情况。

2.进出安全:硐室内部必须装设逃生通道和照明设施,保证运输顺槽时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硐室的进出口要有门窗,并装有保护措施,确保安全性。

3.展开使用:硐室展开时,必须采取稳固支撑措施,确保硐室的稳定性。

4.周边管控:在硐室周边,应设立标志牌和告警装置,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同时,对贵重设备和器材应进行监控和防盗措施。

5.硐室检查: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硐室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硐室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安全。

硐室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硐室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硐室出现问题。

检查内容应包括硐室本身和硐室周边的设施、设备等。

2.清洗消毒:硐室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硐室内部的卫生和健康安全。

消毒剂和清洁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

3.硐室维护:硐室内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如冷却系统、通风设备、水泵等,需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结论在运输顺槽过程中,硐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确保硐室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需要注意硐室的建造和安装、实施安全措施和硐室的维护保养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硐室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保护和安全保障,确保运输过程的顺利进行。

煤矿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设计要求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

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入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等措施。

临时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2.0米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应不低于1.8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每人应有不小于0.6米2的使用面积,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不宜多于40 人。

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隔离门应不低于井下密闭门的标准,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防水抗压达1Mpa~2Mpa,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过渡舱作为过渡室时,过渡舱外侧门框宽度应不小于300毫米,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

硐室四周掏槽深度、墙体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不低于隔离门安装要求。

临时避难硐室应采用锚网、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顶板宜采用半圆拱形,室内顶板和墙壁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

临时避难硐室应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接口和供水阀。

接入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科技信 息
。矿 业论坛 o
S I 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21 0 2年
第2 7期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杨 健 丁 银磊 姜 军 ( 兖矿 集 团兴 隆庄煤 矿 山东 兖 州 2 2 0 ) 7 1 2
2 设 计 方 案
3 施 工 方 法
31 硐 室 的 开 掘 . 21 设 计依据 . 1按施工大样图在 现场位置画 出轮廓线 。 ) ) 2 按设计爆破图表进 行 1《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企 业 安全 生产 工 作 的通 知》 国发 光面爆破 , 并按设 计支护方式打好锚杆及锚索 。3按设计要求 进行 喷 ) [ 0 O 2 号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建设完善煤 2 1 ]3 2 《 浆支护 , 厚度不小 于 lO m。 Om 矿井下 安全避 险“ 六大系统 ” 的通知》 3 《 ; )煤矿井下紧急避 险系统建设 32 硐 室 的 砌 筑 . 管理 暂行 规定 》4 《 ;) 煤矿 矿井 井底 车 场硐 室设计 规 范》 M r 0 6 ( T 52~ 321 砌筑密闭墙 , .. 防护密 闭门、 密闭窗安装 20 )5《 09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6《 ;)煤矿安全规程》0 17兴隆庄煤矿 2 1;) 1 按施工大样 图确定好顺巷密闭墙体位置。 ) ) 2 将墙体位置落底 生 矿井资料。 根. 生根 不低于 0 m, . 在墙 体两侧位 置挖柱腿 窝 , 2 两排柱腿 窝各成 一 22 设计方案 . 条线 . 间距 1 m 排距 0 5 其深度不少于 0 m ) 正对柱腿窝上 . , 0 . m, 5 . 。3在 3 221 功能划分 .. 方打外露锚杆 . 间距 20 外露长度 02 03 外露锚杆顺巷成一条 直 . m, .— . m, l 临时避难硐 室内部分为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 线. 且与顶板的角度不小 于 8 。 5。 过渡硐室 的功 能是防止有毒有 害气 体伴随避难人 员的进入而 污 3 . 竖木立柱 . .2 2 支胎板 染硐室内部 的空气 . 过渡硐室 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 生设施 。 1在外露锚杆两侧顺巷各扎一路 2 ) 时钢管。 ) 2按腿窝位置支设木 生存硐室 的功 能是为避难人员 提供 氧气 、 、 物等维持生存所 水 食 立柱 . 木立柱上端 紧靠预先扎好 的 2 时钢管 。靠硐室侧木立柱 与墙体 必须的物质及 配套 系统 .营造 出一个可 以提供 9 小 时需要 的生存 环 6 间和木 立柱 之 间各 支设 两路 撑杆 .一路 距上端 0 m.一路距 下端 . 5 境. 等待救援 0 m 3 顺巷支设靠硐室侧胎板 , . 。) 3 将胎板与支好 的木立柱用钉子钉 牢 ,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 内人员 的生存和设备 的正常运行 . 共设 置了如 保证胎板厚度一致 , 胎板之 间不 留缝隙 。4 按施工大样 图位置安置好 ) 下子系统 : 防火密闭系统 、 气幕喷淋 系统 、 空气净化及 除湿系统 、 氧 供 防护密闭门与密 闭窗 。 系统 、 降温系统 、 生活保 障系统 、 附属 系统、 压风系统 、 水系统 、 供 监测 323 安设钢筋 网. .- 浇筑密 闭墙 监控系统、 通讯 系统 、 人员定位系统 、 视频监控系统 、 电系统 , 供 备用 系 1 顺 向采用  ̄1 m ) b6 m钢筋 , 向采用  ̄lmm钢筋扎 钢筋网 . 口 纵 b6 网 数为 12 . 规格 0 m O m. . x . 钢筋之问必须扎牢并预 留好 防护密闭 门口和密 闭窗 3 3 1 。2 将两 片扎好 的钢筋 网放置在墙体 中间位置 . : ) 3 间隔 O m 两片钢 . , 3 筋网之 间. 钢筋 网与胎板之 间用 钢筋扎牢撑好 . 防止砌筑混凝 土时钢 筋网移位 从下往上支设靠 巷道侧胎板 , 浇筑混凝土 , 随浇筑随支胎。 混凝土 采用水 泥 : 石子 : 1 :, 泥标号不 低于 5 5 每 浇筑 O m高必 须 沙= :2 水 2 2, . 4 用振动棒来回震动 , 将砼体捣实 。过渡硐室与生存硐 室隔离墙 与外 侧 墙体同时砌筑 … 33 撤出工作 _ 临 时 避 难硐 室 结构 示意 图 1撤完木立柱 和胎板后 , 闭墙不能 留蜂窝麻 面 , ) 密 密闭墙 与硐 室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是矿井中用于矿工在紧急情况下避难的设施,其设计和建造
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首先,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应当合理,应该远离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
区域,如倾倒岩层、断层带等地质构造。

同时,硐室的位置应当便于矿工快速到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避难。

其次,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应当牢固可靠。

硐室应当具有一定的抗压
能力,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影响。

硐室内部应当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急救设备,以满足矿工在硐室内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另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通风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硐室内部应当设计有相
应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硐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充足,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此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应急照明系统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紧急情况下,照
明系统能够为矿工提供必要的照明,确保他们能够正常活动和使用设施。

最后,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还应当包括硐室的规模和容纳人数。

硐室的规
模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矿工的数量来确定,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矿工避难。

同时,硐室内部的布局应当合理,确保矿工在硐室内能够有序避难。

总的来说,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涉及到硐室的位置、结构设计、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以及规模和容纳人数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和建造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才能有效保障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1)施工单位在距工作面450~500m处设置一个临时避难硐室。

(2)硐室总容量,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全部人员避难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但至少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

(3)避难硐室及其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保持支护良好,巷道全断面喷浆封闭,提高支护强度,控制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

喷浆前要在巷帮和迎面预埋桩点,以便安装压风自救、吊挂管线、电话、牌板等。

(4)避难硐室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门轴设在朝向工作面一侧。

门扇和门框采用钢质结构,门洞尺寸一般为0.7m×1.6m(宽×高)。

门框材质强度不小于14#槽钢,门扇材质强度不小于8mm厚钢板。

门框四周要安装密封条,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5)避难硐室应设置两个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并在室内安装手动阀门。

(6)硐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不超过5m,宽度不低于4m。

(7)隔离墙可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墙垛厚度不得小于0.8m。

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

墙垛四周要打2排Φ18mm以上的密集钢筋锚杆,打入煤(岩)体的深度不得小于1m,外露长度不得小于0.6m,间排距均为0.3~0.4m,砌墙时将外露锚杆全部砌入墙体内。

墙面要求平整无裂缝,严密不漏风。

提前预留风管、水管、电缆等过墙管。

硐室地板高于室外巷道底板不小于0.2m。

(8)室内装备①压风自救。

避难硐室内压风自救必须接入矿井地面压风系统,设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数量满足最多避难人数需要,但不得少于15个,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

②监测监控。

硐室内配置环境检(监)测仪器仪表,能够对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进行检测或监测。

③通讯联络。

室内安装一部直通调度室的电话,不得与其它电话串联。

④供水施救。

室内安装与地面供水管路相连通的专用接水口,并设置供水阀门。

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移除的说明

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移除的说明

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移除的说明一、引言回采工作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出现需要暂时撤离工作人员的情况。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矿山通常会在采矿工作面设置临时避难硐室,使工人在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避难。

然而,一旦采矿工作结束,这些临时避难硐室就需要被移除。

二、临时避难硐室的作用1.突发事故避难:临时避难硐室作为工人在突发事故中的避难场所,能够提供安全的空间,有效减少事故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2.设备储存:临时避难硐室也可在平时用于存放工作所需的紧急设备,以便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迅速使用。

三、移除临时避难硐室的原因1.工作面变更:在采矿工作进行期间,工作面可能会发生变更,需要将已完成的采矿工作面上的临时避难硐室移除,以便进行新的工作面的回采工作。

2.采矿完成:当整个矿段的采矿工作全部完成后,临时避难硐室就不再需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移除。

四、临时避难硐室的移除步骤1.安全检查:在移除临时避难硐室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硐室内没有残留的危险物品或设备。

2.回收紧急设备:对于储存在临时避难硐室内的紧急设备,需要逐一清点,并进行记录。

如有损坏或遗失的设备,需要及时更换或补充。

3.移除硐室内部结构:对于硐室内的固定结构,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拆除。

在此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不影响其他工作区域的正常运转。

4.运输和处理:拆除完成后,将硐室内的材料运输至指定区域进行处理。

需要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材料的散落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5.场地恢复:移除临时避难硐室后,需要对原来的区域进行清理和恢复。

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残留物、清扫地面等。

恢复工作包括修复和重建工作面,以便进行新的回采工作。

五、移除临时避难硐室的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移除临时避难硐室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人的安全。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移除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控制。

矿山救护之避难硐室介绍

矿山救护之避难硐室介绍

提供临时生活保障,降低事故影响范围
2
结构设计
避难硐室分为主硐室和副硐室,主硐室用于避难,副硐室用于存放设备和物资。
主硐室和副硐室之间设有隔离门,以防止有毒气体进入。
避难硐室设有通风系统,以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
避难硐室设有供水系统,以保证避难人员的饮水需求。
避难硐室设有照明系统,以保证避难人员在黑暗中能够看清周围环境。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避难硐室的作用
避难硐室的设计
避难硐室的管理
避难硐室的应用案例
1
保护矿工生命安全
2
1
避难硐室是矿井发生事故时矿工的临时避难场所
避难硐室可以提供通讯设备,方便矿工与外界联系,寻求救援
避难硐室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食物和水,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避难硐室可以防止有毒气体和火灾对矿工造成伤害
制定演练计划,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员工实战能力
定期检查避难硐室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可用
加强员工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员工心理承受能力
应急响应机制
4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
4
成功救援案例
2010年智利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米,通过避难硐室成功救援
4
3
提高救援效率
避难硐室提供生存物资,延长被困人员生存时间,提高救援成功率
04
避难硐室提供通讯设备,便于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沟通
03
避难硐室配备救援设备,提高救援效率
02
避难硐室提供临时避难场所,减少人员伤亡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

一、避难硐室概括1.概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永久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

2.主要用途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后,井下人员所佩戴的自救器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时,其提供一个安全避险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等,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使用环境条件—适用于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保持硐室内温度35℃一下。

—相对湿度:0—95%4.工作条件可在与外部的空气、水、食物、电力全部隔绝的状态下,依靠避难硐室内部储备为避险人员提供至少96小时以上的生存条件支持。

5.主要技术参数6.安全使用注意事项6.1一般情况下的安全使用方法1.通过防火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度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

2.搬动过渡硐室门手柄,打开过渡硐室门。

3.进入过渡硐室并关闭过渡硐室(此时请勿打开生存硐室门)4.打开压缩空气瓶阀门,开启喷淋装置,进行洗气。

5.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内关闭生存硐室门。

6.按避难硐室操作手册,进行后续操作(详见本手册第二章避难硐室图式操作说明)警示:1.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毒气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用带油污的手或工具去开动氧气瓶阀、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可能会引起发火。

3.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可能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避难硐室验收标准

避难硐室验收标准
避难硐室质量达标验收标准
验收项目
验收标准
验收方法
标准分
评分办法
验收得分
一、避难硐室位置及规模
10
设置地点
永久硐室:布置在稳定岩层中时,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布置在煤层中时,有控制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措施;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安全出口符合相关规定。
临时硐室: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距采掘工作面≤500m;非突出煤层距采掘工作面≤1000m。若在煤层中应有防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措施;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安全出口符合相关规定。
临时硐室:净高≥1.85m,每人有效使用面积≥0.9 m2。
现场检查
5
一项不符
扣2分
过渡室
永久:净高≥2m、面积≥3.0 m2;临时:净高≥1.85m、面积≥2.0 m2。
现场检查
5
一项不符
扣2分
硐室内饰
内部为浅色,无装修污染。
现场检查
2
一项不符
扣0.5分
防水措施
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m。
检查资料
2
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处理CO
处理CO能力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资料
2
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监测监控动力照明
人员定位
实时监测井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现场检查
2
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安全监测
监控
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现场检查
2
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独立的
内外环境
参数监测
生存室能监测:O2、CO、CO2、CH4、温度、湿度;
现场检查
2
一处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避难硐室概括
1.概述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永久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

2.主要用途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后,井下人员所佩戴的自救器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时,其提供一个安全避险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等,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使用环境条件
—适用于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保持硐室内温度35℃一下。

—相对湿度:0—95%
4.工作条件
可在与外部的空气、水、食物、电力全部隔绝的状态下,依
靠避难硐室内部储备为避险人员提供至少96小时以上的生存条件支持。

5.主要技术参数
6.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的安全使用方法
1.通过防火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度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

2.搬动过渡硐室门手柄,打开过渡硐室门。

3.进入过渡硐室并关闭过渡硐室(此时请勿打开生存硐室门)
4.打开压缩空气瓶阀门,开启喷淋装置,进行洗气。

5.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内关闭生存硐室门。

6.按避难硐室操作手册,进行后续操作(详见本手册第二
章避难硐室图式操作说明)
警示:1.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毒气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用带油污的手或工具去开动氧气瓶阀、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可能会引起发火。

3.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可能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
1.如果用带油污的手去操作氧气瓶阀门、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发生着火时,先关闭阀门,并使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将其扑灭。

2.避险人员长时间在密闭状态下生存,要注意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应控制在%—23%之间。

如氧气浓度超过此范围时,应及时调节供氧量或补充空气。

二、避难硐室图示操作说明
灾变发生后,避险人员应按闭灾路线图的指示迅速前往避难硐室。

避险人员可以从两侧过渡硐室进入生存硐室。

请按照以下图示说明进行操作。

1.避难硐室外部设施
硐室外设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检测硐室外部环境数据。

传感器数据直接显示在机电硐室内
的监控分站上,避险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硐室外部环境状况。

避难硐室外单向排气阀,人员请勿靠近,严禁堵塞。

硐室外设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检测硐室外部环境数据。

传感器数据直接显示在机电硐室内的监控分站上,避险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硐室外部环境状况。

避难硐室外单向排气阀,人员请勿靠近,严禁堵塞。

2.进入过渡硐室操作
通过防火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渡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

注意:如果有人正在洗气,等其洗气结束后迅速进入过渡硐室。

确认过渡硐室内无人后,旋转左侧上、下门手柄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过渡硐室。

进入后立即将过渡硐室门关闭。

3.气幕洗气系统操作
压缩空气洗气操作
当人员进入过渡硐室后,首先打开所有压缩空气瓶阀门(把所有压缩空气瓶阀门打开到位)。

每侧过渡硐室均有空气钢瓶4只。

此时空气减压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气压至,请勿旋动。

打开压缩空气瓶管路控制球阀。

压风洗气操作
打开空气幕装置的控制球阀,空气由喷嘴向外喷出气幕对人员进行洗气,洗气过程大约需要20—30秒(每次过渡硐室内洗气人数不得超过4人)
压气喷淋操作
此时空气减压过滤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气压至,请勿旋动先打开压气喷淋装置的控制球阀2
再打开压气喷淋装置的控制球阀3,水幕由喷嘴向外喷出气幕对人员进行洗气,洗气过程大约需要20—30秒(每次过渡硐室内洗气人数不得超过4人)
4.氧气供给系统操作
医用氧气供养操作
完全打开硐室内所有氧气瓶(蓝色)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硐室内有氧气瓶12只。

打开生存硐室两侧的两个氧气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阀门。

此时氧气减压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为,请勿旋动
打开氧气流量计(逆时针开大,顺时针为关小),将每个流量设置为:人数*升/分钟。

流量计出口有气体喷出即表示氧气已经供给。

如:总共10人,则需氧气流量为5升/分钟。

注意:当氧气传感器显示氧气浓度超出(%—23%)范围时,可缓慢旋转氧气流量计的旋钮来调节硐室内氧气浓度。

压风供养系统操作
逆时针旋转90°,打开压风三级过滤装置前端的不锈钢球阀。

听到消音器发出声音确认有压风吹出表示此时压风供养系统已开启。

压风供养减压装置已设置好,请勿随意改动。

5.吸附剂放置
从吸附剂存放专用地点内取出两盒二氧化碳(CO2)吸附剂,用刀具小心切开铝箔。

从吸附剂存放专用地点内取出一盒一氧化碳(CO)吸附剂,用刀具小心切开铝箔。

6.硐室内监控传感器
生存硐室两侧顶端设置有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可通过读取传感器显示数值确认生存空间的生存环境。

7.通讯电话
生存硐室内的电话可以直接与矿调度室进行通话,以便救援人员了解生存硐室内避险人员的生存状况。

8.卫生设施
解手完毕踩下坐便器踏板,完成机械打包后放下坐便器上盖。

抽出储便盒,将里面打包好的塑料集便袋取出放到指定位置。

9.自救设施
座椅下放置压缩氧自救器,当外部环境允许逃离生存硐室或生存硐室内系统供给不能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时,避险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迅速转移。

10.其他物品
座椅下分别配备由急救包一个,工具箱1个,压缩干粮8箱,矿泉水36瓶。

注意:食品为军用压缩饼干,一包4块(约为6400千焦)每人每天一包。

饮用水为矿泉水,一瓶为1000毫升,每人每天饮水量为2000毫升。

四、保养、维护
安全警示:
气瓶属特种设备,要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安全使用。

搬运氧气瓶,人工移动时,要小心谨慎,轻搬轻放,禁止用肩扛或横在地上滚动;远距离搬运要带好瓶帽,使用专用车运送,不得混装;安装和开、管操作氧气瓶时,手和工具要严防沾有油污,绝对禁油。

1.日常维护、保养、校准
煤矿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精确安全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煤矿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保持避难硐室内及其周围的清洁。

加强干部、工人的技术培训,知道避险矿工正确使用。

应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定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每次检查/检修后要关闭好避难硐室门。

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工作。

煤矿企业按规定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用规程中应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

煤矿企业每年应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一次。

2.检修周期
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一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

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审查。

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

月检: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

每个月对配备的压缩氧气、空气瓶进行1次余压检查,气瓶内压力低于10兆帕时,应及时补气。

对液态二氧化碳气瓶每月检查一次是否有泄漏,如发生泄漏,应及时补充。

年检:
每年对各种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每年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