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井下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凉水井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凉水井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煤尘具有爆炸倾向,煤层顶底板较好,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井下主要的灾变类型可能有火灾、水灾、瓦斯及煤尘爆炸和冒顶片帮等。

永久避难硐室要坚固可靠,具备防火、防爆、密闭、独立供氧等功能。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单位:套数量:2一、避难硐室相关规范避难硐室建设必须符合以下规范和规程的相关规定: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2月第一版);6.《煤矿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二、永久避难硐室主要系统要求及参数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凉水井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30人,并且有1.2的备用系数,内部系统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防护密闭门临时避难硐室分为过渡室和避险生存室。

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而设立的;避险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和0.3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

(二)空气循环系统和空气幕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高压氧气瓶供氧供气系统或外接矿井空气压缩管路实现的。

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300~4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在永久避难硐室的正上方分别布置1个直径为500mm的施救钻孔,孔内安装426mm的钢套管,钢套管内将供水管、压风管、供电电缆及通信电缆预先安装好,为施救过程中的通信、供水、供电和压风供氧提供条件。

煤矿避难硐室最新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最新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最新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其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煤矿避难硐室的安全性能,最新的标准对其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煤矿避难硐室应当设置在矿井主要通风巷道上,并且应当远离矿井井口
和矿井工作面,以减少矿难发生时的冲击和危害。

硐室应当远离矿井主要通风巷道的转弯处和支护不良的地方,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煤矿避难硐室应当具备一定的防爆能力。

硐室内部应当设置防爆照明和
通风设备,并且应当配备防爆通讯设备,以便在矿难发生时与外界进行及时的通讯和联络。

硐室内部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爆呼吸器和医疗急救设备,以应对矿难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此外,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硐室
的建设应当经过严格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其结构稳固、通风良好、设备完善。

硐室的管理应当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硐室的各项设备和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总的来说,煤矿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矿
工的生命安全。

最新的标准对硐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各个煤矿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硐室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煤矿避难硐室的安全性能达到最新标准的要求,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大黄山豫新公司大黄山煤矿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

特制定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一、建设基本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2、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5、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本矿井避灾路线的情况,本避难硐室布置在733副井码头门东50m处,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为75 人,能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富裕系数不低于5%。

二、设计施工要求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井下永久式避难硐室使用管理规定

井下永久式避难硐室使用管理规定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使用管理规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老虎台矿井下建立了永久避难硐室,现将永久避难硐室相关管理规定如下:一、管理规定1、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由保安区负责日常管理,每班由专人负责看守,并现场交接班。

2、永久避难硐室内要建立设备、物资登记薄及人员进入登记薄。

3、除检查、维护、物资供给及发生灾变外,其它情况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避难硐室。

4、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类人员进前和出后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做好记录,同时看守人员做好登记记录。

5、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专职管理人员每班对硐室内设备、物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6、永久避难硐室的管理单位负责对超期的物资进行定期更换。

7、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不准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8、永久避难硐室外压风、供水阀门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专职人员每班必须对压风和供水阀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管理职责1、通风科是“六大系统”主管科室,负责对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管理具体进行协调、检查,指定一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

2、机电科负责组织永久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的安装、供电及维护、保养、检查。

3、矿调度室负责通讯及救灾指挥。

对永久避难硐室内的直通电话每周至少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发生灾变后,矿调度室负责指挥灾区人员按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并按规定进入避难硐室。

5、安监处负责对避难硐室达标和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6、救护队负责每旬对救生舱内氧气瓶、二氧化碳瓶,各种流量计、压力表阀门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负责进行更换。

7、使用管理单位保证永久避难硐室内物资、设备齐全完好,不得丢失和损坏。

8、保安区负责对永久避难硐室内外各种监控传感器进行维护,每旬进行一次标定,连续监测各种气体和参数的变化情况。

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阿克苏塔河矿业公司玉尔滚煤矿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根据兵团安监局的要求,我矿将施工60人永久避难硐室和20人临时避难硐室,该工程2013年4月3日开工,6月1日竣工,此工程由技术合作方负责组织施工。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质量及技术要求,特编写此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参数及支护方式(一)60人永久避难硐室1、技术参数永久避难硐室开口位置在三号行人眼向西150m处开口,硐室垂直顶板掘进,永久避难硐室比原有巷道高0。

2m,避难硐室由过渡室和生存室两部分组成,生存室掘进长度28m,两过渡室各掘进长度10。

5m.生存室断面为半圆拱,生存室掘进宽3。

8m,掘进高3.35m,拱高1.9m,墙高1。

25m,掘进断面10。

4㎡,工程量:291.2m³.生存室净宽3.5m,净高3m,净断面9.2㎡。

硐室顶、两帮各喷浆厚度为0。

15m,硐室底浇筑0.2m厚的混凝土地坪,水沟净断面为0.4×0。

3m,水沟浇筑厚度为0.1m。

过渡室掘进坡度为3‰的坡度,过渡室断面为半圆拱,过渡室掘进宽3。

3m,掘进高3.35m,拱高1.5,墙高1。

55m,两过渡室掘进长度21m,掘进断面9。

4㎡,工程量197.4m³;净宽3m,净高3,净断面8.2㎡.硐室顶、两帮各喷浆厚度为0.15m,硐室底浇筑0。

2m厚的混凝土地坪。

水沟毛断面0。

5×0.5m,净断面0.4×0。

4m,通道两侧各挖一条水沟。

(具体施工参数见施工图)2、支护方式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打锚杆和托盘的方式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顶锚杆采用直径22mm等强度全螺纹钢制成,锚杆长度为2。

4m,帮锚杆采用直径16mm普通A3圆钢制成,锚杆长度1.8m,临时支护的间排距为0。

8m,临时支护距离不能大于1m。

支护顺序:敲帮问顶→打眼→清洗锚杆孔→装树脂锚固剂→打锚杆→戴托盘→上螺帽永久支护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加锚索联合支护的方法。

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

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煤监局司函办[2009]34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各有关煤矿企业:为提高煤矿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减少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商国家能源局,建设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已列入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为做好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应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煤矿企业请神华、中煤、开滦、阳泉、晋城、潞安、铁法、龙煤、淮南、平顶山、兖矿等11个煤矿企业开展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

各煤矿企业要至少确定一个煤矿开展试点,按要求在井下不同地点设置避难所(救生舱)。

各试点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做好避难所(救生舱)的应用试点工作。

做好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请各单位按照前期召开的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工作座谈会的具体安排,督促各试点煤矿按照《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详见附件)的要求,将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建设投资,纳入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请有关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与驻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沟通,支持煤矿企业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工作。

请各试点煤矿企业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对《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并制定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相关技术标准。

附件:《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12月25日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在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经过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提出我国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一、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1. 煤矿井下避难所目前主要有固定式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两种类型。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岗位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洒水防尘工种。

2、本工种员工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3、入矿井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事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并能独立、正确使用本硐室各种设备、系统,确保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能入井上岗作业4、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应完成下列工作:⑴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⑵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各个传感器数据记录。

⑶负责紧急情况下人员紧急避难各个系统的操作。

⑷负责紧急避难硐室的维护及卫生打扫工作。

安全要点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2、了解有关煤矿井下应急避难的相关知识。

3、应从避难硐室两侧就近进入避难硐室。

4、室外悬挂“永久避难硐室”指示牌,当发生煤矿灾难无法升井脱险时,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矿井避灾路线图提示进入避难硐室暂时躲避灾害威胁。

5、外均备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数据直接上传至硐室内监控分站,避险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硐室内外环境情况,便于逃生。

硐室内、外传感器平时均为常开状态。

硐室内接入人员定位系统,可确定硐室内避险人数。

6、有单向排气口(位于硐室上部)、单向排水口(位于硐室下部),请勿堵塞。

工作标准1、正常操作⑴入过渡硐室操作:进入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确认无人后,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硐室,顺时针转动压风气幕开关,开启压风气幕。

⑵入主硐室操作:1、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后,立即关闭生存硐室门。

2、打开生存硐室的压风自救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立方/每分钟·人。

3、在压风管路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打开压缩氧供氧装置阀门,根据现场避险人数,调整浮子流量计,保证0.5L/分钟,氧气浓度达到22.5%时,及时开启稀释空气瓶,把氧气浓度降低到19%—22.5%之间,关闭稀释空气瓶,打开适可而止。

观察二氧化碳传感器,浓度达到0.8%时,取出透明塑料袋内的粉色二氧化碳吸附剂,吊挂在放置柜抽屉内下方的挂钩上;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8ppm,取出桶内一氧化碳催化剂,平铺在一氧化碳催化装置内的纱网上,摇动手摇风机,催化一氧化碳;湿度达到70%时,取出除湿剂,平铺在二氧化碳吸附装置的抽屉内。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科技信 息
。矿 业论坛 o
S I 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21 0 2年
第2 7期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杨 健 丁 银磊 姜 军 ( 兖矿 集 团兴 隆庄煤 矿 山东 兖 州 2 2 0 ) 7 1 2
2 设 计 方 案
3 施 工 方 法
31 硐 室 的 开 掘 . 21 设 计依据 . 1按施工大样图在 现场位置画 出轮廓线 。 ) ) 2 按设计爆破图表进 行 1《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企 业 安全 生产 工 作 的通 知》 国发 光面爆破 , 并按设 计支护方式打好锚杆及锚索 。3按设计要求 进行 喷 ) [ 0 O 2 号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建设完善煤 2 1 ]3 2 《 浆支护 , 厚度不小 于 lO m。 Om 矿井下 安全避 险“ 六大系统 ” 的通知》 3 《 ; )煤矿井下紧急避 险系统建设 32 硐 室 的 砌 筑 . 管理 暂行 规定 》4 《 ;) 煤矿 矿井 井底 车 场硐 室设计 规 范》 M r 0 6 ( T 52~ 321 砌筑密闭墙 , .. 防护密 闭门、 密闭窗安装 20 )5《 09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6《 ;)煤矿安全规程》0 17兴隆庄煤矿 2 1;) 1 按施工大样 图确定好顺巷密闭墙体位置。 ) ) 2 将墙体位置落底 生 矿井资料。 根. 生根 不低于 0 m, . 在墙 体两侧位 置挖柱腿 窝 , 2 两排柱腿 窝各成 一 22 设计方案 . 条线 . 间距 1 m 排距 0 5 其深度不少于 0 m ) 正对柱腿窝上 . , 0 . m, 5 . 。3在 3 221 功能划分 .. 方打外露锚杆 . 间距 20 外露长度 02 03 外露锚杆顺巷成一条 直 . m, .— . m, l 临时避难硐 室内部分为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 线. 且与顶板的角度不小 于 8 。 5。 过渡硐室 的功 能是防止有毒有 害气 体伴随避难人 员的进入而 污 3 . 竖木立柱 . .2 2 支胎板 染硐室内部 的空气 . 过渡硐室 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 生设施 。 1在外露锚杆两侧顺巷各扎一路 2 ) 时钢管。 ) 2按腿窝位置支设木 生存硐室 的功 能是为避难人员 提供 氧气 、 、 物等维持生存所 水 食 立柱 . 木立柱上端 紧靠预先扎好 的 2 时钢管 。靠硐室侧木立柱 与墙体 必须的物质及 配套 系统 .营造 出一个可 以提供 9 小 时需要 的生存 环 6 间和木 立柱 之 间各 支设 两路 撑杆 .一路 距上端 0 m.一路距 下端 . 5 境. 等待救援 0 m 3 顺巷支设靠硐室侧胎板 , . 。) 3 将胎板与支好 的木立柱用钉子钉 牢 ,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 内人员 的生存和设备 的正常运行 . 共设 置了如 保证胎板厚度一致 , 胎板之 间不 留缝隙 。4 按施工大样 图位置安置好 ) 下子系统 : 防火密闭系统 、 气幕喷淋 系统 、 空气净化及 除湿系统 、 氧 供 防护密闭门与密 闭窗 。 系统 、 降温系统 、 生活保 障系统 、 附属 系统、 压风系统 、 水系统 、 供 监测 323 安设钢筋 网. .- 浇筑密 闭墙 监控系统、 通讯 系统 、 人员定位系统 、 视频监控系统 、 电系统 , 供 备用 系 1 顺 向采用  ̄1 m ) b6 m钢筋 , 向采用  ̄lmm钢筋扎 钢筋网 . 口 纵 b6 网 数为 12 . 规格 0 m O m. . x . 钢筋之问必须扎牢并预 留好 防护密闭 门口和密 闭窗 3 3 1 。2 将两 片扎好 的钢筋 网放置在墙体 中间位置 . : ) 3 间隔 O m 两片钢 . , 3 筋网之 间. 钢筋 网与胎板之 间用 钢筋扎牢撑好 . 防止砌筑混凝 土时钢 筋网移位 从下往上支设靠 巷道侧胎板 , 浇筑混凝土 , 随浇筑随支胎。 混凝土 采用水 泥 : 石子 : 1 :, 泥标号不 低于 5 5 每 浇筑 O m高必 须 沙= :2 水 2 2, . 4 用振动棒来回震动 , 将砼体捣实 。过渡硐室与生存硐 室隔离墙 与外 侧 墙体同时砌筑 … 33 撤出工作 _ 临 时 避 难硐 室 结构 示意 图 1撤完木立柱 和胎板后 , 闭墙不能 留蜂窝麻 面 , ) 密 密闭墙 与硐 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试行)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2010年9月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试行)1 适用范围本要求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重庆市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编制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3 基本要求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

3.3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4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

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5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 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若必须设置在煤层中时,应有防瓦斯涌出、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措施。

3.6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7 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3.8 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4 设计要求4.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 m2的面积。

4.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

4.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4.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4.6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4.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

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0.8m。

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4.8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4.9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压风、供水主管道距避难硐室不足200米的,分支管道必须全部埋设或保护)。

4.10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4.11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5 功能及配置5.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在灾变时处于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5.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1m3/min,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

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

5.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 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 ,对CO 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表15.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 ,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

5.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

5.6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 、CO 2、O 2、CH 4,避难硐室外的CO 、O 2、CH 4、CO 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

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5.7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5.8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2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L/人·天。

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

5.9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

5.10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项目O 2CO CO 2CH 4温度湿度指标18.5%~23.0%≤24X10-6<1.0%≤1.0%≤350C ≤85%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5.11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5.12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

5.13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表2 基本装备配置序号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备注1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KDDxxxx定制2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KDWxxxx定制3矿用隔爆型空气循环净化装置FBFN0xxx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4矿用防爆空调装置ZSK-xx/380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5压缩氧供气系统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6红外甲烷传感器GJG100H(A)测量范围:0~100%7氧气传感器GHY25测量范围0~25%8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测量范围0~500PPm 9温度传感器GW50(A)测量范围0~50℃10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GRG5H测量范围0~5%11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终端KJ25112矿用红外摄像仪SBT127/220G13矿用电话符合MT/T 289 的有关规定。

14自动苏生器MZS-30自动肺换气量调整范围:12~25L/min,呼吸阀供气量:>15L/min,吸痰器吸引压力(-60~-3)kPa15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ZY45额定保护时间45分钟16压风自救器ZY-J 输出压力调整范围:0.09Mpa,单个装置耗气量150~200L/min17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HYC120或HY4正压式有效防护时间2~4h、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18集便器自带集便箱,脚踏式打包,材质不锈钢19矿用防爆日光灯符合GB3836-2000,IEC-60079S 标准要求20矿灯KL2M (A )21食品及饮用水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22急救箱、担架、工具箱 5.13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1、隔离门 2、喷淋系统 3、药品食品柜 4、供水管 5、压风管 6、人员管理系统终端7、压风自救器箱8、座椅 9、压缩氧供气系统 10、担架 11、环境参数监测仪器 12、矿用荧光灯13、空气过滤系统14、防爆空调 15、电源箱 16、矿用红外摄像仪 17、集便器 18、排水管 19、排气管 20、自救器及工具柜6 管理与维护6.1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