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井下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凉水井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凉水井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煤尘具有爆炸倾向,煤层顶底板较好,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井下主要的灾变类型可能有火灾、水灾、瓦斯及煤尘爆炸和冒顶片帮等。
永久避难硐室要坚固可靠,具备防火、防爆、密闭、独立供氧等功能。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单位:套数量:2一、避难硐室相关规范避难硐室建设必须符合以下规范和规程的相关规定: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2月第一版);6.《煤矿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二、永久避难硐室主要系统要求及参数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凉水井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30人,并且有1.2的备用系数,内部系统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防护密闭门临时避难硐室分为过渡室和避险生存室。
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而设立的;避险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和0.3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
(二)空气循环系统和空气幕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高压氧气瓶供氧供气系统或外接矿井空气压缩管路实现的。
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300~4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在永久避难硐室的正上方分别布置1个直径为500mm的施救钻孔,孔内安装426mm的钢套管,钢套管内将供水管、压风管、供电电缆及通信电缆预先安装好,为施救过程中的通信、供水、供电和压风供氧提供条件。
煤矿避难硐室最新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最新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其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煤矿避难硐室的安全性能,最新的标准对其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煤矿避难硐室应当设置在矿井主要通风巷道上,并且应当远离矿井井口
和矿井工作面,以减少矿难发生时的冲击和危害。
硐室应当远离矿井主要通风巷道的转弯处和支护不良的地方,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煤矿避难硐室应当具备一定的防爆能力。
硐室内部应当设置防爆照明和
通风设备,并且应当配备防爆通讯设备,以便在矿难发生时与外界进行及时的通讯和联络。
硐室内部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爆呼吸器和医疗急救设备,以应对矿难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此外,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硐室
的建设应当经过严格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其结构稳固、通风良好、设备完善。
硐室的管理应当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硐室的各项设备和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总的来说,煤矿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矿
工的生命安全。
最新的标准对硐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各个煤矿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硐室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煤矿避难硐室的安全性能达到最新标准的要求,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大黄山豫新公司大黄山煤矿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
特制定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一、建设基本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2、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5、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本矿井避灾路线的情况,本避难硐室布置在733副井码头门东50m处,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为75 人,能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富裕系数不低于5%。
二、设计施工要求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井下永久式避难硐室使用管理规定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使用管理规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老虎台矿井下建立了永久避难硐室,现将永久避难硐室相关管理规定如下:一、管理规定1、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由保安区负责日常管理,每班由专人负责看守,并现场交接班。
2、永久避难硐室内要建立设备、物资登记薄及人员进入登记薄。
3、除检查、维护、物资供给及发生灾变外,其它情况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避难硐室。
4、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类人员进前和出后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做好记录,同时看守人员做好登记记录。
5、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专职管理人员每班对硐室内设备、物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6、永久避难硐室的管理单位负责对超期的物资进行定期更换。
7、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不准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8、永久避难硐室外压风、供水阀门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专职人员每班必须对压风和供水阀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管理职责1、通风科是“六大系统”主管科室,负责对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管理具体进行协调、检查,指定一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
2、机电科负责组织永久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的安装、供电及维护、保养、检查。
3、矿调度室负责通讯及救灾指挥。
对永久避难硐室内的直通电话每周至少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发生灾变后,矿调度室负责指挥灾区人员按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并按规定进入避难硐室。
5、安监处负责对避难硐室达标和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6、救护队负责每旬对救生舱内氧气瓶、二氧化碳瓶,各种流量计、压力表阀门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负责进行更换。
7、使用管理单位保证永久避难硐室内物资、设备齐全完好,不得丢失和损坏。
8、保安区负责对永久避难硐室内外各种监控传感器进行维护,每旬进行一次标定,连续监测各种气体和参数的变化情况。
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阿克苏塔河矿业公司玉尔滚煤矿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根据兵团安监局的要求,我矿将施工60人永久避难硐室和20人临时避难硐室,该工程2013年4月3日开工,6月1日竣工,此工程由技术合作方负责组织施工。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质量及技术要求,特编写此避难硐室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参数及支护方式(一)60人永久避难硐室1、技术参数永久避难硐室开口位置在三号行人眼向西150m处开口,硐室垂直顶板掘进,永久避难硐室比原有巷道高0。
2m,避难硐室由过渡室和生存室两部分组成,生存室掘进长度28m,两过渡室各掘进长度10。
5m.生存室断面为半圆拱,生存室掘进宽3。
8m,掘进高3.35m,拱高1.9m,墙高1。
25m,掘进断面10。
4㎡,工程量:291.2m³.生存室净宽3.5m,净高3m,净断面9.2㎡。
硐室顶、两帮各喷浆厚度为0。
15m,硐室底浇筑0.2m厚的混凝土地坪,水沟净断面为0.4×0。
3m,水沟浇筑厚度为0.1m。
过渡室掘进坡度为3‰的坡度,过渡室断面为半圆拱,过渡室掘进宽3。
3m,掘进高3.35m,拱高1.5,墙高1。
55m,两过渡室掘进长度21m,掘进断面9。
4㎡,工程量197.4m³;净宽3m,净高3,净断面8.2㎡.硐室顶、两帮各喷浆厚度为0.15m,硐室底浇筑0。
2m厚的混凝土地坪。
水沟毛断面0。
5×0.5m,净断面0.4×0。
4m,通道两侧各挖一条水沟。
(具体施工参数见施工图)2、支护方式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打锚杆和托盘的方式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顶锚杆采用直径22mm等强度全螺纹钢制成,锚杆长度为2。
4m,帮锚杆采用直径16mm普通A3圆钢制成,锚杆长度1.8m,临时支护的间排距为0。
8m,临时支护距离不能大于1m。
支护顺序:敲帮问顶→打眼→清洗锚杆孔→装树脂锚固剂→打锚杆→戴托盘→上螺帽永久支护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加锚索联合支护的方法。
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煤监局司函办[2009]34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各有关煤矿企业:为提高煤矿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减少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商国家能源局,建设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已列入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为做好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应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煤矿企业请神华、中煤、开滦、阳泉、晋城、潞安、铁法、龙煤、淮南、平顶山、兖矿等11个煤矿企业开展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
各煤矿企业要至少确定一个煤矿开展试点,按要求在井下不同地点设置避难所(救生舱)。
各试点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做好避难所(救生舱)的应用试点工作。
做好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请各单位按照前期召开的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工作座谈会的具体安排,督促各试点煤矿按照《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详见附件)的要求,将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建设投资,纳入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请有关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与驻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沟通,支持煤矿企业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应用试点工作。
请各试点煤矿企业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对《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并制定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相关技术标准。
附件:《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12月25日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在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经过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提出我国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一、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1. 煤矿井下避难所目前主要有固定式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两种类型。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岗位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洒水防尘工种。
2、本工种员工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3、入矿井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事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并能独立、正确使用本硐室各种设备、系统,确保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能入井上岗作业4、永久避难硐室值班工应完成下列工作:⑴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⑵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各个传感器数据记录。
⑶负责紧急情况下人员紧急避难各个系统的操作。
⑷负责紧急避难硐室的维护及卫生打扫工作。
安全要点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2、了解有关煤矿井下应急避难的相关知识。
3、应从避难硐室两侧就近进入避难硐室。
4、室外悬挂“永久避难硐室”指示牌,当发生煤矿灾难无法升井脱险时,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矿井避灾路线图提示进入避难硐室暂时躲避灾害威胁。
5、外均备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数据直接上传至硐室内监控分站,避险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硐室内外环境情况,便于逃生。
硐室内、外传感器平时均为常开状态。
硐室内接入人员定位系统,可确定硐室内避险人数。
6、有单向排气口(位于硐室上部)、单向排水口(位于硐室下部),请勿堵塞。
工作标准1、正常操作⑴入过渡硐室操作:进入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确认无人后,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硐室,顺时针转动压风气幕开关,开启压风气幕。
⑵入主硐室操作:1、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后,立即关闭生存硐室门。
2、打开生存硐室的压风自救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立方/每分钟·人。
3、在压风管路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打开压缩氧供氧装置阀门,根据现场避险人数,调整浮子流量计,保证0.5L/分钟,氧气浓度达到22.5%时,及时开启稀释空气瓶,把氧气浓度降低到19%—22.5%之间,关闭稀释空气瓶,打开适可而止。
观察二氧化碳传感器,浓度达到0.8%时,取出透明塑料袋内的粉色二氧化碳吸附剂,吊挂在放置柜抽屉内下方的挂钩上;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8ppm,取出桶内一氧化碳催化剂,平铺在一氧化碳催化装置内的纱网上,摇动手摇风机,催化一氧化碳;湿度达到70%时,取出除湿剂,平铺在二氧化碳吸附装置的抽屉内。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矿 业论坛 o
S I 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21 0 2年
第2 7期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杨 健 丁 银磊 姜 军 ( 兖矿 集 团兴 隆庄煤 矿 山东 兖 州 2 2 0 ) 7 1 2
2 设 计 方 案
3 施 工 方 法
31 硐 室 的 开 掘 . 21 设 计依据 . 1按施工大样图在 现场位置画 出轮廓线 。 ) ) 2 按设计爆破图表进 行 1《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企 业 安全 生产 工 作 的通 知》 国发 光面爆破 , 并按设 计支护方式打好锚杆及锚索 。3按设计要求 进行 喷 ) [ 0 O 2 号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建设完善煤 2 1 ]3 2 《 浆支护 , 厚度不小 于 lO m。 Om 矿井下 安全避 险“ 六大系统 ” 的通知》 3 《 ; )煤矿井下紧急避 险系统建设 32 硐 室 的 砌 筑 . 管理 暂行 规定 》4 《 ;) 煤矿 矿井 井底 车 场硐 室设计 规 范》 M r 0 6 ( T 52~ 321 砌筑密闭墙 , .. 防护密 闭门、 密闭窗安装 20 )5《 09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6《 ;)煤矿安全规程》0 17兴隆庄煤矿 2 1;) 1 按施工大样 图确定好顺巷密闭墙体位置。 ) ) 2 将墙体位置落底 生 矿井资料。 根. 生根 不低于 0 m, . 在墙 体两侧位 置挖柱腿 窝 , 2 两排柱腿 窝各成 一 22 设计方案 . 条线 . 间距 1 m 排距 0 5 其深度不少于 0 m ) 正对柱腿窝上 . , 0 . m, 5 . 。3在 3 221 功能划分 .. 方打外露锚杆 . 间距 20 外露长度 02 03 外露锚杆顺巷成一条 直 . m, .— . m, l 临时避难硐 室内部分为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 线. 且与顶板的角度不小 于 8 。 5。 过渡硐室 的功 能是防止有毒有 害气 体伴随避难人 员的进入而 污 3 . 竖木立柱 . .2 2 支胎板 染硐室内部 的空气 . 过渡硐室 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 生设施 。 1在外露锚杆两侧顺巷各扎一路 2 ) 时钢管。 ) 2按腿窝位置支设木 生存硐室 的功 能是为避难人员 提供 氧气 、 、 物等维持生存所 水 食 立柱 . 木立柱上端 紧靠预先扎好 的 2 时钢管 。靠硐室侧木立柱 与墙体 必须的物质及 配套 系统 .营造 出一个可 以提供 9 小 时需要 的生存 环 6 间和木 立柱 之 间各 支设 两路 撑杆 .一路 距上端 0 m.一路距 下端 . 5 境. 等待救援 0 m 3 顺巷支设靠硐室侧胎板 , . 。) 3 将胎板与支好 的木立柱用钉子钉 牢 ,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 内人员 的生存和设备 的正常运行 . 共设 置了如 保证胎板厚度一致 , 胎板之 间不 留缝隙 。4 按施工大样 图位置安置好 ) 下子系统 : 防火密闭系统 、 气幕喷淋 系统 、 空气净化及 除湿系统 、 氧 供 防护密闭门与密 闭窗 。 系统 、 降温系统 、 生活保 障系统 、 附属 系统、 压风系统 、 水系统 、 供 监测 323 安设钢筋 网. .- 浇筑密 闭墙 监控系统、 通讯 系统 、 人员定位系统 、 视频监控系统 、 电系统 , 供 备用 系 1 顺 向采用  ̄1 m ) b6 m钢筋 , 向采用  ̄lmm钢筋扎 钢筋网 . 口 纵 b6 网 数为 12 . 规格 0 m O m. . x . 钢筋之问必须扎牢并预 留好 防护密闭 门口和密 闭窗 3 3 1 。2 将两 片扎好 的钢筋 网放置在墙体 中间位置 . : ) 3 间隔 O m 两片钢 . , 3 筋网之 间. 钢筋 网与胎板之 间用 钢筋扎牢撑好 . 防止砌筑混凝 土时钢 筋网移位 从下往上支设靠 巷道侧胎板 , 浇筑混凝土 , 随浇筑随支胎。 混凝土 采用水 泥 : 石子 : 1 :, 泥标号不 低于 5 5 每 浇筑 O m高必 须 沙= :2 水 2 2, . 4 用振动棒来回震动 , 将砼体捣实 。过渡硐室与生存硐 室隔离墙 与外 侧 墙体同时砌筑 … 33 撤出工作 _ 临 时 避 难硐 室 结构 示意 图 1撤完木立柱 和胎板后 , 闭墙不能 留蜂窝麻 面 , ) 密 密闭墙 与硐 室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存档备查)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情况说明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为了保证在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及避灾路线受阻后无法升井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原有巷道(北胶联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二、技术要求(一)永久避难硐室情况介绍:1、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汾西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兴煤矿(改扩建)〈+560m水平永久避难硐室(平、剖、断面图)〉》(S1011-143(1)-01)。
2、永久避难硐室作为紧急时刻的避难场所,硐室内具备12个功能系统:风淋系统、供氧系统、制冷系统、净化系统、压风系统、除湿系统、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供水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基本功能。
3、本永久硐室生存室总面积为180m²/,有效面积为126.6m²/,最大人数为100人,硐室应按额定人数配备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低于20%。
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离式,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45分钟,自救器备用个数为130个。
4、永久避难硐室由1个生存室、2个过渡室、4道密闭门、两条通道组成(具体布置见平面图)。
5、永久避难硐室是在原有巷道(北胶联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对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以东7.5m至560集中皮带巷控制点B以西5.81m范围内的巷道进行刷扩,共计长度60.7m。
(具体布置见平面图)。
(二)永久避难硐室开口位置、坐标:1、永久避难硐室在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以东7.5m处开口,A坐标为:X=4097112.979,Y=19557709.724,Z=560.645(底)。
对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 以东7.5m处60.7m围内的巷道进行刷扩、拉底(具体情况见附图)。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是矿井中用于矿工在紧急情况下避难的设施,其设计和建造
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首先,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应当合理,应该远离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
区域,如倾倒岩层、断层带等地质构造。
同时,硐室的位置应当便于矿工快速到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避难。
其次,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应当牢固可靠。
硐室应当具有一定的抗压
能力,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影响。
硐室内部应当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急救设备,以满足矿工在硐室内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另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通风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硐室内部应当设计有相
应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硐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充足,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此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应急照明系统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紧急情况下,照
明系统能够为矿工提供必要的照明,确保他们能够正常活动和使用设施。
最后,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还应当包括硐室的规模和容纳人数。
硐室的规
模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矿工的数量来确定,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矿工避难。
同时,硐室内部的布局应当合理,确保矿工在硐室内能够有序避难。
总的来说,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涉及到硐室的位置、结构设计、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以及规模和容纳人数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和建造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才能有效保障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产业和工业领域,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业。
为确保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必须设置有效的避难设施。
固定式避难硐室是煤矿井下常见的避难设施之一,它的各项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煤矿井下矿工人身安全,因此国家对固定式避难硐室的生产、施工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本文主要介绍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一、选址要求固定式避难硐室的选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地质条件要稳定;2.地下水条件要适宜;3.与采矿工作面的距离要适当,通道要畅通;4.与其他避难设施的距离不能过近。
二、硐室结构要求固定式避难硐室的结构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硐室体积要足够,可以容纳所有矿工;2.硐室内要有充足空气,通风要良好;3.硐室内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4.硐室要坚固耐久,具备防火、防爆、防烟等特性。
三、硐室安全要求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安全使用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固定式避难硐室要在地下矿井开工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硐室内要配备必需的生命维持、废气排放、火情探测、自动灭火等设备;3.硐室内要设置标志牌和出口指示标志;4.硐室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功能的使用可靠。
四、安全培训要求1.每位进入煤矿井下的人员都要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了解避难硐室布置图和避难预案;2.每位进入煤矿井下的人员都要熟悉硐室的组成、装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井下矿工要定期接受救生、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演习要求定期演习避难演练,检验矿工应急避难能力,并对非常规状况进行应急处置演练,以提高工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六、总结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是确保煤矿井下矿工安全的基础。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固定式避难硐室的生产、施工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煤矿企业要认真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硐室的质量和矿工的安全。
同时,煤矿企业要提高矿工安全意识,认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让矿工明白避难硐室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凉水井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凉水井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煤尘具有爆炸倾向,煤层顶底板较好,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井下主要的灾变类型可能有火灾、水灾、瓦斯及煤尘爆炸和冒顶片帮等。
永久避难硐室要坚固可靠,具备防火、防爆、密闭、独立供氧等功能。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单位:套数量:2一、避难硐室相关规范避难硐室建设必须符合以下规范和规程的相关规定: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2月第一版);6.《煤矿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二、永久避难硐室主要系统要求及参数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暂行管理规定”,凉水井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30人,并且有1.2的备用系数,内部系统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防护密闭门临时避难硐室分为过渡室和避险生存室。
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而设立的;避险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和0.3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
(二)空气循环系统和空气幕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高压氧气瓶供氧供气系统或外接矿井空气压缩管路实现的。
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300~4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在永久避难硐室的正上方分别布置1个直径为500mm的施救钻孔,孔内安装426mm的钢套管,钢套管内将供水管、压风管、供电电缆及通信电缆预先安装好,为施救过程中的通信、供水、供电和压风供氧提供条件。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1 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 2011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 2009年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 分类3.1 分类及代号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3.2 避难人数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3.3 硐室结构形式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2)“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图3-3-1 “—”型避难硐室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3.4 硐室型号表示避难硐室型号表示:硐室结构代号,永久缺省为1,临时缺省为3硐室设计防护时间,缺省为96,单位为小时h设计避难人数硐室类型:Y、永久避难硐室,L、临时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型号表4 基本要求4.1 设计避难硐室设计,应当由具备煤炭行业专业矿井设计资质的机构完成;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永久避难硐室应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应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硐室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4.2 功能要求避难硐室必需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4.3 位置选择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4.4 安全出口结构避难硐室安全出口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4.5 硐室面积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米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米2;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米;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米,每人应有不低于1.0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米,每人应有不低于0.9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4.6 硐室施工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避难硐室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5 功能及配置标准5.1 安全防护功能5.1.1 安全出口防护硐室安全出口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5.1.2 硐室支护采用锚喷、砌碹、钢筋砼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硐室的支护应根据矿井的工程地质条件、硐室位置等进行支护设计,施工时必须按照设计施工,施工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5.1.3 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应具有为手动操作,且应开启灵活、快捷,并能在内外实现开、闭操作;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 MPa,抗静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但不得低于;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观察窗强度要求应不低于防护密闭门的要求;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的高度不小于1.5m,宽度不小于0.8m;出口防护密闭门的应急逃生口面积应不小于;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米,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安装防护密闭门、密闭门的墙体,其具体参数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且设计的强度不得低于门体的强度;门体及墙体的密闭性要求: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当不大于350帕/小时;5.1.4 空气幕与喷淋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5.1.5 排水与排气防护密闭门的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5.1.6 管线保护接入避难硐室的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的各种管线在接入硐室前应采取保护措施;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米;5.2 氧气供给保障5.2.1 保障要求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之间;5.2.2 压风供氧避难硐室必须接入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在生存室内设置压风供氧装置;硐室内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钟·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5.2.3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供氧按避险人数每人配备一台不低于45分钟防护时间的自救器,并配备20%的备用量;配备的自救器必须是隔绝式,同时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条件允许时,宜配备压缩氧自救器;有条件的矿井,建议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5.2.4 自备生氧供氧避难硐室应配备自备生氧供氧系统,在压风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时,为避险人员供氧;采用压缩氧供氧的,供氧管路应当进行脱脂处理;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的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采用自生氧装置的,应当经充分的安全评估,保证自生氧装置可靠起动及在避难硐室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均衡供氧;5.2.5 其它供氧方式有条件的矿井可增加采用钻孔供氧、专用管路供氧的方式供氧,以提高避难硐室的安全可靠性;1钻孔供氧为永久避难硐室布置由地表直达硐室的钻孔,钻孔直径应不小于200毫米;钻孔地表出口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并储备自带动力压风机,数量不少于2台;若采用地下钻孔,则至少在该硐室所在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巷道上开孔,确保供氧安全可靠;2专用管路供氧从地面通过井巷或钻孔布设具有有效保护的专用管路至避难硐室,通过专用管路为避难硐室供给氧气空气;采用钻孔供氧、专用管路供氧的永久避难硐室内,应当储存保证气幕和压风喷淋需要的压缩空气;5.3 有害气体去除有害气体处理能力: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降到%以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甲烷浓度不大于%,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5.4 环境监测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为提高永久避难硐室的保障水平,有条件的矿井,建议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在避难硐室内、外设置本安摄像头,对硐室内外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控;上述环境参数检测数据,应通过矿井监测分站联入矿井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或在地面设置独立的监测中心,对井下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显示;5.5 通讯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避难硐室内,硐室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有条件时,宜加配无线电话、广播系统等应急通信设施;5.6 照明硐室内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日常照明装置,设置的照明装置必须取得MA标志,应以节能、低功耗灯具为主;遇险避难时,为给矿工进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时提供照明,以及避难硐室内的关键地点提供应急照明,应加配荧光棒、备用矿灯等作为应急照明系统,确保照明安全和照明质量;5.7 人员生存保障5.7.1 电源保障硐室内的自备电源应根据紧急避险时,保证监测仪器、通信设施、应急照明等必须的用电量进行计算配置;5.7.2 降温除湿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100帕的正压状态;有条件的矿井,建议安装空气调节装置;5.7.3 其它保障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硐室内应设置卫生间,内设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避难硐室内备有一定数量担架,急救包;急救包内有一定量的绷带、止血药及其它应急药品;按设计人数配备座椅等设备,保证避难人员的舒适度;还应配备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5.8 供水施救避难硐室内供水管路应接入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若接入硐室的水压大于时,应设置减压装置;有条件时,宜加设过滤装置和净水装置;5.9 人员定位应在避难硐室的过渡室设置人员定位终端,适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人员定位终端的信息要接入矿井人员定位系统;6 管理与维护6.1.1 管理制度及机构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6.1.2 技术资料硐室交付使用时,应有完善的硐室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说明书,硐室施工及验收文件;应编制详细的硐室及相关产品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紧急避险设施内应悬挂或张贴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企业应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应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6.1.3 日常维护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采掘区域的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作业;6.1.4 培训与应急演练煤矿企业应将了解紧急避险系统、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煤矿应当每年开展1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企业应于每年年底前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7 硐室验收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验收;7.1 主要性能测试7.1.1 气密性检测1检测标准气密性检测,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当不大于350帕/小时;2检测方法取下单向排气管的单向阀,在泄压口安装U型压差计并密封排气管,其他本项检测不用的接口一并密封;关闭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打生存室内压风装置,使硐室内外压差达到600Pa左右;稳定10~30min后,在舱内外压差不小于500Pa的条件下,关闭密闭门,打开防护密闭门,开始用秒表计时,同时读取和记录压差计显示值;每间隔10min记录1次,共持续60min;用首次差压值减去末次差压值,即为生成室泄压速率;关闭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打生存室内压风装置,使硐室内外压差达到600Pa左右;稳定10~30min后,在舱内外压差不小于500Pa的条件下,打开密闭门,关闭防护密闭门,开始用秒表计时,同时读取和记录压差计显示值;每间隔10min记录1次,共持续60min;用首次差压值减去末次差压值,即为过渡室泄压速率;7.1.2 正压维持检测1检测标准正压维持检测,在设定工作状态下紧急避险设施内部气压应当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2检测方法7.1.3 压风系统检测1检测标准压风系统检测,压风系统供风能力应当不低于每人每分钟立方米,噪声不高于70分贝;2检测方法开启避难硐室内的压风供氧系统控制阀,分别用流量计和压力表检测压风供氧系统供氧速率、出口压力;同时,使用声级计在发生噪声源距离1m点进行测试,测试4次计算取平均值;7.1.4 气幕和喷淋系统检测1检测标准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气幕应当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2检测方法关闭防护密闭门,打开密闭门,打开气幕和喷淋系统,分别使用风表测量密闭门前方上、中、下三个位置的风速,测定的风速不得低于s;7.1.5 高压管路承压检测1检测标准高压管路承压检测,在倍使用压力下保压1小时,压力应当无明显下降;2检测方法7.2 整体性能模拟试验煤矿应当进行硐室安全避险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试验应覆盖硐室内所有系统,出具试验报告,以研究确定适合本矿区避险设施建设的经验和相关参数;7.3 其它项目验收门体生产厂家应提供门体抗冲击压力、抗静压、瞬时耐高温指标,并提供相应部件的试验、验算证明材料;其指标应满足本标准规定及设计要求;硐室位置、支护、设备配备等其它项目,应按建设依据的设计要求,逐项目进行验收;与设计不符的,应有变更或调整说明,并经设计、建设单位同意;硐室正式投入运行前,应按第6条中的要求提供必需的软件资料;。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25L/min,呼吸阀供 气量:>15L/min,
吸痰器吸引压力
(-60~-3)kPa
15
隔绝式压缩氧 自救器
ZY45
额定保护时间45分 钟
输出压力调整范
16 压风自救器 ZY-J
围:0.09Mpa,单个 装置耗气量150~
200L/min
17
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
地面。
5.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
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
控制能力,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的 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 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施设备。
5.11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
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
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5.12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
5.13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序 号
产品名称
型号
1
矿用隔爆型备 用电池箱
KDDxxxx
4.11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
标志应符合AQ1017-2005标准要求。 5功能及配置
5.1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200Pa的正压状
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5.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 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氧气浓度在 18.5%~22.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1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呼吸困难用作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215―202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2021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21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21年版《煤矿井下应急买盘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2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21〕15号3分类3.1分类及代号煤矿井下暂避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采用年限,分成永久暂避硐室和临时暂避硐室,永久暂避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暂避硐室的标记为dml。
3.2避难人数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展开设计,但应当满足用户如下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3.3硐室结构形式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相连接相同的巷道,硐室存有两个安全出口;(2)“凹陷”字型:硐室两端均相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1临时暂避硐室通常使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以使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暂避硐室严禁使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逃生巷道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密闭门防护密闭门进口逃生巷道过度室生存室过度室出口图3-3-1“―”型暂避硐室生存室密闭门过度室密闭门过度室防护密闭门出口逃生巷道防护密闭门进口图3-3-2“凹”型避难硐室存活室密封门防水密封门过度室灭火巷道图3-3-3“口”型暂避硐室3.4硐室型号表示暂避硐室型号则表示:dm/-硐室结构代号,永久缺省为1,临时缺省为3硐室设计防护时间,缺省为96,单位为小时(h)设计避难人数硐室类型:y、永久暂避硐室,l、临时暂避硐室2暂避硐室型号表中类型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标记人数结构形式1:“一”字型;2:“凹”字型1:“一”字型;2:“凹”字型;3:“口”字型dmy20~100dml10~404基本建议4.1设计暂避硐室设计,应由具有煤炭行业专业(矿井)设计资质的机构顺利完成。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备用电池充电等的动力。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备用电源自动启动; b)舱体内置先进可靠的隔爆兼本安型型锂离子蓄电池为救生舱内的设备提
供至少 120h 的动力支持,总容量达 1800Ah(单台容量 60 Ah); c)备用电源具备自动充电、电量显示、均衡充电、均衡放电等电源管理和
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⑦通讯系统:
a)设置有直通调度室的固定电话; b)具备与井下无线通讯网连接的接口及设备; c)在每个避难硐室的入口处放置人员定位系统--动态目标识别器,和矿方 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对接,对硐室的人员进行管理。 ⑧室照明及室外指示系统: a)室内采用本质安全型 LED 灯照明,为入室人员提供一个柔和的环境; b)室内应配备额定人数 0.5 倍的矿灯和 1.5 倍的自救器,以供能安全出舱 逃生时使用; c)室内外采用反光标志作为硐室在黑暗环境下的逃生指示,指引硐室的位 置所在; d) 室外放置两个本质安全型的频闪灯,具有超高亮度和高穿透性,为遇险 人员提供逃生指示; ⑨生存保障和附属系统: a)室内储有食物、饮用水、急救药品苏生器等备用物品,满足避险人员额 定防护时间内的生命供给; b)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器、担架等; c)舒适的座椅、免冲水打包厕所 、垃圾箱等; d) 具有自动苏生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工具箱、灯光指示牌。
c) 供氧量不低于 0.5 升/分钟•人. ③环境净化系统 :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必须有安标 证)、净化箱和处理药剂等组成。
永久避难硐室基本要求
山西朔州平鲁区森泰煤业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及配置基本条件要求一、必须符合国家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2011】15号、【2011】33号、【2012】15号、【2013】10号文件规定对各系统要求;二、硐室内所有配置设备、设施必须符合煤矿井下用要求,并取得相关煤安标志和防爆标志,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部门要求;三、1、防爆密封门必须大于1.6×0.8,抗爆压力大于1.05MPa,密封门大于1.6×0.8且门上设观察窗,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密封可靠,开闭灵活,在1.5倍使用压力下保压1小时,压力应当无明显下降;在500±20Pa压力下泄压速率应当不大于350Pa/h,正压设定工作状态下紧急避险设施内部气压应当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Pa;2、气幕喷淋(保压)系统:(一)喷淋气幕装置2套,(二)空气幕控制箱2套,(三)空气幕控制球阀DN20,2个,(四)空气幕供气管路2套,(五)空气幕流量计LZT—10A08M0,2个,(六)气幕喷淋控制箱HRPK(A)2套,(七)喷淋流量计LZT—10A24M2个,(八)压缩空气钢瓶加气80L (15MPa)32个,(九)空气减压器:YQK—352,,32个,(十)空气记流装置:YQHL—8S, 2套,(十一)喷淋供气管路配件2套,手动排气阀DN50,4个,自动单向排气阀8个,排气管路配件12套。
3、排水系统(一)供水控制阀DN25,2套,(二)洗手盆1个,(三)水净化器1个,(四)不锈钢水龙头DN25,1个,(五)水比例减压器1个,(六)排水管路止回阀1个,(七)供水管路配件,(八)手摇水泵CS—20,1套,(九)矿用供水自救装置KGS—2,1套。
4、压风供氧系统(一)手动闸阀DN80,1个,(二)过滤器—020(20Nm3/min)1套,(三)过滤器—010(10Nm3/min)1套,(四)减压阀QTY—50,3套,(五)闸阀DN50,3只,(六)截止阀DN25,1个,(七)截止阀DN50,2个,(八)消声器DN25,8个,(九)流量计6套,(十)流量计固定支架6个,(十一)压风管路配件1套。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1 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 分类3.1 分类及代号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3.2 避难人数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3.3 硐室结构形式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2)“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1 “-”型避难硐室图3—3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3.4 硐室型号表示避难硐室型号表示:硐室结构代号,永久缺省为1,临时缺省为3硐室设计防护时间,缺省为96,单位为小时(h)设计避难人数硐室类型:Y、永久避难硐室,L、临时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型号表4 基本要求4.1 设计避难硐室设计,应当由具备煤炭行业专业(矿井)设计资质的机构完成。
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试行)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2010年9月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试行)1 适用范围本要求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重庆市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编制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3 基本要求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
3.3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4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
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5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 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若必须设置在煤层中时,应有防瓦斯涌出、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措施。
3.6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7 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3.8 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4 设计要求4.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 m2的面积。
4.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
4.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4.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4.6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4.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
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0.8m。
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4.8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4.9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压风、供水主管道距避难硐室不足200米的,分支管道必须全部埋设或保护)。
4.10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4.11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5 功能及配置5.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在灾变时处于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5.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1m3/min,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
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
5.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 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 ,对CO 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表15.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 ,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
5.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
5.6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 、CO 2、O 2、CH 4,避难硐室外的CO 、O 2、CH 4、CO 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
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5.7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5.8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2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L/人·天。
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
5.9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
5.10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项目O 2CO CO 2CH 4温度湿度指标18.5%~23.0%≤24X10-6<1.0%≤1.0%≤350C ≤85%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5.11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5.12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
5.13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表2 基本装备配置序号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备注1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KDDxxxx定制2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KDWxxxx定制3矿用隔爆型空气循环净化装置FBFN0xxx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4矿用防爆空调装置ZSK-xx/380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5压缩氧供气系统定制压缩氧供气时选用6红外甲烷传感器GJG100H(A)测量范围:0~100%7氧气传感器GHY25测量范围0~25%8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测量范围0~500PPm 9温度传感器GW50(A)测量范围0~50℃10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GRG5H测量范围0~5%11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终端KJ25112矿用红外摄像仪SBT127/220G13矿用电话符合MT/T 289 的有关规定。
14自动苏生器MZS-30自动肺换气量调整范围:12~25L/min,呼吸阀供气量:>15L/min,吸痰器吸引压力(-60~-3)kPa15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ZY45额定保护时间45分钟16压风自救器ZY-J 输出压力调整范围:0.09Mpa,单个装置耗气量150~200L/min17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HYC120或HY4正压式有效防护时间2~4h、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18集便器自带集便箱,脚踏式打包,材质不锈钢19矿用防爆日光灯符合GB3836-2000,IEC-60079S 标准要求20矿灯KL2M (A )21食品及饮用水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22急救箱、担架、工具箱 5.13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1、隔离门 2、喷淋系统 3、药品食品柜 4、供水管 5、压风管 6、人员管理系统终端7、压风自救器箱8、座椅 9、压缩氧供气系统 10、担架 11、环境参数监测仪器 12、矿用荧光灯13、空气过滤系统14、防爆空调 15、电源箱 16、矿用红外摄像仪 17、集便器 18、排水管 19、排气管 20、自救器及工具柜6 管理与维护6.1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