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

合集下载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规范要求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规范要求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规范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煤矿井下必须形成六大系统,其中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以以下规范要求:避难硐室施工图设计是以矿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为依据,额定避难人数80人;避难硐室内及出口外5m范围内,设计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在出口5m范围外,20m范围内必须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支护。

过度室密闭门在门洞墙体浇筑时一次固定,混凝土浇筑须满足以下要求:(1)浇筑混凝土时底板、两帮、顶部围岩必须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应形成粗糙面,四周墙帮必须用铁刷子刷洗,经矿工程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浇灌。

(2)用于配制砼的碎石粒径规格为5~25mm,碎石内严禁混入土、木屑、煤粉及铝土岩等杂物,配制前碎石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砂为中砂,砂内不得有任何杂物。

(3)配制砼时需加入JD-HEA缓凝泵送型防水剂,配合比见产品说明。

(4)浇灌砼必须连续,并严格控制好砼的配比(比例按1:2:3),尤其是水灰比,严禁在墙体内搅拌混凝土。

(5)在浇灌过程中,必须用振动棒捣实,特别是墙体边缘。

浇灌出的砼必须均匀致密,不得出现蜂窝状或局部地方砂浆与碎石分离的现象。

(6)模板与模板之间,模板与围岩之间,必须封严,防止振动时混凝土浆液流出。

(7)交接班时,墙体所留接触面必须拉毛。

(8)由于自重作用,挡水墙顶部混凝土难以充填密实,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加压或预埋注浆管注浆等方式对顶部进行充填。

(9)注浆管采用DN25的水煤气管,沿轴向每隔100mm钻1个直径10mm的孔,相邻孔呈90°错开,使孔均匀分布在管壁四周。

并预先沿墙与巷道拱径向接触线固定,并紧贴拱岩壁。

浇筑完,经7d 养护后方可注浆。

注浆采用瓦斯抽采封孔注浆泵,浆液采用425号水泥按1:2的水灰比配制成的素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

硐室内及硐室外20m范围内压风管、通讯等所有管路均需埋设于管沟内,管沟尺寸见图,管路安设完成后,管沟需用混凝土填实。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大黄山豫新公司大黄山煤矿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

特制定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管理规定:一、建设基本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2、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5、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本矿井避灾路线的情况,本避难硐室布置在733副井码头门东50m处,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为75 人,能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富裕系数不低于5%。

二、设计施工要求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大斗沟煤业公司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①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②《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③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④《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晋煤救发[2012]149号);⑤《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⑥《煤矿安全规程》;⑦矿井采掘现状平面图。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计目的: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

2、避难硐室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按额定避险人数90人,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备用系数20%。

避难硐室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避难硐室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避难硐室的安全防护能力。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本避难硐室的服务区域为14#层423、424盘区及11#层424盘区。

避难硐室入口20m范围内应采取不燃性材料支护。

通道外侧密闭门上应设置观察窗和调节风窗,密闭门关闭后应至少能承受0.3MPa的爆炸压力。

三、硐室内设备技术指标1、氧气供给系统(1)基本要求a.采用矿井压风供氧时,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每人0.3m3/min,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A)。

b.采用自备氧供氧时,供氧量不低于每人0.5L/min。

c.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内环境中O2浓度在18.5%~23.0%之间,空气压力始终高于外部环境空气压力100~1000Pa。

(2)主要方式避难硐室同时配备两套供养系统,分别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供养、自备氧供氧。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目录一、概述 (3)1.1、行业背景 (3)1.2、主要标准 (3)二、项目设计 (4)2.1、硐室位置 (4)2.2、硐室容量 (4)2.3、结构与功能设施 (4)三、功能设计 (6)3.1、隔离系统 (6)3.2、供氧系统 (7)3.3、净化系统 (7)3.4、降温系统(选配) (8)3.5、监控、照明及通讯系统 (8)3.6、动力保障系统 (9)3.7、生存保障系统 (9)3.8、其他 (9)四、技术参数 (9)五、配置分析 (11)5.1、气幕喷淋系统 (12)5.2、供氧系统 (12)5.3、净化系统 (12)5.4、环境监控 (12)六、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13)6.1 日常维护管理 (13)6.2 紧急避险设施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15)一、概述1.1、行业背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着力建设的“六大系统”之一,它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而避难硐室是紧急避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总体要求,避难硐室的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推进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出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份通知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监管部门也正在出台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标准细则。

1.2、主要标准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4)《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二、项目设计2.1、硐室位置避难硐室设置在+1250m副斜井下车场和+1250m人行斜井下车场之间稳定的岩层中。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说明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说明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使用说明一、永久避难硐室的设施及系统永久避险硐室(主要配套设备及型号:生命保障系统:ZYS0231;避险硐室防爆门:262DT12-00)由过渡室、气瓶室、配电室、卫生间、生存室五部分组成,可容纳100人同时避险。

其中4煤永久避险硐室布置在辅运大巷9#联巷、距1#副斜井底1950m处;4上煤永久避险硐室布置在1#辅运大巷与胶带大巷之间,位于41104运顺联络巷以北30m处。

(一)避难硐室内部结构4煤永久避险硐室主硐室(生存室)长度26m,宽度4m,高度3.1m,断面积10.8m2,使用面积104m2。

4上煤永久避险硐室主硐室(生存室)长度28m,宽度4m,高度3.1m,断面积10.8m2,使用面积112m2。

永久避难硐室次硐室由过渡室、气瓶室、配电室、生存室、卫生间五部分组成,可容纳100人同时避险,满足矿井紧急避险需求。

1.过渡室是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的必经通道,在过渡室内安装有气幕装置及喷淋装置。

2.气瓶室及配电室用于存放制冷剂钢瓶、高压氧气瓶、高压空气瓶及电器设备,为整套系统提供能源,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气瓶室及配电室,在人员需要避险时,避难硐室操作人员接到调度指挥中心的紧急指令后提前进入气瓶室及配电室,开启相关设备、阀门等,保证避险系统正常启用。

3.生存室为避险人员生存场所,可容纳100人,座椅下为储物箱,用于存放二氧化碳吸附剂、一氧化碳吸附剂、矿灯、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等;在生存室内安装有供氧单元、降温除湿单元、压风控制单元、电话、照明灯、摄像仪、环境监测仪表等,为人员紧急避险提供必要生命保障。

(二)避难硐室系统结构避难硐室系统结构共分为八部分:过滤降温除湿系统、供氧系统、压风系统、气幕喷淋系统、通讯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供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附属系统。

1.过滤降温除湿系统:降温除湿净化系统为硐室内部降温及空气净化,包括二氧化碳制冷剂钢瓶350支,过滤降温除湿装置8套,二氧化碳吸附剂450桶,一氧化碳吸附剂5KG,汇排流35根。

2024年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2024年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2024年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类文明的延续,应对全球各种紧急情况的发生,确保人类生命的安全,特制定本《2024年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2024年永久避难硐室(以下简称“硐室”),包括硐室的运营、管理及使用等方面。

第三条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硐室操作,提供地下避难所的最佳管理和使用方式。

第二章硐室运营管理第四条硐室的运营管理由专门机构负责,任命专业人员负责硐室的日常运营。

第五条硐室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安全高效、人性化。

第六条硐室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硐室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发生。

第七条硐室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硐室的功能完备。

第八条硐室运营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能力。

第九条硐室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测试,确保硐室紧急逃生和求生设施的正常运作。

第十条硐室运营管理人员应制定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三章硐室使用规范第十一条硐室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禁止任何破坏硐室设施设备和妨碍他人生存的行为。

第十二条硐室使用人员应按照硐室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行动,听从硐室管理人员的指挥。

第十三条硐室使用人员应遵守硐室内的秩序和规定,不得进行恶意损坏、偷盗等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硐室使用人员应合理使用硐室内的设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做好维护保养。

第十五条硐室使用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硐室的整洁和卫生。

第十六条硐室使用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按照硐室管理人员的指示,立即有序撤离硐室。

第十七条硐室使用人员不得私自擅离硐室,除非经过硐室管理人员的批准和指示。

第十八条硐室使用人员应定期参加硐室管理人员组织的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

第四章硐室安全管理第十九条硐室安全管理是硐室运营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应定期对硐室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煤矿避难硐室技术部分

煤矿避难硐室技术部分

设备技术描述表招标编号:JCZB03-HW20131203 第4标段型号规格投标数量1套保证无故障运行时间正常使用年限8年质保期1年设计原理及基本特征硐室内采用压风、压缩氧气和自救器三级供氧系统,系统安全、可靠。

硐室的防爆门采用加厚型材料不仅保证了舱体的整体气密性能,还可抵御1.5MPa的爆炸冲击,可有效防止爆炸、火灾、冒顶塌方等二次灾害的破坏;气密门采用特殊技术,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入。

硐室生存室内设有能自动排气的单向安全阀(压力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既能有效阻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又能为避险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空间。

性能参数参数防护时间(h)氧气浓度(%)C O2浓度(%)C O浓度(p pm)硐室温度(℃)硐室湿度(%)数值≥9618.5~23≤1≤24≤35≤85设备标准功能描述硐室内用压风、压缩氧气和自救器三级供氧系统,系统安全、可靠。

降温系统采用的二氧化碳液态钢瓶,降低维护成本,方便快捷。

与矿井的人员定位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的系统,为保证生命安全,实现科学救援提供保障。

材料选用及加工工艺其它说明无备注其余具体见投标货物描述。

投标人(章):授权代表(签字):2013年12月22日投标货物具体描述一、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技术要求为了保证100人永久避难硐室内人员的生存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共设置了如下系统:防护密闭系统、气幕喷淋系统、有毒有害气体处理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供氧系统、供水系统、生存保障系统、排气系统、排水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供电及照明系统等,人员备用系数取1.2。

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体感温度不高于3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外始终处于100~500Pa 的压差状态。

1.防护密闭系统避难硐室内的密闭缓冲系统包括外层两道防护密闭门、墙;缓冲空间内的两道密闭门;密闭门的长、宽尺寸应满足硐室内最大尺寸设备的运输及检修需要。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

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巴彦高勒矿井项目技术文件招标设备名称: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招标编号:ZS-QCBY-H-2013-1106招标人: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本文件适用于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巴彦高勒矿井,它提出了巴彦高勒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格书所提及的要求和供货围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地详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卖方须按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相关标准、规程、规等提供高质量的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

要求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已有相同规格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试制品。

1.4 如卖方对本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将在投标书异议表中清楚地表示。

如卖方没有对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则可认为卖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招标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1.5 卖方执行本规格书所列要求、标准。

本规格书中未提及的容均满足或优于本规格书所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

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标准的版本。

1.6 卖方所提供的设计、设备和相关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技术规格书采用中文版本。

1.7 卖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与项目有关事宜的所有来往函电,以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均应使用中文。

1.8 在签订订货合同之后,买方有权对本订货技术文件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卖方应允诺予以配合,具体项目和条件由双方商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内蒙古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巴彦高勒矿井项目技术文件招标设备名称: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招标编号:ZS-QCBY-H-2013-1106招标人: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内蒙古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巴彦高勒矿井,它提出了巴彦高勒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格书所提及的要求和供货范围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地详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须按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等提供高质量的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

要求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已有相同规格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试制品。

1.4 如卖方对本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将在投标书异议表中清楚地表示。

如卖方没有对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则可认为卖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招标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1.5 卖方执行本规格书所列要求、标准。

本规格书中未提及的内容均满足或优于本规格书所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

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标准的版本。

1.6 卖方所提供的设计、设备和相关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技术规格书采用中文版本。

1.7 卖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与项目有关事宜的所有来往函电,以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均应使用中文。

1.8 在签订订货合同之后,买方有权对本订货技术文件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卖方应允诺予以配合,具体项目和条件由双方商定。

1.9 设备采用的专利及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合同报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专利技术的一切责任,且设备合同价不变。

1.10 卖方对整套设备及配套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买方认可。

1.11质量保证期:见商务招标文件。

二、工程概况本避难硐室位于巴彦高勒矿井井下+660m水平井底车场内,硐室一端与井底车场巷道相连,另一端与回风石门连接。

系统的建设达到目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三、需满足的规程规范及相关标准永久避难硐室设备需满足以下相关规程、规范等文件: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3、“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4、“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5、“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9、《煤矿安全规程》;10、已颁布实施的AQ标准及国家相关规程、规定等。

四、避难硐室的技术要求1、避难硐室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1)永久避难硐室可容纳人数:100人;(2)有效防护时间:≥96h;(3)生存硐室CO浓度:≤24ppm;(4)生存硐室CO2平均浓度:≤1%;(5)生存硐室O2平均浓度:18.5~23%;(6)生存硐室CH4平均浓度:≤1%;(7)生存硐室内外的压差:100~500Pa(正压);(8)生存硐室内部最高温度:≤35℃;(9)生存硐室内部最高湿度:≤85%;(10)压风供氧量≥0.3m³/分钟•人;(11)压缩氧供氧量≥0.5L/分钟•人;(12)CO2吸收能力不低于0.5L/分钟•人;(13)CO处理能力20分钟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2、避难硐室的尺寸规格永久避难硐室的过渡室面积为40.0m2。

生存室的总面积为157.2m2 ,宽度4.0m,高度3.2m,有效使用面积为109.0 m2。

避难硐室的具体形式见附图。

3、避难硐室系统组成部分避难硐室主要包括安全防护门、空气气幕隔绝系统(压缩空气幕和喷淋装置)、压风供氧系统、氧气供给系统、空气净化及循环系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照明系统及辅助设施(生存物资)等。

<1> 安全防护系统: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风喷淋装置,可通过与矿井压风系统连接的压风管路向永久避难硐室供气。

a)第一道防爆门:防爆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260℃的高温、1.70 MPa的爆炸冲力。

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安装时,四周掏槽深度不小于0.2m,墙体用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结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至少有1趟单向排气管能满足压风喷淋装置使用时大流量排风的需要。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爆门上设观察窗。

b)第二道密闭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c)压缩空气幕和喷淋装置:防爆门内部周边设置一套空气幕隔离系统,并覆盖整个防爆门,压缩空气通过气幕上小孔喷出,形成一帘空气幕,能够有效阻挡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携带的有毒有害气体,出气速度不低于10m/s;内部应设置喷淋装置。

压风喷淋装置的流量不小于500L/min,出口压力不低于0.3MPa,每组运行时间不少于2min。

其作用是将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冲洗,排出,避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舱,造成人身伤害。

喷淋是用高压空气流把矿工身上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各种粉尘冲洗,通过泄压阀排出室外。

为保证冲洗效果,压风喷淋装置流量一般不小于0.5m3/s,出口压力不低于0.3MPa,运行时间不少于每组3min。

在避难硐室内,气体泄漏及排出浊气都会造成避难硐室内失氮,从而引起氧气浓度过高,为了调节避难硐室氧气浓度,可能需要向硐室内补充空气。

此外,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避难硐室,需要维持避难硐室内气压始终高于外部环境100~1000Pa的正压状态,这也可能需要部分空气。

在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够使用时,由其供给足够风量;在压风自救系统失效时,由存储的高压空气瓶供气,二者之间灵活转换。

<2>供氧系统:a)通过矿内压缩空气管线供氧(灾变时期矿井压风系统完好无损时,首选矿井压风系统对避难硐室提供新鲜空气);外部装有接入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通过三级过滤(过滤精度达到0.01 mm)、活性炭除异味、减压消音为硐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压风供氧系统的设计将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使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够持续的为硐室内的避险人员提供呼吸用空气。

压风自救系统的接入还可为硐室内的气动设备提供动力,较大的供气流量设计还可以有效的置换硐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压风系统引入采用预埋管路的方式,引入避难硐室后进行分流。

其中一路引入过渡室中,为气幕洗气系统提供气源。

另外一路引入生存室中,为避险人员提供呼吸用气,同时为生存室内的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压风引入管路可根据避难硐室设置的位置和矿井的现场情况,从硐室的某一端引入或从两边过渡室均引入一条压风管路。

引入过渡室的压风气路,经减压至0.3~0.6MPa后,用一个球阀控制。

避险人员使用气幕洗气系统时,若减压阀的入口压力达到指标,说明压风系统可用,可以打开这一路的球阀,调节流量进行喷淋。

在压风系统不可用时,使用过渡室内自备的压缩空气瓶进行喷淋。

引入生存室的压风气路,经减压、消音及过滤后,将出气口平均分布至生存室内部各处,提供避险人员呼吸需要。

引入生存室内的压风管路,先连接一个总控制球阀,然后按照管路及过滤器、流量计等气动配件的流量要求经计算后分为二到四条供风管路。

每条管路经过减压器降压至0.1~0.3MPa,将管路引至各个出气口处。

在出气口处安装消音器,降低出气噪声。

b)自备供氧系统为压缩氧气瓶供气。

压缩氧气减压至0.3MPa,连接至氧气汇流装置,然后通至各个出气口,供避险人员呼吸。

所有供氧管路和阀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脱脂处理。

硐室内按照避险人数配置使用时间为45分钟的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所选用的产品应取得矿用安全标志。

c) 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3>制冷除湿(温湿度调节)系统:由矿用防爆空调装置、蓄冰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组成。

温湿度调节系统采用蓄冰制冷的方式。

制冷装置采用矿用防爆空调装置,连接蓄冰柜。

防爆空调装置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将蓄冰柜内储存的水冻结成冰,并维持在-15℃左右。

遇灾变状况,避难硐室开始使用时:若矿井电力系统仍能正常供电,则温湿度系统可以无限时的为生存室提供制冷;若矿井电力系统瘫痪,则蓄冰柜内储存的冰所提供的制冷量,足够额定人数的避险人员在硐室内生存96h以上。

由于矿用防爆空调装置开启时,需要持续散热,因此须布置在避难硐室外部靠近门墙的位置,并采取防积尘、防砸的防护措施。

蓄冰柜放置在生存室内,根据硐室的长度分布在硐室的两端或一端。

将蓄冰柜内的冷量带出的驱动装置采用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依靠电力提供动力。

使用时,打开蓄冰柜风道的风门,开启驱动装置,使生存室内的热空气进入蓄冰柜。

热空气在蓄冰柜内经过循环风道冷却后,冷气循环进入生存室内。

温湿度调节系统在为环境制冷时,会将室内的水汽凝结成水滴,通过蓄冰柜上的排水管排出。

温湿度调节系统运行时,排出的冷凝水可能会较多,这是正常现象,应将冷凝水引入排水沟内排至生存室一侧的蓄水槽内,待蓄水槽储水量较多时,再通过排水泵将水排出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