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教育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教育的危机
做学问、做研究切忌“假、大、空”。初次写下这个题目我个人的感觉是“大”。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浩如烟海,树木林立,层出不群,系统复杂,要探讨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的教育危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另外,本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学资历浅薄,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仅限于点面而要论述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的教育危机未免有些妄自菲薄,难以驾驭。幸而,2014年1月12日,西北师范大学为2013届教育硕士召开了开学典礼,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院长做了《回到“原点”看教育》的精彩报告,聆听了大师对教育的精辟阐述,深受触动,结合自己的基层教育教学实践故有以下一得之见,试图以一斑窥豹的拙见与老师们交流,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在此,本人郑重声明,李院长在《回到“原点”看教育》中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危机,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以来基础教育出现的危机也是中国教育危机的一个缩影,实施了十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同样是机遇与危机并存,以下是我对该问题的思考。
危机一:教育价值的失落
要认识基础教育的价值,有四个基础性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即学生为什么要上学?校长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学校为谁而存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也是茫然的,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单纯接受了四年的师范教育然后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工具,只是单一的在执行一个教书匠而非教育者的角色。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按部就班,这也许就是教育无意识或者就是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的缺失吧!然而反观这种无意识状态绝非我个人的特例,我周围的同事大多数是这种常规的机械的工作状态,那么这种无意识或许真的会演变成一场基础教育的危机,严重地损害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
危机二:考试至上
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年也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十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依然是时下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指标。铺天盖地的试卷,满校园充斥着名校学子的光荣榜时时在提醒我们在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基础教育改革也已进行了十多年的今天,升学率,考试依然是学校争相竞争的主旋律,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与手段,减负俨然已成了一句诱人的空口号。学生身心承受着高强度的负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出现了成绩优秀但人格畸形的考试机器。一所普通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初一年级学生的作业竟然做到十二点,这种连成人都难以承受的强度缺失某些名校追求升学率的真实写照。不禁让人感叹:谁来救救孩子?考试本身是一种监测学生学习状态的工具但时下我们赋予考试太多的额外价值,考试成了衡量校长、教育局领导等这些官员政绩的指标甚至与一个地区声誉紧密相连的事物。黄冈现象、启东现象的背后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教育的目的难道仅仅是培养那一少部分所谓的名校学子,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于这些所谓电费优等生身上是不是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另外,考试本身并没
有错,错就错在我们给考试这种评价手段赋予了太多考试之外的东西。考试不能承受之重,学生不能承受之重,应试教育培养的公民与21世纪创新公民素养的培养渐行渐远不能不说是基础教育的危机。
危机三:精神衰微
在此,我想从教育职业道德的角度去谈一下日渐衰微的教育精神,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例子。前两天感冒了上课的时候声音沙哑,上完课后有一学生尾随我而来递给我一盒润喉片,我先是惊愕感觉受之有愧,继而是感动。原来你平时对学生的好学生都会一一铭记,他日他时必会相报。这些让我联想起三尺讲台究竟有何价值时终于弄明白原来人们的坚持仅仅在于这一点点温存的人性而不是为丁点微薄的薪水而工作。教育毕竟也是一种情感投入,但我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我在反问我自己,反问我的同事:对于学生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们是否还值得学生敬爱,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不免沉重,总感觉受之有愧。凭心而论对于教育自己是否又是全心全意呢?现代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世俗,三尺讲台上也弥漫着这种风气且日益严重。一面是学生与家长的殷切希望,一面是江河日下的教风学风。不知这样,是否对得起学生和家长。有时在怀疑自己当初职业选择的最初意义,是为了谋取一份生存的依托还是正真想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呢?想来大部分人都趋于前者。教育无理想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你如何指望一群不热爱教育,不憧憬教育的人来从事好教育呢?即而我想到了现今的年轻教师,从知识储备上他们要远胜于八九十年代的老教师,但从敬业精神上他们则远逊于这些老教师。年轻教师中的不做为,上课不备课,作业不批改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不禁开始担忧:这样的基础教育现状怎么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呢?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缺失使教育越来越脱离教育本质,教育本不需要模型范本,但时下的基础教育谁又说不是这样呢?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市级学校,每学期花在应付领导检查和各种评比考察的人力物力要远多于从事教育教学的时间精力,领导老师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领导而教育。试问: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搞教育又怎么会收获令人欣喜的教育硕果呢?反过来,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含金量又有多高呢?其实只要你深入其中会发现大部分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利益勾结,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有些检查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饭桌交易,严重腐化了领导教师队伍,影响极差。另外教师职业理想的缺失与现金的职称评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不再是学生和课堂而是紧盯职称评审条件然后去一项项创造评审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顺利升入高一级职称或者升入高级职称后,教师顿时失去方向和目标,不仅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反而想到自己再努力下得去既无必要也无好处。教师职业理想的功利与现实可见一斑。某些中青年教师紧盯职称评审,以职称评审需要的条件出发去引导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将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放在如何处心积虑挖掘创设评审条件上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教育教学本省。同时,一旦晋升高级职称后便失去了目标和动力,自此再也不钻研教学,不研究学生,不走近学生,单凭经验和数年积累的尘封知识以就课程应付新课改。试问:普通中学的这种教育教学和师资现状如何能够完成育人之目的呢?诚然,以上现象的出现绝非一个学校的个别现象,据我了解全市中小学这种现象思潮已十分普遍,值得警醒。另外教师的职业倦怠已非常严重。不仅年长的教师不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连年轻的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青年教师也经常抱怨疲惫不堪。我想这种疲惫不仅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