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教育的危机

合集下载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简述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教育的改革。

20 世纪初,中国教育家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希望把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入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基础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中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质量的问题等。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基础教育再次进行改革,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强调了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例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学校差距大等问题。

总结起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再到注重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与挑战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与挑战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与挑战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清朝禁绝洋务改革前,洋务改革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以来。

这四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都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问题。

清朝禁绝洋务改革前在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清朝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但是由于保守思想的压制和官僚文化的影响,这些改革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

而且最后一位清朝皇帝——光绪帝下令禁绝洋务,使得中国的教育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洋务改革时期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兴起,科技和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限制,教育改革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当时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却忽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没有重视民间教育的发展,导致教育水平不断下降,教育体制依然单一,对于广大民众的教育需求仍然缺乏。

此时,中国教育面临着坚固保守、教育基础薄弱、社会背景复杂等诸多挑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育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体制,积极倡导普及教育和政治教育,从而使得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在某些方面出现信仰危机和政治倦怠,教育改革和发展随即进入停滞期。

建国以来建国以来,中国教育在教育思想、政策、实践等方面出现较大变革,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措施包括:高等教育扩招,义务教育实现,加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等。

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师资力量短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减少制度失误、思想盲目、意识形态上的偏差。

同时,也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适度引进优秀外国教育资源和经验,并在国内形成相应的教育改革标准。

同时,教育行业的精细化、私有化和创新化也需加强。

教育挑战的解决弥漫在所有的领域,整个社会尤其要进行思想革命,树立焕然新生的教育思想,落实教育公平、普及、优质等制度要求,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致富,优质教育普及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危机

中国教育危机

[详细]PrevNext中国人正陷入教育恐慌孩子生活只剩学习没有童年也没有少年一群无比痛恨应试教育的父母,唯恐通不过没天理的考试;一群无比钟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整天琢磨着怎样虐待孩子。

这,就是中国。

这,就是当下的中国——人人痛斥着体制的不公、名校的黑暗、教育的乖张、课本的老朽、师资的颟顸、“特长”的猫腻、拼爹的无耻……但只要一个声音高叫着:进来吧,给你名额!立马就有无数膝盖放弃围观,放弃抗议,跪倒在矜持的校门前。

强迫孩子“只准第一”的风气已经蔓延三十年,终于演变成人人争先的超前阅读:“初中学高中课程,小学读初中课程,学龄前认字过百,入幼前数字加减……中国家长正陷入教育恐慌沉重的起跑线吞噬童年9月,是传统的开学季,暑假的结束意味着新的一学年开始。

不过,对中国无数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刚刚结束了“第三学期”,无论是“补差”还是“培优”,只有“暑”没有“假”,是这些孩子对暑假生活的总结。

如今,有关教育的种种,或许是当今中国最容易激发共同兴趣的话题,具体如择校、课外班、与老师相处,宏观如教育体制以及最近出台的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异地高考。

[详细]学校老师家长压力互相传导减负只是个传说9月,是传统的开学季,暑假的结束意味着新的一学年开始。

不过,对中国无数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刚刚结束了“第三学期”,无论是“补差”还是“培优”,只有“暑”没有“假”,是这些孩子对暑假生活的总结。

尽管,早在2000年初,教育部就颁布了严禁中小学利用假期补课的“禁补令”,而且每到暑假之前,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都会再次重申,但谁都知道,学校内部的假期补课屡见不鲜。

对这些“顶风作案”的学校来说,若说全是为了赚点补课费,多少是有点“冤情”的——校长的压力不光来自上级部门,还来自不同意校方“放羊”的家长们,在他们中的不少人看来,不补课等同于不负责任。

[详细]升学竞争已经下移到3岁拼爹拼特长在上海一家早教机构的墙上,贴了与高考“光荣榜”一样的“光荣榜”,上面张贴小朋友照片,下面说明:某某小朋友2011年被上海市某重点幼儿园录取。

我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发展与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率低、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对儿童研发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影响。

首先,由于上幼儿园时间有限,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早期培训班追求“超前发展”,忽视了儿童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偏向严重影响到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部分地区或乡村地区的幼儿园条件较差,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存在差距。

此外,托幼机构数量不足、覆盖率不高也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应该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提高公办幼儿园师资待遇和培训,完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同时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首先,过分追求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的升学制度过于功利化,导致很多学生承受过重的压力。

尤其是高考制度对学生能力评价集中在记忆与应试上,忽视了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

其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并且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多,而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有限,往往教师队伍水平不高,培训资源匮乏。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从单一的评价体系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体系。

应该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培养能力。

三、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本科生招生过于依赖高考成绩。

部分学生在应试训练中脱离了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危险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危险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危险教师自我认知度降低是教育最深刻的危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口号曾经激起了千百万教师的激情壮志。

但现在究竟有多少教师因自己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感到自豪呢?有多少教师因为自己固守三尺讲台而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呢?网上有一则“中国教育十大谎言”的帖子,其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位居十大谎言之首。

教师自我认知度的降低是教育面临的最深刻的危机,这可能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的根基。

四年前我辞职到贵州支教时,一位领导干部曾经这样劝我:“你是机关里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是组织培养的重点,前途无量,一个年青人应当干点大事,一辈子当个教师有什么意思?”也许这位领导是无意中迸出这句话,但无意的话或许是最真实的话。

在整个中国的现实社会中,一个年轻人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固定在三尺讲台上是没有出息的表现,离开学校,离开讲台是很多老师的梦想。

那些教学成绩突出,才华出众的年轻老师会被党政部门作为“人才”调进机关的深宅大院。

你可以认为这样的举动是党政领导惜才,爱才,但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讽刺。

当然进入机关并不意味着贪求功名,其实很多教师进入机关的动机非常简单,除了物质待遇丰厚外,就是不堪忍受教学生活,觉得教书没多大意思。

“一个年轻人教一辈子书有什么意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一个“真理”。

教师的苦累有多少人能理解?如果我们还以为教书仅仅是上几堂课而已,那就完全错了。

上课,备课,改作业,给后进生补课,教育违纪学生,接待家长,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会议,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这都是老师们的“任务”。

某校教务主任告诉我,他每学期他至少要应付三四十次关于教学的检查考核,有检查考核,就要写汇报材料,就要加班加点甚至弄虚作假,耽误了很多上课时间。

曾几何时,教师的日子相对清闲,但现在绝对不是这样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用50%的精力来教学就算不错了,另外50%的时间就要用来经受折腾。

基础教育的危机与对策

基础教育的危机与对策

规模、 高速度发展 中伴随着低质量、 低效益 ; 中小学生精神消极、 缺乏社会 责任感; 中小学生厌 学现
象严 重 ; 工作 、 活条件 的艰 苦 影响 了中小学教 师职 业素 养 的提 高; 育投 入 不足 和不 公平 。 最后 , 生 教 简单 阐述 了克服 这 些危 机 的策略 。 关键 词 教 育危 机 ; 基础教 育 ; 具体表 现 ; 策略 自 17 98年 以来 , 育 被 摆 在 越 来 越 突 出的 位 教 置 。从 中央 制定 的 “ 育 优 先 发 展 ” “ 教 兴 国 ” 教 、科 成败 只有 寄希 望 于我 们培 养 的劳动 力 和专 门人 才 的 竞争 能 力能高 于 对 手 , 到 底 未 来 只 有 寄 希 望 于我 说 们能 有 更高 素质 的劳 动 者 , 培 养 更高 素 质 的 劳 动 而 者 只有 寄希 望 于教 育 的发达 。
有史 以来 的第 一次 “ 世界 性 危 机 ” 其核 心 内容 可 以 ,
用 三个 互 相 联 系 的 词 来 概 括 , “ 迁 、 应 、 平 即 变 适 不
务一样执行 ) , J使教育在为社会进步 、 文明传承 ,
为儿 童 有 一个美 好未 来 的诸 多崇高 理 由下 , 校 、 学 课 堂 中却 出现 了种 种 不 良现象 。

战略, 到教育 主管部 门实施 的各种 “ 工程 ” 都显示 , 出一个 曾经伟 大 的 民族 要 依靠 教 育 实 现 其 “ 大 复 伟
兴” 的决 心 。但 是 在“ 教兴 国” 科 的背 后会 存 在 一些 “ 教育危 机 ” 。那 么 教 育 危 机 是 什 么? 我 国 出现 了 哪些教 育危 机? 针对 这 些 教 育 危 机 , 们 应 该 采取 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与路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与路向
力 向市场领域 的转移还 没有 明确提及 。也 就是说 ,关
个 《 义务教 育法》还规定 : “ 义务教育 经费投入实行
国务院 和地方各 级人 民政府 根据职 责共 同负担 ,省 、 自治区 、直辖 市人 民政 府负责统筹落 实的体制 。农村 义务教育所 需经费 ,由各级人 民政府 根据 国务 院的规 定分项 目、按 比例分担 。 ”这在义务教育投入体 制上 同 样强调 了省级政府统筹落实 的责任 和中央政府的责任。
和办学体制两个方面展开 了基础教育的体制改革 。

展纲要》 ,指 出要 “ 深化 中等 以下教育体制改革 ,继续
完善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的体制 。 “ ” 深化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 .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 、学校面 向社会 自主 办学的体制 。 ”这就提出了 2 O世纪 9 0年代 和 2 世纪 l 初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 目标 。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和 《 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 以后 ,教育体制 改革深入发 展 ,逐步形成 了与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发展 相适应 的
权力的分化 。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伴 随着 经济领域 的市场化和公 民社会领域的 自治化 .以国家教育权力 为主要形式的公共教育权力开始转移 ,并 围绕公共教
育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权力运行机制 的变革从管理体制
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 “ 义务教育事业 ,在 国务院领 导下 ,实行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 ,以法律 的形式明确 了基础教育领域 中央和地方之 间权力转移 的改革方 向。 19 9 3年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发 布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而对于可以由转移改变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状况把过去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提供的具有竞争性的选择由政府提供的具有竞争性的选择性的公共教育交由性的公共服务则应按照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主市场和社会提供在政府与市场社会学校之间建要由市场组织自治性和半自治性的社会组织来提供

中国教育的危机

中国教育的危机

中国教育的危机作者:张曙光来源:《西部大开发》2012年第08期主持人语:我们首先来聆听各位专家对中国教育未来的预见性见解。

从中国的教育危机开始谈起,再进一步认识教育“人才论”的终极目的,进而对教育改革的本质,大学教育品质的提升等,作以深层次地探究。

我觉得教育又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我想从7个方面来说说这些危机。

第一个方面,教育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如果说反右、“文革”打断了学人的脊梁,那么市场化的扭曲则腐蚀了学人的灵魂。

我们现在的教育、学术还没有摆脱权力的掌控,又落入了金钱的奴役和驱使之中。

现在的教学也好、研究也好,只要你不给领导找麻烦,只要你不对现行的意识形态来提出质疑,你可以不择手段去追求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学术环境我觉得是相当恶劣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方面,我们的学校官僚化。

学校不是教育家,不是学问家在治理,而是官员在统治。

学校里面的很多领导我觉得很官僚,或者说是一些骗子,很多真正的学家、教育家被边缘化,因此出现了很多“学官”和“官学”。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教学管理是一种所谓素质化的管理,指标管理,以能不能解释政策作为目标,以各种各样的指标能不能达标来作为所谓考核的标准,以做官、赚钱作为目标,这种教育管理我觉得是一种“逼良为娼”的管理。

第四个方面,我们的知识生产工厂化。

有教授曾经说过学校不是养鸡场,实际上我们学校变成了养鸡场,主管部门变成了发包商,导师变成了承包商。

我们只有知识,没有文化。

第五个方面,我们的评价标准是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用政治评价、道德评价代表了学术评价,这种评价制度下,我觉得根本没有大家讨论、推进教育、学术水平的机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六个方面,学人的行为、示范。

现在的状况可以看到,学界造假之风更甚,浮躁之风甚嚣尘上,很多有名的名人也涉嫌抄袭。

学人的行为突破了为学作人的底线。

第七个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素质低劣,把原来的教育变成了知识的传授,把传道丢掉了,学生学了一点技术,最后是人格上失落,以至于我们学校里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

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普及率和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基础教育问题1.1 压力过大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过度竞争和压力过大的现象。

学生需要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无数次考试,在长时间紧张学习和备考中容易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焦虑心理。

这给孩子们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解决办法:我们有必要改变对于知识学习的方式与观念。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将注意力放在素质教育上,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师资匮乏”的问题。

许多学校的教师水平较低,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些优秀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城市学校就职,而农村地区却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解决办法: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并鼓励更多优秀的毕业生从事教育事业。

同时,还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

二、高等教育问题2.1 就业压力和专业选错当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专业选错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选择专业时被流行趋势、家庭期望或者社会认同所左右,而非自己真正感兴趣或具备天赋。

这导致了就业压力增加以及就业难题的出现。

解决办法:我们需要促进全面发展和多元选择意识。

引导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须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潜能,并提供完善的职前咨询服务以及实践机会。

2.2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现实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技能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解决办法: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优化教学分配资源,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企业合作机会,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有人会说,中国教育不是正在改革吗,说它已经堕落是不是早了一点?非也。

任何改革,有时候要看它的结果才能够做出评价;但是,这种马后炮有很大的风险:改好了皆大欢喜;改不好误国误民。

君子善假于物,现在已经浮出水面改革端倪就是问题丛生,受到质疑的,不用等那一天就知道它的结果大致会是什么样子了。

深圳科技大的改革步履艰难,荆棘丛生,如见瓶水之冰!闲话少叙。

我们不妨来看看三个基本的现实现状,可以省去许多毫无意义的口舌:一,放弃高考权利是对未来就业前景投了不信任票。

中国高考人数连续四年大滑坡,总计超过300万莘莘学子毅然放弃“临门一脚”的权利,无奈惜别高考,转身茫茫人海,另觅生计出路;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却以20%的年递增率扶摇直上!出国留学自然是少数天生我材必有福的娃娃拼爹的结果;这些选择留学的大多数是分数平平的娃娃,靠他们将来学有所成回来救国救民恐怕不太靠谱。

另一方面,这些人选择出国留学,除了经济实力以外,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失望、想在就业前景扑朔迷离的天平上增加一点砝码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抉择。

二,高考预期趋于迷信化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调侃。

在高考之际热衷于求神拜佛,说白了,这些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是真信吗?非也!应试教育决定了高考是一锤子买卖,碰运气的成分不能说没有;自然而然、鬼使神差的会与求神拜佛有一腿了。

我不知道中国司掌教育的官员看到孔子庙国子监这样的热闹场面会作何想?回家能不能吃好饭?晚上能不能睡好觉?面对此情此景,我相信他们不敢说中国教育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世界一流的。

三,高考作弊现象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蔚然成风是对应试教育和大搞教育产业(名目繁多的各种高考速成,补习经济)的报应。

对于各种各样的备考,中国古代贤达发明了一句成语来警醒莘莘学子-------不要临时抱佛脚。

高考作弊成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高考监考制度纪律与时俱进引入高科技也是公开的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作弊依然我行我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爸是李刚”也是高考作弊之一端,年年都有官员子女违规违纪的“高考门”事件发生。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浅论摘要:浅析了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些困境,并从教育法制、教育投资、以及教师自强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矛盾,走出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困境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64-01教育事业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长河,漂荡在河中的教育者,可能会撞到悄然出现的岩石上,也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洪流荡击得五脏六腑都要倒出来,也可能因为触礁而搁浅。

1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1.1 片面解读教育法律法规,公民在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保护时,不能全面解读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宗旨是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必须得到尊重。

学生及家长充分利用了这一条,认为老师在学生迟到三十分钟后罚站,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在先。

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老师不该是血肉之躯,应该是神;老师不该有过急举止,老师的七情六欲应该摒弃。

学生是天王老子,老师就该做扑伏在他脚下的臣民。

如今的课堂在某种意义已跟进公园一样,花钱买张门票可以自由出入。

又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硬性规定:任何人及机构都不能妨碍适龄儿童及青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这本来是为了保证适龄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但家长却依此据,不问过程(老师只是让她儿子把过长头发理了之后才给予报名。

)不管青红皂白闯到教师办公室里来耀武扬威,学校作为一个纯净的文化空间已经遭遇诸多的暴力干预。

1.2 岗位制改革依据太单一,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今很多学校开展“让教师的职称重新打散以提高岗位待遇”的活动,评定的方案都是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准绳,教的学生考得好,这老师晋级相应分值也就提高了,考砸了这老师就是糟糕透顶,晋级就该与他无缘。

以前曾在学生中流传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今天在学生口中有了点变味。

听听“分、分、分,老师的命根,抄、抄、抄,逼出来的绝招。

”老师的含辛茹苦不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而是自讨苦吃。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中国教育体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压力过大1.1 高考制度导致焦虑情绪普遍存在高考被认为是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重要标志,这种压力使得许多学生身心俱疲。

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而牺牲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充实自己的课外活动,导致健康问题和缺乏全面发展。

1.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尽管各级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的力度,但城乡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地区缺少高质量师资、先进教学设备以及良好学习环境,与城市地区相比条件较为苛刻。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和方法需改革2.1 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应该引导学生对学科有更全面的理解,让他们不仅仅是记住知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一刀切式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和创新教育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和培养优秀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并在教师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匹配3.1 过度强调大学本科教育近年来,社会对大学文凭的崇拜给了很多人进入大学本科的观念。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动,这种偏好可能导致毕业生失业率上升。

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推广,以满足各行业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

3.2 行业标准更新不及时许多职业教育机构教授的是过时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确保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并积极参与制定、修订职业标准。

第四部分:落后地区教育改革困境4.1 区域经济差异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农村教育问题令人担扰
1、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 学条件差 2、农村中小学辍学严重,孩子不想 读书或读不起 3、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 伍不稳 4、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 致富无术’ 5、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
6,农村教育观念落后,认为读书无 用 7、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 农村社会的实际 8、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 重 9、未建立适应教育的评价机制,严 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10、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
八、教育管理瞎指挥,教育公 平成妄想
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是强势管理部门,学 校的各种资源都掌握在教育部门的手里, 再加上我国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不 懂教育管教育”的现象,中国教育行业的 乱象也就不言而喻了。而教育公平,对于 中国普通百姓而言则只能是一个妄想!别 的不讲,不同地区高考分数线的天差地别, 就足以说明一切!
导致孩子素质低
二、应试教育造成的危害大
第一、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 第二、中国学生神经绷得太紧 第三、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被应试教育所 扼杀 第四、中国学生的天性与人性没有完全 得到释放学生只抓学习成绩这一点形 成的急功近利心态 第七、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利于国家文 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信仰
七、专业教育使人成机器,摧 残人性没商量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 期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学校都 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而我国高等教育 基本沿用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这种教 育内容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某 一学科的专业训练,学生毕业之后虽然也 能够从事相应的专业研究,或者谋得相应 的职业,成为社会生产大机器中的一个零 件。至于作为人的生命是否需要关爱、身 体健康是否需要保障都不在教育视野之内 。
三、素质教育不素质,教师成 了替罪羊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然而,尽管有了各种改革措施,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讨论。

一、现状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

现在,中国有近3亿的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被认为是中国教育的“文化根基”,在培养青年一代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教育改革,在增加学校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实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普及基础教育的机会,它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小学和初中的教育。

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义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不足,学生的学习环境差,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不足等。

在高中教育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全日制初中至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

一些著名的高中也已经开始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理念。

与此同时,高中毕业学生需要参加高考,以便进入大学或高等职业学校学习。

高考的竞争激烈,有时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压力太大,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甚至有一些人会采取作弊等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也有一些人质疑高考是否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

二、问题然而,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最为突出的问题:1.升学压力过大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是升学的压力过大。

这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应试制度和职业前景的匮乏所造成的。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他们就有了保障。

这种思想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已经深入人心。

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中成功,并为此不断奋斗。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由于需要为全国3亿学生提供教育,因此资源分配往往不能保证公平。

中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地区,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遭受严重不足。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危机、表征及对策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危机、表征及对策
建构主义者又到处宣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种种美好之处将认识主体的主动性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的不可传授性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成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本身表现出一种将自己的话语看作永恒真理的倾向与意图
福 建 论 坛 ( 科 版) 21 第 期 社 教育 0年 4 1
・3 ・ 1 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危机、 表征及对策
【 作者简介 】 鄢静(9 2一 ) 女 , 16 , 福建永泰人 , 福州二十 四中中学语文高级教 师, 究方向 : 研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20 0 4年 1 2月, 人文学 者钱理群 先生在~ 次语文教学 思 想研讨会上曾说 : 中国的改革常常 遇到三种 情况 , “ 我理解就 是 ‘ 部 曲 ’ 刚开 始 提 出改 革 的 时 候 , 会 受 到 权 力 的压 制 三 。 你 和 习惯势力的抵 制 , 所以非常 困难 , 以说是举步维艰。到压 可 不住的时候 , 权势就纷纷改变 态度与 策略 , 变成支持改 革了。 突然之 间 , 改革就成 为一 种潮流 , 成为 了一种时尚。改革的旗 帜插过 去 , 插过去 , 查遍全 中国 。但在鲁迅看 来 , 这时 候恰恰 就孕 育着危机了 。 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 是什 么呢?第一步 …‘ 大概 已经走过来了 , 改革 已经成为潮流了 , 全中国大概没有一 个人会说我反对改革 , 而且 都 自称是 中国语文教 育改 革的支 持 者。但是 , 在这热闹之 中我们出来很 多很 多的问题 , 甚至发 生了某种混乱 ,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 , 搞不好就会出大 问题 。 …在 钱理群先生看来 , ” 当前热热 闹闹的教育改革 下面 掩藏着某种危机 , 如果不能正视这种危机 , 我们的教育改 革可 能会出现问题乃至 出现混乱 。那么 , 到底有 没有这种危机 的 存在?如果存在 , 那么这种 危机 呈现为何 种表征呢?这种 危 机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危机?这似乎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背景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及其重要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更好地立足。

二、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富裕地区和公立学校往往拥有更多优质师资力量和先进设备,而农村地区和私立学校则面临着师资短缺和落后设施的挑战。

2. 教与学脱节: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教与学之间的脱节。

过度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损害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3. 学科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文科至上的问题。

面对全球经济竞争和科技创新的挑战,科技类、工程类等实用型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困难1. 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导致一部分学生选择逃避或放弃高等教育。

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和职场适应力方面存在缺陷。

2. 学术研究水平相对较低:中国一些高校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可能与过于注重论文数量而忽视质量、缺乏真正开放和国际化合作等因素有关。

3. 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高等教育重视理论、学术知识,但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职业能力不足、适应市场需求的困境。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资源公平分配:加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供更好的师资和设施条件,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过度应试导向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论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危机

论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危机
做 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 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世界教育 9 .l 1 万人 ,举办师范专业 的非 师范院校招生 l. 0 47 7
局势的变化 , 国教师教育体系也 暴露 出了制约 自身 f 我 万人 , 占招生总数的 1. %。 仅 6 3 而且许多综合性 大学 2 发展的重重危机 。 体 系危机 : 封闭为主 缺 乏活力
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校仅 l 所 , 2 在校生 1 万 人 , l . 2 在 和教育技能与实践课 的训练 , 以达到培养 的 目 标。 校生数占 高校学生总数的比重为 1. 解放后的半 I 客观地讲 , 0 %。 3 在我国几亿人口的庞大的基础教育面
个世纪 以来 , 经过解放 初的合并调整 、 革中的挫折 l , 文 前 这样 的体系确实做出了它的历史性 贡献 , 在基础
教师教育已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 百年风雨, 几多坎 I 莫例外, 我国教师教育系统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 坷。0 2 世纪前半叶 , 中国社会战火频起 , 经济萧条 , l 因 了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 。通过设立专 门的师范院
此, 教育事业不可能取得很大发展。14 9 9年 , 中国独 校 , 对学生进行普通文化课 、 专业基础课 、 教育专业课
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 、 : 培 的交融和影响 , 对师范性 的过分强调强化 了单一的内
训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 以后 , 国的教 师教 育工作更 l 我 容和方法 , 的更多是“ 培养 教书匠” 而不是“ 师” 教 。特 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 年 , 到 04 已有普通 l 别是在双基工作基本实现后 , 基础教育面临的是向素 高等师范院校 15 , 长了 l 倍 , 办师范专业的 I 9所 增 6 举 质教 育的全面质量提升 , 中等教育也面临着办学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段精彩历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将其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教育的地位得到提升,资源得到充分配置,教育体制也开始逐步改革。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学校数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地区的孩子都难以上学。

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使得学校数量快速增加。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遍布城乡各地,基本满足了全体学生的接受教育的需求。

其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也逐渐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教师培训和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再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断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育从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从教科书的编写、学科设置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都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然而,虽然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虽然学校数量增加了,但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着差距。

一些城市的名校师资强大,学校条件优越,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较大的资源匮乏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异拉大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教育过于应试化。

由于教育改革还没有达到全面深入的程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过度应试化。

这使得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一、背景教育行政化在任何正常社会或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毕竟,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环节,其作用是谁也忽视不了的。

而且教育所具有的某些意识形态性也常常是整合社会共识、抑制歧见、达成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所以,任一社会的教育社会文化系统中总会预留官学与私学、民间与政府意见的和融空间,以达成某种平衡。

理想社会中,本应相对独立的三个系统政治权力、经济生产、知识传承,常常无法维持合理有利的状态。

在社会化大生产由物质主义主导并且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整个社会的重心在于制造丰富的物质产品,政治权力就常常借推动经济生产一家独大,形成对其他两方的制约。

作为知识传承环节的教育,其含义常常面临窄化或异化,教育目标甚至被某种程度地驯化。

在目前经济改革深入、社会政治改革不能并行配套协调的背景下,评价社会发展的标准单一化、基准化为经济数据。

因民意瞩目又无法忽视,行政者不能从经济发展中脱身,处于社会行政系统中基础地位的教育便成了行政者的秀场。

重点明星学校因能显政绩而频出,过于求规模轻质量,教育资源分布不再平衡,这强化了民意关注,更导致行政关涉必须强势。

总之,行政介入过多早已成为不争的、令人忧心的事实。

教育管理行为不从有效、有益、不背离教育规律出发,常常急功近利,造成随政界周期不断改头换面的现象。

中国教育规划与发展因此始终无法长远考虑,造成目前基础教育的乱象与恶象,这些情况愈演愈烈,必然造成民怨载道,影响社会稳定,国家未来也将危机重重。

二、基础教育乱象及例析1.政府对教育缺少长远规划,教育活动政绩化,教育政策缺少连续性;正常教育实施频繁遭遇行政政策进校园问题,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越来越多;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违反教育规律的决策,造成学校承担社会任务过多。

下面以创新教育为例分析。

创新能力作为基础能力,虽可单向发展评估,但从来不是单一能力。

它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潜隐在教育塑成的受教育个体身上诸多显性能力之中,还与时代、个性、时机、环境、知识多个因素关系密切,是一种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教育的危机
做学问、做研究切忌“假、大、空”。

初次写下这个题目我个人的感觉是“大”。

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浩如烟海,树木林立,层出不群,系统复杂,要探讨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的教育危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本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学资历浅薄,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仅限于点面而要论述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的教育危机未免有些妄自菲薄,难以驾驭。

幸而,2014年1月12日,西北师范大学为2013届教育硕士召开了开学典礼,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院长做了《回到“原点”看教育》的精彩报告,聆听了大师对教育的精辟阐述,深受触动,结合自己的基层教育教学实践故有以下一得之见,试图以一斑窥豹的拙见与老师们交流,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

在此,本人郑重声明,李院长在《回到“原点”看教育》中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危机,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以来基础教育出现的危机也是中国教育危机的一个缩影,实施了十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同样是机遇与危机并存,以下是我对该问题的思考。

危机一:教育价值的失落
要认识基础教育的价值,有四个基础性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即学生为什么要上学?校长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学校为谁而存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也是茫然的,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单纯接受了四年的师范教育然后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工具,只是单一的在执行一个教书匠而非教育者的角色。

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按部就班,这也许就是教育无意识或者就是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的缺失吧!然而反观这种无意识状态绝非我个人的特例,我周围的同事大多数是这种常规的机械的工作状态,那么这种无意识或许真的会演变成一场基础教育的危机,严重地损害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

危机二:考试至上
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年也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十年。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依然是时下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

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指标。

铺天盖地的试卷,满校园充斥着名校学子的光荣榜时时在提醒我们在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基础教育改革也已进行了十多年的今天,升学率,考试依然是学校争相竞争的主旋律,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与手段,减负俨然已成了一句诱人的空口号。

学生身心承受着高强度的负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出现了成绩优秀但人格畸形的考试机器。

一所普通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初一年级学生的作业竟然做到十二点,这种连成人都难以承受的强度缺失某些名校追求升学率的真实写照。

不禁让人感叹:谁来救救孩子?考试本身是一种监测学生学习状态的工具但时下我们赋予考试太多的额外价值,考试成了衡量校长、教育局领导等这些官员政绩的指标甚至与一个地区声誉紧密相连的事物。

黄冈现象、启东现象的背后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教育的目的难道仅仅是培养那一少部分所谓的名校学子,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于这些所谓电费优等生身上是不是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另外,考试本身并没
有错,错就错在我们给考试这种评价手段赋予了太多考试之外的东西。

考试不能承受之重,学生不能承受之重,应试教育培养的公民与21世纪创新公民素养的培养渐行渐远不能不说是基础教育的危机。

危机三:精神衰微
在此,我想从教育职业道德的角度去谈一下日渐衰微的教育精神,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例子。

前两天感冒了上课的时候声音沙哑,上完课后有一学生尾随我而来递给我一盒润喉片,我先是惊愕感觉受之有愧,继而是感动。

原来你平时对学生的好学生都会一一铭记,他日他时必会相报。

这些让我联想起三尺讲台究竟有何价值时终于弄明白原来人们的坚持仅仅在于这一点点温存的人性而不是为丁点微薄的薪水而工作。

教育毕竟也是一种情感投入,但我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我在反问我自己,反问我的同事:对于学生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们是否还值得学生敬爱,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不免沉重,总感觉受之有愧。

凭心而论对于教育自己是否又是全心全意呢?现代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世俗,三尺讲台上也弥漫着这种风气且日益严重。

一面是学生与家长的殷切希望,一面是江河日下的教风学风。

不知这样,是否对得起学生和家长。

有时在怀疑自己当初职业选择的最初意义,是为了谋取一份生存的依托还是正真想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呢?想来大部分人都趋于前者。

教育无理想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你如何指望一群不热爱教育,不憧憬教育的人来从事好教育呢?即而我想到了现今的年轻教师,从知识储备上他们要远胜于八九十年代的老教师,但从敬业精神上他们则远逊于这些老教师。

年轻教师中的不做为,上课不备课,作业不批改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不禁开始担忧:这样的基础教育现状怎么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呢?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缺失使教育越来越脱离教育本质,教育本不需要模型范本,但时下的基础教育谁又说不是这样呢?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市级学校,每学期花在应付领导检查和各种评比考察的人力物力要远多于从事教育教学的时间精力,领导老师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领导而教育。

试问: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搞教育又怎么会收获令人欣喜的教育硕果呢?反过来,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含金量又有多高呢?其实只要你深入其中会发现大部分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利益勾结,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有些检查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饭桌交易,严重腐化了领导教师队伍,影响极差。

另外教师职业理想的缺失与现金的职称评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不再是学生和课堂而是紧盯职称评审条件然后去一项项创造评审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顺利升入高一级职称或者升入高级职称后,教师顿时失去方向和目标,不仅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反而想到自己再努力下得去既无必要也无好处。

教师职业理想的功利与现实可见一斑。

某些中青年教师紧盯职称评审,以职称评审需要的条件出发去引导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将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放在如何处心积虑挖掘创设评审条件上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教育教学本省。

同时,一旦晋升高级职称后便失去了目标和动力,自此再也不钻研教学,不研究学生,不走近学生,单凭经验和数年积累的尘封知识以就课程应付新课改。

试问:普通中学的这种教育教学和师资现状如何能够完成育人之目的呢?诚然,以上现象的出现绝非一个学校的个别现象,据我了解全市中小学这种现象思潮已十分普遍,值得警醒。

另外教师的职业倦怠已非常严重。

不仅年长的教师不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连年轻的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青年教师也经常抱怨疲惫不堪。

我想这种疲惫不仅是每
日繁重工作量的身体负担,更是考试压力下的心里负担,加之现阶段人性趋功,教师待遇微薄更加剧了这种倦怠和不满。

危机四:理念错位
学生的角色已经由受教育者转变为学习者,考试机器;教师的作用应经由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转变为为学习而教,为考试而教,为职称而教,为升学率而教;校长的职责已经由办教育转向管学校。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与各位老师共同思考。

(摘自《新教育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