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描写

合集下载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摘要】《祝福》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繁笔简笔与闲笔的概念贯穿始终。

繁笔在描写细节上尤为突出,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简笔则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情感,让读者易于理解;闲笔则在描写平淡场景时显得恰到好处。

繁笔与简笔相比,繁笔更注重细致描绘,而简笔则更注重情感表达;繁笔与闲笔相比,繁笔更凸显主题,而闲笔则更突出生活细节。

在《祝福》中,繁笔简笔与闲笔的结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发人深思。

通过对这三种笔触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唤起读者的共鸣,引起他们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这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启示,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深刻地思考人生。

【关键词】《祝福》、繁笔、简笔、闲笔、特点、对比、作用、启示1. 引言1.1 介绍《祝福》《祝福》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农民阶级为主要写作对象,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心理变化。

小说中描写了富有高度现实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和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引人深思。

在小说中,巴金运用了繁笔简笔与闲笔的写作手法,这不仅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功力,也让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繁笔简笔与闲笔是一种将文学语言进行分门别类的方式,通过这些不同的笔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祝福》中,繁笔简笔与闲笔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涵和人物的性格,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繁笔的描写,作家可以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简笔的叙述,作家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事件的发展和结局;而闲笔则可以让作品更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

《祝福》中繁笔简笔与闲笔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

1.2 繁笔简笔与闲笔的概念在小说《祝福》中,繁笔、简笔与闲笔是三种不同的文体,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书写风格和思维方式。

繁笔指的是繁复细致的书写方式,通常运用较为复杂且华丽的修辞手法,旨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繁复的结构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简笔则是简洁明了的书写方式,注重表达简练和精准,尽可能避免冗长和庞杂的修辞,以直截了当的语言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而闲笔则是自由且随性的书写方式,不拘泥于传统规范,尽情发挥作者的个人特色和想象力,呈现出一种轻松、随性的阅读体验。

也谈散文中的“闲笔”之美

也谈散文中的“闲笔”之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5,2018Genera.No.1642018年第5期(总第164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散文最为自由灵活,作家往往兴之所至,笔意随走,笔随心动,挥洒自如。

我们在散文中时常会读到一些于散文主题之外的文字,看似多余无用。

但恰恰是这些内容或旁敲侧击,巧做铺垫;或烘云托月,别有深意;或另辟新径,曲径通幽;或言在意外,绵里藏针,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趣味,还增加了散文的深度。

这样的内容常被称为"闲笔”。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中指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

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1]一、“闲事”不“闲”,旁敲侧击,巧做铺垫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深情叙述了父亲和“我”情如兄弟般的父子关系。

在文章的开篇,就写到父亲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父亲不再养花。

还写到父亲为了纪念病故的母亲,选取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亲手给母亲做了几箱子冥衣。

养花、做冥衣这些事情看似与文章的主旨“多年父子成兄弟”无关,但此时一个重情重义、心灵手巧的父亲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既然重夫妻情义,那重子女情义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既然有父亲此时的心灵手巧,才会有彼时父亲糊风筝、扎纺织娘、做花灯、雕西瓜灯,以至邻家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我”有这样一位父亲!所以,文章开头的这些“闲笔”虽然没有从正面写父子成兄弟,但是字里行间已经为下文做了铺垫。

孙犁在《亡人逸事》中,写了妻子生前的一些琐事,展现了妻子身上的美好品格,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文章第四部分,孙犁用了较多的笔墨来交代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看起来似乎与上下文风牛马不相及。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闲笔作用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闲笔作用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闲笔作用作者:陈实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4年第09期【摘要】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闲笔”,都有其很重要的作用。

《药》文中的“闲笔”,短短两句话,既突出了主题,拧紧了结构,又表现了个性,何等精炼!《藤野先生》中的几处闲笔,看似可有可无,实则烘云托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人效果。

因此,我们在阅谈鲁迅先生的小说时,特别注意从中体会他设计人物语言的匠心,必定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鲁迅文学作品闲笔作用藤野先生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75在现实生活里,有些日常应酬语言,并没有多少深刻的意义。

然而,经过作家政治观点、美学理想的浸润和提纯,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却往往意蕴深厚,韵昧无穷,放射出璀灿的艺术光华。

我们在欣赏鲁迅先生的作品时,经常可发现这种情况。

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短篇小说《药》中,华老栓夫妇在烧制人血馒头,“一阵红黑的火焰过去时,店屋里敞满了一种奇怪的香味。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驼背五少爷进米问道,然而没有人应,炒米粥么?”仍然没有人应,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驼背五少爷这两句问话,粗粗看来,似为闲笔,细加琢磨,则觉“闲笔”不闲,大有深意:对于人家的问话,谆厚、谦和的老栓为何默然不应?原来,他正在从事一件“神圣大业”(烧制人血馒头)!虔诚、专注唯恐不及,哪里还有暇顾及他人的问话呢?况且,对于“人血馒头”,老栓既感到神秘,又感到恐怖,因而既不愿也不敢道破(按迷信说法是道破不买)。

当买回它时,夫妇俩喜不自禁:“得了么?”“得了。

”得什么呢?其下文(人血馒头)是讳莫如深的。

而今驼背五少爷的问话,同样触到了他的禁忌。

因此,先是“不应”,继而则“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免得因继续盘诘而败兴。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华老栓的愚昧麻木到了何种程度!作者通过驼背五少爷的问话和华老栓的反应,细致而生动地反映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读者窥见了被封建愚民政策戕害的灵魂,大师的语言具有何等的穿透力。

_藤野先生_中几处闲笔的作用

_藤野先生_中几处闲笔的作用

索, 和表现主要人物藤野先生的精 多。他感到自尊心受了伤害, 就毅然
神品质的主题无关。但如果只是为 辞职了。我想这个得到帮助的矮人
了满足情节的需要, 这些完全可以 内心的酸楚和初到仙台的作者是相
略写, 有的甚至可以跳过不写。可作 似的。而藤野先生的关心和帮助却
者却写得很详尽。这又是为什么呢? 令作者终身感念不忘。因为藤野先
《藤野先生》中几处 闲笔的作用
北京市门头沟永定中学 周伟川
什么叫闲笔?闲笔有什么作用? 生”, 这三处文字如果和表现藤野先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 《现代 生的精神品质毫不相干, 是无论如
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中指 何都很难说通的。
出: “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
这几处闲笔其实还发挥着衬托
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 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重要作用。
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
清朝留学生不务正业、附庸风
奏, 扩大叙述空间, 延伸叙述时间。 雅, 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严谨好
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 不但可以加 学、生活俭朴、不修边幅。这些特点
强叙事的情趣, 而且可以增强叙事 正是作者欣赏的。如果没有前面表
的真实感和诗意感, 所以说‘闲笔不 达的对清朝留学生的厌恶之情作铺
《藤 野 先 生 》 中 的 这 几 处 闲 笔 , 看似可有可无, 实则烘云托月, 增强 了人物形象的感人效果, 这就是所 谓的“闲笔不闲”吧。当然, 闲笔的作 用往往是多方面的, 召唤着有心人 去细细品读, 也惟其如此, 文学作品 才趣味无穷。
〔1〕童 庆 炳 、谢 世 涯 、郭 波 云 著 《现 代学术 视 野 中 的 中 华 古 代 文 论 》, 北 京 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孙少安的生活遭遇,反映了旧
社会无情的官僚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

在小说中,鲁迅运用了不同的笔法,如繁笔、简笔和闲笔等,以营造氛围和展示人物性格。

繁笔是指笔法细密,用字繁复,注重细节描写。

在《祝福》中,繁笔的运用主要表现
在描写人物的脸部神态和环境细节上。

例如,小说开头,孙少安在读书的时候总会面色憔悴,眼角含泪;又如,在孙少安向县城走去的路上,鹅屎绿色的草地、稠密的沟堤、融化
的黄糠沸腾着气息,都展现出繁复而细腻的笔触。

简笔则相反,它是指笔法简洁,用字简单,注重情感的表露。

在《祝福》中,简笔的
应用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受上。

例如,小说中揭示了孙少安内心的苦闷和
无奈,这些都可以通过一两句简单的话语来表达出来:“——是啊,女人家总不象男人家,随随便便乱跑,还替不起送煤的。

”这个简短的对话,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了女性在旧社
会中的身份地位和困境。

闲笔则是指书写时不循规蹈矩,有时随心所欲,随手妙笔。

在《祝福》中,闲笔的运
用主要是表达鲁迅作为文学家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在小说结尾,鲁迅以自己的视角对旧
社会的批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旧社会是“哀声一片的地狱”,表达了对旧社会制
度的谴责。

综上,繁笔、简笔和闲笔在《祝福》中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通过这些笔法的组合,鲁迅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充满真实感和生命力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洞
察和关注。

闲笔之妙

闲笔之妙

“闲笔"之妙“闲笔”,这个古今中外小说、戏剧、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对于新闻写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所谓“闲笔”,就是“百忙中极闲之笔”。

原意是指非情节性的因素:有时指次要的,交待因果的情节;有时指次要的人物事件;有时指对生活中实有情景的随意点染;有时指一段闲谈、一段闲论或一处闲景。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

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能调节作品的叙述节奏、衬托情节气氛。

所以,“闲笔不闲”,因为它不仅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还能增强作品的“意趣”。

作家贾平凹就曾说过:“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在新闻写作中,哪些是“闲笔”?经典的教科书中一直未能给出精准的答案,但是,我们不妨借用文学中的概念,为新闻写作中的“闲笔”下一个定义——司B 些笔触有点跳开,没有直接描写或议论新闻主体的内容,通常表现为素描人物、点染场景、生发感慨,等等。

在新闻写作中引入几处“闲笔”,有什么好处呢?“闲笔”能够扩大叙述空间.让读者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但却不能囿于一时一地的信息封闭当中。

有经验的编辑常常会点评一。

闲笔”虽妙,功夫却在这寥寥数笔之外。

除了。

眼到口到手到”,还要。

入境入情入理”,才能酝酿出恰到好处的“闲笔”。

而编辑则要多一些“量体裁衣”,少~些。

削足适履”,不应把记者文稿里那些。

闲笔”轻易勾掉。

些稿件“太实了”,意即在此。

随着电视、网络播客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光靠“写实”的功夫,恐怕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因为视频的直观表达,是任何一个文字高手都难以赶超的。

但是,文字可以将“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收于一方稿纸之中.却是摄像机和照相机难以企及的。

这,也正是那些跳开“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闲笔”大有用武之处。

它会带领读者去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从而增强新闻的深度与厚度。

《藤野先生》中几处闲笔的作用

《藤野先生》中几处闲笔的作用

《藤野先生》中几处闲笔的作用作者:周伟川来源:《语文建设》2007年第04期什么叫闲笔?闲笔有什么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中指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

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1〕闲笔也叫闲话,作家贾平凹在《散文中的九个问题》中认为:散文要写得有趣味要会说闲话,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他强调:“天才的作家都是这样,有灵性有才情的作家都是这样。

”〔2〕《藤野先生》一文中,介绍东京的清朝留学生的表现、初到仙台食宿上所受的优待、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都是从藤野先生身上悠然宕开的闲笔,好像仅仅补全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情节线索,和表现主要人物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的主题无关。

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情节的需要,这些完全可以略写,有的甚至可以跳过不写。

可作者却写得很详尽。

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学参考书上说本文属于双线索结构。

除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这一明线以外,还有一条抒发作者爱国主义情感的暗线。

这几处文字的确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但既然文章的题目叫“藤野先生”,这三处文字如果和表现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毫不相干,是无论如何都很难说通的。

这几处闲笔其实还发挥着衬托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重要作用。

清朝留学生不务正业、附庸风雅,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严谨好学、生活俭朴、不修边幅。

这些特点正是作者欣赏的。

如果没有前面表达的对清朝留学生的厌恶之情作铺垫,藤野先生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如何,表现得就不明朗,那个介绍典故的留级生对衣着寒酸的藤野先生就完全持一种取笑的态度。

作者初到仙台食宿上所受的优待,是从正面衬托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简述在小说中运用“闲笔”的意义

简述在小说中运用“闲笔”的意义

简述在小说中运用“闲笔”的意义①“闲笔”丰富小说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体裁,本是虚构的艺术。

当小说刚从史传文学和寓言文学发展出来时,作者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多的集中于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经常选取生活中那些故事色彩很浓的部分加以表现。

随着小说艺术的发展,作家逐渐发现许多散落在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样,非情节因素逐渐进入小说的艺术构思,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闲笔”扩大小说的表现范围,增强小说的文化功能在小说中,闲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

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他不仅是作家的自行选择,也反映了文学创作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性。

因为,“意识形态是个人同他的存在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

”闲笔扩展了小说叙事的时空范围,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③“闲笔”营造小说的诗意氛围,增强小说的语言情致王蒙在谈到小说语言时曾经说过:“小说里边还需要有一种情致。

情就是感情的情,致就是兴致的致。

我想,所谓情致就是指一种情绪,一种情调,一种趣味。

因为小说总是要非常津津有味的、非常吸引人的、非常引人入胜的才行。

这种情致是种内在的东西。

它表现出来,作为小说的结构,往往成为一种意境。

也就是说,把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色彩、美丽、节奏,把生活的变化、复杂;或者单纯,或者朴素;把生活本身的色彩、调子,再加上作家对它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使人看起来觉得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因此,小说的语言情致不一定因有闲笔而增添,但通过闲笔来抒发情感,建构小说的抒情的诗意氛围,无疑是一种很好地营造语言情致的方式。

除以上三点之外,“闲笔”还可以避免叙事的沉闷乏味,增加小说的幽默感;为小说的叙述埋下伏笔。

闲笔的名词解释

闲笔的名词解释

闲笔的名词解释闲笔,这个词汇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简单而又复杂,常见而又独特。

它既可以指代文学作品中的插图,也可以指代闲暇时的写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闲笔这一名词,展现其丰富的含义和内涵。

一、插图的闲笔在文学作品中,闲笔常常被用来形容插图,是作者用笔勾勒出的画面,为文字内容增添了色彩,使读者更加容易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在一本书中,插图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它们是文字的补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书画中,闲笔更是承载了文人的情趣和艺术修养,以简练的线条和精确的笔触勾勒出风景和人物的肖像,体现了文人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二、闲暇时的写作闲笔还可以指代闲暇时的写作活动,是自由的、随意的文字表达。

当人们在闲暇之余,情感激荡,思绪万千时,常常会拿起笔来,在纸上倾诉内心的情感,记录生活的真实与感悟,或是构思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又或是书写一篇回忆录。

这种闲暇时的写作,可以是逃离现实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表达情感、宣泄压力的方式,更是进行思想自由追求的有效手段。

闲暇时的写作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写作来说,更加自由奔放,不受严谨的限制,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闲笔可以是一种反抗,摆脱现实束缚的一种方式,它可以给予作者无限的自由和创造空间。

闲笔的写作也可能成为某些作家的一种标志性风格,以其自由释放的特点吸引读者的关注。

三、闲笔与人生闲笔还可以象征人生的自由与随意,是一种与琐碎的日常生活相对立的态度和思考。

当人们沉迷于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时,他们常常也会有一种渴望自由、放松心情的愿望。

闲笔如同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紧锁的心扉,释放压抑的情感,让人思考和探索生活的真义。

闲暇时,人们可以利用闲笔书写心情,描绘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从而摆脱繁忙和焦虑,用文字铺展心灵的天空。

这种文字写作的活动,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闲笔写作,是一次心灵的疗愈,是给予自己心灵自由的过程,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审视与探索。

闲笔与伏笔——以《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闲笔与伏笔——以《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山 神庙 山神 庙 这一 地 点 的交代 不 显 山露 水 ,只 写道 :( 林冲 “ 奇崛 ”美感 。闲笔 ,简单地 说就 是 “ 闲来 一笔 ” ,在 情节 离开 草料 场 ) 行 不上 半里 多路 ,看 见一 所 古庙 ,林冲 顶礼 行 进 的道路 上 ,写与情 节不 相干 的文 字 。而 “ 伏 笔 ”是在 道 :“ 神 明庇佑 ,改 日来烧 纸钱 ” 。这 发愿 也道 明 了林 冲 的 情 节 的高潮来 临之前 ,为情 节 的高潮作 铺垫 。 善 良与虔诚 ,他 此时 仍寄希 望 于在神 明 的护佑 下安稳 度过 《 林 教头风雪 山神庙 》写林冲提 刀进 白虎 堂从而被 发配 “ 刺 配沧 州 ”之 劫 ,“ 挣 扎着 回去 ” 。这庙 的位置 以及 林冲 沧 州牢 城营 ,在押送 途 中遭押 解 公差谋 害但 得到 鲁智深 解 已见 到 了这 庙 的事实 ,从而 为草 厅被 雪压 倒 ,进 庙住 宿一 救 ,又途 经小 旋风 柴进 府 ,受其款 待 。牢城 管营和 差拨 安 晚,做 好铺 垫 。并且林 冲对 山神 庙 的虔 诚 祷告 也与其 “ 将 置 林冲 到天 主堂 ,林冲 自此 得 了两个 月 自在 。然 而, 陷害 三 个人 ( 陆谦 ,富安 ,差拨 ) 头发结 做一 处 ,提 入庙 里来 , 林 冲 的恶势 力并 不罢手 ,必置 林冲 于死 地而 后快 之。故 事 都 摆在 山神 面前供 桌上 ”祭 山神 的行为 前 后呼应 。 山神庙 便在 林冲 的生死 较量 上展开 。林 冲斗 则生 ,忍则 死。尽 管 是 林冲 目中所见 ,见到 山神 庙后 ,林冲 心有 所想 , 由所见 林冲 忍辱偷生 ,对 恶势力一忍再 忍,只盼挣扎着 “ 回去 f 和 之 物到所 想之 事水 到渠成 。 林 冲能在 山神 庙手 刃仇 敌 ,也得大 石头 之助 。在 “ 入 得 庙 门 ,再把 门掩 上 ,旁 边 止有 一块 大 石 头 ,掇 将 过 来 , 陆虞 侯火烧 草料场 》 ,出 白 《 水浒 传》第十 回 。在 这回故 事 靠 了 门 ”这样 细 致 的描 写 中,“ 大 石 头靠 门”阻 止 了陆 谦 中 ,许多不 经意 的物 体和 不起 眼的人 物 以及 漫 不经 心 的描 三 人进 入 山神 庙 ,“ 三 个 人脚 步 响 ,直奔 庙 里来 。用 手 推 写等 “ 闲笔 ”都 是故事 情节 不可 或缺 的伏 笔 。下面 笔者 从 门,却被 石头 靠住 了 ,推 也推 不开 。三人 在庙 檐下 立地 看 李小二 ,山神庙 ,大石头 ,尖刀 ,雪等角度进行 简要分析 。 火。 ”假 如 没有 这块 大 石头 , 陆谦 等人 进 入 山神 庙 内撞 着 李 小二 林冲 ,故 事又 将是 另一 番场景 。笔 者推测 ,若 不是 大石 头 第十 回开篇 第 一句 话 这样 写道 :“ 话说 当 日林 冲 正 闲 阻 门,三 人在 庙檐 下的对 话令 林冲 彻头彻 尾地 明 白 自己身 走 间,忽然 背后 人 叫,回头 看时 ,却 认得 酒生儿 李 小二 ” 。 处 “ 死境 ” :要 么被大 火烧 死 ,“ 便 逃 的性命 时 ,烧 了大 军 “ 酒生 儿 李小 二 ”在 林冲 与 高俅 对 弈 的棋盘 上 只是 一 枚毫 草 料场 ,也 得个 死 罪 ” 。林 冲 怒 气冲 天 ,借着 酒 力 ,逞 凶 不起 眼 的小 卒 ,但这 枚 小卒 却起 着 穿针 引线 的重 要作 用 , 杀 人。 林冲 “ 横 竖是 个 死 ”的绝 境 是他 报 仇 雪恨 的动 因。 将 第三 人称 限知叙事 带来 的信 息盲 区扫 除 了。 以林 冲 在前 几 回 的表 现 ,其性 格 是忍 辱 负重 、息 事 宁人 , 李 小 二请 林 冲 到里 面 坐下 ,说 道 :“ 却 才有 个 东 京来 以他对 妻子 家 小的眷 恋 ,只要 有一丝 生机 ,他便 不会 做 出 的尴尬 人 ,在我 这里请 管 营、差 拨吃 了半 日酒 。差拨 口里 此种 凶 残行 径 。若 没有 大石 头 阻住 庙 门,三 人径 直入 内, 讷 出 高太尉 三个 字来 ,小人 心下 疑惑 。又着 浑家 听 了一个 以官府 之名 ,逮 住不 明就 里的林 冲 ,林冲 束手就 擒 也不是 时辰 ,他 却 交头接 耳 ,说话 都不 听得 。临 了只见 差拨 口里 完全 不 可能 的事 。大石 头 的存在 使 林冲 形 象 的英 雄气 短 、 应道:‘ 都在 我两个 身上 ,好 歹要 结果 了他 。 ’那 两个把 一 儿女情 长与 嫉恶 如仇 、豪情 万 丈这两 组矛盾 的方 面有 机地 包 金银 递与 管营 、差拨 。又 吃一 回酒 ,各 自散 了。不 知甚 结合 在 一起 。他 爱 得执 著 , 因爱而 处 处 忍让 ,牵 绊重 生 ; 么 样 人 ?小人 心 下疑 ,只怕 恩人 身 上 有些 妨碍 。 ”… …李 他 恨得 痛入骨 髓 ,因恨而 忘我 ,杀机 四起 。 小 二 道 :“ 五短 身 材 , 白净面 皮 ,没甚 髭 须 ,约 有 三十 余 四 、尖 刀 岁 …… ”若无 李小 二 ,林 冲 身在天 主堂 如何得 知 陆谦 已追 得 知 陆 谦 己到 沧州 ,“ 林 冲 大怒 ,离 了李 小二 家 。先 赶 到沧州 ?李 4 ' - 又一 语道破 草料 场 的危机 :“ 这个 差 使 , 去 街 上 买 把 解腕 尖 刀 , 带在 身 上 。 前街 后 巷 , 一地 里 去 又好 似天 主 堂。那 里收 草料 时,有 些常 例钱钞 。往 常不 使 寻 ” ,这把 尖 刀 的用 处本 意 就 是寻 仇 ,但 “ 街上 寻 了三 五 钱 时 ,不 能够 这 差使 。 ”并且 李小 二 阻拦 了老 婆 “ 去 营 中 日,不 见消耗 ,林 冲也 自心 下慢 了 ” ,“ 尖刀 ” 的用处 也一 寻 林 教头 来 认 他 一 认 ” 的建 议 ,延 缓 了 林冲 和 陆 谦 的 碰 直 没派 上 用场 , 直 到林 冲报 仇 时 “ 手 刃 仇人 ”方才 亮 相 。 面 ,使 山神 庙成 为 “ 仇 人见面 ,分 外眼红 ” 的报 仇之 地 。 林 冲使 的是 一杆花 枪 ,他拨倒 差拨 、搠 倒富 安使 用的都 是 为寇 。《 林教 头风 雪 山神庙 》全 称 为 《 林教 头风 雪 山神庙 ,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龙源期刊网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作者:殷玉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8期文学作品的语言,根据需要,当繁则繁,当简则简;有时为了达到写作目的,甚至故意旁逸斜出,插入“闲笔”。

鲁迅的小说《祝福》,灵活运用繁笔、简笔、闲笔,堪称语言艺术的典范之作。

一、繁笔繁笔,简单说就是写得详尽,写得充分。

如同画一棵树,浓抹重彩,枝繁叶茂,层层叠叠,不留空隙,丰富而厚重。

写作的技法上表现为详细描摹、反复叙述等。

“叙事的重复,本质上是思想和情感构建的需要,重复是为了突出和渲染,使人物心理更加逼真,人物情感更加强烈,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1]《祝福》中最典型的繁笔要数祥林嫂叙述阿毛的故事,近三百字,两次叙述几乎完全相同,貌似不合情理。

但从祥林嫂的内心情感来看,失子之痛,压抑在心,她有倾诉的需求,当面对曾经相处过的主人和鲁镇的熟人,她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把悲惨的记忆化作重复不知多少遍的语言传达出来,每次叙述都是她痛苦心灵的外现。

无论是鲁四老爷、四婶,还是鲁镇的人,都成了她倾诉痛苦的对象。

“叙事学告诉我们,一段相同或相近的话不断被述说,叙述语句的一次次重复,使得同一事件产生视点上的变化,给听者和读者以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魅力。

”[2]的确,反反复复地叙述“阿毛的故事”打动了鲁镇的人,同情、“叹息”甚至“陪出许多眼泪来”;鲁镇人为寻趣而索听,引祥林嫂一遍遍复述,乃至他们听厌烦而嘲讽,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

繁笔给人的感觉不仅不繁,反而真实可信,更加触动人心,增添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讽刺力量。

文中还有多处使用反复的手法。

“我”回到鲁镇,暂住四叔家里,觉得“他(鲁四老爷)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拜访了“几个本家和朋友”,觉得“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文字几乎一样,只是后者承前加了个连词“也”。

向来简练为文的鲁迅,完全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为什么反复的说?再如鲁镇的“祝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连用三个“如此”,确实“繁”。

凝视文学作品中的“闲笔”

凝视文学作品中的“闲笔”
当增 田涉说 藤 野 先生 没 有 下 落 时 , 鲁迅 慨 叹 说 : “ 藤 野 先生 大 概 已经 不 在 世 了吧 !” 可见 作 者 对 藤 野先 生 怀 念之情。
2 . 亲情 的 凝 视 与呼 唤 。“ 我看 了看他 的手 , 那 是 一 只 满是 皱 纹 的水手 的手 。我 又看 了看 他 的脸 ,那 是 一 张 又 老又 穷 苦 的脸 , 满脸 愁 容 , 狼 狈不 堪 ” 。 当菲 利 普 夫 妇发 现 穷 苦 的 于 勒近 乎 歇 斯底 里 的不 安 与愤 怒 , 甚
不 断 变化 ,反 映 了当时 社会 重 视金 钱 、轻视 亲 情 的社 会 状 况 。于是 , 金钱 、 亲 情成 为 对小 说 中人 物 的考 量 。
竟 应该 怎样 理解 。 1 . 标 题是 “ 藤野 先 生 ” , 课 文 主 要赞 扬 藤 野先 生 的 高 贵 品格 。
2. 课 文 大半 内容 写作 者 的经 历 和思 想 , 主要 表现 作 者 的爱 国主 义思 想感 情 。
至 于 千 分 百计 的要 疏 远 、 躲避时 , “ 我” 却 是仔 细 的凝
视着 叔 叔 于 勒 皱纹 的水 手 的 手 和又 老 又穷 苦 的脸 , 这 样神 情 的凝 视 ,皆因为 他 是我 的叔 叔 ,我 把他 看 作是 自己的 亲人 ,是对 亲人 遭 受痛 苦 的一 种怜 惜 。他 的过 去 以及 现在 悲 惨 的境 地 , 对于“ 我” 都 不 重要 , 重 要 的 是这 个 人 与 自己有 着 不 可分 割 的联 系 。 “ 这 是 我 的叔 叔, 父 亲 的弟 弟 , 我 的 亲叔 叔 ” , 一个 “ 我” 字, 一个“ 亲” 字 , 强 调 了“ 我” 心 中 的天 平 倾 向 , 而一句 “ 父 亲 的 弟 弟 ”深刻 的揭 露 了父 母 心 中的 天平 倾 向 了金钱 ,这 真 真 是 对 当时社 会 现 实的 一种 辛 辣 的讽刺 。 3 . “ 值得” 与“ 不 值得 ” 。 在“ 我” 的心灵 里 , 不 存在 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织补人聂鑫森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普遍生活富足,很少有人去费工夫,寻找难得的织补人去补衣服,除非是具有某种纪念意义而舍不得扔掉的衣服。

现在的织补是一种艺术,要做到接缝处合经合纬,一如原物。

这个手艺了不得,有如字画的修补。

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叫甄法嘉——一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从服饰中专技校毕业后,放弃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任职的机会,选择当自由织补人。

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很用心。

”父亲又问:“碰了老同学你不难堪吗?”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叠折的纸板广告牌。

广告牌顶上端写着“织补人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保证不破。

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

手艺好,待人有礼性,收费公道,生意一直不错。

顾客送来活计,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

还有不是顾客的,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操持针线织补,很好奇,便蹲在旁边看,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他一边干活,一边答话,满面春风。

甄法嘉发现有一个蓄短发的中年大姐,隔三差五总要在他摊子前待一阵。

于是,甄法嘉忍不住问:“大姐,你贵姓?”“不敢,我姓刘。

没打扰你的工作吧?”“没有。

欢迎你提意见。

”“我想问,缂丝之类织品,你可以织补吗?”“应该可以。

”“做好的旗袍,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有了破洞怎么织补?”“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

”“你还会绣花?”“见笑。

手艺还过得去。

”刘大姐点点头,说:“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可惜被虫蛀了十几个小洞,我明日送来,请你织补。

祖母虽然过世了,但我要留个念想。

金圣叹小说评点之“闲笔”论

金圣叹小说评点之“闲笔”论

金 圣 叹 十分 重 视 《 水 浒 传 》 中 闲笔 的运 用 , 认为 “ 闲 笔 ” 是小 说 创 作 不 可缺 少 的一 部 分 ,对
1 延宕故事情节 ,增强审美效果
我 国史 学 著 作丰 富 ,小说 创 作在 很 大程 度 上 受 到 史传 文 学 的影 响 ,就 连 小说 批 评 家在 评 论 小 说 时也 自觉地 将 小 说 与 史学 著 作 进行 比较 。不 同
金圣叹小说评点之 “ 闲笔 ’ ’ 论
罗春 磊
( 广 州大 学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6 )
[ 摘 要 】 金圣叹在评点 《 水浒传 》时,十分重视 “ 闲笔”这一重要文法。闲笔虽然不直接关系到小
说 的中心情节 ,但在延宕故事情节 ,增强文章真 实感,刻画人物形 象,收束文字,渲染氛 围方面都学报
2 0 1 3 年 4月
只有 ‘ 妻 潘 通 于 西 门庆 , 同谋 杀 大 ’二 句 耳 ,观 者 之 孰 乐 孰 不 乐 , 可 知 也 ”[ 3 ] 2 0 3 。夏 曾佑 先 生 的
这 段 话 与金 圣 叹 的评 点 不谋 而 合 。英 雄 传奇 小 说 对 人生 百态 、生活 琐事 的描 写 ,既符 合人 情事 理 , 又 有 力地 延 宕 了 故事 情 节 ,增 加 了小 说 的 内容 含
此 给 予 了高度 的评价 。如 第 5 5回评 : “ 作文 向闲
处 设色 ,惟 毛 诗及 史 迁 有 之 ; 耐庵 真 正 才 子 ,故 能窃 用其 法 也 。 ”第 3 0回评 中 ,金圣 叹 认为 此篇
的是 ,史 书一 般 不注 重事 件 的发 展过 程 ,主 要 是
揭 示 事件 发 生 的原 因 和 结果 ;而 文 学 作 品主 要 作 用 于 读 者 的感 性 ,只 有调 动 起 读 者 的审 美情 感 ,

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水浒》中节选的一个片段,依然韵味无穷,令人不忍卒读,足见施耐庵笔力伸厚。

清初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第26回时曾批道:“须知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联绾激射,正复不定,断非一语所得尽赞耳。

”这是深谙施氏之妙笔的酌见。

《水浒》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而言,在叙述描写情节结构之中的确深得虚实之真味。

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的范畴。

作为表现技巧和审美的独特视角,历来都倍受艺术家的推崇。

绘画、戏剧、音乐、文学创作都特别讲究虚与实的融合。

画论中常有“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的经验之谈。

讲的就是虚实相生的道理。

何谓虚实相生呢?画家的见解是“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是矣。

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

”文学家虽没有画家那样阐述得如此透辟,却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创作范例。

《陌上桑》中对采桑女罗敷美貌的描写用的全是虚笔。

通过少年、耕者、犁者等见到罗敷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美感效果衬托出罗敷摄人心魄的美貌。

对罗敷的容貌之美,虽未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三国演义》刘、关、张三顾茅庐一节中对诸葛亮的描写也深得虚实之妙。

先借助催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人物和卧龙岗的清景层层烘染、衬垫,使诸葛亮人未亮相而神韵宛在。

当这种虚笔发挥到淋漓尽致之时,才让诸葛亮正面出场,从而达到了刘熙载所称道的“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的审美效果。

可见,以虚写实,实中见虚,虚虚实实,虚实相生,既是创作的经验积淀,也是品味审美对象的独特视角,而作品的“笔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的旨趣也全在虚笔的妙用之中。

作品中的虚笔运用,主要有伏笔、侧写、间止、虚空、暗示、映衬、烘云托月等一系列手法。

实处易,虚处难。

作者的匠心,作品的艺术魅力,最能体现在看似不经意的虚笔运用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妙用虚笔,不仅使文势摇曳多姿,平添许多逸致情趣,更使林冲的形象格外扣人心弦。

《金岳霖先生》:几处闲笔有深意

《金岳霖先生》:几处闲笔有深意

《金岳霖先生》:几处闲笔有深意—、别有深意的闲笔文本研读的规律告诉我们,文本表层仅仅呈现“是什么”和“怎么样”,而常常把“为什么”隐藏在文本背后。

要想真正理解《金岳霖先生》,就不能忽略西南联大“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以及金岳霖等人体现出来的西南联大诸多自由知识分子的“刚健有为”的精神魅力。

细读原文,我们发现文末“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

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

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这段话不仅与文章开头“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而且大有言外之意。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尤其是文学文本,其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写作叙事学认为,空白往往会由闲笔来设色。

“闲笔” 一词,最早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之口。

通常,金圣叹所说的“闲笔”指的是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

金圣叹认为“闲笔”能“向闲处设色”,即丰富小说的审美情趣,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能写出真实中的“真实”。

由此可见,“闲笔写人”也就是在非情节因素的背景中描写人物。

《金岳霖先生》一文“闲笔”不断:描写金岳霖奇怪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其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并联想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与作者仍有来往;再后,写金先生为林徽因冥寿请客,老朋友们唏嘘不已…… 这些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闲笔一方面创造了联大校园生活和金先生生平事迹的实感氛围;另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闲笔又无时无刻不在隐现着“有趣”之外另一个真实的金先生。

“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描写

而是在紧张中穿插了张都监一家缓慢闲
适的生活场景, 形成了节奏上的强烈对 比。这种穿插, 就是小说的 “ 闲笔” 有 。 了 这些 “ 闲笔” ,小说就有张 有弛, 缓急 互衬 , 既避免了 叙事的单调 , 又增强了 空间感, 加强了 叙事的情趣。不仅能强 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 , 还能增强作品 的“ 意趣” 。所以, “ 闲笔” 不仅是一种 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
如《 荷花淀》 文中 , 有两 “ 处 哗”声
的描写: ①处描写出现在青年妇女探夫 不遇时: “ 她们轻轻划着船 , 船两旁的 水, 哗, 哗, ”②处描写出现在不遇 哗。
玩味,却见匠心。首先 , 两处 “ 哗”声 从更深层面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忧虑 , 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对传 都逼真地描摹出荷花淀里彼时彼地行船 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侵蚀,表达了作者 荡起的水声,把荷花淀里青年妇女们轻 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对 轻地划着船和咬紧牙,制止住心跳划船 物质文明进步下农村女孩子命运的理解 的两种不同的声响变化清晰地传达给了
津 嘶
“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 为切 合表达的需要, 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
综合 天地
20 8 1 0 2
文笔的婉转迂徐 、 气氛的调节变换、节 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 “ 闲
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 有可无, 细细品味, 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
般地说, 那个先定的条件必须出现在
由 “ 也”带出的那个句子之前。可是此 处没有出现情景,东京便怎么 “ 也”起 来了呢?这个 “ 也”字是不是繁冗之笔,
应该删去呢?仔细体味一下,我们便会
发现这里表达了鲁迅从国内的沉闷环境 中逃出去, “ 逃异乡, 走异地 , 寻找别 样的人们” 来到东京后的感受: , 东京象 在国内一样 ,也是一样的沉 闷。这个 “ 也”字巧妙地使人联想到国内的 思想氛 围, 联想到鲁迅留学日 本的目的以及来

论《为奴十二年》的闲笔艺术

论《为奴十二年》的闲笔艺术

一 、 次 要 人 物 、 故 事 作 为 闲 笔 扩 展 叙 中 , “闲 笔 ”有 时 指 叙 事 性 文 学 作 品 的 次 要 人 物 、事 件 (故 事 ) ,又 称 “旁 笔 ” “ 宾 ” ; 与 之 相 对 的 是 “正 笔 ”“主 ” — — — 主 要 人 物 、 事 件 ( 故 事 ) 。如 金 圣 叹 评 点 《 水 浒 传 》第 杨 志 与 12 回 周 谨 、 索 超 东 郭 比 武 一 段 : “故 篇 中 凡 写 梁 中 书 加 意 杨 志 处 , 文 虽 少 , 是 正 笔 ; 写 与 周 谨 、 索 超 比 试 处 , 文 虽 绚 烂 纵 横 , 是 闲 笔 。夫 读 书 而 能 识 宾 主 旁 正 者 , 我 [ ] 将 与 之 遍 读 天 下 之 书 也 。 ” 即 认 为 小 说 的 这 一 叙 述 段 , 杨 志 与 周 谨 等 比 武 事 件 , 虽 然 叙 述 得 很 精 彩 , 但 是 次 要 事 件 , 是 闲 笔 、 旁 笔 、 宾 , 正 笔 、 主 是 梁 中 书 厚 爱 杨 志 。王 希 廉 评 点 《红 楼 梦 》不 仅 将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 事 件 作 了 宾 主 划 分 , 还 更 为 细 致 地 相 对 区 分 为 “ 主 中 主 ” “ 主 中 宾 ”“ 宾 中 主 ”“ 宾 中 宾 ”等 等 级 。他 认 为 《 红 楼 梦 》是 专 为 宝 、 黛 、 钗 三 人 而 作 , 故 “若 就 荣 国 一 府 而 论 , 宝 玉 、 黛 玉 、 宝 钗 三 人 为 主 , 馀 者 为

36 卷 ㊀ 第 12 期 第 2017 年 12 月
绵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

《祝福》中的繁笔简笔与闲笔《祝福》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鲁迅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描写人物郑渊生的离奇遭遇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其中包括繁笔、简笔和闲笔。

在《祝福》中,繁笔被用来描写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变化。

繁笔通常采用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辞藻,通过大量的文字来描绘细致入微的情感变化。

比如在小说中,郑渊生在参观名胜古迹时,作者用繁笔描绘了他童年时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对家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些描写通过繁密的文字来展现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纷繁。

相对于繁笔,简笔则更加直接和简练。

简笔在《祝福》中用来描写一些重要场景和重要人物,以及一些突出的情感和思想。

简笔通常采用简洁明快的句式和精炼的词汇,通过简单的几笔来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感情。

比如在小说中,作者用简笔描写了郑渊生的师傅薛开文的形象,以及郑渊生儿时对薛开文的崇拜和敬慕之情。

这些简洁明快的文字,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重要信息,深入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而闲笔则是以一种平和闲适的笔触来描写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

闲笔通常采用轻快流畅的句式和平和明亮的词语,通过文字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闲逸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在《祝福》中,闲笔常常用来描写大海的景色,以及人物在大海旁的情感和心境。

比如在小说中,当郑渊生走近海滩时,作者用闲笔描写了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味道以及阳光下金灿灿的沙滩。

这些文字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物的宁静。

在《祝福》中,繁笔、简笔和闲笔的使用,使得小说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繁简有致的字句和平和闲适的笔触,作者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社会充满黑暗和人性丑陋的现实世界,展现了人的悲剧命运和对美好的永恒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描写
作者:王经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12期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

“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

不可或缺。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切不可忽视“闲笔”的作用。

一、运用“闲笔”能简练交代背景,抒发感受
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这里的“也”字用得突兀。

“也”是一个表示语气的副词,它通常可以表示在已有的情景条件下,还有同等同类的人、事、物。

一般地说,那个先定的条件必须出现在由“也”带出的那个句子之前。

可是此处没有出现情景,东京便怎么“也”起来了呢?这个“也”字是不是繁冗之笔,应该删去呢?仔细体味一下,我们便会发现这里表达了鲁迅从国内的沉闷环境中逃出去,“逃异乡,走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来到东京后的感受:东京象在国内一样,也是一样的沉闷。

这个“也”字巧妙地使人联想到国内的思想氛围,联想到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来到日本后的感受,真是“一字千钧”。

此处鲁迅巧妙运用“也”字,似乎是繁冗之笔,实则达到了简练交代背景,引出对比,抒发感受,表达认识的作用。

二、运用“闲笔”能调节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的时间、空间。

比如《水浒传》里“血溅鸳鸯楼”一回,写武松杀张都监复仇,小说并不只一味着墨写武松去复仇的紧张气氛,而是在紧张中穿插了张都监一家缓慢闲适的生活场景,形成了节奏上的强烈对比。

这种穿插,就是小说的“闲笔”。

有了这些“闲笔”,小说就有张有弛,缓急互衬,既避免了叙事的单调,又增强了空间感,加强了叙事的情趣。

不仅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还能增强作品的“意趣”。

所以,“闲笔”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者把握叙述节奏的能力。

三、运用“闲笔”能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如《荷花淀》,文中有两处“哗”声的描写:①处描写出现在青年妇女探夫不遇时:“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②处描写出现在不遇丈夫却通敌人时:“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两处“哗”声描写,貌似“闲笔”,徐徐玩味,却见匠心。

首先。

两处“哗”声都逼真地描摹出荷花淀里彼时彼地行船荡起的水声,把荷花淀里青年妇女们轻轻地划着船和咬紧牙,制止住心跳划船的两种不同的声响变化清晰地传达给了读者,读其文,如闻其声,读者获得了形象的听觉感受:①处的三个“哗”各自成一个节拍,声音清悠柔和,节奏舒缓而匀称。

②处七个“哗”组成顿促疾急的三个节拍,节奏由慢转快,紧张而充满力感。

其次,两处“哗”声,渲染了荷花淀里顷刻间两种不同的独特氛围。

①处的“哗”声和青年妇女们玩菱角、说笑话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宁静、安逸、轻松的氛围。

②处的“哗”声节奏短促急遽变化,声声渲染出敌人紧紧追过来了情势的骤然危急,气氛渐趋紧张。

一声紧似一声的“哗哗”声,映现了青年妇女们惊慌时的怦怦心跳。

四、运用“闲笔”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选录了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鞋的故事》,文中主人公书绫给作者做了两双鞋,两双鞋都不尽完美,留有遗憾。

作者在收到书绫做的第一双鞋后,在行文中不忘关注小书绫的消息,通过柳嫂之口一笔带过地交代了她的生活状况:“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

”作者在收到书绫做的第二双鞋后,又通过柳嫂之口交代了她的生活状况:“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

我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

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

”这两处看似“闲笔”,实则大有用意。

包含着这样几层信息:一是小书绫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细想想,依书绫看一眼就能给人做鞋的功夫,依她精致极了的手艺,她会做不好一双鞋吗?显然不是。

这“闲笔”告诉我们,做不好鞋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书绫生存际遇的改变,生活的压力使她“心有旁骛”。

二是书绫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作者做鞋,还是重情重义的。

三是如今的农村已不同于以往,一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生活的重压、物质的追逐,迫使人们放弃乃至丢弃了一些原本属于美好层面的东西,变得功利、浮躁。

这两处“闲笔”从更深层面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忧虑,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侵蚀,表达了作者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对物质文明进步下农村女孩子命运的理解与关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