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易位(simple translocation);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相关术语:
易位染色体; 易位杂合体(translocation heterozygote); 易位纯合体(translocation homozygote) 。
(二) 易位的细胞学鉴定
棒眼表现型的果蝇只有很少的 小眼数,其眼睛缩成狭条。这 种表现型是由X染色体16A横纹 区的重复所产生的。
779野生型
358杂和棒眼
25双棒眼
68棒眼
45杂和双棒眼
果蝇眼面大小遗传的位置效应
779 358 68 45
25
三、倒位(inversion)
(一) 倒位的类型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臂间倒位(pericentic inversion)。 倒位的形成。
一、缺失(deficபைடு நூலகம்ency)
(一) 缺失的类型 顶端缺失(terminal deficiency)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ficiency)
(二) 缺失有关术语 缺失染色体(deficiency chromosome ) 缺失杂合体(deficiency heterozygote ) 缺失纯合体(deficiency homozygote
相关术语:
倒位染色体; 倒位杂合体(inversion heterozygote); 倒位纯合体(inversion homozygote) 。
(二) 倒位的细胞学鉴定 倒位圈(环);
如果倒位片段不长,则倒位染色体与正常的染色 体所联会的二价体就会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 圈”。“倒位圈”与缺失和重复杂合体环或瘤不 同,后二者是单个染色体形成的,前者是一对染 色体形成的。
由于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表型仍然正常, 是平衡易位。
罗伯逊易位改变染色体数目,但不改变或很少改变 遗传物质总量。
录像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一、染色体组及其倍数性 二、同源多倍体(自学) 三、异源多倍体(自学) 四、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应用(自学) 五、非整倍体及其应用(自学)
一、染色体组及其倍数性
*同源染色体的不等交换 (与缺失同时产生)。
相关术语:
重复染色体; 重复杂合体(duplication heterozygote); 重复纯合体(duplication homozygote) 。
(二) 重复的细胞学鉴定
重复圈(环);
如果重复较长,在联会时,重复区段被排挤,成 为二价体的一个突出的环或瘤,同时也要对照正 常染色体组型,以免与缺失杂合体的环或瘤混淆。
四重体“十”字形;
相互易位杂和体减数分裂粗线期联会形成1-12-221的“十”字形象十字形。
到了终变期,十字形因交叉端化而变为四个染色 体构成的“四体链”或“四体环”(相邻式),交 替式则变为“8”字形象。
易位杂合体的联会和分离
可育
不育
(三) 易位的遗传学效应
降低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改变基因连锁关系 进化意义
末端突出;
染色体末端不配对突出。如果重复的区段很短, 联会时重复部分 收缩一点,正常的延伸一点,看 不出,难以鉴定。重复纯合体亦难以鉴定。
(三) 重复的遗传学效应 剂量效应(dosage effect):
果蝇眼色遗传的剂量效应,红色(V+)对朱红(V)为 显性; 杂合体(V+V)表现为红色; 但(V+VV)的表现型却为朱红色(重复隐性基因的 作用超过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基因的作用)。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
(四)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致死:缺失片段较长
缺失纯合体:
致死或半致死。
缺失杂合体:
缺失区段较长时,生活力差、配子(尤其是花粉) 败育或竞争不过正常配子;
●假显性:缺失片段较短
紫:绿 缺失杂合体的假显性现象
二、重复(duplication)
(一) 重复的类型
顺接重复(tandem duplication) ; 反接重复(reverse duplication) 。 重复的形成。
(一)染色体组(genome)及其基本特征
– 二倍体种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 染色体基数(x):一个物种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
基本特征:
– 不同属的染色体基数不同; – 染色体组内的各染色体间形态、结构和载有的基
因均彼此不同。
(二)整倍体(euploid)
1. 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是x的整倍的生 物个体。
倒位杂合体的交换结果
①无着丝点断片(臂内倒位杂合体),丢失。 ②双着丝点的缺失染色体单体(臂内),在成为后 期桥而折断后,形成2个缺失杂色体,配子不育。 ③单着丝点的重复缺失染色体(臂间),缺失染色 体→配子不育。 ④正常或倒位染色体单体→配子可育
四、易位( translocation )
(一) 易位的类型
半不育现象
相邻式不育,
交替式分离可育。
(1-2)(12- 21) 1/4是完全可育的正常个体(1,1
和2,2),2/4仍然是半不育的易位杂合体(1,12,
2,21),1/4是完全可育的易位纯合体(12,12,21
,21)
(四)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或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相互 易位,两条大的相互融合,两条小的相互融合(丢 失)。
一倍体(monoploid, x) 二倍体(diploid, 2x) 三倍体(tripoid, 3x) 四倍体(tetraploid, 4x)
(三) 缺失的细胞学鉴定 无着丝粒断片;
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在分裂时可见无着丝粒断片。
缺失环;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
二价体末端突出;
顶端缺失杂合体粗线期、双线期,交叉未完全端 化的二价体末端不等长。
较小的缺失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学特征; 缺失纯合体减数分裂过程也不表现明显的细胞学特征。
末端突出;
如果倒位片断很长,两片断反向配对,末端不能 配对的则为游离片断。
倒位纯合体则无明显细胞学特征。
(三) 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基因连锁关系发生改变:
基因间线性关系改变; 降低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50%不育)。
导致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倒位可产生新物种
臂内倒位杂合体的交换
臂间倒位杂合体的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